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经贸集团有限公司经贸集团有限公司 二二 一一 一一 年年 三三 月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 11 1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1 1.3 研究工作概况 .12 1.4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2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2 21 1 2.1 企业概况 .21 2.2 项目提出的背景 .23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212 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市场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 31 1 3.1 市场

2、需求分析 .31 3.2 *及*地区农产品资源调查 .35 3.3 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状况 .36 3.4 发展规划与预测 .37 3.5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38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建设条件与场址.4 41 1 4.1 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 .41 4.2 规划 .42 4.3 建设地交通条件 .42 4.4 供电 .42 4.5 供水 .42 4.6 通讯 .43 4.7 场址 .43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工程技术方案.5 51 1 5.1 项目用地功能分区 .51 5.2 技术方案 .57 5.3 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比选要点及说明 .530 5.4 土建设计 .534 5.

3、5 给排水设计 .535 5.6 供电设计 .539 5.7 冷库、冷冻站、通风和空调设计 .542 5.8 消防 .547 5.9 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 .548 第六章第六章 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6 61 1 6.1 概述 .61 6.2 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 .61 6.3 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61 6.4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62 6.5 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62 6.6 农业物流园信息系统设备表 .617 第七章第七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7 71 1 7.1 设计依据 .71 7.2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71 7.3 施工期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方案 .71 7.4 经营期主要污染

4、源、污染物及治理方案 .72 第八章第八章 节约能源节约能源.8 81 1 8.1 设计依据 .81 8.2 概述 .81 8.3 节能措施 .81 第九章第九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9 91 1 9.1 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 .91 9.2 定员 .93 9.3 劳动力来源 .94 9.4 人员培训 .94 第十章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项目实施进度建议.10101 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工程招投标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工程招投标方案.11111 1 11.1 项目的组织管理 .111 11.2 工程招投标方案 .11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

5、估算与资金筹措.12121 1 12.1 工程概况 .121 12.2 编制依据 .121 12.3 编制方法 .121 12.4 投资估算 .122 12.5 流动资金估算 .122 12.6 总投资与总资金 .122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13131 1 13.1 项目成本费用估算 .131 13.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32 13.3 清偿能力分析 .135 13.4 不确定性分析 .135 13.5 财务评价结论 .136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分析.14141 1 14.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41 14.2 风险程度分析 .141 14.3 主

6、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142 14.4 不确定性分析 .143 第第一一章章 总总 论论 1 1. .1 1 项项目目名名称称及及承承办办单单位位 1.1.1 项目名称:*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 1.1.2 承办单位: 1.1.3 项目拟建地点:*市*片区*区。 1.2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 a.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b. *市城市总体规划 c.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d.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 1.2.2 研究工作范围 本报告的研究工作范围包括:论述项目提出的背景,分析项目建

7、设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并对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建设条件拟定建设规模, 根据政府规划和项目特点选择场址,拟定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境保护、消防、劳 动保护与安全防护,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等方案,估算项目总投资评价项目的财务效 益,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及风险分析。 1 1. .3 3 研研究究工工作作概概况况 我公司聘请专业咨询机构与*区领导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咨询专业人员全面展 开了研究及编制工作。 1 1. .4 4 推推荐荐方方案案与与研研究究结结论论 1.4.1 市场发展前景与服务范围 *是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 *“一线两 点”经济重

8、点建设地带,西接 *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 *省南北通达、东西 连贯的要衢。在湘中形成了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湘黔,娄邵铁路干线和即将动工的 洛湛铁路交汇于 *市,使*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路纵横交错,四通 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 *。207、320 国道以及涟(源)溆(浦)、宁(乡)邵 (阳)、娄(底)衡(阳)、娄(底)湘(乡)4 条省道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 5000 多公里。资水、 涟水两大水系贯穿全区,常年通航里程达 200 多公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距 *仅 200 余公里。*拥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立湘中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 全国、处一隅而至世界的交

9、通优势。作为大西南物流枢纽的 *将面临巨大的商机 、 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因此*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服务范围:拟辐射整个 *乃至东盟,与国内外大中型农业物流园形成销售网络, 是一个集交易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为一体的场所 ,且具有理货、 储藏、加工、配送、结算、科学管理和配套服务的现代农业物流园。 1.4.2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为:占地 1533333m2,建筑总面积 1150000 m2。 主要建设内容为:交易服务大楼、交易市场、加工车间、冷库、仓库、宾馆餐厅 楼、办公综合大楼、会展区、停车场、地磅房、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设施、变电站

