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检测试题学习专用_第1页
专题2检测试题学习专用_第2页
专题2检测试题学习专用_第3页
专题2检测试题学习专用_第4页
专题2检测试题学习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资源 专题2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 A. 2NaHCO NaCG+COf +H0 B. NqO+HO 2NaOH C.2KI+Br2_2KBr+l2 D.MgO+2HCI MgC2+HO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 A、B D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C项中,碘元素由-1价升高 至0价,溴元素由0价降为-1价,故为氧化还原反应。 2. 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A ) A. C+HO(g)亠 CO+H B. H2+CUO Cu+HO C.

2、CI2+HO HCl+HClO D. SO+HO HSQ 解析:A中,H2Q得2e生成H2,被还原,出0作氧化剂;C、D项中H2Q既不 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B中HQ作氧化产物。 3.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CI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 CI2和NaCI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实验室制备CI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 解析:Cl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故在化学反应 中CI2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A错;CI 2与NaCI的化学性质不同,B 错;在饱和食盐水中CI-浓度大,

3、氯气在其中的溶解度小,收集CI2可用 排饱和食盐水法,C正确;氯气和液氯是CI2的不同状态,是纯净物,属 于同一种物质,但氯水中除CI2外,还有CI-、CIO-、HCIO H2O等其他 微粒, 是混合物 , 故氯气、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D 错。 4. 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金属钠 B. 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 C. 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D. 钠可以从四氯化钛中置换出钛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是 NaOH CI2和H2,A不正确。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 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

4、剂 B. 可用超纯硅制造的单晶硅来制造芯片 C. 可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 D. 氯气有毒,不能用于药物的合成 解析: 氯气有毒 , 由氯气参与合成的药物中氯元素不一定有毒 , 可以适 当应用于药物合成中 ,D 错。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 MnO和浓盐酸及如图装置制备 CI2。下列分析 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B. A中缺少加热装置 C. 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 D. D中的导管口若连接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 解析: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氯化氢 和氯气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中不能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7. 已

5、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 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 ,反应一段时间 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A )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解析:Cl 2为黄绿色,与NaBr反应生成Br?使棉球显橙色,与KI反应生 成12使淀粉变蓝,与NaO阪应,但棉球没有颜色变化。 8.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 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 到目的的是(B )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 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4

6、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 将Mg(OH)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 沉淀 D. 将Mg(OH)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 MgC2固体 解析:本题考查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稀释浓 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是错误的; 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因此C不正确;蒸发溶液时应该用蒸发皿 而不是表面皿,只有在HCI的气氛中加热蒸干才能得到 MgC2固体,所 以D不正确。 9. 下列有关金属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 A.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 B. 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

7、集气瓶中不能继续燃烧 C. 工业上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金属镁 D. 某些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火箭和飞机的部件 解析:燃着的镁条能在CO中剧烈燃烧。 10. 向NaBr、Nal、NaSO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 充分灼烧,可得到剩余的固体物质。已知:Na2SO+I2+HO NaSQ+2HI, 则剩余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 ) NaCI、NaSQ NaCI、NaBr、NaSQ NaCI、NaSQ、I2 NaCI、 Nal、NaSQ A. B. C.D. 解析:由 NaSQ+l2+HNs2SQ+2HI 可知,Na2SQ还原性大于 HI(Nal), 故通CI2

8、于原混合液中,首先反应的是NaSQ,其次为NaI,最后为 NaBr。表示C4足量,表示NaSO、Nal完全反应;灼烧时不会存 在12,不可能存在Nal而不存在NaBr。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差异, 以下关于两者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B ) A. 两者水溶液均呈碱性,碳酸钠俗名纯碱,物质分类属于碱 B. 两者均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Q但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更剧烈 C. 用酒精灯加热时两者均可发生分解反应,但碳酸氢钠更易分解 D. 两者均可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但碳酸氢钠反应时无沉淀 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属于盐类,A项错。碳酸钠受热不分解,C项 错。碳酸钠和碳酸

9、氢钠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且都产生沉淀,D 项错。 12. 铊(TI)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 条件下能够发生:TI 3+2Ag TI +2Ag+,Ag+Fd+Ag+Fd+, Fe+2Fe33Fe2+,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D ) A. Tl 3+FeTAg+ B.Fe3+AQTI3+ C.TI +AdFe2+D.Tl 3+AghFe3+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则 TI 3+2Ag TI +2A6中氧化性为 TI 3+Ag,Ag+Fe2+ Ag+Fd+ 中氧化性为 Ag+FeT,Fe+2Fe3+3Fe2+中

