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1页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2页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3页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4页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12第二章、市场预测1921种植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1922养殖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2323生态观光农业前景分析2424生态农业其他项目市场分析28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231建设内容与规模3232产品方案34第四章、厂址选择3541厂址现状3542厂址建设条件3643厂址方案42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4351技术方案4352主要设备方案6953工程方案78第六章、原材料燃料供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8161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8162燃料供应方案8163主要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指标81第七章、节能措施8271节能措施8272能耗指标分析85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8681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86二、安全防范措施86三、消防设施88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9091组织机构设置9092人力资源配置91三、员工培训91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93一、建设工期93二、实施进度安排9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95111投资估算依据95112投资估算95113融资方案96第十二章、财务评价97121财务评价及基础数据与参数97122销售收入估算98123利润和所得税估算99124成本费用估算99125财务评价指标计算99126不确定性分析100127财务评价结论101第十五章、工程招标103一、招标依据103二、招标工作原则103三、招标范围和组织形式104四、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104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06一、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106二、结论与建议107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项目名称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吉林省前郭县平凤乡建设性质扩建112承办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松原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注册资金500万法人代表松原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在松原市平凤有机农业种植园和松原市二马泡绿色米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于2005年3月重新组建成立。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林省有机食品行业领跑者。公司种植基地位于嫩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的三江汇合处(俗称三江口),远离重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极高。得天独厚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产有机食品最佳的生态环境。采用“公司合作社订单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了自有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种植基地18000亩,农户订单基地200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有机及绿色农作物;养殖基地已建成年出栏600头生猪的有机猪场一座;2000只的有机蛋鸭养殖场一座;养殖水面1200亩的有机渔场一处,年产鲜鱼145000公斤;拥有灌溉能力2000亩的电灌站一处,引、排水渠系畅通;农产品加工基地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晾晒场12000平方米,仓储面积4200平方米,具备3万吨/年的稻谷加工能力。公司基地被吉林省环保局认定为有机食品基地,同时被松原市政府定为松原市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实验示范基地。公司主要产品有“德佶牌”,“粮田吉品牌”和“二马泡牌”系列有机、绿色及营养强化大米等。其中营养强化大米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铬、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生产有机小米、糙米、大豆、花生、孕妇米粥等二十几个品种。所有产品均已通过欧盟、国家绿色食品中心、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等三家权威机构的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以及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1环境体系及HACCP体系认证。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聘请了北京高科圣德认证咨询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3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吉林省高级农艺师,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严广彬,吉林省高级农艺技师研宄员梁志业,前郭县高级农艺师金周哲为公司生产基地常年技术指导,同时公司又与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宄开发中心和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农业分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生态所,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利用生物肥技术,种植富锗、铬、镁、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水稻,以及从有机米糠中精炼高营养的米糠油。公司生产的有机、绿色大米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市、省以及国家级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松原市名牌产品”,2006年、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公司生产的“德佶”牌大米是首批进入吉林省“鼎吉”大米系列的产品,同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9年“万亩良田”“德佶”“粮田吉品”“二马泡”牌获“吉林人民喜爱的健康食品”称号、2010年获第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名牌产品。2010年第五届粳稻米大会被评为金奖大米、优质食味粳米、优质品牌粳米。在2013年全国粳稻米大会上产品被评为状元米、金奖大米优质品牌粳米优质食味粳米。出色的经营管理、突出的经营业绩同样受到各界的好评。2005年公司被松原市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被中国市场监测中心评为“国家A级守信企业”,被吉林省防伪中心评为“防伪保真企业”,2006年被中国质量信誉监督管理协会评为“质量、信誉、服务AAA级会员单位”及“重质量守信誉单位”,2009年企业诚信等级被评为AAA级、全国诚信兴商活动先进单位、吉林省三农行业重点宣传先进单位、诚信经营示范单位;2010年吉林人民口碑金奖单位。