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_第1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_第2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_第3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_第4页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31填空题32判断题43单项选择题64多项选择题65问答题7第4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91判断题92单项选择题93多项选择题114填空题125名词解释题126简答题137应用计算题13第5章质量分析1机械加工精度171判断题172单项选择题183多项选择题224填空题265名词解释题266简答题267应用计算题264分析题28第5章质量分析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321判断题322单项选择题323多项选择题334填空题335名词解释题336简答题347应用计算题34第6章工艺规程设计1制造工艺规程351判断题352单项选择题363多项选择题404填空题425名词解释题436简答题437应用计算题437编制工艺规程46第6章工艺规程设计2装配工艺491判断题492单项选择题493多项选择题514填空题525名词解释题526简答题527应用计算题52第2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1填空题11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切削速度愈高,宽度愈小,因此可以近似视为一个平面,称为剪切面。12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第2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13在已加工表面处形成的显著变形层(晶格发生了纤维化),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所造成的,这一变形层称为第3变形区。14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单元切屑、挤裂切屑和崩碎切屑四种类型。15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单元切屑。16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带状切屑。17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因为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压力很大(196294GPA),再加上几百度的高温,致使切屑底面与前刀面发生冷焊现象。18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第2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19切削时作用在刀具上的力,由两个方面组成1)三个变形区内产生的弹性变形抗力和塑性变形抗力;2)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摩擦。110由于切削变形复杂,用材料力学、弹性、塑性变形理论推导的计算切削力的理论公式与实际差距较大,故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经验公式计算切削力的大小。111切削热的直接来源是切削层的变形以及切屑与刀具、工件与刀具之间的摩擦,因而三个变形区是产生切削热的三个热源区。112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113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后刀面的小区域内。114目前比较成熟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有自然热电偶法、人工热电偶法和红外测温法。115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平均温度,红外测温法可测刀具及切屑侧面温度场。116积屑瘤是在中等切削速度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117积屑瘤是第2变形区在特定条件下金属变形摩擦的产物。118刀具正常磨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在119刀具的非正常磨损是指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突然或过早产生损坏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脆性破损和卷刃。120一次磨刀之后,刀具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B),称为刀具磨钝标准,或者叫做磨损限度。121形成刀具磨损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既有磨粒磨损,又有粘结(扩散)、化学作用的磨损,还有由于金相组织的相变使刀具硬度改变所造成的磨损。122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使用的切削时间,用T表示。2判断题21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切削速度愈高,宽度愈小。()22切削时出现的积屑瘤、前刀面磨损等现象,都是第变形区的变形所造成的。(X)23第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已加工表面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24由于大部分塑性变形集中于第变形区,因而切削变形的大小,主要由第变形区来衡量。()25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崩碎切屑。(X)26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刀具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带状切屑。()27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带状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尚未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28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挤裂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X)29切屑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切削变形程度的不同,如单元切屑是切削层沿剪切面滑移变形完全达到断裂程度而形成的。()210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与一般金属接触面间的摩擦不同,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粘结部分和上层金属之间的摩擦,即切屑的内摩擦。()211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第变形区变形的重要成因。()212硬脆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切除过程有所不同,其切除过程以断裂破坏为主。()213主切削力FC是计算机床功率及设计夹具、刀具的主要依据。()214吃刀抗力可能引起工件的弯曲与振动,影响加工质量。()215进给抗力FF是设计和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的重要依据。()216由于切削变形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理论公式计算切削力的大小。(X)217切削功率主要是主运动和主切削力所消耗的功率。(X)218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刀具材料、刀具磨损、冷却润滑液。(X)219切削温度是切削过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主要影响刀具磨损和积屑瘤的产生,但对表面质量没有影响。(X)220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如空气、切削液)传散出去。不同的加工方法其切削热传散的比例是相同。(X)221切削温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热源区产生热量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散热条件的好坏。()222凡影响切削变形、切削抗力及功率消耗的因素,都对生热有影响。()223切削用量增加,功率消耗加大,切削热的生成加多,切削温度升高。