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_63页_规划布局_实施策略_第1页
重庆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_63页_规划布局_实施策略_第2页
重庆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_63页_规划布局_实施策略_第3页
重庆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_63页_规划布局_实施策略_第4页
重庆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_63页_规划布局_实施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3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4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5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8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11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24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25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27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31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3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34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40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46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52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52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55第十八章附则5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植被培育;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态群落景观;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寨遗址;5、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和兼顾多产业发展,适度调整农林产业结构;6、创建集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高品位的绿色生态旅游活动地。第五条规划编制依据1、国家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公布1993年8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3、地方法规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实施办法4、技术性文件璧山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计划第六条规划原则1、科学规划,统一管理。2、严格保护,持续协调发展。3、保护风景区资源本底,保持生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4、利用自然景源,充分展示独特的山、水、林自然景观。5、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第七条风景区范围1、范围界定东以茅坡土地堡天灯堡杨家山石门岚坳坪大林坡四方井大屋基村子沙湾捡柴沟黄桷桥菜子沟天炉桥李家院子为界;南以三百梯廖家湾魏家坡为界;西以陈家院子老鹰窝白果树唐家院子白沙岗烂田湾懒板橙天星桥灯杆坡乔家岩猫儿石为界;北以天明丘周家坡龙家坡为界。2、面积风景区规划面积为2409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为1179平方公里。第八条风景区性质以森林植被为背景、山水风光为特色。集森林、湖泊、云雾、山地景观、田园风光、古寨遗址、宗教寺观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内容,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的近郊山水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九条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第十条景源构成自然景观山景、秀湖、绿林、峻峰;人文景观古寨、栈道、古墓、寺庙、青龙湖“三宝”。第十一条景点分级评定风景区共有景点47个,其中二级景点7个。五虎闹山、青龙湖、青龙戏水、九女出浴、铁围寨(县保文物单位)、双狮鸣螺、古老寨;三级景点26个。五虎石老鹰岩、长安寺、涛山、牵马山、龙头树、玉女潭、美女石、青龙宝塔、九女峰、青龙洞、拾蛋沟、金田寺、摩天岭、顺天镇寨刀、笑佛圣泉、宋街遗址、大宋仓址、顺天亭、宋将足迹、金坛虎啸、岩壁巫画、绝壁栈道、哨楼遗址、天堂、狮子岩、黄花园;四级景点14个。狮子庵遗址、六娇花园、月亮石、炮台垭口、张安钦墓、燕子岩、姊妹湖、风摇亭、灵龟石、宝光寺保育院旧址(县保文物单位),鸡公岭、银杏庄园、天台寺遗址、天堂庵。结论风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多样性、统一性、代表性三大特性,在重庆众多的山岳湖泊型地貌景观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十二条景区分级评定二级景区青龙湖景区三级景区古老寨景区四级景区五虎石景区、天堂景区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第十三条规划目标1、近期(至2015年)目标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年为建设启动期,明确规划区范围和界线,确立保护、管理、利用关系,建立风景区保护、管理系统;保护森林环境和水体景观,加强森林培育、营造,调整林相结构,实现山体森林化和风景林化,保护文物遗址和文物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完善青龙湖、古老寨、天堂景区的景点、游憩设施和车行、人行道路系统;清理和完善服务、接待、管理设施;建设天堂景区风景过渡带,完成三江水库的建设。使风景区初具规模、成为功能基本完善、对景区周边的游客产生一定吸引力的景区。后三年为建设、管理的补充完善期,进一步完善青龙湖、古老寨、天堂景区的景点、游憩设施和车行、人行道路系统;供游人游憩;启动五虎石景区、三江水库植被恢复和培育,景点和游路系统、服务接待设施建设。