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_第1页
课程论文-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_第2页
课程论文-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_第3页
课程论文-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_第4页
课程论文-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流变中的唯理主义从“民主”“科学”说起摘要唯理主义(RATIONALISM)是一条欧洲源远流长的理性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近代,以笛卡尔为发端,以宣扬人类理性为核心的唯理主义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在欧陆产生思想、实践上的重大影响。由于唯理主义的代表人物如笛卡尔、百科全书派、重农学派和卢梭多为法国思想家,更由此孕育而生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唯理主义的传统也被称之为“法国传统”,与之相对应的、认为人类理性有限度而应当依靠经验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则被成为“英国传统”。近代以来,唯理主义在哲学、科学、政治思想以及实践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蒙运动以来的众多西方思想流派中都可或明或暗的看到唯理主义的影子。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西学涌进,各种思想流派大放异彩,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启蒙”,唯理主义已经潜移默化中在中国学术领域站稳脚跟,并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即是以唯理主义为主线,探讨一下中国近现代以来政治思想流变中的隐性因素,以及其对我们今天依然深刻的影响。关键词唯理主义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目录一引言4(一)唯理主义思想概说5(二)唯理主义影响的思想流派6(三)文献回顾9二唯理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中国10(一)民主主义在中国10(二)唯理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中国12三唯理主义与科学主义在中国13四结语15参考文献161引言自晚清引进西学始,尤其是自五四和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启蒙”起,大量译介到中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尤其是法国的启蒙思想著作就将唯理主义带到了中国。从卢梭的民主主义和“人民主权”思想、到黑格尔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众多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欧陆学说都或明或暗的体现了唯理主义。同样,如同法国大革命是唯理主义在欧洲的实践一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众多的革命、启蒙、运动都有唯理主义的影子。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梳理唯理主义的思想传统,以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得以新的理解,并对今天再次成为热议的“新启蒙”做出一些思考。(1)唯理主义思想概说唯理主义(RATIONALISM)1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思想上以柏拉图为代表,在实践上比较典型的是斯巴达城邦,因为斯巴达城邦是依据理性设计以规划制度建立起来的。但唯理主义真正发生重大影响的,是在近代欧洲,尤其是启蒙运动的法国、以及之后的德国,因为这个时期随着欧洲封建旧制度的全面崩溃,传统宗教力量的式微,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个人被解放,倡导个人理性以追求理性世界成为欧陆的思想主流。而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唯理主义开始在现实实践中崭露头角,一直到20世纪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建立、寻求人类改造的法西斯主义在德国建立极权政府,形形色色的“主义”若追究源头,可以说唯理主义孕育了近现代社会运动史的大半。唯理主义的思想内涵是极为广泛的,也由于诞生了众多思想巨匠而在不断发展和充实。唯理主义传统假定,人生来就具有智识的和道德的秉赋,这使人能够1RATIONALISM在大陆一般主要译作“理性主义”,但由于本文所采用的含义指代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所提到的“法国传统”,又考虑到顾准在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中使用的“唯理主义者”提法,因此采用了“唯理主义”的译法。根据审慎思考而形成文明。因此,人类完全可以在精心设计和周密策划好的制度框架内,朝着预先设计好的发展目标各自努力,达至各有所得的皆大欢喜。这里所谓理性行动倾向多半是指安分守己;而智慧则表现为各司其职的能力,即统治者有能力设计好发展目标和管理制度、辅助者有能力尽忠职守、劳动者有能力理解规则和领导意图;最后,所谓善就是知足,遵纪守法即实现了自由。唯理主义理解的自由,与英国传统认为“自由的本质是放弃强制”相反,“高卢自由,乃是那种试图在统治中寻求的自由。”认为只有“在追求和获致某一绝对的集体目的的过程中方能实现自由”。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唯理主义由于相信一切有效用的制度都出自于人们的深思熟虑,任何不是出自设计的计划都无助于人类目的的实现,因而唯理主义倾向于否定传统中非认为设计的部分的价值2。(2)唯理主义影响的思想流派一般认为,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可以被视作近代唯理主义的奠基。笛卡尔的哲学逻辑是出于要建立一种符合严密数学理论的哲学体系,因此必须要需寻找一个如同数学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样的公理,以作为逻辑起点。