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_第1页
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_第2页
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_第3页
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_第4页
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张学勇为生命留痕讲稿 各位正道语文的同行们,晚上好! 我在外边和网上一般是视频或者语音交流,文字还是第一次。因为没有文字稿,只有现打现发。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在写东西上的体会和心得。 在我们教师群体中,爱读书的人不少。但真正喜欢并坚持写作的人并不多。在我的意识形态里,阅读是一种消费行为,是汲取别人的东西,读的再多,也只是消费。如果读过的书,不去思考,就像牛吃了草不反刍一样,一定会消化不良。思考了不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下来,只思考不写作,就像反刍了没有下咽,吐出来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毕竟那些思维的火花只是闪现,稍纵即逝。一旦消失了,再想寻找,就难上加难了。当然,大量的阅读,输入是

2、必须的,是积累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输出的东西也必是枯燥无味的,没有灵气的。如果按照100%的份额来说,阅读要占到80%的样子。我们许多教师朋友80%做得还不错,但就少了20%的写作过程。做好这20%,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喜悦、烦恼、小失败、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理由:为什么不写?1、没兴趣 2、没文采 3、没时间 4、没素材 其实,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没有谁对什么有天生的兴趣,没有谁天生就有文采,没有谁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而作为教师,最应该拥有写作的素材。其实,我以前也不爱写东西。我反思我的写作历程,

3、我想到了一句话需要产生动力。 在我近四十年的生命中,有两个写作喷发期。一个是上中师时,一个是现在。上中师时,为了追女同学,苦练写情书,写了199封,写诗歌,在学校校刊和广播站上播出了许多。慢慢也打好了自己写作的底子。但1997年,中师毕业后,却没怎么再写过。直到xxxx年左右,需要晋级了,需要论文,又不想花钱买,才又开始写东西。现在想想,虚度了十年美好的光阴。为了晋级开始重拾写作,这也算是一个需要吧!为了晋级,开始写作,需要真的能够产生动力。我写了一篇自觉得比较得意的文章,乱投一气,没想到竟然发表在了中国教师报上!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和动力。我就想,这不咱不差啊!有多少教师穷其一生,不能真正发表

4、一篇国家级的论文呢?更让我高兴的是,过了不久,杂文选刊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有了自信,其他都不在话下。我开始了第一波以发表为目的的写作。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发了几十篇文章,大多都是在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级的报刊上。 而发表文章证明了自己的同时,你会发现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会觉得动力在减弱 。于是,我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写作,功利性不那么强了,不是以发表为追求的写作。 为生命留痕。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把关注的角度和重点也转移了。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工作,开始关注自己的课程,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从中发现那些闪光的东西,记到自己的文字里、 写也是一天,不写也是一天,为何不写下一点为这一天留点痕

5、迹呢? 有些老师认为自己写的拿不出手去,怕别人笑话,怕别人瞧不起。其实,咱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人家都没正眼瞧你,怎么会瞧不起你呢?正像我的一个网友所写的那样: 我到底担心什么?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不需要很多读者,我只想记录自己!让以后的我不留下遗憾于是,就开始记录我校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一个叫龙湾小学的山区学校,我待了两年半的时间,留下了十几万的文字。这还不包括其他的与学校生活无关的材料。 后来,我又调到了更远的一处学校,开始了我第二组日记的写作,我取名叫走向大山更深处 “xxxx年2月10日,挥泪作别了相伴两年多的龙湾小学,来到了更为偏远的北孙徐小学,走向我校长生涯中

6、的第二处驿站,开始了新的之路。自从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一条路会比原来更长,更远,更艰难,面临的考验更严峻。但我坚信,给我一些时间,我会让这一座校园,慢慢改变,慢慢改变,变成一方池塘一方生态的池塘,让呕心沥血的老师们舒心地工作,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在这一组文字的开头,我这样写道。在这所学校我待了三年半,留下了33万字的记录。 差不多每年平均十万字。如果算上写的其他的散文,诗歌,随笔,应该在十五万字左右。 高产算不上,作家更谈不上,只是真实地观察,记录,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罢了。当你的心静下来,当你的视线拉下来,你会发现,素材俯拾皆是。 xxxx年8月,我辞去了校长一职,开

7、始回归我向往的教师生活。我又开始写和孩子们一起奔跑,不到两年,为这一级孩子留下了差不多十万字的故事。 去年暑假,我开始教二年级,我除了记录和孩子们的故事之外,开始给家长写信,普及一些常识。不到一年的时间,留下了6万多字的记录 和大家显摆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多么厉害,多么能写,而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愿意,你也可以。前面所说的一切理由,都是懒惰者的借口。一件事,如果你想去做,不需要理由;一件事,如果不想去做,你可以找到几千个借口。主要意思就是说一切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谁都叫不醒装睡的人,只有自发自觉的行动才会持久,才会更有效。其实,不仅要写美。酸甜苦辣,得失成败,都可以下笔成文。我送给朋友的

8、书上,和我的微信公众号上的签名都是“转变源于自我,成长不可替代”。 读着读着就会写了,写着写着就发表了,发着发着就成书了。怎样写呢?1、基于现实,适当联想。 2、开口要小,一事一得。3、记成流水账也无所谓。4、建一个个人的博客。走在路上,早晚都会遇到盛典。停在嘴上,一生都没有奇迹。麻雀语录写多了思维活起来了。你越写越觉得话题多,可写的东西多。有时会觉得,要写的东西太多,都不知道先写什么好。我所写的东西,都是基于个人的经历,一般不写那种理论性的,自己都不愿意读的“论文”。一般来说,就是通过一件事,引了一点思考,得到一点启示。也就是一事一得,不贪大求全。 解决了写作的动机问题,找到了生活中的素材,