整个风景区各项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风景区的核心区形成有效的保护体系,其展示、游憩功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其保护和利用进入合理有序的运转状态。2、远期(至2025年)目标为风景区管理、建设调整完善期,加强风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物保护,建立内容丰富的观光、水上游憩和娱乐项目,形成布局合理、内容丰富的服务接待系统。完成五虎石景区、三江水库的植被恢复、景点和游路系统、服务接待设施建设。使得景区内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统一,建成一个生态平衡、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优秀市级风景名胜区。第十四条风景区环境容量年可游天数近期180天,远期240天。日环境容量近期(至2015年);3876人次/日;远期(2025年)7752人次/日。年环境容量近期至2015年);6976万人次/年;远期(2025年)186万人次/年。第十五条游人规模与床位1、游人规模近期(2015年)23万人次/年;日游人量1278人/日。远期(2025年)39万人次/年;日游人量1625人/日。2、旅游床位近期(2015年)旅游床位2130床远期(2025年)旅游床位4688床床位分布一览表基地名称级别近期规划床位数(床)远期规划增加床位数(床)规划期末合计床位数(床)何家沟旅游村5326441176青龙湖区域旅游村556384940龙家坡区域旅游村35812301588古老寨区域旅游点1440144天堂区域旅游点3000300五虎石区域旅游点240300540合计213025584688第十六条风景区总人口规模风景区总人口近期8824人;远期12597人。其中游人,近期2130人;远期4688人。直接服务人口,近期213人;远期469人。间接服务人口,近期107人;远期240人。职工,近期320;远期709。家属,近期240人;远期532人。当地居民,近期6134人;远期6668人。第十七条建设用地规模近期风景区居民社会建设用地为3987公顷,远期风景区居民社会建设用地为5000公顷。近期游览服务接待设施建设用地4647HM2,远期增加游览服务接待设施建设用地7130HM2,共计11777HM2。则近期(至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8634HM2,远期(至202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6777HM2。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第十八条规划分区风景区划分为风景游赏区、风景环境保育区、风景协调发展区、游览设施配套区、居民社会生活区。风景游赏区(791KM2)青龙湖景区(237KM2)、古老寨景区(188KM2)、天堂景区(167KM2)、五虎石景区(199KM2);风景环境保育区(1084KM2)风景区内的在建三江水库和除上述区域外需恢复、培育、抚育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的空间范围。风景协调发展区(366KM2)四方井卷龙桥生态农业生产观光区、三百梯猫儿石生态农业生产观光区;游览设施配套区(118KM2)何家沟旅游村、张家湾旅游村、龙家坡旅游村等;居民社会生活区(050KM2)何家沟、冉家沟、张家湾及生态农业生产观光区内零散居民点。第十九条规划结构1、职能结构风景区功能结构由风景环境保育系统、风景游赏主系统、游览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管理辅系统、风景协调发展系统组成的综合职能结构。2、布局结构布局采用“片状组团式”结构模式,形成“一心一带六片两环”结构。一心由青龙湖景区风景组成的主游赏区;一带由青龙湖、翡翠溪、在建三江水库形成的生态水系;六片位于环湖山体上的三片风景游赏区(古老寨景区、天堂景区、五虎石景区),一片风景环境保育区和二片风景协调发展区;两环风景区车行道和主要步行线组成的两大环线。第二十条规划布局1、风景区出入口近期(至2015年)在风景区东南何家沟、东北龙家坡设主入口,南部、东部设置次入口。2、风景游赏区风景区中的风景游赏区,即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天堂景区、五虎石景区。3、导游系统游客服务中心设于何家沟、龙家坡,各旅游村、点设导游站。形成“二中心三站点”结构。4、服务接待设施配套旅游服务接待点相对集中,形成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三级服务接待结构。5、管理设施按管理处、管理站、管理点三级设置。管理处设在大路镇,龙家坡设管理站,在青龙湖景区、古老寨、三江水库和五虎石景区设管理点。6、职工生活区基地设在璧山县城,何家沟设部分职工常住和临时居住点。7、居民社会生活区(点)风景区的居民生活点,按璧山县大路镇村庄和集镇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点居住。即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中的何家沟、冉家沟居民社会生活区及风景协调发展区内零散居民点。8、交通设施对外交通总站设在璧山县城,何家沟、龙家坡布置车站,景区内设6处小型停车场。9、基础设施配变电站、供水、污水处理设施按本规划选址、规模定点建设,按接待服务设施布局分点、分标准设置。10、风景环境保育区风景区内景点较少,需要恢复、培育、抚育森林和植被,进行林相改造及在库建水库的区域。11、风景协调发展区风景区内基本农田区域和各类生态观光农业生产的区域。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一条保护原则1、采用分级、分类的方法实行严格保护。2、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体系,环境监测与治理相结合。3、重点保护山岳地貌、山林植被、自然水系等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4、对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系资源、水土流失和文物环境进行重点监测,对现有污染源和已遭污染、破坏的风景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和培育。5、有控制地开展旅游活动、生产建设和经营活动。第二十二条分级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1、一级保护区规划风景游赏区中的青龙湖景区和古老寨景区范围,是风景区自然景源最重要、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规划面积425KM2。本区保持自然山水、山地森林环境风貌,按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条例保护现有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拆除现有与风景无关的各类设施,严禁安排旅宿床位和建设与风景游赏无关的设施。区内以步行交通为主,禁止设立机动交通,地形允许地段可使用环保型专用游览车。