同时还先后被松原市政府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首批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被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吉林省放心粮油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公司始终秉承“为耕者增收谋利,为食者健康造福”的企业宗旨,遵循“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经营方针,努力向企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化方向发展,立足农业,依托科技,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生产安全营养丰富的农副产品,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品牌。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农民的创收增效做出积极的贡献。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编制单位1、编制依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52005);国家计办投资200215号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农业部2011年发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农业部2011年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咨询设计单位收集的基础资料。2、编制原则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为目的,选择先进的工艺路线、合理的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的先进性。树立长远观点,对生产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力求达到整体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方面的优势,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效益,尽快收回投资。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搞好环保、节能、卫生安全及消防等设计。3、编制单位吉林省绿色食品工程研究院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级10820060052号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4项目提出的背景1、宏观层面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益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演变,已被看作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形式的循环农业系统,也可称为循环农业经济。该经济体系中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体系。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效益让人们懂得循环经济的优势,才将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进步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具体理由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是全国AA级绿色稻米建设基地、无公害杂粮杂豆生产基地。素有“塞上江南”、“渔米之乡”的美称。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80万亩,其中,优质特用和饲用玉米生产基地面积287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面积106万亩,杂粮杂豆生产基地面积134万亩,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面积102万亩。近年来,前郭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把基地建设作为牵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局的战略性位置来抓,不断调整和优化种养结构,建设了一批新、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主导产业新格局。一是建设优质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南部以王府站、长龙、额如等乡镇为主,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5万公顷;西部以蒙古艾里、乌兰塔拉、乌兰图嘎等乡镇为主,建设优质杂粮杂豆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万公顷;中部以吉拉吐、新艾里等灌区乡场为主,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面积5万公顷;北部以长山、八郎等乡镇为主,建设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面积5000公顷。二是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依托畜牧业大县的优势,在养殖业比较集中的查干花镇、乌兰图嘎镇、乌兰塔拉乡等建设优质细毛羊和奶牛生产基地。全县奶牛发展到3万头,优质细毛羊107万只,羊毛产量达3600吨,建设标准化牧业小区130个,奶牛养殖专业村屯22个。以海勃日戈镇、宝甸乡为主建设肉鸡生产基地,现已建成4个祖代种鸡场和1个孵化场,年出栏肉鸡3000万只。三是建设优质水产品基地。以查干湖渔场、新庙泡渔场、库里渔场为主建设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养殖水面发展到60万亩,年产各类水产品17500吨,养殖户1050户。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已发展到61个,“查干湖”牌胖头鱼,通过了国家AA级绿色有机食品双重认证,是全国淡水鱼类首个获得双认证的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松莲”牌大米被誉为“中国第一号绿色食品”,“鲜丰”牌特产大米成为中南海国宾馆特供产品,“二马泡”牌AA级大米通过了欧盟粮农组织质量认证,产品远销国外。截止目前,前郭县农业产业基础良好,为开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2010年以来,前郭县在王府站镇、乌兰敖都乡、乌兰塔拉乡等乡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积累了宝贵经验。以王府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2011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区内集约土地2万亩,采取“四化六统一”的管理方式,“四化”即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六统一”即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2011年末,示范区与其他地块的产出比达到171,平均公顷产量达到31万斤,比全县平均单产提高468,增产40,总增玉米产量2000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比2010年增长70,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示范区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采用“水、肥、药”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节约劳动力85、节水60、节肥50、节药30。2012年,前郭县进一步推广集约化经营模式,全县集约化经营面积达到33万亩,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种粮大户”三种集约经营模式,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26万亩和3万亩。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形成了南部优质玉米大豆、北部棚膜瓜菜复种、西部优质杂粮杂豆、中部优质水稻和以查干花镇为中心的精品牧业、以查干湖为龙头的水产养殖等六大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1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产业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势紧迫。