()224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刀刃处。(X)225切削脆性材料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故最高温度区位于靠近刀尖的后刀面上的小区域内。()226人工热电偶法可用于测量切削区的平均温度,红外测温法可用于测量刀具及切屑侧面温度场。()227积屑瘤是在中等切速加工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228在精加工时,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是有利的,应设法利用这一点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X)229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V较高、切削厚度HD较大时易发生前刀面磨损。()230当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若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薄,则易发生后刀面磨损。()231当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会出现后刀面磨损。(X)232当切削塑性金属,采用中等切速及中等进给量时,常出现前后刀面同时磨损。()233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X)234磨粒磨损只在低速切削条件下都存在,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粒磨损往往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235粘结磨损一般在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比较严重。()236扩散磨损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扩散磨损其实质是一种物理性质磨损。(X)237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X)238传统上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刀具一定耐用度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采用最大的切削深度AP,其次考虑采用大的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的要求选定(计算或查表)合理的切削速度V。()3单项选择题31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大部分集中于A。A第变形区B第变形区C第变形区D已加工表面32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减小刀具前角,减低切削速度或加大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B)。A带状切屑B单元切屑C崩碎切屑3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A。A带状切屑B单元切屑C崩碎切屑3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B)变形的重要成因。A第变形区B第变形区C第变形区35切削用量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B。A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36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小的是A。A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37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是在B。A刀尖处B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C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D主刀刃处38积屑瘤是在C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A低速B中低速C中速D高速39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A。A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4多项选择题41主切削力FC垂直于基面,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作用于工件切线方向,是AC的主要依据。A计算机床功率B设计夹具C设计刀具D设计和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42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ABCD。A工件材料B切削用量C刀具材料D刀具几何形状与几何角度43切削过程中影响散热的因素有ABC。A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B刀具材料的导热系数C冷却润滑液D刀具主刀刃与工件接触长度44合理地控制切削条件、调整切削参数,尽量不形成中温区就能较有效地抑制或避免积屑瘤形成。一般可采用的措施包括ACDA控制切削速度B减小刀具前角C使用高效切削液D当工件材料塑性过高,硬度很低时,可进行适当热处理,提高其硬度,降低其塑性45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ACD。A塑性变形效应B里层金属弹性恢复C表层金属的相变D热变形46当ABC时易发生前刀面磨损。A切削塑性材料B切削速度较高C切削厚度较大D切削深度较大47当BD时易发生后刀面磨损。当A时,由于形成崩碎切屑,也会出现后刀面磨损。A切削脆性金属B切削塑性材料C切削速度较低D切削厚度较薄48决定粘结磨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AD。A接触面间分子活动能量B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的硬度比C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D刀具材料与工件的亲和能力5问答题52影响切削变形有哪些因素各因素如何影响切削变形53三个切削分力是如何定义的各分力对加工有何影响54刀具磨损过程有哪几个阶段为何出现这种规律55刀具破损的主要形式有哪些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的破损形式有何不同形式实例脆性破损1崩刃陶瓷刀具切削时;硬质合金刀具断续切削时2碎断硬质合金和陶瓷刀具断续切削时3剥落陶瓷刀具端铣时4裂纹破损塑性破损高速钢刀具因其耐热性较差,易出现56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衡量指标有哪些(1)生产率和耐用度(2)已加工表面质量(3)切削力或切削功率(4)易于断屑。材料切削加工性指标通常用VT表示,VT是指耐用度为T秒(或分)时,切削某种材料所允许的切削速度。VT越高,表示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越好。57说明最大生产效率刀具使用寿命和经济刀具使用寿命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最大生产率寿命使工序时间最短的刀具寿命。经济寿命使工序成本最小的刀具寿命。58切削液有何功用如何选用冷却,润滑,清洗,防锈类型用途1)水溶液冷却电解水溶液磨削、钻孔和粗车等表面活性水溶液精车、精铣和铰孔等2)乳化液冷却,润滑,清洗浓度低的乳化液冷却,适于粗加工和磨削;浓度高的乳化液润滑,适于精加工3)切削油润滑作用10号、20号机油普通车削、攻丝轻柴油自动机上煤油精加工有色金属、普通孔或深孔精加工豆油、菜油、蓖麻油等螺纹加工4)极压切削油和极压乳化液在高温下显著提高冷却和润滑效果难切削材料的精加工5)不用切削液铸铁、青铜、黄铜等脆性材料,硬质合金刀具第4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1判断题(X)1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2工件夹紧变形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形状误差。()3专用夹具是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4随行夹具一般是用于自动线上的一种夹具。()5铰链夹紧机构是一种增力机构,其自锁性能好。()6斜楔夹紧的自锁条件是楔角口应小于两接触面摩擦角之和。(X)7在大型、重型工件上钻孔时,可以不用夹具。()9车床夹具应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与机床的主轴回转中心线保持严格的位置关系。(X)10机床、夹具、刀具三者就可以构成完整的工艺系统。