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教案_第1页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_第2页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_第3页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_第4页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导引向学生讲授本学期的学期构成安排及学习的重点章节,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规则和课堂纪律以及成绩分布情况安排等。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科类基础课。需要学生准备的法条及司法解释法典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司法解释主要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意见(320条)、经济审判中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22条)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34条)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规定(39条)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83条)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37条)关于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4条)(2004年8月)关于仲裁法的若干问题解释(31条)(2006年9月8日实施)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民事诉讼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方面管辖、审判组织、民事证据、期间、送达、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简易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基本规定。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民事诉讼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理论学习方面,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调解原则。了解两大法系各具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三、课程内容改革积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首先,通过判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结合教科书,及时给学生介绍国家立法、最高法院对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再次,及时给学生介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举措和动向。最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课堂讨论,让学生试讲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理论教学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4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三节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第四节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第三节辩论原则第四节处分原则第五节法院调解原则第六节检察监督原则第三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2学时)第一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第二节合议制度第三节公开审判制度第四节回避制度第五节两审终审制度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2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第五章民事诉讼中的法院(2学时)第一节民事审判权第二节民事审判范围第三节民事审判组织第六章民事诉讼管辖(4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管辖概述第二节级别管辖第三节地域管辖第四节管辖权异议与移送案件第五节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第七章民事诉讼当事人(3学时)第一节当事人概述第二节原告与被告第三节共同诉讼人第四节诉讼代表人第五节第三人第八章诉讼代理人(2学时)第一节诉讼代理人概述第二节法定诉讼代理人第三节委托诉讼代理人第九章民事诉权与诉(3学时)第一节民事诉权第二节诉的概述第三节诉的种类第四节反诉第五节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第十章民事诉讼证据(4学时)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种类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分类第四节证明对象和举证责任第五节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证据保全第六节证据的审查和判断第十一章期间与送达(1学时)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十二章法院调解(2学时)第一节法院调解概述第二节法院调解的原则第三节法院调解的程序第四节调解协议及其效力第十三章财产保全、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2学时)第一节财产保全第二节行为保全第三节先予执行第十四章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学时)第一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第二节妨碍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第三节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第十五章诉讼费用(1学时)第一节诉讼费用概述第二节民事诉讼费用的交纳第三节民事诉讼费用的分担第十六章第一审普通程序(2学时)第一节普通程序概述第二节起诉与受理第三节审理前的准备第四节开庭审理第五节诉讼中止与终结第十七章简易程序(2学时)第一节简易程序的概述第二节简易程序的使用范围第三节简易程序的内容第十八章第二审程序(2学时)第一节第二审程序概述第二节上诉和受理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第十九章审判监督程序(2学时)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概述第二节提起再审的事由与主体第三节再审的提起第四节再审案件的审判第二十章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2学时)第一节民事判决第二节民事裁定第三节民事决定第二十一章特别程序(2学时)第一节特别程序概述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宣告公民失踪与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第二十二章督促程序(2学时)第一节督促程序概述第二节支付令的申请和受理第三节申请支付令案件的审理程序第四节支付令异议与督促程序的终结第二十三章公示催告程序(2学时)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第二节公示催告的申请与受理第三节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第四节除权判决第二十四章执行程序(2学时)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述第二节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第三节执行程序的开始第四节执行措施第五节执行中止与执行终结第二十五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2学时)第一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第二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第三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第四节涉外仲裁第五节司法协助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2、民事诉讼法3、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本章难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第一节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一、民事诉讼概述由于人们在观念及利益方面存在不一致,因此往往表现为行为的冲突,从而导致各种纠纷的产生。解决纠纷的方式或机制有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和公力救济。1自力救济是指当事人之间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纠纷。2社会救济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如调解、仲裁等。3公力救济,即诉讼,是指国家机关在纠纷主体参与下,对特定的社会纠纷进行最终的处理。现代社会采用公力救济的方式能够使纠纷得到最公平、最合理的解决,因此,诉讼成为解决各种纠纷后争议的方式之一。(一)诉讼的概念诉讼,拉丁文为“PROCESSUS”,即活动过程或程序的意思。汉语中,“诉,告也,”,告诉、倾诉,即诉说、控诉、控告的意思。“讼,争也”,争辩的意思,即一方或双方将争议的原因、理由告知有威望的人士,以求诉的解决。随着解决纠纷的方法或形式的定性法律化以后,就出现了所谓的“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随着作为公共权力机关逐步形成,就出现了专门解决纠纷的司法机关。现今合法的纠纷解决方法主要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自我协商解决、寻求双方认为合适的第三人斡旋解决、提交人民法院请求国家解决。其中提交人民法院请求国家解决就是我们所说的诉讼。什么是诉讼,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一种活动。因而,诉讼必须由原告、被告、审理者三个诉讼主体构成。诉讼是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实现过程,也是实体权利义务的实现过程。