全区停耕、禁猎、禁伐,禁止破坏山岳地貌、自然水系、森林植被和污染水体的各种行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保护青龙湖水体,严格保护青龙湖水质,湖内禁止使用机动船。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保护培育。2、二级保护区规划风景游赏区中的天堂景区、五虎石景区和风景环境保育区范围,规划面积1450KM2。本区保持山、水、林自然生态环境,控制旅宿设施和游人规模,限制机动交通的进入,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全区停耕、禁猎、禁伐,禁止采石和挖矿采煤,加强山体地形地貌、水库水源地和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培育,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水库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三江水库。3、三级保护区规划的风景协调发展区、游览设施配套区、居民社会生活区范围,规划面积534KM2。本区保持山林生态田园风貌,风景协调发展区按相关农业产业和风景景观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按相关规定,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居民社会生活区严格控制居民人口规模,除规划保留的居民点外,控制村庄及居民点建设,按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条例保护现有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消除各类污染;游览设施配套区按规划建设接待服务设施,严格控制其建设强度和建设风貌,使其融于风景区的整体环境中。4、外围保护控制区风景区外围按地形特点和风景视线和环境建设保护控制要求划定的区域,面积1179KM2。加强该区的山岳地貌、森林植被的保护培育,严禁乱砍乱伐、开山采石,禁止布置有“三废”污染的工业;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且各项生产活动、建设应按相应程序及相关部门批准和风景区管理机构同意后才能进行,并与环境景观协调。第二十三条分类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1、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区内需严格限制开发行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景源和景观的空间范围,规划面积252KM2保持自然山水环境风貌,拆除现有与风景无关的各类设施,严禁安排旅宿床位和建设与风景游赏无关的设施。区内以步行交通为主,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全区停耕、禁猎、禁伐,加强森林植物群落的保育,禁止破坏山岳地貌、自然水系、森林植被和污染水体的各种行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保护青龙湖水体,严格保护青龙湖水质,湖内禁止使用机动船。2、风景恢复区对风景区内需重点恢复、培养、抚育森林植被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自然生态环境范围和空间,规划面积1084KM2(详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全区停耕、禁猎、禁伐,禁止采石和挖矿采煤,对山体地形地貌、水库水源地和森林植被进行恢复、培养、抚育、涵养,按水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三江水库。分别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得安排与风景恢复无关的项目、设施,以及对恢复不利的其它活动。3、史迹保护区对风景区内有价值的文物、历史胜迹、遗址等文保对象周围划出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古老寨景区即属于此类区域,规划面积188KM2(详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保育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全区停耕、禁猎、禁伐,禁止采石和挖矿采煤,可安排必要的步行游览与安全防护设施,不得安排旅游住宿床位,严禁增设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按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条例保护现有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应修缮和修复文物古迹。4、风景游览区对风景区内景物、景群、景区等各类风景景源集中地而划出的范围和空间。各景区划定为此类区域,规划面积351KM2(详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严格保护山体、水体、植被、景源和风景环境,严禁开山采石、损坏水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按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条例保护现有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因地制宜地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必须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限制当地居民活动进入。严格控制本区的建筑设施的性质、规模、体量、高度、色彩、风格等,严禁无关建设。5、发展控制区风景区范围内前述四类用地以外的用地区域。规划的风景协调发展区,冉家沟、张家湾,何家沟、龙家坡等接待服务设施配套区地带,风景区内居民社区(点)地带被划定为此类区域,规划面积534KM2(详风景保护培育规划图)。本区域允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基本农田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措施和办法执行,保持生态田园风光,按国家相关文物保护法、条例保护现有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可以安排与风景游赏相关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但应该分别控制各项设施的强度、内容、规模和景观风貌。6、外围保护控制区风景区外围按地形特点和风景视线和环境建设保护控制要求划定的区域,面积1179KM2。加强该区的山岳地貌、森林植被的保护培育,严禁乱砍乱伐、开山采石,禁止布置有“三废”污染的工业;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且各项生产活动、建设应按相应程序及相关部门批准和风景区管理机构同意后才能进行,并与环境景观协调。