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复习(PPT 精品)_第1页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PPT 精品)_第2页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PPT 精品)_第3页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PPT 精品)_第4页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PPT 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熟悉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熟悉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 化数的基本概念化数的基本概念, 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 平。平。 (1)原电池符号:如铜、锌原电池为:)原电池符号:如铜、锌原电池为: (-)zn|zn2+(c1)cu2+(c2)|cu(+) (2)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 (3)电对:在电极反应中,由氧化型物质与)电对:在电极反应中,由氧化型物质与 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组成,如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组成,如zn2+/ zn。 (4)电动势)电动势 e=(+) -(-) 第七章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熟悉原电池的组成、熟悉原

2、电池的组成, 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3电极电势(电极电势( )与标准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 注意:注意: 值的正负号与电极作正极或负极值的正负号与电极作正极或负极 无关;无关; 值的大小与电极反应中的计量系值的大小与电极反应中的计量系 数无关。数无关。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组成电极的有关物质浓:组成电极的有关物质浓 度为度为1 moll-1,气体的压力为,气体的压力为101.325kpa, 温度通常为温度通常为298.15k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 4、 掌握掌握nernst方程式及有关计算方程式及有关计算 能斯特方程:能斯特方程: (t=298

3、k) lg . 还原型还原型 氧化型氧化型 n o 05920 (1) 式中式中氧氧=氧氧a介质介质b 还还=还还c介质介质d 要考虑介质存在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要考虑介质存在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2) 纯固体、纯液体浓度为纯固体、纯液体浓度为1,不列入方程,不列入方程, 气体可用分压代替浓度。气体可用分压代替浓度。 5、 及及 的具体应用的具体应用 o 0592. 0 klg )(n o )( o )( 原电池原电池 小,失电子,还原剂小,失电子,还原剂 大,得电子,氧化剂大,得电子,氧化剂 0e 6、元素电势图、元素电势图 1)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应发生的可能)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歧化反

4、应发生的可能 性。性。 当相邻两电极电势进行比较时,如果当相邻两电极电势进行比较时,如果 则中间价态的物质能发生歧化反应。则中间价态的物质能发生歧化反应。 2)计算)计算 )( (2)(1) 21 21 nn nn oo o 左左右右 3.解解: (1) 24224 omnsoohkmno 2oh4mne5h8mno 2 2 4 5e2h2ooh 222 e10h10oh8o5mn2oh5e10h16mno2 22 2 224 oh8o5mn2h6oh5mno2 22 2 224 oh8o5sokmnso2soh3oh5kmno2 2242442224 3 43 2 bimnobiomn 2

5、e5h8mnooh4mn 42 2 5oh3bie2h6bio 2 3 3 e10oh15bi5h16mno2 e10oh3bio5oh8mn2 2 3 4 32 2 oh7bi5mno2h14bio5mn2 2 3 43 2 (3) 8.解解: (1) cucu2+(0.2 moll-1) sn4+(0.01 moll-1),sn2+(0.1 moll-1)pt cue2cu 2 v3122. 0 )2 . 0lg( 2 0592. 0 3419. 0culg 2 0592. 0 2 cu/cucu/cu 22 24 sne2sn v1214. 0 1 . 0 01. 0 lg 2 0592

6、. 0 151. 0 sn sn lg 2 0592. 0 2 4 sn/snsn/sn 2424 (-) ptsn4+(0.01 moll-1),sn2+(0.1 moll-1) cu2+(0.2 moll-1)cu (+) 电池反应电池反应: : 422 sncusncu cdcd2+(0.01 moll-1) cl- (0.1 moll-1)cl2 (101.33kpa), pt v3808. 0 )01. 0lg( 2 0592. 0 44. 0cdlg 2 0592. 0 2 cd/cdcd/cd 22 v417. 1 )1 . 0( ) 33.101 33.101 ( lg 2 0

7、592. 0 358. 1 cl p lg 2 0592. 0 22 cl cl/clcl/cl 2 22 (-) cdcd2+(0.01 moll-1) cl-(0.1 moll-1)cl2(101.33kpa), pt (+) 电池反应电池反应: 2 2 cdcl2cdcl (2) )v(35824. 1cl2e2cl cl2/cl 2 2 )v(0873. 1br2e2br br2/br2 2 )v(5355. 0 i2e2i i2/i 2 2 oh4mne5h8mno 2 2 4 v507. 1 2 4 mn/mno mn hmno lg 5 0592. 0 2 8 4 mn/mno

