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1页
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2页
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3页
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4页
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工程咨询事务所二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3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312项目基本情况4第二章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17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1722规章和有关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1723省、市有关规定1824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1825其它相关技术资料19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2031建设方案选择原则及主要内容2032设备选择原则及对比评价3733小区布置原则及主要内容40第四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4241项目使用能源种类、来源及可行性分析424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情况分析4343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年消耗总量4544水的使用和供应情况47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5151项目用能体系及用能单元划分5152项目各种用能量核算5153项目主要用能设备情况5354各单项能源平衡分析54第六章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576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5762主要节能措施5863资源综合利用情况6064节能效果分析62第七章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3第八章评估结论64第一章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单位名称XX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二)单位性质企业(三)单位地址XX县闸河东路与龙脊山路交汇处(幸福家园小区)(四)法人代表(五)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六)建设单位基本情况XX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于2006年4月成立,是直属县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城投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集中管理运作财政性建设资金,实施经营城镇战略,承担政府性投资融资任务,运作城镇建设资金,垄断城镇营利性项目、收储和开发经营土地、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为增强城投公司整体实力,县政府将一批优良国有资产划归城投公司管理经营,经评估验资,城投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183万元。城投公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现已拥有城市商贸区土地427亩,资产总额9180万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张辉担任,全面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行政管理,公司设置项目部、财务部、综合部、工程部、办公室,公司现有员工18人。城投公司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管理、组织和实施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通过资产运作,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金,参与经营开发,滚动发展,提高效益。XX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县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司组建以来,先后完成了虎山南路、烈山路、老城后大街段、濉河路、金桂路、白杨路、国槐路、银杏路、女贞路、合欢路等建设工程,正在开发建设的工程有闸河东路、老濉河大桥、新濉河大桥、白杨路跨王引河大桥、玉兰路跨王引河大桥、闸河东路铁路立交桥、工业园B区道路以及县污水处理厂、沱河路改造等工程。为XX县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化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12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X镇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东区位于XX县老城区,闸河东路以南,北环城东路以北,符夹铁路以东,乾隆湖路以西。西区位于XX市政务新区,东至百合路,南临岱河西路,西至合欢路,北接闸河西路。(三)项目性质、类型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类型为民用建筑类。(四)建设规模及投资1、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13957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886675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781189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05486),其中拟建住宅建筑面积1621446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6999平方米、小学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菜市场建筑面积5000、社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2744平方米、物业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配电房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东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482753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12065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698709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3356),其中拟建住宅建筑面积581466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6999平方米、小学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菜市场建筑面积5000、社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2744平方米、物业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配电房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西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656817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174610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08248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9213平方米),其中拟建住宅建筑面积103998平方米、社区物业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配电房550平方米、社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本项目总投资4859940万元。