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2008年“”XX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XX县水土保持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县2008年“”XX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范围XX小流域项目实施单位XX县水土保持局项目实施年限1年项目第一责任人项目总投资386万元(中央投资276万元,地方匹配11万元)设计单位及资质证号XX县水土保持局治理股(甘)水保资质证丙字049号设计人员石屹峰助理工程师杨永红技术员李卫东技术员工程规模项目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KM;其中营造水平梯田14HM;新修拦沙坝1座,作业便道3KM,经济林117HM,封育治理1743HM。前言XX小流域位于XX县西南15KM的鱼池乡下滩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6451061850,北纬334539334230。流域总面积512KM2。近年来,由于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24M2。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省计委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具体要求,我县选定XX小流域作为我县二八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从二七年十月开始组织设计人员对小流域进行了外业调查,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暂行规定和有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了小流域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现已完成XX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目录1、基本情况5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113、工程设计154、施工组织设计和年度实施计划34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56、效益分析387、项目组织管理418综合结论43XX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合计一、建设条件1XX面积HM5122XX人口人4503农业人口人4504多年平均降雨量MM6995实测最大24H降雨量MM12236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157多年平均气温C1078森林覆盖率319水土流失面积KM32410土壤侵蚀模数T/(KMA)208311其他二设计标准(P10)MM12231工程防御暴雨标准(P20)MM15052造林保存率80三工程规模1综合治理面积KM305基本农田HM14经果林HM117种草HM封禁HM1743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座塘坝座拦沙坝座1蓄水池口排灌渠KM013田间道路KM3四工程量25601主要工程量万M214土方量万M214序号及名称单位合计石方量万M0037混凝土方量M602主要材料水泥T20钢材T油料T炸药T树苗万株176种籽T4所需劳力及设备总用工日万工日05年均用工日万工日05年均出工日工日11机械施工量台班年均机械用量台班5施工期限年1五工程效益1年拦蓄泥沙量万T0982年拦蓄水量万M3793林草覆盖率914经济效益万元1044六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万元386工程措施万元176植物措施万元176其他措施万元052其他费用万元181基本预备费万元11差价预备费万元02综合经济指标单位面积投资万元/KM75单位面积总经济效益万元/KM20内部收益率14效益费用比1511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111XX概况XX小流域属嘉陵江一级支流XX河流域。流域东临鱼池乡上摊村河,南接显龙乡姜家湾,西依下三房,北以大坡山为界。流域南北长37KM,东西宽21KM,流域面积总512KM。水土流失面积324KM,海拔9811343米之间,相对高差362米,XX为中部黄土山塬峡谷区,谷坡陡峻,岩石裸露,网状分布,黄土覆盖层较厚,水土流失严重。112地质地貌(1)地质XX小流域地处秦岭海槽褶皱带,属古生代未期秦岭地槽褶皱成山体断裂下沉的构造盆地,由于多次造山运动影响,流域内地质多呈红色砂砾岩,砾状砂岩夹质粉砂岩,石英岩、粘土质岩等,岩石山体表层广布有黄土与黄土状岩石碎屑残积物覆盖,即现在的主要耕作层。(2)地貌XX小流域处于中部河谷丘陵盆地区,经过长期侵蚀切割分成目前网络状沟谷、坡、梁结构。流域沟道总长7KM。沟壑密度14KM/KM,沟道比降17。根据XX小流域坡面情况分析,345级坡度居多,地面较平的山坡1525度分布在山坡、山梁等部位。不同坡度统计表HM13517113土壤XX小流域主要土壤有棕壤土、褐土、红粘土。棕壤土多分布在坡积、残积或黄土母质上发育形成的地带,土壤表层主要有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等,土层较厚,土壤发育层次明显,PH值557,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褐土主要以典型褐色土、黄僵土、石灰质褐色土为主,多分布在耕种的坡地上,红粘土主要分布在陡峻的荒山荒坡地带,PH值80左右,土壤熟化成度差,土层薄,肥力不足,土壤侵蚀严重。114植被XX小流域由于山大沟深,新生沟壑区内岩石深切,所属植被多分布在坡陡、沟深、土层薄的山地或梁峁,植被种类多为松树、柏树、刺槐、狼芽刺为主的乔木林和灌木林。流域内现有乔木林158HM,占林地面积45;灌木林1766HM,占林地面积50;疏幼林地167HM;占林地面积5。植被覆盖度69,森林覆盖率31。115土地资源利用情况XX土地总面积512KM,其中梯坪地25HM,占总面积的96;坡耕地131HM,占总面积256;用材林158HM;占土地总面积的31;灌木林1766HM,占总面积345;疏幼林167HM,占总面积3;非生产用地47HM,占土地总面积的09。流域内人均土地114HM,人均耕地035HM。