()11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主要是为了保证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12工件加工时,采用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都是允许的。()13采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工件的加工表面与定位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由夹具来保证。(X)15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称为组合夹具。(X)16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的定位误差,只有基准位置误差。2单项选择题1在车床上采用中心架支承加工长轴时,是属于哪种定位。C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2机床夹具中需要考虑静平衡要求的是哪一类夹具A。A车床夹具B钻床夹具C镗床夹具D铣床夹具3常用的夹紧机构中,自锁性能最可靠的是A。A斜楔B螺旋C偏心D铰链4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B。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心轴中心线D工件孔中心线5夹具的动力装置中,最常见的动力源是A。A气动B气液联动C电磁D真空6工件外圆柱面以90V形块定位铣键槽,如图所示,其定位误差为B。ATDB07TDC05TDD07如图示,在圆球上铣平面,保证尺寸H,需要限制几个自由度DA6个B3个C2个D1个第6题图第7题图8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要求保证被加工平面与底平面之间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这时应限制C个自由度。A5个B4个C3个D2个9工件以外圆柱面在长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C自由度。A6个B5个C4个D3个10箱体类工件常以一面两孔定位,相应的定位元件应是B。A一个平面、二个短圆柱销B一个平面、一个短圆柱销、一个短削边销C一个平面、二个长圆柱销D一个平面、一个长圆柱销、一个短圆柱销11工件加工时,其定位目的在于确定D基准的位置。A设计B工序C测量D定位12用双顶尖装夹工件车削外圆,限制了B个自由度。A6个B5个C4个D3个13套类零件以心轴定位车削外圆时,其定位基准是B。A工件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心轴外圆柱面D心轴中心线14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工件的平面时,不能采用下列哪一种定位D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15如图所示工件,加工表面为A,定位表面为B,其定位误差为D。A028MMB030MMC002MMD0MM16一面二孔定位中,削边销削边方向(如图)应是C。A与两孔中心连线同方向B与两孔中心连线方向成45C与两孔中心连线方向成90D任意方向均可第15题图第16题图17采用弹性心轴装夹短套工件,属何种定位B。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重复定位18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D个自由度。A5B4C3D219定位基准是指C。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21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B。A心轴外圆柱面B工件内圆柱面C心轴中心线D工件外圆柱面22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A。A定位元件B对刀导向元件C夹紧元件D连接元件23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D个自由度。A5B4C3D224下列哪一种定位不能采用D。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25盘形齿轮齿坯精加工时,采用小锥度心轴装夹车削外圆属何种定位B。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3多项选择题1通常在哪些机床夹具上不设置对刀装置ADA车床B铣床C刨床D磨床2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ABD。A工件定位基面的制造误差B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制造误差C工序基准与测量基准不重合误差D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误差3通常哪几种机床夹具有刀具的导向元件CD。A车床夹具B铣床夹具C钻床夹具D镗床夹具4在机械加工中,用来确定和保持加工时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有AD。A,定位元件B夹紧元件C对刀导向元件D连接元件5V形块上两斜面的夹角。一般选用CD。A45B70C90D1206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BCD。A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不重合B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C定位元件制造误差D工件定位面的制造误差4填空题1工件定位时,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现象,称为过定位。2按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要求,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拼装成的“专用夹具”称为组合夹具。3V形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即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5在使用圆偏心轮夹紧工件时能保证自锁,则应使圆偏心轮上任意一点的角都小于该点工作时的角。6分度装置可分为角度分度装置和直线分度装置两大类。7机床夹具的动力夹紧装置由力源装置、中间传力机构和夹紧元件所组成。8多点联动夹紧机构中,必须有浮动元件。9套类零件采用心轴定位时,长心轴限制了4个自由度;短心轴限制了2个自由度。10钻套按其结构型式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和非标准钻套四种。12几个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同一个自由度的定位,是过定位。13多点联动夹紧是一种浮动夹紧,在夹紧机构中必须有浮动元件。14由于工件定位所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其设计基准的位置误差,称为定位误差。15夹具的对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夹具的、二是夹具的。三是分度定位。16定位基准是工件定位中所用的基准。5名词解释题1夹紧装置2欠定位3定位误差4完全定位5六点定位原理6简答题1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的基准位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可分为哪两部分来计算2简述机床夹具的基本要求。3辅助支承为什么不能起定位作用常用的辅助支承有哪几种4机床夹具的作用是什么5夹具体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6机床夹具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7应用计算题1用调整法钻2D孔、磨台阶面,试根据加工要求,按给定的坐标,用符号分别标出该两工序应该限制的自由度,并指出属于何种定位钻2D孔XYZXY不完全定位磨台阶面XYZXZ不完全定位2在圆柱体工件上钻孔D,分别采用图示两种定位方案,工序尺寸为HTH,试计算其定位误差值。第1题图第2题图3图A表示零件的部分尺寸要求,图B表示槽加工工序尺寸H,其它表面均已加工完毕,试计算尺寸H及其偏差。4右图所示的阶梯形工件,B面和C面已加工合格。今采用图A和图B两种定位方案加工A面,要求保证A面对B面的平行度不大于20(用角度误差表示)。已知L100MM,B面与C面之间的高度MH501。试分析这两种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比较它们的优劣。5有一批套类零件,如右下图所示。欲在其上铣一键槽,试分析计算各种定位方案中H1、H3的定位误差。在可涨心轴上定位(见图B)。在处于水平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的定位。定位心轴直径为BSDX(见图C)。在处于垂直位置的刚性心轴上具有间隙定位。定位心轴直径为。