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答案v11_第1页
政经答案v11_第2页
政经答案v11_第3页
政经答案v11_第4页
政经答案v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答案参考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2政治经济学(第四版)1答案参考1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5一、名词解释5二、简答题6第二章商品和价值8一、名词解释8二、简答题11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13一、名词解释13二、简答题1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17一、名词解释17二、简答题20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3一、名词解释23二、简答题24第六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26一、名词解释26二、简答题2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0一、名词解释31二、简答题32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35一、名词解释35二、简答题37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39一、名词解释39二、简答题42第十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本章一般都是名解)44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3一、名词解释45二、简答题45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47一、名词解释47二、简答题48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仅调整格式,未对照教材)52一、名词解释52二、简答题52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54一、名词解释54二、简答题54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59一、名词解释59二、简答题60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64一、名词解释65二、简答题65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67一、名词解释67二、简答题68收入分配(仅调整格式,未对照教材)71一、名词解释72二、简答题72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73一、名词解释73二、简答题7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76一、名词解释76二、简答题76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79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4一、名词解释79二、简答题80第十九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83一、名词解释83二、简答题85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91一、名词解释91二、简答题92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93一、名词解释93二、简答题94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5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1、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所有权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所有权和所有制是相互联系的,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内容。3、产权(02年,名解)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又称财产权利、财产权。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以及派生的“三权”转让权、收益权、处分权。产权的基本特征有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权能结构);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4、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07名解,3分)(基本关系)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共同点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区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6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6、制度创新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在经济学中,制度创新主要是就经济体制而言的。7、生产力P23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或新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8、生产关系P16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因素看,既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含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与与生产力是对立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9、生产方式P27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为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包含人类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质。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五种生产方式。二、简答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1)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7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2)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1、分配有两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4、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1(05年简答,7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3、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P271)含义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它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为相当稳定。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经济规律。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4、个别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区别(07简答,P24,不是课后题)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8(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社会分工使各个劳动者的产品都作为商品而存在。个别分工中局部工人不能生产商品,变成商品的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社会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互相联系,而个别分工以许多工人作为一个结合劳动力的使用为媒介。(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个别分工则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为前提。(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在社会分工中,两者比例的分配。偶然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在个别分工中,各部分劳动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使用的。(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补充】请简述协作的优越性。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料的效用。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这种集体力,大大超过许多单个人劳动能力的机械总和,它使单个人无法进行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得以迅速完成,如搬运重物、清除道路障碍物等。第四,协作由于是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发生社会接触,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商品P3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商品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2、商品经济P32(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产生条件必要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剩余产品及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3、交换价值P35(06名解,3分)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9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且因时因地的发生变化。4、价值P35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其作为商品时才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5、抽象劳动P37(00名解,2分)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P40(03名解,3分)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两种定义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7、劳动生产率P41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两种表示方法1、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2、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同一劳动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8、价值规律P4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1)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2)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3)价格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附注】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货币价值变化影响。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9、市场经济P45(04简答,14分,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完整定义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0下,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10、资源配置P45(其最优化归结为在每个生产部门分配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A计划资源配置方式含义指计划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基本特征直接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权;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权。