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本号SCAQSGYJYA01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颁布时间2010年9月10日实施时间2010年10月1日编制单位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联系人孙世金沙县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SCAQSGYJYA01)编制审核会签矿长法人安洛乡路边煤矿批准页本预案经路边煤矿煤矿李志中同志审核批准,于2010年9月10日颁布,2010年10月1日开始执行。法人签字2010年9月9日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4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危险性分析8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29第四章预防与预警38第五章应急响应40第六章信息发布44第七章后期处置44第八章保障措施46第九章培训与演练49第十章奖惩51第十一章附则52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55第一章顶板事故应急预案55第二章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7第三章水灾事故应急预案77第四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6第五章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6第六章运输事故应急预案107第七章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119第八章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32第九章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44第十章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54第十一章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65第十二章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176第三部分现场预案183第一章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83第三章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92第四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194第五章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199第六章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200第七章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201第八章锅炉事故现场预案204第九章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209第十章火灾现场处置方案212第十一章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216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保障路边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路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二九年四月一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22)路边煤矿C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23)对路边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81012号)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C9、C15煤层)(2007年10月26日)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C9、C15煤层)(2007年10月26日)25)路边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2008年9月)26)路边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2008年12月)27)路边煤矿勘查地质报告(2007年12月)28)路边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2007年12月)29)路边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30)路边煤矿事故总结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路边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路边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路边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路边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李志忠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第二章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211地理位置、交通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整合矿区总体呈一不规则多边形分布,矿区范围东西长087207KM,南北宽049101KM,地理坐标东经10605501060705,北纬272020272053。路边煤矿位于金沙县城310方位,距金沙县城区约28KM,行政区划属安洛乡管辖,距安洛乡约25KM,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方便(见图11交通位置图)。路边煤矿路边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生产规模年产15万T)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121。表121井田拐点坐标表拐点XY03025880356085991302588035609499230257303560984933026000356098494302603035609849530260383561066063026530356106607面积14287开采标井地质一、地层矿区地层由老到新有(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性为灰色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厚度大于100M。(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以灰、黄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菱铁矿、泥岩、粉砂岩及煤层。厚度95110M。区内含可采煤层四层,由上到下分别为C4、C6、C9、C15号四层煤。(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构、条带灰岩,厚3555M。(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岩性为浅灰色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底部为厚1525M的灰绿色、灰黄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厚180220M。213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云盘山背斜南翼,矿区范围内为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地层倾向128140,倾角510,平均8。矿区范围未见有断裂构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简单。、中灰高热值无烟煤。214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概况本地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井泉分布在村寨附近,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供生活用水。矿区地势北部低,南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排泄条件良好。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矿区东面的安洛河出口,标高约1250M。区内年降雨量大于1100毫米。本区的灾害性气候多,冰雹、暴雨形成水。矿区地势北部低,南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排泄条件良好。3、地层含、隔水性(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厚度大于10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厚度95110M,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龙潭组与茅口组之间无玄武岩隔水层。(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厚3555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厚18022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矿体赋存标高在12501550M之间,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山采取斜井斜井开拓,走向壁式采煤法。