笛卡尔是以怀疑他的哲学开始,他在沉思集中对自己的感觉、身体、梦产生了怀疑,进而怀疑一切,再进而在这种怀疑中找到不可怀疑的“我思”,并以此为基点,推出上帝和世界的存在,进而重建世界,这是笛卡尔的逻辑。对此,哈耶克的批评是,“怀疑一切的态度使笛卡尔拒绝把任何不能以逻辑方式从清晰且独特的明确前提中推导出来,从而也不可能加以怀疑的东西视作真实的东西。然而,也正是这种怀疑一切的立场,剥夺了所有不能以这种方式得到证明的行为规则的有效性”3。自笛卡尔后,“理性”这一概念发生了改变,对于中世纪的思想家来说,理性本来主要是一种认识真理、特别是道德真理的能力,而不是根据明确的前提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4。为了反对这种承认文明制度可以不经由人刻意设计的学说,2参见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四章。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第4页。培根、霍布斯尤其是笛卡尔等新理性主义者宣称,一切有效的人类制度都是,而且应当是自觉的理性刻意设计的产物。启蒙运动(尤其是欧陆的启蒙运动)更是将唯理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理论和实践上的阐发。卢梭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社会思想家,其著作学说看似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但实则为唯理主义的发展结果。他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是富人阶层出于对自身财富遭到后来者的抢掠而实行的阴谋,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既得利益。可见,卢梭对于人类过去的传统政治制度抱有相当的敌意,要求摆脱和背叛一切既有现实。他之后的人民主权学说,则是在这种背叛上的新的建构。卢梭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契约将个人意志和自由交出,形成统一的“公意”,自此每个人都成了主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拥有主权,人民意志得到了统一,人民也就自由了。卢梭的思想很典型的体现了唯理主义社会思想的逻辑脉络既往历史传统的非理性推翻传统,重建理性制度有才之士的理性设计,理想社会人民被统一在了理想之下人民自由,理性的胜利。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唯理主义随着启蒙运动中心的转移开始在德国进一步发展,其中以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为突出。康德在受到休谟的启发后,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虽然理性是人的认识能力,但是它是受到限制的,它不能超出经验以外。一旦越出经验的范围,去研究超经验的事物,理性就会陷入“二律背反”的谬误。过去的形而上学正是要去研究什么上帝、灵魂、自由意志等,所以就没有任何结果。而黑格尔对康德做出批判,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本身就充满了矛盾。过去的形而上学者的错误,不是因为陷入了矛盾,而是他们以为矛盾只存在于主观之中,矛盾就是谬误。问题不在于限制理性,而在于批判形而上学的理性,代之以辩证的理性。这个辩证的理性不仅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而且弥漫于万事万物,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一切变化的推动力量;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理性”。马克思则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度继承。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理主义性质,4同上,第222页。应当说是有不同看法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理主义的,如顾准,认为“就其本性而言,马克思这个革命理性主义者,不得不是唯理主义者”,只是与黑格尔在思辨中进行、思辨中完成不同,“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发现了异化的秘密,他认为不可能在哲学中解决异化,要在经济学中解决异化。这就是资本论的哲学前提。价值,商品拜物教,剩余价值,剥夺者被剥夺,这就是在经济学中解决哲学上提出来的异化的道路”5。而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归为唯理主义的观点,主要是基于马克思对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对认识的不断修正等论述,这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理论上的两面兼顾,看似完善周全,实则隐含了理论背后真正的目的指向。也就是说,对一项理论的评价,不是仅仅看它描述的是什么样,而是看到从它的理论假设前提和逻辑方法出发最终能导向怎样的实践结果。马克思主义确实否认了不变的绝对真理的存在,但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尤其是哲学和历史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心中是有类似绝对真理的存在的斗争(或者说革命)。阶级斗争学说所描述的一个阶级不断推翻另一个阶级,然后又被新的阶级所取代,难道不是与西方传统的善恶二元对立论和唯理主义对终极目标的追求一脉相承吗其对人类政治社会的产生的原因和不平等起源的原因的表述,不是和卢梭有相契之处吗共产主义学说中所表现的对人类精神的改造和完善,不正是唯理主义对人类理性满怀信任和热情的表现吗因此,即使退一步说马克思主义并不如黑格尔那样是赤裸裸的唯理主义者,他的学说也是包含有唯理主义成分的。对于唯理主义在欧洲造成的历史性影响,黑格尔曾这样描述过当时欧洲知识界的情形“自从太阳照耀在天空而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时候起,还没有看到人用头立地,即用思想去构造现实。阿那可萨哥拉第一个说,理性支配着世界;可是知道现在人们才认识到思想应当支配精神的现实。这是一次壮丽的日出。一切能思维的生物都欢庆这个时代的来临。这时笼罩着一种高尚的热情,全世界都浸透一种精神的热忱,仿佛第一次达到了神意和人世的和谐。”