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1、语言变化。古典文学使用文言文或浅近的白话文;现代文学使用白话文。2、古典文学以诗歌、散文为正宗,小说、戏剧没有地位;而现代文学的小说、戏剧地位大大提升,继而四种文体并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文学观念不同。古典文学以“文以载道”为主流观念;现代文学为启蒙、人生、表现自我。4、文学作品数量。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远远多于古典文学作家。第一讲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一、原因1、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逐渐进入中国,打破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机械力取代了人力、动物力。2、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近代以后,新型学校的选拔取代古代的科举制度。由于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中国,科举制度过于迂腐、落后,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遂于1905年废止科举,建立新式学校培养新型人才。作者方面,突破四书五经的束缚,可以在新式学校中学习各种知识,并且书籍多为外来翻译书籍,使用新式文字,没有了古文环境,故作家使用白话文来创作作品。读者方面,以往文学作品都是给文人雅士阅读,如今由于新式学校入学门槛较低,引来更多人来学习,文化需求大大提高,激发作者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3、文化市场的形成。古代作者没有任何报酬,没有职业作家的概念。近现代的版税、稿费对文学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会腾出版面来发表小说连载来吸引读者,并付与稿费,作者创作兴趣浓厚。但往往会成为某些作者胡编乱造的温床。4、中外文化的交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激起爱国人士为救国而出国留学;而国内人士为了解国外的情况,逐渐吸收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改良作用。二、经过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钱玄同(王敬轩)给编者和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即所谓“双簧信”。4、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的文学、黑幕论。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开始全部使用白话文。同时,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终于承认白话文为国语,通令学校全部用白话文。五四青年运动取得了标志性胜利。三、文学社团的涌现1、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影响、规模最广泛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郭绍虞等12人。周作人权威人物,时任北大教授,资格最老沈雁冰长期担任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主编叶圣陶教育家文学主张为人生。作家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2、创造社(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诗歌)、郁达夫(小说)、张资平(小说)、成仿吾(理论)、田汉(戏剧)等。主要刊物创造周报。文学主张为艺术。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3、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等。鲁迅支持语丝社。刘半农主张区分“他”、“她”、“它”主要刊物语丝。文学主张多发表批评时弊的杂感小品。4、新月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留学欧美回来)徐志摩、林徽因、梁实秋、闻一多、胡适等。徐志摩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开启唯美的源头。主要刊物新月。文学主张唯美。至真至纯的艺术境界。5、湖畔诗社20年代前期活跃于杭州的诗歌流派。以写爱情诗闻名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集子湖畔诗集、春的歌集四、论争1、林纾琴南林译小说。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大量外国小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但遭到齐声反对,以鲁迅反驳最有力。2、学衡派1921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的几位欧美留学的教授创立,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反对全盘西化,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3、甲寅派章士钊。提倡古文,代表了官方的观点。第二讲鲁迅一、概述1、少年时期18811898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的一个没落书香门第(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弟周作人、周建人1良好的国学功底(自幼喜读古书);2与农民建立起良好关系(常去乡下外婆家,与闰土他们结下友谊,了解农民疾苦);3养成深沉、冷静的态度来观察人生,能更深刻的思考问题。2、南京求学时期18981902期间改名为周树人1898年进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期间受到赫胥黎天演论的“物竞天择”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要想生存、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3、日本留学时期190219091902年2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院学习现代医学。