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1页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2页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3页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4页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驾驶员前方 180范围内直接视野的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M1 类汽车。2 引用标准GB 11555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 T 1155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 术语31 三维坐标系指汽车制造厂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坐标系统(见附录A (补充件)图1。这三个基准平面是:X基准平面垂直于 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通常规定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基准平面汽车纵向对称平面;Z基准平面一一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三维坐标系用来决定图样上设计点的位置和实车上这些点位

2、置之间的尺寸关系。32 主要基准标记 指车体上的孔、表面上的标记符号。所使用的基准标记在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和相对设计地平面的位置,由汽车制造厂规定。这些基准标记可以用作 车身总成的控制点。33 汽车测量状态 指由各标记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所决定的汽车位置。34 座椅靠背角 指座椅靠背与铅垂线的夹角。341 设计座椅靠背角指通过R点的铅垂线与由汽车制造厂规定的靠背位置上的三维 H点装置躯干线 之间的夹角。342 实际座椅靠背角指座椅处于最低和最后位置时,通过 H点的铅垂线与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实际靠背角理论上相当于设计靠背角。35 坐标参考点3. 5. 1 V点V点是表征

3、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 垂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通 常用Vi, 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见图1)。3. 5. 2 H点、R点定义及H点确定程序按GB/T 11563规定。所用装置按GBT 11559规定。3. 5. 3 风窗玻璃基准点指从V点向前的射线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点(见图1)。3. 5. 4 P 点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 P1, 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见图2,图3)。3. 5. 5 Pm点指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见图2,图3)。3. 5. 6

4、 E 点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曰,E2 (曰)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P1 ( R)位置时的左右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 A柱视野障碍(见图3)。3. 6 透明区指汽车风窗玻璃或其它透明表面的透光率(当光线与表面成直角测量时)不小于 70的区域。3. 7 A柱指位于V点前68mn处横向铅垂平面以前的任何车顶支撑(不透明的零件)如门框、风窗玻璃镶条、支撑附件等。3 8 座椅前后调节范围指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沿X轴方向上调节驾驶员座椅的范围。4 技术要求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下述要求。41 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些基准点是:a. V点水平向前偏左17的基

5、准点a;bV1 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 7的基准点 b;c. 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的基准点c;d. 在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另一侧,应增加 3个辅助基准点a, b, c,它们 与 a,b,c 三个基准点相对称。4. 2按6.4的规定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见图3)。若两柱相 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4. 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的A柱。4. 4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儿的水平面下方和通过 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 4夹角,其中一个平面垂直于 丫基准平面,另两 个平面垂直于调基准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 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 天线、后

6、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见图 4)。但 是以下情况除外:a. 直径小于0.5mm的嵌入式天线,或小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 野障碍;b. 无线电天线的导线一般不得进入 5.4规定的A区,但是导线直径小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入,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 最大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导线是水平的, 最小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4. 5通过V2垂直于Y基准平面且与转向盘上边缘相切的平面,如该平面相对水平面至少后下倾斜1时,则转向盘上边缘以下的仪表板所构成的障碍是允许的5测量条件5. 1

7、V点位置V点相对R点位置,由三维坐标系的X、Y、Z坐标确定,如表1所示表 1IHrtiXY2叭一5Vj彊.i-5表1给出的是设计靠背角25时的基本坐标,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所示。若 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则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5. 2 P点位置P点相对R点的位置由三维坐标系X、Y、Z坐标确定,如表2和表3所示。表2mm咔11- dY2Pi35-2067巳627纵360627表2给出的是设计座椅靠背角25时的基本坐标,坐标的正方向如图1所示表3给出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寸P点的校正值。当设计座椅靠背角 不是25时,各P点的X,Z坐标须按表4进行修正。座搐水平週节范圈120-

