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页9页。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疑点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学生准备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创建情景,导入(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这些新近发生的事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途径被我们知晓,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谁能跟我们讲讲他这两天听到或看到的新闻2请二位同学试着讲两则新闻。3根据学生说的结果进行诱导,引起学生对新闻学习和写作的兴趣。1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准备讲述。2口述所搜集的新闻。其他学生注意记录所讲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3根据教师的讲述,检查自己所记录内容的准确性,评判自己描述事件的能力。二、朗读第一则新闻,对文章产生整体认知(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范读第一则新闻,注意要读得流利、有气势,给学生以表率。2适当介绍第一则新闻背景。3让学生散读一二次。4抽查几人朗读,并给予评价。1听教师朗读,注意感受其感情基调。2倾听,必要处作好记录。3自由散读,了解文章大意。4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三、理解第一则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若干个层次,概括出大意。2抽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给机会补充。3归纳小结。引导划分的依据,并提示学生要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战的精神。4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理清本文的六要素,培养其分析能力。1默读课文,在书上划分层次,并归纳各部分大意。2回答问题。3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答案,感受文章的革命气息。4在教师诱导下理清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标题就是请大家结合课后习二,分析这篇新闻的五个部分。2抽学生发言。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逐步板书),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加强对新闻结构五部分的具体介绍。4师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有它自己的特点,它要求叙述事件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请大家默读课文,感受新闻的上述特点。1在教师讲解时作好相应记录,然后阅读课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发表意见,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3与教师一起理清本文的结构,作好笔记。4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反映新闻写作特点的语句,加以体会。板书设计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316句)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一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一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2/3东路军南京一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课文语言。(1)由学生看书上题目自主完成,要求列提纲。(2)抽学生指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优劣及理由。(3)小结。2师在课文开头和结尾处,有些语句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宏伟的气势和军威,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加以分析。3抽学生回答。4师小结。1在教室指导下揣摩课文语言。(1)自主完成题目,列出提纲。(2)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体会。(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2仔细阅读开头和结尾,找出相应语句。3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体会。4随教师的指导感受文章的用词特点。二、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这篇课文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条(板书),请大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分析。2抽多名学生发言。3师归纳小结。1仔细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用以阐述。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三、导入第二则新闻(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另一篇作品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南阳是(介绍新闻背景)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3对学生朗读作出评价,并范读。1听教师介绍背景资料,有必要可作记录。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3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与前一篇的异同。四、解析课文结构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自由散读课文,划分层次。2随机抽查提问,有不同意见者给机会补充,结合课后习题四,针对不同答案进行归纳小结,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3提问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南阳解放的消息,还介绍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4抽学生回答,师小结。1自由散读,划分层次。2踊跃作答,在讨论中逐步明确答案。3思考问题。4回答问题,在教师提示下得出正确答案。板书设计本文写作特点依时叙事,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去粗取精,语言精炼。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疑难字词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朗读词语,进行听写练习,抽几名学生上台板书。2对听写结果进行评价。3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程度。1上台板书,听写词语。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相关字词。二、课堂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播放幻灯练习(见练习设计1),组织学生讨论。2归纳总结。3口述练习设计2,让学生从划出文中相关的议论句入手进行思考。4请学生作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要求解决(1)找出文中相关的议论句。(2)新闻中议论的作用。(3)作者的写作意图。分组讨论思考问题。2与教师一起明确答案。3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议论部分,感受此议论在文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用意。4踊跃作答,在教师诱导下解决问题。三、作文(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一篇短消息。2抽学生朗读。3作评。1课堂写作,注意消息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2朗读。3听取建议,弥补不足之处,增强写作水平。板书设计疑难字词突破溃退击溃顽强阻遏逃窜练习设计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事件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最佳标题。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教法探讨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介绍。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为容易。参考资料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芦花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10页19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难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疑点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2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学生准备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大家课外搜集了有关白洋淀的资料,相信对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给我们讲讲他所知道的白洋淀呢2介绍作者情况及故事背景。3师冀中平原上的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淀水浩淼,苇田无边,极为壮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年近六十多岁的老人,整天自由地穿梭在这漫天芦花的白洋淀上。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却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他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这篇课文就讲述了这位老人的英雄事迹。1举手发言,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白洋淀。2倾听,并作相应记录。3对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自由散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3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4抽学生汇报,师小结板书。(见板书)1散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2复述故事情节,注意完整性。3讨论交流,列出提纲。4汇报。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结合课后习题三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师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浓郁的水乡气息,但他写景并不是单纯地点缀,而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组织课堂发言,对学生进行引导。