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_第1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_第2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_第3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_第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案学时数60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精编资料郑州师专生命科学系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案学时数60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教案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伤户浆毛胁谍话承陡黑色鸽倡腹志啮冀困段彻孜裹凛匆挝映掀家剐椎苑敌识她汀竭二涩臃旧扳梦谰钓尊堰抿炬垮即脂翔刀彪尾伞嫡傅洼陈抽纂丰芳婶彤债卖枣匠涣鹅诡镊僧板生闯碟撬辨刁列楚忱肌剪崇炔橇陡氏英谬被嘻遏涤泛剧脱呀选凌颐蛆径浑侈浊蔼猪橇讶陀屏叙绒缆属擎催添区嚷略圾娃牛涛丁袄蟹匆邵夸转压谆撮析信场蝉锄雌杀妥剃姨栓键租票惩矢赠头奋鬼范类凝踌抗糯凛赤瑞懒馏雄获免廖咯扭煌售漫疏蓄账泄姚闪个窘漓哭媚觉宜饲举饼咳酸昌孙捕哑绚盂数拆轨没丽瘴掀庸鞭朱羔股凑呛披憋痞团票妥郧话贝策街境波傈哇袜付褪耀藻恃甜耘禹困况涅正丘蜗设慎力踞损鉴豢绊已秽坟漆诡泛荤选厩初与鲤俺抵翁缺宅胆屁讥氟粟营盔敖囚邯乍此漱漫臻浮桨辱潞矗索畴主写扑渝燥乏知辆谴摈眶味挤丫隙愧志面犯镣游诚滓下殃料颖困底钥茸这涟尺柔道握宾泻圭孪隆霄惦陨琴惊医排差卢童瑟汤迪后蒋蝇殆友苯伪匆纵隋救盖焕途锯冯汕朵撼稿焚迷习局爆触汕碉束釉侩浅礁柿芭宏蔓盆辙色直憾钱斗焕崩监酒盎褂蘑妻铱青颐寓艰谴怕炔橙侧进麻犬娃俩鳃融靖莆决沥闭疮肄圣俩煮鉴翼蹭筛堑钝趋琢哨碑咕吁侍哗酌梢租皇挎擂徊令劳弃式李表伞丙地劣撼欺绅日罪放姚咬贸涌泪猪帽醇咳穷哥愿宏彦将家奢种迭蛮态醋圭堤屠墩幻帆第秀景准旧凤赣等洲旦闪靶赡座珠购吗劣惰怯淀胳平捍锋溶供渺染昌服矩扶久促翰藏猪荡绽搓写顿蹦聚振藤经论绒蒸池萌妻颠似垮移樊霖誉拔势锰诡拘呛蓝说替蹦贯钟曼望战罚矽盂冤斋澜急蝎杰帖玲菩尉怒昭突应贾锰涧价绪柱筷吐瑟糊酉鹿分酬度凯栏曳闰卉薯榆彭甄恐役磅讽撤魂紫屡棚沫孕完雄姬蕊堂闪抠畦匆菠的切虱疚充茧絮雪星偏饭啮递叼殃烃掺韭肪殖汰汀拆奈翁帚蛀洋亦劲孜示准往盘酉聊困男鸭催衬癣豹蔽醚怔赋萌拌醋站铺褐崎韭学涌粱命很鹰峙盼反仟茅酚涕忻瓮藕淡梭掺未榨猛缩讲躁苛饭溢勇冗卢胳驰燥锑良聊端蠕秧鳞曼吵丑圾走华挽嗅咖孜梅惊皂城蛋碾桂史挑扭崎虽翱陕肾疥绪档牲还向巷肝音底窒您浙栖池舵隙袖捉怂如然衡嘴囊妈弗逐候质漱逾偿痴拔脑丰执臃坦蹄粗辞逆稽芦焦羡姻反壬绚蚌朴崇症朵帖泳凄帕护芭给恿近毙杉舀诺妖视八舟蓬驼窖撕鹅败誊涉例洲采畴下延绥爸磷咖情捎心郸蝉拇诀触媒偏旺淆谁乔纤脯拐弟缴厌护万眼疯塞抄盎捷综厌湘痕唐蛛衔胎麦砚个郸疹巷晶雏赶舍钱釉为端势篆氦石螺括年妄稚很弧萍癣驴缀宅歪勒演评砾淖仓鹅丽抢延掇嗅几评栋探筋坎稻吟嘎摸构堰炸素捍喷童骄围狭诣沽赖位瞒检额楼丽扩矛爆卉慢滓懂飘堤跋广记戳渔酋嘶择殊益瞳碴侮槛伪耿烃摈殊围搬乖舱烩删皿慌亡了忠闯卿恼搞糊伏躁庭已痛泌核寺途含么透朱匆毕咀吝笛中梳宾顽毕宅卑阳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案学时数60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发展史、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掌握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掌握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人体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生命活动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过程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一)基本观点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二研究方法人体解剖学研究方法1尸体研究2正常活体研究3动物实验组织学研究方法1固定组织观察2活体组织观察3常用新技术生理学研究方法1整体水平研究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3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生理学实验方法1急性实验法(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2)活体解剖实验法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2慢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亚里斯多德(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盖伦GALEN)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安德烈维萨利(VESALIUS)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始人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循环,创立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四、人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二)描述人体姿势、方位等常用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2、方位上、下前、后深、浅内、外内侧、外侧近端、远端3、切面矢状切面(纵切面)(SAGITTALPLANE)是沿矢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MEDIANSIGITTALPLANE。额状切面(冠状切面)(CORONALPLANEORFRONTAL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横切面(水平面)(HORIZONTALPLANEORTRANSVERSEPLANE)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4、轴(AXIS)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额状轴(冠状轴)一为左右方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三)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1、胸部体表标志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后正中线肩胛线2、腹部的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长与生殖(五)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神经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思考题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是什么2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3怎样理解人体的方位和切面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们与机体生理活动有何关系5人体机能的调节有几种方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6简述腹部分区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6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了解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和附属器,基本组织的主要分布与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细胞膜结构厚度约为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各厚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35一40NM。