8、mn/mno 2 4 2 4 v223. 1)284. 0(507. 1 )10lg( 5 0592. 0 507. 1hlg 5 0592. 0 507. 1 838 i2/ibr2/brmn/mno 22 2 4 cl2/clmn/mno 2 2 4 而而 16.解:解: (1) 当当ph=3.00时时, mno4-离子可氧化离子可氧化br- 和和i 离子离子,而不能氧化而不能氧化cl- 离子离子. mn hmno lg 5 0592. 0 2 8 4 mn/mno mn/mno 2 4 2 4 v939. 0)568. 0(507. 1 )10lg( 5 0592. 0 507. 1hl

9、g 5 0592. 0 507. 1 868 i2/imn/mno 2 2 4 br2/brcl2/clmn/mno 22 2 4 而而 (2) 当当ph=6.00时时, mno4-离子可氧化离子可氧化i- 离子离子,而不能氧化而不能氧化br- 和和cl- 离子离子. v522. 0 14 45. 0154. 04 nn nn 21 br/bro 2 bro/bro 1 br/bro 23 23 v758. 0 2 066. 1145. 01 nn nn 21 br/br 2 br/bro 1 br/bro 22 ohbrbrooh2br 22 oh3brbrooh6br 232 oh2brb

10、rooh4bro 23 20.解解: (1) (2) 按按 ,可发生的歧化反应的原则有歧化可发生的歧化反应的原则有歧化 反应如下三个:反应如下三个: 左左右右 第八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八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掌握四个量子数(掌握四个量子数(n、l、m、ms)的概念、)的概念、 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取值范围物理意义、相互关系及取值范围;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第一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和第一四周四周 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了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元素 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性

11、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 负性)之间的关系。负性)之间的关系。 1. 四个量子数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主量子数n:主要决定电子的能量高低和电主要决定电子的能量高低和电 子层,数值可以取子层,数值可以取1开始的正整数。开始的正整数。 角量子数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亚层或所在能级,数决定电子亚层或所在能级,数 值可以取值可以取0、1、2到(到(n-1)的正整数。)的正整数。 磁量子数磁量子数m:表示同一亚层中的轨道数,数表示同一亚层中的轨道数,数 值可以取从值可以取从+l-l包括包括0在内的整数,故在任在内的整数,故在任 何何l确定的亚层中,可以有(确定的亚层中,可以有(2l+1)个轨道。

12、)个轨道。 自旋量子数自旋量子数ms:有:有1/2和和-1/2 两种取值。两种取值。 例:例: n l m 原子轨道符号原子轨道符号 原子轨道数原子轨道数 1 0 0 1s 1 0 0 2s 1 2 +1 2px 4 1 0 2pz 3 -1 2py 0 0 3s 1 1 0,1 3px,3pz, 3py 3 3 +2 3dx2-y2 9 +1 3dxz 2 0 3dz2 5 -1 3dyz -2 3dxy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2)核外电子充填三原则:保里不相容原)核外电子充填三原则:保里不相容原 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

13、则。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 (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 周期、族的关系、与元素的分区的关系)。周期、族的关系、与元素的分区的关系)。 电离能电离能i: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 为一价气态正离子时,所有消耗的能量。为一价气态正离子时,所有消耗的能量。 i越小,越小, 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e:元素的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元素的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 成为一价气态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成为一价气态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e越大,越大, 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电负性电负性 :

14、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性质 4. 指出各组量子数是否合理指出各组量子数是否合理 (1) n=2,l=2 ,m=0 (2) n=2,l=1 ,m=1 (3) n=3,l=0 ,m=3 (4) n=2,l=3 ,m=0 (5) n=3,l=2 ,m=2 不合理不合理, l (n-1) ; 合理合理. 不合理不合理, m l ; 不合理不合理, l (n-1) 合理合理. 5. 填写所缺的量子数填写所缺的量子数 (1) n=3,l=2 ,m=?,?,ms=1