第一,发展生态农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增一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科,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祸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我国国情及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第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水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全球粮食趋紧的今天,粮食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传统农业经济提升了一个档次,农业经济得以突破瓶颈,大步迈进。同时,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木出路是发展农业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第四,项目的建设将带动项目区现代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跃升。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三农”论述中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新时期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企业、合作社带领农户“抱团”闯市场,既实现了种植加工有效联系,又能集中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能,可谓一举多得。前郭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方面走在我国前列。项目的建设,将更大幅度推动前郭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力争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县内其他以及整个地区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效益的结构性跃升。12项目概况121建设内容土建内容主要包括蜂蜜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GMP车间3948平方米,原辅材料库475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2886平方米,供水站100平方米,消防水池288立方米,化粪池25立方米,门卫及供热中转站45平方米,培训中心及倒班宿舍3200平方米,办公楼1085平方米。设备购置购置生产设备162台/套,包括软胶囊生产设备46台/套,片剂生产设备10台/套,蜂蜜生产设备95台/套,花粉生产设备11台/套;辅助生产设备3套;检测化验仪器设备10台;公用工程设备7台/套(包括供热工程、供电工程、供水工程、消防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运输设备6台,办公及生活设施1套。项目详细建设内容如下表1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表序号项目建设内容名称单位工程量或数量一工程建设项目132391生产厂房平方米54482辅助生产建筑平方米34613公用工程建筑平方米1454办公及生活类建筑平方米4285二设备购置1891生产设备台/套1622辅助生产设备台/套33化验检测设备台/套104公用工程设备台/套75运输车辆台66办公及生活设施台/套1122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年产各种蜂产品1500吨。其中,年产蜂胶囊系列产品22000万粒,合110吨;蜂王浆片和蜂花粉片共12000万片,合80吨;固体蜂蜜310吨,大众蜂蜜1000吨。123主要建设条件市场条件北京蜂道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结交了一大批具有实力、真诚合作的长期客户,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蜂医蜂疗为主题的健康服务连锁机构。目前,“北京蜂道馆蜂品养生全国连锁机构”已经在全国开设了连锁门店一千余家,并以独特的养生抗病服务理念、高品质系列蜂品、多元化的专业辅助理疗手段以及人性化的温情服务快速赢得了广大顾客、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认同和信赖。与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种保健品和理疗仪器体验店不同,北京蜂道馆业已具备了同业者无可比拟的“软硬实力”。资源及技术条件椴树蜂蜜等是东北特有蜜种,吉林省有中、成龄椴树林区4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林区。容纳采蜜蜂群100多万群,产商品蜜数万吨,享有“东北蜜库”之称。国家为保护原始森林及长白山地区的生态平衡,从不使用化学、农药等物质,其自然环境都具备天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北京蜂道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扶持下建立的集科研、生产、服务,蜂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蜂业企业。吉林蜂道馆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是该公司的下属企业,主要沿用北京蜂道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技术上的优势,在原料产区建设生产车间,实现成本节约,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科技创新,在10年的时间里蜂道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蜂胶抗氧化细胞学实验室,成功将蜂产品直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并且颠覆了蜂产品销售的传统模式,成功推出国内第一个以蜂医蜂疗为主题的健康服务连锁机构。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北京蜂道馆先后参与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蜂胶研究课题、国务院948重点产业化推广项目等多个国家级蜂业重点科研攻关任务,并且大胆提出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打造可以治病的蜂产品”这一科学构想。由蜂道馆开发生产的心脑血管病专用蜂胶“蜂银软胶囊”、糖尿病专用蜂胶“蜂铬软胶囊”、骨关节病专用蜂品“蜂骨胶囊”等产品已申报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技术上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环境保护条件本项目生产基地建设位于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厂区周围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源。同时,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噪声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因此,项目投产后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和构成危害。交通条件建设地点位于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市交通便利,有国、省、市级公路连通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村村通”水泥路覆盖全市,公路铁路运输网络畅通,物流方便快捷。124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全年计划工作日为250天,两班生产,生产旺季采用三班生产,单班工作时间8小时。本项目新增定员总计为200人,其中工人170人,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12人。所需人员向社会招聘,通过考试择优录用。