第二十四条环境保护1、保护原则(1)保持和维护风景区内地貌、水系、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维护其生态平衡。(2)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动植物资源,严格保护其栖息环境,使其在风景区开发过程中能继续生存繁衍。(3)协调保护与开发、生产与旅游的关系,严格保护,适度开发利用,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制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控制和降低人为负荷。(4)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2、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本风景区应优于大气质量一级标准。(2)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本风景区达到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3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风景区为0类声环境功能区。3、排放标准1大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本风景区执行一级排放标准。2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本风景区执行一级排放标准。3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风景区为0类声环境功能区。4、森林保护(1)护林及封山育林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巡护,巩固联防,防止风景区内盗伐事件的发生;风景区内应大力植树造林,对暂时无力开辟为游览区的林地要实行封山育林。(2)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防治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对病虫防治实行分类施策,科学管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以预测预报为依据,协调地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把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5、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物种入侵(1)遵循动物、植物的生态学原理,注重“生态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保护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生物多样性。(2)改善生物生存栖息环境,保持现有生物物种种类,增加种群数量,逐步恢复野生动物物种;建立物种保护、科研基地,加强对现有动植物保护区的建立,建立动植物动态监测站,维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丰富多样性。(3)对青龙湖风景区现有的主要森林、竹类群系和珍稀树种要重点加以保护。(4)严格防范外来物种的入侵。在风景区的出入口处设检查站,对带入景区的动植物进行严格检查,严禁对风景区生态构成威胁、危害的物种进入;对已在景区内生长,并对本地物种带来危害的外来动植物要将其剿灭在萌芽状态。控制外来物种,保护生物的稳定性。防止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制订全面的管制与检疫机制。6、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调查、勘测水系的走向和分布,进行分析和研究。监测地表和地下水量的变化。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对现有水源地及其流域应予以标明,并设立标识警示、禁止对其进行不利的活动。(1)水系及其水库(湖泊)保护应严格保护青龙湖、三江水库汇水范围内的水源涵养地、地下水及其流域。青龙湖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保护管理,应保护好现有已达到的国家(GB38382002)水环境质量一类水域标准的水面;三江水库应按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兼有人畜饮用水中型水库性质,遵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保护管理。在风景区内择点建立环境监测点、水质监测点,进行环境、水质监控。加强风景区内居民点和畜牧业废污水处理与规范化管理,实现达标排放。加强面源污染监测和研究,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实现实时监测与评价。加强污水排放区及生产灌溉区的监测力度,预防恶性污染事故发生。严禁向水面、溪流及其水系(包括地下水)倾倒垃圾、弃土或其它污染物污染水体。禁止倾倒、堆放各类废渣及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立墓地,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禁止建设有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转产或搬迁。禁止设置各类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水灌溉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加强保护和管理,严禁向坝内排入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并在此范围内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生产建设活动。有限度的在湖面上从事无污染的娱乐活动。加强居民点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强化常住居民和游客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意识和制度建设。对青龙湖周边地区进行清理,拆除现有临湖建筑,与水体相邻的服务接待点(区),必须设置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系统。湖区禁止使用燃油游览船只,入湖船只必须配置污水、垃圾处理装置。青龙湖周边地区及其翡翠溪流域的植被必须严格保护并进一步加强绿化;三江水库周围的植被必须严格保护并进一步加强绿化,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为干扰,严禁人为破坏,严格保护其水系的原生性。对风景区内的水体应定期进行监测,对不符合标准的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治理。水域岸带应加强绿化,使其生态化;对水岸消落带应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培植,做到生态化和景观化处理。