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矿井充水影响小。区内地表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较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直接充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龙潭组为弱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较小。位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的积水,将通过各种构造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溶蚀通道进入井下,对矿井充水。本矿的老窑采空区无记载,位置不清,老窑积水存在较大的隐患,对矿井的影响较大。矿区内无玄武岩隔水层。4、矿井涌水量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地表基本没有井泉出露;据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28M3/D,最大涌水量为57M3/D。用比拟法预测矿井整合后的涌水量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QFKF142870000003354786M3/D20M3/HQ矿井涌水量(M3/D),F预算面积(M2),1428700KF单位面积含水率(M3/M2)。即路边煤矿的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考虑20的系数,则最大涌水量40M3/H。5、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断裂构造、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开采煤层的资源量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215煤层及215煤层及煤质1、含煤性地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煤地层厚95110M,平均厚度100M,含煤714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4层,自上而下分别为C4、C6、C9、C15号煤层。2、可采煤层C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厚0812M,平均厚088M,属较稳定可采。煤层为灰黑色,粒状构造,似金属光泽,硬度相对较大,贝壳状断口,次生裂隙较发育,半亮煤光亮煤。距煤系顶界1825M。根据储量估算图,C4煤层属小窑破坏区不能进行回采。C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厚0813M,平均厚10M,属较稳定可采煤层。为灰黑色,粒状、条带状构造,似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次生裂隙较发育,以半亮煤为主。距C4号煤层1215M。根据储量估算图,C6煤层属小窑破坏区不能进行回采根据金沙县国土资源局、金沙县煤炭管理局2008年9月23日联合提供的C4、C6煤层受小窑开采严重破坏目前不能进行设计开采的报告。C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厚1319M,平均厚15M,属稳定可采煤层。为灰黑色,条带状构造,一般无夹矸,土状光泽,硬度较大,以半暗煤为主。距C6号煤层1021M。C1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下距茅口灰岩38M,平均5M。厚1324M,平均厚17M,属稳定可采煤层。为灰黑色,条带状构造,含12层夹矸,夹矸为泥岩、黑色炭质泥岩,厚01015M。土状光泽,以半暗煤为主。距C9号煤层4555M。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1。表121可采煤层特征表顶底板岩性煤层号层间距(M)倾角(度)平均厚度(M)容重T/M3煤层结构顶板底板稳定性备注0812C48088146简单泥灰岩粉砂岩稳定小窑破坏12150813C6810146简单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稳定小窑破坏10211319C9815146简单粉砂质泥岩细砂岩稳定1324C154555817146简单泥灰岩炭质泥岩稳定二、煤质1、物理性质及煤质特征C4、C6、C9、C15号煤层均为黑色,条带状构造,由半亮及半暗型煤条带组成,呈块状、粉末状。2、煤层化学性质煤质特征表煤层编号煤样类别MADADSTDQGETMJ/KGC4原煤11826312711879151733133363C6原煤22631211291591075149324331C9原煤144271912141048074275322C15原煤232272172424680781102438273据煤质分析,C4、C6号煤为低中硫、中灰高热值无烟煤,C9、C15号煤为低硫、中灰高热值无烟煤。216煤层开采技术条件1地质勘探工程概况矿区曾先后开展过地质矿产工作,但工作程度都较低,对区内矿产资源缺乏系统、综合研究。(1)19671968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13地质大队对该区进行过普查地质工作,1969年提交了黔西、金沙普查勘探区地质报告,提交(333)资源量1225944万吨。基本查明了区内煤层赋存情况、煤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矿区位于普查勘探区内;(2)1980年,贵州省108地质大队对该区进行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遵义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初步了解区内地质情况;(3)2002年贵州省地矿局一二地质大队对原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作过地质简测工作,并提交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地质简测报告(该报告未经评审);(4)2003年,矿区作过普查工作,并提交安洛普查报告。矿区位于普查区内。(5)2005年9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对原金沙县安洛乡凯鸿(肖家湾)煤矿作过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并提交金沙县安洛乡凯鸿(肖家湾)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过评审、评审文号毕地国土资复200542号);(6)2006年10月,贵州省地矿局一二地质大队对原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作过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交提交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过评审、评审文号毕地国土资复2006185号)。(7)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对该矿井的地质调查核实工作,调查了井田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情况,并提交了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08年1月9日,评审备案的资源量746万吨。其中(332)8万吨,(333)591万吨,(334)为147万吨。2对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评价评价认为(1)基本查明矿区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可采范围,煤层露头进行了较系统的揭露和控制;基本查明可采、局部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了煤类为无烟煤。基本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矿坑充水因素,预测了未来矿坑涌水量;基本查明可采、局部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含量等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作了初步评价。(2)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基本能满足15万T/A矿井的开采设计要求,但未能完全支撑本次设计要求,要求业主在生产中加强收集生产地质资料,为矿井开采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3)水文地质、煤质分析等资料的可靠程度及对开采的影响地质报告对矿井水文地质、煤质的分析基本可靠,可采煤层为低中硫分、中灰、中热值的无烟煤,适于民用及电厂用煤。(4)煤层露头附近的采空区,可能存在老窑积水、积气,必须坚持超前探放水、探放气,严加防范。(5)由于井田地表局部存在山体滑坡的可能,应加以密切的注意,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处理措施。对已在地面出现的地裂缝应做好治理工作。(6)由于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其矿井涌水量准确性较差,矿井生产建设期间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矿井涌水量。