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_第1页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_第2页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_第3页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_第4页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1 卷第10 期经济地理Vol.31,No. 102011 年 10月ECONOMIC GEOGRAPHYOct.,2011文章编号:1000 - 8462(2011)10 - 1585 - 07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赵文亮 1,2,陈文峰 2,孟德友 2(1.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河南 开封475001;2. 商丘师范学院 环境与规划系,中国河南 商丘476000)摘 要:通过构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 TOPSIS 法对中原经济区 2000、2005 和 2009 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进而采用马尔可夫链和 ESDA 法对中原经济区经

2、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区域差异不断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增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从热点区分布看中原经济区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从热点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发展格局;给力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和主导发展轴、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区域分工与合作,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熵权 TOPSIS 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优化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3、的关键,受资源、区位、产业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和对外开放等因素的约束,区域差异的存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区域差异的变化也映射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在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区域发展水平地域分异及空间格局研究再度引起论者的关注。199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聚焦我国的区域差异问题,由早期全国层面的东中西地带间差异1- 3,南北差异4- 5,沿海与内陆差异6- 7,省区间差异8- 9的分析转向省级层面的市或县域单元的区域差异研究10- 11,还有市域尺度的县域经济差异研究12;从研究方法来看,由早期的数理统计分析,如标准差、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8- 10

4、逐步融入空间统计方法探讨区域经济的重心转移、空间集聚和异质性、空间格局演变等13- 15。即便如此,在区域差异的相关论题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在研究的尺度上已有成果多专注于行政区层面,在以城市群、都市圈或经济区来组织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对城市群或经济区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格局的研究则成为一个新的论题,许旭、曾光等分别对成渝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差异空间格局进行了讨论16- 17。在指标上多以人均 GDP 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事实上,GDP 指标不足以全面反映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状况,虽有学者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来探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格局演变问题18,但已有的研究在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5、和方法的选用尚未达成一致见解。立足已有研究成果,在河南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推进中原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原经济区为分析区域,以市域为空间单元,引入熵权 TOPSIS 法结合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和 ESDA 地统计分析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格局演变态势进行探讨,旨在为优化经济空间结构,构建科学有序的空间开发格局,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 研究区域、方法与数据1.1 中原经济区概况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于 2010 年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空间发展战略,并于 2011 年 1 月升格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它是以河南为主体,包含鲁西南、皖西北、晋东南和冀南

6、周边地区,安春华等从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和中原城市群区域影响力出发结合断裂点理论和 GIS 空间分析界定了中原经济区的范围19,包括河南全域,邯郸、长治、晋城、运城、菏泽、聊城、淮北、阜阳、宿州和亳州等 28 个省辖市,面积 26.81 万 km2;2009 年全区人口 1.56 亿人,占全国的 11.7%;GDP 总量 2.82 万亿元,仅占全国的 5.29%;人均 GDP 1.8 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收稿时间:2011 - 04 - 16;修回时间:2011 - 08 - 14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112400410033)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1-

7、QN- 041)联合资助。作者简介:赵文亮(1963),男,河南长葛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E- mail:。1586经济地理第 31 卷水平的 70.5%;产业结构 14.554.930.6,劣于全国水平的 10.346.34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 051 元,分别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79.7%和 98%;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也昭示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加快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1.2 主要分析方法1.2.1 熵权 TOPSIS 法。

8、TOPSIS 法是由 Hwang 和 Yoon 于 1981 年提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效益评价,竞争力评价和决策方案选择等领域23- 25,基本原理是通过考量待评方案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进行排序。使用 TOPSIS 法权重的确定是重要环节,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步骤为:对数据 Z=zijmn 进行标准化得 m 个样本和 n项指标的标准化矩阵 Z=zijmn,正向指标 zij=zij /zjmax,逆向指标 zij=zjmin /zij,zjmax 和 zjmin 为指标最大和最小值。计算信息熵 ej=-kfijlnfij,其中,fij=zij /zij,k

