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及解读_第1页
2008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及解读_第2页
2008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及解读_第3页
2008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及解读_第4页
2008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及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SC心肌病分类2008年1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关于心肌病分类的最新声明,并将 心肌病定义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心肌 结构及功能异常。表 1 心肌病病因家族性家族性 (未知基因 );肌原纤维节蛋白变异(B肌球蛋白重链、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C、心肌肌钙蛋白l/T、a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必需轻链、肌球蛋白调节轻链、心肌肌动蛋白、a肌球蛋白重链、肌联蛋白、肌钙蛋白 C、肌肉LIM蛋白);HCM 糖原累积病 (如 Pompe、 PRKAG2、 Forbes 、Danon); 溶酶体累积病 (如 Anderson-Fabry,Hurler s);脂肪酸代谢障

2、碍;肉毒碱缺乏;磷酸化酶B激酶缺乏;线粒体细胞病;与HCM相关的综合征(努南综合征、豹斑综合征、Friedreich共济失调、Beckwith-Wiedermann 综合征、Swyer综合征);其他(肌浆网磷酸受纳蛋白启动因子、家族性淀粉样蛋白 )心肌炎 (感染性/中毒性/免疫性);家族性(未知基因 );肌原纤维节蛋白变异(见HCM);Z带(肌肉LIM蛋白、TCAP);DCM细胞骨架基因(营养障碍基因、结蛋白、Metavinculin、Sarcolysin 复合体、 CRYAB、 Epicardin);核膜(核纤层蛋白A/C、Emerin)轻度扩张型心肌病;肌间盘蛋白变异(见ARVC)线粒体疾

3、病川畸病;嗜酸性疾病(Churg Strauss综合征);病毒持续感染 ;药物;妊娠 ;内分泌功能障碍 ;营养不良(维生素B1、肉毒碱、硒、低磷酸盐血症、低钙血症);酒精;心动过 速性心肌病家族性 (未知基因 );肌间盘蛋白变异(盘状球蛋白、粒桥蛋白、Plakophilin2、桥粒核心ARVC糖蛋白2、桥粒糖蛋白2);心肌 ryanodine 受体(RyR2);转化生长因子(TGF)(33淀粉样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硬家族性 (未知基因 );肌原纤维节蛋白变异(肌钙蛋白I、肌球蛋白必需轻链);RCM家族性淀粉样变性(转甲状腺素蛋白、载脂蛋白);结蛋白病 ;弹性纤维性假黄瘤 ;血色病;

4、An ders on-Fabry 病;糖原累积病皮病 ;心肌心内膜纤维化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特发性疾病、染色体原因、药 物(5-羟色胺,美西麦角 ,麦角胺 ,汞制剂,白消安);类癌心脏病 ;转移癌 ;辐射;药物(蒽环类抗生素 )未分类左室 (非致密性 Barth 综 合征、核纤层蛋白A/C、ZASP基因、a-dystrobrevin)Tako-Tsubo 心肌病炎症?肥胖;糖尿病母亲的婴儿 ;体育训练 ;淀粉样蛋白 (白蛋白/前白蛋白 )非家族性图 1 心肌病分类新分类四大特色1. 新分类建立于疾病特殊形态及功能表型之上 ,而非建立于病理生理机制之 上,因此更适于临床应用。2. 新分类将心

5、肌病进一步划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 ,注重心肌病的遗传决定 因素,并以此指导诊断试验。3. 不再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进行区分。4. 诊断重心从以排除诊断为主转向寻找积极的、有逻辑性的诊断指标。心肌病根据形态学特异性和不同功能表现分类 ,同时又可分为家族性和非家 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HCM)定义 :无导致心肌异常的负荷因素 (高血压、瓣膜病 )而发生的心室壁增厚或 质量增加。传统的 HCM 定义还规定不应是淀粉样变性及糖原累积病等系统性疾病而导 致的心肌肥厚。目的是为了区分肌细胞肥大或间质侵润及细胞内代谢产物积累 所致的室壁增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无创 手

6、段通常不能鉴别上述两种病症 ;而由于心肌病理的复杂性 ,心肌活检往往于患者 死后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本指南对 HCM 定义进行了简化。非高血压和瓣膜病引起的左室肥厚发生率约为1/500,多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由编码心肌肌原纤维节不同蛋白的基因变异所致 ,且多表现为不对称性 心肌肥厚 (尤其是室间隔部位 )以及肌细胞排列紊乱。左室容积常减少 ,左室缩短 分数高于正常。少数( 10%)者可进展为左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高强度体育锻炼可引起左室形态发生生理性改变 ,但心肌厚度极少与 HCM 患 者的病理表型相似 (男性运动员 2%)。扩张型心肌病 (DCM)定义 :无引起整体收缩功能障碍的异常

