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烟草生产技术方案_第1页
黔西南烟草生产技术方案_第2页
黔西南烟草生产技术方案_第3页
黔西南烟草生产技术方案_第4页
黔西南烟草生产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西南州2010年烤烟生产技术方案(讨论稿)2010年,按照“主攻质量、提高单产、突出特色、增加效益”的烟叶工作要求,生产“高香气”、“中烟碱”、“低危害”、“低焦油”的无公害清香型特色烟叶,以彰显我州烟叶特色,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州生态特点及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主攻质量和凸显特色为主要任务,注重烟株营养平衡和烟叶成熟度,加大烤烟生产技术培训力度,狠抓规范化操作,强化标准化生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黔西南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目标与任务(一)产质指标亩产140公斤以上,上等烟40以上,上中等烟85以上,平均单叶重79克,等级合格率80以上,亩产值2000元以上。(二)烟叶化学成份指标下部叶烟碱含量15左右,中部叶烟碱20左右,上部烟35以内。总糖2228,氯06以下,钾2以上,淀粉含量45以下,糖/碱比10左右,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三)烟株生物学指标田间生长整齐一致,行间似交非交,叶片厚薄适中,叶面清秀,分层落黄均匀,打顶后株高110120CM,留叶数在20片至24片(兴烟一号除外),顶叶长度不超过腰叶,株型呈腰鼓型或筒型。(四)评吸指标烟叶燃烧性好,灰白色,香气量足,香气质好,清香味突出,具有我州清香型特色,烟气协调性好,工业可用性强。三、生产技术操作要点(一)调整布局1、全州推广用缓坡、平整的空白地,早熟油菜地种烟,不用晚熟麦地及排水不良、土质过粘、易感青枯病、黑胫病的土地种烟。不准用林荫地、采光条件差的土地种烟。2、优化布局一是优化区域,烤烟种植向水源条件好、热量条件好、光照条件好的优异生态区转移;二是优化土地,选择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氮素供应易于调整的壤土或黄沙壤土种烟,实现陡坡地向缓坡地、坪子地转移,贫瘠瘦土向水肥条件好的上中等肥力土地转移。禁止用寨脚田种烟,零星分散向适度集中转移;三是优化农户,种植计划向生产技术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有轮作条件的农户倾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提升烟农户均种植规模。3、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烤烟生产体系一是烟地实行轮作,有条件的烟区推行三年轮作制,条件差的也要保证隔年种植;二是一个品种在一个轮作片上种植达二年以上的要更换种植其他品种;三是规划的烟地要做好烟地卫生工作,11月底前必须清除所有烟地的烟杆、塑料膜碎片。(二)统一供种1、烤烟品种由州局统一调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供烤烟种子。2、统一推广使用云烟85、云烟87、云烟97,推广品种要做到“一站二(以内)品”和“一县多品”;加大兴烟一号、南江3号、K326、晚花K326、红花大金元、金海1号等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3、按片区统一由烤烟辅导员、技术人员指导播种。(三)、整地加大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加速从畜耕生产向机械耕作转变,提高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冬前深翻,炕土越冬,积极推行绿肥压青还田、秸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做到烟地用养结合。1、空闲地冬前及时深翻烟地,翻犁深度30CM以上,及时开好拦、排水沟。2、前作种植绿肥的烟地要推行压青还田技术,前作种植油菜、小麦等作物的烟地要及时机械深耕,做到精耕细作。