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_第1页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_第2页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_第3页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_第4页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前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产业资本纷纷投向我国。近年来以高耗水、高耗能、大运量的重化工业转移为主体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形成,并呈现出加速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趋势。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开发开放力度明显加大。上海加速构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以及举办世博会,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江苏启动全省沿江开发战略,并作为促进苏中率先崛起、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举措。扬州如何紧跟形势,抢抓机遇,以沿江开发为抓手,整合优势,加快发展,推动全市经济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扬州沿江地区历来是全市经济资源的相对富集区。沿江地区区位优良,拥有丰富的长江水资源、岸线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和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的贡献地区。随着润扬长江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沿江区位优势正在进一步凸现。通过加快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增创沿江地区新优势,进而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尽快实现扬州在苏中率先崛起、在全省进位争先战略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为加速推进全市沿江开发进程,打造扬州崛起的新的战略平台,市政府从2002年8月开始组织编制全市沿江开发规划,2002年年底形成扬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3年5月27日纲要2(草案)依法提请扬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获得原则通过。按照省政府关于全省沿江开发的总体部署和要求,7月2日市沿江开发规划与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进行了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充实,形成了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详规)。第一章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第一节规划范围1、详规以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为2003至2010年,近期至2005年。规划范围为扬州市区及仪征、江都两市全部行政区域,面积3215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范围为东至江都嘶马镇,西至仪征青山镇,南至长江,北至宁通高速公路(扬州市区以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为界),涉及扬州市区及仪征、江都二市26个乡(镇),面积10868平方公里。第二节规划依据2、详规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3)扬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4)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5)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的意见(6)扬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7)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第三节规划原则3、详规编制主要体现了以下主要原则(1)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充分发挥扬州的综合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全省沿江联动开发的大背景下确立扬州沿江开发整体功能定位,切实体现扬州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2)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以产业开发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产业选择和生产力空间布局,注重产业开发与岸线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镇建设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沿江产业群、港口群、城镇群互促互动。(3)依托市场,联动开发。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加强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有机结合,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开发机制,促进沿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力度,引导市外一切资本投向沿江开发,聚合社会各方面有效资源投向沿江开发。(4)以人为本,协调开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地位考虑,合理开发使用土地资源、岸线资源,保证资源开发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章开发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四节开发基础4、扬州沿江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T型主轴线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优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沿江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位条件优越。扬州沿江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4要组成部分,是三角洲经济能量向北向西辐射传递的战略传导区域。区内交通发达,铁路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黄金线路,高速公路至南京、上海、北京分别仅需1、2、8个多小时,经济腹地广阔,消费市场巨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理想投资区域之一。