8、13-22-42158败上1佃5. 3 E点位置E点和P点在同一水平面内。5. 3. 1 Ei 和 E2 距 P1 各为 104mr, Ei 距 E2 为 65mm (见图 5)。5. 3. 2 E3和E4距P2各为104mm巳距 曰为65mm (见图5)。5. 4 A区的确定按GB11555中5.1规定。6驾驶员视野的测定方法6. 1汽车主要基准标记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尺寸关系,按附录A (补充件)规定 程序确定。6. 2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来确定V点(V1, V2)的位置,然后按4.1规定 找出风窗玻璃基准点。6. 3用三维坐标系表示的R点来确定P点(P1, P2),如表2和表3所示。25

9、以外的设计靠背角的修正值如表4所示。6. 4按图2所示在A柱上做两个水平截面,即:a. A柱Si截面:从Pm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上成2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柱 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截面;b. A柱9截面:从Pm点向前作与水平面向下成5的平面,过此平面与A柱 相交的最前点作水平裁面。将S1、9截面投影在P点所在的水平面内,双目障碍角在该平面内测量,如 图3所示水平坐标垂直塑擁I|靠背宦O水平坐麻真垂直岂标5一曲曲-56-1772724-S37- 167272500g-1572726979-H72627175to-U72528i Sb1J的24 1閱34H稽.-J 13233043A-109221刼I

10、51-99i3259:.-2315-9C50|336724续表4( 1水平坐标X垂直坐标AZS W A1水平坐様垂直坐标-8118347617-721735841-32| -62I馬3632-35出-531)337)J0Q-3920、44H1W8d 321-35習暮11$-4S22-2C710123526. 4. 1 Ei和巳的连接线绕Pi旋转,使Ei至左A柱的S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i,E2连线成直角,从Ei向左A柱的S截面外侧作切线和从E2向左A柱Si截面内侧 作切线,从E2点作前一切线平行线,与后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驾驶 员(左)侧的A柱双目障碍角(见图3)。6. 4. 2 E3和E

11、4的连接线绕P2旋转,使曰至右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与E3,曰连线成直角,从E3向右A柱Si截面内侧做切线和从风 曰向右A柱S2截面外侧作 切线,从巳点作后一切线平行线,与前一切线所成的平面视野角度即为乘员(右)侧的双目障碍角(见图3)。6. 5按4.3,4.4,4.5要求检查视野障碍。(1)汽车纵向中间平面的迹线,通过R点的纵向铅垂平面的迹线,(3)通过W及刃点的纵向船垂平面的迹线图X座位靠背角为25。时的“V”点的确定R图2八柱水平截面示意图方向卜镯驶员前方180。内视野评价图5 E点和p点的相对位置附录A 确定汽车主要基准标记和三维坐标系间尺寸关系的方法(补充件A養考坐标和卷考标记三维坐

12、标系(见图A1)应建立在一个基准平面上,其上标有XX标尺一yA2)o此平面应是水平面且平整.坚固。两个测量标尺牢地固定在其表面上。标.度为mm. X标尺不小于8m; V标尺不小于两标尺互相垂直,其交点为零,点A2基淮平面的检査从零点沿X、Y坐标轴.毎隔250mm测量水平度误差,并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査车辆时能得到校正。-Z注:此图X基准平面通过左右前轮中心通过前轮中心线的粕垂平面在域面上的轨迹$地工上的基本参考标记; 汽车纵向中阿平面在地面上R点的x塑标)X坐标尺: 使前轮充分远直坐極尺,给工作留出位置;地面零点$坐标尺相互问为90角.牢囲武定在地面上I使样车纵向申间平面充分远真坐标尺,结工作留出位武$rfc尺图A2水平平台布置图、A3实际试验位置.当件车装有高度可谴节的悬架装置阮试验应在克车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便用状况下连行。 在刚量Z前.应采取有效方法将主要基准标记置于设计时所确定的坐标位置上,汽车处于整备质量状态,除驾获员座上的人体模型外,再加一前座乘员,乘员质量为人 体模型质量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