10、 以及信息网络系统等。 1.4.3 场址 建设用地位于*市南郊*区。 1.4.4 水、电供应 1.供水 本项目日用水量为 6129.7 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 463 m3/h,本项目拟从*区 城市给水管网不同方位接驳 dn300 的给水管,供本项目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给 水管网给水压力约为 0.30mpa,能满足本项目用水水量、水质、水压要求。 2.供电 项目拟建地位于*市*区,根据*市*片区总体规划,本工程 10kv 中压网络纳 入新区建设,即有 10kv 高压电缆线路至农业物流园各主干道附近,而且根据规划各 线路导线的供电能力能满足本项目的用电需要,因此,本项目的用电是有保证的。

11、1.4.5 环境保护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批发市场内主要有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根据国家环境保 护的有关规定和排放标准进行治理,使之达到国家的排放要求。详见第七章。 1.4.6 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 540 人,详见第九章。 1.4.7 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 12798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25329.3 万元,流动资金 2650.7 万 元。 1.4.8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建设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计划在 5 年内建成。详见第十章。 1.4.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指 标单位数 量备 注 1 年交易量亿元 80 2 总建筑面积 m21150000 3 总投资万元 127980

12、3.1 建设投资万元 125329.3 3.2 建设期利息万元 0 3.3 流动资金万元 2650.7 4 资金筹措万元 127980 4.1 自有资金万元 127980 4.2 贷款万元 0 5 劳动定员人 540 6 全年经营天数天 365 7 年均总成本万元 13687.84 8 年经营收入万元 28220.77 9 年均利润总额万元 13687.84 10 年均税后利润万元 10265.88 11 投资利税率 %10.69 12 投资利润率 %8.02 13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年 12.64 含建设期 5 年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前)年 11.35 含建设期 5 年 14 全部投资财

13、务内部收益率(税 后) %24.27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 前) %26.72 15 盈亏平衡点 %48.09 营业能力利用率 1.4.10 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以农产品和农机交易为主的物流园,经过多次现场考察,认真收集有 关资料,仔细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认为: a. *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中南、西南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和地缘优势,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盟经济圈的连接点, 是新崛起的大西南 出海通道枢纽城市。作为周边县市农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具有良好 的农产品流通条件和较大的产品市场份额,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商品经济的日 趋繁荣和发达,使大市场大流通

14、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抓 住这一发展机遇,结合新区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需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 批发市场,完全适应 *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 *市总体规划。 b. 项目选址恰当,外部建设协作条件良好,交通条件优越,水、电供应方便,项 目的建设是具备较好条件的。 c. 本项目是一个规模大、档次高、交易量大、服务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2300 亩现代物流园区,包括交易服务大楼、交易场、交易市场、加工车间、冷库、信息网 络系统等,配备供电、供水、排水、大型显示屏、消防等系统,其中交易服务大厦内 设有交易大厅、动植物检疫检测中心、配送中心、电子结算中心及农产品信

15、息中心等; 满足粮油、瓜果、蔬菜、副食、干鲜调料、海鲜水产、兽药饲料、肉禽蛋、农资、日 杂,种子、桑蚕茧、果蔬等的交易。本项目还配套设有工商、税务、金融、保安、餐 饮、旅业、停车场等服务机构,可适应现代工农业产品交易业务活动的需要;批发市 场建成后可入驻 商户一千多户,商品交易幅射 整个*乃至东盟,加工配送覆盖整个 *市,使 400 万人民直接受益。 d本项目是一个规模齐全的农产品和农机物流及加工配送市场,根据投资估算和 经济分析结果,项目建设投资为 125329.3 万元。年平均营业收入 28220.77 万元;年 平均利润总额 13687.84 万元;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26.7