15、/2 (2) n=4,l=? ,m=-1,ms=-1/2 (3) n=?,l=2 ,m=1,ms=1/2 (4) n=2,l=1 ,m=0,ms=? m= 0, 1, 2 n= 3, 47 ms= 1/ 2. l=1,2,3 12.解解: 序序 号号 元元 素素 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 k l m n o 电子电子 总数总数 周周 期期 族族分分 区区 (1)zn 2 8 18 230四四iibds (2)mn 2 8 13 225四四viibd (3)as 2 8 18 533四四vap (4)rb 2 8 18 8 137五五ias (5)f 2 79二二viiap 20.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

16、数为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则,则 (1)电子总数为电子总数为 (2)电子层数电子层数,每层电子数每层电子数 (3)价电子总数价电子总数 (4) 周期周期,族族, ,分区分区 (5)最高正氧化态最高正氧化态 (6)金属或非金属金属或非金属 34个个 4个电子层个电子层 每层电子数每层电子数:2, 8, 18, 6; 6 第四周期第四周期,第第a族族, p分区分区 +6 非金属非金属 第九章第九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了解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离子键、离子键、 共价键、金属键)共价键、金属键) 2. 熟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共价键熟悉共价键

17、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共价键 的类型;的类型; 3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以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掌握以sp、 sp2和和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成键分子的空间构型; 4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并说明其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并说明其 对物质某些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对物质某些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的影响。的影响。 一、化学键一、化学键 离子键离子键 共价键共价键 金属键金属键 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金属和金属和 金属原金属原 子间子间 非金属非金属 和非金和非金 属原子属原子 金属和金属和 非金属非金属 原子间原子间 成键本质:成键本质:静电引力 静电引

18、力 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 静电引力静电引力 成键特征:成键特征: 有方向性、有方向性、 有饱和性有饱和性 二、共价键理论:二、共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 特征:特征: 键、键、 键:键: 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头碰头头碰头” “肩并肩肩并肩” 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相 互结合形成共价键。互结合形成共价键。 在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中在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中n个个能能 量接近的量接近的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相互原子轨道相互混合混合,重重 新组合新组

19、合,形成,形成n个个杂化轨道。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2. 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3. 氢键:当氢原子和电负性很大、半径很氢键:当氢原子和电负性很大、半径很 小(如小(如f、o、n)形成共价键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后,氢原子 还能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并还能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并 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如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如f、o、n)相吸)相吸 引而形成的分子间力。引而形成的分子间力。 三、分子间力和氢键三、分子间力和氢键 1. 1.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

20、极性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9.解解: 离子键离子键: css , nabr .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ncl , of , ho .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ii . 14.解解: (1) h2s pcl3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3s23p4 3s23p3 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类型: 不等性不等性sp3杂化杂化 不等性不等性sp3杂化杂化 二对孤对电子二对孤对电子 一对孤对电子一对孤对电子 空间构型:空间构型: 角形角形 三角锥形三角锥形 键角键角 920 1020 14.解解: (2) nf3bf3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构型 2s

21、22p3 2s22p1 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类型: 不等性不等性sp3杂化杂化 等性等性sp2杂化杂化 一对孤对电子一对孤对电子 空间构型:空间构型: 三角锥形三角锥形 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 15.解解: 物质物质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杂化类型杂化类型 pf33s23p3不等性不等性sp3杂化杂化 sicl43s23p2等性等性sp3杂化杂化 icl4-4d105s25p5不等性不等性sp3d杂化杂化 asf53d104s24p3等性等性sp3d杂化杂化 物质物质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杂化类型杂化类型 nh4 2s22p3sp3杂化杂化 c2h42s22p2sp2

22、杂化杂化 si(ch3)43s23p2sp3杂化杂化 pcl53s23p3等性等性sp3d杂化杂化 c6h62s22p2sp2杂化杂化 16.解解: 第十章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有关基本概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有关基本概 念,能对简单配合物按化学式命名,或按名念,能对简单配合物按化学式命名,或按名 称写出化学式。称写出化学式。 中心离子中心离子 配位体配位体 配位数配位数 配离子电荷配离子电荷 外界离子外界离子 内界内界外界外界 4 2 43 sonhcu 2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配合物的熟悉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配合物的 空间构型、磁性;空间构