自然稟赋优良。扬州沿江地区南濒长江,北据蜀冈,大部分为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宽阔而平坦,地面高程310米,土壤为亚粘土,地基强度810吨/平方米。区域地质构造受扬州铜陵大断裂带控制,抗震烈度为七度。全区位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平均气温1416,无霜期20024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经济基础良好。农业上已形成一批特色花木、小杂粮、无公害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渔业养殖面积达26万亩。工业上已建成一批纺织、化工、汽车、船舶等优势产业基地,拥有仪征化纤、扬州二电厂、亚星、三笑、扬农、制药、虎豹、琼花等一批重点企业。沿江地区传统商贸业较为发达,旅游、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沿江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56亿元,占全市783,三次产业结构85253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300元。其中重点建设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1亿元,占整个沿江地区7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00元。基础设施配套。沿江地区公路已初步形成网化格局,即将建成的润扬大桥和宁启铁路将彻底改善扬州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将成为江北的铁路交通枢纽。长江上已建成货运码头27座,其中万吨级码头11座,千吨级16座。建有扬州二电厂一期工程120万千瓦机组、扬州发电厂40万千瓦机组、威亨热电厂24万千瓦机组。建成长江堤防达标工程,扬州沿江已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沿江地区建有自来水厂7座,日供水能力达112万吨,已建成扬州汤汪1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5人文生态优良。扬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底蕴深厚,建有扬州图书馆、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现代文化设施,拥有扬州大学、扬州中学等百年名校和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年在校生数4万多人。扬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集园林风光、水乡生态、绿扬胜境于一体,生态环境优良,是投资创业和居住生活的最佳所在。5、沿江开发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1)扬州处于长江三角洲西北边缘,与上海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远。(2)已开发岸线产业整合度差,布局不尽合理,码头泊位等级偏低、功能欠缺。(3)扬州沿江地区多为长江下游堆积平原,地面水平真高较低,部分地段岸线整治任务较重。第五节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6、指导思想。呼应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加快苏中沿江开发、促进苏中快速崛起战略的实施,抢抓当前国际及周边发达地区产业扩散和梯度转移的机遇,发挥扬州沿江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和经济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开发、有序性开发、联动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加快形成扬州沿江新型产业集聚带、港口群和城镇密集带,构筑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平台,提升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扬州从江北城市迈向滨江城市,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实现在苏中率先崛起、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融入苏南经济板块、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奋斗目标。7、战略定位。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加快资金、人才、产业、技术向沿江地区的集聚,建成江苏中部以6化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港站综合物流和石化专业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和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以化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发挥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化工、汽车、纺织、船舶、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形成强有力支撑扬州经济加速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全省沿江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站综合物流和石化专业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发挥长江与运河交汇、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日趋突出的优势,加快以扬州港、扬州火车站、鲁宁输油管道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逐步把扬州建设成为有效承接上海、浙江和省内苏南发达地区经济能量向北、向西辐射的战略中转平台,成为综合物流与专业物流互为补充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充分发挥扬州的综合优势,展现扬州的特色,加快沿江开发,高起点打好长江牌、文化牌和生态牌,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把扬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适宜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滨江名城。8、发展目标。沿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沿江化工、汽车及船舶、纺织、高科技信息产业、生态农业与林业、物流旅游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形成沿江产业群、港口群和城镇群。到2010年,沿江地区GDP达115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80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4541左右,人均GDP达到40000元,城市化水平达65以上。