计划经济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信息传导通过行政渠道纵向实现。企业责任只是完成计划指标,动力来源于外部。B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含义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基本特征直接决策者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横向联系,形成总体的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进行调节对市场主体约束、刺激;使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市场自发调节,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局限难以自动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造成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失衡。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调控显得乏力。刺激生产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11、使用价值P35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可兼有多种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等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必须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12、具体劳动P36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性的范畴。13、价值量P39(98论述20分,02辨析3分)98论述论述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02辨析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不利。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4、个别劳动时间P39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115、复杂劳动P42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计算价值量的时候,其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可以多倍于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换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中自发形成的。16、简单劳动P42指不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衡量标准是相对的。二、简答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01简单,7分)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2、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重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可见,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生产条件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然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指价值的决定,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指价值的实现。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2第一种角度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的;第一种含义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重点)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社会劳动是指社会分工决定了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二者的矛盾表现为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社会劳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私人劳动使得这种需要不可能实现,这就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二者矛盾的解决要依靠商品交换的实现。2再论述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若私人劳动成功转化为社会劳动,则再生产顺利进行;若私人劳动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会破产。4、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形式。(送分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价值规律具有三大作用调节作用,指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价格。分化作用。指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背离价值的运动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1)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2)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等的。(3)价格变动也会影响供求关系,在价格的不断波动中,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从而使价格接近价值。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重点)(08辨析,4分)08辨析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科技参与形成价值。1)在现代经济中,科学技术、管理在经济增长、价值创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2)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和普通工人的具体劳动共同创造了使用价值,他们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劳动共同创造了新价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大多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增的简单劳动,能比普通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也该获得更多的报酬;在现代社会中,复杂劳动所占的比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3重不断增大;3)科技人员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科技本身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技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科学技术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时,分别作用于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高素质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而使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商品的价值创造上;4)管理劳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管理劳动是整个生产劳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劳动首先是一种具体的劳动;管理劳动又是一种抽象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劳动者一道作为生产过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劳动因素,生产出物质产品,并使自己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当然也和实际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一样,形成必要劳动时间的一部分,构成商品的价值。由于管理劳动是一种复杂的高智力劳动,因此,它在商品新价值形成中的贡献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贡献。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名词解释1、货币P50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两种使用价值)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2、价值形式(很少出)P50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5种价值形式中可能单考其中一种或几种,最重要的是简单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简单价值形式可以表现为一种商品另一种商品等式左边是“相对价值形式”,右边是“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表现自己的价值,“等价形式”不表现自己的价值,而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等价形式的3个特征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物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物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3、价格(出的可能性很小)P53(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如商誉、良心等)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商品价值的变动和货币价值的变动。4、价值尺度P53(04简答,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和区别)是货币表现、衡量、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表现价值和实现价值的不同)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5、流通手段P54(06辨析,4分)06辨析在货币形式的发展中,金属货币被纸币代替,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能决定的。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足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不足值的铸币、纸币就是由此职能演化而来的)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但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W1GW2。6、贮藏手段P54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流通中货币量的“蓄水池”功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具备贮藏手段功能,但在现实纸币流通条件下,也可储蓄作持币待购,但还是有区别的)7、支付手段P55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帐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8、世界货币P55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首先是充当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其次作为购买手段,用于单方面向国外购买商品;再次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9、货币流通P64是指货币表现为一个不断流通的、不断的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交换位置的运动;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为商品流通服务;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流通必须同商品流通相适应。