3、综合容积率1674、建筑密度27155、绿化率31986、机动车停车位1032辆表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数量序号项目单位总工程东区西区备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M210139570348275366568172总建筑面积M2188667571206511746100包括地下3地上总建筑面积M21781189698709108248住宅建筑面积M21621446581466103998幼儿园建筑面积M269996999/小学建筑面积M225002500/菜市场建筑面积M250005000/活动中心建筑面积M242744127443000物业管理建筑面积M217001000700项目配电房M28002505504地下总建筑面积M2105486133569213防空用房5建筑基底总面积M22985011840180106绿地面积M23444662123287622117867容积率167204149按地上面积算8建筑密度27153424719绿地率3198354303510户数户173482491011机动车停车位辆516206310地上3、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485994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4859940万元,银行贷款30000万元。4、建设周期3年。121项目建设的背景1、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现辖相山、烈山、杜集三个区和XX县,面积274L平方公里,人口2177万。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和安徽省首批文明城市称号,三次蝉联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市50年来,XX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经济社会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财政收入90亿元,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6380元,增长195。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出现新变化、呈现新亮点。2、XX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XX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XX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XX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一XX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XX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XX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座落在XX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XX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的临涣煤焦化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投资额120亿元,年产甲醇170万吨的南坪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额100多亿元的XX煤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1对新建煤、铁矿井正拔地而起。新加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兴业,恩远铝业、杭淮钢构、顺发食品、鲁王制粉、金沙纺织、巨成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新型建材、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XX,这颗镶嵌在淮海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正以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有识人士的青睐。东部的区位、西部的成本,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已经使XX成为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对接胶东半岛的桥头堡。XX定会成为众多商家投资的宝地,创业的乐园XX县经济及财政的快速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县城城区作为向外拓展空间的第一着力点,更是掀起大建设大开发的热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城市环境更加美好。同时大胆改革城建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引入经营城市理念,突破了城建资金瓶颈束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房地产开发建设稳步有序发展。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取得显著成果。随着XX县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需整合大量的土地,需新建更多的安置房满足拆迁户的需求。为此XX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XX县XX镇新建XX县河XX镇张庄村、李楼村农民安置房建设项目,主要安置XX县张庄村及李楼村的居民并整合张庄村及李楼村的土地。XX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共XX县县委、XX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指示,为促进XX县城乡统筹建设负责改建XX镇张庄村及李楼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对土地进行整理,农民的拆迁安置补偿由县土地储备中心负责,修建安置房所用的集体土地由国土局统一安排,成投公司负责建设张庄村、李楼村农民统建安置房项目。3、本项目提出的理由近几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打造现代化的皖北一流县城为目标,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旧城区、启动河西新区”的工作思路,着力于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相继新建改建县城道路30余条、桥梁8座,建成开放濉河公园绿化景观一期、二期工程,完成了供水管网改造、天然气置换、污水处理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2012年,XX县保障性住房建设1232套,其中XX镇608套,开发区624套;同时完成2011年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536套工程的续建工作。其中XX镇504套,开发区1032套。共计建设公租房2768套,总建筑面积18046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4亿元。建设商品房230万平方米、安置房139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迁210万平方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4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22万人。本项目的建设使城市建筑、空间布局更为科学合理,人居环境得以提升,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城市形象。项目的实施加快了XX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项目区的建设。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变,同时可以集约、节约用地,腾出土地用于区域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现实规划,为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要求、促进工业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环境的稳定,实施本项目建设工程势在必行。