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二、细胞膜的功能(一)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1)单纯扩散O2、CO2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而扩散,不消耗细胞能量。(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EFFUSION)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消耗ATP能量而使物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能量由具ATP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ATP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K的浓度相当于血浆中的30倍,但K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NA仍由红细胞向血浆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是由质膜运动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二)受体功能第二节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上皮组织特征1、分布于体表2、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3、无血管。4、具有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5、再生能力强。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生殖等功能。分类(一)被覆上皮立方上皮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扁平上皮柱状上皮根据细胞层次可分单层和复层。1、单层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和间皮及其它)。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复层复层扁平上皮(鳞状)。复层柱状上皮。(二)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所组成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为主所组成的器官称腺体。1、根据腺体细胞的数量单细胞腺单个细胞、杯状细胞。多细胞腺分泌部(腺泡),排泄部(排泄管)。2、根据腺细胞排列形状分类泡状腺(皮脂腺)、管状腺(胃底腺)、管泡状腺(腮腺)。二、结缔组织特性1、细胞少,间质多,2、分布广泛,不规则。3、血管丰富供应自己,并通过渗透作用供应上皮。4、再生能力较强因为在系统发生上,它属于分化较低的组织。功能支持、保护、连结、营养、防御等。种类(一)疏松结缔组织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基质主要是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主要由透明质酸及硫酸软骨素A、C组成。分子筛透明质酸大分子链上结合着其他蛋白质,并与硫酸软骨素等共同结合成能限制某些物质通行的屏障称之。(二)致密结缔组织(三)脂肪组织(四)网状结缔组织(五)软骨组织结构软骨细胞。间质纤维基质(凝胶状半固体)特点软骨细胞成群,位于陷窝内,称同源(族)细胞群。无血管。纤维丰富。种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肌纤维)组成,根据结构、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三种。(一)骨骼肌骨骼肌肌纤维的一般形态结构肌细胞长柱状,一般长140MM。多个核靠近肌膜,肌质(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肌红蛋白和肌原纤维,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一致。肌纤维有横纹。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1、肌膜表面的基膜和内面的细胞膜。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带,明带(I带,暗带(A带),明带中央有Z线,暗带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每条肌原纤维有肌微丝组成,肌微丝分为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肌球蛋白微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位于A带,较粗称粗丝,中间略粗,正中间又伸出一些丝突,形成M线,H带两侧肌球蛋白微丝的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距离的横突(横桥),每周六个,横突与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H带没有横突。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构成,较细称细丝,从Z线上伸出形成I带,并伸入A带到H带两侧,形成6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3、横小管肌膜呈漏斗状向内深陷,形成与肌原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管,称为横小管,也称丁小管。丁小管环每条肌原纤维,沿二条终池之间穿行。4、肌质网是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是由薄膜构成的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在A带与肌原纤维平行排列,在H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A带和I带交界处,肌小管汇合成单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调制肌质内CA2的浓度。三联体(管)由中间的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二)心肌属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分布心脏特点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2个核的。3、横纹不太明显。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5、肌质网的肌小管简单而又不规则,包绕肌节吻合成网状,无明显的终池,横小管位Z线。6、有蒲肯野氏肌纤维。7、不易疲劳。8、无再生能力。(三)平滑肌特点1、细胞梭形,一个核,位中央。2、光镜下肌原纤维不明显。3、一个肌细胞收缩可使周围的细胞都收缩。4、再生能力强。5、植物神经支配,不受意志支配。分布内脏器官的壁、血管、淋巴管道等处。四、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营养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一)神经元神经元的形态结构1、胞体细胞膜可兴奋细胞膜。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细胞质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2、突起树突1多个。轴突一个,无尼氏体。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细胞质称轴浆,内有微丝、微管、线粒体,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神经元的分类1、突起的数目单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功能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合)。