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简答题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论述“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 ”出自 丹溪心法病机:过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所致。表:眩晕而头重如蒙,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治痰为先。“无虚不作眩”出自景岳全书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伤精,以致老年肾亏,造成体内精气血的亏虚,以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而形成的眩晕病症。证以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为特点,属虚证,补虚为主2、消渴病的三多症状,上、中、下之分。(1)肺燥,多饮,上消 胃热,多食,中消 肾虚,多尿,下消(2)辩标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各有侧重,互为因果,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

2、长者阴虚燥热忽见,日久阴虚,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3)三多一少,消瘦为基本临床表现,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后见并证,少数患者相反。消渴辨证要点:1辨病位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情长短及病情轻重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阴虚为主,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3辨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易发诸多并发症为另一特点,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再见并发症,

3、少数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本证不明显,常因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3、阳黄湿重于热 症状 治法 代表方症状:身目俱黄,黄色不及热重于湿鲜明,身困、痞满、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4、痹证治疗原则(1)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机为基本病机,治疗以驱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2)痹症治疗:养血活血,治寒温阳补火,治湿健脾益气,久痹正虚者扶正补肝益气血5、中风病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有啥区别(1)中经络病浅、病轻,无神志改变,仅表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

4、不利(2)中脏腑病深、病重,主要表现神志不清,猝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失语(3)鉴别关键:有无神志昏迷6、痹症的临床分型及各自特征(1)行痹:疼痛游走不定(2)痛痹:疼痛剧烈,遇寒则甚,得热则缓(3)着痹:疼痛、重着肿胀麻木7、肺胀主要病理因素及关系如何(1)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2)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3)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4)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5)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见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见8、阳水和阴水如何从病机、病位、临床症状鉴别(1)阳水病位在肺脾,病机: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所致(2)阳水水肿起于眼睑头

5、面,由上及下延及全身,兼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属实热表证。(3)阴水病位在脾肾,病机: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4)阴水水肿多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兼有神疲气怯,小便少,大便溏泻,属虚寒里证。9、血证的治疗原则治气、治火、治血(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根据虚实不同,实火当以清热泻火为主,虚火当以滋阴降火为主(2)治气: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休戚相关,实证当以清气降气,虚证当以补气益气。(3)治血: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止血的方药10、内伤发热的定义并分述各型内伤发热的机理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

6、基本病机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的病症。(1)肝经郁热 气郁化火而发热或肝火内动以致发热(2)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血虚失养而引起发热(3)内湿停聚 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内伤发热(4)中气不足 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引起发热,也称气虚发热(5)血虚失养 久病心肝血虚,脾虚不能生血,长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虚失于濡养。血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因而引起发热。(6)阴精耗伤 素体阴虚,热病日久,耗伤阴液,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精亏虚,阴衰则阳盛,水不能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7)阳气虚衰 寒症日久,久病气虚,气损及阳,脾肾阳气亏虚,以致火不归原,虚阳外浮而

7、引起发热。11、肺痈的临床分期、治法、方药(1)初期:治法:疏散风热,清热化痰 方: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治法:排脓解毒 方: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治法:清养补肺 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12、“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治疗原则:温化为原则(2)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3)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4)邪饮壅盛,其证属实,可根据停积部位不同,发汗、攻逐、分利(5)阳虚而饮邪不甚之微饮,则以健脾温肾为主。13、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困难,胸膈满闷如塞,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面青,

8、舌白滑,脉浮紧。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生气阻,肺失宣降。治法:宣寒散肺,化痰平喘。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组成:麻黄,射干,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大枣甘草。14、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好发于夏季,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数。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代表方:定喘汤或越pi汤加半夏汤加减组成: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果,甘草。15、哮证与喘证的鉴别两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9、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证状。16、实喘风寒壅肺证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治法:宣肺散寒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组成: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17、喘证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18、惊悸与怔仲惊悸多与情绪有关,多为阵发性,病来迅速,病轻,实证多,可自解,不发如常人。怔忪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多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不愈,亦

10、可形成怔忪。19、胸痹的诊断依据(1)患者多见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通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肩内侧等部位。(2)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以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20、心阻瘀血证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21、如何理解胃痛治疗中的通法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邪胜以驱邪为急,正虚

11、以扶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当驱邪扶正并举。虽有“通则不痛”之说,但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要从广义上理解和运用“通”法,正如叶天士所谓“通字须究阴阳”。属于胃寒者,散寒即为通;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22、泄泻的诊断依据(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

12、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或情志等因素诱发。23、泄泻与痢疾的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泄泻的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24、中风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病因:1、内伤积损 2、劳欲过度 3、饮食不节 4、情志所伤 5、气虚邪中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治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

13、病之标。辨证要点:(1)、辨中经络,中脏腑 (2)、中脏腑闭证于脱证(3)、闭证辨阳闭和阴闭(4)、辨病期中经络以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闭证,治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对内闭外脱之证,则须形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驱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气虚络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补阳还五赤芍药,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25、阳黄急黄阴黄:临证

14、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26、试述六种淋证的临床表现淋证以小便短赤,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特点。(1)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发热,腰痛拒按。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八正散(2)石淋:小便排出砂石样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伴尿道拘急疼痛,或腰绞痛难忍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石韦散(3)血淋:小便溺血而痛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小蓟子饮(4)气

15、淋:以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方:沉香散(5)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样或滑腻如膏脂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方:程氏萆薢分清饮(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治法:补脾益肾 方:无比山药丸27、咳血与吐血: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伴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以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以后痰中无血,但大便多呈黑色。28、尿血与血淋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由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或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29、紫斑与出疹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紫斑呈点状者需与出疹的疹点区别。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退色,触之不碍手;疹高出于皮肤,压之褪色,摸之碍手。且二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30、痹症和痿症的区别: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症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