23、型、磁性; (1)形成配合物的必要条件)形成配合物的必要条件 中心离子(或原子):中心离子(或原子): 配位体(分子或离子):配位体(分子或离子): 提供与配位数相同数目的空轨道提供与配位数相同数目的空轨道 配位原子的轨道上具有孤对电子配位原子的轨道上具有孤对电子 中心离子中心离子 配位体配位体 配位键配位键 sp3d2 , d2sp3 sp sp2 sp3 dsp2 dsp3 配位数配位数 杂化类型杂化类型 配离子空间构型配离子空间构型 2 3 4 5 6 直线直线 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正四面体 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 三角双锥三角双锥 正八面体正八面体 (2)中心原子轨道杂化和配离

24、子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轨道杂化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3)内轨型)内轨型 外轨型外轨型 配合物:配合物: sp、sp2、sp3 、 sp3d2 dsp2、dsp3、d2sp3 (4)有单电子为顺磁性、无单电子为逆磁性。)有单电子为顺磁性、无单电子为逆磁性。 cu(nh3)42+ cu 2+ +4nh3 离解离解 结合结合 3熟悉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熟悉溶液中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 因素,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因素,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1)配位平衡常数()配位平衡常数(k稳 稳或 或k不稳 不稳) ) )nh(cu nhcu k 2 43 4 3 2 不不

25、稳稳4 3 2 2 43 nhcu )nh(cu k 稳稳 (2)应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计算)应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计算 配合物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通过计算比较配合物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通过计算比较 配合物的稳定性,说明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配合物的稳定性,说明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 之间的相互转化等)。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2.解解: 配离子配离子中心中心 离子离子 配位体配位体配位配位 原子原子 中心中心 离子离子 配位配位 数数 配离配离 子子 电荷电荷 命名命名 na3alf6al3+f-f6-3六氟合鋁六氟合鋁 (iii)酸钠酸钠 co(en)33+co3+enn6+3三乙二

26、胺合三乙二胺合 钴钴(iii)离子离子 cr(h2o)4cl2 cl crvih2o,cl-o,cl6+1氯化二氯四氯化二氯四 水合铬水合铬() ni(nh3)2 (c2o4) ni2+nh3, c2o42- n,o40草酸根二氨草酸根二氨 合镍合镍() 5. 用价键理论说明用价键理论说明 配合物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成键轨道中心离子的成键轨道空间构型空间构型内、外轨型内、外轨型 cu(nh3)42+3d,4s,4px,4py (dsp2)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内内 ni(cn)42-3d,4s,4px,4py (dsp2)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内内 ag(nh3)2+5s,5p (sp)直线直线外外

27、fe(co)53d,4s,4px,4py,4pz (dsp3)三角双锥三角双锥内内 fef63-4s,4p3,4d2 (sp3d2)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外外 cr(h2o)63+3d2,4s,4p3 (d2sp3)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内内 cu2+: ar3d94s4p ar3d84s04p0 xp0yp1z cu: ar3d104s2 解解: 由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的价电子构型及配离子的空间由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的价电子构型及配离子的空间 构型构型,可推断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可推断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并由中心离子的单电子数并由中心离子的单电子数, 依公式依公式 计算出磁矩计算出磁矩. 7. 已知配离子的空

28、间构型,说明杂化类型、磁性。已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说明杂化类型、磁性。 )2n(n 配离子配离子空间构型空间构型中心离子的中心离子的 电子构型电子构型 杂化类型杂化类型磁矩磁矩 cu(nh3)2+直线直线ar3d10sp0 zn(nh3)42+ 正四面体正四面体ar3d10sp30 pt(nh3)2cl2 平面正方形平面正方形xe5d8dsp20 fe(cn)63-正八面体正八面体ar3d5d2sp31.73 1 l.mol02. 0 2 04. 0 ag 12. 在在1ml0.04 mol.l-1agno3中,加入中,加入1ml2 mol.l-1nh3.h2o, 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溶液中的ag