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不合理,主要是坡耕地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还没打破,无支柱产业,因此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是发展流域经济的根本出路。116气候特征XX小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07,日照时数1969小时,10有效积温29936,年平均蒸发量1239MM,无霜期181天。早霜期出现在10月初,晚霜期一般出现在4月中旬,日极端最高气温368,日极端最低气温15。该区年均降水为699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55,多以暴雨形式出现,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为1223MM。117河流水文XX小流域所属水系为嘉陵江水系三级支流,年径流模数为08万M/KMA,年径流总量41万M。12社会经济状况121人口与劳动力XX小流域辖1乡(镇),1个行政村、3个村民小组、89户、450人,人口密度88人/KM,人口自然增长率08,农业人口450人,劳动力158个。122农村各业生产(1)农村产业结构XX小流域内产业结构中以农业为主,林业、牧业为辅,根据2005年XX县统计年报,农业总产值18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9林业产值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1;牧业产值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其它产值6万元,占产值5人均纯收入1595元/人。流域内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经济作物有向日葵、油菜等(2)农业生产该流域内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黄豆等,种植面积共计156HM,小麦平均单产3000KG/HM,玉米平均单产6750KG/HM,黄豆平均单产1250KG/HM,人均产粮1968KG,人均基本农田0056HM。(3)林业生产流域内共天然林158HM,灌木林1766HM,疏幼林地176HM,疏幼林主要近年新造水保林林为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森林资源开发不合理,多为原料出售,缺乏综合加工利用,因而产值不高,收入很低,资源浪费严重。(4)畜牧业生产流域内畜禽结构以牛、猪、鸡为主,养有生猪约212头,牛约105头,鸡约350只,饲料主要为草场加农作物秸杆和其他农副产品,主要存在问题有饲料较丰富,但使用不合理,饲料工业缺乏,对牲畜经营管理粗放,饲料报酬低,生产效益不高,商品率低。123农村基础设施状况XX小流域已实现“三通一平,交通便利,乡村道路完善。13水土流失及治理状况131水土流失状况流域内土壤侵蚀剧烈,地貌发育活跃。侵蚀方式主要以水蚀为主,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324KM,占土地总面积的633。其中轻度流失1533KM,占流失面积的4727;中度流失159KM,占流失面积的4903;强度流失12HM,占流失面积的37。无明显流失1877KM,占总面积的337。侵蚀模数为2083T/KM,土壤侵蚀量106万吨。132水土流失的危害流域内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具体表现为沟蚀、面蚀。面蚀经常发生在伏耕后的陡坡地中,在暴雨径流的冲刷下,陡坡地形成细沟状的侵蚀沟,造成耕作层土壤大量流失,土壤板结,破坏了土壤氮、磷、钾有机结构,土壤肥力下降,形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由于人为的毁林开荒,乱开滥挖,使稳固沟坡两岸的根网系统死亡从而失去固结土壤的能力。由于沟道比降较大,沟岸植被破坏严重,在暴雨多发季节内洪水携带大量土壤及泥沙涌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水位上升,严重威胁城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本区经济的发展,治理XX小流域水土流失势在必行。133水土保持现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当地干部和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热情。截至2004年底,流域内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兴修梯田25HM,营造水保林176HM,兴修水利水保工程1座(处)。2建设目标、规模和总体布局21建设目标21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根据该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结合XX县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情况,通过分析各种自然条件,经过科学分析论证,综合治理以“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抓特色产业,打造精品小流域”为指导思想;适地适种,良种繁育,综合防治为基本原则。根据XX小流域的土地资源及水土流失情况,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采用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用3到5年时间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使农、林、牧得到协调发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杜绝人为的水土流失产生。项目实施后,XX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HM,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94,XX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4以上。减沙效益达到90以上,蓄水效益达到80以上。