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江西省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江西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X项目承担单位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北京方地基准农田规划设计中心可行性研究负责人X目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2项目简介22报告编写依据4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43项目区概况631自然条件632自然资源833社会经济条件934土地利用现状10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44项目分析15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542水资源平衡分析16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0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346环境影响评价2347公众参与分析24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551规划原则2552规划依据25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26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29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316投资估算3261投资估算依据32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3263投资进度计划34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471土地权属状况34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473权属调整的依据3574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和内容36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37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3782工程建设管理3783资金使用管理389效益分析3891社会效益3892生态效益3993经济效益3910结论与建议40101可行性研究结论40102问题与建议4211附件4312附图44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XX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XX县的XX乡、关田镇及铅厂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中也提到规划期间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72807公顷。此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对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落实。项目区内光、热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长,但是由于土地不平整且地块面积较小,也不规整,水利设施系统不配套、不完整,田间农业生产道路不够通畅,总体的抵抗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整治按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对项目区内田、路、渠、林进行统一规划,提高机械耕作条件;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将较大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江西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122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123项目范围本项目区分别属于江西省XX县的XX乡、关田镇和铅厂镇,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XX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XX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各片区的具体范围见所附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24项目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119349公顷(1790235亩)中,林地9838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农村居民点7927公顷,公路311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桑园029公顷,这些地类在本项目中属于“工程不涉及区域”,予以扣除,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97831公顷(1467465亩)。在项目区围成的119349公顷(1790235亩)土地中,片区1土地总面积41612公顷,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片区2土地总面积48586公顷,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片区3土地总面积29151公顷,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19496万元,全部所需资金都申请由国家投资;按照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1467465亩)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24万元/公顷149575元/亩。125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从2006年4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126项目任务目标项目的任务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灌溉体系、排水体系、路网体系和防护林网体系等的全面规划,进行田、坎、沟、渠、路、林等的综合治理,在整理后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如下(1)增加耕地面积。项目区内耕地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地平整及沟路渠的合理设计增加耕地;二是开发散布于项目区内的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和部分田坎、废弃坑塘。通过这些方式,使项目区能够在整理后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097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122。确保了该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2)全面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田、沟、渠、路、林、涵、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3)完善田间道路和排灌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提高土地质量。土地整理中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涝排水能力,全面改善土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扩大耕作田块的面积,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中低产田质量。(5)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项目区内目前早稻、晚稻单产平均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土地整理后在确保灌溉的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单产平均播面单产可以达到每亩360公斤(每公顷5400公斤)左右。(6)进一步理顺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土地权属的调整又要有利于集约利用、规模经营、集约劳动力等。