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_第1页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_第2页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_第3页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_第4页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文献综述自2001年11月,经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试点组建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制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分析,学术界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2林毅夫2000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观察到的信贷短缺可能是由于区域的不平衡,缺乏资金的横向流动、对机构农业信贷的总体限制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发育不足造成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韩俊2003通过对农村金融体制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一是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二是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三是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农”、社区和中小企业。这些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辅助中小企业,客户的素质普遍偏低,经营产品的波动也比较大,不确定性比较大,具有它的特殊性。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界新生事物,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主要集中在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上。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陆建生2004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跨区域发展的观点。由于农商行自身经营地域范围较小,当地产业的单一化,使得农商行面临着较大的行业风险,只有通过跨区域经营,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谈俊请2006对苏南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农信社改革并未彻底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张丽云2007探索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困境,认为提高农商行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李晓建2009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场定位不明晰的问题,逐渐减弱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业务幵展方面也缺乏创新,不能有效的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同时仍存在着产权改革不彻底等制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3。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处于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地位,它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总量相关,另一方面联系着广大的微观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的性质使得其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风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大幅加强,但是在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监管能力的研究。二、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大批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风涌进入市场,而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大多寿命很短,除去自身管理问题,中小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局面一直都未得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股份制改造后的银行群体,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视野,但是从农村商业银行角度,如何才能在合理贷款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成为了很重要的命题。本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分类与管理问题的研究。1、国外文献综述经济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研究比我国早许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问题,就因为麦克米伦缺口的提出而引起关注。接着,国内外的学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贷约束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探讨和研究。麦克米伦报告是MACLNILIAN爵士在1931年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小企业即使能从金融机构中获得有担保的长期资金,但其仍然短缺长期资本,单靠投资人在创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已经远远达不到经营的需要,如果企业又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融得资金,这种企业的短缺就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后来这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壁垒现象就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许多学者认为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或渠道太少、市场失灵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无法进行融资,以致金融缺口的产生4。20世纪70年代,WESTON与BRIGHAM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他们在理论指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金融成长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及选择会随着业绩和信息透明度的变化、经营记录发生改变。周期理论只是对企业融资路径进行了一般描述,由于企业的规模、年龄和信息不透明程度等并不是完全相关,所以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小企业。1994年,国外学者BANERJEE等人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能够节约信息成本,具相对的信息优势。在信息优势相关理论中,这些学者提出了“共同监督”和“长期互动”两种假说“共同监督”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因为不能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经营、财务等状况,无法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的监督和制约,但是,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这些中小企业因为具有共同利益,会自动自发的进行相互监督,而这种自动自发的相互监督会比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更加有效,同时监督的力度也会更大“长期互动”假说认为,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应当专门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双方长期的金融业务合作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会逐渐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信用状况等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互动式的合作过程中,会有效地以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韦兹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该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原因。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较为突出,容易导致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上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优质资产,经营风险较大型企业风险大,信誉度也较低,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非常谨慎。因此,银行优先把信贷资源配置给信誉程度高、风险程度低的大型企业,甚至把大型企业的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从而限制那些资信度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中小企业借款。因此,较大型企业而言,在银行信贷配给中,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学者BERLIN和MESTER1997指出,银行要想解决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在和企业在业务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保持长期联系沟通的“特殊关系”。因此,根据这种关系的特征,他们将商业银行的借贷划分为关系型借贷和交易型借贷两种,其中关系型借贷灵活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将难以规范和提供的财务报表、税务报表、资产证明等银行这样需要的“硬质信息”,有效转化为一些便于获取和传递的“软质信息”,从而改善中小企业先天不利的贷款条件,弥补因无法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造成的信贷缺口,这种关系型借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01年,尼尔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在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中指出,民营企业融资只要依靠自身来解决,要引入民营产权,要加强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是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关键步骤。由此可见,国外对中小企业信贷研究的成果很是丰硕,国外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控制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国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2、国内文献综述高正平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表面上反映的是融资渠道狭窄,但从深层次来看,这与信息不对称强相关的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奕谨崇和于学花2005认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其信贷资源配给不足,信贷配给既要受到在市场约束下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又要受到传统计划、惯性作用、经济体制约束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在“双重信贷配给”的制约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过度介入、信息不对称和内生融资约束。顾雁峰2006对欧洲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策略研究进行了介绍,总结得出其业务流程三查紧扣、风险防范流程电子化等值的借鉴的经验。黄臻2006指出“太过分强调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只是在理论上追求完美而无视实践上的紧迫性”。他认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企业融资应该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应当是当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胡红业2010在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的分析中指出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的借款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范围大,因而中小企业信贷更加分散。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严重不对称、抵质押物缺乏、企业管理落后,所以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更高,并要付出大量企业甄别和贷款管理成本。但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贷款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贷款利率往往大幅向上浮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益5。