根据诉讼案件的性质不同,诉讼所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及适用实体法的不同以及诉讼形式的不同,现代国家大都将诉讼分为三种,即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所解决的是被告的民事责任问题。它所依据的实体法是规定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民事方面的法律。(二)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民事官司”,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专指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判决过程,不包括生效判决的执行阶段。后者既包括案件的审理和判决阶段,也包括生效判决的执行阶段。对民事诉讼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1民事诉讼的前提是当事人的民事权益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受到侵害。2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请求。3民事诉讼活动既包括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又包括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二、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与和解、调解、仲裁相比较,有如下特点(一)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是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程序进行(三)人民法院、诉讼参与人都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四)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五)民事诉讼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三、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和民事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调整人民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形式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颁布的有关民事诉讼的专门性法律。在我国,一是指1982年3月8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二是1991年4月9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即现行民事诉讼法。广义的民事诉讼法,又称实质意义的民事诉讼法,是指除了民事诉讼法典外,还包括宪法和其他实体法、程序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民事诉讼的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等。这些法律、规范和有关规定,虽然不是以民事诉讼法典的形式出现,但对民事诉讼法起到拘束的作用。(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就其本身的特性而言,可从三根方面理解1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2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3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条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包含四个方面(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及时审理案件(三)保证人民法院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第三节民事诉讼法的效力一、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适用的范围。今天来所说,就是民事诉讼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空间和时间适用和发生作用。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实现民事诉讼法的任务的前提。(一)对人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适用哪些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当事人,都应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诉讼活动。具体来说,这些人包括(1)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在我国营业的外国企业和组织;(3)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营业但申请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但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有关规定其民事诉讼应受我国法院管辖的外国人。(二)对事的效力民事诉讼法对事的效力,是指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哪些案件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审理,解决法院的主管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条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的案件有两大类一是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法律关系的争议,如民法、婚姻法、劳动法等调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发生的争议;二是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案件,如选民资格案件。(三)空间效力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适用的空间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生效的空间范围,是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以及领土的自然延伸部分。(四)时间效力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期间。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生效时间为2008年4月1日。民事诉讼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生效后,不论是审理其生效前受理的案件,还是审理其生效后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都适用新生效的民事诉讼法。小结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一种活动。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和民事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调整人民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程序法和部门法。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技能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民事案件有()A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达成有效仲裁协议的买卖合同纠纷B任蓝与其工作单位之间发生的分房纠纷C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与村民林一山之间的计划生育纠纷D吴言与伍用之间的侵害人格权纠纷2在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为()。A案件事实B实体权利请求C案件事实与实体权利请求D指挥与服从的关系3各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A各自分立的B彼此独立的C绝对统一的D既分立又统一的4强大与强二继承了其父的遗产,但一直未予分割,现强大手头拮据,向强二要求分害割遗产,强二不同意,强大可以采取下列哪种方式解决()A仲裁B提起诉讼C强行分割D自我调解二、多项选择题1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范围是()A我国公民、法人和组织B在我国居住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和组织C在我国居住或营业,但是申请在我国进行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D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但是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有关规定其有关民事诉讼应受我国法院管辖的外国人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有()。A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B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C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D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标的3以下属于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有()A当事人死亡B当事人撤诉C诉讼过程中周围城市发生地震D原告经过两次传唤拒绝到庭4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A程序法B基本法C私法D公法三、案例分析题2000年2月,湖北竹溪县汇湾中学18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其家长不让孩子继续上学。由于汇湾乡政府以往采用教育和行政强制手段都不好,汇湾乡政府就决定采用民事诉讼方式把这18名家长告上法庭。开庭的地点在汇湾中学。16名学生的家长到庭。根据宪法、婚姻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法院进行了耐心的说服调解工作,原告和16名被告达成了调解协议。