16、2%;项目全部投 资静态回收期(含建设期):所得税前 11.35 年。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经济效益 良好。 综上所述,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成熟先进、具有良 好的社会效益,与传统的交易批发市场相比,本物流园配备先进的电子交易、结帐系 统,使交易更快捷、安全;汇集大量、及时的交易信息及行情反馈系统,采用优越的 竞价拍卖方式,使交易更合理;完善的农药残余检测手段,保证产品的安全;快捷的 配送服务,统一、具有品牌效应的包装风格,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保证交易服务周到、 快捷、独特;采用保鲜、冷藏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态度与安全保卫工作, 使交易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等等优

17、点,是一个集 交易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信息传播中心为一体的场所 ,且具有理货、储藏、加工、运输、结算、科学管理和配 套服务的现代化农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基地。 1.4.11 建议 市场的经营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经 营环境条件,积极引导和吸纳各地商客、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尽快形成规模经营,发 挥项目的作用和效益。 第第二二章章 项项目目背背景景和和发发展展概概况况 2 2. .1 1 企企业业概概况况 2 2. .2 2 项项目目提提出出的的背背景景 2.2.1 宏观背景 2.2.1.1 农产品物流园提出的宏观背景 (1)随着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得到长足发展,农

18、产品流通已成为人民安居、社会稳定 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 号)对搞好集贸 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流通及现代物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指示,农产品的拍 卖、网上交易等新型流通方式开始被明确提出,农产品仓储设施的建设也有了各种优惠 政策。 在文件中,中央明确指出: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 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改造现有农业物流园,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 加快建设以

19、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 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 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省、直辖市要 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 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 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 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近几年来,国家及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

20、了一系列优惠、 扶持政策和办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及国家政策等宏观方面显示,农产品仓储、流通、交易等方 面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本项目的提出是符合国家有关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2)我国的“三农”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解决 “三农”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解决 “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对其影响极大。建立大型 农业物流园,可以对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有指导和引导意义,对推动农业产业化意义极 大。 在这样的背景支持下,全国各地对建设大型农业物流园非常重视,并且已有成功 的先例。深圳布吉、山东寿光、河南商丘等地已建立

21、起了大型农产品批发流通市场, 对当地乃至国内各地的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对 “三农问题”的解决极有 帮助。 (3)*作为重要的枢纽城市将担负起更大的物流责任和交易平台,随着国中部崛 起战略的深入,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乃至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在农产品流通上, 目前*市并不具有整个市区的农产品集散功能和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大型农业物流园 的能力。本项目的建设和投入运营,将填补这个空白,为 *市确立其中部崛起战略 中的枢纽地位起到推动作用。 (4)2005 后,我国加入 wto 的过渡期结束,市场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业务 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将有更多

22、的国内 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贸易,同时,预计国外农产品也将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流通, 很大一部分将通过各地的批发市场进行集散。 从宏观背景来看,建设 *现代农业国际物流园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国家方 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2.2.1.2 农机物流园提出的宏观背景 我国在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国 家加大扶持“三农”政策,使农业机械化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1)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我国党和政

23、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 2001 年开始,中央连续多个“一号 文件”强调“农民、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多次提到农业机械化对稳定农村 工作、提高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自 2004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 化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及各级地方财政支持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我 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获得了强大的成长动力,广大农民和农村合作组 织购买农机等生产工 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表 1 近三年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情况 单位:亿元 年 份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5 年预计 农机购置补贴 80130155250-300 增长额 40502525-3

24、0 表 2 近三年来我国农机销售收入增长购置补贴增加情况 单位:亿元 年 份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5 年预计 销售收入 1760202723844391 销售增长率 15%15%15%13% 从表 1、表 2 可以看出,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逐年增加,农机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快速发展,农机行业整体保持了 13%以上的增长速度,就业增长也达到了 20%,远远超 过同一时期其它行业的增长速度。 (2)有法律保障 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 (3)有市场需求 自 2004 年到 2009 年的连续六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农业机械 化水平

25、”、“对农民购买农机具予以补贴”、“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的政策,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构建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 元化的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农民购机热情和粮食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市场需求 剧增,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日益增多、产销两旺。 (4)有内外因的强力推动 a、外因拉动 随着国家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的脚步加快,连续几年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翻 番的增长,2009 年更是在 2008 年 40 亿补贴额度的基础上一举突破 130 亿元的历史性 总量,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的实施将对我国农机化发展形成外部宏观政策强力的拉动力, 同时该补贴制度的实施也对提高