(7)由于C6、C4煤层属小窑破坏区不能布置系统进行回采,建议加强对C4、C6煤层的巷探工作,发现可采时及时调整开采顺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2161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产字20081012号中对金沙县路边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结论,路边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92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82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433M3/T。金沙县路边煤矿煤矿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162煤尘根据2007年10月26日提交的对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C9、C15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C9、C15煤层煤尘无爆炸性。、2163煤的自燃根据2007年10月26日提交的对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C9、C15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金沙县安洛乡路边煤矿C9、C15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类,为不易自燃煤层。2164煤与瓦斯突出根据2008年6月路边煤矿提交的金沙县路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关于路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路边煤矿C9、C15煤层煤的破坏性为I类,C9煤层在1385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15煤层在1365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金沙县属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对C9、C15煤层未作煤与瓦斯鉴定前,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开采管理。2165地温本矿井应属地温正常矿井2166冲积地压本矿井无冲积地压危险。2167煤层风氧化带矿区内煤层风氧化带发育不明显。2168钻孔封孔情况路边煤矿矿区范围内所有钻孔全都采用水泥封孔。217生产系统、辅助系统1、矿井开拓方式路边煤矿采用斜井暗斜井的开拓方式2、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采面采用放炮落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采面运煤出口转载机运输,运输巷采用阻燃型皮带运输。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为全部垮落法。工作面采用DZ20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方式,排距10M,柱距08M,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工作面贴帮柱每隔16M打一棵临时支护,煤壁落煤后及时挂梁,若顶板压力较大,可增设木垛。采面出口采用四组八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采面上、下巷超前支护均为靠近采面煤壁10M段采用双排托棚支护,往外10M采用单排托棚支护。3、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2通风系统以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构成的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主要新鲜风流经主斜井、副斜井进入工作面运输巷,清洗工作面后,乏风经工作面回风巷至回风斜井,最后由引风道排出地面。4、防排水系统该矿为斜井开拓方式,设置水仓机械排水方式,前期在井下1378M水平标高建水仓,采用机械排水方式,将井下积水排至主斜井井口排水沟后自流至污水处理池。后期水仓由矿井开采至该标高时再根据实际涌水量进行选型计算。5、提升、运输方式矿井主提升采用绞车提升,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平巷采用皮带运输。6、供电系统矿井一回引自新化35KV变电站10KV新红007开关(导线采用LGJ95,供电距离3公里),另一回引自新化35KV变10KV新红线路不同的母线段(导线采用LGJ95,供电距离2公里)。7、救护系统本矿于2008年组建了救护队,编制9人,目前实际人数5人。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2211主要危险源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2212存在形式及场所、序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1水井下采空区涌水2火地面地面生活用火3爆炸井下工作面炸药4提升运输主提升巷道防跑车5瓦斯采面上隅角防止积聚6机械伤害刮板运输机防止误操作7高空坠落8地压9有害气体采空区密闭不严10电采煤工作面失爆2213检测、监控的手段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222危险源风险分析2221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1)危险目标的确定地面锅炉房地面锅炉房周边有公路、灯房浴室、器材库办公楼、食堂等。地面瓦斯泵房正在筹划建设永久瓦斯抽放泵站。自然灾害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等自然灾害事故。(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金山县路边煤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属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和锅炉爆炸重大事故,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2222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路边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1)瓦斯因素路边煤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类,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低,瓦斯涌出量小,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员窒息,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2)煤与瓦斯突出因素根据2008年6月路边煤矿提交的金沙县路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关于路边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路边煤矿C9、C15煤层煤的破坏性为I类,C9煤层在1385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C15煤层在1365标高以上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金沙县属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对C9、C15煤层未作煤与瓦斯鉴定前,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开采管理。(3)煤尘因素根据路边煤矿2007年10月26日提交的对C9、C1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C9、C1煤层煤尘无爆炸性。(4)火灾因素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皮带、溜子不当、放炮管理不善、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电器短路、静电、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机电等外因火灾的发生。(5)水灾因素现采工作面在C15煤层,但是,要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在C15煤回采前应采用一定的物探、钻探手段探查煤层顶底板完整性,在岩层破碎区段,应采取相应的水文地质措施,保证回采安全。同时,现采工作面附近有多个小煤窑,其老窑积水范围不够明确,开采时应注意老空水威胁,建议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防止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我矿,引起水灾事故。(6)运输提升因素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因此,要加强对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加大对人车使用、检修、钢丝绳、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在斜井(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完善各种行车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挡)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7)顶板因素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地层之下,由于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顶板节理发育,底板松软,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放松对顶板的管理,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8)其它因素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操作不慎,不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健康原因,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状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整改不力等。