法院对2名没有出席法庭的家长作出缺席判决。事后,家长都主动履行了协议和执行了判决。同时,乡政府对18名学生的学杂费予予减免。问题该案件是否适宜于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为什么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本章重点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辩论原则3、处分原则4、法院调解原则本章难点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含义和内容2、辩论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3、处分原则的内容及保障方法4、法院调解原则相关适用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或在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阶段起指导作用或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是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二、基本原则的种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编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中规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则。(1)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原则;(2)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的原则;(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6)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7)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8)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9)自愿、合法调解原则;(10)辩论原则;(11)处分原则;(12)支持起诉原则;(13)人民调解原则等。上述前6项原则是共有原则(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都有规定),7至13项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下面就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加以阐述。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它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如,双方当事人都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请求调解、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等权利。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如,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遵守诉讼秩序等。第二,双方当事人拥有同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地手段,同时,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第三,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一切诉讼当事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应毫无例外地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2人民法院调解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其含义有三第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应当重视调解解决。第二,要求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多做思想工作。第三,法院调解要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进行。3辩论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相互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辩论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辩论权,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又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准则。当事人双方就有争议的问题,相互进行辩驳,通过辩论揭示案件的真实情况。只有通过辩论核实的事实才能作为判决的根据。对于辩论原则,必须掌握以下内容。首先,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整个过程。其次,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再次,辩论的表现形式及方式是多种多样。辩论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进行,也可以运用书面形式表达。4处分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处分即自由支配,对于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的权利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无非两大类一是基于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二是基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产生的诉讼权利。对实体权利的处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诉讼主体在起诉时就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第二,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第三,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全部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解决。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处分,一般是通过对诉讼权利的处分而实现的。对诉讼权利的处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诉讼发生后,当事人可依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行使起诉权。第二,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申请撤回起诉,被告也有权决定是否提出反诉来主张自己的实体权利。当事人双方都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当事人双方都有权进行辩论等。第三,在一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可以对未生效的判决提起上诉或不提起上诉;对于已生效的判决或调解书认为确有错误时,当事人有权提出申请,请求再审,由人民法院决定;对生效判决或者其他具有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享有权利的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申请强制执行。第四,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可以撤回其申请,这种撤回申请的处分行为不影响其实体权利的继续存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处分权不是绝对的,我国法律在赋予当事人处分的同时,也要求当事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的利益。5支持起诉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对于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害者的单位或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给予司法保护。支持起诉原则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支持起诉的案件应当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如果当事人的行为不是侵权行为,而是一般民事权益争议,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就无权干预,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其享有的诉权。第二,有权支持起诉的主体,只能是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而不能是公民个人。第三,支持者与被支持者之间存在组织关系或隶属关系。第四,支持起诉的对象仅限于原告。第五,必须是受害者没有起诉。第六,支持起诉的形式,一般是道义上或物质上的,支持起诉者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6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就是说,我国法律对在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赋予同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就是同等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2款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实行对等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保护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需要。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本章重点1、合议制度2、公开审判制度3、回避制度4、两审终审制度本章难点1、合议制与独任制的区别2、回避的法定情形及效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在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几个阶段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起重要作用的准则。