122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建设对于加快XX县建设,推进XX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推进XX大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是县委、县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进XX崛起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继续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保障性限价房无疑是最大的前提,谁先把社会保障性质住宅工作做好、做到位,谁将率先抢得建设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可见,保障性限价房建设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先行作用日益明显,一是保障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市区的建成面积不断扩大;二是为农民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使其能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业的健康发展。2、本项目的建设是提升城区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XX县的经济是新兴城市经济,而城市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良好的城市环境,环境出形象、出效益、出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XX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无不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形象的提升。通过建设安置房,有利于改善城区农民的居住与生存条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XX长远发展大局的高度,本着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进而提升XX县城镇环境吸引力,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本项目是XX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建筑形态简洁、明快,采用平屋顶设计,将生动的建筑符号与现代形体相结合。注重建筑材质及色彩的呼应,唤起人们心中对亲切、优雅、悠闲生活的回归感,在喧嚣、激烈、多变的现代都市中,营造人们企盼已久的家。3、本项目的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执行国家生态退耕的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占用,全县耕地逐步减少和人口渐增,使当地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安置房的建设,可提高整个XX县的土地利用率。4、本项目的建设是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体现。以民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造群众之所福,这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唯一途径。XX县根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规定,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要求,让农民从中感受到了新旧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成为政府建立安置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对于群众来说,安置房的建设一方面将优化发展环境,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安置房建设将极大地改善中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因建设安置房取得的发展成果必将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惠及百姓。具体到本项目的建设,还将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环境资源,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商住相宜、管理便捷的现代化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并体现本安置小区“亲、善、美”的和谐宗旨。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改善、提高拆迁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地块内现有居住条件比较恶劣,建筑摆放布局错乱,道路高陡不平,内部配套等居住条件十分不便。另外绝大多数房屋年久失修,墙壁斑驳,土木构件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居住的安全性较差,急需改造革新。同时当地居民拆迁改造的意愿比较强烈,迫切希望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通过本项目的拆迁,重新规划建设,将会大大改善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5、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般拆迁地块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土地利用不充分,对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建设区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该项目依据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容积率,将地块这一稀缺资源的空间利用发挥到最大;且由于该项目的实施,盘活了周边大面积“城中村”土地,大幅度提升其原有价值,真正体现城市土地的价值。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项目区内农民实现由农村到城市化的进程,有利于XX县城区总体规划和保持XX县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与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快推进XX县城镇化进程。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123市场分析1、XX市房地产建设现状2009年112月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40;开发建设面积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房屋销售面积86万平方米;销售额178858万元,商品房均价216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2010年,新建住宅17110套,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普通商品住房8830套,建筑面积约874万平方米;规划保障性住房8280套(经济适用房6820套,廉租住房1460套),建筑面积约526万平方米。2011年XX市总开发面积34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7,完成开发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3148,商品房销售面积1686(包括存量房)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47,销售额4115(包含存量房)亿元,同比增长7985。与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发建设面积(250万平方米)和开发投资(19亿元)相比较,分别增长3935和5474,大幅度超额完成任务。