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_第1页
AAA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_第2页
AAA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_第3页
AAA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_第4页
AAA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 高考必考题锂离子电池习题汇总 材料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二次电池(充电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 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 中, 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 ,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 ,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 正极处于富锂态 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因此,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 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过渡金属和锰的 离子嵌入化合

2、物,负极材料是锂离子嵌入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材料有石油焦和石墨等。国 内外已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是LiCoO2, LiNiO2, LiMn2O2,负极是层状石墨锂离子电池: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 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1、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 LiMn2O4 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 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 LiMn2O4 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Li+LiMn2O4+e-=Li2Mn

3、2O4 C充电时, LiMn2O4 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Li+e-=Li2、( 20RR天津 6)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 LiRC+L(i1-R)CoO2=C+LiCoO2 锂硫电池的总 反应为: 2Li+S=L2i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 Li+向负极迁移 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钻(LiCoO2),充电时 LiCoO2中Li被氧化, 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

4、 C6)中,以 LiC6 表示。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e-Li+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Li+e-LiCoO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气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4、(双选)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 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 C6Li-Re-=C6Li1-R+RLi+(C6Li 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反应: Li1-RMO2+RLi+Re-=LiMO2(LiMO2 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5、)【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1i-R=MO2LiMO2+C6Li1-RB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 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 Li+向负极移动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R+RLi+Re-=C6Li5、某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lRCoO2+LiRC6=6C+LiCoO2,其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 LiRC6 发生氧化反应B充电时, Li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C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

6、的负极相连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l RCoO2+RLi +Re =LiCoO26、锂离子电池因其工作电压高( 3.6V)、无污染等优点倍受市场青睐。最常见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是: C6 LiCoO2Li1RCoO2+LiRC6下列有关这种锂离子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内部运载电荷的是 Li+B负极材料是填充了金属锂的石墨(LiRC6)C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是Li+盐的水溶液D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 Li1 RCoO2+RLi+Re =LiCoO27、( 20RR全国新课标 2) 20RR年 3 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 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 为电池的正极B

7、电池充电反应为 LiMn2O4=Li1-RMn2O4+RLiC放电时, 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的 Li+从 b 向 a 迁移8、(双选) LiFePO4 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FePO4 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料是 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 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 LiFePO4 电池说法正 确的是()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 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 FePO4 Li+e-=LiFePO49、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

8、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FeS+2e- 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A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2Li+FeSLi2S+FeB 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 +1 价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3e- Al3+ DLi-Al/FeS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10、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 板为电极材料,以 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

9、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 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11、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动力 电池。磷酸亚铁锂( LiFePO4)是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将碳酸锂、 乙酸亚铁 (CH3-COO)2Fe、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混合、 充分研磨后, 在 800 左右、 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同时生成的乙酸及其它产物均以气体逸出。 方法二: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 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

10、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离 子移动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 M 表示)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惰 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2)在方法一所发生的反应中, 除生成磷酸亚铁锂、 乙酸外, 还有 、_(填化学式)生成3)在方法二中,阳极生成磷酸亚铁锂的电极反应式为 4)写出 M 与足量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已知该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2、(20RR 海南卷 16)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

11、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I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 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 MnO 2晶格中,生成 LiMnO2。回答下列问题:(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 极流向 极。(填字母)(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 (填“是”或“否”),原因是 (4)MnO 2可与 KOH和 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MnO 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 KMnO4和 M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0RR 年课标卷) 锂离子

12、电池的应用很广, 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有钴酸锂( 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 应为 6C+RL+i+Re-=LiR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 未给出)。回答下列问题: ( 1) LiCoO2中, Co元素的化合价为 (2)写出 “正极碱浸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浸 ”一般在 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可用盐酸代替 H2SO4和 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4)写出 “沉钴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

13、iCoO2 与 Li1-RCoO2 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6)上述工艺中, “放电处理 ”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14、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含有LiCoO2 及少量 Al、 Fe 等)可用于回收钴、锂,工艺流程如下:(1)在上述溶解过程中, S2O32-被氧化成 SO42-,LiCoO2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还原产物是 (2)在上述除杂过程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废渣的主要成分是 (3)“沉淀钴 ”和 “沉淀锂 ”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4)除了废渣可以回收利用外,本工艺还可回收的副产

14、品是 15、 Zn-MnO 2 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 电子流向 (填 “正极 ”或“负极 ”)。(2)若 ZnCl2-NH4Cl 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 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欲除去 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填代号) aNaOHbZnc FedNH3H2O( 3) MnO 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式是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 2mol 电子, MnO2 的理论产量为 g16