它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区别在于,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并对整个民事诉讼起指导作用,是民事诉讼法全部具体规定的根据和基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基本制度是针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规范人民法院的审判行为,通常比较具体。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一、合议制度(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合议制,是指由三名以上的法官或法官与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法律制度。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与独任制度相对的审判组织形式。前者称为合议制,后者称为独任制。独任制度是由一名法官独立负责对案件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仅在以下两种形式下实行独任制一是适用简单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二是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三是适用督促程序审理的案件。2合议制度的意义(1)使事实认定更趋客观、全面,防止和减少单个人在事实认定上的片面性;(2)有助于审判人员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防止和克服其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裁判更趋公正、法律的适用更趋统一;(3)有利于实现法院系统内部的自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法官个人武断和对审判权的滥用。(二)合议庭的组成合议庭的组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另一种是有审判员组成。1第一审合议庭的组成民诉法第4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2第二审合议庭的组成民诉法第4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二审民事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而不能吸收陪审员参加。3重审、再审案件合议庭的组成民诉法第4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织何义庭。合议制是我国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基本形式。合议制的适用范围是就适用的案件而言,合议制适用于审理除简单的诉讼案件外的各种民事案件,包括一般、重大、复杂和疑难的案件。就适用的人民法院而言,我国四级人民法院都可以采用合议制。其中,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只能采用合议制。就适用程序而言,合议制既适用于一审程序,也适用于二审程序。具体包括一审普通程序、二审程序以及重审和再审程序。特别程序中的选民资格案件和重大疑难的非诉讼案件以及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应当采用合议制。二、回避制度(一)概念回避制度是指案件的承办人员和其他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况时,不得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二)回避的条件和对象1条件(1)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2对象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适用回避的对象有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三)回避的方式是当事人申请回避和自行回避。回避的程序是回避必须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或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都须说名理由。回避必须有严格的审批手续。三、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要求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应当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应当公开宣判。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第一,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能够提高办案质量。第二,有利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实体权利。第三,有助于案件的审理和纠纷的解决。第四,有利于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应当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第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第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第三,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第一,离婚案件,第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四、两审终审制度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就告终结的制度。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间内,可以上诉至第二审人民法院。第二审所作的判决、裁定即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就此进一步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得对此提起上诉。此外,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所审理的案件等,也是一审终结。小结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或在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阶段起指导作用或主导作用的基本准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人民法院调解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在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或几个阶段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起重要作用的准则。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技能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哪一项不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A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B调解原则C辩论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2小台是某区检察院民行科的检察员,其职责是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进行检察监督,提起抗诉。试问其下列哪种做法违背了民事诉讼法()A小台经常旁听同级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错误不大的当庭指出,错误严重的提起抗诉B小台只是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并不对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C小台对同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行为,也进行监督D小台只对同级人民法院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法律监督3某市法院规定以二审改判率(二审改判案件数与该院受案总数之比)为评比条件之一,二审改判率低则分数高,于是法院就采取多受案的办法降低二审改判率。为此,院长让法院干警主动下去动员各属区厂矿起诉,试问这种做法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的什么原则()A辩论原则B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C处分原则D自愿、合法调解原则4某基层人民法院规定审判员每年审理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结案率不得低于95,因此出现了滥用调解,久调不判的现象。以上做法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哪一项基本原则()A处分原则B辩论原则C调解合法和自愿原则D支持起诉原则5下列有关辩论原则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辩论权的行使贯穿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B辩论的内容可以是程序性内容,也可以是实体性内容C法庭辩论为辩论原则的全部表现形式D辩论可以通过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进行6下列哪些案件可以公开审理()A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B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C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D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案件7合议制是与独任制相对应的审判组织形式。