9、=1/ lnm;进而计算差异性系数 gj =1-ej,gj 越大表示差异度越大,权重也越大;定义指标 j 的权重 wj= gj /gj。由权重与标准化矩阵得加权标准化矩阵 S= sijmn,其中,sij=wjzij。取指标的最大、最小值构成最优和最劣向量,则 sj+=max(s1j,s2j,sn)j,sj-=min(s1j,s2j,snj)。采用欧式距离法计算各待评对象与最优和最劣解的距离,di+=(sij-sj+)21/2 和 di-=(sij-sj-)21/2;进而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Ci=di-/( di+ di-),Ci 界于 01 之间,值越大表征越接近最优解,评价对象越优。1.2.2

10、 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是一种时间和状态均为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是揭示俱乐部成员间等级构成变化与过程的有效工具。将连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离散为 k 种类型,计算相应类型的概率分布及年际变化,近似逼近区域演变的整个过程。如果将各等级的初始状态记为 Ei,经 m 步变为状态 Ej 的概率用 pij 表示,则:()pij Ei - Ej = nij /ni式中:nij 表示由 Ei 经过 m 步变换为 Ej 时,属 i 类的区域转移到 j 类区域数量之和;ni 表示 Ei 属于类型i 的区域数量之和,由此可得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P=pij。如果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 t0 状态为 i 等级,

11、经变换后在 t 年保持不变,则转移为平稳,如果等级有所提高,则认为该区域等级转移为向上,反之为向下23。1.2.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是一种衡量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空间自相关性的方法,是区域格局分析的有效手段。有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两种指标,本文用 Getis- OrdGeneral G 和 Getis- Ord Gi* 来测度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全局空间聚类检验 Getis- Ord General G,表达式为:nnnnG(d) = Wij(d)XiXj XiXji=1j=1i=1j=1式中:d 为距离;Wij(d)为以距离规则定义的空间权重;Xi 和

12、Xj 分别是 i 和 j 区域的观测值,对 G(d)进行标准化 Z(G)=(G-E(G)) 姨var(G) ,E(G)和 var(G)为G(d)的期望和方差,根据 Z 值可判断 G(d)是否满足指定显著水平及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当 Z(d)为正且 Z 统计显著时,表示存在高值簇,反之,表示存在低值簇。Getis- Ord Gi* 是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统计显著的高值和低值,计算式为:nnGi*(d) =Wij(d)Xj Xjj=1j=1参数 d,Wij(d),Xi 和 Xj 与上式同。对 Gi*(d)进行标准化处理得 Z(Gi*) =(Gi*-E(Gi*)) 姨var(Gi*) ,E(Gi

13、*)和 var(Gi*)为 Gi*(d)的期望和方差,若 Z(Gi*)为正且显著,表明位置 i 周围的值相对较高,属高值集聚的热点区,反之,表明位置 i 周围的值相对较低,属低值集聚的冷点区24。1.3 数据来源说明以研究区所包括的 28 个省辖市为基本单元,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主要源于 2001、2006 和 2010 年河南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以及邯郸六十年 19492009、河南六十年 19492009和山西六十年 19492009;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地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图形数据源于国家 1:400 万

1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2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2.1 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经济规模、效益水平、结构水第 10 期赵文亮,陈文峰,孟德友: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1587平、增长速度、人民生活和对外开放 6 个方面选择由于本文在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暂不考虑;经济增25 个指标,构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长速度指标主要选择了持续稳定的正向增长率指体系(表 1)。有关学者还融入了可持续发展指标25,标,具有负向波动增长的增长率指标暂不包括。表 1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1The indicat

15、or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entr al Plain Economic Zone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权重区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 0.0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0.0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0.0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域0.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055经效益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0.036、经济密度 0.048、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0.066、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0.070、人济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035发结构水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0.005、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0.00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16、0.00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0.003展增长速度生产总值增长率 0.018、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 0.02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0.02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0.007、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0.0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0.017平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0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0.013、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0.036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0.138、出口总额 0.109注:经济密度指单位国土面积的 GDP 产出量。2.2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2009 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地市降至 10 个,位居根据熵权 TOPSIS 法,对 2000、