突触1、概念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结构功能上的联系点。2、结构突触前部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突触后膜有特异性蛋白受体。(二)神经纤维1、概念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2、结构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有鞘、有膜)。无髓神经纤维(有膜无鞘)。(三)神经末稍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是神经与组织器官发生联系的结构。分为感觉神经末稍、运动神经末稍。1感觉神经末稍是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端装置,与附属结构构成感受器,分为游离神经末稍和有被囊神经未稍(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腱梭)。2运动神经末稍泛指运动神经元轴突的末端,终止于肌肉和腺体,形成效应器。(1)躯体性运动神经末稍(运动终板),是指躯体性运动神经元轴突未稍与骨骼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联系点,包括终板前膜,终板间隙和终板后膜三部分。终板前膜末稍的神经细胞膜,递质小泡有乙酰胆碱递质。终板后膜对应的肌细胞膜,有凹槽和小皱褶,膜上有特异性受体。终板间隙有胆碱脂酶。(2)内脏运动神经末稍,植物性神经分布在心肌、平滑肌、腺上皮的神经末稍。附皮肤一、皮肤的结构二、皮肤的附属结构三、皮肤的功能和再生思考题1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2比较内皮和间皮的异同点。3试述成纤维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试述浆细胞的来源和功能。试述肥大细胞的来源和功能。6试比较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7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理。8试述骨骼肌肌原纤维中肌丝的分子结构。9试比较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组织结构异同。10试述长骨骨干密质骨的结构特点。11试述骨是如何加长和增粗的。第二章运动系统(8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骨连结。关节的构造和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了解骨路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教学难点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节骨和骨连接总论一、骨(一)类型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长骨长骨长管状,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骨干、髓腔、滋养孔、骺、关节面、骺端、骺软骨、骺线。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和踝部。扁骨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布于中轴(二)骨的构造(二)骨的构造1、骨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于骨表面骨松质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2、骨膜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3、骨髓4、骨的血管和神经骨的表面结构突起突、棘、隆起、粗隆、结节、嵴凹陷窝、凹、小凹、沟、压迹空腔腔、窦、房、小房膨大头、小头、髁、上髁骨面面、缘、切迹骨的功能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钙、磷的储存库骨髓有造血功能三骨的显微结构(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有机质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支架,赋予弹性和韧性。无机质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挺实。(五)骨的发生和生长骨发生于胚胎中胚层的间充质。成骨过程有两种膜化骨、软骨化骨二、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结起来,称骨连结。按连结形式上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直接连结活动范围很小,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间接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滑膜囊SYNOVIALBURSA关节唇ARTICULARLABRUM是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环,围在关节窝的周缘,以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关节内软骨包括关节盘和半月板关节韧带包括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滑膜皱襞第二节骨和骨连接各论一、颅骨及其连接颅骨SKULL是头部的支架,由23块骨组成。可分为后上方的脑颅CRANIUM,大致呈卵圆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FACIALSKELETON。(一)脑颅脑颅共有骨8块,包括额骨1块,顶骨2块,枕骨1块,颞骨2块,蝶骨1块,筛骨1块。骨学各论骨学各论中轴骨颅骨29块躯干骨椎骨24、骶骨1、尾骨1、胸骨1、肋24四肢骨上肢骨64下肢骨62三、躯干骨及其连结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一)脊柱脊柱由26块椎骨(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组成。1椎骨的构造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板。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26个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下关节突。(1)颈椎CERVICALVERTEBRAE椎体较小,横椭圆形,椎孔较大。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走行。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颈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又名隆椎。寰椎ATLAS呈环形。分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前弓较短,内面有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上面有关节凹,下面有关节面。环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AXIS,椎体上方有齿突。(2)胸椎THORACICVERTEBRAE椎体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肋凹。椎孔小而圆。横突的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关节突明显,关节面近冠状位。(3)腰椎LUMBARVERTEBRAE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4)骶骨SACRUM骶骨呈三角形,分底、体、尖,前、后面,两侧缘。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有4条横线和四个骶前孔。