29、+,若再次溶液中加入,若再次溶液中加入0.01mol的固体的固体kcl,有,有 否否agcl沉淀。沉淀。 发生的反应如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1 3 lmol00. 1 2 00. 2 nh 解解: 当加入当加入 nh3.h2o后后, )nh(ag nh2ag 233 开始开始/mol.l-1 0.02 1 1-0.022 =0.96 0.02 反应以后反应以后,因因nh3量多量多,因此可认为所有的因此可认为所有的ag+离子全部反应生离子全部反应生 成了成了ag(nh3)2+离子离子,而溶液中而溶液中ag+离子来自如下的平衡离子来自如下的平衡: 323 nh2 ag )nh(ag 开始开始/mol

30、.l-1 0.02 0 0.96 平衡平衡/mol.l-1 0.02-x x 0.96+2x )x02. 0( )x296. 0(x )nh(ag nhag k 2 23 2 3 )nh(ag)( 23 不稳不稳 x02. 0 )x296. 0(x 1070. 1 1 k 1 k 2 7 )nh(ag )nh(ag 23 23 稳稳 不稳不稳 19 lmol1028. 1agx 若在溶液中加入若在溶液中加入0.01 mol的的kcl, 即加入即加入cl-=0.01 mol. l-1 查附录查附录 知知 10 spagcl 1077. 1k spagcl 119 k1028. 101. 0102

31、8. 1clag 查附录查附录 知知 ag(nh3)2+的的k稳 稳=1.70 107 现现 不会产生不会产生agcl沉淀沉淀. 19、一个铜电极浸在含、一个铜电极浸在含1mol.l-1 cu(nh3)42+和和 1mol.l-1nh3溶液中,一个银电极浸在含溶液中,一个银电极浸在含0.01mol.l-1 agno3溶液中,求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溶液中,求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v799. 0 v34. 0 ag/agcu/cu2 解解: )v(681. 0 01. 0g0592. 0799. 0 agg0592. 0 ag/agag/ag 4 3 2 43 nh4cu/)nh(cunh4cu/)n

32、h(cu nh )nh(cu g 2 0592. 0 3 2 433 2 43 4 3 2 43 nh4cu/)nh(cunh4cu/)nh(cu nh )nh(cu g 2 0592. 0 3 2 433 2 43 4 3 2 432 cu/cu nh )nh(cu g 2 0592. 0 cug 2 0592. 0 2 cug 2 0592. 0 2 cu/cucu/cunh4cu/)nh(cu 22 3 2 43 4 3 )nh(cu 2 43 cu/cu nhk )nh(cu g 2 0592. 0 2 43 2 稳稳 v05. 039. 034. 0 11070. 1 1 g 2 0

33、592. 0 34. 0 413 )v(731. 0)05. 0(681. 0e 3 2 43 nh4cu/)nh(cuag/ag cu(nh3)42+ 与与 nh3 的浓度均为的浓度均为1 mol.l-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配合滴定配合滴定 1.滴定剂滴定剂edta: 学名:学名: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 简写:简写:h4yedta 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合物 myym y m my k 稳稳 配合物的副配合物的副 反应影响反应影响 辅助配辅助配 合效应合效应 水解水解 效应效应 酸效应酸效应 金属离子的金属离子的 副反应影响副反应影响 edta的副的副 反应影响反应影响

34、 主反应主反应 副反应副反应 混合配合效应混合配合效应干扰离子干扰离子 m+y my +l ny +n mhy +oh- ml ml2 mln m(oh) m(oh)2 m(oh)n hy h2y h6y +oh-+h+ +h+ +l mohymly 酸效应系数酸效应系数 hy y y 4 hy 总总 总总 稳稳 ym myk hy o hy o o k k 稳稳 稳稳 hy oo lgklgklg 稳稳稳稳 反反应应完完全全程程度度 ,则则当当 稳稳 o h klglgph =1+ 1h+ + 2h+2 + + 6h+6 3、金属指示剂、金属指示剂 铬黑铬黑t (ebt,bt) ph ebt