(7)土地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建设防护林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8)通过此次整理,为XX县的荒草地、滩涂、田坎、废弃坑塘等土地整理工作以及全国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2报告编写依据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22国土资源部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4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23号)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7关于组织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64号)8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4号)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10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等23土地整理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4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24地方文件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3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4XX农业区划资料汇编以及XX县统计、水利、农业、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有关文件25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地调查资料。由于计算项目区净增耕地面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为此,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专门进行了实际调查。同时也收集了有关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地质等方面的资料。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本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关田镇和铅厂镇的三个乡镇。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XX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XX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见所附土地利用现状图)。312地形地貌县域属罗霄山脉诸广山余脉的一部分,四周群山环抱,岭壑交叠,起伏连绵,形成众多的小盆地、谷地及隘口,境内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依次向东及东北方向倾斜。全县地貌以地槽型地貌和构造地貌为主,大体可划分为山地(以低山为主)105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58,丘陵115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42。项目区内三个片区的地形相似,相对高度较小,基本沿河分布,呈狭长而不规则的形状。地貌类型为丘陵。313水文地质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835M3/S,多年平均来水总量2634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埋深15米左右,矿化度0810G/L,PH值68,年均总量271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径流丰富,主要河流为小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此外还有XX河、长江河、义安河等流经项目区,其中XX河多年平均流量744M3/S,长江河多年平均流量135M3/S,义安河多年平均流量210M3/S。314气候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凉、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垂直气候差异大,光照时数少,雨量充沛,雾多湿度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9,夏季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零下8;年平均降雨量161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466毫米,年平均风速08M/S,全年无霜期307天,全年太阳辐射99248卡/平方厘米。315植被项目区内主要为人工植被,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大豆、红薯、玉米、蔬菜、瓜类及绿肥等;平缓荒山、荒坡主要种植柑桔类、梨、李、梅、桃、柚等。此外,自然植被中,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等;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树,常绿阔叶乔木有樟树、楠木等,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枫杨、麻栎、油桐等。316土壤全县土壤种类多种,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42个土属,107个土种,主要为红壤。项目区内的土壤则以水稻土为主,分为三个亚类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包括五个土属,按占比由高到低顺序为潴育型黄沙泥田、潴育型潮沙泥田、潴育型麻沙泥田、潜育型黄沙泥田和淹育型潮沙泥田。其中,潴育型水稻土耕性良好,宜种性广,肥力水平较高但不平衡,缺磷钾面积大,属高产田;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耕性较差,肥力不高,属中低产田。317自然灾害项目区内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因此,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和旱灾,其中涝灾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末,旱灾主要为伏旱和秋旱。此外,春季低温及寒露风也是区域内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以上这些灾害范围大、时间长、强度大、灾情重,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较好。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99248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88小时;全年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5303;无霜期307天。总之,项目区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要求,且光能利用潜力巨大,这说明只要改善区内的灌排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得当,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322水资源项目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152毫米。河流、溪、沟交错纵横,水质都适宜饮水和灌溉。其中XX片主要河流有XX河和长江河,XX河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长江河径流总量043亿立方米;关田片主要河流是小江,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河段自然落差为440M,平均比降54;铅厂片主要河流是义安河,径流总量为066亿立方米。项目区内共有大小蓄水工程41座,总蓄水量135万立方米。另外,项目区四周分布众多的山间河谷常流水,这些水流入项目区内,可直接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323生物资源本项目区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大豆、红薯、玉米、蔬菜、瓜类及绿肥等;平缓荒山、荒坡主要种植柑桔类、梨、李、梅、桃、柚。自然植被中,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等;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树,常绿阔叶乔木有樟树、楠木等,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枫杨、麻栎、油桐等。动物资源主要为人工养殖的水牛、猪、鸡、鸭、鹅等,山中野生动物有野猪、野鸭等。33社会经济条件XX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22113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11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054公顷,是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山区县。2003年末总人口197114人,其中农业人口156693人,国内生产总值11322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3元。项目区所在地涉及到长江、山院、南洲、XX、关田、镜尾、田心、义安、石罗等9个行政村,该区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84081公顷,总人口13561人,人均耕地面积0064公顷。在2003年总收入315836万元,人均收入2329元,在XX县属于中等水平。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民自觉根据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的增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利润逐年增加,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得到空前提高,使得项目区需求耕地用户日益增多,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农民种地的热情,对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农村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非常必要。