(四)育苗继续实行100的统一供种、100的漂浮育苗,充分利用育苗工场等设施,100集中育苗和商品化供苗(“漂浮育苗技术方案”附后)。(六)移栽我州烤烟移栽期,各地要以乡镇为单位,栽烟时间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具体要求1、移栽时间4月25日开始移栽,5月15日前全州移栽结束。2、起垄时间今年我州烟区空地多,要求所有种烟空土在4月20日前起垄结束。3、起垄方式将烟地翻犁耙细,行距按1112M开厢(种植兴烟一号品种的按1213M开厢),在起垄前将全部农家肥、油菜籽粉(或油枯)、复合肥(部分或全部)宽条施于厢中间,然后起垄待栽。4、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行距11M,株距055M;行距12M,株距050M,确保移栽烟每亩1100株左右。(种植兴烟一号品种的按1213X060M种植,每亩栽烟850株左右)。5、施肥51施肥量确定施肥量要考虑到植烟土壤的基础肥力、种植品种等区域,可参照以下来确定不同地方的施肥量。511不同种植区域的施肥标准老区施肥标准亩施纯氮总量6070KG,氮磷钾比例为110122025;农家肥500KG和油枯20KG或油菜籽粉10KG。新区施肥标准亩施纯氮总量5565KG,氮磷钾比例为110122025;农家肥500KG和油枯20KG或油菜籽粉10KG。512不同品种的施肥标准云85、云87亩施纯氮量68公斤,云97亩施纯氮量6公斤,兴烟1号亩施纯氮量公斤;均施农家肥500KG和油枯10KG。513不同土壤肥力的施肥标准中上等肥力的土壤亩施纯氮6公斤,下等肥力和连作的土壤亩施纯氮7公斤;均施农家肥500KG和油枯10KG。52施肥方法先膜后烟采用宽条施肥,先烟后膜采用大窝深施;充分发酵的农家肥、油枯全部作为基肥;地膜烟所有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非地膜烟专用复合肥以70作基肥,30作追肥,追肥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移栽后30天内施完所有肥料。6、地膜覆盖栽烟,地膜要求因地制宜推广,鉴于我州纬度偏南,春夏气温偏高的实际,海拔高度1500米以下,土质粘重、气温较高的地方不再推广地膜烟,青枯病、黑胫病高发地不宜盖膜栽烟。地膜烟要求起垄高2530CM,覆膜后要求紧贴垄体,用土压严实,气候干旱时要求抗旱栽烟,每株灌水3公斤,及时盖膜,效果良好。(七)田间管理1、提苗肥栽后10天以内,进行松土,同时每亩用硝酸钾10公斤提苗。2、培土上厢栽后25天以内进行第二次薅追,用1520公斤复合肥进行追肥,距烟根15CM左右,结合薅追进行培土上高厢,厢高要求30CM左右。3、适时揭膜地膜在栽后35天左右要根据天气和土壤水份状况适时揭膜,提高脚叶和下二棚叶质量。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行连片防治。重点抓好田间卫生。移栽至团棵期,重点预防气候斑。团棵期至现蕾期,重点预防黑胫病和青枯病。5、适时打顶,科学抹芽分层落黄正常,生长正常的烟株50的中心花开打顶,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的烟株现蕾打顶。营养过剩,生长过旺的烟株,盛花期打顶。正常烟株留叶2024片,发育不全铁杆早花的烟株,可提早打顶后留倒数四杈的杈芽一个,补足总叶数2022片,杜绝低打顶少留叶和过重打脚叶,有效调节烟叶烟碱含量,兴烟一号除去脚叶35片,足叶打顶,留有效叶2530片。春雷三号留叶数2325片;K326LF、南江3号留叶24片;K326、韭菜坪2号留叶22片;红花大金元、贵烟4号、贵烟201、云烟85、云烟87留叶2022片。总之打顶后要确保烟株的正常株型。6、打扫田间卫生做好烟地卫生工作,打掉的烟花烟芽及残叶清除田间;烟叶采收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烟杆,11月底前必须清除所有烟地的烟杆、塑料膜碎片,做好烟地翻犁炕冬工作。(八)成熟采收1、坚持成熟采收,推行成熟准采制度。成熟度是烟叶品质的中心因素,是以烟叶生产基础为条件的综合质量表现,要获得较好的烟叶成熟度,首先是科学施肥和适时打顶抹芽,其次是掌握好烟叶成熟采收时间,各地要加大力度推行成熟准采制度,落实成熟采收技术,分片包干监督指导成熟采收。11、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依据叶龄和田间长相直观判断。12、叶龄时间指标。