35、 m-ebt 6 8-11 12 红红 蓝蓝 橙橙 酒红色酒红色 9-10.5 fe3+,al3+ ti4+ ,co2+ 等封闭等封闭 二甲酚橙二甲酚橙 (xo) ph xo m-xo 6.3 6.3 黄黄 红红 紫红色紫红色 6.3 磺基水扬酸磺基水扬酸 (h2ssal) h2ssal ph m-ssal 无无 紫红紫红 橙橙 黄黄 1.8-2.5 测测fe3+ pan ph pan m-pan 指示剂指示剂 名称名称 变色的变色的ph范围范围最佳使用最佳使用 ph范围范围 特征特征 黄绿黄绿 黄黄 红红 1.9 1.9-12.2 12.2 紫红色紫红色 1.9-12.2 1.8-2.5 4

36、-8 8-11 fe3+,al3+ ti4+ ,ni2+ 等封闭等封闭 指示剂封闭现象指示剂封闭现象 (min)(my) kk 稳稳稳稳 指示剂僵化现象指示剂僵化现象 m-in若不易溶于水,终点拖长,突跃若不易溶于水,终点拖长,突跃 不明显,产生僵化现象不明显,产生僵化现象 判断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有无干扰?判断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有无干扰? 判据条件判据条件 6 o my,m kclg 稳稳 5 o ny,n o my,m kclgkclg 稳稳稳稳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无无干扰干扰 可采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测出各组分含量。可采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测出各组分含量。 共存离子对被测离子共存

37、离子对被测离子有有干扰干扰 掩蔽掩蔽 掩蔽方法掩蔽方法 掩蔽剂掩蔽剂+干扰离子干扰离子 稳定配合物稳定配合物 生成生成 掩蔽剂掩蔽剂+干扰离子干扰离子 沉淀物沉淀物 生成生成 1. 配合掩蔽法配合掩蔽法 2. 沉淀掩蔽法沉淀掩蔽法 3. 氧化还原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 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掩蔽剂掩蔽剂+干扰离子干扰离子 生成生成 50.16klg zny 时时5ph 45. 6lg hy )h(yznyzny lgklgklg 稳稳 05.1045. 650.16 10 zny 1012. 1k 65 . 805.102klgclg zny zn2 解解: 查表知查表知: 当浓度

38、为当浓度为10-2 moll-1 时时: 可以用可以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标准溶液滴定zn2+离子含量离子含量. 3. ph=5时,时, zn2+离子和离子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 数是多少?当数是多少?当zn2+和和edta浓度均为浓度均为10-2 moll-1 时,时, 能否滴定?能否滴定? 1 zncl molg296.136m 2 %58. 9 %100 g2500. 0 gzncl30.136 moledta10)16.1701024. 0(%zncl 23 2 解解: 已知已知 10. 用配合滴定法测定氯化锌的含量,称取用配合滴定法测定氯化锌的含量,称取 0.

39、2500g试样,溶于水,在试样,溶于水,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时,用二甲酚橙 作指示剂。用作指示剂。用0.01024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用去17.16ml,计算试样中含氯化锌的质量分,计算试样中含氯化锌的质量分 数。数。 溶溶液液 配配成成ml250 吸吸取取 溶液溶液 ml100 )( 5 . 22ph 热溶液热溶液 指指示示剂剂 ssalh2 3 3 al ssalfe fe 弃取弃取 2 sio )ml20. 7v(edta l/mol02000. 0 1 3 2 al ssalh fey 3ph 煮沸煮沸 过量过量)(edta 65ph 指指示

40、示剂剂 pan 4 cuso pan )(cuy aly fey 多余多余 呈呈紫紫红红色色 煮沸煮沸 fnh4 ml20.25v cuso 2 4 碱碱熔熔 粘粘土土 ml/g005. 0oh5cuso 24 含含 %04. 8 %100 250 100 800. 0 1 2 ogal96.101 )ml20.25 682.249 g005. 0 (%oal 32 32 %59. 3 %100 250 100 800. 0 1 2 ogfe69.159 moledta)1020. 702000. 0(%ofe 323 3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元素化学元素化学 1 1 掌握非金属元素氯、溴、碘