17、2005 和 2009 年首位的郑州综合发展水平增至 0.882,是全区平均28 个地市的 25 项指标构成的 84 行25 列的原始水平的 3.6 倍,是最低的亳州市的 7.7 倍,反映了中矩阵进行标准化,由于所选指标均为地区经济发展原经济区地市间的差距在拉大;通过计算 3 个年份水平的理想指标,采用正向极值标准化法处理,计各地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算指标的信息熵进而得到指标的权重(表 1)。从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由 2000 年的 0.026 和 0.407指标权重看,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地区出口总增至 2009 年的 0.144 和 0.596,表明中原经济区内额权

18、重为 0.138 和 0.109,远高于其它指标的权重,部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和相对差异都在拉反映了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大。表 2水平的首要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一般预算收入、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Tab.2 The eval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Centr al Plain Economic Zone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城市200020052009城市200020052009指标的权重也都在 0.055 以上,说明经济规模和经郑州0.1710

19、.4260.882信阳0.0560.1230.181济效益因素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而第开封0.0500.1400.153周口0.0610.1200.167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洛阳0.0690.2390.476驻马店0.0490.1140.148平顶山0.0460.1520.216济源0.0540.1690.27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权重较小,主要在于中原安阳0.0760.1550.216淮北0.0390.0910.166经济区各地市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鹤壁0.0490.1490.207亳州0.0730.0830.115新乡0.0600.1530

20、.276宿州0.0370.0690.128相对较为均衡,指标所含的信息量较小。焦作0.0710.2130.308阜阳0.0370.0910.123由各地市在 3 个年份的综合评价指数可看出濮阳0.0630.1250.172聊城0.0920.1650.266许昌0.0650.1620.278菏泽0.0950.1510.235(表 2),20002009 年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均获得漯河0.0570.1420.195邯郸0.0910.1790.344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均值由 2000三门峡0.0580.1770.263长治0.0450.1080.217南阳0.0580.1580.25

21、1晋城0.0500.1190.222年的 0.063 增至 2009 年的 0.242,增长了 3.8 倍多。商丘0.0470.1430.163运城0.0520.1010.1512000 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 9 个地市中居首位的3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郑州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为 0.171,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2.7 倍,是最低的阜阳市的 4.6 倍;2005 年3.1俱乐部趋同与空间转移特征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市增至 13 个,三门峡、济源、南3.1.1时序特征俱乐部趋同。将各地在 2000、阳、新乡和平顶山等地升至平均水平 0.151 以上,位2005 和 2009 年的经济发展水平

22、按自然断裂点法划序也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洛阳和焦作取代菏泽和聊分为高、较高、较低和低 4 类等级,按照马尔可夫链城位居第二、三位,与郑州形成鼎足之势,亳州在法构建 20002005 年和 20052009 年两个时期“十五”期间徘徊不前,被绝大多数地市赶超,位次经济发展水平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表 3)。对也由 2000 年的第 6 位降至 2005 年的第 27 位 。角线上的元素为类型没有发生变化的概率,非对角1588经济地理第 31 卷线上的元素表示发展类型发生转移的概率。2000 2005 年,高水平地市的向下、较高水平地市向上或向下转移的概率均为 0,较低水平和低水平向高水平转移的概

23、率也为 0,而较低水平地市向较高转移概率为 0.583 远大于向下转移概率,低水平向较低和较高转移的概率分别为 0.455 和 0.182,反映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个别地市实现了跨越发展,由低水平类型向上转移至较高水平类型。20052009 年,经济发展等级类型的转移概率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水平向下和低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为 0,而较高和较低水平向下转移概率分别增至 0.769 和 0.777,远大于向自身转移和向上转移的概率,反映地市经济发展两极分化趋势增强,较低和低水平地区可能陷入“贫困陷阱”。表 3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Tab.3Mar kov mat

24、r ix of tr ansition pr obability for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0/t20002005t0/t20052009高较高 较低低高较高 较低低高1.0000.0000.0000.000高1.0000.0000.0000.000较高 0.0001.0000.0000.000较高 0.0770.1540.7690.000较低 0.0000.5830.3330.083较低 0.0000.0000.2220.777低0.0000.1820.4550.364低0.0000.0000.0001.0003.1.2 空间特征俱乐部转移。作为中原经济区主

