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1页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2页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3页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4页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工作原则14应急预案体系15适用范围2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级别划分21突发公共事件类别22突发公共事件级别3组织体系31领导机构32办事机构33专项工作机构34地方机构35专家组4运行机制41预测与预警42应急处置43恢复重建44信息发布5应急保障51人力资源52财力保障53物资保障54基本生活保障55医疗卫生保障56交通运输保障57治安维护58人员防护59通讯保障510公共设施511科技支撑6监督管理61预案演练62宣传和培训63责任和奖惩7预案管理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我省的地方性规章,结合我乡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13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同时,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救援,控制事态扩大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处置。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站所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驻乡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由其负责事件的先期处置,其主管部门负责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事发地所在村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先期处置工作。(4)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强化法制观念、提高忧患意识、维护公众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整合资源,协同应对。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及其职责和权限,充分依靠和发挥军队、武警部队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作用,注重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和指导、咨询作用,完善政府、专家和公众三结合的应急管理协同应对机制。(6)快速反应,注重时效。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和规章要求,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和当地政府要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开救援和先期处置。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作出判断、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应急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在开展突发事件处置的同时,要根据应急信息报送的程序和时限要求,报告上级政府,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保证应急处置的快捷和高效。14应急预案体系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全乡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乡人民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由乡人民政府制定并报县政府备案后公布实施,是指导各村和各驻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规范性文件。(2)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此类预案主要是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度,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3)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乡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度的预案,由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报乡人民政府备案后实施。(4)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包括各村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乡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村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报乡人民政府备案后实施。(5)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此类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及工作需要制定的应急预案。(6)化北屯乡大型活动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乡人民政府备案。预案制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各类预案15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我乡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或可以预见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2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级别划分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情。21突发公共事件类别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演变过程、性质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A)。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2)事故灾难(B)。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及群体性活动事故等。(3)公共卫生事件(C)。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D)。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22突发公共事件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划分标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参照附件81)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是突发公共事件分别处置和信息报送的依据。3组织体系31领导机构乡人民政府是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乡长领导下,通过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副乡长按照职责分工和在乡人民政府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中兼任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挥抢险救援等有关工作。乡政府秘书协助乡长、副乡长处理有关工作。32办事机构乡人民政府办公室是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常设乡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乡应急办)。乡人民政府秘书兼任主任,设专职副主任。主要职责是(1)负责乡人民政府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2)负责接收和办理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3)督促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应急管理的决定事项和上级领导批示、指示精神,监督、检查、指导全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编制、修订化北屯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等工作。(4)协调全乡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和应急保障等工作。(5)承办乡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33专项工作机构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经乡人民政府同意设立的乡突发公共事件各相关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如乡安全生产委员会、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乡护林防火指挥部等)等,是乡人民政府处置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工作机构,对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331专项工作机构主要职责(1)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2)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修订。(3)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乡应急领导机构相关决定事项,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4)指导和协助各村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5)承担乡人民政府和乡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332专项工作机构具体职责划分按照乡人民政府批准的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主要责任部门明确如下自然灾害水旱灾害由乡防汛抗旱领导组负责牵头。气象灾害(包括雨雪、冰冻、大风、降温)由乡气象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负责牵头。地震灾害由乡防震减灾领导组负责牵头。地质灾害由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负责牵头。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由乡护林防火领导组负责牵头。事故灾难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由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领导组负责牵头,火灾由乡消防工作领导组负责牵头,建设工程事故由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由乡派出所负责牵头,农事活动事故由事发地村委会负责。公路、铁路、水运等重大交通事故分别由乡派出所、铁路、等部门负责牵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由乡派出所负责牵头。供电等城镇生命线工程事故,以及通信、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分别由乡城建管理部门、供电、通讯、等部门负责牵头。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事故,分别由乡环保、农业、林业、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牵头。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遭受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负责牵头。社会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经济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由乡派出所、司法等部门负责牵头。34地方机构各村村委会是本村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本村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要做好本村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事机构、专项工作机构的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35专家组乡人民政府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1)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制度、措施提出建议;(2)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3)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4)承担乡人民政府和乡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各村可根据村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咨询机构。