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

2、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来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的,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下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

3、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

4、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 页15 共 页1 第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

5、来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

6、可以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

7、、性格、兴趣、优劣势、 页15 共 页2 第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

8、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

9、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10、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页15 共 页3 第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没有考虑一般较强 不具备 很强0.9 32.4 45.8 1.2 19.7 合作意识3.2 45.6 21.3 24.5 5.4 竞争意识3.4 15.5 41.9 5.9 33.3 创新意识4 51 0.3 21.2 23.5 社会适应能力2.5 36.7 0.3 37.9 22.6 人际交往能力 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注】 (摘编自重庆

11、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70%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 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

12、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页15 共 页4 第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

13、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

14、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挪开暖瓶 刘心武 他一再叮嘱我,到了纽约,一定要当面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那回事。 他和她,30几年前

15、,和我,同在工厂一个车间。他们是正式工人,我是教师,下放劳动。我比他们大十岁,但很合得来。我跟他学镟工活儿,叫他师傅。她是统计员,那时梳着俩抓鬏,走过来跑过去,扎着红头绳的大抓鬏前后晃荡,使人联想起硕大的蝴蝶。 工间休息的时候,在那间更衣室当中,大家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大案子前,说说笑笑,用大搪瓷缸子,大口喝水。大案子上,常放着几只大暖瓶,是最粗糙的那种,铁皮条编的露着瓶胆的外壳,漆成浅蓝色。 他在我面前回味过很多次,就是挪开暖瓶的那件事。他非常喜欢她,休息时,却不敢坐在她近旁。她总大大方方地坐在案子一端,他呢,那天选择了一个离她最远的位置,就 页15 共 页5 第是案子的另一端。那天大家究竟议

16、论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那天他话多,正当他高谈阔论,她忽然大声说:“哎,把暖瓶挪开!”我坐在案子一侧,离暖瓶比较近,就把一只暖瓶挪了挪,他还在议论,她就更大声地对我说:“劳驾,把那个暖瓶也挪开!”我就把两只暖瓶都挪到一边去了。这些细节,经他提醒,我都还想得起来。 她要求挪开暖瓶,是因为暖瓶挡住了她的视线,使她不能看清楚大发高论的他。挪开了暖瓶,她就睁圆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口若悬河的他,两个抓鬏静止不动,仿佛一对敛翅的春燕。 后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人生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转折、很大的变化。我成了所谓作家。她1978年考取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博士学

17、位,现在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下岗后做过很多种事,现在比较稳定,是一家大公司的仓库管理员。那家工厂早已消失,原址成为一个华丽的专供“成功人士”享受的商品楼盘,底层是商场,商场附设星巴克咖啡厅,我和他正是在那里会面的。他知道我要去美国讲演,打电话说要见我,托我个事。我就约他到星巴克,他喝不惯咖啡,甚至闻不惯那里头的气息,他说完他的心事嘱托,就离开了。 我已经年逾花甲,他和她也都早已结婚,有了子女,我们应该都不算浪漫人士,但他却还是希望我能在美国见到她,并私下里问她,还记不记得挪开暖瓶的事情?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他们生命的那个时段,她喜欢他,以至他说话时,她不能容忍任何障眼的东西,她不但

18、要倾听他,还要注视他。他只希望她在我面前表示,她还记得,确实,她那时喜欢过他,然后,我回国把她的回应告诉他,他就满足了。 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好这个使命,不亚于要把我那演讲的任务达到圆满。 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瞬间。使这些瞬间定格,使其不褪色,可以永远滋润我们那颗在人生长途跋涉中越磨越粗粝的心。 我演讲那天,她没有来。当地文化圈的人士聚餐欢迎我,她也没露面。我给她打去几次电话,都是英语录音让给留言,但我留了言也没有回应。 直到回国前一晚,再拨她家电话,才终于听到她的声音。她的声音一点没有变。她很高兴。说她们全家到欧洲旅游,昨天才回家。她说看到报道,祝贺

19、我演讲成功。我就引导她回忆当年,提到好几个那时工厂里的师傅,其中有他,她热情地问:“都好吗?你们都还保持着联系吗?”我就先逐个说一下那些人的近况,然后特别提到他,提到他那时如何喜欢高谈阔论,那时候我们给他取的外号是“博士”我都提到那张旧桌案了,她一直饶有兴味地听着,还发出熟悉的笑声,但就在这关口,发生了一个情况,就是她先道了声“sorry”,然后分明对她那个房间里另外一个人,估计是她女儿,大声地说:“朱迪,你把那个花瓶挪开,我看不到微波炉了”虽然她马上又接着跟我通话,但我的心一下子 页15 共 页6 第乱了,我都不记得自己究竟是怎么跟她结束通话的。 回国很多天了。我没主动给他去电话。他也还没有

20、来电话。如果他来电话问我,我该怎么跟他说呢?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不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引出了下文“他”与“她”的故事。 B“硕大的蝴蝶”和“敛翅的春燕”分别写出了“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简洁流畅,意蕴丰富,结构精巧,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和布局谋篇的匠心。 D“我把他的嘱托,视为一个神圣的使命”,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我”对“他的嘱托”的重视,也交代了赴美的原因。 8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通电话的过程中发生了“她”让人挪开花瓶

21、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 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

22、“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 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 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 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 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 页15 共 页7 第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

23、:“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B.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C.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

24、民饥/不可扰也/ D.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及第”。 B调、转、改、摄均与官职任免或变化有关,其中“摄”是“临时代理”的意思。 C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中国古代一般称贮米的建筑为仓,贮谷的建筑为廪。 D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