第一时间指标,移栽后6065天第一次采收脚叶,每次间隔七天采收2片至腰叶。第二时间指标,打顶后5560天,采收完顶叶。供肥不正常,成熟过快或成熟缓慢的可适当提前或推迟采收时间,平时做到不采生叶,不丢熟叶。13、烟叶成熟直观指标,远看田间表现为中下部叶分层落黄,近看烟叶颜色由绿色转为黄色,叶脉变白发亮,茸毛脱落。采声清脆,断面整齐。上部叶远看田间表现为金黄,近看有三分之一以上叶脉转黄。14、采收要求,对照各部位成熟叶采收标准,下部叶适当早采,中部叶把握成熟采收要求,要适熟采收,上部叶必须充分成熟才能采收。若遇多雨烟叶返青等不正常现象,要停采12炕,推广上部叶45片一次成熟带茎砍收烘烤。2、绑烟、装炕操作按烟叶成熟度,叶片大小进行分类绑竿,同熟同竿,长度一致同竿。绑竿时叶背相对,叶片基部对齐,叶片大的宜稀,每扣2片,叶片小的每扣3片,扣距均匀,2530CM左右,下层竿距23CM左右。气流下降式烤房装炕方法相反。(九)配套烤房容量,科学烘烤1、烤房要求11、保温保湿,供热均匀,升温灵敏,排湿通畅,节省燃料。12、结构指标层距08M,底层距地面高度1820M,设温度计观察窗。顶层至楼底30CM。烤房容量要与种烟面积匹配。13、成熟度好的烟叶装下层,适熟烟叶装中层,成熟度差的装上层。气流下降式烤房相反2、“三段式”科学烘烤要求21、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242,干湿球温度差14。让烟叶充分变黄。38干球为变黄主要温度,时间适当延长。22、定色阶段干球温度4355,湿球温度控制在40以内,干湿球温差控制在615,此阶段是固定黄色和控制不利品质成份,温度只能稳升,不能降,升温时注意配合排湿,防止出现“倒汗”、“蒸片”和褐色烟,在52左右稳定干球温度1012小时。23、干筋阶段,干球温度5565。湿球温度控制在40以内。此阶段主要是烘干烟筋,温度切忌超过68,避免烤红烟,破坏烟叶香气物质。24、烘烤时间一般情况下,下部烟烘烤时间在96120小时,中上部叶120140小时。25、推行两停一烤办法。即烤完下部叶停7天再烤中部叶,烤完中部叶停10天再烤上部叶3、特殊烟叶烘烤31、遇长期干旱含水量少的烟叶,及时装炕适当偏密,变黄阶段关闭天窗地洞,促进变黄。32、多雨天气含水量多的烟叶,绑竿装炕宜稀,可先升大火促其变软排湿,再按常规方法烘烤。33、烘烤过程,一定要坚持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挂“三段式”烘烤图表,掌握好烘烤时间,实践经验和看温湿度计相结合,不准凭直观经验烘烤烟叶。(十)分级扎把和烟叶交售1、烘烤出炕的烟叶要认真堆码,切忌受潮。2、扎把前,将同部位、同炕烟叶,先按桔黄和柠檬黄烟叶分组,然后再按等级质量和长短进行分级,要按照“四清一规格”即“清部位”、“清颜色”、“清等级”、“清把头”扎把规格化进行操作,下部叶25片把,中部叶20片把,上部叶15片把。把头直径2530CM,把头要整齐,杜绝“大把头”、“青腰带”、“黑腰带”、“梭梭把”及掺杂使假现象发生。要重点培训到烟农,让烟农熟练掌握分级扎把程序,提高分级水平。3、全面实行烟叶收购预检制,按部位交售烟叶。烟农分级后的烟叶,必须经过预检员的预检,分部位进行交售,先交下、中部烟,最后交售上部叶,同时要按合同规定的上中等烟比例进行交售。附件1漂浮育苗技术方案1、基质基质使用漂浮育苗专用基质。2、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向阳、排水顺畅、交通便利、无污染、有洁净水源的地方。3、小拱棚的制作31育苗棚走向育苗棚走向为东西向,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下午阳光西晒对出苗期幼苗的不利影响。32育苗池的制作育苗池内口宽11M,内口长70M,池深810CM;每个池可育苗40盘,供大田5亩。育苗池的长宽可根据各地区所采用育苗盘的大小尺寸计算确定。池埂可用空心砖,土基做成,也可挖池筑埂。池埂做好后一定要用细土或细沙平整池底,再铺垫池膜。池膜用006MM的聚乙烯薄膜。33棚体制作棚架可用竹片、钢筋等材料做成,竹片一般为长2M,宽2CM,厚0305CM,紧贴池埂外侧插入土中1015CM,棚架间距06M左右,棚高70CM(池底距棚架顶部)。棚架做好后,用三条绳子分别在棚架顶部和两侧距地面0406M处将棚架联起来拉紧固定在距棚两端0305M处的固定桩上。4、播种前的准备工作41播种期的确定苗床期以6575天计算,气温较低的地区以75天计算,以移栽期往前推断确定播种期。苗床期延长不利于提高烟苗质量,还可能增加病虫危害。结合我州实际,要求2月25日3月5日为育苗时间。