(2)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规划针对风景区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基本方针,全面实施25以上坡耕地的森林营造和林相改造。以库岸、溪流岸带为重点,汇水域为治理单元,山体上、中、下部统一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溪流两岸、水库(湖泊)四周的水土保持林建设,营造库岸绿带和护岸林,防止水土流失。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坚决有效的治理,以防引发地质灾害。加强分水岭保护,严禁在分水岭进行任何建设活动。严禁在汇水区域、溪流两侧和水库(湖泊)四周进行开发建设,破坏地表、地下水发育和结构。定期清除水库、溪流内的於积物。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取土、挖砂、开矿采石。按本规划进行的建设活动,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园艺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应根据水土保持规划,有计划地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当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环境效益为中心,以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重点,结合风景林和经济林为进行综合治理。应实行水土资源的治理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针,因害设防,层层拦蓄,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土建工程开挖面,应及时整修场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7、污染防治、处理措施(1)污水、废气防治风景区内生产、生活污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不得任意排放。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污水排放标准,统一排放至规划区域。在服务接待基地和服务点修建排洪沟和设置雨水管道,雨水在排入河流之前要通过沉淀处理,避免雨水污染风景区内水质和影响景观。加强污水回用,减少污水排放量,减少风景区的污水处理负担。居民集中点、游览配套设施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在本排水专项规划所确定的位置分别设污水处理站,处理标准应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污水排放标准。其它旅游点和服务部产生的污水经收集后运至就近污水处理区域进行无害化处理。应实施科学、高效、安全的施肥方案,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方法,实施生物工程,治理水体污染。优化风景区内燃料结构,鼓励风景区内使用清洁节能能源,以电、气、替代柴、煤,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2)固体废弃物防治、处理措施加强游客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禁止带入一次性非降解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方便盒等),全面防治“白色污染”。加强废品回收工作,推广应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开展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工作。风景区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应集中收集后运往指定地点,然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技术,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现清洁农业。区内居民点设置沼气池,收集污染物的同时又产生沼气,循环利用、处理粪便。严格控制旅游污染,对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及居民点等污水和垃圾必须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得任意排放。在主要游览线上设公厕和垃圾箱。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严格审批,依法保护环境,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8、生产建设控制(1)生产活动控制工副业产品在发展控制区、外围保护控制区,可以根据风景旅游需要,结合自身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为旅游商品,风景区内的采煤场应关闭停产。农业生产在风景协调发展区可保留原农业土地利用形式,应加强绿化,整治环境,使其田园风景化;风景区中除保留的田园风光景点外,其余停耕还林。(2)建设活动控制立项选址控制建设项目必须经过论证,其性质、内容、规模、选址必须符合规划布局和保护要求。建设程序控制建设活动按国家建设管理程序办理,防止违章乱建。建筑风格控制建设项目的风格应与风景区的整体自然风貌和历史渊源相协调。(3)建筑风貌控制接待服务设施和农房、标志及景观建筑和各项设施应与环境协调,外部形象应地域化、乡土化、自然化、风景化。应吸纳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对影响风景区景观的现状建筑、构筑物应通过改善外造外面界面、降低建筑高度等手法加以弥补,如无法弥补的则予以强制拆除。9、保护管理(1)保护机构保护机构设置设立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二级结构和环境、水质监测点。引进专业人才,组建科研、保护机构,开展研究、监测业务,实施保护措施。保护机构布局在大路镇设保护管理站,各旅游村设保护管理点,实行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二级结构布局。保护设施配置配置适量先进的环境监测、通讯、环卫、交通设施,确保环保工作有效运行。(2)保护措施护林防火加强护林防火宣传。建立风景区护林防火机构,配备现代防火设施,组建专业植保小组。环境监测在区内择点建立环境监测点、水质监测点,对风景区进行环境、水质监控。环境意识教育在游人中心设环境教育馆,对游人进行强制性的游前环保教育。改革能源结构燃料逐渐实现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过度)或沼气为主。加强环卫管理建立专业环卫队伍,设立环卫设施,保持景区卫生。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第二十五条核心景区的划定核心景区主要包括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部分范围。