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基本信息专业代码580202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项目负责人陈忠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任)项目组成员目录一、专业发展基础1(一)专业发展基本情况1(二)专业教学团队情况1(三)课程建设情况2(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3(五)校企合作及对外服务情况41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42校企合作开展学术与技术交流情况43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情况54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情况55职业技能培训情况6(六)教研科研取得的成果61科研论文情况62教材编写情况73教师获奖情况7(七)存在的问题8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10(一)专业发展背景10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背景102中山地区装备制造业特点10(二)人才需求分析111人才需求数量分析112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113主要就业岗位分析12(三)人才培养目标13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4(一)根据中山电气制造产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布局14(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511学年3学段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52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建设153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164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75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建设196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207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18教学资源库建设22(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31专业带头人培养232骨干教师培养243“双师型”教师培养254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65团队考核机制建设26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培训27(四)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27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272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93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31(五)校企无缝接运行机制建设311校企合作联络站建设312校企合作平台建设323校企双向优势互补机制建设334继续推行和深化订单培养模式335校企联合指导顶岗实习学生346借力于“政校企”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34(六)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341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342专业与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35(七)社会培训及服务351开展电工考证培训与鉴定等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362承接安全技术服务工作363为下岗职工、企业在岗人员提供培训364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服务36(八)专业群的建设371专业群建设思路372专业群建设内容373专业群建设目标38(九)人才的系统培养39(十)积极转变培养方式401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402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403建立学生助研机制41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交互型课堂教学模式415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426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427打通人才成长的途径43(十一)改革评价模式,积极实施第三方评价44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效益45五、建设经费预算47一、专业发展基础(一)专业发展基本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宗旨,以优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保障,从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等两方面入手,竭力为中山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培养电气自动化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麦可思公司2011年提供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本专业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对口率达到了64(2010届广东省高职平均就业率为905,平均对口率为60),其就业竞争力居于全院第一;2011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已达988。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共计236名。备注表11来源于麦可思公司的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二)专业教学团队情况本专业的教师总数为13人,其中专业教师10人,实训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5人,骨干教师2人;副高职称的教师2人,中级职称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4人;高级技师6人。专业教师各项指标统计见表12所示。表12专业教师各项指标统计2011年9月止专业教师各项指标百分比“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例50具有硕、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比例70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比例2040岁以下70专业教师年龄结构4050岁30另外,本专业还聘请具有企业经验的兼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副总以上)职称2名,高级工程3名,工程师5名。(三)课程建设情况近年来,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调研情况以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并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讨论,目前确定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电工技术与仪表、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PLC应用技术、供配电技术、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其中电工技术与仪表、电气控制与PLC已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项目,电工技术与仪表与电机与电气控制已开展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表13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项目类型课程负责人1电工技术与仪表院级精品课程陈忠仁2电气控制与PLC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陈芳靖另外,本专业教师完成了14部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其中,电工技术与仪表正在做正式出版前的准备工作。(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目前,本专业共有实训室7个,分别是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电工工艺实训室、特种作业电工实训室、维修电工考证培训实训室、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电机拖动及控制技术实训室、供配电技术实训室,累计建设经费450余万元。另外,属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室共有21个。上述实训室均可满足“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要求。表14校内实训室建设一览表序号实训室名称实训内容备注1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电路基础、电工测量2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工工艺、电机控制实训3特种作业电工实训室电工上岗证培训、考试4维修电工考证培训实训室中、高级电工培训、考试5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力电子技术6电机拖动及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机拖动、PLC编程控制7供配电技术实训室供配电技术专业实训室8模拟电路实训室模拟电路实训9数字电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10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室单片机的软硬件实验实训11自控原理实训室自控原理的实验实训专业群共享的部分实训室近几年来,维修电工实训室对外开展了中、高级维修电工的考证培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校企深度合作为目标,合理规划与安排实训实习内容,注重校外实习的教学功能,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里的真实岗位上锻炼技能,提高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本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对校内实训资源形成了有益的补充。