其中重点建设区GDP达1000亿元左右,占整个沿江地区85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人均GDP达到57000元,城市化水平达80以7上,在苏中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章岸线开发与管理第六节岸线开发9、岸线资源现状。扬州长江干流总长约81公里,实际岸线总长749公里。按地区分,仪征境内岸线总长约276公里,扬州市区(含邗江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岸线总长约324公里,江都境内岸线总长约149公里。按岸线深浅分,其中水深大于8米的深水岸线455公里,水深在5米8米的中深水岸线34公里,水深小于5米的浅水岸线26公里。在455公里深水岸线中,有22公里岸线有30米深槽贴岸,可具备兴建10万吨以上泊位的超深水岸线条件,具体位置主要在仪征水道仪化码头至油港码头4公里,六圩弯道有9公里,嘶马弯道有9公里。按岸线等级分,其中一级岸线(水深大于8米、岸线基本稳定或微冲、岸前航道水域宽度不小于426米)199公里,二级岸线(水深5米8米、岸线冲刷但一般性护岸可治或微淤、岸前航道水域宽度324米426米)29公里,三级岸线(水深小于5米、岸线大冲大淤、岸前航道水域宽度小于324米)26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利用岸线188公里,占岸线总长的25。按地区分,仪征已利用81公里,邗江已利用41公里,扬州经济开发区已利用41公里,江都已利用夹江岸线25公里。按水深分,其中深水岸线98公里,中深水岸线31公里,浅水岸线59公里。按占用性质分,其中港口占用615公里,工业占用94公里,仓储占用035公里,过江通道占用2公里,生活占用09公里。810、岸线开发原则。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筹开发、集约发展,合理开发使用岸线资源,注重向内陆纵深开发,避免产业项目尤其是投资规模小、产出效率低的项目贴岸布局、挤占岸线,切实提高岸线开发的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11、分类岸线开发布局。(1)港口公共码头岸线。港口码头要求岸线稳定性好,水深条件好,后方陆域较宽。近期重点开发运河入江口西侧六圩岸段、江都夹江入口岸段和仪征胥浦河口至金斗河口岸段,预留运河入江口东侧沙头岸段,并作控制性保护。(2)工业和仓储岸线。近期重点开发“两片三点”,“两片”即扬州经济开发区片(马港六圩岸段)和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片(仪征潘家河口胥浦河口段),“三点”即邗江新坝、仪征十二圩和江都夹江三个船舶工业岸段。其中邗江新坝和江都夹江两段岸线的开发利用要在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加强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同时对仪征泗源沟至沙河口段、江都三江营下游2KM至西七坝等岸段进行开发控制和保护。(3)过江通道岸线。除对在建的润扬大桥留有足够的岸线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外,预留五峰山过江通道和仪征小河口过江通道位置及相应配套岸线。(4)水源保护岸线。取水口必须布局在岸线比较稳定、上游没有污染、不产生严重淤积的畅流河段。在仪征小河口至潘家河口岸段、仪征朴席至邗江瓜洲汽渡岸段、邗江头桥至三江营下游2KM处岸段以及夹江、廖家沟等地建立水源保护岸线,保护好目前的取水口,预留扬州五水厂取水口位置。(5)生活旅游岸线。为保留岸线的自然风貌、开发旅游资源和改善环境,必须把临江城市、重点中心镇以及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所在地的岸段预留起来,供居民生活、旅游、休闲。重点在瓜洲汽渡至马港岸9段、仪征城区金斗河口至泗源沟岸段和江都三江营以下约2KM岸段建立生活旅游景观岸线。(6)生态保护岸线。生态保护岸线是生产性岸线之间的绿色隔断,具有维持岸线可持续利用的功能。近期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严重淤积或崩坍的岸线、对控制河势有重要意义的岸线,都必须作为或视同生态岸线严格保护。重点对仪征小河口至潘家河口段、十二圩至瓜洲段、沙头至新坝段、头桥至三江营下游2KM段、嘶马下游岸段进行控制和保护,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12、分段岸线开发布局。依据岸线的深浅和可利用条件,全市沿江岸线由西向东大致可分为十个重点区段,不同区段近远期开发和控制的重点为(1)仪征小河口至胥浦河口段,长约78公里,属深水岸线,其中潘家河口至仪化码头段约06公里,现为水源保护区。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和仪化公司分别占用33公里和11公里。此段岸线主要作为工业及仓储岸线开发,沿岸纵深建立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石化物流业。将仪征市及仪化公司取水口一并迁至小河口以西,在小河口岸段预留过江通道位置。(2)胥浦河口至泗源沟段,长约34公里,属深水岸线。仪征造纸厂、印染厂、无纺布厂已占用岸线06公里,军用电缆占用1公里,其中金斗河以下约12公里岸段因水流冲刷影响,需加以治理。此段岸线作为仪征的生活景观岸线。(3)泗源沟至沙河口段,长约35公里,属深水岸线。仪征东方化工厂及其他小船厂已占用岸线近06公里。此段岸线作为工业岸线,近期进行控制,并对沿岸现有小造船厂实施搬迁。(4)沙河口至苏北油库段,长约26公里,属浅水岸线,金陵造船厂、苏北油库布点在此,分别占用岸线04和02公里。由于长江被世业洲分成南北两支分流,南汊为主航道,北汊仅能千吨级船通航,是天然的10避风地段,有利于造船、拆船、修船业的发展。此段岸线作为工业及仓储岸线,重点引导船舶工业集聚发展。(5)苏北油库至瓜洲汽渡,长约15公里,属浅水岸线,扬子船厂、运西船厂等中小船厂及扬州市四水厂已占用岸线1公里左右。该段江面为夹江,沿线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沿江水源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和夹江生态旅游业,严格控制工业开发。(6)瓜洲汽渡至扬州经济开发区叶庄段,长约34公里,属中深水岸线。此段岸线作为扬州市生活景观岸线,建立瓜洲、润扬大桥风景旅游度假区。(7)叶庄至共青团农场段,长约155公里,天然深水航道条件优越,有利于码头布置,扬州二电厂、国家粮库及扬州港分别已占用岸线26公里、015公里和135公里。该段作为港口码头岸线,沿岸重点发展能源、纺织、精细化工等基础产业。运河入江口东侧岸段预留为远期港口码头岸线,近期进行控制。(8)共青团农场至扬镇西交界段,长约84公里,属浅水岸线。其中新坝段江扬船舶集团滨江船厂占用岸线25公里,该段作为工业岸线,重点引导舶舶工业集聚发展,其余岸段作为生态保护岸线,近期进行控制和保护,沿岸纵深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9)扬镇东交界至三江营下游西七坝段,长约59公里,属深水岸线,夹江口江都侧现为三江营港区,已占用夹江岸线25公里左右。该段岸线结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为水源保护岸线。近期重点发展扬州港江都夹江港区,加快船舶修造业发展。在夹江入口处建立南水北调水源生态保护区,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在三江营下游2KM至西七坝段建立扬州港江都长江港区,沿岸纵深发展配套工业。(10)西七坝至扬泰交界段,长约94公里,属深水岸线,其中西七坝至新桥港段约6公里受长江嘶马段弯道影响,江岸稳定性差,但经整治可以作为远期工业岸线进行开发。近期严格控制开发,建立江岸11保育区,加强岸线整治和保护。第七节岸线管理13、根据省政府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市计委设立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市域长江岸线资源,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岸线利用。