10、氧化性为Fe3+FeT。由上述分析可知,氧化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 3+AghFe3+Fe2+。 13. 在10 mL 0.01 mol L-1的NaCO溶液中,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 1.2 mL 0.05 mol L-1的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的 体积为(D ) A.1.34 mL B.2.24 mL C.0.672 mL D.0 解析:在溶液中,Na2CQ与HCI的反应分两步进行:NazCG+HCI NaHCONaCI,NaHCGHCICQf +HO+NaC。由于 n(Na2CG)=(10 x 10-3 x 0.01) mol=10 -4 mol,n(HCI)=(1.2 x

11、 10-3 x 0.05) mol=6 x 10-5 mol,故只能发生第一步反应。 14. 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 海水中含有溴和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和钾单质 B. 电解MgC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得金属钠 D.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海水中的钾元素和溴元素以 K+、Br-存在,需经过氧化还原反应 得到金属钾和非金属Br2,A错;电解熔融MgC2而不是MgC2饱和溶 液制得Mg,B错;海带中的碘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需加氧化剂得到 I 2,D 错。 15. 下列对应实

12、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B ) A. 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NaO B. NgCO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G+HCI NaCl+NaHCO C. Na?Q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Q+ 2CO 2NaCG+Q D. 向NaHCQ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 + Ca2+2QICaCa +C: +2HQ 解析:钠在空气中变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Q 2NaQ;Na2Q在空 气中变成白色黏稠物,主要与NaQ和水反应有关;NaHCQ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a2+量,不可能大量存在

13、C ,故D项应为HC + CaT+QH CaCQj +HQ 16. 向NaQH和NaCQ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 L-1稀盐酸,CC2的生成 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 在0 a时,只发生中和反应 B.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T +2HCQf +HQ C. a=0.3 D. 原混合溶液中NaQH与NaCQ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解析:在0a时,先发生中和反应,后发生C 与H+生成HC的反 应,A项错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3+HHQ+C ,B 项错误;因a0.4范围内发生的反应是 H+HB. ; C.;D.。 (2)写出

14、图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氢氧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硫酸钠 2 _ 2OH+CQ C +HO C* +HO+C42HC 亍 hc?+Hho+ce C +2HH0+CE 19. (10分)有一瓶溶液只含Cl-、C 、Naf、K、Mg六种离子 中的某几种,经实验: 原溶液 叽.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 原溶液中加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 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是” 或“否”),说明理由 解析:(1)

15、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fe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 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 C 和S,;加AgNO容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Cl-;要进一步 检验Na和需通过焰色反应来进行观察。 (2)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存在、S ,阴离子只有Cl-,根据溶液呈电 中性原则,可知肯定有Cl-存在。 2 _2 答案:(1)Mg 2+、Cl- C 、SNa+、K+ (2)是 溶液显电中性,有阳离子存在必有阴离子存在,因为不存在 C 和S,,所以CI-一定存在 20. (10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 药物的合成都需要用氯气。 I .

16、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饱和食盐水中通电后,b侧产生的气体检验方法是 II .某学生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 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 数目; 若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22.4 L氯气,则被氧化的HCI的物质的量是 (2) 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C装置的作用是。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 现,主要原

17、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 Ca(CIO 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 生,可米取的措施是。 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 答案:I .(1)2NaCI+2H2O工2NaOH+4 +CI2 f 移走烧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导气管口处,若试纸变 蓝,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为CI2 n .(1) 先去2Xc- 卜 MnO2+4HCIMnCl2+Ch t-F?HaO 1t 得到2e- 2 mol (2) 2CI 2+2Ca(OH) CaCb+Ca(CIO)2+2HO (3)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

18、)冷却B装置(将B装置 放在冷水中)2HCI+Ca(OH)CaCl2+2HO 在A与B之间连接一个 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21. (12分)为确定NaCO和NaHCO昆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该样 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 30.0 mL,充分反应,产生CO 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在水中的溶解)如 F表: 实验序号 I n 皿 IV 盐酸体积(mL) 30.0 30.0 30.0 30.0 样品质量(g) 2.96 3.70 5.18 6.66 CO体积(mL) 672 840 896 672 (1) 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NazCO) : n(NaHCO二 (2)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I)=。 解析:NazCQ与HCI反应分2步进行,依次为 NqCO+HCI一NaHCONaCI,NaHCO+HCINaCI+COf +H2Q 由表中数据 知,实验I中NaCO和NaHC3完全反应,实验W中NaCQ完全转化为 NaHCC并且NaHC(部分与HCI反应。设2.96 g样品中含NqCQx 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