校外实训基地如表15所示。表15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实训基地名称1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3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4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5中山市力生电器有限公司6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7中山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广东固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五)校企合作及对外服务情况1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新技术课程。该课程由校内教师团队与企事业单位专家合作完成,授课形式有讲座、企业现场教学等多种模式。授课老师大多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经理和工程师,授课内容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主题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新技术、前沿动态和专业的发展方向,突出自动化专业的应用领域。2010年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情况如表16所示。表162010年多种形式教学课程信息表序号主题主讲人职称单位1节电技术与应用李晓静总经理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严长辉工程师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3电力网技术刘建辉工程师中山市供电局4电力系统漫谈李晶明高工中山市电力设计院5职业安全与健康蔡忠涛工程师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6配电网中性点接地及消弧线圈陈忠仁副教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校企合作开展学术与技术交流情况本专业自创办以来,秉承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与企业展开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交流。聘请企业专家兼职授课、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鼓励专业与企业的人才交流,相互兼职。专业先后与中山市电机工程学会、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展开合作,就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科技研发、产业支撑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其中4名教师以粤盛公司职工的身份进入市节能专家库,5名教师在企业担任兼职工程师,8名教师成为了中山市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与此同时,积极参加电机工程学会举办的技术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专业教师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开拓了视野。3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情况本专业与中山市电机工程学会、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项目合作,自2009年以来,相继成功申报中山市科技项目4项。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不仅促进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交流,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表17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合作单位申报年份级别备注1无感消弧接地装置及产品化关键技术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2009年市级结题2交直流控制新型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制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市级在研3有源电力滤波器非线性模型及优化控制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2010年市级在研4基于谐振耦合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中山市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市级在研4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自2007年开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中国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联合开办了“明阳风电订单班”,订单班共有学生39名,采用了联合培养的形式。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风机原理及结构、风机控制系统及维护、风机制造与质量体系等专业课程与教材,并开发了相应的实训项目和新的实习模式。与岗位相关的核心专业课程均由企业工程师担任,并在企业现场完成实训。中国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接受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包括风机安装、维保、调试、检验,供配电设备安装等。订单式培养加强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把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传输给学生,使得专业培养的学生很好地适应和满足了企业的需求。5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本专业具有齐全的中、高级电工考证培训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得中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资格。自2007年以来,共开办了11批次的维修电工中、高级工考证培训班。除了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对学院的电梯维护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和社会学员提供了考证培训和鉴定服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表18中、高级电工考证培训及鉴定情况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879186计算机控制技术406061电梯维护与管理96104111机电一体化技术323789其他专业7782社会学员511072127合计51107353401347(六)教研科研取得的成果1科研论文情况近年来,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申报教科研项目10余项,院级精品课程2项。如表19所示。表19主要科研论文及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或论文名称项目或论文类型1调匝式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新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2(EI收录)2一种复合型微机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高压电器,2007/8(EI收录)3配电网电容电流谐振测量方法的应用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8(EI收年份人数专业录)4STUDYONARCSUPPRESSIONCOILBASEDONSECTIONALTCRIPEMC2009,2009/5(EI收录)5基于PLC的实时测量技术在远程污水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应用,2009/12(中文核心)6配电网自动消弧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低压电器,2010/6(中文核心)7自动消弧线圈及接地选线一体化装置的低压模拟试验高压电器,2010/9(中文核心)8THERESEARCHOFSTATEEXACTFEEDBACKLINEARIZATIONCONTROLOFSHUNTSINGLEPHASEACTIVEPOWERFILTERAPPEEC2010,2010/3(EI收录)9DEVELOPMENTOFTHREEPHASEINTELLIGENTCOMPOSITESWITCHIN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APPEEC2010,2010/3(EI收录)10零电压开关移相全桥变换器尖峰抑制的实现低压电器,2011/5(中文核心)11无感消弧接地装置及产品化关键技术中山市科技项目,200912交直流控制新型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制中山市科技项目,201013有源电力滤波器非线性模型及优化控制中山市科技项目,201014基于谐振耦合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中山市科技项目,201115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考核装置的研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6供配电技术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17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阶梯式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18电工技术基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19电气控制与PLC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2教材编写情况本专业教师编写的校企合作教材、校本教材如表110所示。表110教材编写统计序号教材名称主编备注1电工基础陈忠仁校本教材2电工测量技术陈忠仁、徐平凡校本教材3电工基础实训指导书杜维玲、徐平凡校本教材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训指导书桂存兵杜维玲梅妮校本教材5电机与电拖基础实验指导书陈芳靖、黄健校本教材6电工测量技术课程实训指导书徐平凡、朱雁锋、陈忠仁校本教材7风机控制系统及维护马艺玮、曹人靖、陈忠仁校企合作教材8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实训指导书陈忠仁、陈芳靖、黄健校本教材9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训指导书杜维玲、李占琪、梅妮校本教材10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杜维玲、李占琪校本教材11维修电工高级工考证培训教材陈忠仁、黄健、陈果校本教材12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培训教材陈忠仁、黄健、陈果校本教材13电工技术及仪表陈忠仁,梅妮,徐平凡等校本教材14简易配电板的设计与制作徐平凡、陈忠仁等校本教材3教师获奖情况近5年来,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获得的奖励如表111所示。