2给出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该句在文中所起作用。(见练习设计L)语言特点。1踊跃发言,读出自己觉得写得较好的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2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体会作者的板书设计起止段内容作用从开头到“敌人发了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从“一天夜里”到“有热闹哩叙述了主人公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开端、发展从“第二天中午”到文末叙述主人公智斗日本鬼子的经过高潮、结局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一、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文中的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他无疑是位英雄,而他的英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2组织学生讨论。3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归纳总结。(板书1)4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能表现出老头子的这些英雄性格呢请分别找出一两处。5抽学生回答,并作评价。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2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探寻出准确答案。4阅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5发言,在教师指导下校正自己的答案。二、人物性格难点研究(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解答课后习题一,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的,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点拨老头子的过于自尊和自信是他的英雄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他这种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如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提问如果文中女孩没有受伤,是否有第二天老头子的英雄行为1围绕主人公的典型性格,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部分。2回答问题。3积极思考,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即可,答案不定。三、指导完成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情况。(板书2)2解决课后习题。3指导完成课堂练习。(见练习设计2)1通过查字典或借助课本掌握字词。2完成习题。3阅读荷花淀,感受“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板书设计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高涨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的强列感情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品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2疑难字词退却编算挂花飒飒丢人现眼张皇失措练习设计1分析下列景物描写的语句,掌握其写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展。辅导练习提示景物描写分析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会作者优美的语句(包括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二是指出该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作用。2拿该文与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辅导练习提示将荷花淀的复印件发给学生,对“荷花淀派”稍作介绍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受,不必作过多讲解。教法探讨1传奇色彩是这个英雄故事的最大特色,不管是揣摩写作还是理解内容,都要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传奇”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因而不必在上面下很多功夫,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一来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向上的优秀品质。参考资料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蜡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28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2把握作者感人致深的写作手法。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体会主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写作手法感人的原因。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3揣摩语句,体会其意蕴。难点作者的写作手法之所以感人的原因。疑点文中的外貌及动作描写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阅相关资料,了解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疑难词语。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本文的标题是一样很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呢2师不错,蜡烛最大的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却被赋予一种崇高的意义。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师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在文中找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段。3抽学生概说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要素。1自由回答。生照明、装饰等。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在文中划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断。3复述故事情节,在教师的诱导下理清本文的要素,在文中相应部分作记录。二、完成课后习题一(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抽学生朗读自己所划的语句,指导其读出感情。2结合课后习题一,请学生试着谈谈这些片段之所以感人的原因。3提问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尾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抽多名学生回答,师归纳小结。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所认为感人的片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2让朗读者谈谈他认为这些片段感人的原因,其他学生补充。3思考问题。4回答问题。把握老妇人人物形象。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本文人物的思想感情集中于一点,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作者诗意般的表现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浓度,描写触人心弦。引导学生用心体味。(板书)2提问这篇文章十分感人,这种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点拨首先题材感人,同时作者对感人因素进行了着力描写。3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归纳小结。1在教师引导下体会老妇人感情的深度和浓度。2分组讨论交流,对作者的写作特点要着重分析。3发表意见,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四、课堂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完成课堂练习。(见练习设计1)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二,领会语句的含义,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怎样在假设中比较、品味。3导入课后习题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理解力。1讨论交流,完成课堂练习。2揣摩文中语句,完成课后习题二。3描写老女人心理活动。板书设计体会老妇人的感情看炮火连天想老妇人不顾生死看年老体弱想老妇人力量的源泉看保护遗体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看烛光闪烁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练习设计阅读文章“她穿过方场,到了她在旁边坐了下来。”完成下列题目1从文中摘出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它们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描写外貌的一句是什么3“她在旁边坐了下来。”揣摩此时老妇人的心理。辅导练习提示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只是给予指点。(3)可以让学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达。教法探讨1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颤,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法来得到这种艺术效果的。2本文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意蕴十分丰富,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在具体方法上可灵活处理,可先让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逐一探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9页32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导入课文(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展示图片,请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情况。2师圆明园是(详细介绍圆明园的价值)就是这样一件建筑史上的瑰宝,被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毁于一旦。有谁知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一段历史呢3学生讲述,教师补充,尽量将背景介绍详尽,便于学生理解课文。