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公墓简介_第1页
二郎山公墓简介_第2页
二郎山公墓简介_第3页
二郎山公墓简介_第4页
二郎山公墓简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郎山公墓简介一、规划背景陇县位于是宝鸡北部,地处陕甘交界,全县共辖 10镇5乡 1个管委会, 158个行政村, 1000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250227人。推行殡葬改革发展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型新农村,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 陇县目前还有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火化场及陵园,严重制约了陇县的殡葬事 业发展。陇县县政府及民政局多次提出议案,筹建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及陵 园,推动全县的殡葬改革发展,为 2015 年陇

2、县撤县设市做积极准备。为了更好的落实政府提案议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改革相关方针政 策,大力倡导文明丧葬新风,促进社会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陇县人民办实事, 拟在陇县城区东侧,二龙山区域修建一座适应现代殡葬服务需要的殡仪馆、火 化场及公墓 “三位一体 ”的园林式陵园。二、现状用地与建设状况规划用地西侧以水银河为界,东侧以二郎山山体为界,总用地面积约 352 亩。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规划区内土地未建设,主要由水银河西侧的少部分耕地、河滩地、少量的 砂石场用地及二郎山部分山坡地组成。其中,耕地约为 80 亩,山坡地约为 230 亩。规划区北侧,宝汉高速公路从二郎山隧道穿过。地形分析:规划区属于低山丘

3、陵地形,二郎山最高峰顶比地面高约 103 米,地形起伏 较大。水银河西侧河谷地宽约 150 米,地形较为平坦水银河沿规划区东部自南向北流入北河(北河为千河主支流,千河为渭河 支流),河长16.8 公里,发源于 xxxx。综合评价:规划于位于县城近郊,自然环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属于典型低山丘 陵,四周山峦叠抱,形成山间小盆地,是较为理想的陵园建设区域。由酝本区 地质资料缺乏,在建设中应当边勘探边建设,避开不良地段,保证安全。三、功能定位与分区结构1、功能定位:二郎山福址园是经陇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陇县民政局负责规划建设的县级 大型社会公共场所,是陇县民政局 “十二五规划 ”中为本县广大民众生活后

4、安排 的永久安息地;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 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观光陵园,是逝者的后嗣子孙及亲朋好友瞻仰祭祀、缅 怀追念的祭祖胜地。同时,根据规划要求,陇县殡仪馆也位于该园区南侧。2、分区结构:根据规划总体构思、用地条件及功能需求,将整个规划区分为四个功能分 区,九个小组团:1、殡仪馆区,2、陵园管理服务区,3、墓园区,4、生态绿地。殡仪馆区(殡葬组团):为长期解决陇县殡葬用地紧缺的问题,杜绝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改善 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陇县民政局在确保全县殡葬工作正 常开展的前提下,为提高殡葬服务能力和档次,决定于二郎山新建陇县殡仪 馆。近

5、期建设按三级馆建设,远期发展为二级馆,项目服务能力稳定在每年火 化 900 具左右。新建殡仪馆区是为全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其功 能是人们在殡仪活动中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倡导 文明、健康、进步的殡仪活动,起到移风易谷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同时集 约用地、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新建殡仪馆位于陵园区南侧,占地约 34 亩,分别由停车区、室外人流集散 区、业务办理区、殡仪区、火花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及附属用房组 成。规划设计注重 “生与死 ”的分隔,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关怀和平气氛,功能 合理,交通畅流,建筑风貌注重展示地方文化特色。陵园管理服务区:

6、(XX管理组团)本区包含停车场、陵园管理用房、服务用房及入口广场几个部分。主要为 陵园行政管理及业务办理提供场所,并提供配套烧纸、香火、小卖等零售服 务。墓园区:墓园区因地就势,划分为 6 个墓地组团:墓地组团A、墓地组团B、墓地组团C、墓地组团D、墓地组团E、墓地组团F组团通过道路连接,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区段,设置经济型墓地、一般型 墓地、普通型墓地,设置不同收费标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为保证其公 益性,一般普通型墓地所占比例应达到 80%以上。墓地园区总面积约 250 亩。生态绿地:(绿化组团)保护与利用二郎山自然山体,完善其自然植被。殡仪馆区与陵园区过行绿 化隔离,形成区域内较大规模