26、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 移,拉动农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b、内因驱动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内因推动力:一是人口结构转变成为催 化剂,在我国农村形成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妇孺搞农业”的局 面。这也预示了我国将由劳动力供给过剩向结构性短缺的时代转变;二是农业机械化升 级带来的新挑战,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才刚跨过 40%的门槛,距 2020 年达到 65%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在上述两力驱动下必将迎来我国农业机 械化的快速发展期。 2.2.2 微观背景 2.2.2.1 农产品物流园

27、提出的微观背景 (1)*作为中国与东盟地区交流合作的桥梁和基地地位凸显, 具备了发展国际 区域性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 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持续实施,将在大西南和粤港澳区域间形成经济发展要素更 大规模的双向流动。 *毗邻粤桂,背靠大西南,有着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这种优势 为原材料、产成品、信息、资金、人员等经济发展要素更大规模的在 *积聚提供了 地理上的可能性。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不断扩大, *便成为中国与东盟地区 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成为承担中国面向东盟国际区域性贸易组织中心的趋 势明显。目前, *已经具备构建区域国际物流枢纽的良好交通条件:湘黔,娄邵铁路 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洛湛铁路

28、交汇于 *市,使*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公 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经过 *。 (2)随着*市城市“北扩南移”及沪昆高铁、娄新高速、 s209 线等重大项目建设 的不断推进,*市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城市良好的发 展态势下,*市政府又提出了“食品安全”工程概念,对农产品供应市场提出了新的 要求。 (3)本项目是实施国家政策重要步骤。 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规模化生 产、加工和流通都非常重视。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 筹制定全国农业物流园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业物流园

29、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业物流 园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 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 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 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国家和相关部委均对农产品市场建 设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2008 商改发200853 号商 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 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作为*中部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应当利用其得天独厚的 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

30、业物流业,并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列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1 . . 2008 年 3 月 10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 意见指出: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将农资销售与物流服务紧密结合起 来,开展配送、物流、采购、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 商改发200853 号商务 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完 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将农资销售与物流服务 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农村 商业网点配送率,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统筹规划城乡流通领

31、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 的整合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实施物流示范工程,带动流通领域现代物 流整体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包括物流示范城市、物流示范园区、物流示范企业和物流示 范技术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程。 2.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 11 条明确: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 农业物流园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业物流园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业物流园用地等扶 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 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

32、物流设施。加快发展农 产品期货市场,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 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全面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重点扶持农 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大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 本。 3. 国发200519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八)条:推动流 通企业进行流通方式和技术创新。充分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支持流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重点支持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和运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补贴、土地使用方面, 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尤其是到城市社区、农村建立营销网络;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从财政方面支持优势再

33、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拓展回收网络;加大利用信 息技术改造流通业传统作业方式的力度,采用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 低成本,鼓励各类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2.2.2.2 农机物流园提出的微观背景 (1)近年我国农机市场概述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保 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我们 用占世界 7%的耕地,为世界 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 正在形成,农业结构更加协调。一批新农机、新农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 不断加快。 2005 年,全国农机总动

34、力达到 64140.92 万千瓦,比 2003 年增长 6.11%。拖拉机保 有量 1579.59 万台,比 2003 年增长 5.7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111.56 万台,比 2004 年增长 14.7%;大中拖配套农具 189.03 万台,比 2003 年增长 11.89%; 拖拉机 1468.03 万台,比 2004 年增长了 5.1%;小拖配套农具 2317.44 万部,比 2004 年增长 9.14%;联合收割机 40.66 万台,比 2004 年增长 24.27%。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 机收总面积达 20.75 亿亩,其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 51.94%、 28.

35、84%、20.36%,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5.7%。 2006 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 68539.65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6.86。拖拉机保有 量 1679.37 万台,比上年增长 6.3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139.56 万台,比上年增长 25.1%;大中拖配套农具 226.73 万台,比上年增长 19.94%;小型拖拉机 1539.81 万台, 比上年增长 4.89%;小拖配套农具 2479.74 万部,比上年增长 7%;联合收割机 47.70 万 台,较上年增长 17.31%。在此期间我国的机耕、机播、机收总面积达 21.96 亿亩,其 中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