12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12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概况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35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33075万元,流动资金为366925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35000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效益情况项目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3557933万元,利润总额1140830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356,投资回收期656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为5875(以生产能力计)。1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生产规模吨1500总产量二产品方案1蜂银软胶囊万粒/年10000折50吨2蜂铬软胶囊万粒/年6000折30吨3蜂骨胶囊万粒/年4000折20吨4蜂胶软胶囊万粒/年2000折10吨5蜂王浆片万片/年8000折40吨6蜂花粉片万片/年4000折40吨7固体蜂蜜吨/年310310吨8大众蜂蜜吨/年10001000吨三年操作日天250四主要原辅材料、燃料用量1蜂王浆吨/年352蜂花粉吨/年353蜂蜜吨/年15504蜂胶吨/年275595乙醇吨/年86食用明胶吨/年1207银杏叶提取物吨/年128葡萄籽提取物吨/年129VE等吨/年510玉米胚芽油吨/年4511其它辅料吨/年9512包装材料吨/年8013水万吨/年07514电万度/年19015采暖热水吨/年600016柴油吨/年8817液化石油气吨/年84五运输量1运入量T/A211252运出量T/A1600六劳动定员2001生产工人人1702管理及技术人员人30七综合能耗总量吨标煤/年4235八工程项目总投资(评价用)万元35000001建设投资万元31330752流动资金万元366925九年均销售收入万元3557933十成本和费用1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23732392年均经营成本万元2133650十一年均增值税万元398064十二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43864十三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140830十四年均所得税万元十五年均净利润万元1140830十六财务分析盈利能力指标1总投资收益率32602投资利税率4522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32604财务内部收益率23565财务净现值(IC8)万元3995946投资回收期年656含建设期7资本金内部收益率23598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5875第二章、市场预测该项目为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基地建设项目,采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施建设喝管理,产出品主要分为养殖产品和种植产品。种植产品主要为水稻和杂粮杂豆;养殖产品为生猪。此外,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大批游客进行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的市场预测将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种植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211有机及绿色稻米1、市场供需分析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伴随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种植比例略有降低,但作为第一大作物的地位仍没有改变。我国大米消费主要是口粮消费,人口年均直接消费大米在97公斤左右,口粮消费总量达到11956亿吨,占总消费量的比重高达85。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有机农业的精髓。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有机及绿色谷物产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有机大米产量约为203万吨,约占大米总产量的23。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市场对有机大米的需求量将维持1520的高速增长。2、市场驱动因素第一,生态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从事生态有机食品生产,人工投入多,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另外生态有机农业生产可省去农药和化肥的支出,生产资金投入较低。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能够适应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优越的边远山区,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这些地区更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适度规模地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绿色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农民也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和较低的资金投入两方面获得收益。第二,新生代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生态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生态有机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有机、绿色食品消费拓展了广阔前途,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有机食品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糖果类等需求将增长。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追求高质量和健康食品的中产阶级和中上层人士带动的。目前处于二、三十岁年龄段的下一代消费者,将是购买有机及绿色食品的主力军。这些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喜欢口味好的健康食品,有保护环境和玍态的意识。因此,尽管有机、绿色食品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许多,但市场销售额仍将会不断上升。3、市场需求预测“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到2016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75亿,每年新增70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将达到515,每年约有1000万农杓劳动力转为城镇居民;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目标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从2010年的357和411分别下降到32和37左右。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有机、绿色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将继续推动有机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212杂粮杂豆杂粮是小宗粮豆的通称。现阶段是指除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简称四大品种)以外的粮食和豆类。杂粮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资源表明,杂粮中包括高粱、谷子、大麦、荞麦、燕麦、甘薯、马铃薯、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等202个品种。杂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既是这些地区的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这地区2300多万贫困农民的重要食物源和经济源。