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23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231瓦斯事故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氧气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进行的剧烈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速膨胀,开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形成冲击波从而产生动力现象,这就是瓦斯爆炸。瓦斯爆炸的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瓦斯爆炸产生的爆炸温度可达18502650,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员,还能点燃可燃的木质支架、煤尘、引起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灾情。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气体压力的骤然释放,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从而吹倒支架,损坏设备。瓦斯爆炸同时生产一氧化碳等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发生爆炸后,同时还会大大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处于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点燃温度不低于650,当量大于028,并且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0544,其扩散性很强,会很快扩散在空气中,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高浓度的瓦斯聚集,会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造成人员的窒息死亡。232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因煤体突然喷出到采掘作业空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内向巷道或者采掘作业场所突然喷出大量的煤炭及涌出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充塞巷道并造成一定的、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动力效应,煤层形成空洞,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发生风流逆转,造成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涌出的煤(矸)流埋人等事故。233煤尘爆炸事故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且煤尘必须浮游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其爆炸浓度值为45/3,上限值为15002000/3;二是有足够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煤尘爆炸的引爆温度为6101050;三是氧气浓度不低于18,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时,单独的煤尘不在爆炸。煤尘爆炸具有同瓦斯爆炸相类似的特点,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并同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等。煤尘爆炸火焰温度可达16001900,可使爆炸时产生气体产物加热到23002500;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750KPA,但在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伴随着距爆炸源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增加;煤尘开始被点燃时产生冲击波的传播速度与火焰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相同的,随时间延长,冲击波的速度加速,其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可达2340/;煤尘爆炸后同时生成24的一氧化碳,有时甚至高达810。因此,煤尘爆炸具有威力大、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大、造成损失严重的特点。234火灾事故构成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热源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二是可燃物;在煤矿矿井里,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三是空气;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若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所以空气的供给是维持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燃烧是剧烈的氧化现象。矿井火灾的危害及影响主要有在火灾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烟尘等,另外坑木、橡胶、聚氧乙烯制品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醇类、醛类以及其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随风扩散,可能波及相当的区域甚至全矿;高温往往引燃邻近的可燃物,致使火灾范围扩大;火灾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引火热源,而且造成的干熘作用使可燃物(如煤、木材、水等)放出氧、甲烷和其他多种碳氧化合物等爆炸气体,同时还可以使沉降的煤尘重新悬浮。因此,火灾往往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35水灾事故矿井水害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界条件复杂季风气候和地层含水性,地质构造因素(断层、溶洞、暗河、褶曲、裂隙);人为原因开采后汇水面积加大,造成采空区积水,人为因素水害等,往往造成突发性的水灾,采空区积水而且伴有有害的气体同时涌入,增加了水灾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236运输提升因素运输提升事故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设备和人为。设备的管理、保养不当,造成设备老化、损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不当、安全思想麻痹大意,或者其他人员的工作疏忽,未真正做到“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加上人为操作不当,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事故。237顶板事故煤矿顶板事故特性是煤层上履岩层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节理发育、风化、淋水后,原始应力受采动后形成集中应力等,形成岩石原生裂隙和裂隙而产生的重大撞落状态,具有隐蔽性、突然性,其冒落面积的体积的范围大小与所产生的顶板岩层裂隙范围有较大的声响,和支架支护的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本身岩层性质和下履岩层承压情况高低有相应的关系;松软的顶底易于冒落造成局部顶板事故,而坚硬的顶板则不易冒落,则易形成强烈的冲击地压,造成较大的顶板事故。