34土地利用现状341土地利用现状及构成根据XX县2004年10月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项目区围成的三个整理片区建设规模为9783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8123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304;其他各类土地及三个整理片区土地利用现状的面积和比例见表31。项目区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1的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799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178,可见这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432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711;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2。项目片区1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2的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2766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427,可见这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184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562;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3。项目片区2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3的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0478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283,可见这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966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795;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4。项目片区3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表3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面积(公顷)所占比例()111灌溉水田712447282112望天田236024114旱地6512666115菜地324233111耕地小计812348304153农村道路1422145154坑塘水面645066156农田水利用地1769181157田坎2746281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6582673311荒草地8031821313沼泽地00900131未利用土地小计804822324滩涂1975202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1975202合计97831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7927公顷、林地9838公顷、公路用地311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桑园029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2片区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11灌溉水田257737530112望天田236069114旱地1203351115菜地77822711耕地小计27998178153农村道路643188154坑塘水面079023156农田水利用地677198157田坎1033302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2432711311荒草地3674107331未利用土地小计36741073324滩涂129038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129038合计34225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2601公顷、林地3705公顷、公路用地103公顷、河流水面502公顷、果园433公顷、茶园043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3片区2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面积公顷所占比例()111灌溉水田273317029114旱地44791152115菜地95624611耕地小计327668427153农村道路427110154坑塘水面140036156农田水利用地599154157田坎1018262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2184562311荒草地2786716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小计2786716324滩涂114829532其他土地小计1148295合计38884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3102公顷、林地4932公顷、公路用地132公顷、河流水面1065公顷、果园168公顷、茶园107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4片区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面积公顷所占比例()111灌溉水田181407338114旱地830336115菜地150861011耕地小计204788283153农村道路352142154坑塘水面426172156农田水利用地493199157田坎695281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1966795311荒草地1571635313沼泽地00900431未利用土地小计1580639324滩涂698282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698282合计24722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2224公顷、林地1201公顷、公路用地076公顷、河流水面334公顷、果园496公顷、茶园069公顷、桑园029公顷不包括在内。342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土地垦殖系数、复种指数较高,但同时土地闲置情况也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宜农荒草地和滩涂、田坎、废弃坑塘未被充分利用;而且由于地块小而不规整、布局混乱、地面有一定起伏、沟渠路的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利用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多,造成有效耕地面积少。(2)土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大。由于对耕地的投入减少,有机肥投入不足,致使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不高。以早稻为例,水稻单产最低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这样的产量水平仅仅只是当地高产情况的六成。(3)种植结构单一,耕地经济经济效益较低;项目区耕地中水稻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过大,蔬菜和经济作物只占不到4,致使耕地的经济效益较低,亩均纯收入只有27588元。(4)土地利用粗放,重用地轻养地,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项目区目前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手段落后,多数地方仍以人畜耕种为主,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粗放。(5)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农田灌溉方面,由于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布局较为混乱,致使灌溉利用效率降低,土地产出率下降。交通方面,虽然项目区与外界有一定的交通条件,但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内部生产道路不完整,路况较差。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农田水利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灌排沟渠较多,但布局混乱,级别较低,且因年久失修、破坏,目前其作用发挥较差,抗御灾害能力降低。主要灌溉渠道有八一水渠,位于XX乡,渠道长度15KM,灌溉面积3000亩,其中项目区内灌溉面积达2000亩左右;其余渠道灌溉面积均在千亩以下。由于项目区三个片区均沿河道分布,其地势由两侧丘陵向中心河道低地逐步降低,因此主要靠灌溉渠道、天然河道排水,基本无专用排水沟。352交通状况项目区内的交通条件较好,公路网络遍布全区。赣丰公路(赣州至丰州)、崇余公路(XX至大余)均经过项目区,各乡镇均有公路通达县城。