依据本规划,建立扬州市长江岸线资源管理CIS系统,依法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严格对各类新建的占用岸线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防止各类建设项目乱占、滥占岸线,影响防洪安全。第四章产业开发与布局第八节产业开发重点14、产业开发是沿江开发的核心。重点依托沿江丰富的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机遇和特点,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现代产业项目,构建化工、汽车及船舶、纺织、高科技信息产业、生态农业与林业、物流旅游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形成重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格局。(1)化学工业。扬州紧邻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汇集了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金陵石化和仪征化纤等一批特大型石化企业。同时区域内拥有良好的原油及液体化工运输中转能力,综合中转通过能力超过3000万吨/年,其中管道原油通过能力1800万吨,海轮进江原油中转能力2600万吨,液体化工200万吨,各类储罐年周转能力达450万立方米。按照资源整合、品牌共享、与南京市共同建设“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宁扬化工产业带的思路,近期在仪征沿江地区建立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形成基础石化原料、精细化工、合成材12料、石化物流的化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石化后道产品。同时在扬州经济开发区沿江地段设立精细化工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农药及其它高层次、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2)汽车及船舶工业。汽车工业是扬州传统优势产业,亚星客车、通华半挂车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地位,上汽集团已在仪征建立第三整车制造基地。扬州沿江区域现有大小造船企业144家,年总造船能力50万吨。近期重点依托上汽集团、亚星集团和香港宏运集团,建立汽车工业集聚区,形成客车、轿车、专用车和家商用车等各类整车制造业和汽车底盘、总成及各类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化格局,逐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大中型客车、轿车、专用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依托江扬船舶集团、江都船舶公司和金陵船舶有限公司等造船厂建立船舶工业集聚区,引导地方和外地中小造船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技术水平,着重发展大吨位、高性能、高附加值船舶,逐步建成国内重要的江海船舶为主的制造基地。(3)纺织工业。依托仪征化纤,通过对沿江地区纺织资源垂直整合、外资嫁接、技术改造、产品提升,形成纺、织、染、后整理及服装加工一条龙产业链。近期以开发高档纺织面料、服装等中端和高端产品为目标,发展聚酯产品、纤维混纺产品、化纤仿真类产品、高档纯天然产品和环保型产品,建设沿江纺织工业集聚区和纺织出口加工区,逐步建成国内重要的中高档纺织面料和服装生产、出口基地。(4)高科技产业。扬州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重要载体和优势产品。依托现有基础,建立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和科教园区,重点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吸引外资进行新材料、芯片集成、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5)生态农业与林业。围绕服务沿江工业开发、提高农业生态化、现代化、外向化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利用沿江地区生态环境良好、长江自我净化和修复能力强的优势,大13力开发利用沿江的江滩资源、水面资源和农林生态资源,建设沿江现代高效创汇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建成长江特色水产品基地、特种经济林果茶基地、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优质粮基地、生态休闲农业基地等一批特色化、区域化和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6)物流旅游服务业。物流上重点依托扬州港和鲁宁输油管道,建立扬州港综合物流园、仪征石化物流园、扬州城北联运物流园、江都砖桥物流园四个物流园区和与其相策应的扬州城西、城东及江都张纲三个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木材、集装箱、原油以及普通大宗货物仓储物流。同时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扬州物流中心网站和物流中心数据库,逐步建成网上无形运输交易市场。加快现代物流企业培育,重点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较为发达和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旅游上重点围绕长江和古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建成长江风情旅游线、古运河水上游览线两条旅游线和江都三江营生态旅游景区、瓜洲春江花月夜景区、仪征龙山风景旅游区三个景区,形成“两线三片”的旅游发展格局。远期与南京、镇江旅游互促互融,连为整体,形成润扬旅游区和宁镇扬旅游圈。商贸上重点围绕创建最佳人居城市、服务沿江开发,调整沿江生活居住设施布局,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计新颖、智能化、生态型现代住宅小区,完善配套商贸和服务设施建设。第九节重点产业园区布局15、按照集约开发、创新服务的要求,加强各类开发(园)区载体建设,积极引导产业项目相对集中、合理分工,形成集聚发展效应。重点以长江(岸线)、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宁通高速公路三条横向通道为产业集聚14主轴,发展壮大省级扬州、仪征、江都经济开发区和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等“五区五园”,加速形成扬州经济新的增长极。(1)工业园区扬州经济开发区。按照“突出主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做大做强”的要求,加快扬州经济开发区载体建设和产业开发,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信息电子、家电、纺织等产业。近期在新城河以南、吕桥河以东、古运河以西、南绕城公路以北区域设立汽车机械工业区,发展整车制造及柴油发动机、水箱、滤清器、车用空调、汽塑件、底盘等汽车零配件产业,建成客车研发制造基地。