9、下面就是刷存在感的问题了。一个人,动机再正,前行的久了,如果听不到掌声也会懈怠,动力慢慢消弱。咋办?很简单,就是刷刷存在感。怎么刷?自媒体时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办不到。博客,QQ空间,QQ群,现在又有了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想刷存在感,你可以满天飞。我写了东西,几乎要贴遍自己所有的平台处处留情。发不发是我的事儿,看不看是你的事儿。你先相信,锯响就有末儿。你的思考再浅显,也会有人点赞。你的文字再稚嫩,也没有几个人会讽刺挖苦你你还没到被人关注的程度。人家根本不屑于批判你,失了人家的身份。当你的一篇文章,阅读量过百,甚至过千,那存在感,爆棚当有人,特别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开始攻击你的时候,说明你

10、已经是个人物了。我的新浪博客,坚持了七年了。虽然访问量只有24万,但我依然坚持更新当然,并非天天更新。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麻雀校长张学勇”看我的新浪博客。 /u/1985524281这是我的新浪博客 xxxx年又开始玩微信公众平台,不亦乐乎。每有小文,便第一时间发布,不过至今才攒了不到三千个粉丝 4月3日,我又升级当了奶爸,开始为二宝记录。现在也写了几万字了,没事自己读读,也是满满地爱啊 有了展示的平台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其实,写本身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不开始写。只要开始了,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勤写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我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体会。要想自己的文章攫人

11、眼球,先要有个好题目。有些微信文章,那根本就不叫题目了,是诱人阅读的提示。 1,唐僧取经回_才下飞机,记者问:你对三陪小姐有何看法?唐僧很吃惊:_也有三陪小姐?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飞抵_,开口便问有无三陪 2,记者问唐僧:你对三陪问题有何看法?唐僧:不感兴趣!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夜间娱乐要求高,本地三陪小姐遭冷遇 3,记者问唐僧,你对三陪小姐有没有看法?唐僧很生气:什么三陪四陪五陪的?不知道!记者第二天登报三陪已难满足唐僧,四陪五陪方能过瘾 4,记者后来再问唐僧,唐僧不发言。记者第二天登报面对三陪问题,唐僧无言 以对 5,唐僧大怒,对记者说,这么乱写,我去法院告你!记者第二天登报唐僧一怒为三陪 6

12、,唐僧气急之下,将记者告到法庭。媒体争相报道法庭将审理唐僧三陪小姐案,唐僧看后撞墙而死。 7,唐僧撞墙而死后,媒体补充报道为了三陪而殉情:唐僧的这一生 . 这虽然是个网络笑话,讽刺的却是现实。许多媒体的题目现在都是这样的。不过,反过来想,这给我们的提示就是,要想发表文章,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和读者的眼球,好题目不审很最重要的。 五位家长的“金口玉言” 将懒惰进行到底 经典诵读热中的冷思考 一墙之“隔” “吃”出了一根鱼刺 别忘了擦一下 别荒了那块“黑土地” 做个如水的校长。这是我发表过的几篇文章的题目,虽然算不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有那么一点点引人注目。你一写文章就是“小议”“浅谈”人家读者一看

13、到这样的题目就得吐血三升而死,还指望人家看你的文章?门都没有。 下边分享几个我的文章开头: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然水能沉淀、能溶解、能蒸发、能沸腾、能凝固可谓无所不能!所以,校长要如水! 做个如水的校长。 书不离手,是爱书人的标志。每每看到有人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如吮琼浆,如饮玉液;每每听到有人走路看书撞了墙,碰了树,跌了跤。我不禁黯然自惭书不离手,多么宝贵啊!可仔细揣摩,“书不离手”又谈何容易? 也谈“书不离手” 元代的乔元符说,文章开头要是“凤头”,像凤凰那样小巧、漂亮、精彩;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人的文章开头写得极好,其后的内容也差不到哪里去。 开头之后,便是文章主体。主体如乔梦

14、魏符所说应当如“猪肚”充实,丰富,有内容。我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说了主体内容的构思和注意的地方,大家可以自己品读,就不再展开说了。 每当我上科学课的时候,她都坐得比较端正。特别是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她就像一只长脖子的仙鹤,把头伸得长长的,甚至站起身来,唯恐露看了一点细节时间长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也只是看看热闹罢了。 这张奖状,借给你 因为要放寒假,时间很充裕,每个孩子可以借三本带回家看,孩子们高兴极了。先进去的孩子像一只只饿了几年的小羊冲进草原一样,兴奋得直撒欢儿,摸摸这本,看看那本,每一本都爱不释手,但数量有限,又难以取舍,犹豫不决。排队等在外边的孩子呢,开始还能保持队形,渐渐地有点场面失控了,转头侧身跷脚,伸着脖子向里面张望,甚至开始埋怨起来。多借一本,这个可以有 分享我文章中的两个片段,大家看看对自己的构思有什么启发? 在描写中,要注意关注细节,适当展开联想或者想象。让人读来,能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脑海里翻滚的不是你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