2012年XX市房地产市场呈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XX市新建商品房均价为3638元/平米,同比增长2336;总开发面积为48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新开工面积218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完成开发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3265;发放预售许可证面积13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销售额3736亿元,同比增长1741。除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473和5136外,其他主要指标均出现两位数涨幅。2、XX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随着XX市全社会固定投资额不断增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XX市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预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不断走好的趋势。2012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9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5亿元。从房地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投资额的比例来看,一直维持在11左右,显示市场相对较理性。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XX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5)和XX市房地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结合近几年中心城区人口增长速度以及住房面积增长趋势进行预测,至2015年,XX市中心城区总人口将达到78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31平方米。而至2012年底,XX市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257平方米。依此预测,20102015年,XX市中心城区住房建设用地总需求约为360公顷,住房面积总需求约为613万平方米。3、XX市房产市场发展分析XX市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与最近几年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区与矿区城镇建设差距扩大所形成的矿区职工对市区住宅商品房需求的不断增加。XX市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矿区职工约19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622,其中大部分分布在12个矿区城镇。由于市区与矿区城镇建设差距扩大因素的催化作用,矿区职工对市区住宅商品房的需求在2002年以后持续增长,并导致出现了XX市市区商品房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使得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措施在XX市房地产市场上均未能产生较大的政策效应,2004年初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多项经济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也没有影响XX市房地产投资继续加速增长的总体趋势。4、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房地产业有巨大的后向带动作用。据国外测算,房地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可带动关联产品增加152个单位。在我国建立发达的房地产业,主要通过对住房的有效需求和产业自身的内涵扩张力,推动建材、轻工、钢铁、机械、电气、家具、化工等基础工业部门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考虑住房消费要求,又要考虑产业基础和有效供给能力,做到规模适度,循序前进。在发达国家,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通常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我国房地产业创造的增加值1993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说明发展潜力较大。XX市2009年经济的增长速度为11,房地产增长速度为61。2010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5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为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增长11。房地产销售额销售额3736亿元,增长速度为82。据此,XX市住房建设投资空间还很大。5、房地产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经历了大波浪,楼市也经历了大波浪,而在这样一轮价格上涨和下跌的过程中,房地产的波动是最小的。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又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从09年以来,由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57月份,XX市房地产市场不断上扬,并达到当年价格的顶峰。房地产回暖对国民经济增长和保民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XX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城市呈组团式发展,在主城区内,形成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由依山建城向依山傍水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转变。至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口为94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达9625平方公里。按照XX市城市规划目标,2012年建成百万人口城市,因此住宅建设必须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扩张,提高城区的承载力,满足人口聚集的需求,XX市房地产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有较好的发展机会。124项目实施进度1、建设工期本工程从正式开工到交付使用,建设工期预期为两年。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工程的建设周期可分为项目前期、施工准备、项目建设期三个阶段,其中项目前期准备4个月,项目建设期36个月。125主要工艺流程项目主要工艺由原材料购置、水电等附助设施供应、挖土方、打地基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组成,见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12。原材料购置水、电供应挖土方打地基钢筋混土工程000以上钢筋混土框架工程楼顶防隔水室内装修及场坪图12项目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126主要原材料情况本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为钢材、水泥、砂、石、环保砖等,其中钢材由外地运输过来,其余材料在当地均有其生产的企业,可以就近取材。该地有丰富的水泥、砂、石资源。本项目的建设就近取材大大节约了建材采购的运输费用,使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得到可观的业务收益。项目所需的水源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混凝土C50C25;钢筋HPB235、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结构钢Q235B;砌体材料对建筑围护及分隔用的砌体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可减轻结构的自重,减少地震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结构构件断面配筋及减少基础材料重量。