在开发区中部沿宁通高速公路区域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区,发展微电子、计算机、家电、资讯业、软件业等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建成面向国内外的高科技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在邗江河以南、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北、扬子江南路以西、东扬瓜路以东区域设立纺织工业区和纺织出口加工区,发展牛仔服等休闲服装、装饰类及产业用纺织品、新型化学纤维等,建成国内中高档纺织面料、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在邗江河以南、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北、扬子江路以东、京杭大运河以西及京杭大运河以东的小夹江区域设立精细化工区,发展生物医药、农药及其它高层次、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在邗江新坝设立船舶工业区,发展大吨位船舶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此外,按照“市县联动、一区多园”的开发思路,依托扬州经济开发区,加大扬州城区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发展扬州经济开发区邗江工业园、江阳工业园、广陵产业园三个区中园。其中邗江工业园。包括汊河片区和杭集片区两块。汊河片区重点发展服装、电子、机电工程、轻型加工等产业。杭集片区重点发展日化、旅游及轻型加工产业。江阳工业园。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部,北依西北绕城公路,南临宁启铁路,重点发展机电、玩具、轻工工艺、生物化工等产业。15广陵产业园。位于扬州城区东南部,重点发展电子、轻工机械等一类工业。仪征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化工、纺织、船舶等产业。近期在仪征新城镇沿宁通高速公路区域设立汽车工业园,依托上汽等企业集团,发展轿车、商用车及发动机等相关零配件产业。在新集、新城镇沿江区域设立船舶工业园,依托金陵船舶集团等企业集团,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和修造业。江都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纺织、汽车、船舶、冶金机械等产业。近期在宁通高速公路沿线区域设立纺织、汽车工业园,依托江苏舜天、香港宏运等企业集团,发展纺织、汽车、机电配件等产业。在江都三江营下游沿江地段设立沿江工业园,重点发展冶金、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木业加工等产业。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品牌优势,加快宁扬化工产业带建设。重点在扬州与南京交界的仪征沿江区域设立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加强资源整合和项目开发,发展重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树脂化工、药物化工和石化物流等产业。(2)沿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特色水产品基地。开发改造江滩资源,引水改造低产低洼农田,建立长江家鱼、虾蟹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及加工基地,近期重点建设邗江新坝1万亩长江特色水产品产业示范基地,江都、大桥、嘶马1万亩江滩特水示范基地,仪征新城、朴席1万亩长江水产项目基地。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围绕城市建设和沿江开发,加快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进程。近期重点开发沙头1万亩叶菜和水生蔬菜产业基地,江都嘶马、大桥1万亩金花菜生产基地,仪征新城、真州1万亩无公害特色蔬菜产业基地。林果花木产业基地。近期重点建设江都砖桥、花荡、曹王林园场1万亩现代花木产业园,江都浦头、嘶马1万亩优质银杏生产基地,邗江16红桥1万亩银杏生产基地,仪征朴席、青山1万亩经济林果产业基地。优质粮基地。重点在邗江、江都沿江地区开发建立2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邗江、江都和仪征沿江地区建立20万亩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良种育种基地,在江都嘶马建立特种小杂粮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农业基地。重点开发位于邗江霍桥、新坝、江都夹江、仪征龙山、朴席、真州等地的农业生态园区,与特种水产品、特色畜禽、奶牛、观赏鱼、特色花卉等农业特色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形成集古代文化、自然生态和农艺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带。(3)现代物流园区扬州港口仓储物流园。位于扬州港区域,重点发展集仓储、物资配送、信息服务、货运代理、通关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业。扬州城北联运物流园。位于扬州铁路货运站区域,重点发展集仓储、配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转运型综合物流业。仪征石化物流园。位于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内,重点发展石化物流及与之相关的集散、仓储、运输、采购、制造、配送、销售等服务,建立主要为长江上游石化企业和本地沿江化工开发服务的专业性物流园区。江都砖桥物流园。位于京沪高速砖桥互通点区域,重点发展以货物集散、货物中转、社会仓储和信息服务为主,辅助流通加工和商品展示等功能为辅的综合性物流园。(4)润扬大桥旅游度假区瓜洲春江花月夜旅游景区。重点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品牌,以江山一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瓜洲古镇及古运河沿线历史人文资源开发,形成濒江旅游热点。润扬大桥观光旅游区。重点建设滨江森林公园,开发以太空奥秘或现代汽车为特色的主题公园,结合大桥观光,形成融观光、休闲、娱乐、17科普于一体的参与性旅游休闲度假区。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第十节交通建设16、路桥建设。以融入全省区域大交通体系为背景,以提高沿江地区对外通达能力为目标,加速构建沿江“三横十五纵”快速公路网。横向上,重点新建沿江高等级公路、扩容改造宁通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宁盐新通道扬泰段。纵向上,重点抓好润扬大桥北接线、江都港经大桥至安丰公路、泰安至新坝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砖桥互通向南延长线、扬州至瓜洲公路、扬州至霍桥公路、扬州至六圩公路、扬子江南路、仪征万年大道、泗大公路、圩十公路、管道公路、油港公路、土桥至古井公路、嘶马至华阳公路等十五条道路建设和改造,形成沿江地区到各城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峰山过江通道工程和仪征小河口过江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此外,加快沿江各开发(园)区道路建设,并与周边路网连贯互通。17、港口建设。围绕到2007年公共码头与货主码头吞吐量“双千万吨”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口岸、统一资产、统一管理、统一政策、功能分开的“五统一分”原则,加快沿江港口资源整合,合力打造“扬州港”品牌,尽快形成以扬州港为主体、江都港和仪征港为补充的“一港二区”格局,同步完善海关直通点、保税仓库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扬州港为以集装箱件杂货货运为主、客货兼顾、江海河联运、内外贸结合以及港口工业、仓储兼容的综合性港口。