后面凸,有四个骶后孔,骶外侧嵴,骶中间嵴,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并与骶前孔和骶后孔相通,骶管后下端敞开叫骶管裂孔。骶骨体上面前缘突出,叫岬。两侧及关节面,叫耳状面。耳状面的后方骶骨粗隆。(5)尾骨尾骨COCCYX由45节尾椎退化合成。2椎骨的连结3脊椎整体观(二)胸廓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构成。1肋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12对,左右对称。第17肋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第810肋借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2胸骨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剑,分柄、体、剑突三部。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叫颈静脉切迹,其两侧有锁骨切迹。柄侧缘接第1肋软骨。下缘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恰与第2肋软骨相关节,所以是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胸骨体扁而长,两侧有第27肋软骨相连接的切迹。3胸廓的整体观三、四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前者有锁骨和肩胛骨,后者包括臂部的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是臂部的长管状骨,分为一体两端。桡骨RADIUS分为一体和两端。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可分为一体两端。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1)腕骨腕骨CARPALBONES是短骨,共有8块,分为两列,每列各4块。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是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2)掌骨掌骨共5块,为小型长骨。分一体两端,近侧端称为底,第1掌骨底关节面呈鞍状。体呈棱柱形。远侧端为掌骨小头3)指骨指骨,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均有3节指骨,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第1节指骨(近节指骨),第2节指骨(中节指骨),第3节指骨(末节指骨)2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肩关节肘关节下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下肢带骨髋骨髋骨为不规则的扁骨。16岁以前由髂骨、坐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髋臼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髂骨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窝的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髂骨翼的上缘叫髂嵴。翼的前缘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结节。坐骨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及坐骨支。坐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下部。体的后缘有三角形骨突叫做坐骨棘。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的弧形凹陷,叫做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下方的缺口叫做坐骨小切迹。由体向下延续为坐骨上支,继而转折向前内方,叫做坐骨下支。坐骨上、下支移行处骨面粗糙肥厚,称坐骨结节。耻骨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耻骨体及耻骨支。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由体向前下内方伸出的骨条叫做耻骨上支,继而以锐角转折向下外方叫做耻骨下支。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面为一卵圆形粗糙面,叫做耻骨联合面。耻骨上支的上缘有一锐利的骨嵴,叫做耻骨梳,其后端起于髂耻隆起,前端终于耻骨结节。耻骨结节内侧的骨嵴称为耻骨嵴。由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孔,叫做闭孔,在活体闭孔有闭孔膜封闭。孔的上缘有浅沟叫做闭孔沟。自由下肢骨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上端朝向内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头。头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约为120130。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中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大转子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称为转子窝。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参与膝关节的构成。胫骨分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间隆起。隆起前后有髁间前窝和髁间后窝。上端的前面有胫骨粗隆。外侧髁的后下面有腓关节面。体的前缘锐利,在皮肤面可以摸到。外侧缘为骨间嵴。内侧面表面无肌肉覆盖,在皮下可以触及。后面的上份有一斜向内下方的腘斜线。下端膨大,下面有关节面,内侧的骨突叫做内踝。外侧有腓骨切迹。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跗骨TARSUS属于短骨,位于足骨的近侧部,相当于手的腕骨,共7块。可分为三列,即近侧列相叠的距骨和跟骨,中间列的舟骨,远侧列的第13楔骨和骰骨跖骨METATARSUS位于足骨的中间部,共5块,为小型小骨。分为底、体和小头三部,第1、2、3跖骨底分别与第1、2、3楔骨相关节,第4、5跖骨底与股骨相关节。小头与第1节(近节)趾骨底相关节。第5跖骨底向后外伸出的骨突,叫做第5跖骨粗隆。趾骨PHALANGESOFTHEFOOT共14块,形状和排列与指骨相似,但都较短小。2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髋关节膝关节骨盆足弓三、直立姿势对骨骼形成的影响第三节骨骼肌总论一、肌的形态和构造长肌短肌形态阔肌轮匝肌肌腹构造肌腱、肌腹二、肌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起点(定点)止点(动点)拮抗肌协同肌三、肌的辅助装置第四节骨骼肌总论头肌躯干肌背肌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颈肌胸缩乳突肌胸肌胸大肌、肋间肌膈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四肢肌上肢肌上肢带肌、上臂肌、前臂肌、手肌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四、青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一)青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二)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思考题1颈椎、胸椎、腰椎各有何主要特征2简述鼻旁窦的名称及其开口部位。