如果计及工件内外圆同轴度为T,上述三种定位方案中,H1、H3的定位误差各是多少6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分析下图所示AL中各定位方案中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有无过定位现象如何改正A415B437C235D2338E336F5G224H325I3216J3227K3216L41167如右图所示,一批工件以孔M021在心轴M072上定位,在立式铣床上用顶针顶住心轴铣键槽。其中064H外圆、1H内孔及两端面均已加工合格,而且640H外圆对20H7内孔的径向跳动在002MM之内。今要保证铣槽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槽宽048912B;槽距一端面尺寸为021H;槽底位置尺寸为0162834H;槽两侧面对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不大于010MM。试分析其定位误差对保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影响。第5章质量分析1机械加工精度1判断题1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同一设备最低加工成本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2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3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4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5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6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7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8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9尽管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但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10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尽管多次调整机床,但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11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多次装夹加工得到。12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13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14粗糙表面易被腐蚀。15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16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17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18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19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可以提高接触刚度。20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21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22在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RX23切削过程中的热效应将使加工表面产生张应力。24在车床上使用切断刀切断工件时的重叠系数等于0。25冲击式减振器特别适于低频振动的减振。26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27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28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29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2单项选择题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C车床横导轨与纵导轨不垂直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A工件夹紧变形B工件热变形C刀具受力变形D刀具热变形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A矩形B梯形C鼓形D鞍形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A原理误差B机床几何误差C机床热变形D安装误差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分散范围越大B分散范围越小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B刀具刚度不足C工件刚度不足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7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A机床B工件C刀具D切屑8工艺系统刚度其夹具的刚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9为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品,X图中控制线的范围应加工尺寸公差范围。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10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是。A机床几何误差B夹具制造误差C刀具磨损D工件受力变形11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A无关B成正比C成反比D成平方关系12车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造成主轴径向跳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轴颈圆度误差B轴套孔圆度误差C轴颈与轴套间隙偏大D轴颈与轴套间隙偏小13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中间大、两头小),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车床主轴刚度不足B两顶尖刚度不足C刀架刚度不足D工件刚度不足1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是。A调整误差B工艺系统几何误差C工艺系统受力变形D工艺系统热变形15切削时刀具热变形的热源主要是。A切削热B运动部件的摩擦热C辐射热D对流热16车床出厂检验标准中规定导轨只允许中凸,主要是考虑。A导轨工作时的受力变形B导轨工作时的热变形C导轨磨损D机床安装误差17采用静调整法加工外圆表面时,造成调整误差的主要因素有。A样件的制造误差B进给机构示值误差C刀具安装误差D对刀误差18当存在变值系统误差时,X图上的点子将。A呈现随机性变化B呈现规律性变化C在中心线附近无规律波动D在控制限线附近无规律波动19普通车床纵向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度对加工精度中的圆柱度误差影响。A很大B特大C较小D等于零20为保证加工精度,在制订工艺规程选择机床时,主要应考虑。A机床的新旧程度B机床精度与工序要求相适应C机床的生产自动化水平D机床的成本21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A小于50B等于50200C等于2001000D大于100022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A表面层的硬度B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C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D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23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A机床误差B夹具误差C刀具误差D工艺系统误差24误差的敏感方向是。