42消毒工作要保证育苗盘、育苗池及育苗棚的卫生清洁,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对二次以上重复使用的育苗设施,消毒是非常重要的。育苗盘消毒用州局订购的消毒液按使用说明统一消毒。育苗场地的消毒在育苗池做好未上膜前对育苗棚空间及周围场地用多菌灵、代森锌、敌百虫、吡虫灵等高效广谱杀菌、杀虫剂混配后进行消毒,此项工作在播种摆盘前一天进行。搞好隔离设置隔离带,育苗区设专门人员管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育苗区,禁止在池水中洗手,育苗区严禁吸烟,保持环境卫生,进入育苗区还必须消毒。因此每个育苗点必须设消毒池,消毒液用112漂白粉溶液和肥皂水。池水的消毒池水应选用无污染的清洁水注入育苗池,水的PH值应在6070之间,水深在68CM之间。前期以6CM为宜,烟苗出齐后加到8CM的水深,在摆盘前每池放入20克漂白粉对池水进行消毒。5、装盘播种装盘播种是决定出苗率、成苗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要求精细操作。主要包括基质水分确定、基质填充、播种等技术工作。51基质水分的确定基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含水量。基质含水量一般用感观来判断,以手握成团,松手后落地能自然疏散开为宜(含水量约3050),若基质过干过潮都要进行处理。52装盘手工装盘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将基质均匀撒在育苗盘孔穴中(装平孔穴),轻拍育苗盘侧面46下,第二次补满每个孔穴后刮平即可。注意如果装得过松,摆盘后基质容易落入水中形成断层,成为“干孔”,不能出苗;如果装得过紧,影响基质通透性和烟苗根系发育,在移栽取苗时根系容易断裂、损伤。53播种压孔播种用固定的压穴板压出孔穴后,再将种籽轻播于基质表面孔穴中心,每孔穴播籽12粒,然后再用竹片拨平基质,种子呈现若隐若现状态。按籽播种用手指将种籽轻轻压入基质表面孔穴中央,使种籽稍低于基质0203MM,种子呈现若隐若现状态,完成播种后放入育苗池中即可。6、上膜、防虫网棚用006MM厚的聚乙烯薄膜。上膜后两端棚膜拉紧压实固定,再用相同长度的竹条或绳子压模。这样形成内外棚架,像夹子一样把棚膜夹在中间,这种棚型抵抗风害的能力强。两侧不需压土,便于通风降温及农事操作。通风降温时把两侧的棚膜拉起来离地面3060CM,保温时把膜拉下即可。上防虫网方法同前。6、苗期管理61、营养液及施肥方法611、营养液肥营养液肥是漂浮育苗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被称为第二要素。营养液肥是厂家按烟苗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进行配制生产的,每袋基质配两袋营养液肥(分1号、2号),供两亩大田烟苗所需,整个苗期施肥二次,第一次在摆盘时或出苗时施1号营养液肥;第二次在烟苗第一次剪苗后施2号营养液肥。612、施肥方法施肥时先把营养液肥用清水(无污染的洁净水)溶解后再分点注入育苗池,边倒边用手搅动,让肥料分布均匀。613、特殊情况下可增施肥料如1号肥、2号肥用完后,发现烟苗有较重的缺肥症状,可用1的复合肥水适当增施,施肥方法同第一次施肥方法。62、间苗、补苗出苗后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补苗。要求每孔保留一株健壮苗,除去病苗、弱苗、大苗、小苗和多余的苗,遵循“间强、间弱、间大、间小”的原则,使该批苗的大小基本保持整齐一致。63、剪苗、炼苗技术剪苗、炼苗是漂浮育苗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是提高烟苗壮苗率及烟苗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631、剪苗、炼苗的作用调整烟苗生长速度、茎叶与根系的生长关系,增加根系量;增加烟苗通风透光条件,增强烟苗抗逆性,提高烟苗整体素质及移栽成活率。632、剪苗方法根据漂浮育苗的生长规律和我们对烟苗素质的要求,剪苗坚持“前促、中稳、后控”的原则,主要环节包括剪苗时间、剪苗频率、剪苗程度。6321第一次剪苗(前促)第一次剪叶约在摆盘后3540天,苗高810CM,采取“平剪、轻剪”大的多剪,小的少剪或不剪,促进生长,剪叶面积不超过最大叶面积的5,剪叶后要及时消除碎叶。这次剪叶的重要作用是“抑大促小”,从而实现烟苗大小整齐一致。