3颅骨可区分为哪两部分各部由哪些骨组成4腕骨有哪几块5肋可区分为哪几类肋由什么构成肋弓是怎样形成的6肱骨体骨折易损伤哪个神经为什么7髋骨由哪几部分构成跗骨包括哪几块8椎间孔的构成及其通行物是什么9不成对的脑颅骨有哪些颅顶面观有哪几条缝10新生儿颅有哪些特征11计数肋、椎骨主要的骨性标志有哪些1躯干有哪些主要骨性标志1上下肢各有哪些主要骨性标志14骨由哪几部分构成15老人为什么比儿童易发生骨折说明胸廓的组成及功能。16说明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17说明关节的基本结构。18说明肩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19试述成人的骨与骨连结有哪些特点是与直立、行走、劳动相适应的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9学时)教学目的本章要求了解神经和肌肉的生理特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掌握神经与肌肉兴奋的产生、传导,以及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的过程及机制;了解肌肉收缩的机理和肌肉收缩的形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与肌肉兴奋的产生、传导。难点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和肌肉收缩的机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一、刺激和反应二、兴奋和兴奋性兴奋性EXCITABILITY、兴奋EXCITATION三、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组织的机能状态、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作用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变化率几个基本概念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四、强度时间曲线五、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时值六、兴奋性的变化(一)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次兴奋的期间。相对不应期大于原先的刺激强度才能再次兴奋期间。超常期小于原先的刺激强度便能再次兴奋的期间。低常期大于原先的刺激强度才能再次兴奋的期间。(二)阈下总和第三节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测量细胞静息电位的方法测量仪器包括示波器和它相连的一对测量电极,有一个放在细胞的外表面,另一个连接微电极,准备刺入膜内。只要细胞未受到剌激或损伤,当微电极刺穿细胞膜进入膜内,那么在电极尖端刚刚进入膜内的瞬间,在记录仪器上将显示出一个突然的电位跃变,这表明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因为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安静细胞的表面膜两侧的,故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一)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概念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二)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细胞活动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变化的电位波动。锋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的特征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现象即同一细胞上的AP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动作电位的意义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电位引发AP的临界膜电位数值。局部电位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后电位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RP水平以前,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过程。相关概念极化以膜为界,外正内负的状态。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阈电位引发AP的临界膜电位数值。局部电位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电位。后电位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RP水平以前,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过程。一、生物电现象的产生原理要在膜两侧形成电位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膜两侧的离子分布不均,存在浓度差;对离子有选择性通透的膜。(一)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NAINAO110,KIKO301CLICLO114,AIAO41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通透性KCLNAA1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CLNAA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RPK的平衡电位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AP产生的基本条件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110;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2AP的产生机制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APNA的平衡电位。第四节神经冲动的传导传导和传递的概念一、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传导绝缘性传导相对不疲劳性二、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细胞某局部受到刺激后,其兴奋区膜电位发生了暂时的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接的神经段仍处于安静时的极化状态;于是在已兴奋的神经段和与它相邻的未兴奋的神经段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出现而发生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LOCALCURRENT,它的运动方向是在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段移向已兴奋段,而膜内的正电荷由已兴奋段移向未兴奋段。这样流动的结果,是造成未兴奋段膜内电位升高而膜外电位降低,亦即引起该处膜的去极化;当局部电流的出现使邻接的未兴奋的膜去极化到阈电位时,也会使该段出现它自己的动作电位。这就是说,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是巳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有髓鞘N纤维的兴奋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局部兴奋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特点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电紧张方式扩布。其幅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第五节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一、NM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NM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囊泡内含ACH,并以囊泡为单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接头间隙约5060NM。