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_第1页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_第2页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_第3页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_第4页
同济大学校园游览解说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同济简介1.历史沿革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德中各界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即为同济大学的前身。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一词最早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校董们为学校取名“同济”,意蕴和衷共济,希望用现代医学造福人类。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当时首批经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7所国立大学之一。 抗战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在侵略者的轰炸中仅剩断壁残垣。为求“一张平静的书桌”,学校于1937年开始内迁办学。经过三年

2、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直至1940年落脚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师生们教学不辍,坚持文化抗战。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同济大学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海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原有的医学、理学、文、法、测绘、造船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作出了贡献。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改革开放以后,同济大学再次站到了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沿。1979年,时任校长李国豪率先提出“两个转变”的办学方针恢复与德国的传统联系、建设多科

3、型大学,得到邓小平、方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经过十多年努力,同济大学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1995年11月,同济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2002年6月,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约重点共建同济大学。期间,1996年9月,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3年11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2007年5月,同济大学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学校在进一步梳理历史文脉、凝练精神积淀基础上,提出了“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的校庆主题,在全

4、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100多年来,同济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超过100人,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学科设置目前,同济大学已基本构建起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 学校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口腔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

5、学与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传播与艺术、设计创意、软件、电影、中德、中德工程、中法工程和管理、中意、职教等29个学院。建有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知识产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女子学院、出国培训学院等办学机构。有6家附属医院和3所附属中学。 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济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二、四平校区建筑印象1.迎门而立的毛泽东塑像与图书馆同济的毛主席像,和其他高校的相比,举起的右手显得与众不同,据说是源于同济坚实

6、的力学技术背景。仿佛是种骄傲,总为同济的每个人津津乐道。塑像背后的建筑是图书馆大楼。主楼就像一本展开的书本。原来同济只有下面那两层老图书馆,八十年代由于师生的需要又盖了上面十层的新图书馆。设计施工的难度很大,因为要求在盖新图书馆时,老图书馆还要继续正常使用。于是我们先在中间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混凝土柱,以柱为轴建起了新图书馆。当时,它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先进的高层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结构体技术。属于同济的经典建筑之一。2.国立柱在同济门口草坪正中立着著名的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国立柱出自苏州明末清初的石木牌楼,1933年移至同济大学拟充校门未果,木结构用于制作古建筑模型,石柱被就地掩埋。抗日战争期间

7、曾遭日本侵略军轰炸,好在埋于地下,未完全毁灭。2000年5月在校园整治中被挖出,材美工巧,实为难得,于是重新装顶,立于显要,以示纪念,并命之为“继往开来”,立于2000年9月。3.传统砖木结构的南北楼这两栋建筑同济人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教学楼一南一北,对称布局,称为南楼和北楼.南北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同济大部分人上课的地方。这是北楼今年下雪后的样子。4. 亚洲第一无梁的大礼堂同济校园里诞生过太多的“之最”,大礼堂也是其中之一。建于1961年的同济大学大礼堂,曾是远东最大的礼堂,它净跨40米的拱形网架结构,被誉为当时同种形式的亚洲之最,人称“远东第一跨”。大礼堂大厅外跨54米,礼堂设

8、3564个座位,这两个数字不足为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和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拱形网架薄壳结构相适应,开阔的大礼堂厅内没有一根柱坐在厅内。大礼堂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可容纳3000多人。大礼堂是拱形结构,跨度达40米,这在今天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建成的时候是东亚地区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人称“东亚第一拱”。校庆前夕,大礼堂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大礼堂节能40%,成为了高节能样板建筑。从2003年开始,这座老建筑开始接受一次“外科手术”,直到不久前才恢复使用。改建后的大礼堂“修旧如旧”,但是又充满了全新的节能技术,比如采用了最新式的地源新风技术奥妙之一在于侧廊的地下,一个通过深5米,长近30米的地下防空洞

9、,将附近的小树木中的风吸引进来,恒定在15的地下5米的凉风就能够进入礼堂。5他山之石 它的外形如一大的同字,象征同济,同舟共济,大同等涵义。 中间石英石采自德国奥登森林(Odenwald Quatz),专为此碑不远万里经陆路,海路运来.外框汉白玉采自中国湖南,在河北曲阳加工后运来,中间以一桥相连(由德国慧鱼公司捐赠).象征留德同济校友甘作中德交流桥梁的中流砥柱的愿望。中德桥也有纪念桥梁大师,中德友谊桥缔造者李国豪教授之涵义。 次雕塑也叫中德友谊双石,坐落在四平路同济大学校本部中德学院和同济医学院(100年前同济是由医学院为发端)之间,南校门要冲的绿化带中心,有为中德友谊继往开来之意。6、同济前

10、身创立者埃里希宝隆塑像1862年3月4日出生于德国舍彭施德特,1909年3月5日逝世于上海。是一位德国医生,1907年他在上海建立德文医学堂,即今天同济大学前身。7、李国豪塑像。李国豪,1913年4月出生,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38年至1945年在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专攻桥梁工程和结构力学,1940年和1942年先后获工学博士和特许教博士学位。1956年任同济大学副校长,1977至1984年任校长,此后任名誉校长。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任职期间,他为同济大学在培养人才、学科建设、发展科学研究和重建与德国的合作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