A主运动方向B进给运动方向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25试切N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3B6CDN626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A1/101/5B1/51/3C1/31/2D1/2127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轴承孔的圆度误差B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C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D切削力的大小28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C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D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29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A提高主轴回转精度B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C提高装夹稳定性D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30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A升速B降速C等速D变速31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A首端B末端C中间D两端32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A之和B倒数之和C之和的倒数D倒数之和的倒数33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A大于B等于C小于D远小于34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35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36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A传给工件B传给刀具C传给机床D被切屑所带走37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A传给工件B传给刀具C传给机床D被磨屑所带走38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A加大截面积B减小长径比C采用开式结构D采用热对称结构39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大40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A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B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C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41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A低速B中速C高速D超高速42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A无关B相近C相同D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43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A镗杆横截面积加大B镗杆截面矩加大C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D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44自激振动的频率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A大于B小于C等于D等于或接近于45工件直接安放在立式钻床的工作台上,主轴进给钻孔,加工后发现孔中心线与定位平面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A钻床主轴径向跳动B钻床主轴轴向串动C钻床主轴套筒轴线与工作台面不垂直D钻床工作台面与导轨不垂直46工件以外圆表面在三爪卡盘上定位,车削内孔和端面,若三爪卡盘定位面与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将会造成。A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B被加工端面平面度误差C孔与端面的垂直度误差D被加工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3多项选择题1加工精度包括。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D表面粗糙度2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A试切法B调整法C定尺寸刀具法D自动控制法3产生变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等。A工艺系统几何误差B工艺系统受力变形C工艺系统热变形D刀具磨损4从误差分布曲线图中可以看出。A误差的分散范围B误差的平均位置C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D废品率的大小5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有。A切削热B摩擦热C辐射热D环境温度6主轴回转误差包括。A主轴径向圆跳动(径向跳动)B主轴轴向圆跳动(轴向窜动)C主轴角度摆动D主轴锥孔形状误差7车削端面时,影响端面平面度的因素有。A主轴径向圆跳动(径向跳动)B主轴轴向圆跳动(轴向窜动)C横向导轨的直线度误差D横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垂直度误差8在普通车床两顶尖上加工细长光轴,加工后发现有鼓形误差(中间部分直径大,两端部分直径小),其主要原因是。A刀架刚度不足B工件刚度不足C两顶尖刚度不足D纵向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9造成车床主轴径向跳动的原因有等。A主轴轴颈圆度误差B主轴锥孔圆度误差C主轴轴颈与锥孔同轴度误差D箱体主轴安装孔圆度误差10加强机床立柱刚度的方法有。A加大截面轮廓尺寸B采用实心结构C采用封闭式截面D合理布置筋板2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A试切法B调整法C定尺寸刀具法D自动控制法22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有重要影响。A耐磨性B耐蚀性C抗疲劳强度D配合质量23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等几种基本形式。A径向跳动B轴向窜动C倾角摆动D偏心运动24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A零件材料B表面粗糙度C名义压强D名义面积25如习图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A主轴径向跳动B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C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D刀杆刚性不足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A工件刚度不足B前后顶尖刚度不足C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D导轨扭曲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27),车后发现工件A处直径比B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因有。A刀架刚度不足B尾顶尖刚度不足C导轨扭曲D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第25图第27图28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A切削热B摩擦热C辐射热D对流热29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B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刀具热变形D钻头刃磨不对称210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A机床几何误差B工件定位误差C调整误差D刀具磨损211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A机床热变形B工件定位误差C夹紧误差D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212从分布图上可以。(对应知识点462)A确定工序能力B估算不合格品率C判别常值误差大小D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213通常根据XR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A有无不合格品B工艺过程是否稳定C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D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214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等。