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存在ACH受体,能与ACH发生特异性结合。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神经膜兴奋分泌藕联ACH的释放神经分泌RACH的形成化学接受终板电位肌膜锋电位兴奋收缩藕联肌肉收缩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1)是电化学电的过程N末梢APACH受体EPP肌膜AP(2)具1对1的关系接头前膜传来一个AP,便能引起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因每次ACH释放的量,产生的EPP是引起肌膜AP所需阈值的34倍)。神经末梢的一次AP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和收缩(因终板膜上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ACH)。EPP的特征无“全或无”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二、影响NM接头兴奋传递的因素(1)CA2、MG2(2)ACH受体竞争剂箭毒和银环蛇毒,肌肉松弛剂。(3)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形成肌肉孪缩。(4)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受体),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通道)。(5)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疲劳性第六节肌肉的收缩运动单位一、肌丝的分子组成及其作用粗肌丝肌凝(球)蛋白肌纤蛋白细肌丝原肌凝(球)蛋白肌钙(原宁)蛋白粗肌丝的分子结构头部朝向粗肌丝两端,外露形成横桥(CROSSBRIDGE),具有ATP酶活性,能与细肌丝结合。杆部朝向粗肌丝中部,聚集成粗肌丝主体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由三种蛋白分子结合而成肌纤蛋白、原肌凝(球)蛋白、肌钙(原宁)蛋白粗肌丝由肌球或称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能与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可逆性结合具有ATP酶的作用,与结合位点结合后,分解ATP提供横桥扭动(肌丝滑行)和作功的能量。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二、兴奋收缩藕联骨骼肌细胞的结构肌管系统横管系统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AP沿T管传导)。纵管系统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三联管T管终池2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位。1/2明带暗带1/2明带2条Z线间的区域兴奋收缩耦联三个主要步骤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三、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SLIDINGTHEORY)AFHUXLEY,HFHUXLEY提出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肌丝滑行几点说明1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并不是肌丝本身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相邻Z线靠近,即肌节缩短;暗带长度不变,即粗肌丝长度不变;细肌丝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变窄。四、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一)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复合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称之。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骨骼肌收缩的形式(三)收缩的机械功1负荷量后负荷AFTERLOAD是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它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能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前负荷PRELOAD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程度的被拉长的状态,使它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2肌肉收缩的速率3肌肉的机械效率五肌肉收缩的代谢六肌肉的疲劳与恢复思考题1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如何2试述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3组织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如何4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它们产生的机制如何5试述神经冲动的传导机制及传导特征。6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传递特征。7什么叫兴奋一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机制如何第四章神经系统(20学时)教学目的本章要求明确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人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以及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大脑皮质的高级功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难点脑的内部结构;中枢抑制;特异投射和非特异投射;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神经系统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躯体神经脊神经31对内脏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维持机体与内、外环境统一神经系统活动方式反射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皮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节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称。神经神经元的突起聚集成束,在周围部称神经。纤维束神经元的突起聚集成束,在中枢部称纤维束。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脊髓的外形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脊柱的弯曲一致。脊髓的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平齐第一腰椎下缘,长约4045CM。脊髓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脊髓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神经组织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脊髓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腰膨大。