6322第二次剪苗(中稳)第二次剪苗在第一次剪叶后7天进行,高约812CM,采取“平剪、轻剪”,剪叶面积不超过最大叶面积的5,剪苗后要及时消除碎叶。这次剪叶的作用与第一次剪苗一样是“抑大促小”,进一步促进烟苗大小整齐一致。6323第三次剪苗(后控)在第二次剪苗后约57天左右,茎高约58CM。通过第二次剪苗后,大部分烟苗的茎高已基本一致,茎叶已达到一定的生长量,此时就要通过“重剪”来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茎杆韧性,此次剪苗要“重剪、平剪”,约离生长点24CM,以不剪到烟苗生长点为原则。6324最后一次剪苗最后一次剪苗应在移栽前57天进行,移栽前3天内不允许剪苗。如最后一次剪叶与移栽期过长,会降低烟苗抗逆性;如果与移栽期间隔较短,会造成烟苗在移栽后因叶片过少影响移栽成活率;在移栽时剪叶,会给烟苗造成伤口而影响成活率。633刮根根系的多少和根系的质量是衡量烟苗素质的重要因素。过长的根系对烟苗没有什么好处,移栽取苗根系容易断裂,并且给移栽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移栽后的长根往往无吸收功能或死亡。所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剪苗时要求将露在盘外的根系全部刮除,这有利于增加一级侧根数量和质量,提高烟苗素质。634、温、湿度调控6341温度的调控烟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28,温度要尽量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出苗期至大十字期是烟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最脆弱的时期,也是苗床期管理的关键时期。出苗期至大十字期棚内气温要控制在30以下,当温度超过调控范围就要开窗通风降温。6342温度调控棚内气温往往比棚外气温高,空气流动小,水分蒸发散失小,空气温度大,容易形成水滴,这对种子发芽不利,同时容易诱发病害发生,因此要适时开窗通风排湿。开窗通风排湿,晴天上午在910时,同时通过认真观察,选择在棚内刚起水滴前进行。阴天看实际情况决定开窗排湿的时间。63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要牢固竖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消除病虫害传染源、切断虫害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获得整个苗期无病、无虫的关键。6351剪苗器具消毒剪叶时剪苗用的剪刀、剪叶机,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消毒并且每剪一盘苗必须消毒一次,消毒液可用200倍的漂白粉、肥皂水等。6352烟苗分类管理一旦发现病苗,全部拔除,并进行药物防治。病苗区与健苗区严格分开,设专人管理,避免交叉危害。6353苗床期防治63531虫害及防治苗床期主要虫害有蝼蛄、蚜虫、蛞蝓、斑潜蝇、小地老虎等。防治用敌百虫、吡虫灵、密达等高效杀虫剂杀虫,敌百虫诱杀,人工捕捉等。63532病害防治苗床期主要病害有瘁倒病、病毒病、炭疽病等。防治改善烟苗营养状况。用多菌灵、代森锌、波尔多液、毒消等防治。636成苗标准苗床1520CM(茎基部到叶尖的距离),茎高813CM,径粗05CM(茎杆直径),79片真叶,叶色正绿至淡黄,一级侧根50根以上,表面侧根较多,根色洁白,根系与基质结合紧密,散根、断根现象不明显,茎杆富有韧性、不易折断。附件2南江3号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形呈塔型,自然株高1500CM,打顶株高1145CM,自然着生叶30片,单株有效叶数2225片;叶色深绿,叶形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较皱,叶缘皱折状,叶耳中,茎叶角度中,茸毛多;节距39CM,茎围102CM,腰叶长762CM,宽332CM;移栽至开花期约80天,大田生育期134天;田间长势较强,腋芽长势较弱,叶片分层落黄,易烘烤。