A切削速度B进给量C刀具主偏角D刀具刃倾角215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等。A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D工件材料性质216影响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磨削用量有。A砂轮速度B工件速度C磨削深度D纵向进给量217消除或减小加工硬化的措施有等。A加大刀具前角B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C提高刀具刃磨质量D降低切削速度218避免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措施有等。A选择较软的砂轮B选用较小的工件速度C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D改善冷却条件219消除或减弱铣削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方法有。A提高工艺系统刚度B增大工艺系统阻尼C加大切削宽度D采用变速切削4填空题1加工精度包括精度、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2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3加工表面的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4车削加工时,切削热大部分传到中,小部分传到工件及中。5试切法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而调整法多用于和生产。6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和成形法。7机械制造精度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范畴来考虑加工、加工和超精密加工。8在加工时,因为采用了近似的运动方式或者形状近似的刀具而产生的误差称为_误差。5名词解释题1原理误差2误差复映系数3工艺系统4系统误差6简答题1在车床两顶尖上车光轴,试分别示意画出由于两顶尖刚度不足工件刚度不足时,加工工件的形状误差,并简述其原因。2在磨削车床导轨时,如何利用工件的受力变形使磨削加工后导轨呈现中凸(请画出简图说明)3试说明试切法与调整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4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6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主要有哪些7引起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热源有哪些8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途径主要有哪些7应用计算题1在甲、乙两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工序尺寸为5001。加工后对甲、乙机床加工的零件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甲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X甲50,均方根偏差甲004,乙机床加工零件的平均值X乙5006,均方根偏差乙003,试问在同一张图上画出甲、乙机床所加工零件尺寸分布曲线;判断哪一台机床不合格品率高判断哪一台机床精度高2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小轴,直径要求为M0216,加工后测量发现小轴直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MX915,均方根偏差为5,试画出尺寸分布图;标出可修复及不可修复的废品率;分析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3试分析在车床上镗锥孔或车外锥体时,由于刀尖安装高于或低于工件轴线时将会引起什么样的误差4如右图所示,在外圆磨床上加工工件,当N12N2时,若只考虑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试分析在图中给定的两种情况下,磨削后工件的外圆应是什么形状为什么5在卧式镗床上对箱体件镗孔,试分析采用刚性主轴镗杆;浮动镗杆(指与主轴联接方式)和镗模夹具时,影响镗杆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在车床上加工圆盘件的端面时,有时会出现圆锥面(中凸或中凹)或端面凸轮似的形状(如螺旋面)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造成题6图所示的端面几何形状误差的原因是什么7在车床上加工心轴时(题7图)粗、精车外圆A及台肩面月,经检验发现且有圆柱度误差、月对A有垂直度误差。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产生以上误差的主要原因。8用小钻头加工深孔时,在钻床上常发现孔轴线偏弯(题8图A)在车床上常发现孔径扩大(题8图B),试分析其原因题6图题7图题8图9圆磨床上磨削薄壁套筒,工件安装在夹具上(题9图)当磨削外圆至图纸要求尺寸(合格)卸下工件后发现工件外圆呈鞍形,试分析造成此项误差的原因10当龙门刨床床身导轨不直时,(题10图)加工后的工件会成什么形状当工件刚度很差时;当工件刚度很大时。题9图题10图4分析题41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O90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M52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3习图44142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43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习图443),若径向磨削力为100N,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N/MM和40000N/MM,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A)B)C)习图44244曾有人提出一种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习图444所示,在车床顶尖间装夹一根刚度很大的轴,在轴靠近前、后顶尖及中间位置预先车出三个台阶,尺寸分别为H11、H12、H21、H22、H31、H32。经过一次走刀后,测量加工后的台阶尺寸分别为H11、H12、H21、H22、H31、H32。试1)说明用此方法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原理;2)如何由上面的数据确定工艺系统刚度3)说明该方法的优缺点。45磨削CW6140车床床身导轨,若床身长L2240MM,床身高H400MM,磨削后床身上下面温差T5。试计算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材料热胀系数1105)。46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1199,均方根偏差为S0003。试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47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MM。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012其标准差为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MM。试计算不合格品率。02548在无心磨床上磨削圆柱销,直径要求为MM。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组数据,共测得200048个数据,列于表4X48,表中数据为7960X(M)。试1)画出图;RX2)判断工艺规程是否稳定;3)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对图进行分析。RX表448测量值平均值极差测量值平均值极差组号X1X2X3X4X5IRI组号X1X2X3X4X5IRI12345678910303731353643352120262529304030351818153118283335433825112124213035354530212325252935303835451828192624631831836637838223420220026412955151517171071112131415161718192026222824293828302833272220252835273138402420172823303529323825182834243338312833252225203430314030302542082362622763323183223123483411141181111101049习图449为精镗活塞销孔工序的示意图,工件以止口面及半精镗过的活塞销孔定位,试分析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工艺系统的各种原始误差因素。