在学习医学的同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肄业,期间遇到了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1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入探讨;2创办新生杂志(1907年,但因经费问题未能如愿);3在日本,与弟弟周作人合作出版域外小说集两册,翻译收录波兰、捷克、希腊、匈牙利等几个弱小国家的著作;4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人之历史。4、回国以后190919171909年回国,分别在杭州、绍兴师范学校担任生物教师。期间(19091911)搜集辑录了唐代以前散落的小说,编成古小说钩沉。1911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写作),反映辛亥革命时期某小镇上的风波。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佥事。5、五四时期19181927奠定了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第一篇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取此笔名的理由1母亲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国,3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书信集两地书6、后期十年192719361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成为左联的灵魂人物之一(1930年3月,左翼成立);2创作大量杂文,且介亭杂文、花边文学、准风月谈;还出版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3参加社会活动,如宋庆龄发起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评价历史的中间物,是中国的但丁。政治思想以进化论、个性主义为主体,将思想加以夸大,并片面理解其思想。文学思想为启蒙、为人生。启蒙主义构成鲁迅的文学特色。愿意以文学作为工具为人民服务,具有主体性,但牺牲了文学本性。体现了鲁迅既伟大而又渺小。美学思想歌颂壮美、静默,注重感观,充满阳刚之气。伦理思想处于新旧交替之间。没有胡适那样的虚伪,敢与许广平交往;但没有徐志摩那样的果断,不忍与朱安离婚。二、鲁迅的小说1、概括1呐喊收录了自1918到1922年所写的14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篇小说)、孔乙己等,是三本小说集中文学成就及思想高度最高的小说集。(作品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2彷徨收录了自1924到1925年所写的11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祝福、伤逝、在酒楼上。(作品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3故事新编共8篇。其中3篇写于1922到1926年间(补天、奔月、铸剑),5篇写于1934到1935年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代表作为铸剑。前两个小说集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故事新编是以历史题材为小说材料。2、主题思想鲁迅抱着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进行创作。他主张文学“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P303、意义1鲁迅是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将小人物引入文坛并置于主人公位置加以刻画的重要作家。他打破了以往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文学叙事传统,而是真正将笔触指向民间、指向下层民众。2鲁迅是多种艺术手法的开创者与尝试者。他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象征主义(狂人日记)和心理分析(离婚);同时他的小说整体注重叙事的白描手法(祥林嫂);同时也有抒情(故乡)、讽刺(肥皂)等手法的运用;同时他的小说悲喜剧交融(阿Q正传)。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小说语言简洁、洗练、生动、峭拔,以口语为基础,同时适当吸收了外来语和中国古典文言文的养分。(语言大师鲁迅、曹禺、老舍、赵树理)三、鲁迅的杂文鲁迅一生写了170万字的创作文学,其中杂文有135万字,占80。鲁迅总共出版了16本杂文集子(坟、热风、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写作原因1当时紧迫的现实环境不允许作家躲在象牙之塔中精雕细琢地创作艺术作品,而必须及时地对现实生活做出反应,杂文正好起到“匕首”和“投枪”的作用。2从鲁迅的知识构成来看,他有着百科全书式的学识,而且对社会人生、现实生活中的美丑有着特殊的观察力和高度敏感,因此很难有一种单一的艺术样式能够完好地施展鲁迅的才华。意义鲁迅的杂文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第三讲郭沫若一、概况1、少年时期18921913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取名“郭开贞”,乳名“文豹”。1897年,进入家塾读书启蒙。学前已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能背诵上千首诗。5岁创作第一首诗作,“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书。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1906年,进入四川乐山县创办的高等小学堂,后因罢课事件而被开除。1907年,转入四川嘉定府中学堂。期间看了诸多外国翻译小说,如林译小说。后又因煽动同学罢课而被开除。1910年,进入成都高等学堂附属中学成都府中学堂,现石室中学。1912年,奉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2、留学时期191419231913年,欲进入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未成行。1914年,在大哥资助下,经朝鲜渡海入日本留学。先是补习日语,半年后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第三医学部,获国家官费资助。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郭沫若愤而回国,在上海碌碌无为之后再次返回日本。1916年,与佐藤富子相识相恋,为其取名“安娜”,不顾双方家庭反对,同居。1918年,转学至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之后与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组成社团“夏社”,是之后“创造社”的雏形。