1、核心景区范围青龙湖景区区域划定范围双观音吊脚楼冉家湾肖家坡炮台垭口蒋家坡陈家院子白石岩铁围寨长岭岗川岚垭张家湾皂角坪散板桥王家洞门花朝门双观音,划定面积为237平方公里。古老寨景区区域划定范围老厂川岚垭蛮洞湾摩天岭垮房子房基双河口火烧房子煤窑老厂,划定面积为188平方公里。2、核心景区面积425平方公里。第二十六条核心景区的保护管理措施1、对核心景区打桩定界,明确核心景区范围。2、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控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指标和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3、风景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核心景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4、风景区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专职人员,对核心景区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第二十七条规划原则1、以维护景区生态平衡,加强对现有植物的保护。2、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使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协调好保护与观赏,旅游与生产的关系。4、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第二十八条规划要点1、面上绿化(1)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近期绿化培育要点保护景区内的植被,应进行封山育林。区内应退耕还林,种植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营造景观林带。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自然封育和人工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的措施,逐步扩大森林面积,适当增加黄连木、枫香等色叶树种和大头茶、野樱桃等观花树种,丰富季相和观赏性景观。(2)天堂景区近期绿化培育要点应大量种植风景林,补充种植部分经济林木,并进行经济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立体多层次的集观赏、生态、生产为一体的观赏经济林区。远期绿化培育要点部分农地可以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根据景观的需要,对部分农作物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发展花卉、苗木生产。(3)五虎石景区远期绿化培育要点宜以常绿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为辅。严格保护区域内的次生植被,进行封山育林,按自然群落结构补植其他适宜树种,增加其稳定性和观赏性。(4)三江水库区域近期绿化培育要点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培育,结合用地实际情况,应种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林,宜补充种植经济林木。沿水库地区,利用本区内的竹类植物片植,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景观。远期绿化培育要点宜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为辅,区域内次生植被应以保护培育为主,进行封山育林,按自然群落结构补植其他适宜树种,增加其稳定性和观赏性。2、线上绿化风景区游览公路、步道沿线的绿化。风景区内部公路两侧应形成宽20米的观赏绿化带。选用的树种及其规格与配置形式都应同路侧的环境特点相协调。3、点上绿化景点的植物配置应尽量考虑切合景点的意境和氛围,应充分考虑游人驻足后的风景透视线以及景观物与树木的尺度和色彩关系。居民点四旁绿化应做景观处理,为绿化、美化环境留出一定空间。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第二十九条景区规划风景区划分为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天堂景区、五虎石景区四大景区。1、青龙湖景区景观特征以青山、秀水、古寨为主要景观,“幽、奥、秀”为主要特色,景区面积237KM2。规划要点围绕青龙湖修一闭合的游览步行道,继续完善整个景区的步行系统。逐渐拆除景区内临湖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张家湾(含冉家沟、吊脚楼)旅游村和建3处服务部。2、古老寨景区景观特征以古战场、古寨为主体,兼有古遗址、栈道等景观,以“古、雄、秀”为主要特色,景区面积188KM2。规划要点加强古寨的气息和韵味,修建步行道,完善景区步行交通。增加观音坐莲景点,在景区外围边沿设古老寨旅游点,配套必要的服务设施,建4处服务部。3、天堂景区景观特征以深峡翠湖为主景,奇峰绝壁、怪石古道、山泉清溪为辅景,以“碧、秀、峭”为特色,景区面积167KM2。规划要点修建步行道,增设越秀远眺、三召洞、天堂和鸡公岭等四个景点。设天堂旅游点,配套必要的服务设施,建2处服务部。4、五虎石景区景观特征以幽谷深壑、怪石峭壁、陡峭山崖为主体,兼有田园沃野景观,以“秀、雄、旷”为主要特色,景区面积199KM2。规划要点维持现有步游道不变,新建银杏老榆和半边坡2处景点。保留骑马的游览方式,增加“抬轿子”的游览方式。设五虎石旅游点一处,配套必要的服务设施,建1处服务部。第三十条游览交通方式车行游线近期利用319线公路和浸(口)大(路镇)区间公路,改造长田坎现有乡间公路和部分林区公路,形成璧城镇浸口黄桷桥天堂、青龙湖、古老寨景区的车游道,开辟大路镇至风景区东北龙家坡入口的车行游览线。开辟步游路分景区组织环状步游道,串接于主干线上,形成若干景区游路网络。开辟水上游线丰富和完善青龙秀水荡舟水上游线。第三十一条游线组织1、基本游线壁城镇(车)浸口(车)黄桷桥(车)何家沟(车)天堂景区(车)青龙湖景区(步)古老寨景区(步)五虎石景区(步)龙家坡大路镇(车)龙家坡(步)五虎石景区(步)青龙湖景区(步)古老寨景区(车)天堂景区(车)何家沟(车)黄桷桥2、公路和步道游线黄桷桥(车)鸡公岭(车)古老寨景区(车)青龙湖景区(步)五虎石景区(车)天堂景区(车)何家沟(车)黄桷桥3、专题游线清凉世界避暑游以青龙湖为夏季避暑度假休闲游憩地,开展避暑度假、休闲为主的旅游活动。历史遗址访古游以古老寨、铁围寨为中心,主要进行古寨遗址凭吊,宗教朝拜等游览活动。第三十二条游览行程安排1、一日游黄桷桥何家沟天堂景区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何家沟黄桷桥龙家坡五虎石景区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龙家坡2、二日游黄桷桥何家沟天堂景区龙家坡(住宿)五虎石景区青龙湖景区古老寨景区鸡公岭何家沟黄角桥龙家坡五虎石景区青龙湖景区(住宿)古老寨景区天堂景区鸡公岭何家沟黄桷桥3、多日游除一、二日游线外,游览全风景区的所有景点,同时进行避暑消夏度假休闲活动。