抗逆性较好,抗气候性斑点病,中抗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感TMV、CMV、PVYN和白粉病;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较好,叶片组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油分较多,色度较强,颜色以桔黄色为主;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等指标及烟叶外观质量等性状表现均优于K326,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二、适宜种植区域在贵州烟区,适宜在中、低海拔,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旱作土地上种植,1000M以上烟区需配套地膜烟栽培技术,不宜在水稻土及烟草花叶病、根茎性病害发病重的烟地种植。三、栽培及调制技术要点(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中、下旬移栽;2、移栽密度由于烟株节距短,应适当扩大株、行距,株、行距1M065M或11M06M,亩栽1000株左右;3、施肥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纯氮455KG,氮、磷、钾比例为11153,适量增施氯肥,施用发酵后有机肥500KG,油枯15KG(也可在旺长期采用05KG菜油,配套介质进行叶面喷施);4、田间管理及时培土上厢,早施追肥,促进烟株早生快发;5、打顶打顶前摘除12片脚叶,全田烟株中心花开放达50左右打顶,单株留叶2223片;6、采收中下部叶适时早采,上部叶成熟采收。(二)烘烤技术要点按“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变黄后期适当延长时间再升温进入定色期,定色中期保持一定时间,待全部烟筋变黄后再升火,干筋后期待全部烟筋干燥后再停火。附件3韭菜坪2号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形筒形,自然株高1286CM,打顶后株高110CM左右,自然着生叶片数2426片,单株有效叶数为21片左右,茎围119CM左右,节距45CM左右;下部叶较平,中上部叶面较皱,叶形椭圆,腰叶长724CM,宽283CM左右;移栽至中心花开放约62天,大田生育期135天;抗气候斑点病,中抗黑胫病,中感青枯病,感烟草花叶病;大田长势较强,适应性较好,烟叶成熟落黄一致,耐成熟、易烘烤;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油份较好,色度较强,以桔黄色为主;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吸食品质与K326相当;产量和产值高。二、适宜种植区域该品种适宜在毕节地区的赫章县、威宁县和六盘水市等海拔1400M2000M烟区的黄壤、黄棕壤烟地上种植。不宜在容易发生根茎病害的烟地种植。三、关键技术措施(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下旬移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2、移栽密度株、行距1M065M或11M06M,亩栽1000株左右;3、施肥亩施纯氮5560KG,氮磷钾比例为1123,需增施油枯15KG、农家肥500KG;4、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上厢,全田烟株中心花开放达50以上时打顶,单株留叶21片左右;5、成熟采收各部位叶片以达到工艺成熟为采收标准。(二)烘烤技术要点按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过程中由于烟筋较粗,干筋期所需时间较长,为避免长时间持续高温,影响烟叶的香吃味,干筋期干球温度不宜超过68,以65左右为宜。附件4K326LF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形塔型,自然株高1693CM,打顶株高978CM,单株有效叶数2226片,不易早花。叶片长椭圆形,下、中部叶面较平,上部叶面较皱,叶厚适中,主脉较细,腰叶长671CM,宽256CM,叶形和叶片特征性状与K326相似。节距稍密,移栽至中心花开约86天,大田生育期123天。腋芽长势弱,叶片分层落黄,耐成熟,易烘烤。中抗青枯病、赤星病,感TMV、CMV、气候性斑点病和白粉病,综合抗病能力与K326相当。产量和产值较K326好,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适中,可用性好,烟叶吸食品质与K326相当。