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恕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_第1页
黄恕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_第2页
黄恕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_第3页
黄恕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黄恕伯【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各界人士关注的大事,广大一线教师更是翘首以盼,期待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能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带来新的积极变化,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下面仅从这个视角,谈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者单位】:江西南昌三中;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江西省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关键词】: 物理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学生自主 探究过程 修订后 教师教学 教学实践 实验稿 评价建议 探究能力 【正文】: 一、 调整

2、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以下简称纲要)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义务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内容,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根据纲要的精神,标准从四个方面调整了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如“能从生活或者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出,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二是初中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

3、,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如“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其中“颜料混合”涉及色光的吸收问题,比较费解,删去后并不影响光学内容的 知识结构,该条目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仅保留了“色光混合”的要求;与此类似,标准还删去了“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等条目。又如原有的条目“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师普遍反映较难,且高中还要学习,因而删去“的关系”三个字,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三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的重复,例如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四是知识内容尽管不做

4、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例如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避免在机械效率问题上进行过多的转化;又如对“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在强调“说出特点”。二、 明确要求,使教师心中有底修订后的标准,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其行为要求更加清楚了。对教学中不太容易把握的内容,修订后标准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得到进一步明确。例如以往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物化”的要求把握不准,不知道需要怎样把自然界中

5、的一些现象与熔点、沸点联系起来;又如教师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中,不知道应该把“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讲到什么程度,修订后的标准对此要求十分明确,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这些困惑(见下表)。原(实验)稿现(修订)稿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熔点、沸点联系起来。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科学探究的内容在知识上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右手螺旋定则的知识吗?“探究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

6、件”,需要知道具体条件是什么吗?修订后的标准,在探究二字后面都加了“并了解”三个字,不仅表明对所探究的内容是有知识要求的,而且明确其要求的层次是“了解”。更令教师们关心的问题是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标准在“科学内容”在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近30项,大多数都是用“通过实验”来陈述。这里说的实验,既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包括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主要是观察和思考。而在分组实验中,学生需要操作甚至承担设计的任务。在标准所规定的这些实验项目中,究竟哪些属于分组实验、哪些属于演示实验?教师对此十分关心,因为这涉及课堂上具体教学的安排。本次标准的修

7、订,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物理实验的项目清单,作为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这20个必做实验之外,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分组实验。这一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师的疑虑,也明确了实验要求,这对有些地区正在逐渐弱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无疑增添了健康发展的动力。三、 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修订组队标准“科学内容”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全面审视,把有些条目的内容进行了微调,使课程目标得以优化。在知识方面,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标准进一步强调

8、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的条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标准进一步加强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了解磁场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要求,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四、 科学探究,用案例消除困惑科学探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但学生在课堂上根据问题完全独立地自主地探究,将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探究难以进行下去,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教师过多、细致地指导,又会削弱学生的自主程度,影响

9、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构成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一对矛盾。科学探究具有从提出问题到交流合作等七个要素,有很丰富的探究过程,叙述要自主完成这七个要素的行为,需要大量的时间,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中除了科学探究活动之外,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要需要完成,因此又构成了丰富探究过程和有限探究时间的另一对矛盾。尽管标准在课程内容中说明“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但新课程实施多年来发现,很多教师仍然对着两对矛盾困惑不已,究其原因,是缺乏具体案例的说明和引导。标准原有三个科学探究案例,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编写了两个,作为课堂

10、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案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的两对矛盾的。标准所设计的两个课内科学探究的案例,一个是“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另一个是“探究凹凸镜成像的规律”。尽管两个课题的内容差别很大,一个是电学的,另一个是光学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学中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面面俱到,前者侧重于“提出问题”和“收集证据”,后者侧重“分析和论证”。由于案例采用的是“教学实况描述”的方式,有具体情境的支撑,教师阅读案例后能领悟到:属于本课题所侧重的科学探究要素,教师要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少加指导;而不属于本课侧重的要素,则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探究过程可以很快进

11、行下去。这就是说,课堂内的科学探究,通过“不同的课题侧重培养不同能力”的办法,来实现各种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消除了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时关于两对矛盾的困惑。第三个案例描述的是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介绍了一个在课外进行完整地科学探究案例,让教师看到课外和课内的科学探究,教学上是有区别的:(1)从课题的提出来看,课内科学探究的课题是按教材的进度探究标准所规定的内容项目,二课外探究项目的科学主题不受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其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发现自主提出;(2)从课题的实施来看,课内的探究受到时间限制,只能侧重部分要素,而课外探究项目的时间机动且充裕,可以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3)从能

12、力的培养来看,整个初中物理课程有大量的课内探究课题,通过不停课题侧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而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只可能完成不多的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通过每个课题的完整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全面的探究能力。修改后的标准,在每个科学探究案例后面都添加了一段“评析”,帮助教师理解案例所说明的问题,使案例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指导作用,用案例消除困惑。五、 教学建议,让科学内容的教学理念更加明确标准对“教学建议”进行了重点修改,出保留了原来“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两个主题以外,新设立了关于“实验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两个方面的主题,强化对新课程下“实验

13、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的指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关于对“科学内容教学”的指导。初中物理课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方面,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围绕着概念和规律做文章的,物理教学的优化,首先是概念、规律教学理念的优化,这是“教学建议”的重要任务。在科学内容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这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因而忽视了还有“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再加上不少教师误以为物理问题主要是靠物理知识解决的,没有意识到“能力”和“态度”往往是解决问题更关键的因素,因而在科学内容教学中忽视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

14、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为此“教学建议”强调,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该融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折旧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设计,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尽量有观察、质疑、发现、分析、辩论、交流等机会,并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引导学生从过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融在日常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建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科学内容(主要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线索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拓展、环节清晰、富有逻辑;二是教学

15、活动设计,即课堂上师生行为的设计,这是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对师生课堂行为的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的融合。六、 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更为清晰标准对“评价建议”也进行了重点修改,修改后的“评价建议”,从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全面渗透“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评价建议”强调,学习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学习活动,诊断学生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己

16、的潜能。纸笔测验、作业、作品评价、成长记录,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习评价的常见方式,它们都需要 “评价促进发展”的主线。“评价建议”指出,纸笔测验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师改进和调整教学提供依据。并强调应通过纸笔测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由此联想到,有些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的命题,经常出现难度把握失当的情况,过难的题目摧毁了学生的自信,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都是与“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符的。纸笔测验是试题的评价目标不应随意拔高,“评价建议”通过一个实例对命题者打了一剂“预防针”:修订后的标准要求“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这一知识。而教学实践中可能不少教师会凭自己的经验把这一要求延伸到“电阻”,“评价建议”特别指出,该条目没有对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不应把串、并联(甚至混联)电路的电阻规律作为统一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克服评价目标的随意性。作业评价、作品评价、成长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