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_第1页
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_第2页
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_第3页
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_第4页
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的内漏油问题摘要导致氢冷汽轮发电机内漏油故障的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是氢侧密封油回油不畅或不能回油。压差阀、平衡阀跟踪性能的好坏并不会直接导致漏油故障的发生。解决漏油问题并不十分困难,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找准原因、定准措施,才能药到病除。关键词汽轮发电机氢冷密封油内漏油问题众所周知,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大多采用氢冷方式。凡采用氢冷方式的发电机就必须相应设置轴封装置即油密封装置,用于密封转子与端盖之间的动、静间隙,阻止氢气外泄。这是国内外通行的、成熟的及唯一的密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行部门反映相当一部分氢冷机组自投入使用之日起,其密封油漏人机内的问题即内漏油简称漏油就随之而来并且普遍存在。内漏油不仅是资源及能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电机绝缘、降低机内氢气纯度、增加机内氢气湿度,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构成潜在威胁;同时,漏人机内的油经排污管排出废弃后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当认真解决好内漏油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专家,对此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没有一个正确及清晰的了解,10多年来,只停留在“造成内漏油的原因是压差阀和平衡阀跟踪不好”这一原始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上,与之相应的措施也不可避免地局限在“解决压差阀和平衡阀的跟踪性能”这一低级手段上。因此,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去伪存真、有的放矢,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运行实例为依据,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意在澄清事实,达到对症下药、根除顽疾之目的。1油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油系统分类11油密封装置分类氢冷汽轮发电机的油密封装置按其核心部件密封瓦的型式分为盘式油密封和环式油密封2类。前者大多用于100MW及以下容量的中小机组,后者则广泛用于大容量机组。环式油密封装置又根据其密封瓦的结构及供油方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单流环式油密封和双流环式油密封2种。理论上,单流环因为只有1道密封油会使机内氢气与机外空气易于接触混合,从而导致运行中机内氢气纯度下降较快;而双流环因为拥有2道密封油,不仅提高了其可靠性,也会使机内氢气与机外空气不易接触混合,从而减低机内氢气纯度下降的速度。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双流环式油密封又根据其密封瓦的结构及数量不同而分为双流单环和双流双环2个品种。双流单环结构相对简单,对油量的需求相对较大,但其对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双流双环结构复杂,但其对油量需求较小,对安装精度要求较低,而且随动性最佳,特别易于与平衡阀配合保持氢侧油压与空侧油压最大限度地平衡曾有表计指示两侧油差压为0。12密封油系统分类密封油系统按单流环式油密封和双流环式油密封分为单流式和双流式两大类型;按其核心部件压差阀的不同及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阻流增压式采用活塞式压差阀和泄流泄压式采用波纹管式压差阀两大流派。活塞式压差阀又分为静止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2种;波纹管式压差阀又分为硅青铜波纹管、不锈钢波纹管和橡胶波纹管等种类。早期国产氢冷机组均采用静止活塞式压差阀及其阻流增压式密封油系统,而引进机组及近期采用引进技术制造的国产机组均采用波纹管式压差阀及其泄流泄压式密封油系统。因此,两者又分别被称为国产型密封油系统及引进型或引进技术型密封油系统。目前,已有数台配有国产型密封油系统的机组改造为引进技术型密封油系统,而且大有盲目形成趋势的可能。