表111教师获得奖励一览表时间获奖项目获奖人员获奖等级2006年9月中山市优秀教师陈忠仁中山市政府2006年6月编写的单片机实用技术教程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陈芳靖独立2008年5月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朱雁锋指导老师,国家一等奖2008年11月所开发的“金龙广告管理系统”获漯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陈芳靖漯河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9月20072008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陈芳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12月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奖徐平凡三等奖2010年9月中山市优秀教师李占琪中山市政府2010年10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陈忠仁广东省教育厅2011年6月中山市20092010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李占琪中山市市委2011年8月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占琪市级二等奖2011年9月中山市优秀教师陈忠仁中山市政府2011年9月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陈果、李海指导教师,省级三等奖2011年9月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陈越、桂存兵指导教师,省级二等奖2011年9月教学质量优秀奖杜维玲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七)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的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和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向前发展的基础,但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且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兼职教师数量偏少,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校企合作停留在浅层次状态,社会服务形式单一,内容狭窄,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需要提高。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效果不明显。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背景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背景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中部,比邻珠海、江门。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将其建设成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且明确将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纳入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本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直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满足企业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服务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就成为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主要任务。2中山地区装备制造业特点中山2010年工业总产值5296亿元,是广东省产业集群最密集的地级市。目前中山市装备制造产业涉及7个大类,对工业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产值已达335亿元,占重工业比重的937。中山市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如火炬开发区聚集工业企业1000多家;小榄镇五金类企业达1800多家,五金行业的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古镇灯饰企业有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中山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够、结构偏低、创新能力薄弱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针对中山市产业特点,中山市委、市政府决心立足珠三角未来的发展大局,整合全市资源,着力于打造“一个枢纽,两个基地,三个试点”,将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按照规划纲要重点发展“中山临海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的要求,以临海装备工业园区、国家健康基地等现代产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船舶制造、风电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沿海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中山市已在一个40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开辟出一个堪称珠三角“重量级”的临海工业园,计划用3到5年时间形成产值超2000亿元的临海产业集群。已引进中船集团、广机海事重工、中机集团、中铁大桥局、中泽重工、国电中山燃气发电、明阳风力发电设备等大企业和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200亿元。电气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明阳风电集团和广东明阳电气集团、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公司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涉及新能源设备、节能设备、包装印刷自动化设备等诸多方面,在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用人市场。(二)人才需求分析1人才需求数量分析据调研,中山市各个企业拥有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数量在数万台以上,每年新增对电工、产品测试工程师、自动化设备调试工程师、电气产品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达数千人以上。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公司有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国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蒂森电梯扶梯有限公司,中山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生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等。另外,由中山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分析可知,装备制造业是未来中山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在装备制造行业中,大量使用了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此类控制设备中广泛使用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等为核心的现代控制技术,因此,装备制造业里的诸多岗位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中山地区高职、中职院校电气自动化类的毕业生每年在500人左右,就业率大都在90以上。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0和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这说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很大,就业前景良好。2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从2009年5月份开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专门派出教师对电子信息类、电气自动化类等相关企业的人才使用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所调研的企业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类企业其中包括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隆达电子有限公司、力泰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爱米特电子有限公司、中山生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积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等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主要包括高低压电器设备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电梯制造、印刷包装设备制造、自动化设备制造等企业。具体调研的企业有中国明阳风电集团公司、蒂森电梯公司、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百佳百特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同兴包装有限公司、中山市鸿发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大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电气、机电安装企业中山市生力机电安装公司、中山市火炬电气安装工程公司、中山市城区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中山市建安工程有限公司。