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文学创作兴趣渐浓,对医学渐渐绝望,期间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等诗篇。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是郭沫若创作的高峰(爆发)期。1921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郭沫若一夜成名,由此走上文坛。1921年6月,创造社成立。1923年,从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携全家回国。3、戎马书生19241927回国后在上海以卖文为生。期间写了自传体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和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1924年,翻译了河上肇原著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对他的思想转变有重大意义。1926年,抵广州,经瞿秋白推荐,出任广州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同年3月,投笔从戎,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后任政治部副主任,并被授予中将军衔。期间结识了彭漪兰,为其取名安琳,并写下了爱情诗集瓶。1927年3月,国共决裂,蒋介石开始着手清党。郭沫若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蒋旋即通缉郭沫若。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辗转逃至上海,养伤期间写下了恢复诗集。1928年2月24日,为躲避缉捕,与妻子逃往日本。4、流亡十年19281937隐居于千叶县,由于受到日本宪兵的跟踪监视和国民党的通缉,不得不转向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文物。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分期。1931年,完成甲骨文字研究(成为甲骨文研究的权威)、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1937年7月25日凌晨四点半,独自回国。5、抗战八年193719451937年,回上海创办救亡日报,并担任社长,宣传全民抗日,产生一定影响。1938年1月6日,与于立群同居。之后赴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要进行抗日宣传,周恩来时任政治部副部长。1939年,回到阔别27年的家乡。1941年,引来又一创作高峰,写了一系列的戏剧剧本,引起广泛影响。屈原(反响最激烈)、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这几个历史剧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曲折地讽喻现实社会,希望人们从历史教训中醒悟过来。6、解放战争19461949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参加政协会议,主张国共和谈,遭到国民党殴打,史称“校场口事件”。1948年,从重庆中转上海到东北解放区,认定国民党必败无疑。1949年2月,随军抵达北平,受毛主席委托筹办全国文联工作,后官至中央人民政府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评价1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又是一位卓有成果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卓越的才华确实是举世罕见、难以匹敌的。2郭沫若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要求真理。他走过的道路代表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历程,确实不愧为是继鲁迅之后在我国文化战线上的重要旗手。3由于过于的热情的天性,往往缺少正确的判断力,因而也成为中国现当代历史上有名的风派人物之一。同时生活上的小节也部分影响了郭沫若的声望。二、开一代诗风的预言诗人郭沫若是一位彻底革新的现代诗人。思想上,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激进的民族主义形象,达到了当时其他作家往往没有达到的高度。同时在艺术上,他彻底打破了旧体诗词的束缚,成功地创作和运用了崭新的自由诗体,成为白话诗真正取代历史悠久的文言旧诗的标志。从而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讲茅盾一、概述1、早期生活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逐渐衰落的商人家庭。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于1927年9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起用。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是维新派人士。母亲陈爱珠。10岁父亲去世。母亲成为茅盾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病,奈何长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红,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1904年,由私塾转入乌镇立志小学,后转入植材高等小学,开始接触阅读古典小说。1909年夏,到湖州三中上学。1911年,转入嘉兴二中。1912年,入读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预科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先后翻译了衣、食、住三本书。1917年12月,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学生与社会,发表在学生杂志上。1919年1月,在上海东方杂志上发表文学论文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1921年1月,开始接编小说月报,并且加以改良,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上海共产党小组的成员,并成为正式党员。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后到广州,参加北伐。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总结1在早年,茅盾的理想主要在于政治方面,他对于政治的热情远远高于文学,因此在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能够对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把握,但同时也使他的文学过于政治化。