其生产成本低,产品售价高,比较效益明显,具有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杂粮生育期短、耐干旱、耐贫瘠、抗逆性强,为适应恶劣生长环境而形成了独特的非生物环境压迫耐受能力,从而也决定了其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活性成分。杂粮经过加工开发后,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份是人体摄入的最合理比例。长期食用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由于杂粮的产地大都地处偏远山区、高寒地区,山高水清,土壤和空气几乎没有受到污染,所以杂粮在绿色食品品种开发上具有天然优势。杂粮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铁、钙、磷、锌等,而这些微量元素在精米白面中含量甚微往往在加工过程中丢失)。特别是镁,在红薯中含量极丰,有很好的抗癌、降压效果。杂粮中膳食纤维多,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其对降低胆固醇和血糖值,防止心血管、中枢神经疾病的发生及机体的老化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杂粮食物的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强体能,可通过清除体内垃圾,保留肌体水分的作用而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杂粮中维生素含量高,像维生素E、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都能帮助人体清除氧自由基,活化肌体酶活性,改善内环境平衡,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杂粮营养丰富,营养素全面均衡,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质、氨基酸,其营养效果远远超过精米白面,是儿童、老年人的最佳副食,可起“营养互补”作用。因为杂粮相对而言体积大,热量低,在肠胃中滞留时间长,可使人产生饱胀感,因此它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减肥者的最佳主食。由于杂粮是非主流粮食,消费的杂粮制品主要是原粮或经过简单的分选、包装的初级加工品;其次是传统风味小吃;再次是方便食品;最后是以高粱、大麦等小杂粮为原料的发酵食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杂粮加工企业5000多家,开发生产杂粮系列产品近30种,年产销量在870万吨以上,正在改变着传统的食用原粮、出口原粮的状况。杂粮的精深加工从无到有,且发展速度较快。平均每年新开发的以杂粮为原料生产的口感好的有机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等系列食品和工业产品一二百种,大中型杂粮专营批发市场已有上百家家,年成交量达400多万吨。国家并不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国内杂粮市场化程度很高,其价格受供需状况影响较大。由于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上受大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种植面积与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杂粮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0,年总产量约50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我国杂粮食品消费比重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东欧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杂粮食品与整个粮食食品消费比重在30以上,而我国不足5,而且多为大米、面粉,杂粮食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潜力巨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开始调整,杂粮消费比重上升,而且更渴望得到绿色、有机产品,有机杂粮产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品,餐桌上的新革命”,属朝阳产业,开发前景非常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有机杂粮消费将以5速度增长,国内市场销售前景看好。22养殖产品供需分析及预测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年出栏53亿多头,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年猪肉产量达4000多万吨,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65。年生猪存栏超过世界总存栏的一半,猪肉销量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要来源,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经济中比重最大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优质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猪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其相关的产业也将在猪业的发展中获得商机。而且由于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全社会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营养品位、花色品种等越来越关注,目前我国生猪求大于供的局面还没有完全缓解。特别是对绿色安全猪肉的需求市场空间更是巨大。吉林发展畜产品加工出口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优势是价格优势。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吉林猪肉价格比国家出口价低23。当然,这些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国从事饲养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个优势是明显的。特别是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养猪,饲料成本要减少10,而其肉质却明显提高,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嫩可口。23生态观光农业前景分析231名词解释观光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一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232发展过程的阶段模式观光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阶段是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开发式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最有可能的是在旅游业具有相当基础的大中城市周边出现。例如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珠海白藤湖的农民度假村,珠海现代农业公园以及太湖之滨的“未来农林大世界”等,都属此类的代表。表21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阶段模式发展阶段旅游主题主导者市场市场消费强度(交通除外自发式早期旅游萌芽阶段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自发形成的个人或小团体供求关系模糊;个人需求导向;120元/人天23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种形式。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丼、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森林公园是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树林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坎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本项目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万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农业资源,通过间作种植特色水果,从生态种养入手,以后相继建设游、钓、营、炊等功能阵地,打造以天然、自然、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度假综合体,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旅游范畴。