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1页
完整word版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2页
完整word版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3页
完整word版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4页
完整word版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2、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问题 管(参见教材图6-1),共堆放了7层,试从上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教师出示引例,并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解答 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进行探究、解答问题,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 的过程 新 课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4,5,6,7,8,9,10. 等差数列的定义1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特

3、征: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 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教师板书定义 师:等差数列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谁能再举几个?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在主自探生究的基础上得出定更有利于义和公式, 学生理解和运用 1 新 课 练习一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2,; 1,2,4,6,8,10, ,2,3,4,5,6,;,01,; ,3,3,333,3,3,; ,2,47,11,16,8,6,4,02,4,; 6,9,03,3,d一定要用后项减前注意:求公差 项,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 3,3,

4、3,3,3,33,00公差为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 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首项是a,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n1 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1)dnaa(1n 通项公式的应用4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d,和公差a1 an事实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便可求出 教师出示题目 学生思考、抢答师:你能说出练习一中, 各等差数列的公差吗?d 学生说出各题的公差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师:已知一个等差数列,d的首项是a,公差是a1n 呢?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学生分组探究,填空,归纳总结通项公式 aa+ d,1 2d = + d

5、 + = a 3d , + = a 1 = = a + d d + 4 d,+ = a1 a d a = + 1 n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师: 就可以确定下来? 和 已知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几个变量?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 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分生学在组合可能作探究过程中,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赞扬学生善于动定、脑、勇于创新的品激发学生的创造质,意识 2 新 课 第四个,2,的通5例1 求等差数列8,项 项公式和第208=3,所解 因为a= 8,d = 51 以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3)n-1)(a= 8+(n 所以n + 11a= 3即n . 4

6、9+ 11 = -320 a= 20 13,9,例2 等差数列5, 401?的第多少项是 5,而且因为a= 解 1 4,5)=d = 9( 401,a= n 所以 (4)5+ (n1) 401= n=100解得 100项是401即这个数列的第 练习二,的第117,(1)求等差数列3, 项,104,7,的第68,2)求等差数列10,( 项20 练习三 a中: 在等差数列n1 = 8,a,求a;d (1)= 1 73 d= 272()a= 12,a,求 61 ,之间插入一个数A在3与7例3 A成等差数列,求,使3A,7成等差数列,所A3因为,7 解 以 ,AA3 = 7= 3 + 7A 2 教师引

7、导学生分析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学生思考、说出已知、所求,代入通项公式 强调:通项公式是用含有an 的式子表示 n学生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 ,教师引导、点仿照例1拨 学生解答 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 学生核对、订正 教师强调解题过程要规 范、严谨 学生练习 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出示例题 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探究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教师出示答案,订正 与在师:ab之间插入一 主生自鼓励学培养学生运算解答, 能力 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 力 3 新 课 解得A

8、=5 5等差中项的定义 成等差数列,A,b一般地,如果a 的等差中项a与b那么A 叫做 等差中项公式6 b的等差中项,则 是a与如果Aba + = A2这就表明,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7一个结论,aaa,在等差数列a,n213 中,a + a31 = a ,22a + a42 ,a = 32 a + a+1nn1 = , an2 这就是说,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第2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 差中项 练习四 求下列各组数的等差中项: 1()732与;13649 42与)(2 2 项是3 4 例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8,第5 项25,求它的第2

9、0项是成等差数b ,A,使a,A个数吗? b 来表示A 列你能用a, 学生探究、回答教师订正学生的回答,给 出等差中项的定义和公式师: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式子的含义吗? 师:在等差数列1,3,5,1113,中,每相邻7,9,的三项,满足等差中项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得出 结论 师:能将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中吗? 学生继续分组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 出结论 学生做练习 学生回答各题结果,统一 订正答案 教师出示例题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探主生自在学究的基础上得出定义和公式,更有利于 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 接直过两道通套用公式的

10、练习题,强化学生对中项公 式的掌握 合分组在学生可能作探究过程中, 4 新 课 = 20,根据通项 因为a = 5,a 解 8 3 公式得 = 5d+(31)a?1? ? = 20a+(81)d1 整理,得 = 5da+2?1? ? = 20d+7a?1 = 31,d 解此方程组,得a= 1 所以. = 711)3= a1+(25 25,便可和公差d强调:已知首项a1 a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n 练习五,= 3aa 中,(1)已知等差数列 n1 = 2,求na= 21,d n ,= 10 中,a(2)已知等差数列a n4 和d= 6a,求a 5 8 ,33 cm例5 梯子的最高一级是各级7级,最

11、低一级是89 cm,中间还有 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中间各级的宽度数等差示题中的 用a 表解n = 9, = 89,n列已知a= 33,an1 ,即1)d 则a= 33+(9 9 ,89 = 33 + 8d 解得d = 7 于是 ,a= 33 + 7 = 40 2 ,= 40 + 7 = 47a 3 ,= 47 + 7 = 54a 4 = 54 + 7 = 61a, 5 a,= 61 + 7 = 68 6 = 68 + 7 = 75,a 7 = 75 + 7 = 82a 8 教师点拨、引导: 例题给出了哪些量?1)(如何用数列符号表示? )例题中的所求量是什(2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学

12、生思路,给出解题过程 学生自主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后,师生共同订正 教师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将题中的已知和未知转化为用数列符号表示 学生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出示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要规范、严谨,叙述要简明、完整 会找到多种不同的教师要逐解决办法,一点评,并及时肯赞扬学生善于动定、脑、勇于创新的品激发学生的创造质, 意识 主生自鼓励学培养学生运算解答, 能力 强化通过例题,学生对等差数列通强化项公式的理解,学生学以致用的意 识 5 新课 即梯子中间各级的宽从上到下依次68 cm,47 cm,54 cm,61 cm,是40 cm75 cm,82 cm 例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求证:它们的比 是345证明 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d,aa+d ,根据勾股定理,得 22 2 ) d)(ad+ a=(a+d解得a = 4 于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d3,d,4d5,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长的比是345 教师出示例题,提示点拨:当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 可将这三个数表示为 aa,+d,da,由于这样具有 是公差其中d 运算时往往容易化简对称性,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分 组探究请学生在黑板上做题 教师引导学生订正解题过 程,规范解题步骤 学教例题的在教师要注重引导中,教会学生分析题意,解决学生思考问题、问题的思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