项目区内村与村之间的村道,村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路基本衔接,这些道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便利、优越的条件,但各村之间的道路多数路况较差,颇不规则,田块与村、田块之间道路较狭窄,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大型农机作业不便。此外,部分道路损毁严重,土路居多,雨时十分泥泞,需要重新规划,并作一些硬化措施,经整理后可成为农村生产路。353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林地比重较大,主要分布在周边的山地上,但在村庄居民点附近、河滩处、田间、道路、沟渠两旁的树木很少,起不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应在此次土地整理中进一步加强林网建设,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业高产稳产。35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高压电力配套设施完备,供应充足,各村庄之间均有10KV高压线路相连。XX县农电网改造现已结束。35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植被覆盖较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没有工业的污染问题,适宜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也适合于生态性旅游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等项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经土地整理后,会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356其它设施状况防洪堤工程,主要分布在义安河沿岸,大部分修筑于7080年代,后经历次维修、加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项目区邮政、通信设施完善,区内与外部的联系电话已连通,无线移动电话信号基本已达无缝覆盖。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根据XX县后备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状况,必须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大复垦力度,推进土地整理。对于土地整理,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耕地及其它农用地的有效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可增加耕地10973公顷。因此,该项目完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是对规划的具体落实。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为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XX县从本地实情出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编制了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根据规划,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72807公顷并且划出了15个具有较强实施性的耕地整理规划项目工程区。此次土地整理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10973公顷;项目区均位于耕地整理规划工程区内。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等目标的顺利实现,十分必要,意义重大。413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的实施符合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江河流域管理法、森林法、江西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符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42水资源平衡分析421需水量分析由于项目区人、畜用水和工矿企业用水基本上取自地下水,故这部分用水这里不予考虑,项目区需水量主要考虑农业灌溉需水。根据当地的灌溉制度,按水量平衡的原理逐月分析计算确定各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然后按区域作物组成,复种指数求得区域内典型作物平均单位面积综合灌溉定额。项目区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小麦、蔬菜、薯类、油料等旱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小,且每种旱作物年种植面积变化较大,故这里不详细计算每种旱作物的年需水量,而取它们的综合灌溉定额来计算。详见表41。表41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定额表(M3/亩)典型年灌溉保证率典型作物净灌溉定额复种指数综合灌溉定额200190早稻372072604200190晚稻448083584200190旱作物253041012合计107319720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W需MA/式中W需灌溉需水量(M3)M综合灌溉定额(M3/亩)A灌区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结合当地实际,取为075)由此可以算得整理后,项目区内规划耕地面积92207公顷(1383105亩);故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为7201383105/075132778万M3422供水量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中分为当地地表水资源(天然降水)和客水资源。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农作物灌溉需水主要依靠地表水。项目区降雨丰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6152毫米,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在丰水期,项目区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因此,项目区供水量分析主要解决枯水期的灌溉问题。考虑到项目区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且灌溉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水库塘堰蓄水,渠系引水自流灌溉,同时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和现代化农业要求,取灌溉保证率P90。小江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480万立方米,XX河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400万立方米,长江河径流总量043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128万立方米,义安河径流总量为066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270万立方米;项目区内共有大小蓄水工程41座,总蓄水量135万立方米。另外,项目区四周分布众多的山间河谷常流水,这些水流入项目区内,可直接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项目总供水量为4804001282701351413万立方米423结论及评价项目区在灌溉设计保证率90时,灌溉用水供需量具体见表42。表42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差额表单位万M3保证率典型年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量90枯水年14131327788522可见,项目区在设计保证率为90时,项目区水资源供水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内现有水源能满足区内作物灌溉需水要求。项目区水利工程布置的重点在于大力维修和改造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确定沟渠分布密度与均匀度,蓄水灌溉,涵养水源,分配、疏导项目区现有水资源。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项目区地形及土壤质地初步将该区设为宜农地类,并在宜农地类下设定两个土地利用方向耕地、林业用地。在评价因子选择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其因素之间的重要性也存在着差异性。(1)耕地坡度、排灌条件、侵蚀程度、区位条件等。区内水分和排水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排灌渠系不配套等。土壤条件主要指养分失衡,区位条件主要指距离水源、道路等的远近。根据项目区实际选取耕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见43。表43林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2)林地土层厚度、土壤盐碱度、土壤质地、排灌条件等。林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见44。表44林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适宜度指标4030200土壤有机质()1818131308805080305085恢复时间1年内12年23年3年以上采用乘法评价模型评定各单元的适宜性等级。SMIP1式中S单元综合分值M该适宜类评价因子个数PI评价单元因子的得分值若S0,则判定该单元不适宜。