由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区域性特点,因此,本项目将客源目标锁定为松原市本地居民,以及哈尔滨、大庆、长春、四平、吉林等周边城镇居民,计划年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24生态农业其他项目市场分析241有机肥生产有机肥料富含有机物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能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安全卫生无污染的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对有机肥的生产十分重视,近几年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来支持其发展。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要求,生物有机肥产品完全免税。不仅如此,国家还相继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有机”认证等相关计划及政策,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控制,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有机肥的市场需求。20002010年的10年间,中国有机肥料销售年均增速达到5672,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355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31763亿元,增长了近100倍。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机肥料用量已占总量的50,我国有机肥产业商品化生产初具规模,农田的大规模施用尚未普及,占比不到10。有机肥、化肥的应用领域基本相同。我国化肥消费90用于农业,10用于工业。根据“十二五”期间农业生产的品质要求和多样化发展等因素预测,同时兼顾工业需求,预计2015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将达到6610万吨。按30土地使用有机肥计算,每年可消纳2000万吨。今后,受市场和农业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态农业必将进一步得到长足发展,对有机肥的需求不断增大,为项目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242沼气综合利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有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沼气技术综合利用能有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激活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沼气技术的综合利用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绿色立体经济”的建立。因此,发展沼气综合利用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农副产品、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变废为宝。由沼液、沼渣生产的有机肥料,还可以软化土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力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沼气来源于有机废弃物,广泛产生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酒厂、食品加工厂、养殖场、农村沼气池等。从环保角度讲,沼气中的甲烷是作用强烈的温室气体,其导致温室效应的效果是二氧化碳的27倍,因此控制甲烷及沼气排放已成为保护大气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能源角度讲,沼气又是性能较好的燃料,纯燃气热值可达22MJ/M3甲烷含量60,二氧化碳含量32,属中等热值燃料;沼气还是生物质可再生的能源。因此,高效利用沼气,具有控制沼气污染、开发新能源的双重意义。2010年底,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已有大中小型沼气工程73032万处,其中大型沼气工程4963处、中型沼气工程22810处、小型沼气工程45259处,己有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工程1916万处、农村户用沼气池3850万户。有近4000万户15亿人受益。目前,年产沼气总量1426亿M3,折合标准煤2500万T,可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T。当前,己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联户沼气、小型沼气工程、中型沼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全面发展的局面。沼气工程的应用领域也由前几年的粪污治理、工厂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发展到现在的秸杆沼气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沼气化处理等多元领域;沼气能源的应用也由居民生活用气、沼气发电领域发展到净化压缩用作汽车燃料等高值利用。从事沼气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的企业近5000家,有规模的知名企业约有3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企业营业总额近百亿元。在中国发展垃圾填埋沼气发电技术,是垃圾无害化、能源化、减量化处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生猪存栏数量已经超过7亿头,家禽超过120亿只,牛接近15亿头,禽畜粪便总排放量约为21亿吨,年可产沼气400多亿立方米,发电约800亿度,装机容量可达1000万千瓦。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畜禽粪便量将达到40亿吨。中国沼气资源潜力将进一步增加,预计装机容量可达2000万千瓦以上。除此之外,我国工业发展还为沼气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一一工业废水。在发酵企业排出的废物中,以发酵产生的有机废水危害最大。经过厌氧处理、随着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降低,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可以产生大量沼气(每消耗一吨COD大约要产生沼气055065立方米),为沼气利用提供了丰富原料。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伴生沼气的潜力将为215亿立方米。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以“生态农业”为中心,以企业联合合作社带农户生产方式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建设合理的规模,形成“种植饲料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的循环模式。31建设内容与规模311种植基地扩建种植基地20万亩,包括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0000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120000万亩,杂粮杂豆及玉米种植基地20000亩。修筑水利设施,建设二级提水站1处,修筑水渠15000米。平整土地5万亩,实施土壤改良20万亩,修筑田间道路30000米,仓库3000平方米。生产机械购置耕作机械、施药机械、灌溉机械等共计198台/套。年产有机水稻12500吨,绿色水稻43500吨,玉米5000吨,杂粮杂豆3000吨。312稻谷加工基地新建稻米加工厂,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约30亩)。厂区规划建筑面积为129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成品库房3000平方米,原粮库房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