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犯罪与制裁_第1页
航空犯罪与制裁_第2页
航空犯罪与制裁_第3页
航空犯罪与制裁_第4页
航空犯罪与制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犯罪与制裁非法干扰行为劫机是以暴力劫持飞机,迫使其改变航线,飞往劫机者所指定的国家(地区)和地点,以满足劫机者的政治要求或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非法行为。劫机一般还伴随有扣留人质,破坏飞机和地面设施,杀伤机组成员和旅客等暴力行为。不管其是否成功,对国际民用航空安全都构成一种威胁。因此劫机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的严重关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把上述诸行为称之为对国际民用航空的“非法干扰”(UNLAWFULINTERFERENCE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除发布宣言和通过各项决议、制定公约外,还制定了根据情节从重处罚的量刑标准。例如,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先后制定了三个防止非法干扰行为的公约,供各缔约国签署。它们分别是1963年9月14日在东京签订的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其它某些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1970年12月16日在海牙签订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1971年9月23日在蒙特利尔签订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中国在1978年加入了东京公约,在1980年加入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但对公约中的仲裁条款等作了保留。目前,防止非法干扰行为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机场的地面安全检查,而制止非法干扰行为往往需要借助于武力或政治协商手段。一般意义上的非法干扰则是指未经有关部门许可,使用某些频段进行通信,对在空中正常飞行的飞机识别指挥信号、机场交通信号、以及对其发出的紧急信号、遇险信号等形成的干扰。劫持航空器罪这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手段劫持航空器,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驾驶员(包括机长和副驾驶)在没有外力迫使下擅自改变航向,不是劫持航空器。2“暴力”是指对被害人采用使其丧失反抗能力或不能反抗的身体强制方法;“胁迫”是指以暴力为内容对被害人进行精神恐吓,迫使被害人不敢反抗的强制方法;“其它手段”指胁迫以外的所有手段。“劫持”是指犯罪人按自己的意志非法控制航空器的行为。劫持航空器的行为一经实施,即构成犯罪;行为人是否已实际控制了航空器,并不影响犯罪成立。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并依照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对劫机犯追究刑事责任。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指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方面是故意;2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3客观上是危及飞行安全。不论后果如何,只要危及飞行安全,即构成本罪。关于“飞行中”是指我国加入的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二条第(1)项的规定即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全过程;在航空器被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责任前,也被认为仍在飞行中。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92条的规定,对犯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罪指故意传递虚假情报,扰乱了正常飞行秩序,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客观上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主观方面是故意的。例如,某航班飞机正处在爬升阶段,某人却向航行管制部门报告该架飞机的行李舱中装有定时炸弹,致使管制员紧急通知该飞机返航。驾驶员放油后紧急降落,机场被封锁,外于紧急状态,实施应急计划,除旅客紧急疏散外,安检人员还倒舱逐件检查。最后,却是一场虚惊,但已造成了航班延误,浪费了众多人力、物力的重大损失和严重的政治影响,某人的这种恶作剧即已构成了犯罪。根据民用航空法第196条的规定,应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破坏航行设施罪指盗窃或者故意损毁、移动航行设施、危及飞行安全,足以使民用航空器发生坠落,毁坏危险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损毁或移动航行设施不构成本罪;2客观方面危及飞行安全,足以使航空器发生危险。包括;盗窃、损毁、移动了某个航行设施、设备或关键零部件,可能使航行设施失灵或停止工作,致使飞行中的航空器得不到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或者得到的是不准确或错误的航行情报,因而造成驾驶员对所操纵的航空器的位置不明、高度有误、距离不准,极易引发航空器相撞,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航空器落地对不准跑道或冲出跑道等飞行事故。不管是否形成严重后果,只要危及飞行安全,足以造成上述可能的危险,即构成犯罪。根据民用航空法第197条的规定,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毁坏航空器罪指故意在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上放置或唆使他人放置危险品,足以毁坏该民用航空器,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其特征是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放置危险品的人(包括幕后唆使人);2客观上是危及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并足以毁坏民用航空器;航空器“在使用中”的含义是指我国加入的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二条第2项的规定,即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人员为了一次确定的飞行而对民用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该航空器即被认为是在使用中;在任何情况下,使用中都包括航空器的的整个飞行过程。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根据民用航空法第195条的规定,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要对犯罪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聚众扰乱民用机场秩序罪指纠集多人扰乱民用机场正常秩序、致使机场无法运营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聚众闹事。即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煽动和指挥下,纠集多人进行扰乱活动,但一人闹事引起众多人围观不在此列;2客观方面是扰乱了机场的正常运营秩序,使运营活动无法继续进行。3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聚众扰乱民用机场秩序罪的情况比较复杂,手段也多种多样,包括在机场候机楼大肆喧嚣哄闹;捣毁公共设施;不服管理强行登机或阻止别人登机;围攻、漫骂、甚至侮辱、殴打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但只当情节严重时才构成本罪,在处理时,应仅限于对首要份子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一般参与者则应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民用航空法第198条对此作了规定。非法携带或运输违禁物品罪是指旅客非法携带违禁物品乘坐航空器或旅客、企事业单位以非危险品名义托运危险品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只要有上述故意违法行为,即构成犯罪。2客观方面是违反了民用航空法的规定。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00条规定禁止旅客以非危险品名义托运危险品,禁止旅客随身携带危险品乘坐民用航空器。除因执行公务并按照国家规定经过批准外,禁止旅客携带枪支、管制刀具乘坐民用航空器;禁止违反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将危险品作为行李托运。“旅客”是指机组人员以外的任何乘坐民用航空器的人。