21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项目实施后林草植被度将由现在的69提高到91,新增林草面积近117KM,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初步控制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21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由于流域特殊的地质地貌,一遇大雨容易形成山洪,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耕地土层较薄,坡度比较大,遇到干旱季节,干旱十分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制约着本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造成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较为困苦。XX小流域经过综合、集中、连续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提高。随着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促进了流域内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得到充分利用,小流域经济初具规模,XX人均收由1595元增加到1858元,经济增长率在16以上,人均有粮2750公斤左右,群众生活普遍得到提高。22工程总体布局221土地适宜性评价流域内山多平缓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质量不平衡。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156HM,其中梯坪地25HM,占耕地面积的16,坡耕地161HM,占耕地面积的84。流域内部分坡耕地多为陡坡耕地,而且分布均在25以上的山腰、山顶、山脚,有相当一部分是毁林垦殖出来的,应进行退耕还林,按其坡度考虑,只宜作林业用地。适宜农业用地少,耕地面积没有充分耕种,粗放经营,耕地产出不高。未能因土适种、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因此低产旱地面积大。22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小流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XX今后以经济林为主发展方向,将25坡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退出的耕地宜林则林,未能利用的,进行封禁治理,让其自然修复。通过土地调整后,小流域林业用地4683HM,农业用地39HM,其它用地47HM,到治理末期,小流域内梯坪地39HM,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9HM。23建设规模XX小流域计划治理面积305HM,主要采用农业、工程和植物三大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农业措施营造水平梯田14HM;工程措施拦沙坝1座,排灌渠01KM,作业便道3KM,植物措施经济林117HM,封育治理1743HM。24总体布局241各项布局原则(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开发,根据流域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危害程度、设防要求、生产力发展方向、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地布设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合理确定各项措施的比例,形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2)、防治结合,在治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无明显流失区和轻度流失区的预防保护工作,加大封禁治理力度,加大自然修复力度,切实防止人为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强化水土保防治水土流失。(3)、治理开发一体化在治理开发的同时,结合三大效益,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途径。选择生态地的优势产品,使流域成为商品生产基地。(4)、突出重点,选好突破口,针对当地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加速治理开发的突破口,建设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大力发展区域优势。(5)、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布局。(6)、防治结合,巩固治理成果。242各项治理措施布局根据XX内流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拟定各项治理措施布局如下(1)、坡面山坡土层较厚,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在坡度较缓的地块治理措施以坡改梯建设为主,在地埂栽植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既可稳固田坎,又可以发展经济林果产业。在坡度较陡但土层较厚的地块营造经济林,以栽植花椒、核桃为主,形成坡面经济林带;对稀疏残林进行封育管护,利用自然修复,使其尽快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2)、沟道XX内沟道较多,多为土石结合沟道,由于历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沟道侵蚀严重,有较明显的天然跌水,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快。对此,我们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沟道内布设拦沙坝,抬高侵蚀面;在沟岸及沟头大力营造防护林,防止沟头上切。(3)、道路体系各项工程的实施必须要有道路作为基础,根据工程需要,修建田间道路系统,便于运输及农业生产,做到“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3工程设计根据水土流失的情况,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按照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设计完成。