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52张ppt)( 2013高考)_第1页
2013年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52张ppt)( 2013高考)_第2页
2013年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52张ppt)( 2013高考)_第3页
2013年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52张ppt)( 2013高考)_第4页
2013年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52张ppt)( 2013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必修专题突破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专题考纲重点解读】考纲考点考点解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梳理秦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的演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1掌握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认识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形态和特征2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征,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3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掌握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理解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分析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掌握中国四大发明等主要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梳理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3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成就,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及原因;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特征;认识京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知识速览考点导图1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特征2主要表现先秦秦汉时间跨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220年魏国代汉政治角度1西周时期,王位、爵位实行世袭制;地方管理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王族内部实行宗法制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出现诸侯争霸和割据混战的局面;各国纷纷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1秦朝统一,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汉承秦制,汉武帝时重用亲信近臣,削弱相权;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割据问题经济角度1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方式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2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土地私有制成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3商业发展从西周“工商食官”到战国时期大商人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1秦汉统一货币,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2汉代手工业有所发展。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思想角度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和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春秋战国时期,石氏星表成为天文历法成就的代表;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高考突破【典例1】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考向一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典题例证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命题揭秘本题借用董仲舒的言论为切入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影响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备选项干扰性很强,难度较大。学生极容易错选A项或B项,错因主要是对董仲舒宣扬孔子撰春秋的实质目的和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理解不到位。解题思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家与国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C【变式训练1】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并约定此后“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主要是承袭了。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继承制度D祭祀制度解析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制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西汉初期郡国并行,虽然有分封制的实施,但抓住铲除异姓王后分封同姓王的变化,就是反映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延续。故可以排除A、C、D三项。答案B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的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3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和“国”一体的统治。知识必备2对后世的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就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等,违背了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历史选择题审题的思路1解读题干材料,明确试题结构仔细推敲题干,搞清楚题干中的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2确定时间空间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在历史空间和阶段的特征,明确题目考查的时间空间和范围。方法通关3弄清基本题型的特点根据命题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4分析推敲备选项认真推敲备选项。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典例2】2012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考向二先秦至秦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典题例证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命题揭秘本题利用古代一段史料为载体,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诸侯权力和地位的变化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加强的实质,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诸侯逐渐成为只领俸禄、不参与政治的空头衔,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变式训练2】2012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解析材料的关键是关于“朱方之县”即后来的丹徒县的记载,说明公元前544年已经有了县级辖区,这是郡县制的雏形。A、B与材料无关,排除;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年,排除D。答案为C项。答案C地方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制度特点知识必备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所谓概念的适用范围。2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广度和深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他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如早期政治制度中的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方法通关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需要宗法制的保障;分封制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通过宗法制来实现。【典例3】2012海南单科,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考向三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典题例证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命题揭秘本题利用历史记载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农业生产地位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情境,调动和运用已有历史知识分析、判断历史事实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以及周朝制度的沿革。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周代制度基本被废除,只是留下某些观念错误B题干反映的是政府的经济活动错误C重农抑商是战国商鞅提出来的错误D强调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和纺织业正确答案D【变式训练3】2012泉州质检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解答此题注意观察图片,获取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从图片看,结合题干,反映了魏晋时期耕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C项符合题意;A项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B项从题干图文反映不出来;D项应该是唐代江南曲辕犁的出现,答案为C项。答案C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3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知识必备2影响1积极影响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型、保守性等弱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观念,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读图片注意的“四点”1“审”首先审图,要弄清图片包含的要素和表达的意思;再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图的深层次寓意及解答题目。2“比”比较两幅图之间的联系,注意横向或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3“联”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数据等关键信息,结合题干与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以准确判断答题的重点和方向。4“甄别”一些历史图片或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甚至与历史相反,很容易误导答题,审图和解读时要注意甄别,以免产生错误的认识。方法通关【典例4】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考向四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主张、特点典题例证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命题揭秘本题借用某学者的言论做试题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挖掘历史本质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特点及影响的理解认识,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思路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分析。具体分析如下A项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排除;B项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代表新兴地主利益,正确。答案D【变式训练4】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解析从材料提炼关键信息“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属于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由此可判断所指的是道家。答案为B项。答案B儒、法、道、墨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知识必备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无为、小国寡民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消极情绪儒家孔子“仁”、克己复礼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儒家孟子、荀子“仁政”“仁义”新兴地主阶级试图调和社会各阶级矛盾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君主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专制集权的愿望历史材料型题提取信息的方法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方法通关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和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四是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归纳拓展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及表现春秋到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政治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思想科技文化的变化。其主要表现1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2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出现;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使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推动了各国的变法;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兴盛和新城市兴起。3思想文化上社会大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思想文化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社会大变革的特征。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家纷纷登场,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典题训练1】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先秦诸子就是出来救世的。这种“救世”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奴隶制彻底瓦解B各家思想趋向合流C社会矛盾尖锐D争霸称雄局面结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丛生,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绝对化,西汉武帝时各种思想才趋向合流,故B项说法错误。答案C【典题训练2】2012上海单科,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故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两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材料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没有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答案C二、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1政治方面1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3逐步削弱王国权力,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