根据民用航空法第193条的规定,对非法携带或运输违禁物品的,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企事业单位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规定重大事故罪指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违反规定运输危险品,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专指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企业法人);2客观上是违反了民用航空法第101条的规定,非法运输危险品,并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根据民用航空法第194条的规定,应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航空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罪指航空人员玩忽职守,或者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发生重大飞行事故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专指航空人员;2侵犯的客体是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3、客观上导致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飞行器损毁,人员伤亡,后果严重;4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是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根据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99条的规定,对航空人员重大飞行事故罪追究刑事责任。民航主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指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履行应有的职责,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其特征是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系国家公务人员;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活动;3客观方面表现为渎职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例如不该颁发的证件颁发了,该吊销的证件却末吊销,以改造成重大飞行安全事故。但是,末造成重大损失的,则不构成渎职罪,按照违反政纪处理。4主观方面多数为故意,个别情况也可能是过失。根据民用航空法第212条的规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对渎职罪有相应规定,可根据犯罪事实比照判定。对第三人损害责任一般而言,所谓“第三人”是指“非协议或交易当事方,但可能在其中享有权利的人。”在航空运输中,航空承运人与旅客(或托运人以及收货人)之间是一种航空运输合同关系。航空运输合同当事人以外的都是第三人。航空器对第三人造成损害,航空器经营人都要依法承担责任。值得指出的是作为第三人的航空器经营人的工作人员,由于受有关的劳动合同的约束,因而,不适用于对第三人损害责任的法律。对第三人损害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但对后两种责任视情节决定是否追究。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第三人损害责任,仅就其民事责任而言,是由侵权行为而产生,责任形式是赔偿损失。航空器对地面或者水面第三人造成损害的责任问题,有关的国际法律规范目前只有1952年的罗马公约,其全称是关于外国航空器对地水、面上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第十二章则专门规定了对地面第三人损害的赔偿责任,从157条192条,共16条。空中刑事管辖权所谓“管辖”,在国内法意义上,是指据以确定某个或某类案件应由国内哪个或哪类法院受理的标准,即指司法机关受理案件的分工;在国际法意义上,则是指一国受理某些具有涉外因素案件的法律依据。管辖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即1属地管辖原则;2属人管辖原则;3保护管辖原则;4普遍适用管辖原则。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管辖权,是从国家主权观念出发的。因此在国家之间,同时实行属地管辖原则和属人管辖原则,经常会发生矛盾,这就是管辖冲突问题。实践上实行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属人管辖为辅的原则。所谓“保护管辖原则”,也称为利益保护原则。是指外国人在外国针对一国犯罪触犯了该国的利益,该国为保护该国的利益行使管辖权;所谓“普遍适用管辖原则”,也被称之为惩罪性原则。是指某类犯罪,危及国际社会的利益,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对于这类犯罪,不论犯罪分子的国藉和犯罪地,都有追诉和制裁的义务而行使管辖权。空中刑事管辖权是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如何行使管辖权。这个问题直至1963年东京公约签订之后才得以明确。该公约第3条和第4条确定了航空器登记国管辖原则和并行管辖制度。1970年的海牙公约第4条和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进一步就管辖权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下列国家在公约规定的条件下对公约规定的犯罪有管辖权1航空器登记国;2航空器承租人主营业场所所在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3航空器降落地图;4犯罪发生地国;5被指称的犯罪分子所在地国;6其它国根据本国国内法行使刑事管辖权。不难看出,这体现了普遍适用管辖原则。公约还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确立其对犯罪指飞行中的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的管辖权。1987年6月23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第21次会议决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据此,我国已在一定范围内确认了普遍适用管辖原则。司法协助是指“一国为另一国预审、判决和惩罚犯罪提供公安力量或司法机关协助的各种办法的总和”。一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的某些必要的诉讼行为可能在本国领域内无法施行,而诉讼行为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表现,但不经外国的同意也不能在外国进行。因此,国家之间需要相互提供司法协助。在有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三个著名的公约中,(即1963年的东京公约、1970年的海牙公约和1971年的蒙特利尔公约)都对司法协助作了相应的规定。进行司法协助的一般程序是1提出请求。司法协助一般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或至少要通过各国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请求国对案件有管辖权,是接受司法协助要求的条件。2被请求国审核司法协助请求。3司法协助的执行。引渡和起诉引渡(EXTRADITION)是指一国应他国的请求,将处在其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者被判刑的人移交他国审判或处罚。引渡是一种国家行为。一国是否接受他国的引渡请求,除非签定有引渡条约,承担了义务,完全属于一国主权范围之内,由该国自行决定。在一般的国际法中,国家有权驱逐外国人,但却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例如美国要求利比亚引渡涉嫌著名的“洛克比”空难的犯罪嫌疑人至今仍悬而未决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按照国际惯例,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有1犯罪分子国藉所属国;2犯罪地行为国3受害国引渡对象可以是请求国的国民、第三国国民或者被请求国的国民。构成引渡的理由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双方的法律都认定的犯罪,或是国际条约规定可引渡的犯罪。一般为普通刑事犯罪。引渡程序通过外交途径办理。起诉(SUEATLAW),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起诉属于程序法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分为自诉和公诉两种情况,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告诉方处理和其它不需要进行侦察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提起自诉;其它则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鉴于劫持航空器和破坏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危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航班的经营,并损害世界人民对民用航空安全的信任,而且我国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因此对于这类犯罪分子,我国坚持”不引渡则起诉“的原则,使犯罪分子依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制止犯罪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高度重视民用航空安全问题,一直致力于保卫民用航空安全的国际多边合作。1970年6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大会第17届特别会议召开,大会就非法干扰问题通过了大会宣言和包括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刑法,加强现有的引渡安排在内的各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