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植保、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各种植物栽培技术和合理施肥打下良好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验实训课22学时。(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教材选用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肥料宋志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材料学王荫槐主编,农业出版社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主编,农业出版社肥料学毛知耘主编,农业出版社土壤肥料学(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开始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实训及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二、学时分配表章次章名学时实验名称学时绪论21土壤矿物质4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4土壤质地测定22土壤有机质4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3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5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的测定24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7土壤含水量的测定25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66土壤酸碱性4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7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4土壤剖面观测调查28土壤管理29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410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6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测定211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4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2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212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413复混肥料414有机肥料615植物营养及施肥与人类健康2合计6822三、大纲正文绪论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及土壤肥力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2L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土壤矿物质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成土的主要矿物、岩石,岩石风化类型。第二节母质的性质和类型风化产物的新性质,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矿物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掌握母质具有的复杂的矿物组成对土壤主要营养关系的供应特点。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二、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和质地概念及意义,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质地改良方法本章重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表现本章难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划分依据,土壤质地的改良原理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有机质来源及存在形态二、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有机质的转化一、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的概念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第三节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一、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有关条件二、有机质积累与调节原则本章重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本章难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二、孔隙的类型、性质及分布三、影响孔隙性的因素。四、土壤孔性的改善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第二节土壤结构性一、结构体、结构性概念及结构性的本质二、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性质及评价三、土壤结构形成机制四、改善土壤结构的实质,常用农业措施评价第三节土壤耕性一、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概念、本质及影响因素。二、土壤耕性本章重点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的概念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章难点土壤物理机械性的概念及其对土壤耕性的影响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的性质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三、土壤水分的能态土水势、土壤水吸力的意义及异同,简介其测定方法四、水分特征曲线意义第二节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特点二、土壤通气的机制三、土壤通气的指标四、土壤通气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五、土壤通的调节,常见的农业措施并加以评价第三节土壤热量一、不同热量来源的数量及意义二、土壤热特性,热容量、导热性和导温性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四、常见农业调温措施的评价本章重点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本章难点土水势、土壤水吸力的意义,土壤通气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第五章土壤胶体和土壤吸收性能第一节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构造一、胶体的种类二、胶体的双电层构造第二节土壤胶体的特性一、比表面、表面能的概念及意义二、电荷的种类、来源及意义三、溶胶和絮凝过程及意义第三节土壤的离子交换一、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概念的实质二、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意义及特征三、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及在生产上的意义四、离子有效度概念,影响离子有效度的因素及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五、土壤中的阴离子交换,吸附机理及特点本章重点无本章难点无第六章土壤的酸碱性第一节土壤的酸度一、土壤的酸度类型重点讲解两种酸度表示方法及意义二、酸性土的成因明确其形成本质第二节土壤碱度一、土壤碱度的指标碱度指标的意义二、碱性土的成因与酸性土成因比较,明确其形成本质第三节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一、分析多因素的影响机制二、影响因素对测定值的影响及生产上的意义第四节土壤的缓冲作用一、缓冲作用的概念及机制二、缓冲能力及生产上的意义第五节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调节一、对养分有效性,作物及微生物的影响二、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措施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章重点两种酸度表示方法及意义,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调节本章难点缓冲作用的概念及机制,土壤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调节第七章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土壤形成一、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的影响二、自然土壤剖面和农业土壤剖面的特征第二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原则及方法二、我国土壤分类概况三、我国现今土壤的分类系统的介绍第三节土壤分布一、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二、土壤分布的区域性本章重点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的影响,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体系的介绍本章难点我国现今土壤的分类系统的介绍第八章土壤管理第一节土壤培肥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二、常见土壤培肥的农业措施三、低产土壤改良原则第二节土壤污染一、土壤背景值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二、土壤不同污染源、污染物的组成及在土壤中的迁移状况三、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各种措施介绍与比较第三节土壤资源一、土地资源评价评价的内容及方法二、土壤资源评价评价的依据、原则及方法三、土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本章重点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土壤培肥措施,土壤背景值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本章难点土壤背景值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土壤资源评价的依据、原则及方法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元素的概念二、植物必需元素的分组三、肥料三要素四、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三、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第三节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二、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第四节施肥的基本原理一、养分归还学说二、最小养分律三、报酬递减律第五节施肥技术一、施肥量的确定二、植物营养期与施肥三、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本章重点植物必需元素的概念及分组,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技术。本章难点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和利用。第十章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第一节土壤氮素营养一、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二、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第二节作物的氮素营养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二、氮的生理功能三、氮的吸收与利用四、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第三节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铵(氮)态氮肥二、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三、酰胺态氮肥四、缓释氮肥五、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本章重点氮的生理功能,氮的吸收与利用,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本章难点氮的生理功能,作物氮素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第十一章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第一节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一、土壤磷素营养二、植物磷素营养三、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第二节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一、土壤钾素营养二、植物钾素营养三、常用化学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本章重点植物磷、钾素营养,常用化学磷、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本章难点植物磷、钾素营养。第十二章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营养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第一节土壤与植物中的中量元素营养及中量元素肥料一、土壤中的硫、钙、镁素营养二、植物体内硫、钙、镁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三、硫、钙、镁肥的性质及其施用第二节微量元素肥料与微肥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二、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三、微量元素肥料及其施用本章重点植物体内硫、钙、镁及微量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硫、钙、镁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性质及其施用。本章难点植物体内硫、钙、镁及微量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第十三章复混肥料第一节复混肥料概述一、复混肥料的概念二、复混肥料的类型第二节掺混复肥的生产一、配方设计二、肥料混合的原则三、投料量的计算四、成粒方法五、工艺流程第三节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一、因土施用二、因植物施用三、因养分形态施用四、以基肥为主的施用五、掌握合理的用量本章重点复混肥料的概念及类型,肥料混合的原则,投料量的计算。本章难点复混肥料的合理施用。第十四章有机肥料第一节发展有机肥料的意义一、有机肥料的概念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关系三、有机肥料在培肥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第二节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一、腐熟的目的二、腐熟的过程及其调控技术第三节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一、粪尿肥二、秸秆类肥三、绿肥四、微生物菌剂五、有机废弃物的利用第四节有机肥料的利用及其问题与对策一、有机肥料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二、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本章重点有机肥料的概念、和无机肥料的关系以及在培肥土壤和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有机肥料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发展有机肥料的对策。本章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