7、负荷因素 (高血压、瓣膜病 )或冠脉疾 病而发生的左室扩张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疾病 ,伴或不伴右室扩张和功能障 碍。25%的西方患者有家族史 ,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性早发心源性 死亡、传导系统疾病或骨骼肌疾病者应高度怀疑家族性DCM。心脏感染和炎症的晚期可发生 DCM但有别于急性心肌炎(左室大小常在正常 范围),炎症性DCM定义为合并有慢性炎症细胞的左室扩张和射血分数降低。因 此,组织学和 (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确诊途径。轻度扩张型充血性心肌病(MDCM)用于描述既无限制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也无 明显左室扩张 (超过正常上限但小于 10%15%)的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晚

8、期 心衰。50%以上的患者具有DCM家族史,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典型DCM患者相 似。DCM的另一种形式是围产期心肌病(PPCM)表现为妊娠最后1个月或分娩后 5个月内出现心衰症状 ,多见于 30岁以上的妇女 ,与妊娠高血压、双胎妊娠和应用 宫缩抑制剂治疗相关。限制型心肌病(RCM)定义:在收缩容积正常或降低 (单/双心室)、舒张容积正常或降低以及室壁厚 度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限制性左室生理学异常。限制性左室生理学异常的特点为由心肌僵硬度增加所致的左室充盈状态,表现为心室压力显著升高而心室容积仅轻度增加。引起 RCM的病因包括特发性、 家族性和全身系统性疾病。家族性 RCM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损

9、害收缩功能的心内膜病理变化 (纤维化、纤维弹性组织增生和血栓 )也可导 致限制性心室生理学异常 ,根据嗜酸粒细胞是否增多可进一步将其分为 2 个亚组: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心内膜心肌病 (现归类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和无嗜酸粒 细胞增多的心内膜心肌病 如心肌心内膜纤维化 (EMF)。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定义:右室功能障碍 (局部或整体 ),伴或不伴左室疾病 ,同时有组织学证据和 (或)符合相应标准的心电图异常表现。ARVC组织学表现为右室心肌被脂肪和纤维组织逐步取代。病变主要累及右 室前壁漏斗部、心尖部及后下壁,三者构成发育不良三角”。尽管ARVC较为罕 见,估计发病率为1/

10、5000,但在欧洲某些地区,ARVC是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多数 ARVC为基因编码plakophilin-2和其他心肌细胞桥粒蛋白变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但也有一些病例确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未分类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 (LVNC)LVNC特点为左室具有明显的肌小梁和深部小梁间隐窝。室壁常增厚,心外膜 致密变薄而心内膜增厚。一些患者可伴有左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目前尚不能明确LVNC是否为一种单独的心肌病。LVNC可单独出现或与先 天性心脏疾病如Ebstein畸形或紫绀型心脏病以及神经肌肉疾病联合出现。LVNC通常为家族性 ,至少 25%无症状亲属有不同程度的超声心动图异常。Tako-Tsu

11、bo 心肌病暂时性左室心尖球形综合征或 Tako-Tsubo心肌病的特点为短暂的左室心尖 和(或)心室中段收缩功能障碍 ,冠脉造影无阻塞性冠脉疾病。患者可表现突发 “心 绞痛样”胸痛、广泛T波倒置甚至ST段抬高,以及心肌酶轻度升高。多数报道病例为绝经后女性 ,通常于症状发生前有情绪激动或生理应激。大 多数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左室功能通常在数天或几周后恢复正常,罕有复发者。2008 年欧洲心肌病分类共识解读作者:刘文玲日期 :2008-4-3刘文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ISFC心肌病分 类出台以来,心肌病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

12、心肌病分子遗传学领 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心肌病的病因已经明确,并发现了新的心肌病类 型。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现代心肌病定义和分类”,今年伊 始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发表了心肌病分类共识”,ESC勺分类与AHA的分类 有很大不同。心肌病分子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心肌病领域最大进展为心脏病分子生物学的突破。近年来研究发现, 1/3 左 右的扩张型心肌病为家族遗传性疾病,常伴有骨骼肌和神经肌肉病变。家族性 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 X 连锁遗传)基因缺陷为编码蛋白的 基因突变如营养障碍基因、糖蛋白、肌聚多糖和destroglyca ns由于所有细胞骨架蛋白均与肌肉

13、收缩力的传递有关,因此,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被认为是一 种细胞骨架疾病。已经证明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遗传 性疾病,为肌力产生障碍的原发性肌原纤维疾病,由于编码收缩蛋白的基因缺 陷所致如B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肌球蛋白连接蛋白 C、atropomyosin和肌钙蛋白 T、肌钙蛋白I。异常蛋白造成舒张期肌丝的松弛受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疾病,为细 胞链接性疾病,即确保心肌细胞间机械性连接的桥粒蛋白发生异常。已经发现 编码桥粒斑蛋白、盘状球蛋白、plakophilin、桥粒核心糖蛋白和桥粒糖蛋白的基 因突变。右心室的变薄、扩张为桥粒断裂、细胞损伤和