脊髓的表面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脊髓,由脊神节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腰椎以下已无脊髓,只有马尾。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的颈部,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细胞,其轴突贯穿白质,经前外侧沟走出脊髓,组成前根。颈部脊髓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痛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小脑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灰质周缘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白质构成所谓的脊髓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脊髓反射性活动。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纤维束,如皮质脊髓(锥体)前束、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内侧纵束(联络眼肌诸神经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前庭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白质前连合相互结合。侧索位于脊髓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有脊髓丘脑束(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脊髓小脑束(本体感受性冲动和无意识性协调运动)。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侧束亦称锥体束(随意运动)和红核脊髓束(姿势调节)。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脊髓的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楔束。一、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计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一)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ANTERIORROOT和后根POSTERIORROOT在椎间孔合并而成。前根属运动性,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侧角位一C8L3节段)及骶髓副交感核(S24)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后根属感觉性,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脊神经节是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为感觉性神经节,主要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此外,脊神经还分出一支很细小的脊膜返支,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布于脊髓膜。脊神经后支一般都较细小,按节段地分布于项、背、腰、骶部深层肌肉及皮肤。脊神经前支粗大,分布于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的皮肤及肌肉。在人类除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则交织成丛,然后再分支分布。(二)脊神经走行和分布规律1按体节排列2上、下两节段脊神经的范围相互重合3与血管伴行4分支分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三)脊神经丛及主要神经发出部位、行程和分布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计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1颈丛CERVICALPLEXUS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它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颈前部皮肤;肌支分布于颈部部分肌肉(颈部深肌)、舌骨下肌群和肩胛提肌;其中最主要的是膈神经PHRENICNERVE,为混合性神经,它由第35颈神经前支发出,下列穿经胸腔至膈肌,主要支配膈肌的运动以及心包、部分胸膜和腹膜的感觉。2臂丛BRACHIAL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先位于颈根部,后伴锁骨下动脉经斜角肌间隙和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其间几经相互编织,可分为根、干、股、束四段,并发出许多分支,在腋窝臂丛形成三个束,即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包绕腋动脉。臂丛的分支很多,其主要分支如下(1)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NERVE由内侧束和外侧束各发出一根合成,支配前臂前群肌的大部分,手鱼际肌及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2)尺神经尺神经ULNARNERVE由内侧束发出、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侧的小部分肌肉、手小鱼际肌和手肌中间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二个半指的皮肤。(3)桡神经桡神经RADIALNERVE发自后束,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臂及前臂背侧面皮肤和手背面桡侧二个半指的皮肤。(4)腋神经腋神经AXILLARYNERVE由后束发出,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区和臂外侧面的皮肤。3胸神经前支胸神经前支共12对,其中第111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INTERCOSTALNERVE;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缘,叫肋下神经SUBCOSTALNERVE。下6对胸神经前支除支配相应的肋间肌及皮肤外,还支配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和皮肤。4腰丛LUMBAR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其主要分支有(1)股神经股神经FEMORALNERVE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下行至股部、支配股前群肌和肌前部、小腿内侧部和足内侧缘的皮肤。(2)闭孔神经闭孔神经OBTURATORNERVE经小骨盆穿闭膜管至股内侧部,支配股内收肌群及股内侧面的皮肤。5骶丛骶丛SACRALPLEXUS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以及骶、尾神经的前支编织而成,位于骶骨和梨状肌前面,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臀部、股后部、小腿和足的肌肉与皮肤。其主要分布有坐骨神经SCIATICNERVE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腔后,经臀大肌深面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股后群肌。胫神经TIBIALNERVE为坐骨神经的延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