25、体的河南一直存在着西北和东南方向上的区域差异。图 1 显示了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类型转移在 20002005 年和 20052009 年两个时期的空间格局,中原经济区在 20002005 年共有 14 个地市发生了向上转移,主要分布在京广沿线及以西和陇海沿线向东延伸的地区,位置上相互邻接并集中连片;同期向下转移的仅有亳州,东北板块和豫皖交界地区保持平稳,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原经济区在 20002005 年存在“俱乐部趋同”趋势。20052009 年,向上转移的地区骤然减少,仅洛阳发生了向上转移,向下转移的区域数量剧增,京广沿线及以东的大多数地市均发生了向下转移,而豫中和西北部板块的郑州、焦作、晋

26、城和长治等地保持平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经济区“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加剧,东南部片区可能陷入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中。3.2 空间自相关与热点区识别3.2.1 空间关系演变。采用 ArcGIS9.2 空间统计分析中原经济区在 3 个时间断面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空间关联系数 G(d),各年份 G(d)值和 E(G)都为正,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图 1中原经济区俱乐部转移空间分布格局Fig.1 The spatial patter n of tr ansition r egions among conver gence clubs in Centr al Plain Economi

27、c Zone的空间正相关,发展水平较高地市的邻接地区发展水平也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态势,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经济发展可能围绕几个热点区而快速推进。 20002005 年 G(d)值由 0.549 增至 0.571,Z(G)值显著性也逐步增强表明该时段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集聚趋势增强;20052009 年 G(d)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 Z(G)值的显著性有所降低反映了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热点区空间分布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迁,集聚趋势有所降低,呈随机分布的趋势(表4)。3.2.2 热点区识别。为更好的识别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格局,采用局部空间关联

28、指数 Gi* 对经济热点集聚区进行考察,采用 ArcGIS9.2 对2000、2005 和 2009 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关联指数进行测算,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对各年份的 Gi* 值从高到低分为四种类型(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和冷点区),获得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热点和冷点区的空间格局图(图 2),热点区代表经济增长的核心,冷点区表示落后的地区。发展热点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热点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20002005 年表现为郑州“一枝独秀”的局面,到 2009 年,洛阳由次热区升为热点区,呈现出郑州和洛阳并驾齐驱的态势,从发展水平看2009 年郑州和洛阳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 0.882 和0.4

29、76,居全区前两位,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来统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局面初步显现。表 4 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Getis- Or d Gener al G 指数Tab.4Getis- Or d Gener al 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evel in Centr al Plain Economic Zone指数200020052009G(d)0.5490.5710.572E(G)0.5280.5280.528Z(G)1.2162.271*1.761*注:* 表示 0.01 的显著度;* 表示 0.05 的显著度;* 表示 0.1 的显著度。第 10 期赵文亮,

30、陈文峰,孟德友: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1589发展次热区。次热区在近 10 年间经历了大起主要集中在豫东和豫东南地区,商丘、周口、开封、大落,20002005 年,次热区由偏居东北一隅冀鲁驻马店等地;2009 年次冷区增至 12 个,主要分布在豫交界的邯郸、安阳、聊城和菏泽等地向豫西和豫豫西、豫西南和黄河以北。西南拓展,次热区的数量有 4 个增至 2005 年的 13发展冷点区。冷点区空间格局稳中有变,2000、个,2009 年绝大多数地区的展等级向下转移,次热2005 和 2009 年主要分布在豫东和皖西北地区,尤区大幅缩减,仅焦作和邯郸 2 地,显示出邯郸在北其是 2

31、009 年 12 个冷点区除运城和濮阳外,均分布部板块的优势地位。在豫皖边界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农区,资源贫乏,工发展次冷区。次冷区在 2000 年呈现出沿豫西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交通优势不明显,区内没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延伸与沿许漯周亳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中城市,接受省会的波及带状分布,构成“E”形空间格局;2005 年,随着京广效应不明显,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铁路以西大多数地市提升为发展次热区,次冷区则从热点区的分布看,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差距主图 2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热点区格局Fig.2Spatial patter 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otspots