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适宜度指标4030200地形坡度15土壤有机质()2021515110075100507585或45土壤质地壤质砂质壤土或粘壤土粘土砂土针对不同用途对土地的要求,对个评价因子提取数值,并进行计算,得出各类用地适宜面积。详见表45。表45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用地类型宜农耕地宜林用地面积922070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在项目区内江、河沿岸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滩涂和荒草地,这些区域地势较低,紧邻水源,适宜于开发为耕地。在低缓丘陵之间的洼地(平地)区域,土地比较平整,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条件较好,土地整理改善灌排后,适宜于种植水稻。项目区内一些在项目实施中废弃的沟渠以及农村道路,都位于平地区,都适宜于整理为耕地。项目区内废弃的坑塘水面大都位于低平地区,经整理后可转化为耕地。项目区耕地中梯田所占比重较大,田坎占地过多,经过整理可减少部分田坎占地,增加耕地面积。根据上述的土地整理思路,对项目区进行整理规划,表46表示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项目区所包括三片区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分别见表47、表48和表49。从表46中可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从整理前的81234公顷增加到整理后的9220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土地整理区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的1122。表46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土地用途类型整理前整理后增减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11灌溉水田7124480784954112望天田23619481712114旱地651222064306115菜地32427269402711耕地小计812349220710973153农村道路14222169747154坑塘水面645407238156农田水利用地17691973204157田坎274610751671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65825624958311荒草地80310008031313沼泽地00900000931未利用土地小计80400008040324滩涂19750001975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19750001975总计9783197831000表47片区1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土地用途类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111灌溉水田25773279182145112望天田23619481712114旱地12030001203115菜地7782317153911耕地小计2799321834193153农村道路643807164154坑塘水面079052027156农田水利用地67769702157田坎1033486547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2432204239311荒草地3674000367431未利用土地小计36740003674324滩涂129000129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129000129总计3422534225000表48片区2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土地用途类型整理前整理后增减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11灌溉水田27331325555224114旱地447920612418115菜地9562355139911耕地小计32766369714205153农村道路427701274154坑塘水面140128012156农田水利用地599697098157田坎1018387631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21841913271311荒草地2786000278631未利用土地小计27860002786324滩涂11480001148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11480001148总计3888438884000表49片区3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土地用途类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整理前整理后增减111灌溉水田1814203112171114旱地830145685115菜地15082597108911耕地小计20478230532575153农村道路352661309154坑塘水面426227199156农田水利用地493579086157田坎695202493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小计19661669297311荒草地15710001571313沼泽地00900000931未利用土地小计15800001580324滩涂6980006983未利用地32其他土地小计698000698总计2472224722000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首先是项目区内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在农田灌溉方面,由于水利设施落后,耕地灌溉不能得到保证,致使土地产出率低下。尽管气候适宜、光热资源丰富,项目区总体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虽然项目区与外界的交通条件较好,但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内部生产道路不完整,路况差。其次是农用地利用率低。项目区内农用地面积大,但由于地块小而不规整、一些区域地面起伏大、沟渠路的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利用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多,造成有效耕地面积少。第三是土地质量差。项目区内的土地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土地不平整,地面起伏坡度较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第四是农田防护林网差。第五是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土地利用粗放。由于受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单个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普遍较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加之当地经济欠发达,土地的投入较少,劳动力投入也不足,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比较粗放。第六是项目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筹措资金困难,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土地综合整治。46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实施必将影响项目区现有的生态平衡。所以,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关注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建设的生态合理性,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使用效率及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协调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在区域内的人、生物、环境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生态体系。该项目从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对田、渠、沟、路、林进行综合整治,以取得良好的环境影响效果。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的环境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系统向环境的不良输出。(2)合理采用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建立了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的生态保障体系,运用系统的自我稳定能力,使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3)遵照生态规律组织土地开发整理,对周边环境将产生正面的生态效益,为XX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作出贡献。