11、贡献。1995年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6年荣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8.中国最早的包豪斯建筑文远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远楼建造于1953年,是我国最早的典型的德国包豪斯风格建筑,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主要建筑师是黄毓麟、哈雄文,主要结构师是俞载道。目前的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由于这栋建筑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所以至今仍被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注:包豪斯:包豪斯建筑风格来源于上世纪初期的德国包豪斯学院,主张节约,恒久,融合现代气息的艺术风格。为了迎接百年校庆,文远

12、楼和大礼堂一起进行了节能改造。改造后的文远楼节能60%-70%,成为了历史建筑节能改造的典范。另外要说的就是文远楼的结构,据说它可以抵抗烈度为九度的地震!号称全亚洲最坚固的建筑之一!9.明成楼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明成楼”建于1985年左右。明成楼的“成”,据说取自计成,以铭记这位对中国园林文献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一位明代造园家。对于这一说法,想来有一定道理。而从取名方法看来,基本继承了“文远楼”的传统。20年以后,这座楼被称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它是建筑城规学院的主要使用楼之一,百年校庆时温家宝总理来同济时,就是在明成楼里的“钟庭”演讲的。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它没有别的名字,

13、就叫C楼,不像“明成”“文远”那样有深度。但它仍是优秀的建筑。它是由我们学校建筑学院的张斌、周蔚两位年轻老师设计的。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使用的是“清水混凝土,玻璃,钢,木”的组合,使得从外表看起来有一种复古的风格,颜色是灰灰的,第一次看到它时我还觉得它没盖完(汗一个),但后来才知道它追求的其实就是这种感觉。它的楼梯十分特别,可以从底部直接贯穿到顶楼,颜色风格也是复古的。11.组织结构实验馆12.综合楼同济大学综合楼获2005年度上海建筑工程金属结构金钢奖最高荣誉金钢特别奖。 同济大学综合楼是为庆祝同济百年校庆建造的全国高校钢结构第一高楼,北临四平路,西靠国康路,南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大楼,东

14、侧与同济大学行政楼相邻,处在整个校园区域的东北角,占地面积 156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240m2,地下1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98米,钢结构总重7600余吨,是一幢集教学、科研、办公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该大楼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融合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是学科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反映了当代国际建筑设计的最先进理念和未来趋势。概念方案出自我校顾问教授、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 PAUL VIGUIER,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师团队由任力之、张鸿武领衔。综合楼的结构也是很牛的,内部结构堪称十分强大。

15、整个建筑主体平面呈正方形,以5.4米轴网均匀分隔,楼层功能平面呈L型,长边等于9倍于5.4米模数正方形的边长,短边由三个5.4米模数复合。L型平面每三层对应形成竖向基本功能单元,21层共七个单元实体在相邻处呈90度旋转叠加(其间由六个两米层高技术层实现其结构设备转换),构成16.216.2米统高中庭及与之贯通螺旋上升的组合中庭。13. 1.29礼堂1.29礼堂是最初是日本人为自己需要在这边建的学校用礼堂。为了纪念同济历史上比较标志性的学生运动解放后礼堂重新命名为1.29,礼堂内部的木结构排架很具日本特色。 礼堂是纯白色的现代建筑,有曲线的房顶,落地玻璃的走廊,看上去很美。大礼堂和129礼堂承办

16、着许多活动,演唱会之类的基本都在这里举行。14.瑞安楼瑞安楼是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全国首座落成的研究生专用教学设施。瑞安楼由香港瑞安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荣誉市民罗康瑞先生捐资800万元修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各类教学和办公用房。内部为中空构造,很特别的哦 。研究生院主要入口朝南,正对南门口。平面布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呈曲线形的教学办公部分,北部为直线型的教学科研部分,两者之间以八层高的中庭相联系,形成完整的主题。西南角椭圆形平面的会堂建筑和东北角蝴蝶型的阶梯教室分布在主体斜对角,更丰富了建筑总体造型。其中庭空间设计为最大特色,中庭西侧为半地下室,其顶部做成了跌落状梯台,两侧设有不断

17、跌落的花坛,为气势宏大的中庭空间增加了层次感和趣味性。中庭有很高的利用率,可以用作展览、庆典、集会等等,是个多功能的交流场所,中庭东端的观光电梯更为空间注入了一丝活力。15.经纬楼下沉式广场 经纬楼的别名是“大活”,即大学生活动中心。同济有个著名的董事叫陈经纬,拥有经纬置地公司,今年汶川地震中还捐款200万港币。经纬楼就是他捐资与同济大学出资共同兴建的,同济出资300万,陈经纬出资900万。它的工程规划用地面积为6200,建筑面积3500,其中改建面积为2000,新建面积1500。“经纬楼”汇聚了展览、学术交流、会议、休闲、社团活动和公共社交等功能,是一个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18、 16.中法楼2004年时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奠基、广受关注的中法中心大楼,2006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正式落成启用。受在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希拉克总统委托,法国文化部长专程来到同济为中法中心揭幕。 中法中心大楼在主要用于中法教学、科研合作的同时,还将开展各类中法文化、艺术、科技交流活动。此外,它的一部分楼面将入驻法国中小型企业,成为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 设计说明: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位于校园东南角,从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多层面的“交流性”入手,提出了一个“双手相握”的图解,利用这一图解的潜在“对立统一”结构来组织整个建筑的相关系统,以达成一个“和而不同”的整体。这个图解既是对建筑内部功能和流线系统的抽象,又源于场地条件对建筑体量的挤压和拉伸,同时也是对中法两国文化的差异并存的关照。17.中德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是一所中德合作的以研究生教学为主的高等学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