31水平梯田坡改梯设计311土坎梯田3111设计原则确定水平梯田断面,即求出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断面。(1)、地块选择符合建立基本农田的要求,地面坡度一般在15以下;(2)、布局设计科学,实施程序合理;(3)、地块集中,田、林、路、渠结合;(4)、田面水平,无集流冲刷的可能(5)、田面适度515米之间;(6)、田坎坚固,填方上虚下实,预留一定的沉陷高度。(7)、生土深翻03米以上,表土还原02米以上;(8)、田坎利用率高,无胁地减产可能;3112设计标准水平梯田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一般减少径流90,减少泥沙95以上。梯田的断面设计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田面宽度越小,相应的田坎高度越大;坡度越缓则相反。田面宽度为陡坡区5M10M,缓坡区10M15M。3113水平梯田工程设计BXABH水平梯田断面示意图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关系为田坎高度HBXSIN原坡面斜宽BHCTG田坎占地宽BMHCTG田面毛宽BMHCTG田坎高度HBMTAN田面净宽BBM一BHCTG一CTG式中原地面坡度;梯田田坎坡度。除以上因素外,田边应有蓄水埂,高03M05M,顶宽03M05M,内外坡比11。3114水平土坎梯田规格要求根据流域实际情况,选用地面坡度1525地方进行坡改梯。1田块布设需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尽可能在100200M,以便利耕作。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区内梯田埂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2梯田坎高应小于35M,坡度为1520田面宽度8M15M;坡度为2025田面宽度5M15M;3地埂高一般03M,顶宽04M,埂内坡11;坡改梯设计图式40928604埂157坡改梯典型断面示意图3115工程土方量和土方移运量的计算土方量V1250H(近似值)土方移运量W8333BH(近似值)式中W每HM土方移运量,MM。3116水平土坎梯田规格要求由于XX内规划坡改梯图斑地形较复杂,耕地坡度不均匀,根据XX实际和工程实施可操作性,按照地面坡度15度以下设计坡改梯断面,按土坎梯地设计。沿等高线布设,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梯田坎高应小于25M;地埂高一般02M,顶宽03M,埂内坡11;全部采用人工修筑。坡改梯设计工程特性表型号地面坡度田面宽度田坎高度田坎坡度土方量P0151515M8M15M25M60803200M/HM3117坡改梯施工方法坡改梯的施工包括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和修平田面等五道工序。定线根据梯田规划确定为梯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从上到下划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BX基点。从各台梯田的BX基点出发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接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田坎清基以各台梯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线。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约20CM,清除石砾等杂物,整平,夯实。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保留表土采用逐台下移法,整个坡面梯田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田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修平田面将田面分成下挖上填写与上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3118管护和利用(1)、维修养护、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对梯田进行检查,发现田坎(田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补修。、梯田田面平整后,地中原有浅沟处,雨后产生不均匀沉陷,田面出现浅沟集流的,在庄稼收割后及时取土填平。、根据田埂泥沙淤积情况,从田埂下方取土,加高田埂,保持埂后按原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拦蓄量。(2)、促进生土熟化、梯田修平后,在挖方部位多施有机肥(单位面积施肥量较一般施肥高一倍左右),同时深耕30CM左右,促进生土熟化。、新修水平梯田,第一年选种适应生土的作物,如豆类和洋芋等。(3)、田坎利用、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及适宜当地土地条件,县经济价值高的花椒来发展田坎经济。、田坎利用与搞好田坎的维修养护,保证田坎安全相结合。3119图斑设计根据规划图斑的坡度及土层厚度,XX共规划土坎梯田图斑2个,共14HM,全部为人工修筑,共需移动土方约45万M。32拦沙坝设计321设计原则XX内重点治理沟道比降大,多跌水,遇暴雨易形成山洪,冲毁农田,淤塞沟道,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大量泥沙涌入红崖河,抬高河床,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沟坡兼治、保证安全”的建设原则,经现场测绘,详细论证。布设拦沙坝1座,以便起到拦蓄泥沙,保护农田,防治沟底下切及沟岸扩张,减少水土流失,防汛抗旱的作用。322坝址选择根据XX内这条沟道的地形地貌,选择沟谷狭窄,坝址上游地形较开阔平坦,沟底比降均匀的地形,这样筑坝工程量小,拦蓄能力强。为使坝基稳固,坝址应该选择在石质坚硬,无大的地质构造变化,两岸无疏松的塌土、滑坡以及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段,特别要注意坝基下有无软土或淤积泥沙。323工程设计1、坝体选择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及水文条件,坝体选择75浆砌石进行砌筑。4、拦沙坝高度拦沙坝高度可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选用以下经验值,对不透水性拦沙坝,必须在设计高度上加02505M的安全超高。