总之,项目实施后,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47公众参与分析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始终遵循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为确定整理类型,曾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把握XX县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在编制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中,实行专家和当地干群相结合的办法,广泛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经验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市场走向,结合科研单位最新的科研成果,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整理模式。当地专家和项目区干部群众对该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乡镇党政一班人对土地整理后的土地权属调整思路也提出了可行的办法,土地利用应当尽量集中,增量耕地应当划出,专门用于引进新技术、新作物的基地,作为示范,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群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都适当地纳入土地整理的规划之中,也为土地整理工作将得以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干部领导基础。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编制中,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建设排灌标准较高的农业区,实现大地田园化。52规划依据521本次项目规划的主要依据(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3)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暂行条例(4)江西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110132000,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522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3)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6)林业工程制图标准(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523其它有关技术规范(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土地整理的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虽然项目区内水源丰富,但排灌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致使项目区部分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排,并易受旱涝灾害而使农业生产不稳定。因此水利设施不健全成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项目区内耕地零乱,丘陵与河谷低地起伏不平,致使农用地利用率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根据本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对田、坎、路、沟、渠、林的全面规划,统一安排,综合整治,使本项目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彻底克服旱、涝等障碍因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水平,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逐步将项目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产、高质、高效的农业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内的微地貌类型,将未利用的荒草地、滩涂及田坎、废弃的坑塘水面通过土地平整整理为耕地;通过增加水利设施将有条件的旱地和望天田规划为水田;对部分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615规划为水平梯田。另外,在村庄附近规划部分菜地,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增加经济收入。531田块规划因项目区内地形变化复杂,所以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田块设计标准。低缓的丘陵坡地上的耕地规划为梯田,田块长边沿等高线走向安排,设计宽度为530米,长度50150米;平缓地规划为宽100150米长200300米的条田,田块内部划分为尺寸为60M20M的标准格田,田面内部高差控制在3CM以内。耕作田块要求外形规整,形状以长方形为主,边缘田块规划呈直角梯形,尽量避免出现三角地。由于规划中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沟渠以及地形条件影响,局部田块作适当调整。532农田水利设施规划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及已有的水利设施,确定水利实施建设项目的数量、等级和位置。具体规划如下(1)、灌排工程依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平地中除了小面积的个别田块外,绝大部分通过采取土地平整和一定的农田灌排工程措施,可以实现明渠自流灌溉排水。根据田间排灌沟渠标准,灌排渠道设计成斗渠沟、农渠两级,斗渠沟从各河流、山塘引水一般沿地势较高处布置,灌水时尽量保证控制最大自流灌溉面积,排水时主要是排出项目区四周山涧汇流水并兼顾项目区内部分排水,农渠承接斗渠沟的水入田;斗渠沟间距400M左右,设计比降11000,农渠间距约100M左右,设计比降1500。为降低占地面积和减少渗漏,设计为混凝土预制“U”型槽作为输水渠道。另外对现有部分沟渠(主要是八一水渠)进行整修,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2)、排水工程项目区的排水主要通过与灌溉渠道相配套的斗沟、农沟将水排入河道中。沟渠的布置采用灌排合一的方式。项目区内设置部分斗沟主要是解决公路一侧以及梯田中的排水问题。即根据项目区内汇水面积、地面径流及实际情况,设计项目区内斗沟和农沟相互贯通,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汇集地表水,然后排入河道。排水沟设计为斗沟和农沟两级。斗沟与田间道相配套,生产路两旁设农沟,项目区内斗沟间距约400600M,设计比降11000,农沟间距为100150M,设计比降1500。(3)水工建筑物工程由于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江河水,因此需沿河修建取水坝,将水引入灌溉渠道。用当地石材衬砌,水泥砂浆勾缝抹面。(4)渠系建筑物涵洞为便于农机下田跨沟渠,在田间道路生产道路与沟渠交叉处修建涵洞。本工程的涵洞采用管涵,均采用单管涵,管涵边墙为梯形结构。生产桥田间道路跨越河道时需设桥梁。本工程的桥梁采用板梁式,跨度15米,桥面宽4米。闸规划在灌溉水源引水处修建进水闸,用于控制引水流量;在农渠引水口处修建分水闸,用于控制分配水量;在斗渠上修建节制闸,用于控制渠道某段的水位和流量,便于下级渠道的取水及轮灌。泵站为满足部分田块的灌溉要求,修建2座泵站,通过钢管提水灌溉,穿过田块的钢管埋在地下,以便于耕作。泵站规格为砖混结构,每个泵站内配备水泵、配电屏、变压器等设备。533道路规划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水利干沟渠布局情况,在便于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主要规划是分布于项目区内的公路不动,支路部分利用,部分废弃;沿耕作田块四周修建生产路;改建部分农村道路;修建农村居民点到耕作田块的田间道。由于项目区内土壤粘性较大,一到雨季素土路面无法行走,故此次整理中,无论是田间道,还是生产路,都设计为砂石路面。534电力工程规划为满足项目区内农作物灌溉需求,需建泵站两座,需从附近引10千伏高压线路架设至泵房,电线架设采用10米长的混凝土圆形水泥高压电杆,采用直埋式基础;然后经变压器变压后接引至低压配电屏,再供给电机及照明。535防护林工程规划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布置将结合田块整理、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的建设及景观、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进行。设计在田间道、河流防护堤两侧,村庄四周,水面周围及坡度较大不适合机耕的地方各种植一行防护林,做到防风、护田、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增加生物种类。树种以杨树为主,株距3M。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541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工程541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地,地面坡度都在15度以下,属于低缓丘陵地区。地面平整度不高,部分地块较小,需要提高土地的平整度及地块的面积标准。在平地区,水平田块按一定的高程进行局部平整,田块之间按地形条件允许有一定高差,但田块内部高差应控制在3CM之内;田块为宽100150米长200300米的条田,田块内部划分为尺寸为60M20M的标准格田。低缓的丘陵坡地上的耕地规划为水平梯田,田块长边沿等高线走向安排,设计宽度为530米,长度50150米;田面按照“不冲不淤”的原则,向内保留1/3001/500的坡度;施工过程中采用“中间推土法”进行施工,即先将30公分厚的表土剥离并收集,然后进行平整,再将表土覆盖。项目区总计平整土方量为14549万立方米。5412土壤改良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结合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