根据走访、调研的情况综合分析,电气制造安装类、自动化类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分为两类1)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运行管理能力;2)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调试、检修与设计。3主要就业岗位分析根据中山及珠三角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发现企业需求较大的岗位有电工、电气设备安装接线工、运行调试工、技术管理、技术支持等。其中,电工、电气设备安装接线工、运行调试工等岗位需求量最大,这与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中的电气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有关。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如表21所示。表2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初次就业岗位二次就业岗位1电工;2电气设备安装接线工;3运行调试工4质检员1电气设备制造一线生产管理人员2常规电气设备销售工程师3小型自动化项目的项目经理4电气产品和设备采购员5施工员5设备管理员。(三)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中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针对装备制造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中山市在风电设备、新型船舶、电梯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等方面的优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够满足中山地区高低压配电设备制造类和自动化设备制造类企业需求,具有优良职业道德、良好工作态度、高度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电气设备装调、维护、设计和运行管理能力,具备自动化系统的装调、设计能力,具备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依托迅速发展的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重点发展的电气制造产业,通过2年的建设,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紧密接轨、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产业支撑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山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的中山电气自动化企业合作,打造“电气设备生产教学工厂”、“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校企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成为职教理念先进、实习实训条件一流、教学团队卓越、为地方产业服务成效显著的高职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要围绕中山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确定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中职的区别,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高职和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一)根据中山电气制造产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为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国家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框架内,做好高职和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在对中山电气制造产业和对中职教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设置两个专业方向供配电技术方向和自动化技术方向。中山地区高低压配电设备制造类企业和自动化设备制造类企业众多,发展势头迅猛,而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要想在这些企业获得较大发展,需要进入高职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以提高其技能水平。这两个专业方向的设置不仅使得专业与产业对接时指向更加具体和明确,且和中职的专业设置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基于以上考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应区分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重点,强调其针对性。供配电技术方向应加大高低压配电设备制造技术方面课程设置的比重,而自动化应用技术方向应加大自动化设备制造、装调与设计方面的课程设置比重。(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1学年3学段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达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为中山市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做到上岗即上手,学习和岗位的无缝对接,必须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建设思路是本专业2011级到2013级的学生,在校学习1学年2个学期后,利用暑假(或暑假前)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习,即1学年3学段的“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针对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不同,暑假实习的企业有所不同,训练的职业能力也不同,大一学生注重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主要安排在电气制造类企业进行实习,如明阳电气、三怡电器等;大二学生注重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主要安排在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如松德公司、新宏业公司等。具体的安排如表31所示。表31电气自动化专业1学年3学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安排时间2011级学生实习内容2012级学生实习内容2013级学生实习内容2012年暑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实习2013年暑假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实习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实习2014年暑假毕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实习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修实习2015年暑假毕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实习2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建设在两年的建设期内,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顶岗实习教学体系。首先设定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绩效。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制定详尽的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完善的实施方案,人性化的管理方案,以及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探索顶岗实习中的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提高顶岗实习和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3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召开行业资深人士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以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着力点,做好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根据产业的特点整合课程,调整修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课程,使课程体系在满足电气制造业需求的前提下,做到科学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相统一。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知识技能形成规律,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模块进行设计,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将“维修电工三、四级技能资格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四级技能资格证”、“电工作业”等职业资格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课证融合”、“课岗融合”。同时,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设置拓展性课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路线为组建团队企业调研就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材料提炼整理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实施效果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内容除涉及课程体系开发外,还包含师资队伍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1)组建项目团队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其中企业专家主要来源于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公司和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等。(2)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市场调研主要围绕中山市人才需求旺盛的电气制造类企业,包括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公司和广东三怡电器有限公司等。通过对企业的规模、性质、产品、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具体工作岗位分析,归纳总结出专业工作岗位群。