7、的生态绿地。四、道路交通规划1、主要道路分级与布局规划区道路分为三级:城区干道、园区主要道路、园区次要道路。其中:城区干道(园区个围滨河及黄崖村公路)是陵园及殡仪馆对外联系的交通 干道;园区主要道路是联系陵园区主要功能组团的内部道具路,在园区中形成 环形路;园区次要道路分别位于园区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小环,与园区主 要道路连接。滨河路规划红线宽度 25米,双向二车道,沿水银河设置 10 米宽绿化带。 黄崖村公路红线宽度 30米,园区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 7 米,园区次要道路车行 道宽度4.5 米。2、人行步道及人流集散广场主要人行通道位于陵园区东西主轴线,台阶式步道,宽度 10-20 米。组团

8、 内部,人车分流,车行道沿组团周边开设,组团内部依地势设置人行步道,重 要地段并增设人流集散广场,人行步道宽度1.53米3、停车场设置全区分设两处停车场,一处位于陵园区出入口,一处位于殡仪馆出入口。 其中,陵园入口停车场 4950 平方米,采用绿化停车场形式,规划容纳 120辆汽 车停放;殡仪馆停车场 2800 平方米,规划容纳 90 辆汽车停放。五、绿化与景观规划1、绿化规划绿化系统规划采用 “小分散、大集中 ”的手法,依托公共开放空间,通过滨 河路绿化带、人行林荫道、节点绿地、大面积生态绿地等形成点线面相合的绿 化体系。规划沿水银河西侧设置 8 米宽防护绿化带,一方面保护水银河生态环境,

9、一方面水银河蓄水成湖后,形成在空间上对中心水面的有机衔接。在陵园区,沿主要道路及人行通道设置林荫道,形成一条条 “绿色通道 ”, 美化园区的生态环境。在殡仪馆周边与陵园区交接出设置较大面积的生态隔离绿地,一方面起到 隔离的作用,以保持其各自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改善美化其所处的周边环境, 营造一种温馨、平和的氛围,可以缓解工作人员及参与殡葬活动人员的压抑心 里。2、景观塑造与控制、规划主要通过对二郎山和水银河的改造利用,把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入到整 个园区。一是改造水银河,修筑河堤并拦河筑坝形成湖面,沿河岸绿化带内布置小 品、凉亭、柱廊等设施,并通过和园区入口广场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园林式、 具有较大不

10、面的环境优美入口中心。二是以二郎山为背景,以水银桥东西轴线为园区主要景观轴线,通过地势 高度的变化,空间的对比,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气势宏伟的视线通廊。同时, 以进入园区的第一个广场为起点,向北偏移 45 度,以二郎山制高点为终点,规 划另设置一条次要景观视觉通廊。三是在重要节点,通过设计手法的变换,设置不周的景观素材,在营造引 人入胜的景点的同时,深刻的体现本地区文化内涵及民俗风情。四是整个园内的环境设计,力求突出 “人”,考虑到人在使用中的生理需要 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尽量做到景为人用,气氛平和、步移景异。六、分期建设计划陇县二郎山福祉园开发建设将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道路。在保证园区

11、区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组团划块规整,便宜于分期建设。规划分为三期:第一期:完成陵园管理服务区及墓园区A、B、D三个组团的建设,初步形成一个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建筑艺 术、人文景观、追思祭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社会公共场所。第二期:结合水银河的改造,以殡仪馆区为建设重点,提高陇县县城的殡葬服务能 力和档次,改善丧葬过程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迷信的影响,合理引导消费。第三期:以墓地区C、E、F三个组团及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重点,改善整个园区的环境,最终 形成一个具有追思、缅怀、传承、更生、生态、休闲等综合性功能的山水观光 陵园。为积极适应我县建设宝鸡副中心和撤县设市的战略目标,节约和有效利用 土地资源,满足城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丧葬消费需求,经报请县政府同意,我县 启动实施了二郎山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二郎山公墓建设项目位于距县城东北 约 3 公里处的城关镇黄家崖村二郎山,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 352 亩,规划修 建墓穴3.5 万座,估算总投资 2400 万元。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而和 “三位一体 ”(殡 仪馆、火化场和公墓)的建设思路,自 2010 年项目启动以业,在县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我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先后完成了墓区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台 田整理、道路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