6唯理主义由于其逻辑的严密、对人类理性的热情赞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展望,以及唯理主义者5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081页。6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们常常有的对自己理论的极大信心,唯理主义在社会秩序转型时期或者政治格局变动时期往往能显现出巨大的吸引力。20世纪,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都是这种唯理主义在现实实践中的延续。对于唯理主义和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关联,早有众多论述。这种关联体现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唯理主义倾向于相信自我理性,由于不相信理性有限度,理性推导而形成的最终结论也就成为唯理主义者相信的终极真理,从而对其他看似不那么“理性”和富有逻辑的认识抱有排斥态度,“唯理主义者本质上不得不是神学家,因为正如狄慈根所说,理性的领域和神的领域,不可避免的是联系着的”,7这是思想层面上的;第二,在实践层面上,当这样一批抱有绝对真理或者终极目的理想的人掌握有政治权力的时候,自然会开始运用政治权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排斥其他意见。“革命家本身最初都是民主主义者。可是,如果革命家树立了一个终极目的,那么,他就不惜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的而牺牲民主,实行专政这是可悲的。”8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唯理主义只是一种思想传统和方法,唯理主义者们的追求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大相近庭。随着时代的不同和思想家们个人的政治倾向不同,唯理主义者们所追求的可以是上帝的天国,可以是民主,可以是科学,可以是国家主义,也可以是共产主义。(3)文献回顾从我能找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很少有用唯理主义角度观察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专门著作(原因可能是“唯理主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很少被使用)。对于唯理主义的理论分析,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负等著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哈耶克对于唯理主义9的主要态度是批判的,这是出于哈耶克本人的自由经验主义立场,通过对唯理主义的历史传统、代表人物、主要影响和其深7同注释5,第81页。8同上,第65页。9哈耶克著作中对唯理主义所代表的思想内涵使用过不同的词汇进行过描述,包括如建构论的理性主义(CONSTRUCTIVERATIONALISM)、唯理主义(RATIONALISM)、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唯理论建构主义(RATIONALCONSTRUCTIVISM)等等。度的思想含义的解剖,认为唯理主义是自由传统的敌人,并且由唯理主义引导而出的“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和极权主义是危害当代人类文明和自由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哈耶克反对以理性设计为基础的唯理主义,主张回归珍视人类自由、对理性保有怀疑的“英国传统”。由于哈耶克对唯理主义分析的深刻性,哈耶克的论述是本文主要的理论源泉。在中国对唯理主义的分析,以顾准一系列文章见长。顾准的论述方式和哈耶克类似,也是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考察,将西方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潮流分为法国式的革命理想主义和英美立宪渐进主义,提出两股潮流正在交叉、最终革命理想主义将让位于经验主义的判断。哈耶克是出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行其道的社会主义的背景,从而开始他在思想领域的探索;同样,顾准是出于当时中国“文革”背景,开始思索“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并且,顾准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做出了深刻剖析和反思,可以说,顾准的论述是对唯理主义在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思考。此外,虽然没有对唯理主义做直接表述,中国80年代以来的很多反思革命、反思政治体制的文章著述在字里行间是有所体现的。尤其是随着自由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传播,国外经典自由主义著述引导了中国学术界对近现代的重要思想事件(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革命实践的重新解读和评价。如王元化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中,认为五四时期四种观点值得注意庸俗进化观,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和意图伦理。文章虽然简短,但指出了以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盲点。此外,吴丕的进化论与中国近现代激进主义中对于中国近现代激进主义倾向部分的论述也很有参考价值。实际上,由前一部分关于唯理主义影响的思想流派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唯理主义存在于多种理论思想,因而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唯理主义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多流派的,甚至可能论争双方虽持不同政见,但都是唯理主义者。而在当下,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冲击加上国内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对“新启蒙”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唯理主义似乎仍然显现其中。