4运行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要组织有关部门,整合各有关方面资源,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乡村应急平台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提高农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各村要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1预测与预警各村及其有驻乡站所要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在平时就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数据监测、信息收集分析、交流和预测制度,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监测与预测工作,对各类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进行研判,开展预测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和有关单位预测出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当立即向乡人民政府或专门工作机构报告。乡人民政府或专项工作机构接报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事态严重时,应当在1小时内向上级人民政府直至省人民政府和专项工作机构报告。情况紧急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快捷方式报告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对重大的预警,应当立即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在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测的基础上,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作出必要的预警。根据国务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划分标准和预警要求,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突公共事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进行预警。省人民政府负责对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向全省或事发地发布预警公告,市人民政府和各乡(市、区)人民政府负责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对跨乡级行政区域的III(较大)和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须经省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批准。预警公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公告发布后,预警内容需变更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公告。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决可能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报刊、宣传车、警报器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新闻媒体、通信网络、人防和乡政管理等单位有义务按要求向社会发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对于达到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乡应急办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各类应急处置力量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启动总体应急预案的准备。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先期应对处置工作。驻地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驻地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做好本单位的预测预警工作。对于重要的预测预警信息,按照隶属关系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驻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42应急处置421信息报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对于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获知事件发生信息1小时内直接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报告一级人民政府。对于III类(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获知事件发生信息1小时内报告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在接到信息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对IV类(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获知事件发生信息1小时内报告乡人民政府。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件紧急,来不及形式文字的,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随后补报书面材料。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每隔1小时向上级人民政府续报事件处置和发展最新情况。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在获知事件信息后要立即报告乡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隐患,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职责部门、单位及个人。各级应急工作机构要设立并公布统一的报告电话和电子邮箱,建立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信息有奖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乡应急办组织协调各专项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构建统一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各专项工作机构之间信息畅通,实现资源共享。422先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在向乡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立即启动本级相关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于跨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指挥;对中央、省属大型企事业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事发单位负责组织。应采取的措施包括(1)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2)紧急调配辖区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保护事件现场。(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5)向社会发出预警信息或避险警告。(6)向可能波及或受到影响的其他区域通报情况。(7)及时向乡应急办、专项工作机构报告。对无力处置或需要上级支持、帮助的,应同时提出明确的建议。(8)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驻宁省属企事业单位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在首先报告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通报情况,并做好先期处置工作。情况严重,需要地方人民政府救助的,事发地人民政府要给予积极救助。423应急响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级别,省人民政府负责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处置工作;乡、乡(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的III级(较大)、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处置工作和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现场救援和善后工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要分级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1)I、II级响应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应急机构接到关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通报或指示后,立即向乡人民政府应急办报告,由乡人民政府应急办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应急办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和本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由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成立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救援工作。先期到达现场的各应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在乡人民政府的协调指挥下,采取果断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和减少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直到省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始承担并履行职责为止。同时,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省直驻宁有关部门应迅速采取应急处置行动,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赶赴现场,配合事发地乡级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视情况经乡人民政府领导(必要时提请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批准后启动乡级总体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III级响应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通报或指示后,要立即向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成立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救援指挥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救援行动,直到乡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始承担并履行职责为止。乡人民政府在接到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时,乡应急办要及时提出处置建议,向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急办主任和协助分管的副主任报告,经乡人民政府领导批准后启动相关预案,必要时提请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如果事件紧急,乡人民政府领导可采取电话、个别联系等方式先行安排部署。必要时召开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处置工作。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及时赶赴会议,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位的,由本部门其他领导替补。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应对以下工作作出决策,进行安排部署听取专项工作机构关于事件情况的报告,确定事件类别、级别,作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全面启动相应的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对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作出具体的处置指示;决定向事件发生地区派出由乡人民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或专家组,进行具体指导;决定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军队和武警队给予支援;决定向省政府汇报事件情况;决定向社会发布事件情况的通报、应急宣传和向事件发生地区的慰问电。随着事件的发展,乡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要对应急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及时决策,及时解决。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性、衍生事件。(3)IV级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乡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相应启动,乡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作出相应的反应。情况严重或出现难以控制等事态时,乡人民政府应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请求扩大应急,并迅速启动本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已启动应急预案的,则按照预案进行处置),由主要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和协调事发单位、救援机构和人员、医疗防商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视情况和事件发展趋势派出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驻地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按国务院及其部门规定,应急指挥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按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分别由省、乡人民政府参与应急指挥工作。