下列哪些法院不可以适用独任制审理民事案件()A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B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C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D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人民法庭8下列哪一项不是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A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B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C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的D审判人员曾受过纪律处分9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变通或者补充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须经有关机关批准。请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应报请哪一级国家机关批准()A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0二审法院审理过程中,原审被告提出反诉,法院就反诉调解不成,作出判决。请问本案二审法院的做法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哪一项基本制度()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两审终审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辩论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B法庭辩论是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全部体现C辩论的内容可以是程序性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D辩论原则只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表现出来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不受()的干涉A行政机关B社会团C个人D上级人民法院3张三和李四是案件的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法官总是质问被告,原告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都让法官代劳了。这不符合()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B辩论原则C对等原则D同等原则4下列哪些原则是民事诉讼特有原则()A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原则B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辩论原则D处分原则5下列有关辩论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辩论机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B法庭辩论是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全过程C辩论的内容可以是程序性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D辩论原则只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表现出来6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审理的一起上诉案件确有错误,便依法定程序提起了再审,由原先审理本案的审判员刘、丁某与本院聘请的陪审员于某三人组成合议庭审理本案,但在审理过程中,审判长刘某的意见与审判员丁某和陪审员于某二人的意见不一致,最后决定依刘某的意见作出判决,并注明此判决可以上诉。据此请问本案审理有哪些错误()A再审合议庭没有另行组成B合议庭依第二审程序组成时不应吸收陪审员参加审理C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本案再审判决不可上诉7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辩论原则()A辩论权的行使,不仅仅是在法庭辩论阶段,而且贯穿于诉讼全过程B未经法庭辩论和质证的证据,通常不得作为法庭裁判的依据C当事人可以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就案件的程序问题进行辩论D当事人提交的书面答辩状也属辩论的一种形式三、案例分析题1A诉B案件中,由于案件比较复杂,该案件被提交给审判委员会讨论。A聘请的代理人是王五,王五的叔叔C是该院院长。B向法院提出要求C回避。问题这一申请的理由是否成立在程序上应如何处理2王东彪诉刘满仓房屋租赁纠纷一案由丹江县人民法院受理。第一次开庭时,因原告未带有关证据的原件,法庭决定休庭;第二次开庭时,原告在法庭辩论时提出,本案合议庭中的书记员刘河江为被告刘满仓的弟弟,故要求刘河江回避,审判长以法庭调查已结束为由,驳回了原告的回避申请。一审法院判决后,原告以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且程序上违法刘河江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实体法也无不当之处,同时还查明刘河江确实是刘满仓的弟弟。问题在此情况下,二法院对本案应当如何处理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要素2、民事诉讼法律事实本章难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有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1)审判法律关系。是指在法院与当事人和其他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体的社会关系。(2)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形成的由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如果没有法院审判权,那么一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都不可能发生;如果没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审判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等三要素所构成。(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在诉讼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表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等)。(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其所表现的具体的诉讼权利也所区别。(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之间存在着多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各个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也不尽相同,因而客体也有区别。(1)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案件的客观事实和实体权利请求。(2)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3)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案件的客观事实。(4)人民法院与诉讼代理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客体是案件的事实和实体权利的请求。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于具备了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事实而引起的。凡是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就称为诉讼上的法律事实。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是诉讼事件,二是诉讼行为。(一)民事诉讼事件民事诉讼事件,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发生的不以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如,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死亡,这一事件就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终结。(二)民事诉讼行为民事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行为是诉讼上的主要法律事实。民事诉讼行为可以分为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民事诉讼是由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实施的行为。主体不同,民事诉讼行为也有所差别1人民法院实施的诉讼行为主要是(1)审理行为;(2)裁判行为。2人民检察院实施的诉讼行为主要是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抗诉行为和出庭支持抗诉的行为。3当事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们是实体权利义务的担当者,由此决定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具有特殊性。小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等三要素所构成。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一是诉讼事件,二是诉讼行为。第五章民事诉讼管辖第一节民事案件的主管一、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围1、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纠纷为两大类A、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案件和人身关系案件;B、其他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依法由人民法院解决的民事案件,比如劳动争议案件、选民资格案件等。二、人民法院主管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关系(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民间纠纷人民法院也能管,两家如何分工,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二)人民调解的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当事人对诉权的行使。(三)人民调解的结果有合同效力三、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的关系(一)对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法院能管,仲裁机构也能管。