(3)围绕工作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职责,确定岗位任职要求根据以上企业的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4)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基于岗位技能认证,构建课程体系围绕工作岗位和岗位任职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渗透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环节之中,把认证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5)根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进程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课程实施的时间及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时间点。(6)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和进程,合理配置专业师资按照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合理配置理论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不断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的配置。(7)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实训条件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和实习,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软硬件配置,合理规划实验、实训和实习时间。(8)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调研、评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要对其效果进行调研,并写成调研报告,进行评估,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9)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不断完善和补充,以最大化地适应和满足企业的需要。4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优质核心专业课程的确定由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组成项目团队,共同确定35门优质核心专业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电气设备的装调、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自动化设备维修、自动化产品销售服务、自动化系统装调能力为核心,根据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通过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减少核心课程门数,使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增强。经初步整合后的核心课程如图31所示,共有电工技术及仪表、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交直流调速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等5门核心专业课程,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电路基础电工测量技术电工技术及仪表电气控制与PLC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电力电子与交直流调速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供配电技术图31整合后的核心课程(2)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核心流程的开发流程如表32所示。按照先开发后建设的步骤,以课程建设团队为中坚力量,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措施和进度。工学结合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使专业核心课程能够体现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吻合、授课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让工学结合的思想渗透到课程的各个方面。校企双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共同授课和编写教材。根据企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分析,重新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课程单元模块,由企业人员承担实践性强或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专题讲座、研讨会,教学地点可设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或企业生产现场。表32核心课程开发流程项目流程措施组建课程团队成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调研设计调研方案,制订调研计划,通过到明阳电气公司、新宏业自动化公司等相关的企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现场考察、教师现场顶岗实习,体验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企业专家、一线工人座谈研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一起研讨所需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同时融入行业、职业标准、企业规范进行分析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岗位对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参照中(高)级维修电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工作业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制定出课程标准、考核标准、课程大纲项目和任务开发根据课程标准,开发贴近实际又适合教学的项目和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材开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所开发的项目和任务,编写校本教材,经过几轮试用修订后,正式出版课程配套资源建设制作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考核评价、网络课程以及教学条件建设专家论证召开课程的专家论证会,根据论证报告调整优化应用、反馈、优化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确认(3)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完毕后,全面铺开其他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以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为指引,遵循与核心课程相同的开发流程,计划在2年之内全部完成,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形成一个自我优化、相互促进的闭环系统。此外,将组织特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4)加强课程体系的统筹规划,注重课程、教材内容和中职教育的衔接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建立结构合理、科学和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对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优化与整合。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合理确定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精选专业特色课,实行学分制并给予学生以适当的自主权。基础课增加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与仪表的实践教学课时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以高职高专经典教材为基础,创新项目化教材建设。专业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实习)”模块为主要特征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专业课的前沿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以课程组的形式自主编写实训教材。选修课选修课建设,充分发挥我校学分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衔接课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完成系统培养,编写针对性的辅助教材,安排教师课外进行辅导。5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建设高职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获得大专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亦要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达到上岗即上手,实现技能和岗位的无缝对接。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拿到“维修电工高级工技能证书”和“低压电工操作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23种,为此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训等多个教学环节上,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内容有机融合到课程之中。如在电工技术与仪表课程中,将“维修电工高级工技能证”和“低压电工操作证”等职业资格所需要的电工仪表、电工安全操作等实训内容融入进去。在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等课程中,将“维修电工高级工技能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职业资格所需要的电气控制、PLC等相关的知识、实训内容融入进去。此外,应依据中山电气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方面,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系统工程建设,推动专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山市第一职业技能鉴定所”基础之上,将相关课程(如电工技术及仪表)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专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计划在两年的建设期间,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双证对接的问题。