36、50.15%、30.26%、22.63%。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全国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36.5%,比上年提高了 0.8 个百分点。 2007 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 7.26 亿千瓦,拖拉机总量 1728.34 万台。 田间作业 机具发展较快,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 167.63 万台,比上年增长 20;联合收割机 保有量 56.78 万台,比上年增长 19;水稻插秧机保有量 11.19 万台,比上年增长 40.6。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 23.45 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 55.4、32.0、25.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39.3。 2008 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 7

37、.6 亿千瓦,比上年增长 4.6%。拖拉机保有量 1834 万 台,增长 6.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184 万台,增长 9.7%;大中拖配套农具 293 万台, 增长 10.7%;小型拖拉机 1650 万台,增长 5.7%;联合收割机 61 万台,增长 7.1%。 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 24.3 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 57%、25%、 27%,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 员比重降至 40 以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 一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过 40 门槛,说明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机械

38、化生产方式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开始向主导地位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 起点,将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农业 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降低到 40 以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由原来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为主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为主转变。 2009 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 8 亿千瓦,比上年增长 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 量 240 万台,增长 17%;小型拖拉机 1660 万台,增长 2%,联合收割机 71 万台,增长 12%;机动水稻插秧机 20 万台,增长 28%。大中型动力机械和配套农具保持较高增幅, 农机装备结构进

39、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995 亿元,比上年 增长 18%。全年机耕、机播、机收的总面积达到 26.5 亿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 为 61.8%、35.3%、3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达到 45%。这是连续第 5 年增长水平超过 1.5 个百分点。农机工业持续 快速发展,农机市场 产销两旺。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自建国后到 2006 年之前,机械化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导入 期),只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的 50、60 年代初期水平,直到 2007 年我国耕、种、收机 械化水平达到了 42,农业劳动力从业人员降至 38,才真正标志着我

40、国农业机械化水 平正式跨入了中级阶段,将在未来 1520 年的时间里逐步加速,保持对农业机械的刚 性需求,驶入农机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在国家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和农机化内在成长力等合力推动下,20042008 年, 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 2 个百分点,2009 年2020 年仍要保持这样 的发展速度,才能达到 2020 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力争耕、种、收综合机械 化水平超过 70%,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跨越。 (2) *建设农机物流园是大势所趋 1.1. *农机产业落后于全国 自上

41、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农机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以及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的不断变化,*农机产业未能及时调整思路,在新的市场竞争 格局中日渐衰落,与全国农机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1995 年,全国农机工业总 产值约 700 亿元,*约 17 亿元,占全国的 2.4%。到 2005 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 1058 亿元,*仅 16 亿元,只占全国的 1.5%,这一时期,全国农机工业产值增长了 51%,而*却不增反降,落伍由此开始。 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农机产业小而全的倾向显而易见,各市州都有自己的农机 工业,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一个或多个农机生产企业。全省各类

42、农机生产单位应该不下千 家,但是大多数分散而且不成规模。 2. *农机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三农”扶持政策 的逐步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机购买热情持续高涨,激发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以水稻为主的种植、收获、耕作机械基本上供不应求,特别是各型联合收割机和耕整机, 大部分生产企业都订单充足,没有存货,拖拉机、小型柴油机、农用运输车辆等产品也 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形势,大型碾米成套设备同样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3. 市场范围不断扩展,出口前景看好 由于强劲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机产品市场版图的扩张,以往除了柴油机、农用 车等少数产品行销全国以外,

43、其他小型农机产品如收割机、耕整机、米机等,传统上基 本以本省市场主体,辐射本省周边的南方产稻省份。但是目前我省农机产品的国内市场 范围已经进一步扩展,除了周边省份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也开始出现更多*农机产品的身影。 4. 农机流通体制不健全,削弱了对农机生产的促进作用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有农机流通公司都已改制,原来一县一国有公司的体制被彻底 打破,以往健全的农机流通主渠道被市场冲垮,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的民营公司,而且往 往以一家帮、夫妻店的形式出现,经营规模小,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商业信誉等 难尽人意,呈现出典型的“小流通”经营格局。这些农机经营公司完全以获取收益为