14、纤维脂肪组织替代的结 果。长QT综合征和短QT综合征为钾通道病,Brugada综合征和Lenegre病为钠 通道病 (SNC5A。) 儿茶酚胺依赖性室性心动过速为肉桂碱受体突变,肉桂碱受体 控制自肌浆网中的释放。除Len egre病为累及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病外,所有这 些综合征心脏结构均正常,易发生细胞膜电不稳定。这种改变仅表现在心电图 上:分别表现为QT间期延长或缩短、ST段抬高或劳力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 分子水平的病理基质为编码氨基酸的核酸序列发生了突变,简单的错义突变也 会导致蛋白质的改变。心肌病可以仅表现为电紊乱而无结构异常,纳入了这一 概念,这类原发性电紊乱性疾病都应归属为心肌病的范

15、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 多地通过心电图而不是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来诊断心肌病。因此,原发性遗 传性心肌病可以分为两类: 结构异常性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和 致心律失常性),即细胞骨架、肌节、细胞链接病变的心肌病; 无结构异常 的心肌病(短QT和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依赖性室性心动 过速),即通道病。关于炎症性心肌病,应用原位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 PCR证明肠病毒和腺 病毒均是亲心脏病毒。肠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分子机制为病毒 蛋白酶2A对营养障碍基因复合物的溶解作用导致的后果。 1995年 WHO/ISFC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的不足1995年WHO/ISFC

16、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将当时新发现的心肌病即 ARVC和限 制性心肌病等心肌病纳入了其中,但致密化不良性心肌病被分到未分类型心肌 病中。 1995年分类中继发性心肌病即特异性心肌病的概念过于宽泛,以至于将 慢性缺血性、瓣膜性和高血压病均纳入其中。随着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原来一 些“病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成为“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心脏功能障碍包 括心脏机械性障碍和心电障碍,随着心脏病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原发性电紊乱 性疾病应该有所归属。心肌疾病界定为具有心功能障碍,这就扩展了心肌病的概念。传统上,心 肌细胞的功能异常指收缩功能异常,如扩张型心肌病伴有泵功能衰竭,而肥厚 型心肌病甚至收缩功能增

17、强,限制型心肌病伴有舒张期松弛受损。而且,心肌 功能异常可以是单纯电异常,可以有结构异常如心肌炎和ARVC也可以无结构异常,如离子通道病无任何收缩功能的损害。 2006年AHA对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拓展2006年AHA根据上述新观念出台了新的心肌病定义和分类(图1)。如果心脏功能异常可以是机械性的也可以是电的,那么心肌病不必一定要存在心脏 扩张或肥厚。其病因可以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因此,2006年AHA新的定义为“心肌病为一组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心肌疾病,具有结构异常和(或)电异常,由各种原因通常是遗传原因造成,常表现为心室异常肥厚或扩张,但也可以正常”。此分类仍然沿用了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分类,原发

18、性心肌病指 “仅限于心肌 或主要累及心肌的疾病 ”,继发性心肌病指 “心肌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多器官受损) ”。原发性心肌病分为三种类型(遗传性、获得性和混合性), 将心脏结构正常的原发性电紊乱(离子通道病)和 Lenegre 病也归入心肌病。摒 弃了未分类型心肌病。将心肌病分为家族性 /遗传性和非家族性 / 非遗传性心肌 病,有利于筛查基因突变和分析。因此,心肌病的概念中纳入了一大类遗传性 心肌病,不仅包括了先前发现的有明显形态学异常的心脏病,还包括了新近发 现的表现为原发性心律失常,而无结构改变的疾病。而在此之前,这类疾病一 般划分在心律失常的范畴。不断有证据表明,这些 “原发性电

19、紊乱 ”心肌病常常 与“传统的结构性 ”心肌病交错在一起。 AHA 工作组建议,除了心肌病的临床表 型分类外,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涵盖了那些遗传缺陷性心肌病包括编码肌小节、 细胞骨架、桥粒或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的疾病。 2008 ESC共识的局限性ESC工作组就1995年WHO/ISFC的心肌病分类的修订发表了相关声明(图 2)。在该定义中,明确宣布心肌病为非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 性心脏缺陷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该共识接受并重申AHA将心肌病分为家族性/遗传性心肌病和非家族性/非 遗传性的分类,摒弃传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特异性)心肌病的分类,因为这 种分类可能造成一些误解,错误地认为原发性就是自发性、继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