第二章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2规章和有关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条件(一)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二)城市房地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四)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七)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八)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九)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十)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修订);(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十二)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十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十四)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74号)。23省、市有关规定一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二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三XX市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四XX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五XX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4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导则(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三)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五)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六)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10);(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CJ2695);(八)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九)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十一)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十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十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十四)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十五)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十六)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十七)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十八)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十九)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二十)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62011)(二十一)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25其它相关技术资料XX镇张庄村、李楼村农民集中安置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31建设方案选择原则本着资源经济和较低费用、生命周期设计、人性设计等原则,将传统性特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融合。在工艺技术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房地产开发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方案设计中坚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原则,不仅能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住功能条件,而且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经济性、合理性合理使用土地,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合理的综合指标,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超前性和协调性方案设计注重与区域整体规划相协调,建设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四)坚持以人为本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人们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职业影响的差异,对居住房屋和环境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要求。312设计主要内容(一)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1)应用现代城市设计思想,通过精心构思,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力求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型商住小区。(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国际住宅发展趋势。小区与商业建设定位于中、高档商业、居住房。(3)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举,“为人民服务,为后人着想”是小区建设的灵魂,而开发的经济效益则是形成小区建设良性循环的基石。2、规划方案(1)功能结构确保清楚完整,组织合理,整合有序XX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XX县XX镇新建XX镇张庄村、李楼村农民安置房建设项目本项目确保做到功能结构合理、用地经济、方便居住与购物消费。(3)道路交通出入便利,交通顺畅,人车分流道路交通将按照小区内实现人车分流,重视自行车、摩托车及家用汽车的停放。(3)单体设计朝向合理,居住舒适、节地节能在建筑布局上将充分考虑XX市的气候特点及居民购房心理,住宅采用坐北朝南,注重自然采光、通风。(4)绿化景观集分集合,中心放射,景观多变本小区绿化景观,采用小分散、大集中的布置方式,集中布置几处中心景观区,在每幢建筑物周围最大可能的利用空地设草坪和灌木结合的绿化带,沿小区道路种植行道树,做到家家有绿地,户户有风景。(5)规划建设力求达到如下标准规划超前化、户型合理化、建筑艺术化、质量标准化、建材环保化节能化、配套完善化、环境公园化、生活科技化、社区人性化。3、总体规划规划结构为了适应城市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现代人思想意识的变迁,在设计中强化组团模式,突出邻里空间,增强居民归属感。院落组团小区的空间关系变化,一方面有助于营造亲切的邻里互动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小区分级管理。道路交通系统本地块规划车行主入口分别在南、北两侧道路上,路宽7米。东边作为人行主入口。南北两侧的景观步行出入口伸入小区构筑了一条纵向景观轴,加上东西侧的车行出入口和分组团布局的规划结构,使地块中形成了环状道路系统,构筑复合式交通。东西侧道路汇入的车流在半环状的道路体系中伸入到地下,使中心景观轴相交道路自然成为步行道,最大可能地做到人车分离。同事地下停车布局尽量一局规划结构,与邻里空间重合,使回家路径最便捷。景观绿化系统小区南北步行出入口的延伸形成了纵向景观带,成为联系小区步行体系的核心。结合公共服务设施与步行休闲空间相互辐射,形成整个社区的街道式公共生活空间,强调了场景气氛。