省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事发地乡人民政府参与应急指挥工作。424扩大应急突发公共事件有扩大趋势,或影响其他地域、其他领域,基本应急程序难以有效控制事态,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处置和应对时,乡人民政府应当在全乡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需要省和其他乡提供援助的,要上报省、市人民政府请求支援。必要时,可由乡人民政府报省、市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部门地区进入紧急状态。425指挥与协调需要乡人民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乡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乡人民政府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主要包括(1)组织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2)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3)协调有关乡乡(镇)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事发地中央、省属单位与乡人民政府的关系和调度各种应急资源等。(4)部署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5)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6)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需要市人民政府处置的,乡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乡人民政府工作组在省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机构或省人民政府工作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开展工作。需要乡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乡应急办统一指挥,该类突发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驻地单位等予以协助。应急、恢复减灾行动可同时进行。426应急联动乡人民政府应急机构要建立与上级驻宁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等方面的应急联动机制,应急指挥机构要吸收上级驻宁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等方面的负责人参加。乡应急管理办公室发挥应急联动机制中的中枢作用,承担联络、协调职能。应急联动分工如下(1)抢收险救援组由公安、武警、安监、矿山、地震、专业救援队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组织动员居民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2)工程抢险组由乡交通、电力、水利、建设、通讯、铁路等部门组成,负责重大工程、交通枢纽和生命工程的抢险救灾。(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乡卫生、医药、畜牧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工作。(4)交通保障组由乡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组成,负责交通保障工作,确保运输畅通。(5)治安警戒组由乡公安、武警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治安秩序。(6)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乡民政、公安、建设、人防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7)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8)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乡发改委、经委、财政、民政、粮食、商务等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应急物资储备,调集、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9)应急通讯组由通信、人防、广电等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通信畅通。(10)综合信息组由乡应急办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进行动态信息收集、整理及文字材料的草拟工作。(11)新闻报道组由乡应急办和新闻办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发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12)涉外工作组由乡外事旅游、台办、公安、宗教等部门组成,负责涉及港澳台及外籍受灾人员的有关事宜,接待安排港澳台及境外人员的救援、考察及新闻媒体等有关事宜。(13)调查与评估组由安监、公安、监察、民政、保险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14)专家技术组由乡应急专家组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评估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结果和损害,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科学参考。(15)善后工作组由乡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负责调拨和发放救灾物资,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临时安置遇难者尸体;勘查现场,快速理赔;为公众了解突发事件信息以及查找亲人下落等提供咨询服务和安排;开展心理援助等工作。如需要采取局部地区戒严、请求军队和武警部队支授,由乡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有关程序办理。427紧急状态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乡或乡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乡人民政府报告省、市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决定。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应当依法立即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布。428应急结束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按程序向上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应急终止的请示。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类别、级别划分,国务院负责处置的I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经国务院批准;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决,由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由乡人民政府处置的III级(较大)、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经乡应急办审核后,报乡人民政府或乡人民政府相关应急机构批准。紧急状态终止的决定以及决定的宣布、公布由有关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办理。43恢复重建431善后处置乡人民政府或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事发地人民政府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和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乡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事发地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善后处置工作要与抢险救灾同时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机构要立即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中现场疏散、撤离人员的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予以安置;对遇难人员进行抚恤;对灾民进行慰问;组织力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尽可能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432调查与评估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省人民政府配合国务院对I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负责对II级(重大)、III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等级,调查级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组成。对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433恢复重建恢复重建工作以乡人民政府为主,省、市人民政府给予支持。需要援助的,由乡人民政府向省、市人民政府提出请求。44信息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布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由乡应急办会同乡新闻办、相关专项工作机构负责。由乡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机构负责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乡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机构发布有关信息。信息发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通过中央和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有关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具体按照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5应急保障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51人力资源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地震救援、水上搜救、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救援、铁路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军驻宁武部队和武警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紧急情况下,乡人民政府可按照有关规定请求部队参加应急处置工作。52财力保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乡人民政府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由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经乡财政局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列入年度乡财政预算。各部门安排预算时,要留有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费,保障应急支出需要,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资金保障,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区,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请求,乡财政适当给予支持。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报乡人民政府审批。乡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53物资保障乡经贸局负责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管理工作,要会同乡发展和改革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重要应急物资储备、监测预警、应急程序等保障机制,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乡经贸局负责基本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须品的储备管理工作,储备的范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应急物资。粮食、化肥、猪肉、药品等重要物资储备要尽量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企业储备、流转,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相关物资保障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预案要求,做好物资储备工作。54基本生活保障乡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55医疗卫生保障乡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的请求,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组织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56交通运输保障乡交通局要建立公路客货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乡人民政府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现场及相关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57治安维护公安、武警部队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发挥民兵、社区保安、非专业应急队伍等在维护治安中的作用。