2发电机内漏油故障分类近来经常发现某机组发生漏油故障后,运行人员只能笼统地报告机组漏油,而漏油故障的表现形式、故障原因则难以讲清楚,因而处理措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按漏油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或影响因素等进行分类,就会指导运行人员在发生故障的第1时间及第1现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必要的试验或验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措施或防范措施,进而使处理漏油问题规范、有序地进行。内漏油故障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类。21稳态漏油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工况下均存在连续漏油现象,这是最为严重也最为复杂的一种。22暂态漏油仅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工况下发生连续或间断漏油的现象,这是较为复杂的一种。23低氢压漏油在机内氢压低于01MPA、008MPA、005MPA甚至更低的工况下发生连续或间断漏油的现象,这是暂态漏油故障之一。24置换过程漏油在发电机机内由空气状态转为氢气状态或由氢气状态转为空气状态的置换过程中发生连续或间断漏油的现象而且与低氢压漏油情况极为类似,这是最易于发生也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也是暂态漏油故障之一。25雾状漏油密封油在其循环流动过程中特别是在转轴高速旋转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可能在油挡内形成雾状也称为油烟,而最末一级油挡与转子风扇负压区彼此相邻,一部分密封油可能以雾状进入发电机内并构成稳态漏油故障之一。3发电机内漏油故障的原因分析31压差阀、平衡阀跟踪性能差能否造成内漏油要回答此问题,就要分析压差阀、平衡阀跟踪性能差会造成什么结果,且该结果是否与漏油故障有关。311压差阀压差阀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密封油压与机内氢压之间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压差即油压高于氢压。当机内氢压变化时,压差阀应调节密封油压自动跟踪氢压的变化。如果压差阀跟踪性能不好,就会导致氢油压差偏离规定范围。以前,相当一部分专家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氢油压差变大并超过006MPA,就会发生漏油。然而,多台引进机组或引进技术制造的国产机组,设计规定其氢油压差额定值为0084MPA误差范围为00740U0094MPA,证明上述观点显然不对。此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氢油压差大于0094MPA时就会发生漏油。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压差增加意味着油的流量增加,而任何循环装置的回油容量均大于进油容量且有裕度早期生产的国产机组例外,油量增加显然不会导致漏油;从实践上讲,某电厂1台600MW机组在试运过程中氢油压差曾分别达到010,012,O14,016,019MPA,却没有发生漏油。由此可见,压差增大是不会引起漏油故障的。那么压差减小就更不会引起漏油了,当然,压差过小低于O017MPA时会导致密封破坏,氢气逸出,但这与本议题无关。312平衡阀平衡阀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双流式密封油系统氢侧密封油压与空侧密封油压之间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的压差,以确保两路油互窜量很小,其差值越小表明其精度越高。当机内氢压变化引起空侧油压发生变化时,平衡阀应调节氢侧密封油压自动跟踪空侧密封油压的变化。如果平衡阀跟踪性能不好,就会导致两侧油压差偏离规定范围变大当原来的空侧油压高于氢侧油压时,压差增大意味着空侧油向氢侧油的窜油量增大,进而增加氢侧密封油箱的排油次数;而当原来氢侧的油压高于空侧油压时,压差增大意味着氢侧油向空侧油的窜油量增大,进而增加氢侧密封油箱的补油次数。这2种情况均不能直接导致漏油故障的发生。32漏油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导致漏油故障的直接原因是氢侧密封油回油不畅或不能回油。321低氢压或低气压漏油的原因低氢压漏油的原因是氢侧油不能回油,不能回油的原因是不能排油导致油箱满油。自动排油的机理正常氢压下,当油位升高需要排出时,浮球式或电磁式排油阀应自动打开,较高的氢压可将多余的油量压出油箱;而低氢压下,尽管油位升高会使排油阀自动打开,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氢压将油压出油箱,所以就不能实现自动排油。可见此工况下需要进行手动排油。手动排油的机理是在油箱底部与空侧油泵人口处设置1条管路及1个手动常闭阀门,在低氢压工况打开此阀,靠空侧油泵的较大的吸力将多余的油量排出。当氢压较低且油箱油位升高时,如果没有低氢压排油管未设计或虽有低氢压排油管但其未打开未操作,同时自动排油目的地的高度约9M比油箱高度约15M高,那么,油箱不但不能排油,甚至可能补油,从而导致满油,进而导致氢侧油不能回油,只能漏入机内。