然而奇怪的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反复倡导、呼唤的一些理念,无论是民主、科学,还是自由、平等,对于它们的内涵我们依旧理解模糊。随意嫁接我们不理解的西方理念(无论是自由民主还是社会主义),并盲目用于实践,只会让历史悲剧再一次上演。因此,我们有必要返本追源,像顾准一样回顾西方文明的本质脉络,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作为西方思想传统中的重要一支,唯理主义自然也就进入我们的视线。2唯理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中国(一)民主主义在中国“民主”概念最早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传教士发表在万国公报等刊物上的译文,介绍了西方的民主理念10。但中国士大夫对于“民主”的理解主要是西方民主制度尤其是议会制度,而不包括“民主”概念所包含的精神、社会内涵,在多种字典中对“民主”的解释也五花八门,但基本上没有符合“民主”原意的。而直到戊戌变法,士大夫们才开始关注中国政治体制问题,从而对“民主”“共和”等理念开始大力引进。“民主”第一次作为一种口号和理念被宣扬出来,应该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1915年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即提出民权(按即民主)和科学口号。他认为民主和科学是近代欧洲社会飞速进步,是“人民脱离奴隶之羁绊”,获得“自主自由”的人格,使人民脱离“蒙昧时代”、“浅化之民”11。在受到保守主义质疑时,陈独秀进一步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10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2002年,第1011页。11敬告青年,独秀文存卷1,第39页。转引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12之后的“好政府主义”“人权派”等流派中也都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体现,但也没有超出简单的概念表述的范畴,并且基本属于英美模式的民主主义,在此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真正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民主主义学说,是卢梭的“公意”学说的传播。早在1901年,梁启超在介绍卢梭学说时这样阐述公意“所谓公意者,必与确乎不易之道理为一体矣公意,体也;法律,用也;公意无形也;法律有形也。公意不可见,而国人公以为公意之所存者,夫是之谓法律。”13许纪霖认为,“这个阶段的公意并没有像后来被良知化、意志化”,“作为人民整体意志体现的公意,是确定的,受到客观的公理之规约。”14五四时期,出于对民初政党政治的失望,知识分子们特别注重强调公意,自此阶段,公意被视作国家和宪法的基础。许纪霖认为在此阶段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公意开始与梁启超所说的客观公理的脱钩,而直接成为公民良知的体现,公意建立在人民舆论和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而到了李大钊那里,公意彻底的良知化了,人民的自由意志成为法律正当性的基础。另外,卢梭的直接促生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民主权说”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部分将在下面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同论述。五四后期开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不能否认,民主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追求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过苏联的改造,当与中国具体历史现实相结合时,最吸引人的部分应当算暴力革命学说和人民主权观点(经过对卢梭“人民主权说”的改造)。一般谈论到世界史中的重大革命事件,学界基本上都会以法国大革命、苏联的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例,不仅因为这三者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这三件革命间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就是狂热的革命理想主义、对现实枷锁的憎恶、对新世界的憧憬,当然,还有总是若隐若12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同上。13梁启超卢梭学案,梁启超全集第一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07页。14许纪霖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政治正当性(下)现的民粹主义,顾准将这些总结为“革命至上论”和“绝对民主”。用托克维尔描述法国大革命的一句话来评述这三次革命似乎都合适“大革命如同宗教,虽然它既没有教会,也没有神职人员,但它同宗教运动一样,让使者、信徒和受难者遍布整个世界。”15(2)唯理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中国王元化在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一针见血的指出“当时对这两个概念(指民主和科学)没有较深入的认识,理解的十分肤浅,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甚至今天还要补课)。就民主而言,关于民主学说的源流,它在近代所形成的不同流派,我们从近代开始接受外来民主学说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等等,我们都缺乏切实的研究。一般教科书大抵沿着欧陆理性主义的路子在介绍民主观念,偏重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的民主革命经验,特别是卢梭的公意学说,而对于经验主义的民主学说,如洛克等人的学说,则茫然无知。”16其实在早期引进民主主义学说时,英美的立宪道路是备受关注的。