拦沙坝高确定为3米,顶宽1米,取10米为平均长度,迎水坡垂直,背水坡10206。5、拦沙坝溢水口设计拦沙坝溢水口可直接设在拦沙坝顶部靠近地质条件好的岸坡一侧;在溢流口下游与土质沟床连接处,布设排洪渠100M。拦沙坝溢水口一般为矩形,可参照下表执行溢洪口尺寸的确定溢洪口设在坝顶,采用矩形宽顶堰公式计算QMBH经计算该拦沙坝溢洪口宽2M,高05M。6、拦沙坝典型设计图见下页拦沙坝典型设计图1010243550M75浆砌石C10砼84245037、拦沙坝施工定线根据规划测定的拦沙坝位置(坝轴线),按设计的拦沙坝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清基如是土沟床就将轮廓线以内的浮土、草皮、乱石、树根等全部清除。如岩基沟床应清除表面的强风化层,在基岩面凿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状,两岸沟壁凿成竖向结合槽。砌石根据尺寸,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大石压顶。同时所用砌石料厚度不小于30CM,接缝宽度小于25CM。施工时必须做到“平、稳、紧、满”(砌石顶部要平,每层铺砌要稳,相邻石料要紧,缝间沙浆要灌饱满)。8、利用和管护A、暴雨中有专人到拦沙坝现场巡视,如有险情,及时组织抢修。B、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及时到拦沙坝现场检查,发现损毁等情况,及时补修。C、坝后淤满成地,及时种植喜湿、耐淹、经济价值高的文县杨,发展用材林。324工程量及效益1、工程量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计算拦沙坝共计工土方工程260M,浆砌石工程180M,200沙浆抹面241M共需投工136工日。(2)、效益工程建成后,除了可以消减洪峰,控制沟床下切、沟岸扩张、拦泥蓄水外,最终还可淤地15亩,发展灌溉70亩,收益人口300人;并且可以调节区域小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县城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325施工组织管理(1)、组建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为确保工程按照设计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由项目实施部门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程实施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程建设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2)、严格技术规程,规范施工程序,确保工程如期优质完成。该项工程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达到消减洪峰,拦蓄泥沙,确保下游排洪沟渠畅通无阻。所以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实施方招标时,不但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专业队外,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应对材料质量及施工质量有明确规定,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理,始终指导施工。工程施工季节应选在枯水期进行,根据工程量计算,该项工程应自3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设计工期两个月。(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效益该项工程所需资金全部从财专资金专户中支出,建立专帐,按照国家规定,随时检查工程进度、质量、投资计划、工程施工规格标准、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帐表等。没有施工技术人员签字,不得验收。(4)、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为了确保工程始终发挥最大效益,建设单位应和收益村组制定工程运行管护制度,制定专人在汛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33田间道路331定义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为便利连片梯田、经济林地的耕作、运输、经营管理,修筑的人、畜、机械行走道路,称田间作业道。332规划设计原则作业道配置必须与坡面水系和灌排渠系相结合,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防止冲刷,保证道路完整、畅通;布局合理,有利生产,方便耕作和运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占地少,节约用地;尽可能避开大挖大填,减少交叉建筑物,降低工程造价;便于与外界联系。333工程设计XX初布设计作业道路3KM。采用机械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施工。田间作业道和坡面水系(灌排)都是连片梯田、连片经果林区的骨架,要先于坡改梯实施或同步实施。土料路基以粘土略含沙质为好,要层土层夯,夯紧夯实。路面铺以砂质土,保持路面透水性。路面中间稍高于两侧,略呈龟背形,转道外侧稍高于内侧,转弯角度不能太小,一般为15,路宽3米。土质田间道路断面图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妥善处理好废弃土石的堆放和原有地貌植被。作业便道工程量表项目数量KM土方(万方)石方(万方)投工(万个)作业便道306704834林草工程341经果林设计3411营造经济林的目的营造经济林有利于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轻水土流失,巩固治理成果,还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有利于调动群众治理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有利于发展小流域经济,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化。3412经济林的配置坡耕地造林,选择向阳背风,有灌溉水源,交通便利的坡面,修筑水平台或反坡梯田,田间工程应配置排灌系统和道路,植树前沿等高线,按树种的株行距,开挖定植穴,穴内施足底肥,然后将土壤分层回填。设计树种为2年实生核桃。