需要说明的是,油箱油位升高分为正常和非正常2种情况。正常升高的原因有2条一是空侧油与氢侧油在正常精度范围内窜油空侧高于氢侧;二是氢压低使平衡阀偏离其最佳工作区,导致其跟踪性能严重下降,加大空侧向氢侧窜油量。非正常升高的原因也有2条一是平衡阀本身精度差;二是自动补油阀因失灵不能关闭,导致不间断补油。322置换过程漏油的原因置换过程漏油的原因与低氢压或低气压漏油的原因相同,因为无论是置换充氢还是置换排氢都必须经过低氢压或低气压过程。置换过程与低氢压或低气压工况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可避免的而后者是可以控制或避免的。323暂态漏油的原因3231氢压正常,但自动排油阀因失灵不能打开排油,导致油箱满油。排油阀失灵的情况有1浮球阀因浮球渗漏或机构卡涩不能打开。2电磁阀因吸力不够或线圈烧损不能打开。3232在油箱油位正常或油位较高需要排油的情况下,油箱油位信号器因失灵而指示错误,误导运行人员错误地向油箱连续补油,导致油箱满油。油位信号器失灵的情况有1信号器浮子因渗漏不能正确浮起指示。2油箱内浮子无限位而油箱外磁珠有限位,当浮子浮得过高时磁珠与浮子脱离吸引而下降导致错误指示。324雾状漏油的原因雾状漏油的机理及可能性尚属推测,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或有力的证据加以证实。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内油挡的间隙过大及回油不畅。325稳态漏油的原因稳态漏油的主要原因是回油不畅。除雾状漏油外,另有3种稳态漏油3251回油管因存在死弯,增加了回油阻力,只能使一部分油回到油箱而另一部分油则漏入机内。3252回油容量过小回油孔存在缩颈,此种情况曾经多次在多台早期生产的200MW机组上发生。3253油箱回氢管内因存油形成“气封”,导致不能正常回氢,从而使油箱内氢压逐渐升高对回油形成气堵。然而,此种漏油的机理及可能性同样尚属推测,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或有力的证据加以证实。4解决措施及改进意见41解决稳态漏油即回油不畅的具体措施411解决回油容量过小问题。这对国产100MW机组及早期生产的200MW机组尤为重要。尽可能将其端盖氢侧回油孔缩颈扩大是必要的和最佳的选择。412检查并消除氢侧回油管存在的死弯。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手段。413回氢管存油问题。这是一个目前既不能检查又不能处理的问题。必须在设计上进行改进,例如在回氢管上增加1个放油阀门而且该阀门两边必须各设置1个隔离阀门。这样改进后,就可以做到既能检查又能排出回氢管内的存油。414油挡间隙是否过大,只能在解体时检查并处理,同时要靠安装质量来保证。42解决暂态漏油即不能回油的具体措施应着重消除密封油箱补、排油环节及其油位信号装置存在的一系列影响其可靠性的缺陷。尤其要解决诸如信号器浮子渗漏、浮球阀浮子渗漏以及信号器浮子无限位等一系列低级缺陷。对于置换过程、低氢压工况以及同时存在的排油目的地比油箱高的问题,除必须设置低氢压排油管及排油阀外,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正确地操作闭锁自动阀同时手控手动阀。当然,为实现整个运行过程包括低氢压工况及置换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以满足各电厂逐步减少运行人员的趋势,应对密封油箱的手动补排油环节进行改进,具体方案如下421将低氢压手动排油阀改为自动排油阀浮球式或电磁式,同时取消或保留原自动排油阀。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案。其缺点是低氢压时的排油速度过快。422将密封油箱安装位置改在6M平台,将排油目的地由氢油分离箱回油口的U形管处约10M高改为汽轮机主油箱处油位约3M,同时适当加大回油管的管颈减小排油阻力,使其在低氢压情况下靠油位差的驱动来实现自动排油。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案。其缺点是低氢压时的排油速度较慢。423为克服排油速度较快或较慢的缺点,可保持原设计不变,将手动排油阀改为1个或2个自动阀,其打开条件由低氢压和油位高2个信号共同控制。424关于油箱容积的选择。目前使用的油箱容积分为大约08M3、小约O3M32种,国产设计原为大油箱,引进技术为小油箱。显然,小油箱对各部件或装置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匹配不当将会经常造成油箱满油或缺油。针对暂态漏油问题而言,油位由正常高度升高到报警高度以及继续升高到满油状态的时间,将因油箱容积的加大而延长或因油箱容积的减小而缩短,所以,大容积显然要比小容积好。因此,应当采用大油箱甚至进一步加大容积。同时将油箱立式安装,顶部改为可拆卸的全端式法兰盖,以便于检查或检修油箱内部。43对密封油系统进行改造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活塞式压差阀及其所代表的阻流增压式密封油系统与波纹管式压差阀及其所代表的泄流泄压式密封油系统两者均发生过漏油故障,同样散装式密封油系统与集装式密封油系统两者也均发生过漏油故障。如果片面地认为后者是前者的换代产品,将前者改造为后者就能完全彻底地解决漏油问题,那是一种极其错误和极不负责的行为,应当迅速果断地加以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