第三十三条导游设施配套1、标志系统风景区指示标志与入口标志风景区入口指示标志宜设于319线浸口处,渝遂高速路璧山县段大路镇出入口处。近期黄葛桥处、龙家坡附近宜设醒目的风景区入口标志。景点标志风景区内主要景点均设景点标志,形象醒目而与环境协调,禁止破景、霸景。2、导游系统游人中心接待中心设于何家沟和龙家坡,通过实物、模型、图片、文字、影视、音响、表演等多种手段,综合概括介绍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概况和各景区的历史文化特征、保护要求、游览选择、安全知识等情况,并进行救援、咨询、借物、售书、讲座、募捐等活动,其内宜安放风景区全景模型。导游站在张家湾、古老寨、天堂三处设导游站,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引导。导游点在服务部设导游点。用图文、影像等手段介绍景点特征、保护要求、游览选择和安全知识。说明牌主要景点、重要史迹和主要树种等,应竖牌或挂牌,以图文结合,简洁易识,符合风景区标识设施设置规定。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三十四条典型景观的特征由奇峰、峡谷、悬崖绝壁、平行岭谷组成的山岳地貌;溪流、山涧、湖泊组成的自然水系共同构成了风景区的典型景观,呈现出山岭逶迤、青峦叠嶂、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溪流穿林、涧水飞跌,集山林秀水、湖光山色一体的景观特质。第三十五条规划原则与目标1、原则(1)保护典型景观本体及其环境,保持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2)挖掘并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的特征和价值;(3)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游赏项目于活动;(4)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它景观的关系。2、目标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完善景点的游览设施和设备,合理组织游赏活动,突出重点,充分展示典型景观的价值。第三十六条规划维护原生地貌特征和地景环境,保护奇峰异石和土层地被,严禁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行为,防止水土流失。结合地形地貌,加强原有植被保育和风景林营造,通过游览线路的组织和观景点(观景平台、观景线)的设置,展示山岳地貌的整体景观和特色景观,保护由地形地貌形成的溪流、山涧、湖泊的自然水系景观及其存在环境,严格保育水源水系,分区分级保护水体。营造滨水植物群落和湿地景观系统,营建滨水游赏和休憩设施,充分展现风景区独特的湖泊、溪涧景观。第三十七条典型景观与风景区的关系山岳地貌,自然水景构成了风景区的典型代表景观,而由山水本底孕育出的山林植被景观,天光云雾景观、历史遗存和古迹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具有统一性、整体性的山岳湖泊型地貌景观,使风景区呈现出山林葱茏、山青水秀、湖光山色、人文荟萃的的大地景观风貌。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第三十八条布局体制风景区采用“外围旅游基地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四级服务体系,第三十九条游览设施布局规划旅游基地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大路镇二级旅游服务中心地为本风景区旅游基地。旅游村规划在何家沟、张家湾一带(含吊脚楼)、龙家坡(含两块用地)各设1处旅游村,共计3处。游客服务中心近期在何家沟、龙家坡以北各设一处。旅游点古老寨区域设1个、天堂区域设3个、五虎石区域设1个,共计5个点。服务部服务部设有12个,五虎石景区2个,天堂景区3个,青龙湖景区3个,古老寨景区4个。第四十条旅游床位布局原有靠近景点和湖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应撤除,其它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应按本规划调整或新建。规划近期2130床,青龙湖区域(张家湾、皂角坪、)556床;天堂区域(石门坎、天堂茶场、天堂庵)300床;古老寨区域(梨树房附近)144床;龙家坡358床;五虎石区域240床;何家沟区域532床。远期新增2538床,青龙湖区域(吊脚楼、冉家沟)364床;五虎石区域(狮子庵附近)300床;龙家坡附近1230床;何家沟区域644床。到2025年规划期末,合计总床位数(4688床)青龙湖区域(张家湾、皂角坪、)940床;天堂区域(石门坎、天堂茶场、天堂庵)300床;古老寨区域(梨树房附近)144床;龙家坡1588床;五虎石区域540床;何家沟区域1176床。第四十一条旅游服务设施用地风景区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用地到近期(2015年)5297HM2;到远期(2025年)增加6480HM2,规划期末(2025年)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用地总计11777HM2。其中,青龙湖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1760HM2,中、远期服务设施用地2440HM2,合计用地42HM2,其中32HM2用地的具体规模、范围按重府发渝府地1998909号文确定。古老寨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410HM2,远期服务设施用地为零,合计用地410HM2。天堂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522HM2,远期服务设施用地348HM2,合计用地870HM2。龙家坡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871HM2,远期服务设施用地为1511HM2,合计用地2382HM2。五虎石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700HM2,远期服务设施用地为842HM2,合计用地1542HM2。何家沟区域近期服务设施用地为1036HM2,远期服务设施用地为1337HM2,合计用地2373HM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四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1、外部交通利用一小时经济圈高速公路网中成渝、渝遂和拟建中的成渝辅助高速路,成渝城际轨道及拟建中的渝铜市郊铁路、轨道一号线及合川铜梁永川江津联络道进入璧山。近期利用浸(口)大(路)区间公路、319线公路璧城镇至浸口段和浸青公路进入风景区;修建大路镇至风景区东北入口的旅游公路(二级公路标准)进入风景区,浸(口)大(路)、浸青三级公路改造为二级公路。2、区间交通(1)改造长田坎现有乡间公路和部分林区公路,开辟黄桷桥至天堂、青龙湖、古老寨景区入口处的车游路,从而形成黄桷桥、天堂、青龙湖、古老寨树枝状游路环线。