25、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5分)

26、(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页15 共 页8 第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桥州 王安石 ,回首哀湍未觉遥。州桥踏月想山椒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桥州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今河南省开封市【注】州桥:位于汴梁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1170)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 汴京时所作。14下列对

27、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 15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深为人们所称赞。宰相张说命人将此

28、诗中的某一联写成条幅挂到朝堂上,让其他官员引之作为居官行事的标准。此一联是 _ , 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对音乐描写十分精彩,如“_”一句再现了“急如雨”“如私语”两种旋律交错出现的场景,紧接着又用“_”作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3)逍遥游中作者用“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浩渺宽广江面上自如漂 页15 共 页9 第流的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

29、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是 。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 )。只有 ,研判 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 ,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无节制 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景下 的数据收集、专业 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势所趋 未雨绸缪 方兴未艾 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 未雨绸缪 如火如荼 无所

30、不在 C大势所趋 防患未然 方兴未艾 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 防患未然 如火如荼 无所不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

31、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20好朋友小广考上大学,小林给他写了一张贺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页15 共 页10 第小广,祝贺你考上理想的大学!能考上顶尖名校,你真的特别幸运!获悉这个好消息的那一刻,我也无比兴奋。虽然不能和你上同一所大学,但我会永远感念我们多年来的深厚情谊。敬祝你大学新生活愉快,学业蒸蒸日上!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请从“孔子、曹雪芹、罗贯中、巴金、朱光潜、巴尔扎克、雨果”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

32、一段抒情文字,向他表示你的敬意。要求:中心明确,感情真实,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页15 共 页11 第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 B项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项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项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D 解析

33、“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 B 解析 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4、D项和原文材料四第一段“高考学生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表述违背。 5、A项并未强调高三年级,而是强调整个高中年级。C项推断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 6、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个性等,全面的评估自己,客观进行生涯选择,规划好未来的人生,稳妥进行人生管理,降低人生的不利影响。(1分)能帮助学生找到兴趣和能力的契合点,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

34、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2分)能帮助学生从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更好地自我认知。(2分)能帮助学生更早的思考人生,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分) 7.D (D项“交代了赴美的原因”的说法错误,“我”赴美的原因是去美国演讲) 8(1)性格执著。虽已过去多年,他还是想弄清她让挪开暖瓶的缘由。(2)脾气随和。与工友们都很合得来。(3)善于言谈。在工厂里时好高谈阙论。(4)观念传统。遇到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不习惯星巴克的氛围。(共6分,写对一条给2分,写对两条给4分,写对三条给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 (1)塑造人物形象:说明“她”

35、不记得“挪开暖瓶”那回事了,表明不喜欢视线被阻挡,是“她”的一种习惯;(2)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用“挪开花瓶”照应“挪开暖瓶”的情节,并推动下文“我的心乱了”等情节,使小说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3)揭示主旨:这一情节卒章显志,交代了人生中的某些永不褪色的美好瞬间,在别人那里只是顺其自然的行为。(共6分,写对一条给2分,写对两条给4分,写对三条给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0. A 页15 共 页12 第11. C(仓和廪解释反了) 12. C(“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错,原文并未表达认同讲和特别是认同与大族讲和的意思。) 13.(1)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

36、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适”“贷”“籴”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抵法”“籍”“黥”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赵不忧,字仁仲,是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不忧最初补了保义郎官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调任金华县县丞。他惩处县里土豪何汝翼,给何汝翼加上刑具送到州衙,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于是畏惧而折服。不忧任永州通判。州中每年交米税,成倍收取所应负担的粮食,百姓为此感到痛苦,不忧跟太守讲了,减少所收的数目。长官下文书令不忧审查靖州的案件,不忧查出冤枉的有数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授任开州知州。开州民俗鄙

37、陋,不忧为他们办学,使人民懂得孝义。人民没有了争斗,夜不闭户。各司交替举荐不忧,把他比做古代循礼守法的官吏。不忧转任夔州转运判官,数千开州人挡住城门,不忧不能前行。改授成都路转运判官。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等到米到了,不忧下令说:“米来了。”富民争着卖粮,米价于是平稳。唯独朱某不卖出米,当地民众成群聚集打开他的粮仓。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永康军每年治理都江堰,用笼子盛石头形成石蛇阻断江水,用以灌溉数州田地。吏人盗钱,减少劳力,堰未成而塌,田发生水灾,所以多次闹饥荒。不忧亲自察看,操板修筑,把吏人依法惩处。黎州青羌奴

38、儿结反叛,制司调兵前往戍守,吩咐不忧提供军粮。按以前的典章制度,富人出粮,而穷苦人家出劳力运到边境。不忧说:“百姓吃不饱,不可以打扰。”把买入米多余的部分派兵运去。朝廷命令不忧代理制司。 当初,官兵战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不忧说:“奴儿结,是吐蕃小族,现在尚且讲和,那对大族怎样办?”没有听从。不忧做官所到之地方有名声,在朝喜好谈论天下事。当时,有普通百姓上书狂妄,多数被判罪,不忧说太上皇帝不对进言的人施加罪名。皇帝认可了他的建议。皇帝又赞赏不忧忠诚信实,每次在宫中宴饮,皇帝与他饮酒,皇帝回头对皇太子说:“这是贤德的臣子。”不忧秉性十分孝顺,七岁时,遭逢父亲北上入金国,不忧经常因 页15 共 页13 第思念而哭泣。不忧用学问道德训勉同族的亲属,推荐那些优秀杰出的人,他上奏开设新的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