近期建成3万吨级件杂货码头1座,规划建设3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1座,3万吨级件杂货和化工专用码头各1座,改造现有万吨级散杂浮码头1座。江都港区为扬州港的辅助港,以木材、矿石等散装货运为主。近期18重点完善现有5千吨级综合码头,规划建设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1座。仪征港区为以原油、液体化工等产品为主的、以中转储存及加工为目的的专业性港口。规划建设3万吨级件杂货码头1座,逐步建成仪征新港区。此外,在大运河槐泗河口建设铁、公、水联运港口,建立扬州港运河配套作业区。18、轨道交通建设。建成宁启铁路扬州段。规划建设扬州至淮阴铁路、扬州港铁路专用线和扬州至南京城际快速客运轨道交通。19、航道建设。重点整治淮河入江水道、大运河、古运河、胥浦河、仪扬河等主要河道,改造病险涵闸,提高江河联运中转能力。第十一节能源建设20、电源建设。扩建扬州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建设扬州二电厂二期工程260万千瓦机组,新建扬州三电厂460万千瓦机组。21、电网建设。近期新建220KV仪征农歌变、瓜洲开发变各一座,扩建220KV江都横沟变,新建110KV港口输变电、仪征圩区变、江都港口变各一座。远期根据用电负荷需要,在扬州开发区港口区域新建110KV变23座,在邗江红桥和江都杨庄分别新建220KV变和110KV变各一座。第十二节信息化建设22、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沿江地区主干网全部采用光缆辅助微波和卫星通信,局域网和区内综合布线采用聚合物光纤,实现整个沿江区域全光网。1923、宽带增殖业务发展。在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有线、无线数据以及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同时,重点发展3S技术服务。在扬州开发区结合软件园和信息学院建设,发展呼叫中心、数据托管、开发测试平台等数据服务项目。24、信息应用项目开发。大力建设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推进数据、通讯和电视三网合一。继续实施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示范工程,通过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GIS)工程和发展区内数字产品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拉动,使沿江地区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第十三节水利建设25、岸线整治。沿江开发,岸线堤防安全至关重要。坚持“在治理中开发,以治理保开发”,加大岸线整治力度,完善堤防加固工程,提高防坍防洪防涝能力。镇扬河段,仪征水道近期重点对胥浦河口上下游、远期对红旗河口至沙河口范围进行护岸整治,保证仪征水道的河势稳定。对世业洲北汊进行护岸整治,保证润扬大桥桥区的安全。六圩弯道,近期重点实施丁坝区加固工程,对五号至九号坝坝间采取平抛块石护岸,对都灯至沙头河口段采取加固措施,远期对六圩弯道进行全面加固。扬中河段,嘶马弯道近期重点对三江营至西七坝实施护岸工程,远期对丁坝坝区及弯道下游岸段进行加固,为后续开发储备深水岸线。26、城市防洪排涝。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除涝标准,建设扬州城市防洪圈。近期按一级堤防、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京杭运河堤防和长江堤防扬州城区段。整治乌塔沟、友谊河等仪邗山洪下排河道,新辟乌塔沟南下分洪道,扩大入江水道。整治古运河、蒿草河、沙施河、仪扬河等城市主要行洪河道,改造和新增排涝动力设施。远期20建设古运河瓜州站、乌塔沟二级外排站。仪征、江都城区分别按防洪标准50年一遇、排涝标准10年一遇,构建城市人口防洪体系。第十四节公用设施建设27、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建设扬州第五水厂,满足沿江开发及各类园区建设用水需求。28、供气设施建设。在扬州开发区和仪征青山建设西气东输天然气门站。29、供热设施建设。在扬州开发区新建港口环保热电厂。在仪征、江都开发区分别建设集中供热设施。第六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第十五节环境保护30、环境保护目标。扬州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口,同时正在全面建设生态示范市,既要满足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满足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坚决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地位考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监督管理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到2010年,长江及各主要归江河道达到国家规划功能标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生活废水处理率达到8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面水水质全面达到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21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1、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建设污水截流工程和集中处理工程,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改善城市水质。各开发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执行一级排放标准。加强监测,严格禁止有机毒物排入长江,确保水源安全。近期建设扬州开发区20万吨港口污水处理厂,先行开工建设25万吨级污水处理厂,集中邗江工业园、纺织、化学工业园的污水到开发区统一处理。建设汤汪污水处理厂二、三期工程,仪征1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江都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和江都沿江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各一座。32、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实施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提高气化率。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综合整治工程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减少污染物排放。第十六节生态建设33、生态建设思路。在产业密集区和城镇周边地区,建设开敞式的绿色生态区域;在重化工业区外围建设生态防护带;在重要水源区、大规模引水区域、河势控制节点及生态湿地,建设生态保护区;在重要湿地建设自然保护区。34、绿化建设。围绕“绿杨城郭”建设目标,在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河道两侧建设具有一定纵深的绿色廊道。重点建设“五纵四横三块”生态林网,使沿江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五纵”即沿扬州港、江都港、仪征港至宁通高速公路的三条纵向绿色通道建设,两侧各营造宽2050米的林带;沿润扬大桥北接线的纵向绿色通道建设,两侧各营造宽100米的生态公益林;瓜洲古渡至扬州市区沿古运河一线的生态防护林建设,两侧各营造宽50100米的风景林22带,树种主要选用宽叶常绿树种。