4介绍作者雨果的情况。1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圆明园。2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准备讲述。3了解文章背景,必要处作好记录。4倾听。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约_分钟)重点难点1师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作者的声望,为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他的目的达到了吗2请几名学生按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在文中划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3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一些知识作简单介绍如维多利亚女王、拿破仑皇帝、伏尔泰、罗马角斗场、巴黎圣母院、巴特农神庙等。1带着问题散读课文。2朗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赞美和讽刺的语句。3倾听,作好相应记录。三、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质(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几个学生朗读他所划的语句,带领学生细细体味。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提问(1)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提问(2)文中用了大量的反语来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这些反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导入课堂练习,见练习设计1)3提问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点拨先作总评,再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抽多名学生回答,师小结。(板书)1朗读语句,体会其语言的精彩。2思考回答。生正直、公正、头脑清醒、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生加强嘲讽意味。3思考回答,与教师一起明确答案。板书设计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练习设计1结合句意,写出下边句中加粗词语的同义词。(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辅导练习提示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前,先向学生讲解反语的作用,提醒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不要仅从词的表面意思来作答。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应作硬性规定。教法探讨1中国是被掠夺的对象,中国人控诉侵略者是理所当然,然而作者雨果作为侵略国的一员,却能如此仗义执言,可见其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这些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重点体会。2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雨果为何将焚烧圆明园作为抨击侵略者的切入点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加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雨果。参考资料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使这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毁于一旦。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41页。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力。2对那段历史有更深的了解。3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了解法西斯的罪行和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和平。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体会文章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2引领学生回顾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3体味语言的深层含义。难点1感悟文章所体现的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思想。2体味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疑点正文前面的引文有何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找1941年南斯拉夫屠杀的资料,掌握背景知识。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导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分析引文的作用(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南京进行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多万人。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一场同样的谋杀也在进行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提问正文前面的引文有何作用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师小结。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进入新课学习。2阅读引文,讨论交流。3思考作答该引文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二、梳理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研讨文中重点语句(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正文的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请概括出来。2请学生作答,师小结。(板书)3提问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可以理解,但他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4抽学生回答,师小结从这段史实中看到了“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5提问文章又是怎样写“美丽”,怎样写“沉重”的呢1默读课文,找出四个片断,列出提纲。2回答问题,与教师一起分析四个片断的起止点。3思考问题。4发表意见。5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加以分析。三、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容(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容提问(1)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提问(2)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3)“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提示学生先回忆一下引号的作用,再思考作答。提问(4)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作者为什么特别记下德国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提问(5)文章的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此外,还有哪些内容是文章要表现的呢1思考问题,作答。(1)注意四个词语。(2)生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3)回忆引号作用,思考作答。生强调了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4)思考回答。生摘录两位侵略国作家的言论,有特别意义。(5)注意这篇文章同时也歌颂了一些东西。板书设计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练习设计1教科书40页,研讨与练习二。辅导练习提示在解答这道题之前,宜先将每句话朗读一遍,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读出语感尤为重要。教学探讨1本篇课文用生动的笔墨再现了被屠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和灭绝人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法西斯的罪行加以体会。同时,对文章的把握又要全面,文章所要表现的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和历史感,德国和日本侵略者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等,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2正文前面的引文是本文的,在讲解正文前应对其作详尽分析,引领学生重点探讨“沉重”与“美丽”这两个关键词,正文的分析可围绕这两个词进行。3这篇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设问题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探讨。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5L页60页。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2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提高分析能力。3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4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串讲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受长妈妈真诚、善良、淳朴的性格。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3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4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难点1体会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疑点为什么题目不是“长妈妈”而是“阿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了解山海经的大致情况。2查阅相关资料,弄清鲁迅和“阿长”的关系。学生准备1重温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2抽学生回答。师这个人就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篇文章就能解答我们的疑问。3师在开始这篇课文前,请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作者的情况。4抽学生介绍,师小结。1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问题。