在此带状空间上横向衍生出若干簇居住组团,构架清晰,结构明确,又相互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变化有致的空间体系由此展开,环状路网以北的小高层住宅构成小区的天际轮廓线。板式楼,远眺山景。中区、南区以6层住宅为主,围合成组团。自成一体,同时又与中心景观轴向联系。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中心景观绿化带布置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咖啡茶室、餐饮及商业。公建与步行道的结合丰富了入口场景,同时为分级管理提供了可能。入口的景观水池与区内宽阔的绿地结合,使休闲场所更易被人使用,增加了公共参与的机会。三、建筑工程方案1、平面设计(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它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项目单位提供的设计条件(2)住宅设计方案本项目主力户型为“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120、100平方米左右的精致三房户,并配有适当比例的90、75平方米的两房户。户型设计在面积标准,功能取向以及环境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考虑。设计定位由于本项目定位为“小康住宅小区”,因此“紧凑合理”成为户型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中合理分配各房间面积,不求大求全,减少消极无用空间,各功能空间布置紧凑流畅,以期给住户一个舒适合理的住房。套型功能空间配置本项目户型合理性主要表现为明确的动静、内外分区;客厅,餐厅南北相通,既空间宽敞,又有利于采光通风;厨房及餐厅较宽敞明亮;卫生间面积合理,配置齐全;同事玄关处空间足够拜访鞋柜及换鞋;各户型南阳台宽度均在15米以上,背面有些户型还设了生活小阳台;室外空调机位基本上每个卧室、客厅均设置一个,冷凝水同意排放,里面上用剑阁较大的彩铝扁管进行遮挡,既不影响空调正常运行,又统一了立面造型。厨卫平面设计厨房位置靠近入口处,并有自然采光、通风。厨房操作台按照洗、切、烧的流程布置设备。卫生间平面设计布置有序,符合使用需求。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葬爱设计规范JGJ502001要求,建主出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等。单元公共空间楼梯段净宽不小于10M,平台宽不小于12M,踏步宽度不小于260,高度不大于175。各层候梯厅深度不小于电梯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小于18M,电梯及楼梯直接通到车库层,方便居民就近停车。住宅底层入口处设门厅,形成归属意向空间。住宅设备设施配置厨房设备成套,并设有通风、换气系统,预留冰箱与其他厨房电器位置。采光与通风强调中间户型的自然通风,落实健康住宅理念,主要功能空间在自然状态下均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卧室、客厅、厨房采光良好,符合日照要求。2、建筑造型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完美结合;注重建造方式自身的表现;材料的使用与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相对应。建筑以新古典主义的外在形式,展现“典雅府邸,尽享尊贵”。并利用高度上的局部变化创造错落、丰富的屋顶轮廓。外立面色彩深沉稳重,基座部分材质采用高档石材,主体墙采用高档外墙涂料或真实漆。沿街商业立面呼应住宅的古典风格,以简洁的竖向线条分割大面积的玻璃墙体,凹凸虚实的对比的关系营造大气舒展的整体形象,在沿街面多层商业融入部分现代元素,以活泼的形象提升商业气氛。商业体块,以玻璃体为主,入口开敞通透,增强室内外的商业互动。4、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10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结构设计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设计采用主要活荷载标准值A、楼面均布活荷载公寓20KN/M2商业35KN/M2卫生间20KN/M225KN/M2阳台栏杆水平荷载05KN/M2消防楼梯35KN/M2一般楼梯20KN/M2车库40KN/M2电梯机房70KN/M2空调机房100KN/M2配电房100KN/M2B、屋面均布活荷载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四)公用工程方案1、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101402005其它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规定、业主及有关工种提供的设计资料与要求。(2)设计范围本专业承担该项目基地内室内外生活给排水、雨水、消防给水和灭火器配置等内容,并做好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设计配合。(3)给水系统水源拟采用城市自来水;从百合路DN500市政管中引出DN150供水管,并寄回从岱河西路市政管中引出DN150供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网供生活及消防用水。冷水系统根据地块建筑分布情况、地形特点及市政供水压力,整个小区生活用水拟采用市政直供、生活水池变频加压两种供水方式。多层及小高层地区拟采用市政直供,小高层高区采用变频加压供水。生活泵房拟设在地下室内。小高层室内生活用水按每个分区供水压力不大于045MPA的原则,分高、低两个供水分区。(4)生活排水本小区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底层单独排除,室外污、废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到闸河西路、岱河西路及合欢路、百合路市政污水管。小区总排水量按照生活用水90考虑。地下车库、地下室等处设排水井,设泵提升至室外雨水管内。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设有盖板排水沟,防止地面水进入。(5)消防给水系统A、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消防用水以地下消防水池及市政给水、屋顶消防水箱作为消防水源。室内、室外一次火灾消防总用水量为450M3。B、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本工程从相阳路及相山南路市政给水管引一条DN250进水管,在基地内连成环网,供本工程各单体给生活及消防用水。总体室外环状管网上每隔120M设SS15010型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作为火灾时室外消防水源。C、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为临高压给水系统。管网为区域消防方式。消防泵房设置两台消防主泵,消防泵二条出水管与区域消防环网连接。每栋单体建筑消防环网均以两条管道与该环网连接。屋顶水箱出水管与消防管网连接。消防泵房设置一套增压设施以满足最不利消火栓充实水柱的要求。室内消防管网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分区。室内消火栓栓口压力超过050MPA时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相邻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外设SQS150A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D、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除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II级设防外,其它区域按中危险级I级设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商业、菜市场等处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喷头的每个楼层和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信号蝶阀和水流指示器,以发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喷头温度级别为680C,厨房内喷头温度级别为930C。喷头与墙最大间距为18M。水泵房内设喷淋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火灾时从地下消防水池抽水送至火场灭火。设置喷淋系统各层末端设放水阀和压力表,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消防泵房内设喷淋系统加压泵两台,一用一备。室外设SQS150A型地上式水泵接合器。E、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磷酸按盐干粉手提灭火器。