3413工程布局XX共设计营造经果林117HM,共需苗木176万株。3424造林设计技术措施1地块选择选择在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土质较好的梯田或坡度较缓的坡耕地上。2品种选择经果林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并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核桃,苗木由县上统一品种采购。3整地方式及规格栽植整地方式为块状整地方式。定植穴规格为60CM60CM,沿等高线布设。植入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培土踏实,浇足植苗水。4造林方法及幼林抚育春季“清明”后植苗造林,苗木随挖随栽,避免伤根,多留须根,栽后踩实。抚育3年5年,幼林期可以林草或林药间作。每年分夏、秋两次松土、除草、施肥、浇水、修枝整形。树种、栽植密度及苗木规格表树种类别树种名称混交方式种植密度株苗木规格/HM乔木核桃混交15080CM100CM5栽培图式单位CM(6)、幼林管理A、新造幼林要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林生长和破坏整地工程的活动。B、幼林郁闭前,在不影响幼林生长前提下,树盘以外可利用林间空地,种植低秆、簇生的绿肥、蔬菜及豆类作物等,结合耕作管理,兼顾幼林抚育。C、松土除草,主要在整地工程内进行,结合对工程进行养护维修,防治鼠害。D、灌水施肥。幼林受旱及时灌水保苗。E、成活率调查。每年冬季,对去冬今春新造幼林应在不同部位进行成活率抽样调查。F、幼林补植。成活率84以上且分布均匀,不需补植;成活率4084的进行补植,成活率不到40的,不计其造林面积,重新造林。幼林补植需用同一树种的大苗或同龄苗。342封禁治理设计3421封禁治理的作用与设计原则进行封禁治理能迅速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我们对具有一定数量的伐根、根蘖更新能力强和母树天然条件形成的疏幼林、灌丛、采伐迹地及荒山、荒坡,通过封禁的方法,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使其尽快恢复植被,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封禁治理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封育图斑内有残存的林草植被,以及荒山荒坡、天然草地;2、当地的水热条件能满足自然恢复植被的需要;3、封育年之后,林草覆盖率达到上。3432封禁方法、组织管理1、XX小流域封禁措施采取全年封禁的方法,对残林、疏林进行全年封禁,利用其自我修复功能,逐步恢复植被,在措施实施35年后,郁闭度达到07以上。2、对于人行便道使用挖断道路或用狼牙刺设置路障等方法禁止牛羊进入,以确保封禁效果。(3)、对于每个封禁区,划定四界,立封禁标示牌。封禁标志牌设计见下图两当县县人民政府索罗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封禁管护区(4)、成立管护小组,固定专人管护,签订封禁管护合同,使各村管护员明确职责,层层负责。、护林护草人员由群众推选,要求办事公正,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的人,根据XX内行政区划,初步拟订为2人。、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完成任务情况,对护林护草人员定期付给适当报酬,暂定为每人800元/年。、封育地点距村较远的,应就近修建护林护草哨房,以利工作进行。(5)加强宣传,制定村规民约,乡规民约内容封禁制度(时间、办法),开放条件(轮封轮放),护林护草人员和村民的责、权、利、奖励、处罚办法等。乡规民约制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并纳入乡、村行政管理职责范围,维护乡规民约的权威性,保证真正起到护林护草作用,特别严禁毁林、毁草、陡坡垦荒等行为。制定封禁制度,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6)、通过在封禁区周围村庄大力发展节柴灶、沼气池,解决人民群众的燃料问题,确保封禁措施的顺利实施。(7)、封禁地块严禁放牧,变放养为圈养,大力种植饲草,是封禁地块在最短的时间郁闭成林。3433、工程布局XX共设计封禁治理1743HM,共划分16个图班。4施工组织设计和年度实施计划41施工组织设计411施工组织形式根据项目实施内容、规模及技术要求,拟采用以下施工组织形式1专业施工队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及机修梯田。2农村施工队负责完成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3村组个人负责封禁治理工程;412施工主要材料的来源和质量保证(1)树种造林所需苗木均采用招标制由政府统一采购,检疫证、质量合格证手续齐全,质量可靠。(2)水泥从凤县水泥厂采购,质量可靠;(3)沙石料从我县采石场采购,可以确保其质量。413道路交通本XX对外交通方便,流域内的生产道路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水、电可以就地解决。414施工安排土石方工程在冬春干燥少雨及劳力空闲季节施工,此时便于施工和保证质量,同时便于组织劳力上阵。经济林在3月种植,此时面目尚未萌发,便于成活。42实施计划XX小流域实施期为一年(2008年1月2008年12月)。根据国家补助标准,工程进度要求、劳力、资金调配情况,合理安排建设期实施计划附表9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投资估算511计算原则、依据一编制依据(1)水利部文件水总200367号文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2)依据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3)依据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4)由工程设计的资料和图纸统计而得的工程量。二基础资料(1)依据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本工程人工工资按25元/工时计;(2)水泥、砂、块石、苗木均按当地购买价(原价)加实际的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计算;施工用水按50元/M3,用电按049元/KWH。三工程单价1工程措施的间接费按直接费的7计入工程单价。2工程措施的利润按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的4计入工程单价。