胡亚萍、赵海香2007在总结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难点与对策的时候提及,当前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主要呈现为需求额度小、时效性强、期限短、对利率因素不敏感、需求品种多样化等特点。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制度和政策;其次,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承担高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最后,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信贷人员缺乏积极性,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何国勇2008认为我国银行业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信贷政策不稳定、政府干预业务、贷后管理薄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内控制度、设立风险防范基金等应对这些信贷风险的策略。王群2008认为商业银行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就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类管理,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与金融风险存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相一致的6。林跃武、许大庆2010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八大信贷风险,其中涉及项目贷款、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等八个方面的信贷風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郭毅飞2010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建立独立产权制度、强化内控建设的措施。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在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信用等级的评定、信贷风险的成因及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的完善等方面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总结出了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具体实施措施以供国内银行借鉴。但在某些问题上诸如如何预防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如何量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等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普遍接受的标准信用评级理论,这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三、关于风险控制方法综述要合理的进行风险控制,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风险度量手段。风险控制随着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前,信贷风险的度量主要依靠各种财务报表提供的静态数据以及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对信贷风险进行相对主观的或定性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银行业普遍开始注重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信用风险的权数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银行业形成了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用评分方法和神经网络分析法。1、国外文献综述7自19世纪末美国引入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后,欧洲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统计和评价工作,并逐渐形成多种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并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VAR风险价值法模型以企业信用变化对贷款的影响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估价,计算出了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的损失值;CREDIRRISK模型运用保险精算理念,以每笔贷款的违约概率和给定违约概率下的损失为基础对含有大量中小规模的贷款进行组合信用风险分析。模糊数学、AHP法是综合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日常经营管理水平、过往信誉度、产品和市场前景、财务数据等进行的综合分拆,建立模型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联机分析挖掘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主要是将数学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大量的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建立企业评估模型。贷款担保理论针对信用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大企业具有“硬信息”特征,而小企业拥有的更多的是“软信息”,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多是关系贷款,故银行对小企业应加大信贷风险的控制。乔埃尔贝西斯2001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理论与方法著作中,对风险管理与风险资本的关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安东尼2001在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一书中,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传统的专家评分法、信用评级,现代的KMV法、VAR法爱德华爱特曼、约翰考埃特2001等对信用风险管理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轨迹定性评估财务指标模型综合模型。最为流行的四种现代信贷风险度量非指标模型分别为JP摩根银行开发的基于借款企业等级转移的CREDITMETRICS模型,穆迪公司开发的基于借款企业权益变动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开发的基于保险精算学原理的CREDITRISK十模型,以及麦肯锡公司开发的基于宏观经济变量对企业违约概率影响的CREDIPORTFOLIVIEW模型。2、国内文献综述周小川1999介绍了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并提出包括债转股等解决企业债务为先导的银企债务重组方案8;郑耀东等1998探讨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法在防范信贷风险中的作用9;庄新田等2001从企业破产的深层次角度,对企业破产风险状态识别和破产概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生存函数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型10。冉赛光等2002对以法律控制信贷风险进行了探讨,强调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强法律控制的必要性11。梁琪和黄骊皎2002从风险识别、组合量化度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入手,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体系进行了研究12。蒋放鸣2003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产生信贷风险的内在机理,并从风险文化、风险监控模式、风险监控流程、风险度量和风险转移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13。柯孔林等2003把银行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查活动结合起来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两种行为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作用14。张国容2003指出我国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量化管理的落后以及风险预警体系的不完善15。张守军2005从管理性监管和内控文化、风险认定与评估、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行为与修正缺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内控制度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加强银行监管的意见16刘文辉和徐敏辉2007对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规避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疏通银行信息渠道、提高银行信息识别能力、建立有效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的信用等级制度和完善社会信用及法制环境等措施。四、文献评述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笔者发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个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了,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的文献是少之又少。李蒲秋(2009)研究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本行发展,不断扩大信贷规模,而忽视了信贷风险。受财政部委托,湖北专员办在X地XX商业银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该行在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安丽娟(2010)从贷款发放对象贷款发放贷款回收分析信贷风险产生原因,得出农商行要彻底杜绝和消除不良贷款实际上市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农商行能够从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入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则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不良贷款的产生17陈登程(2009)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直接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供给。在探讨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赵建军(2007)从实践工作的角度对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根据农村商业银行本身的特点,首先详细分析了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成因,既有与其它商业银行类似的共同外部原因,如信用环境差、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建设迟缓等,更多的是来源于自身的内部原因基础较差、实力薄弱、政策约束多、营观念偏颇、行政干预严重、员工素质低下等等。然后结合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信贷操作实践,深入研究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也是按照“三查”制度在执行,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如果能真正将工作内容贯彻下去,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将大大降低。而事实上,有许多条件限制农村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按要求开展信贷管理工作,如行长负责制下的信贷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农村商业银行落后的信贷管理手段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信贷风险管理的需要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改革组织架构,将信贷风险管理独立于行长领导之外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技术通过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的实施,引导实际操作部门重视信贷管理工作等。希望能帮助农村商业银行真正解决实际信贷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地发展18。薛峰和张瑞(2009)觉得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有帮助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任务,但自身又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说风险控制是农商行要取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农商行要从银监会的险管理规章里面充分学习,充分进行探讨,要建立风险管理体制,对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要把资产质量作为银行安全最后的一道防线19。综上所述,我们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1)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2)缺乏完善的信贷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