位置在消防柜处。2、电气设计(1)设计范围及内容本设计承担此项目各单体照明及配电、动力配电、消防设施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通讯、电视、对讲、消防报警等系统。(2)供配电系统本工程消防电梯、消防风机、应急照明等为二级负荷,住宅供电为三级负荷,电源从相阳路及相山南路引入一10KV独立电源至小区变电所。A、供电电源及电压根据负荷容量及负荷等级,本工程由市政引来2路10KV专用线路。B、供电系统高压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低压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C、计量住宅分层集中计量。公建高供高计。(3)防雷与接地各单体按各自的防雷等级设防,屋面设镀锌圆钢避雷带。利用柱内主筋为接地引下线,利用基础内钢筋作自然接地极,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弱电共用此接地极,接地电阻1。采用TNCS接地系统,各变电所处均做接地,电源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建筑内配线均采用三相五线制。(4)有线电视系统由市有线电视网引入信号源。住宅内客厅、主卧室、次卧室及书房内均设置电视终端,公建内有线电视终端视功能需要设置。(5)电话及宽带网系统小区内设置电信机房,由市电信网络光缆接入。住宅内客厅、主卧室、次卧室及书房内均设置电话及宽带网信息终端,公建内电话及宽带网终端视功能需要设置。(6)可视对讲系统小区内设置可视系统,各栋住宅单元入口处设可视对讲单元机内置摄像头,住户内设置可视对讲户内机,小区物业管理处设集中机。户内机、单元机、集中机可相互对话,以方便管理。同时户内机与集中机均可看见单元机所摄图象。(7)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小区内设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控机房设于物业管理用房处。小区各出入口及小区内主要道路适当位置设置室外全天候360。变焦彩色摄象机。大型商业综合楼内设置独立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二类多层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小区内设消防控制中心。3、燃气设计(1)气源按照城市规划,本地块利用城市天然气储备站的气源。(2)调压站本地块规划在小区内设有调压站一座,实现低压供气。(3)管线布置管线采用枝状布置,沿道路在车行道以外埋地敷设。313建筑节能措施3131建筑维护节能规定性指标按照建筑物能耗情况和围护结构能耗占全年能耗的比例特征,安徽省的公共建筑应按下列两类进行节能设计甲类建筑设有空气调节系统且单幢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或建筑高度超过500M的公共建筑;乙类建筑设有空气调节系统且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或建筑高度低于500M的公共建筑。本项目公共建筑中含甲类建筑与乙类建筑。建筑的围护结构是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分界线,室内外的热量交换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进行的,因此其热工性能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34的规定。表33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夏季遮阳系数限值传热系数KW/(M2K)围护结构部位重质结构轻质结构屋面05004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070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和外挑楼板070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SW(西向/东、南向/北)窗墙面积比02036020窗墙面积比03032040/050/030窗墙面积比04027035/045/055040窗墙面积比05024032/040/050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050窗墙面积比07021028/035/045屋顶透明部分25030表34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夏季遮阳系数限值传热系数KW/(M2K)围护结构部位重质结构轻质结构屋面07005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10007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和外挑楼板100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SW(西向/东、南向/北)窗墙面积比02040020窗墙面积比03035045/050030窗墙面积比04030040/045040窗墙面积比05028035/040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050窗墙面积比07025025屋顶透明部分30040注在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外窗的遮阳系数SC外遮阳的遮阳系数SD;无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外窗的遮阳系数;表中均指夏季综合遮阳系数;冬季遮阳系数应065;外墙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总平均传热系数;轻质结构指热惰性指标D25的钢木结构墙体、屋面(如彩钢夹芯板屋面、钢结构外墙等。表35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热阻限值围护结构部位热阻R(M2K/W)地面或不采暖、无空调地下室顶板120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1201、地面热阻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2、地下室外墙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分隔空调房间与非空调房间(区域)的隔墙和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0W/M2K。建筑物外墙与屋面等热桥部位的冬季内表面温度,以及地下室外墙及地面的内表面温度在空气设计温度条件下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外墙与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不应大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建筑外门窗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6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050Q115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150Q245M3/MH。透明幕墙整体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幕墙国家标准中规定的3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建筑幕墙开启部分为050QL15M3/MH;建筑幕墙整体含开启部分为050QA12M3/MH。外门窗综合遮阳系数(SW)取外窗遮阳系数系数(SC)与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外门窗无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取外窗遮阳系数(SC)。从热工设计的角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维护结构,只要满足以上热工设计参数的限值,维护结构就可以达到节能设计目标值的效果。根据以上的原则,分别对本项目中外墙、屋顶和门窗的设计方案进行优选。3132建筑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1、屋面节能技术措施屋面热工性能对整个建筑负荷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顶层的房间。做好屋面的节能措施主要是选好保温隔热材料,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应选导热系数小、蓄热系数大、吸水率低的材料。本项目平屋面保温层采用A级保温层加气混凝土找坡层。表36屋面传热系数判定厚度导热系数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