44、第 一取向,忽略了农机产品所具有的特殊性,比如政策性和服务性,因而难以承担现代农 机流通的重任,难以形成完备的农机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流通对农机生产的促进作用 被严重削弱。 2 2. .3 3 项项目目建建设设的的必必要要性性与与意意义义 2.3.1 适应农业交流的需要 东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近年来每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多亿美元。中国政 府认识到,进一步扩大和优化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和结构 ,对发挥中国农业比较 优势,扩大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 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经济将融为一体,区域内的农产品流通将加速发展,市场争夺 将更为激烈,区域经济一体

45、化进程将加快 ,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大大降 低,成员之间的贸易量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目前我国农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较低的 情况下,以现代化大型农机物流配送中心为基地,转变我国目前的农机出口贸易方式, 可以极大地降低农机物流成本,提高我国农机的国际竞争力。 在自由贸易区的推进 过程中及建成以后,作为大西南的物流枢纽的 *将面临巨大的商机,巨大的人流、 物流、信息流, *将成为中心城市。 2.3.2 规划发展的需要 由于*市地理位置优越,几年来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区不断地扩 展,市区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全市人口 400 万人,城区常住人口 40 万人,近年来外 来人口的增加数量

46、较快。在扩展新区的同时,旧城改造的力度也很大。因此,*的 城区规划近几年有了很大变化,人口居住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集贸市场布局 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进行全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我市目前农机销售方式基本上为分散经营,品种单一,明显存在着经营的自我性、 流通的局限性和竞争的无序性,经常出现农民购机难的现象。同时,这些经营户由于缺 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的管理措施,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见利忘义,出售伪劣产品 坑农害农;有的无售后服务的专业人才和手段;有的乱摆乱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农 机大市场建成后,通过集中经营、规范化管理,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并规范农机市 场,进一步繁荣农机销售

47、行业。 根据*片区总体规划,*片区产业定位为以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工 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业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示范区。 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 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生态旅游、商务休闲、 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高档次生活性服务业。 *市将通过构建开放畅通的物流通道体系,高效立体的运输枢纽体系,完善快捷 的物流大通关体系,强大坚实的物流产业支撑体系和健全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提高 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 2.3.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随着*市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关系到日常生活的粮、油、肉、禽、蛋等 食品购买的方便、环境无公害、无假冒伪劣及购

48、货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城区人 口 40 万人,日人均消费蔬菜 0.3 千克,水果 0.15 千克,粮食 0.25 千克,水产、肉、 蛋类 0.25 千克,饮料 0.4 千克。*市年消费蔬菜 26.8 万吨,水果 13.4 万吨,粮食 22.3 万吨,水产肉类 22.35 万吨,饮料等 35.7 万吨,总计 20 万吨;按城区人口计, 消费蔬菜 70 万吨,水果 35.5 万吨,粮食 60 万吨,水产肉蛋类 60 万吨,饮料 95 万 吨,总计 105 万吨。而目前农产品销售市场多以传统式的摊贩销售为主,消费环境教 差,对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中的肉、菜的质量不能保障,或多或少均存在“短斤少两”

49、的问题,消费者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农产品销售。 而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得到有力的监测和检验,并通过标 准化加工和配送,使放心菜、放心肉有序地配送到销售终端,让消费者因没有选择权 而吃上不合格的肉、菜的局面得到终结。 2.3.4 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是*的粮仓,农产品丰富,交通发达,建设大型农业物流园,易于发挥其在产 品集散交易、价格发现、仓储运输、信息传播、产品标准与质量检测、市场配套服务 等方面的功能,引导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 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引导农民生产,帮助农业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批发市场集信息、物流、

50、交易功能为一体,本项目建成后将以信息化带动 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并促进 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整个 *农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为 *甚至全国的农产品和农机销售创造条件,使生产者、加工者、 销售者、消费者能把握市场的脉搏,及时掌握供求信息,疏通产品销路,参加国际 性商贸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和信息,使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交易,各地产品经 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后,籍水路、陆路分销到全国各地以及港澳等地 ,促进*特色农 产品生产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3.5 加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 加入 wto 后,面对农产品市场开放,要不断增强 农民的

51、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 品质量,而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要按标准化规范进行生产。 批发市场以“公司 +基地+农户”的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区域优势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和产 业链进行系列开发,实行产供销、农工商结合,把农民、龙头企业和市场结合起来,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是面对分散的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和传统 落后技术,把规范化高新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其按照规范化技术操作,生产出符合市 场,特别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二是面对龙头企业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的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2.3.6 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参与国内外市场