238其他事故矿井煤炭开采的工艺不当,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比如瓦斯事故、放炮、机械、漏电、电气着火等,也有可能造成人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这是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毕节地区应急救援指挥部、金沙县救护中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由金沙县路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311成立矿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应急指挥系统图图31总指挥副总指挥现场指挥组警戒保卫组通信信息组物资供应组技术处理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根据险情等级决定是否向上级单位救援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总指挥李志中副总指挥孙世俊成员阳忠杨远开游开祥31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调度室主任罗中元生产调度室电话810救护队值班电话811314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10个组3141现场指挥组总指挥阳忠副总指挥阳远开成员欧远吉张德强付光乾3142抢险救灾组组长游开祥成员宋远国李明云周仁岗杨宇杨君阳远书安文君3143技术处理组组长孙世俊成员将凤生3144物资供应组由营销部负责人组成;李兆龙,曾祥林3145通信信息组组长钱代刚成员张明3146警戒保卫组组长张红贵成员李明坤聂德华3147医疗救护组组长龙光德成员罗辉3148后勤保障组组长蒲祖乾成员谭明3149善后处理组组长张凯成员龙光德罗辉31410事故调查组组长阳忠成员张德强周仁岗欧远吉3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32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321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3212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3213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决策工作,在接到事故报警后,迅速研究、拟定救援方案,并予以组织、协调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实施紧急救助,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3214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的工作进展情况;3215根据救援工作的难易程度,协调现场救援力量,并决定是否向上级有关救援部门发出请求援助支持;3216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现场救援力量的调配;3217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后勤保障和保卫工作。3218负责应急救援情况的总结、上报及相关处理事宜。322总指挥的职责322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核批准工作;3222领导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当矿井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矿长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领导负责指挥。3223负责对外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323副总指挥的职责3231组织有关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323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专门人员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用“入井特别许可证”和“进入事故现场许可证”;3234根据总指挥授权,代行总指挥权力。324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3241制定应急救援程序,负责日常管理工作;3241负责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救援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3243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标定报警的方位,险情的等级等要素,及时拟定救援计划并向指挥部汇报。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正救援方案,供指挥部决策;3244根据总指挥的授权,与相关救援单位进行协调并下达有关命令;3245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统计人员、财物的损失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将有关材料建档、归档。325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各小组的职责3351现场指挥组(1)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工作;传达指挥部对抢险救援的决定、命令,并负责督促落实。(2)调度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相关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3)参与制定救灾方案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了解其执行情况和相关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工作。3352抢险救灾组(1)接到调度室指令后,立即抽调精干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到事故现场,开展人员救护和事故紧急处理,防止事故扩大。(2)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措施,按照指挥部命令,完成遇险人员紧急救护和抢险救灾的相关任务。(3)对伤势较重的人员采取临时救护措施,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3353技术处理组(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354物资供应组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3355通讯信息组负责对救灾情况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按规定向有关安全部门和政府部门汇报联系在,并参与协助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处理;负责向职工群众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积极做好受威胁的职工、群众撤离避让的思想工作,宣传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3356警戒保卫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矿井的警戒、维持秩序等工作;3357医疗救护组(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3358后勤保障组(1)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以及救援医护人员的集结调配;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危重伤员的护送转院;特殊情况下对伤员组织专家会诊。(2)负责事故发生后各种抢险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各种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的购置储备和保管维护。(3)负责上级领导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和地面车辆调配工作。(4)负责处理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5)负责事故发生后各项抢险救援所需资金的筹措和调拨。3359善后处理组主要负责伤亡员工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33510事故调查组(1)参加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听取指令。(2)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警戒保卫工作,在井口、调度室、办法室等要害地点设置专人警戒,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并保证井口附近20米范围内无火源。(3)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嫌疑责任人的监控及协助上级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追查过程中对现场的勘查和取证等相关工作。326各有关成员的职责3261李志中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3262总工程师是总经理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总经理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3263阳忠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工作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总经理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3264安全部主任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3265救护队队长对煤矿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煤矿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局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煤矿救护队联合作战指挥部。由公司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3266通防部主任按照孙世俊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主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3267生产技术部主任按照孙世俊命令负责协助李志中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孙世俊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3268调度室主任及时向总调度室、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有关领导和单位汇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事故处理情况;向下传达李志中命令,召集有关人员或单位到调度室待命,协调各单位处理事故的工作。