由当事人任选其一,互不交叉。即选择仲裁的,人民法院不再主管(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后,如果当事人选择诉讼途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三)劳动争议,仲裁是前置程序,对劳动仲裁不服。自收到仲裁书次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四)农业承包1、双方有仲裁协议的,仲裁管;2、无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另一方接受仲裁管辖的,仲裁管;一方申请仲裁,另一方不接受仲裁管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管。第二节管辖概述一、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和意义民事案件的管辖,是指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正确确定民事案件的管辖,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划分法院之间管辖民事案件范围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确定人民法院相互之间的分工和权限,明确管辖范围,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一是便利当事人进行诉讼和便利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二是有利于审判公正;三是有利于执行;四是维护国家主权。三、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民事案件的管辖作如下分类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共同管辖、选择管辖与合并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案件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第三节级别管辖一、级别管辖概述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我国四级人民法院由于职能分工不同,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也不同。确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的主要依据是案件的性质、案件影响的大小、诉讼标的的金额大小等。二、级别管辖的内容(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中,基层人民法院数量多、分布广,审判人员的数量多,并且没有审理上诉案件的任务,所以,一般地说,将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都交给基层法院承担是比较符合法院工作均衡负担原则的。同时,由于民事纠纷的发生地、当事人住所地或者争议的财产所在地,都与基层人民法院辖区相联系,因此,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第审法院,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方便人民法院审理。(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涉外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三者之一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分属多国国籍,或者案情复杂,或者争议标的额较大的涉外民事案件(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条)。这类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的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案情复杂、涉及范围广、诉讼标的的金额较大,案发后案件处理结果的影响超出了基层人民法院的辖区范围,基层人民法院已不便行使管辖权,而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管辖法院比较适宜。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除涉外案件外,基于某些案件的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还有两类第一,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其他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执行案件以及请求海事保全案件等。第二,除专利行政案件外的其他专利纠纷案件。(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审判机关,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和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各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审理不服高级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诉案件,并对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法规进行司法解释。为了保证最高人民法院有效地行使上述各项职能,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它只受理以下第一审民事案件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2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三、级别管辖的变通(一)上级人民法院的变通(管辖权的移转)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者同意,将某一案件的诉讼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上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上级人民法院转移给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权的移转,是对级别管辖的补充和变通。(二)下级人民法院的变通即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第四节地域管辖一、地域管辖的概念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不同。级别管辖从纵向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而地域管辖从横向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但是,二者是有联系的。地域管辖是在级别管辖的基础上划分的,只有在级别管辖明确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地域管辖;而要最终确定某一案件的管辖法院,则必须在确定了级别管辖之后,再通过地域管辖来进一步具体落实受诉法院。地域管辖主要根据当事人住所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法律事实所在地来确定。即当事人住所地、诉讼标的或者法律事实的发生地、结果地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二、一般地域管辖(一)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是指以当事人住所地与法院辖区的关系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有利于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迅速查明案情,正确处理民事纠纷;有利于传唤被告出庭应诉;有利于采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如果被告败诉,还有利于执行;同时,还可以防止原告滥用诉权,给被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所说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在司法实践中,公民在其户籍迁出后,迁入异地之前,如果没有经常居住地的,仍然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其住所地。民事诉讼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所说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其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被告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形式,又没有办事机构,则应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此外,按照司法解释,下列诉讼也根据“原告就被告”原则确定管辖法院1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的离婚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1条第2款)。2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8条)。3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的离婚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2条)。4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法院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0条)。(二)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一般地域管辖的“原告就被告”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适用或者适用后将对原告、对法院极为不便。为此,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了几种例外的情况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些例外情况是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对于符合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与身份有关的诉讼案件(如涉及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收养关系等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人民法管辖。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