2在茅盾开始创作文学之前,他是比较系统地进行着外国文学的介绍与文学理论的学习的,因此茅盾创作的起点较高。3茅盾的古文功底也很扎实,他读过大量的先秦诸子、经史子集。4在茅盾创作文学之前,他编辑的文艺刊物小说月报对文艺创作的类型极为熟悉,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第二个时期(19271930)19271928年,创作了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写女性形象。193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虹。书中描写了一女青年从四川到上海之后心理的转变过程。茅盾对女性心理描写准确、细腻,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人。3、第三个时期(19301936)1930年春,从日本回国。之后加入左联,并一度担任行政书记。1931年底,创作了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子夜。之后,又创作了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林家铺子、当铺前。这个时期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期,作品也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使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创作政治化强,艺术性不够)。4、第四个时期193719491938年,先抵香港再到武汉。期间写下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幅对联(取自红楼梦第五回)。同年4月,主编文艺阵地,同时为香港的立报建立副刊言林。武汉失守后,逃至广州,后回香港。期间创作了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戏剧清明前后。1946年12月,茅盾访问苏联,回国后写下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篇。1949年,从香港回到北京。5、总结总的来讲,茅盾一生总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6篇中篇小说和50多篇短篇小说,并且还翻译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而且还是优秀的文艺批评家,因此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又一旗手。二、茅盾的小说的特殊追求1、茅盾的小说在主题和题材方面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件的同步发展,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够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史诗性。总之,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编年史。2、茅盾小说的人物处理不同于鲁迅抓住人物性格主要特征予以传神的勾勒的白描手法,而他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茅盾努力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地位的变化,这也有别于鲁迅先生侧重从人物精神病态去展现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描写。3、茅盾的小说总是追求宏大严谨的布局,作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而又严密完整。开启了我国现代长篇小说结构的新纪元。(红楼梦士族的血缘关系;水浒传地缘关系;西游记理想;三国演义时间;子夜放射性结构,前后呼应)第五讲曹禺一、生平概述1、童年(19101921)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文学素养颇高,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自幼丧母,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阅读了不少古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镜花缘等,还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自小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爱看文明戏,对戏剧产生兴趣,也在戏里学会了如何描写人物。保姆段妈常为他讲自己家乡的故事,这也对他今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他曾说一个作家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应该是队方面的。是靠多年的逐步积累而来的,一个人的艺术修养除了鉴赏能力,要从许多方面吸取营养,兴趣太窄,不利于艺术创作。2、在校时期(19221933)1922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触戏剧,后加入南开新剧团,常反串演出,并自编自导自演,身兼数职,这是他戏剧启蒙阶段。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同年,父亲去世,独自料理父亲后事,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开始思考“命运、死亡”,这两个主题也成为日后戏剧创作的主旋律。因为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29年,与8位同学一起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系统地学习、接触戏剧,期间深受三位古希腊悲剧大师的影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获得最大启迪“人与命运的斗争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悲剧主人公是逃不脱悲剧的魔掌而最终毁灭。”在清华学习,文学、戏剧、舞台素养有所提高。1931年,演出易卜生娜拉时,与16岁在教会女中的郑秀邂逅。次年,郑秀考入清华法律系。1933年改变高尔斯华绥的罪,邀郑秀出演女主角,借机接近郑秀。两人开始相恋。同年毕业前夕,雷雨完稿。其中郑秀对曹禺塑造雷雨人物形象产生影响。3、生命三部曲(19341937)1934年,巴金第一次看到雷雨完整的作品,深受感动,主张刊登在文学季刊上。同年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同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5月,完成日出。