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课程的开设比例。另外,在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不断纳入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和实训内容,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之前,先期拿到“维修电工高级工技能证”和“低压电工操作证”。在其毕业时,可以凭借这些证书,轻松越过电气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的就业门槛,顺利上岗。计划在两年的建设期内,使毕业生职业资格(三级)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6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职业发展贯穿人的一生,而职业岗位及其规模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通过一次性的职业教育解决职业劳动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明确高职学生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动力,有效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1)成立社团组织。以社团组织为活动平台,通过“增强责任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活动为重点,让学生找到自信、自尊,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品德基础。(2)开展读书活动。定期开展主题读书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在活动中发现一些介绍行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专业书籍,把这些优秀书籍积极向学生推荐阅读,使学生意识到“书是人一生的良师益友”。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终身学习能力,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研究型教师、创新型学生”的良好氛围。(3)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工作岗位的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在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和岗位变更之前,有人会片面认为,到基层工作是浪费人才,不利于个人成长发展。也有人贪图安逸或只选择收入高的热门行业。结果由于学非所用,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荒废了专业知识,不利于自己的终身学习。通过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开设自动化新技术讲座。通过开设讲座,将企业人员“请进来”,由此可把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带进课堂,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认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使其了解相关的行业企业情况,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7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成立由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家、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合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制订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要求制订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项目考核标准、教材编写标准等,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2)建立校企“双教学监控”体系,实施全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下,电子信息工程系设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主要由系领导、各专业带头人、教学督导及企业人员参加,负责对常规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进行监控指导。由“教学组织实施组”安排实施。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继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随时检查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与实习实训过程等各方面的情况,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控制。(3)建立校企“双评价考核”体系,开展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为使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成立由专任教师、行业协会、企业人员、学生代表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具体负责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改革由单一的课程考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技能考核、校企共同考核等考核方式。教学质量评价采取主体多元化原则,实行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和分析,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学生评教工作,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采取问卷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座谈会、网络信息平台等手段,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从业意识、工作态度、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各要素的评价。8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完善“工学结合、学习与实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为要求,逐步建设由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为“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梯管理与维护”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专业标准建设与中山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标准,内容包括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岗位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现有的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在建精品课程为基础,与企业合作建设2门核心课程,形成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视频录像、实训指导、习题试题、在线自测题、课程素材、教学交流平台等。社会服务资源建设与中山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等企业合作开发维修电工中(高)级工考核培训包、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三、四级)认证考核培训包,形成电气自动化技术网络服务互动平台。(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兼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计划通过两年的建设,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能工巧匠,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2,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1)培养目标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学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培养,逐步具备职教理论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能够胜任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主持并完成1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1门核心课程建设;通过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应用技术项目开发,提高应用开发能力;在行业或省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成为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专家。(2)培养措施制定可行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进行年度考核和年度验收;带课题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锻炼;主持教学教改研究和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带项目或课程进行境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提供配套的科研启动资金。(3)培养规划(见表33)表33专业带头人能力培养规划表培养对象专业带头人专业能力、具备的素质发展方向及培养能力培养后应具备能力陈忠仁副教授/工程师职称,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硕士,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5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负责人经历,具有建设该专业的经验,具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和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熟悉自动化控制原理、PLC编程。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