10、通货膨胀P67(08辨析,4分)(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08辨析金本位制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与黄金挂钩,没有纸币流通)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是与纸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经济现象,只有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11、通货紧缩P68(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以下几个概念外汇、汇率、货币层次、货币乘数等属于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学的概念一般不考,放在复试里考。12、外汇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含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外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通常情况下,外汇指的是静态含义。在国际结算的条件下,它包括银行存款、商业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国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公司债券、股票及息票、外国钞票、有外汇价值的资产等。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513、汇率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率,实际上,汇率是一种价格,是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也即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价格,所以汇率也称为汇价。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物价水平、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财政状况。14、货币层次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货币范围不断扩展,出现了M0、M1、M2、M3、M4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M0现金(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流动性,在上述货币层次划分中,随着货币层次提高,其流动性呈递减态势。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流通中的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具有重要意义。15、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和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K是货币存量D对基础货币存量R的比率,表示货币供应量随基础货币R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用公式表示为KD/R,一般情况下,K1。【补充】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二、简答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货币的产生P50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性质,货币本质体现在职能中。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64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6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2)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汇率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直接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币值就会上浮,汇率增加;相反,逆差国币值下跌,汇率下降。(2)一国物价水平会影响其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物价上涨一般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进而导致汇率的变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币值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从而导致汇率下浮。(3)国际利率的差距,将会引起短期资金的国际移动,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就会趋于上浮,反之,资本外流,汇率下浮。(4)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汇率下浮;相反,提高利率将促其汇率上浮。(5)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率将下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上浮。(6)财政状况常常是预测汇率变动的重要指标。如果一国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自动下浮,反之,自动上浮。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货币层次的定义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M0是边界最窄的货币界定,通常称为现金,具有很高的流动性。M0和M1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即主要用于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货币。把M2、M3、M4称为广义货币,是对货币外延的扩大,在一定条件下,广义货币可以转化为狭义货币,通常被称为一种潜在的购买能力或支付能力,需要经过一定时期才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是为了把握流通中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进行宏观调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流通性的货币层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流通量时就不能同样对待,应选择流通性强,与经济活动最为密切的层次作为重点,从而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央银行对不同货币层次的监测和控制,也促使各种金融机构作出相应的反应。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7【补充】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当一国的汇率上浮时,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民收入将会随之减少。反之,如果一国的汇率下浮,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民收入将会增加。如果一国的汇率上浮,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这样,国内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受阻,从而国内就业量就会减少。反之,一国的汇率下浮,可以增加其国内就业量。一般而言,汇率上浮的国家,其利率水平必定偏高;汇率下浮的国家,其利率水平必定偏低。若一国汇率上浮,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便会下降,进而带动国内用进口原料生产的本国商品的价格下跌;而且,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上升,致使部分出口商品转而内销,进一步促使国内的物价下降。本币的升值或贬值最终会减少或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汇率变化对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有很大影响。当本币汇率下跌时,国内资金持有者或外国投资者为了减少因汇率下浮而带来的损失,就要把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汇率较高的外币,实行资本逃避,从而导致资本外流。反之,如果本币汇率上升,资本流动的情形与上述情况相反。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本章每年必有题出现,大题小题都有可能,重点在资本循环和周转这一块)一、名词解释1、资本P69(资本流通公式GWGGGG)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的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是一种运动,不是物体,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资本的基本特点增殖性(根本特征)、运动性、返还性、风险性。2、无形资产(已不是课后题)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它可以较长期的为该主体提供一定的特殊权利,或有助于该主体取得一定的收益,通常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非实物形态;它的存在使占有者或使用者借以取得单凭有形资产无法获得的收益;可有偿转让,某些无形资产还可以无限次向多个使用者重复转让使用权;无形资产的估价主要依据其潜在的获利能力,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围绕无形资产开展的经营和竞争显得越发重要,3、剩余劳动(已不是课后题)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且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4、生产成本P72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因為更加困難所以更要證明PAINISINEVITABLESUFFERINGISOPTIONAL18生产成本的范畴对于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重要影响;生产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生产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此外,生产成本的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5、资本积累(重点)(已不是课后题)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即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的动因是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利润率、预付资本的大小、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积累率等。6、资本积聚(06名解,3分)资本积累引起了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7、资本集中P73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联合和发行股票、债券等。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竞争与信用。8、风险投资(重点)P76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向蕴含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性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和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用于风险投资的资本通常是通过一定机构和方式向社会各类机构和个人筹集,因而风险投资也是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结合。经营风险资本的机构和个人就是风险投资者。与一般的资本经营相比,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对象是高技术,新兴产业的企业或项目,因而是一种具有创新效益的资本。追求未来高额资本收益并主动承担高风险。在投资的同时往往也参与管理或提供辅导、咨询等服务,目的是降低投资的风险。具有资本主动退出的要求和机制。【补充】风险资本的经营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的作用。风险投资支持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支撑点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剂。风险投资优化了资本的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风险投资完善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使新的就业机会得到增加,推动了经济增长。9、资本循环P78(99年简答10分,02年简答6分)02年简答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联系和区别。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