3税金均按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之和的322计入工程单价。(四)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中的项目经常费按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之和的24计算。2、工程建设监理费25计算;3、勘测设计费按按照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之和的15计算;4、水土流失监测费按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之和的06计算;五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四部分投资合计数的3计取,价差预备费不计。513综合单价工程各项治理措施国家投资标准为土坎梯田3000元/HM;经果林1500元/HM;封禁治理30元/HM;浆砌拦沙坝15117元/座;排灌渠53元/M;田间道路5000元/KM。514投资概算1、劳力、物资投入该工程共需群众投劳05万工日。主要材料用量水泥20T,苗木176万株。2、资金投入该工程各项措施中央投资为坡改梯1407万元;经果林176万元;封禁治理052万元;拦沙坝15万元;排灌渠053万元;田间道路投资15万元。(见下页表)XX县2008年“”XX小流域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国家补助(元)单位数量总投资(万元)中央投资万元地方匹配万元工程总投资3861276110一、措施直接费HM357258991土坎梯田3000HM141407420992经果林1500HM1171761763封禁30H沙坝23949座11501505排灌渠53M1000530536田间道路5000KM315150二、独立费用7001811811、建设管理费240元0620622、科研设计费150元0390393、工程监理费250元0650654、监督监测费060元015015一、二项之和37482761987三、基本预备费300元11工程静态总投资386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75万元/KM,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各项措施分布工程概算表及单价分析表见工程附表52资金筹措方案该项目总投资为386万元。因此,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和地方组成,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76万元(715),地方配套资金11万元(285)。6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611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该流域经济效益计算主要是通过有无项目对比法计算。将工程建设各项措施的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计算。计算内容包括总效益、总投资、运行费和净效益。612效益定额该流域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计算。故效益定额采用单位工程效益额。根据现有治理成果,对确定实施的各项措施单位面对确定实施的各项措施单位面积增产效益进行分析,确定粮食、油料、果品、木材、薪柴及饲料及其它相关的直接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确定。613经济效益计算根据项目编制要求,经济效益计算按动态效益计算,计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按编制要求,水土保持专业社会折现率为12计入,并将放在2006年初进行效益计算,计算公式如下经济效益ENSQTPT1ICT式中S第T年累计措施面积HM;QT第T年有无措施单位面积产量差额T经济效益计算年,年;PT第T年产品价格元;IC社会折现率IC12;N项目计算期。614静态效益计算1、静效益B项目建设期各类措施静态总投资P为386万元,经济效益计算期内运行费C为039万元,计算期20年,第20年效益为10441万元,净效益BC为65万元。2、效益费用比EBCR的计算经计算,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4。故该项目效益明显,效益可行。3、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R年净效益/项目全部投资100,经计算,内部收益率154,大于社会折现率12,方案经济效果明显。62生态效益项目区综合治理面积305KM,治理后林草覆盖度为91,比治理前的69提高了22。保土减蚀率为92。年拦截径流量379万M,占整个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9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增加和完善,水土流失治理将得到有效治理,使大量的降雨入渗,拦蓄大量径流,减少大量的土壤流失,保护了土地肥力,提高土壤水份,增强了抗旱能力,初步形成乔、灌、草多层次多结构的植被群落。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发挥综合效益,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日渐良好,过去穷山恶水逐步变为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改变,人们安居乐业。63社会效益通过实施该项目,控制水土流失对XX河泥沙淤积的危害,减轻洪水对两岸农田和村庄的破坏。通过实施该项目,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率,为XX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得到高效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实施项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通过实施该项目,使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接受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农村风尚,提高环境容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