“四横”即南水北调长江源头至廖家沟一线两侧各营造宽100米的林带;沿长江岸线扬州段建设生态防护林,营建100米宽的水土保持林和防浪林,在芦苇滩营建“灭螺林”。树种选用以速生树种为主,配以部分乡土树种。在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宁通高速公路沿线进行绿色通道建设,沿路两侧分别建成宽50米的绿色长廊。“三块”即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绿化风景区,绿化面积120公顷;扬州沿江开发区内施桥八里城市森林公园,绿化面积55公顷;润扬大桥滨江森林公园,绿化设面积200公顷。35、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南水北调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修复引江河、芒稻河、五道河、夹江、白塔河及扬州市区古运河、大运河等主要河流及沿线滩地生态,建设好茱萸湾凤凰岛生态保护区、仪征沿江滩地生态保护区、江都沿江生态保育区等。第七章城镇结构与空间布局第十七节沿江城镇布局36、呼应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快沿宁通交通走廊、沿长江岸线的城镇集聚发展,切实优化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到2010年,市域沿江地区建成一级中心城市1个,二级中心城市2个,城市组团8个,形成以扬州市区为中心,江都、仪征为两翼相连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城镇人口规模137万左右,其中扬州市区75万左右,江都市区27万左右,仪征市区35万左右。第十八节城镇功能定位2337、各主要城镇区域功能定位。扬州市区一级中心城市,全市沿江开发要素集散配置中心,重点发展服务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中心城市服务功能、集散功能和信息功能,增强对沿江开发的辐射带动能力。城区制造业逐步向沿江和城郊各类园区转移集聚。依托瓜洲(运西)、八里、施桥城市组团建设沿江地区城市副中心。江都市区二级中心城市,扬州东部卫星城,江都区域沿江开发要素集散配置中心。仪征市区二级中心城市,扬州西部卫星城,仪征区域沿江开发要素集散配置中心。杭集镇区扬州东部城市组团。以服务杭集工业区开发为重点,加快日化、塑胶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配套商贸居住设施。李典镇区扬州北洲城市组团。以服务邗江北洲工业集聚区开发为重点,加快医疗器械、电器接插件、箱包和电缆等传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配套商贸居住设施。大桥镇区江都沿江城市组团。以服务沿江港口建设和工业开发为重点,加快机械造船、皮革制作、服装鞋帽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配套商贸居住设施。新城镇区仪征东部城市组团。以服务汽车、船舶工业开发为重点,加快汽车制造、船舶修造、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建设配套商贸居住设施。青山镇区仪征西部城市组团。以服务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建设配套生活居住和商贸服务设施。第八章推进沿江开发的保障措施2438、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沿江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产业开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必须建立健全高效、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对全市沿江开发加强统一组织和领导,促进各地各部门形成开发合力。市政府在建立沿江开发领导协调小组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沿江开发办公室职能建设,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沿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岸线资源的使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沿江各地各部门沿江开发实施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完善决策机制,成立沿江开发决策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沿江开发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提高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39、加强科技和教育创新。沿江开发,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必须加强科技和教育创新,为沿江开发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市政府将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注重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沿江地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建设扬子津科教园区,加大各类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切实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产学研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整合力度,尽快构建开放式研发平台。40、加快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创新。沿江开发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建设工程。据测算,为支撑沿江地区经济发展,20032010年七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约需24502750亿元(现价)。必须加快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投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好金融的作用、有效利用好政府资金的同时,沿江各地必须加大对外资、民资及其它各类社会资本的招引力度。市政府将以沿江区域重点开发区和园区为基础,分别组建沿江开发投资公司,对沿江土地、岸线资源、产业资本和无形资产进行市场化整合和产业化运作,适时上市进行融资。同时按照“谁开发、谁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正常投资回报机制,广25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园区路、桥、水、电、气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建设机制。41、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按照适度倾斜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营造政策竞争优势,是促进沿江开发的重要条件。市政府将全力争取省政府制定的有关土地收益分配、开发园区收入上缴留成、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补助等政策的支持,确保省里能给的政策市里能够充分有效地享受。