1936年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一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获大公报文艺奖。同年8月,曹禺应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之邀任教。讲授剧本选读、西洋戏剧、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1936年,开始创作原野。1937年发表于文丛。4、抗战以后(19371948)1938年2月,到达重庆。1939年4月,到江安县。1940年,开始创作转型作品北京人。1941年10月24日,北京人在重庆首演,取得巨大成功。1942年,又迁回重庆,开始创作改编巴金的家,上映后盛况空前。5、建国后194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0年,任北京人民戏剧院院长。1954年,创作明朗的天。1961年,创作胆剑篇1978年,创作王昭君二、代表作1、雷雨(1)对命运问题的追问善于命运冲突,人的冲突,戏剧的冲突,人生舞台上根本冲突,关注命运、关注人生。(2)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周朴园是悲剧的总根源。在抛弃鲁侍萍后,由原来崇尚平等、自由、进取的有为青年变成一个自私、虚伪、冷酷的封建大家长的形象。繁漪具有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燃烧自己,毁灭别人。(3)剧本风格特色艺术结构紧凑,塑造人物形象成功,个性化的语言。2、日出社会问题剧。主题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由家庭转向社会,由室内转向室外。人物形象陈白露,离家出走女性形象,个性自由解放。3、原野1937年,乡土文学。农民复仇故事。艺术手法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创作时受到奥尼尔琼斯皇的影响。对人物命运有着执着的追求。4、北京人以没落大家族为题材,1940年完成。深受契诃夫影响。5、家1942年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侧重年轻人爱与美的主题。突出把握生活、驾驭艺术的才华。三、戏剧观和影响1、曹禺剧作注重对中国现代观念的深刻影响,把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突出了悲剧的人性、社会性的双重内涵。2、曹禺戏剧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追求中,又有一种诗化的趋向,所以曹禺的剧作往往是现实的真实和性的真实的圆满结合,所以说,写雷雨不是一部戏而是一首诗。3、剧作在组织戏剧冲突方面的艺术技巧是淋漓尽致的。精巧、周密、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曹禺剧作的一种本色。第六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左联及其产生的原因左联是上世纪30年代初的左翼作家组织,它有力地组织和领导了左翼作家和其他进步作家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它培养与造就了大批无产阶级文艺战士,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为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左右文坛十年之久,其影响更是源远流长。二、左联成立的原因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要求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统一领导。2、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合乎逻辑的发展。3、国际的背景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文学在苏联有了肥沃的土壤,在德国、美国、日本也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1927年在苏联成立了无产阶级文学国际局。1930年苏联又成立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三、左联成立的经过1930年3月2日下午2点,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了左联成立大会,有40多人参加。大会选举出7个常委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阿英)、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鲁迅在会上发表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成为左联纲领性文件。四、活动1、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1举办了工农读书班2组织了“讲报团”3编集民间歌谣2、与“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民族主义文学是由国民党文人发起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之后成立组织。成员范争波(淞沪整备司令部)、黄震遐(南京中央军校教导团军官)、潘公展(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斗争主张文学不应该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而是应该为整个民族主义服务的,是表现整个民族的情感和命运的。重要事件1931年2月7日,左联五烈士(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被秘密暗杀于上海。1933年5月14日,上海市公安局秘密绑架丁玲、潘梓年,史称“丁潘事件”;应修人(湖畔诗社)被国民党追杀,坠楼身亡。3、左联的文学创作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叶紫丰收;丁玲水;洪深五奎桥(戏剧)五、评价1、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左联自觉地表现实际的革命斗争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发掘工人、农民身上革命的力量,对坚定人们信念、抵御黑暗恐怖的反革命逆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2、左联混淆了文艺团体与政党的关系,左联应该是左翼作家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群众团体的性质,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应该主要是通过作家的笔宣传革命理论,然而从左联的工作表现来看,完全不像一个文学团体和作家的组织。