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要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秩序。58人员防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避险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布局科学,能够满足人员安全避险、医疗救护、生活保障的应急场所。城乡可以结合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和人防工程的建设改造,预留避险场所建设场地。农村可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在较为安全并方便生活的地区开辟临时避险场所,确保疏散避险人员的生活基本需要。要预先指定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避险功能,增强应急避险能力,并有明显标志;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地转移或疏散。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59通讯保障乡信息化领导组办公室、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乡广电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讯、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钱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组织协调全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督促、检查、指挥通信运营企业对应急通信工作的落实情况,物别是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和应急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确保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特别要保障领导机构、指挥协调机构的通信畅通,尤其是在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机关、指挥枢纽、重要职能部门的通信畅通。各乡(镇)、乡直各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应当保持与乡应急管理办公室的通信联络,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通讯畅通。应急救援现场与应急指挥机构应当保持通信畅通,必要时,可紧急调用或者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乡应急办负责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及相关部门通讯录,单位和个人有变动的需及时调整。510公共设施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交通、通信、水利、人防、电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需要并与之相适应。511科技支撑乡教育文化体育局、科协等有关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抢险救援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乡公共安全科技水平;各级政府要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用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6监督管理61预案演练乡应急办协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经乡应急办审核演练方案后,定期组织演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乡级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演习并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62宣传和培训乡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俗读本。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方面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各乡(镇)政府和乡直有关部门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特点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63责任和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预案管理本预案由乡人民政府制定,由乡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乡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乡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完善。本预案自公之日起实施。8附件81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预案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预案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我省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明确如下,作为我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一、自然灾害(一)水旱灾害I级(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全省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乡发展极度干旱;II级(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乡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多个乡发生严重干旱,或一个乡发生极度干旱。III级(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他区域发生较大洪水;2、黄河干流堤防和主要河流出现重大险情;3、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发生垮坝;4、多个乡发生中度干旱或一个乡发生严重干旱。IV级(一般)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他区域发生一般洪水;2、黄河干流出现险情或主要河流发生较大险情;3、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或小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4、多个乡发生干旱或一个乡发生中度干旱,影响正常供水。(二)气象灾害I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乡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在全省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II级(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流、沙尘暴、大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III级(较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流、沙尘暴、大风等造成死亡1到2人,或者受伤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气象灾害;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气象灾害。(三)地震灾害I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造成30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3、发生在周边省份70级以上对我省有严重影响的地震。II级(重大)地震灾害包括1、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2、发生在我省大中型城乡等人口密集地区50级以上的地震;3、发生在周边省份65级以上对我省有影响的地震。III级(较大)地震灾害包括1、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2、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IV级(一般)气象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灾害险情;3、因地质灾害造成河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II级(重大)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灾害险情;3、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民航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III级(较大)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IV级(一般)地质灾害包括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地质灾害;2、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五)生物灾害I级(特别重大)生物灾害包括在全省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暴发流行或新传达室入的有害生物在我省2个以上乡发生,对农业和林业造成巨大危害的生物灾害。II级(重大)生物灾害包括1、因蝗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螟、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和蛀干类害虫等大面积成灾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生物灾害;2、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发生、流行,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的生物灾害。III级(较大)生物灾害包括1、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在一个乡(市、区)或两个以上乡(镇)发生;2、小麦条锈病、东亚飞蝗、土蝗、草地螟、粘虫、棉铃虫、玉米红蜘蛛等暴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在2个以上的乡或10个以上的乡(市、区);3、常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在2个以上的乡或10个以上的乡(市、区);4、特殊情况需要划分为较大灾情的生物灾害。IV级(一般)生物灾害包括1、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在1个乡(镇)发生;2、小麦条锈病、东亚飞蝗、土蝗、草地螟、粘虫、棉铃虫、玉米红蜘蛛等暴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在5个以上的乡(市、区);3、常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在5个以上的乡(市、区);4、其他农业病虫发生范围在5个以上的乡(市、区);5、特殊情况需要划分为一般灾情的生物灾害。(六)森林火灾I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包括1、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0公顷、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3、距重要军事目标和大型军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森林火灾;4、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的,或需要国家支援的森林火灾。II级(重大)森林火灾包括1、连续燃烧超过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森林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森林火灾;3、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森林火灾;4、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或位于省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森林火灾。III级(较大)森林火灾包括1、火场12小时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人以上受伤的森林火灾。IV级(一般)森林火灾包括1、火场8小时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森林火灾;2、受害森林面积5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3、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5人以下受伤的森林火灾。二、事故灾难类(一)安全事故I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包括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安全事故;2、国内外民用运输航空器在我省境内发生的坠机、撞机或紧急迫降等情况导致的特别重大飞行事故;3、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的水上突发事件;4、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司网线路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5、造成省内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30以上,或造成我省大中型城乡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50以上;或因重要发电厂、变电站、输变电设备遭受毁灭性破坏或打击,造成全省电网大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