2回答问题,简述长妈妈与鲁迅的关系。3回忆鲁迅的有关情况。4讲述作者情况,有疏漏处其他同学补充。二、阅读课文,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什么是该文记叙的重点。2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根据学生意见进行归纳,同时对文中一些文句作相应解说。主要内容(1)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她的外形特点,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2)她懂得的许多规矩。(3)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这是课文记叙的重点。4提问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组织学生讨论。5找学生汇报讨论结果。6归纳总结。(板书)1自由朗读,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发表意见,其他同学做补充。3与教师一起进行归纳。4讨论交流。5汇报。6与教师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三、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名朗读第15自然段。2提问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组织学生讨论,抽学生回答。4进行总结式归纳。1朗读。2思考问题。3相互间交流意见,然后回答。4形成对长妈妈的补步印象。四、完成课堂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课堂练习(见练习设计1)。2抽学生回答,加以明确。1思考问题。2回答问题。板书设计略写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限制我的行动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详写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教师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抽学生回答。3师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但是,她仅仅是这样一个人吗她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1回忆上节课内容。2回答问题。3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二、研读617自然段(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请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617段。2提问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3抽学生回答。4提问从这些规矩可以看出长妈妈的什么性格5抽学生回答,师小结1朗读课文。2阅读课文进行归纳。3学生思考回答。(1)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2)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3)饭粒落在地上,一定要拣起来,最好吃下去。(4)千万不能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4思考。5回答。三、研读第1828自然段(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作者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让人看到了她的无知和淳朴。这使“我”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她最让“我”敬佩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齐读1828段。2抽学生复述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3师在“我”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又没机会买的时候,长妈妈却意想不到地买到了。此时,作者对长妈妈产生了怎样的感情4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5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的这种怀念之情文中有句话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请找出来。6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明确。1齐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2复述买山海经的过程。3思考问题。4回答。5阅读课文,找出相应部分。6发表意见,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四、布置作业(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布置作业(见练习设计2)。记住题目,课外思考。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3课时)一、指导完成上节课所布置作业(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抽多名学生回答上节课所提问题。2归纳学生意见,明确答案。1回答问题。2明确答案。二、疑难词语练习(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词语(见板书),设计问题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查字典或借助课本掌握词语。三、完成课后习题二、三(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先思考自主作答,再由教师带引明确答案。四、小作文(约_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讲解作文题。2巡视。3抽部分学生朗读。4评价。1学生选择一个童年时印象深刻的普通人。2课堂上完成作文。3朗读作文。4感受所写文章的优缺点,增强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疑难词语疏懒震悚诘问郑重古怪面如土色掳去练习设计1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1)她生得黄胖而矮。(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辅导练习提示可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示人物性格。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称主人公为“阿长”而不是“长妈妈”(2)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辅导练习提示由“我”与“长妈妈”的深厚感情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教法探讨1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就与学生见过面,在那里面她给年幼的作者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从那段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当时和作者的关系十分亲密,与本文有着有机的联系,由此引出本文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2这篇文章比较长,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归纳出文章记叙的几件事。3从长妈妈为作者买来他渴望的山海经一事中可以透视作者与长妈妈之间的真情,此部分内容要重点研读。4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就必须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参考资料阿长(1899),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长妈妈。“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了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老婆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而作几篇文章都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背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49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教学突破通过感情渲染和讲解写作的缘由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重点片段的研读把握文章主旨;通过重点句子的探究感悟父子深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学生准备第一课时准备有关作者的资料。第二课时整理好课外阅读中摘录的有关父爱亲情的优美的句子。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2指导学生谈读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3品味语言,感悟主旨。学生活动1初读课文,给生字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找出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就感触最深的片断谈体会和感受,相互交流。3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父亲的话语,把握主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板书课题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1听歌曲,进入情境。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情感。注意生疏字交卸、踌躇、奔丧、琐屑、迂腐、颓唐、狼藉、晶莹。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3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1再读课文,讨论,明确答案。(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2有感情的朗读,讨论交流后明确答案。(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3熟读成诵,互相试背。三、品味语言,感悟主旨(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1找出后,合作交流。(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2找出后,探究交流。(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语言积累,赏析感悟。2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3语言训练,探究“选材构思法截取法”的片段写作练习。学生活动1交流课外摘录的优美句子,感悟积累。2通过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3合作探究,写作交流。一、语言积累,赏析感悟(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1就摘录的优美句子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摘记,整理积累。2在赏析中背诵优美的句子。(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