3、左联犯有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左联时期正是党内李立三、王明左倾路线统治者统治时期,因此没有能尽可能吸收大批要求革命的进步小资产阶级作家参加。六、左联的解散1936年2月到3月,左联解散。解散的原因1国际原因1936年前后,希特勒上台,德意日轴心国成立,共产国际考虑统一战线。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左联被要求解散,成立更大的组织。2国内原因1936年前后,日寇侵占华北,抗日战争即将爆发,共产党也希望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评价五四十年“人的文学”;左联十年“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第八讲老舍一、生平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一岁半时,丧父。父亲曾为八旗护军,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阵亡。小时候对贫困、三教九流的印象深刻,成为日后主要的写作材料。1907年,上小学。刘寿绵为其资助。遇到了好友刘常培。“纸鸢之为物,起风而畏雨,以纸为衣,以竹为骨,以线牵之,飘扬空中。”1913年,进入祖家街市立第三中学今北京三中;半年后,因经济困难而退学。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期间遇上校长方还,语文老师宗子威,熏陶了他的国文功底。1918年,毕业。五四运动爆发后,受其影响,立志要搞文艺。1922年9月,辞去校长、劝学员职务,到天津担任南开中学语文教员。期间在校刊南开季刊上发表了处女作小铃儿。1924年,远足英国,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文教员。遇到了好友许地山落花生作者。开始有意向进行文学创作,并阅读大量外国名著,尤其欣赏康拉德代表作老姆爷。前期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风格幽默诙谐。1929年,离开伦敦到新加坡,发表了儿童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国,“所见到的是令人窒息的黑暗”。后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曾发表大明湖,后因战火而散佚。期间还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1934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赶集。“由靠背戏改唱短板”的转型。1936年,发表了骆驼祥子、樱海集、蛤藻集。19401949年,发表了四世同堂、鼓书艺人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53年,发表歌剧大家评理。拜访了老艺术家欧阳予倩。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1957年,在人民日报上阐述自己的悲剧观。之后在创作过程中,因把“邵燕祥”写“死”而被打为右派。还发表了义和团悲剧。1961年,创作自传小说正红旗下,后被迫停笔。1962年,陈各庄上养猪多,这是他公开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1966年,与好友王莹夫妇相聚,并赠诗“小住郊园百病除,西山爽气入蓬庐。风云去暖松荫外,细读人间革命书。”1966年5月8日,文革开始。1966年8月24日,“文革”中受迫害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二、作品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1、创造了一个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形象”1老派市民老舍对他们的感情复杂。如二马,老舍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容易让人联想到阿Q。老舍对老派市民是既批判又同情,较能揭示老派市民形象的性格心理矛盾,有的带有悲剧意味。2新派市民鄙视、不屑。如离婚中的张天真,塑造成一个新潮而又浅薄的人物形象。3理想市民正派市民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如二马中的李子荣、离婚中的丁二爷,都是侠客兼实干家,这自然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小市民的理想的。2、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祥子悲剧的现实主义背景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以及奋发向上的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高尚品格的消失殆尽及精神上的毁灭。祥子的“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他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不能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是小说中最能表现老舍精髓的。3、“京味”与幽默北京市民文化心理结构茶馆1“京味”首先表现在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2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3老舍的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更像是中年的艺术。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第七讲巴金一、概述1、童年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国风中的召南甘堂的“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1929年,发表第一篇中篇小说灭亡,取用笔名“巴金”沿用至今。祖籍浙江嘉兴(李文熙李璠李镛李道河李尧棠)巴金的童年充满温馨,但他也看到了人世间的不公平。母亲对己温柔,但对下人严格苛刻。对他后世有决定性意义,成为人道主义学家,阐述人道主义、唯物主义思想。2、青少年时代(19191928)曾致信给陈独秀,希望指明自己的人生道路,但迟迟没有收到回信。1919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待了4年。1923年,与二哥尧林乘船到上海,入读上海南洋中学(现交大附中)。后因经济问题,转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1925年毕业,欲考北京大学,但因考前体检出肺炎而不得不放弃。回苏州养病,半年后身体情况好转。