同时市政府将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政策潜力,在项目用地、用电、相关税费征收以及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全市沿江开发。42、加强区域联动开发。区域联动开发,是加快沿江开发节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市政府将顺应沿江开发的形势,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特别是与南京、镇江、泰州等相邻地市的互动开发,在凸显自身城市功能和产业特色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跨江、跨区域之间产业协作和基础设施布局等重大问题,主动接受辐射。同时按照产业开发与城镇开发并举、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组团建设步伐,适时有序调整行政区划,不断完善“一体两翼”滨江城镇带发展布局,推动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向沿江地区、两翼地区延伸,提升区域联动开发的效率和水平。43、培育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沿江开发的内生主导力量,也是支撑沿江地区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市政府将放宽准入领域,出台促进政策,支持私营个体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改组和改制;支持私营个体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发展;支持发展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民营企业。同时,扩大吸引外地民资,推动全民创业。认真落实私营个体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贴息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教育和引导他们依法经营、纳税和参保。44、优化投资服务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管理,充分发挥26行政办事服务中心的作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大力并规范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打造诚信扬州。建立客商投诉调解中心,完善以服务承诺制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园区招商中心、外商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专业化的创业服务。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执法预警制度。45、加大宣传招商力度。切实加强对详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详规对外招商。围绕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加强园区主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深入开展定位和定向招商,通过举办“烟花三月”、“二分明月”经贸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有组织、有规模、有层次、有重点地搞好宣传推介工作,整体打造包装“沿江开发”品牌。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招商组织网络,建立并落实沿江开发招商引资责任制。第九章规划实施46、详规是全市沿江开发的指导性文件,是统筹沿江开发的行动指南,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市经贸、农林、旅游、交通、水利、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将依据详规制定专项实施规划和近三年滚动实施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并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沿江各地依据详规制定区域开发规划,特别是细化园区建设方案,合理规划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报市政府批准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依据详规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报请市政府批准下达,作为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的考核依据。47、详规是市与沿江各地共同研究后报经省政府批准的,各地、各部门既有实现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共同责任,也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权利和义务。市政府主要通过组织编制详规,落实省市相关政策,营造27促进沿江开发的环境,同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以及关系沿江开发全局的关键领域或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组织推动或直接投资建设有关重大工程。市级财政将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保证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前期研究。沿江各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全面促进详规的实施,具体落实沿江开发的各项政策;营造本地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进行招商引资,促进投资特别是企业和社会投资较快增长,全面完成沿江开发的任务;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配合省市政府完成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等。48、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详规实施情况,顺利实现和完成详规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将适时组织对详规实施情况的评估,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评估报告。在详规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导致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较大偏离时,由市政府责成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附1、沿江开发重点项目投资汇总表2、沿江园区建设一览表3、沿江基础建设项目表4、沿江城镇建设用地测算表沿江开发重点项目用地与投资汇总表单位平方公里,亿元28项目建设用地建设投资产业园区1201620基础设施205产业投资1415基础建设205001、基础设施164344其中港口1312公路1291672、环保084393、水利33174、林业346人居建设24100合计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