二、适宜种植区域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区域中等肥力的旱作土壤与主栽品种K326适量搭配种植;不宜在青枯病或赤星病发病重的烟区、烟地种植。三、关键技术措施(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2、施肥中等肥力的旱作土壤亩施纯氮5565KG,氮磷钾比例为11153。3、种植密度行距100M,株距060065M,亩栽烟10001100株;4、田间管理前期田间生长速度较缓慢,海拔1000M以上的烟区种植需配套地膜烟栽培技术;节距稍密,应加强前期田间管理,促前期田间生长;移栽后5055天去掉下部3片脚叶,足叶打顶,单株留叶2224片。5、成熟采收田间烟叶成熟速度稍慢,应适当延长采收时间,提高烟叶的成熟度,特别是下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成熟度。(二)烘烤技术要点1、下部烟叶水分含量稍高,采取较高温度(38)变黄,烟叶变黄至八成黄后提前先少量排湿(1015小时)再升温定色;2、中部烟叶按常规烘烤方法;3、上部烟叶采用偏低湿烘烤方法,定色前期湿球温度掌握在3536,定色中后期湿球温度掌握在3637。附件5贵烟4号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一、特征特性该品种自然株形为塔形,自然株高150CM,打顶株高125CM,打顶后株形为筒形,自然叶片数2628片,有效叶片数2022片;叶色绿色,叶片长椭圆形,中、上部叶片较皱,叶尖渐尖,叶缘波浪,叶耳大,叶片厚薄中等,叶组织疏松,腰叶长714CM,宽343CM,茎围93CM,节距45CM;移栽至中心花开放63天,大田生育期130天左右;腋芽长势弱,叶片分层落黄好,中下部叶易烘烤,上部烟叶耐成熟;高抗气候性斑点病、黑胫病,中抗根结线虫病,中感青枯病,感烟草花叶病;烟叶外观多金黄色,色度较浓、油分较多、叶片组织结构疏松;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协调,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比K326低;亩产量、亩产值、上中等烟比例优于K326。二、适宜种植区域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在陕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市)均有种植。在我省通过多年的生产应用,最适宜在海拔8001400M烟区的山地种植,在海拔1000M以上烟区需配套地膜烟栽培。不宜在青枯病和花叶病发病重的烟地种植。三、关键技术措施(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下旬;2、移栽密度由于节距较密,应适当扩大行距,行、株距为11055M或12050M,亩栽烟1100株;3、施肥以降氮增钾为主要措施,亩施纯氮5560KG(比当地种植K326少施051KG),氮、磷、钾比例为1153;4、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上厢,初花打顶,单株留叶2022片,加强对白粉病的防治;5、成熟采收下部叶适时早采(有利于减少白粉病的发生),中部叶适时采收,针对上部烟叶耐熟的特点,提倡上部叶46片一次性带茎砍烤;(二)烘烤技术要点1、中下部烟叶按“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烟叶在烤房中变黄较快,注意及时排湿、定色;2、上部烟叶烘烤时应注意早排湿,在变黄早期(3638)时使烟叶变黄并少量脱水,变黄程度达到8成黄时叶片发软;变黄后期要加强排湿,保持干湿差不超过34,42时烟叶完成变黄,同时充分塌架变软;50时烟叶小卷筒。附件6贵烟201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一、特征特性该杂交种株形为塔型,自然株高1683CM,打顶株高1144CM,自然着生叶数243片,单株可采叶数220片,叶形长椭圆,叶耳小,叶厚适中,节距56CM,茎围97CM,腰叶长692CM,宽298CM,移栽至现蕾约68天,大田生育期约130天。田间通风透光较好,生长整齐,长势较强,叶片分层落黄,耐成熟,易烘烤。