52、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网上交易正飞速向前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已广泛使用,进入寻常百 姓家。全球现已有超过 70%的大企业基于 web 做交易;在不久的将来农副产品和农 机产品的网上交易亦会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在网络经济时代,谁先抢占市场,谁就 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一个整体有序的运作机制和农副产品的调动权。随着国民经济 的稳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农业 生产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我国农产品将参与国际农产品的直接竞争。本项目通 过建立一个以信息网络为导向,实物交易为依托,新型、高起点、辐射区域广、货流 量大、运作规范的农副产品 和农机物流园将*市及周边有

53、一定规模的、零散的农副产 品集结为一体,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有助于*的名、特、优农产品有序的走出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3.7 加快*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是*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契机。农业物流园建成启用后,将使 *市成为区域商流、物流、资金流及通信信息中心 ,从而带动与其相关的餐饮、旅游、 公交、邮电以及经商所必须的仓储、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提高其在一、 二、三产业中的比重,使 *市的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2.3.8 促进税收大幅增长,成为税收新的增长点 农产品物流园以企业化经营取代了原来的一摊一户经营方式,使得税务部门征收 税款能够更加规范有序。 农机大市场

54、建成后,将引进一大批国际达标农机制造企业进入我市场投资经营,实 现买全国、卖全国的优质产品,逐步向周遍县市辐射,扩展销售区域,到时可有 500 多 个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就业。同时可推动我市物流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 方税收、繁荣我市经济。 2.3.9 提高食品的安全,有效治理“餐桌污染” 农业物流园区建立后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农副产品的 安全性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从而解决了集贸市场目前存在的蔬菜有残留农药、 猪肉有“瘦肉精”、水产品浸泡福尔马林等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问题,有效保证了蔬 菜副食品卫生质量,人性化服务正越来越受到超市经营者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专项

55、 检查和打假活动的开展,使假冒伪劣产品难以进入市场。 2.3.10 优化城市居民的购物环境,改善城市市容市貌,美化城市生活环境 超市化的管理,也使市场内部购物环境大大改观。打造空调通风的舒适购物环境, 实行开架自选、一站购全、统一结算等方式,提供便捷服务。服务员统一着装,服务 态度良好。超市营业时间较长,可随时进店购物,并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不满意的货品可随时退换,解除了顾客的后顾之忧。不仅改善城市卫生,而且有利于 改善城市社区的交通状况,提升了城市的档次和品位。 第第三三章章 市市场场需需求求分分析析与与建建设设规规模模 3 3. .1 1 市市场场需需求求分分析析 3.1.1 国

56、内物流发展现状 a. 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情况 效率低下的农产品物流正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发 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已成为当前农业流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初 步形成。但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环节过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各环节运输条件较差,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 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 我国每年至少有 1.8 亿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在 5以下;我国粮食 损失占总产量的 1215,相当于 800

57、0 万人口的年消费量。此外,农产品市场建设、 物流主体培育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 可数,社会上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认知和认同度至今较低。尽管物流主体呈现多元 化趋势,但目前物流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第三方物流 发展比较缓慢。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物流园的建设、 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落后,导致 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管理水平低下。据统计,目前我

58、国有各类农业物流园 5000 多 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标准化程 度不高,农产品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下。我国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 依靠传统方式,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很少。当前,许多农产品 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在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 39拥有物流信息系统。 农产品市场体系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当前占据农产品流通主导地位的批发市场大都 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场地,档次低、功能单一、交易手段单一、服务与管理落后等。 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

59、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 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 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此外,我国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 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 b. 农机物流的基本情况 建国 60 年以来,我国农机工业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完整的工业体系已逐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机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的 1977 年,总产值仅为 54 亿元;到 2005 年,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大关,达到 1087 亿元;2010 年,我国农机工 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20

60、00 亿元。60 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勾画出一条阶段性、跨越式发展 的清晰脉络。经过 60 年的发展,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 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 1977 年,我国农机 (含内燃机、水泵)出口只有 0.21 亿美元,2007 年达到 102.24 亿美元,30 年增长了 486 倍。 在国际市场依然低迷的情况下,2010 年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 售产值继续保持着 24.58%以上的增幅,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大中型 拖拉机、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等都继续保持 24.58%以上的增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