第5章质量分析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1判断题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2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3冷校直会产生内应力。4表面的微观几何性质主要是指表面粗糙度。5切削加工时,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越耐磨。7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能获得低粗糙度值的加工表面。8滚压加工是利用淬过火的滚压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压力,使其硬度增加,并使表面产生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9滚压加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工件表面上的凸峰填充到相邻的凹谷中,从而减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10表面冷作硬化程度越高,零件的耐磨性越高。2单项选择题1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2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3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4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5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6当零件表面层有残余压应力时,表面层对腐蚀作用的敏感性。A降低了B增加了C不影响D有时会影响7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一般是。A刀具材料B进给量C切削深度D工件材料8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工件线速度B砂轮线速度C进给量D磨削深度9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3多项选择题1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A塑性变形B表面烧伤C切削过程中的振动D金相组织变化2光整加工能够。A提高加工效率B修正位置偏差C提高表面质量D改善形状精度2珩磨加工能够。A提高加工效率B修正位置偏差C减小表面粗糙度D改善形状精度4填空题1工件表面烧伤对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面层的。2磨削时是造成烧伤、裂纹的根源。3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4磨削加工时工件表层裂纹是由于有作用的结果。5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疲劳性、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6内应力的特点是它绐终处于相互的状态。7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和配合性质的影响很大。8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_、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5名词解释题1光整加工2表现的微观几何性质3残余应力4加工硬化5喷丸强化6精密加工6简答题1研磨能获得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的原因有哪些2零件的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有同等重要的意义3简述表面质量对零件的哪些使用性能有影响。4表面粗糙度的成因有哪些5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6简要说明磨削加工的特点有哪些7表面强化工艺为什么能改善工件表面质量生产中常用的各种表面强化工艺方法有哪些7应用计算题1车削一铸铁零件的外圆表面,若走刀量F05MM/R,车刀刀尖的圆弧半径R4MM,问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为多少2高速精镗内孔时,采用锋利的尖刀,刀具的主偏角KR45,副偏角KR20,要求加工表面的RA08M。试求当不考虑工件材料塑性变形对粗糙度的影响时,计算采用的走刀量为多少分析实际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计算所得的是否相同为什么3工件材料为15钢,经磨削加工后要求表面粗糙度达RA004MM是否合理若要满足此加工要求,应采用什么措施4研磨能获得高加工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原因有哪些5磨削淬火钢时,加工表面层的硬度可能升高或降低,试分析其原因。6试列举磨削表面常见的几种缺陷,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第6章工艺规程设计1制造工艺规程1判断题1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2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同步完成。3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4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加工一批阶梯轴,先车好一端,然后调头再车这批轴的另一端,即使在同一台车床上加工,也应算作两道工序。5用同一把外圆车刀分三次车削阶梯轴的同一个台阶,因切削用量变化,故称为三个工步。6用三把外圆车刀,同时车削阶梯轴的三个台阶,因为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均不相同,所以称为三个工步。7在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8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9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10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11因为球心、轴线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客观上并不存在,所以只能以球面和圆柱面为定位基面。12一个表面的加工总余量等于该表面的所有加工余量之和。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公差无关。14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是在一个工序中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15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16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17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1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19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20采用高效率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21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依据。22编制工艺规程不需考虑现有生产条件。23编制工艺规程时应先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审查。24粗基准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25轴类零件常使用其外圆表面作统一精基准。26淬硬零件的孔常采用钻(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的工艺路线。27铜、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宜采用磨削方法进行精加工。28抛光加工的目的主要是减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29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30中间工序尺寸公差常按各自采用的加工方法所对应的加工经济精度来确定。31直线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和减环。32工艺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