后得到留学法国的机会,致信大哥尧枚,请求经济援助。1927年,赴法国留学,赴法途中开始阅读红楼梦。到法国后先进夜校补习法文半年。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内肺病复发,在巴黎郊外小镇养病期间,接触无政府主义思想(乌托邦主义、安那其主义)及其著作,并写了第一篇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笔名“巴金”,“巴金”源自他同在法国留学时自杀的同学巴恩波和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1928年12月,因家庭经济问题回上海。3、巴金的前期小说创作(19281937)将灭亡投稿至小说月报,该刊主编叶圣陶大加赞赏。巴金开始前期小说创作。1前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另一类是侧重描写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2第一类灭亡主人公杜大心是个患有肺结核的青年人,他忘我工作,排斥爱情,并且认为造成中国不公平的根源是中国军阀,遂自造枪支,准备暗杀军阀,但以失败牺牲告终。新生女主人公李静淑默默地追求着杜大心,在杜大心死后受到感染,决定走出封建家庭,投入革命斗争。表现了她无政府主义观点,要求人世间的平等。爱情三部曲1雾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周如水,本来想干一番事业。当他遇上了女性张若兰之后陷入热恋,对自己的事业产生迷茫。无法在爱情和事业当中选择,只得自杀。2雨主人公吴仁民是个奋发有为的青年,认为革命和恋爱之间没有冲突,爱上了女性玉雯,两人互相勉励,一起献身革命。但玉雯被一个高官看上,在高官的威逼利诱下,她最后接受了父母之意成为那个政客的小妾。吴仁民通过这个经历认为爱情并不可靠,决定要断绝爱情,一心干革命。3电女主人公李佩珠同情被抛弃的吴仁民,由同情转化为爱情,遭到吴仁民的拒绝。但李佩珠认为爱情不会成为负担,最终吴仁民还是同意了,遂以喜剧收场。总结1炽热的激情与酣畅的笔墨融为一体,贯穿全书的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描写,而是把读者当成知心好友,毫无保留地倾诉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为之共鸣。2巴金的早期作品也有概念化倾向,革命加爱情主题重复的阐述,新意不是很多。3第二类家巴金的代表作,现代文学史上著名长篇小说之一。最早在1931年上海时报上以激流的名字连载发表,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影响广泛。是对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揭露。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它取材于巴金老家,它的许多人物、故事甚至细节都是巴金极为熟悉的,也正是由于巴金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对于整个封建礼教制度以及封建地主阶级腐朽本质了解得极为真切,特别是他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可爱年轻生命横遭封建制度摧残,更使他燃烧愤怒的火焰,因此巴金在家中对封建大家庭进行无情的抨击和否定。高老爷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专横专制,万事都要让他做最终决策,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巴金对这个人物充满愤怒。高觉新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最为可怕、沉痛的悲剧。他的性格充满矛盾,而这个矛盾又多带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鲜明特色。他原本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但也受到新思潮的触动,后者使他在心底里存在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使他理解夺去了他幸福和前途的是封建礼教、传统、迷信前者却又使他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只会伤心地痛哭,忍受着精神上的煎熬。因此,一方面他在封建大家庭里所处的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比别人承担着更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受到更为严格的封建束缚,负有更为众多的家庭义务,这一切压得他无可奈何沉落下去,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殉葬品。另一方面,他又庇护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们,甚至资助他们逃出犹如牢笼的家庭,即使遭到长辈斥责,也在所不惜。同样在爱情上仅仅由于长辈的不和而改变了他与钱梅芬的婚姻和整个人生命运,他连一句申诉自己意愿的努力也没有,但他尽管后来侥幸娶到了美丽善良的妻子瑞珏,同样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总之,巴金抱着批评和同情兼而有之的矛盾心情刻画了觉新的形象,这样性格复杂的人物也理应得到这般的对待。觉新不只是激流三部曲中写得最为丰富、最为成功的人物,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对新世界的热切向往。巴金通过年轻一代对高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抗议和控诉,表现了作者对这个黑暗王国的愤怒和痛恨,寄予了他对进步事物与新的社会理想的热切向往。如三弟觉慧,是以巴金为原型的人物形象,他是光明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卓越的艺术成就1繁而不乱的结构艺术。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的感情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2心理描写也有出色表现。如瑞珏、梅芬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剥露。鸣凤爱上小少爷但被高老爷卖给地主当小妾后准备投湖前的痛苦、怨愤的内心独白。4、巴金后期小说创作19371949从题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的没落春、秋、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火三部曲、寒夜(最后一篇长篇小说,艺术成就仅次于家)。寒夜写成于1946年底。这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作品。作品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