15、20RR 北京卷 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 2S后的废液, 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 在不同电压 (R)下电解 pH1的0.1mol/LFeCl 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 理。记录如下 (a、b、c 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 /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R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 Fe3、有 Cl2aR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 Fe3、无 Cl2bR0无明显变化无 Fe3、无 Cl2(1)用 KSCN 溶液检验出 Fe3 的现象是 (2) 中, 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 Cl 2将 Fe2氧化。写出有关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16、) 由推测, 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 Fe2在阳极放电。 原因是 Fe2具有性。(4) 中虽未检验出 Cl2,但 Cl 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 1 的 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序号电压 /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a Rc无明显变化有 Cl2cRb无明显变化无 Cl2 NaCl 溶液的浓度是 mol/L 。中检验 Cl 2的实验方法: 。与对比,得出的结论 ( 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所给电池放电时金属锂失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 A 不正确,正极反应: Li+LiMn2O4+e-=Li2Mn 2O4, B 正确,充电时,阳

17、极发 生氧化反应, LiMn2O4应为还原产物,显然 C不正确,又由充电时 Li2Mn 2O4 为反应物,故 D 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B2、B3、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 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充电相当于是 电解池, 放电相当于是原电池。 充电时, 电池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 做阴极得到电子,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电极反应式应该是 Li+C6e-LiC6,A不正确;放电时,正极得到电子, B正确; Li是活泼 的金属,能和羧酸、醇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

18、气,所以不能用羧酸、醇等含活泼氢气的有机 物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C 不正确; Li的相对原子质量小,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 量释放的能量)高, D 不正确,答案选 B。4、试题分析: 由题目所给的放电时的电极反应知电池反应为C6Li+L1i-RMO2=LiMO2+C6Li1-R,充电反应为放电反应的逆反应, A 不正确;比较这些金属失去 1mol 电子时所对应质量知 B 选项正确; 在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电源负极移动, C 不正确; 在锂电池充电时阴 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的单质,结合其存在形式知 D 正确,所以答案选 BD。5、B6、C7、C8、CD9、A10、C11、( 1)

19、为了防止亚铁化合物被氧化 (2)CO2;H2O;NH3(3)Fe+H2PO4-+Li+-2e-=LiFePO4+2H+ (4)(5)FePO4+Li+e-=LiFePO412、 (1)ba(2)MnO 2+e-+Li+=LiMnO2;(3)否电极 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4)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2:1.试题分析: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正极 b 流向负极 a。( 2)在电池正极 b 上发生的电极 反应式为 MnO 2+e-+Li+=LiMnO2;(3)由于负极材料 Li是活泼的金属,能够与水发生反应,所以 不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

20、溶剂。 (4)根据题意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 3MnO 2+KClO3+6KOH=3K2MnO 4+KCl+3H2O;K2MnO 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 KMnO 4和 MnO2.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等于电子转移的数目可知:每转移 2mol 的电子,产生 1mol 的 MnO 2、 2molKMnO4。所以生成 KMnO4和 M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13、(1)+3(2)2Al+2OH-+6H2O=2Al(OH)-4+3H2(3)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 +4H2O 2H2O22H2O+O2;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4)C

21、oSO4+2NH4HCO3=CoCO3 +(NH4)2SO4+CO2 +H2O(5) Li1-RCoO2+LiRC6=LiCoO2+6C(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Al(OH)3、 CoCO3、 Li2SO4试题分析:(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 LiCoO2中 Li为+1价,O为-2价,iCo元素的 化合价为 +3。( 2)根据工艺流程和相关产物可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只有铝箔与氢氧 化钠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6H2O=2Al(OH)-4+3H2。( 3 )根据 “酸浸 ”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

22、式为; 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 +4H2O,H2O2自身发生分解反应, 2H2O22H2O+O2; LiCo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用盐酸代替H2SO4 和 H2O2 的混合液,氯气生成,污染较大。(4) 根据 “沉钴”过 程 中反 应物 和产物,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 程 式【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CO2 +H2O。(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 与 Li1-RCoO2 之间的转化,放电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LiRC6-Re-=6C+RL

23、+i , 正 极 Li1-RCoO2+Re-=LiCoO2+RLi+ , 电 池 总 反 应 方 程 式 Li1-RCoO2+LiRC6=LiCoO2+6C。(6)进行放电处理时, 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有利 于锂在正极的回收。 根据整个工艺流程的化学反应原理, 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Al(OH)3、 CoCO3、Li2SO4三种14、答案 :( 1)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lH2OCoSO4(2)将 Fe2+氧化成 Fe3+A1( OH)3和 Fe(OH)3 (3)Co2+2OH-=

24、Co(OH) 2 2L+i+CO32-=Li2CO3(4)Na2SO4 分析: ( 1)通过题给信息可知 LiCoO2与 Na2S2O3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SO4+8CoSO4+Na2SO4+11H2O,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2)铝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 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3)氢氧化钠和钴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碳酸钠和锂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锂沉淀; (4)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判断解答:解:(1)正极材料主要含有 LiCoO2及少量 Al、Fe 等,加入稀 H2SO

25、4、Na2S2O3,S2O32- 被氧化成 SO42-,具有还原性,正极材料中只有LiCoO2具有氧化性,与反应 Na2S2O3 反应生成 Co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 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CoSO4,故答案为: 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CoSO4; (2)弱酸性条件下,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但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废 渣的成分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通入空气的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而除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