41、单质及其掌握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单质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主要用途;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主要用途; 2 2 理解同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理解同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 物的重要性质递变规律;物的重要性质递变规律; 3 3 熟悉过氧化氢的一般性质;熟悉过氧化氢的一般性质; 4 4了解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通性;了解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通性; 5 5掌握铬、锰、铁、铜、银、锌等重要化掌握铬、锰、铁、铜、银、锌等重要化 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质;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质; 1、非金属含氧酸的酸性、非金属含氧酸的酸性 ron(oh)x n:非羟基氧非羟基氧 x:羟基氧羟基氧

42、 非金属含氧酸可表示为:非金属含氧酸可表示为: 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 1)同一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该元素氧化同一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该元素氧化 值升高而增加。值升高而增加。 2)同族中,自上至下,相同氧化态的含氧)同族中,自上至下,相同氧化态的含氧 酸的酸性减弱。酸的酸性减弱。 3)同周期中,自左至右,各元素最高氧化)同周期中,自左至右,各元素最高氧化 态的含氧酸的酸性增强。态的含氧酸的酸性增强。 规律:规律: 2、h2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h2o2 + ki + 2hcl i2 2h2o 2kcl h2o2 + mno4- + h+ mn2+

43、+ o2 + h2o 3、 卤化氢的制备卤化氢的制备 caf2(萤石萤石)h2so4(浓浓)caso42hf naclh2so4(浓浓)nahso4hcl nabrh3po4(浓浓)nah2po4hbr naih3po4(浓浓)nah2po4hi 4、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亚硝酸及其盐的性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hno2 2i-2h+ 2no i2 2h2o(鉴别鉴别no2-) 2mno4- 5no2- 6h+ 2mn2+ 5no3- 3h2o 5、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硝酸及其盐的性质 a) hno3不活泼的金属不活泼的金属 no2(浓浓) no(稀稀) b) hno3

44、活泼的金属活泼的金属 no2(浓浓) n2o、nh4+ (稀稀) 非金属含氧酸非金属含氧酸 no2 h2o 与与hno3浓度无关浓度无关 c) 非金属非金属 +hno3 cu 4hno3(浓浓) cu(no3)2 2no2 2h2o cu 8hno3(稀稀) 3cu(no3)2 2no 4h2o 4zn 10hno3(稀稀) 4zn(no3)2 n2o 5h2o 4zn 10hno3(极稀极稀) 4zn(no3)2 nh4no35h2o c 4hno3(浓浓) co2 4no2 2h2o 如:如: d) 硝酸盐的热分解产物硝酸盐的热分解产物 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硝酸盐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硝酸盐 o

45、2亚硝酸盐亚硝酸盐 mgcu的硝酸盐的硝酸盐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no2o2 cu以下的金属硝酸盐以下的金属硝酸盐 金属金属no2o2 2nano3 nano2o2 2pb(no3)2 2pbo4no2 o2 2agno3 2agno2o2 6、硫代硫酸及其盐、硫代硫酸及其盐 a) 还原性还原性 2na2s2o3 i2 = na2s4o6 + 2nai b) 配合性配合性 agx2na2s2o3 ag(s2o3)23-4na+x- (x=cl、br) 7、铬化合物的性质、铬化合物的性质 a) cr2o3和和cr(oh)3具有两性具有两性: b) cr(iii)盐在碱性介质中具有强还原性盐在碱性

46、介质中具有强还原性 cro2- + 3cl2 + 2oh- = 2 cro42-+ 3cl- + h2o (c) cr(vi)盐:盐: cr2o7 2- 、 cro42- cr2o7 2- 与与 cro42-的转化的转化 cro42 + 2h+ = cr2o72+h2o 橙橙黄黄 氧化性氧化性 cr2o72- + h2s + h+ cr3+ + s +h2o i- + h+ cr3+ + i2 +h2o fe2+ + h+ cr3+ + fe3+ +h2o 8、锰化合物的性质、锰化合物的性质 a)mn(oh)2不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和mn2+的还原性的还原性 mn2+ +oh- = mn(oh)2 mno(oh)2 o2 h2o mn2+ nabio3+h+ = mno4- +bi3+ + na+ + h2o b)kmno4的强氧化性的强氧化性 mno4- +fe2+h+ mn2+ fe3+ + h2o mno4- +h2o2+h+ mn2+ o2 + h2o mno4- +c2o42-+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