3269有关的班长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内工作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到安全地点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给公司调度室,并随时接受总经理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32610公司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救护队、矿长、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以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按照预案中所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32611监控中心主任应根据入井人员矿灯自救器领取情况,查清在井下的员工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持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灯房严格检查,制止入井;必须切断与救灾无关的其它通讯,保证井上下通讯信息畅通。32612营销部主任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总经理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32613机运部主任根据钱代刚命令,负责调整主要扇风机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情况,及时抢修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32614抢险救灾队队长配合林华公司救护中队,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32615医务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32616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32617煤矿保安负责人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公司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第四章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建立和完善对瓦斯、自然发火、顶板的监测监控系统,一旦瓦斯超限,立即停产、撤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要有专人对瓦斯、一氧化碳、水害、顶板状态进行分析,从技术、装备、管理、程序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对重大危险源实行24H连续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应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42预警行动421事故预警条件。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422事故预警方式。井下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地面事故通过电话或由专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423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必须明确具体的预警方式。43信息报告与处置431信息报告与处置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或知情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本公司事故汇报程序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意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排、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抢救。432信息上报和传递事故发生后,事故汇报程序具体见下图图41路边煤矿事故汇报程序图救护中队值班司机矿医务室5分钟433现场人员向调度室报告内容4331灾害、事故发生地点、具体位置。4332灾害、事故发生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反映灾害、事故主要特征。第五章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应急救援指挥部(调度室)矿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分管副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部门抢险救灾队金沙县煤监局事故地点1小时内第一时间第一时间155515111151515511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路边煤矿煤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级)和一般事故(级)。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512响应分级标准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公司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级(较大事故)响应、级(一般事故)响应。5121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级响应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造成3050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5122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级响应可能造成13人死亡,或造成30人以下中毒、重伤,有一定社会影响等。52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启动相应的事故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根据不同事故类型、救灾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之前开展救援的情况,确定施救方案,做好施救准备实施救援。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根据需要配带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规定。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遇害人员。同时,做好施救和现场保护工作。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53应急启动531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命令后,立即按照“事故应急通知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到调度室集中,通知有关抢救抢险队伍立即赶扑事故现场。532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总指挥的指示,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立即将所发生事故基本情况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533总指挥部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调度室,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总指挥命令,分头开始行动。534应急启动后,要求尽快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到位,所有应急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535各应急小组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煤矿员工及家属、组织抢险救灾、调配救援所须的应急资源等工作。54救援行动541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总指挥部迅速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现场一切抢救事宜统一由现场抢救指挥部指挥,现场抢救总指挥由矿长委派副矿长担任。542抢救组和技术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现场抢救现场指挥部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543金沙县救护中队、各工作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和总指挥的命令及抢救方案进行现场抢救。544在执行应急救援优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检测等工作。55扩大应急55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