抗青枯病、黑胫病、气候性斑点病,中抗赤星病、根结线虫病,中感PVY,感白粉病、TMV、CMV烟草花叶病,综合抗病能力较强,产量适宜,产值较高,烟叶颜色金黄,身份中等,结构疏松,色度强,油份较多,主要化学成分和吸食品质适宜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卷烟工业需要。二、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贵州省不同生态条件烟区中等肥力的旱作土壤上种植,适应性较广。三、关键技术措施(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2、移栽密度行、株距为11055M或12050M,亩栽烟11001200株。3、施肥5060KG,氮磷钾比例为1153,提倡施用适量腐熟有机肥;4、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上厢,大田生长期注意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全田烟株现蕾达50摘除花蕾及顶部34片小叶,单株留叶2022片;5、成熟采收下部烟叶欠熟成熟采收,中上部烟叶成熟采收。(二)烘烤技术要点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易烘烤,上部烟叶变黄后期在高湿条件下变化较不稳定,易出现挂灰现象,应采用变黄后期提前先少量排湿和定色阶段采用偏低湿烘烤方法。普通烤房烘烤在变黄阶段,当烟叶达到八九成黄时,控制干球温度3839不变的条件下打开少量天窗和进风洞,边变黄边少量排湿,烘烤1015小时后再升温定色;定色前期,在干球温度4648条件下,湿球温度应控制为3637;定色中后期,在干球温度5052条件下,湿球温度控制为3738。密集烤房烘烤当烟叶达到八九成黄时,将湿球温度由3536调节至3435进行少量排湿,干球温度由38升至40稳定烘烤,1015小时后再升温定色;定色前期,在干球温度4648条件下,湿球温度控制为3536;定色中后期,在干球温度5254条件下,湿球温度控制为3637。附件7春雷3号品系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一、特征特性株型塔形;株高1600CM,茎围65CM,节距50CM,叶数300片,腰叶长550CM、宽200CM;叶柄无,叶形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面较皱,叶缘微波浪状,叶色绿;叶片厚薄适中,叶肉组织细致;花色淡红;移栽至开花70天,大田生育期110天;中抗黑胫病,感赤星病、CMV和烟蚜;叶片含水量较高,烘烤容易出现烤青、烤褐、颜色较淡等问题,烟叶颜色黄色,光泽鲜明,油分足,厚度中,结构密,高糖低碱;产量、产值适中;香气足,吃味纯净,杂气有,刺激性微有,劲头适中,燃烧性中等,灰色灰白。二、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海拔7001100米的烟区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旱作土壤上种植。三、关键技术措施(一)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期4月下旬移栽;2、移栽密度株、行距1M060065M或11M05506M,亩栽烟10001100株;3、施肥亩施纯氮5055KG,氮磷钾比例为11525,需增施油枯15KG、农家肥500KG;4、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上厢,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注意预防花叶病,全田烟株中心花开放达3050以上时打顶,单株留叶2325片;5、成熟采收打顶后710天开始采收下部烟叶。下部烟叶欠熟成熟采收,中上部烟叶成熟采收。(二)、调制技术要点在现行密集烘烤技术的基础上,变黄温度适当偏高,烘烤时间不易过长;定色温度不易过高,湿度要适中;干筋温度不易过高,湿度要适中。具体操作为1、变黄阶段起火温度3234,主要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536。在38条件下烘烤至烟叶八成黄时,保持干球温度38(不升温)的条件下,湿球温度控制在3435。少量排湿1015小时,烟叶充分变黄后转入定色阶段。2、定色阶段初期,保将干球温度升至46(不易过高);中后期,烘烤10小时后,逐渐将干球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