(2)根据风景区道路等级要求,结合实际地形和现有道路的实际情况,规划按沥青路面,34级公路标准修建,主要景点之间公路宽为7米,一般公路宽为45米,平均每隔200米左右修建错车道一处,在能够扩宽地段,扩宽作汇车道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3)停车站、场保留何家沟原有的车站,适当扩大规模,改造或增添周边的相应配套设,增设一处面积为3000平方米规模的停车场。远期规划在龙家坡建一个小型汽车站和4500平方米规模的停车场。规划在皂角坪和天堂庵各设一处1500平方米规模停车场。3、游览步行道规划在青龙湖和三江水库的周围形成闭合的游览步行道路。步行路宽15至2米,避免出现“死路”或“断头路”,或使游人自行开路而破坏植被和景观。沿湖路路面宜采用小石板路面,而山林当中的路面宜以石材路面为主,严禁路面铺装城市化。规划修建的步行道主要为(1)青龙湖景区老湾烂田湾独秀峰懒板橙炮台垭口蒋家坡;其次围绕青龙湖外围修建步行道;总长度约7847米。(2)古老寨景区厅糖沟火炬房子古老寨东门;火烧房子鸟厥岩;黄洞湾观音寺;水井湾青龙咀柿子树;总长度约3113米。(3)天堂景区天堂茶园狮子岩五凰冲天堂寺天堂庵;四方林黄家坡天堂庵北部;罗家院子糟房牵牛房子何家沟;总长度约3740米。(4)三江水库区从狮子庵沿峡谷到黄泥逵;芭茅湾老鹰窝茨竹沟天鹅抱蛋下龙家槽烂拱桥三江纸厂黄泥逵形有划梦萦成一个环路;沿观摩岭山脚形成一个步行环路;沿三江水库外围形成一步行环路;周家院子马家口。总长度约1711米。4、游览马道采用一人一马制,要求马为驯良马,马道两旁设置保护措施,以防游人从马上摔下而发生意外。对于山林当中一些坡度较陡,路面不适合步行的游览道路,规划采用骑马方式游览,马道和行人步道应尽量分开。5、水上游览规划在青龙湖内设游船综合码头一处,根据湖汊景观,设多处临时码头。为环保电动游船码头,另一个为非机动游船码头和自由游船码头相结合的混合码头。自由游船则给游人提供自由的水上路线和戏水游玩的空间。6、出入口设置黄桷桥、龙家坡处为主入口,三百梯处为风景区次入口,主入口配备相应的车站和停车场。第四十三条电力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风景区旅游用电量近期为639KW,远期为1875KW。2、电力规划在规划区内设置景区和景点变电所6座,安装容量共计1565KVA。规划敷设10KV农网线路至各景区,在各景区负荷中心设10KV变电所。青龙湖区域(张家湾)安装容量(315KVA),天堂区域安装容量(100KVA),古老寨区域安装容量(50KVA),龙家坡安装容量(2X250KVA),何家沟区域安装容量(2X200KVA),五虎石区域安装容量(200KVA)。这六个变电所分别向本区旅游服务设施和较分散的居民点供电。风景区内电力线路的架设应尽量与景观相协调,原则上有条件的景点应考虑埋地敷设,在无碍景观的局部地方也可采用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时,宜采用电力电缆穿塑料管埋地暗敷供电。第四十四条电信工程规划1、话机需求预测旅游话机量近期213门,远期938门。2、电信规划该规划区电信业务及管理由璧山县电信局负责,以青龙湖区域为邮电服务中心,建设光纤以及融语言、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宽带高速信息网,旅游装机容量1000门,开办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及传真等电信业务。较分散的居民点则依靠电信农网。规划在主要景点和服务站均设24部公用电话,规划电信线路原则上在景区范围内埋地敷设。第四十五条燃气工程规划规划考虑生活和餐饮主要采用电和罐装液化石油气。散居居民可依靠沼气,禁止烧柴和燃煤。在青龙湖区域建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第四十六条给水工程规划1、用水量预测风景区旅游用水量近期为533M3/D,远期为1641M3/D。消防供水考虑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供水量为45升/秒,消防延时2小时,则消防供水量为648立方米。2、供水规划规划区内应大力培育地面植被景观,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青龙湖和天堂通过供水渠连通。在大毛坪下冲沟处和炮台垭口下冲沟处分别规划高位水池1座,规模均为200T,向青龙湖区域供水。在狗儿沟规划高位水池1座,规模为500T,向古老寨、天堂区域和何家沟区域供水。在三江水库区域规划高位水池1座,规模为500T。在五虎石区域规划高位水池1座,规模为200T。其余各景区在保留原有供水设施的基础上,给水采用管道供给用户。规划区内各景区及服务站供水应净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后,方能使用。采用消防和生活供水同一管网。利用山地高处有利地形,修建高位水池,蓄积山水,用于抗旱和森林防火。第四十七条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量预测风景区旅游污水量近期为426M3/D,远期为1313M3/D。2、排水规划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风景区内主要考虑雨水的排除,山水沿道路边沟排除,道路边沟亦作防洪沟使用,道路边沟中的雨水就近引入自然冲沟排除。其余大部分雨水根据地形、坡度自然流入沟谷。在青龙湖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300T。在天堂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100T。在古老寨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50T。在三江水库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400T。在何家沟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400T。在五虎石区域规划污水处理站1座,规模为150T。所有污水处理站都采用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法,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污水管网、自然水体或灌溉农田。对于较分散布置的个别农舍建筑,其生活污水经过沼气化处理后,作为农业灌溉和农业用肥。要加强对取水点水质的保护。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第四十八条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规划原则(1)严格控制区内人口规模。(2建立适合风景区特点的社会运转机制;(3)对现有居民点进行调控,建立合理的居民点系统;(4)引导产业及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向和转化。2、居民点分区布局(1)无居民区对应风景区内的风景游赏区及现状无人的范围。(2)居民衰减区对应风景区内的风景环境保育区和陡坡地带进行森林营造和林相改造的区域,本区应逐步减少常住居民人口数量,严格控制在极少的居民人口数量上,恢复良好植物群落。(3)居民控制区对应风景区内的旅游设施配套区和风景协调发展区,控制居民数量和分布,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转移剩余劳动力到旅游业和农副产业中去,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