然而中国历史现实要求的“救亡”压倒了“启蒙”,而五四以来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启蒙”的启的也是法俄革命的道路。而中国当时虽然也有如胡适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受当时整个欧美自由主义向左转的倾向的影响,中国的自由主义整体是与社会主义嫁接的自由主义,难以形成对唯理主义的制约。可见,民主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以唯理主义为基础的欧陆民主。对于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基本上就如顾准所说的“革命至上”和“绝对民主”两个特点,而更进一步,这两者就导向了民粹主义和专制主义。革命对于浪漫主义者而言,往往带有审美意义上的优越。在现实中,革命当然是表达人民意愿、推翻旧秩序的有力手段,因此我个人并不赞成对革命的全盘否定。然而,当对革命的感情超过了对工具和手段,变成了一种“革命至上”的信仰时,社会资源就被过度动员,革命成了社会进步的标志,人们被绑架在了一辆战车上,驶向一个15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2页。16王元化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炎黄春秋1998年第5期。谁也不确定、只在理论上被证明过的未来,最终导致的只是长久的、历史的悲剧。唯理主义的极端发展就演变成了非理性。对于“绝对民主”,宣称每个人都是主权所有者,所能导致的就是没有人有任何主权,因为一个只在理论上完美无缺的、却根本不具有操作性的政治构想,所能导致的,就是政治权力(公意的执行权和代表权)被架空,然后一部分宣称代表人民意志的政治活动家和野心家就能轻易执掌权力,此时公意不再代表任何人除了执政者本人的意志,因为权力有它自己的逻辑,权力的逻辑就是尽量保有权力。3唯理主义与科学主义在中国关于科学,虽然是自五四运动就是关注度比较高的概念,但科学主义真正在中国立足脚跟、迅速发展直到今天成为主流话语,应当是近来20年的事,因此,本文对科学主义的主要讨论,也是对这段时间的讨论。科学(SCIENCE)与科学主义(SCIENTISM)不同,科学主义是一种科学至上论,亦或是一种滥用科学方法、生搬硬套的研究态度。科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的作用无需赘述,本文仅就科学主义在中国做一点粗浅探讨,毕竟科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且并不像民主那样富有争议。对于科学主义最早做出观察和批评的,仍是哈耶克。哈耶克于1954年出版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在这本书中,哈耶克从两方面展开了对科学主义思潮的评析。一方面,哈耶克进行了思想史的分析,描绘出近代以来源于笛卡尔抵达奥古斯特孔德的科学主义思想脉络;另一方面,哈耶克又对科学主义的主张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分析,进而从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等不同的视角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评。总结来看,哈耶克认为科学主义是理性滥用也就是唯理主义的直接后果。科学作为一种研究精神、一种以自然科学为支撑的研究方法,它的定义应当是明确的,也应当是有限定的,也就是说,科学有它的范围和界限。哈耶克曾就人文社会学科为例专门分析过这个界限,两者的第一个差别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差别恰恰在于前者是客观的,而后者是主观的。”第二个差别则是研究方法方面的,“在社会科学中,我们熟悉的是个人的态度我们通过组合这种要素尝试着重建复杂现象;而自然科学则必须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本身入手,再回过头来推导出那些构成它们的要素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分析的,而社会科学的方法最好称为综合的(COMPOSITIVEORSYNTHETIC)。”17当我们观察今天的中国,“科学”这个词汇是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各种“科学理论”、“科学观念”、“科学的文化”、“学科的科学化”等等概念层出不穷。如果这里的科学所指代的是指充满反思精神和怀疑精神、不断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精神,当然是无可厚非。然而,现实中“科学”却是属于被滥用了,所谓“科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本文的意图当然不是反科学,而是对今天中国盛行的科学主义做出一点观察。科学作为理性的直接诞生品,过度追求人类理性的唯理主义自然也就会导致科学的被泛化和滥用。中国是个没有传统统一宗教的国家,这一方面是好事,因为中国避免了历史上的宗教战争,顺应潮流转变思想也会比较快,但也有隐患,有可能导致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追求上的世俗主义和功利主义,手段上的实用主义;二是出于国家统一思想的需要,其他意识形态有宗教化的倾向,诚如阿伦特精辟指出的“建立在神权基础上的政权是最稳固的,因为它的基础无法质疑。”而一旦一种思想被宗教化了之后,人们反而不能认清它的真面目了。宗教性的理想引发宗教性的狂热,宗教性的狂热推出宗教性的领袖。而目前的中国,我们可不可以说“科学”也有被宗教化的危险呢毕竟科学与富含争议和不同见解的民主不同,科学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基本上可以和任何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实行嫁接,泛科学主义有将一切社会问题简化的倾向,从而使复杂的社会现实失去了它的鲜活特性,使本应以人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失去它的人文关怀。17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4结语当我们以唯理主义为线索,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和实践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唯理主义对我们的影响是多重而深刻的。唯理主义作为一种以人类理性为核心、利用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