32、in Centr al Plain Economic Zone要表现在京广线东、西两侧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或冷点区状态,在短期内升格为热点区实现跨越发京广线及以西,尤其是西北部地区资源丰富、城市展的概率较小,这也昭示出推进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密集、产业层次高,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水平最高,最道路还相当漫长。洛阳在 2009 年升格为热点区,具活力的地区,这里集中了河南的国家级经济技术郑、洛、焦三市成鼎足之势,表现出较强的发展热开发区 3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4 个,各占全度,有望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省总量的 75%和 100%。京广线以东广大农区,尤其4结论与建议是东南部豫皖交界区作为中

33、原经济区的低谷地,长期以来优势不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态势;这里集4.1结论与启示中了国家级贫困县 24 个,其中河南、山东和安徽分采用熵权 TOPSIS 法对中原经济区各地经济发别为 18 个、2 个和 4 个,占各省国家级贫困县总数展水平综合评价,结合马尔可夫转移概率分析和的 58.1%、20%和 21.1%;推进该区的工业化、农业ESDA 空间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中原经济区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中原地区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格局演变走势进行了探讨关键。得到以下结论:近 10 年来,各地经济获得了不同从热点区格局演变看,虽然郑州和洛阳作为中程度的发展,但地区差距在拉大,地市经济

34、发展水原经济区的两大增长极发展优势已经凸显,但中原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时期各等级地区转城市群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其优势并不明显,移概率和转移方向不同,向下转移则强化两极分2009 年除郑州、洛阳和焦作外,其余 6 地市均为次化。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类冷和冷点区,尤其是平顶山、漯河和开封 3 地发展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各类地水平远低于外围的邯郸、聊城、三门峡、南阳、晋城区的空间格局变动较为剧烈,总体看东、西差异显等地。近几年来来河南一直致力于推进郑汴一体著,尤其是西北和东南地区间差异更大;主导轴化,并做了不少努力,事实上,区域经济趋同发展是线和增长核心

35、尚不明朗,中原城市群地区在中原经市场机制主导下的渐进过程,开封长期处于次冷区济区的优势并不突出,短期内难以胜任引领经济区1590经济地理第 31 卷快速发展的重任,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无疑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4.2 对策与建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中原经济区部分地区已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对经济基础好,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实施重点开发,拓展郑州、洛阳两大增长极的城市规模,发挥对毗邻地市乃至全区的统领作用,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中原城市群地区联动发展;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着力打造京广和陇海经济带,发挥其对全区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在周边地区

36、有重点的培育增长点,发挥其与周边省份相邻地市联动发展的门户作用;进而在全区形成以郑州、洛阳和与之毗邻地区为核心、以河南为主体、与周边省份相邻地区联动发展的局面。深化区域分工,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不可能孤立发展,地区之间只有不断深化分工,明确职能定位,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地区间良性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尤其是豫中和西北部片区作为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资金充裕,科教发达,而东南片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粮食主产区,资源匮乏,投资不足,但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开展区域合作,既可实现优势互补,又可拓展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东南板块

37、的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尤其加强对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发展,竭力做到“客人”请得来,留得住;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在高、精、细上做文章,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特色,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入境旅游业;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开展国际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力资源优势为地区经济优势。参考文献:1 陈文晖,崔民选.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比较J. 人文地理,1998,13(1):46 - 49.2 刘克. 东

38、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4):52 - 56.3 陈国阶.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1997,17(1):1 - 7.4 陈钊.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南北差异J. 地理研究,1999,18(1): 79 - 86.5 吴殿廷.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 地理研究,2001,20(2):238 - 246.6 Scott,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 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s reforming economy

39、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4,19(3):362 - 391.7 Kanbur,R.,Zhang,X.B. Which Regional Inequality?The evolu-tion of rural-urban and inland-coastal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1983 to1995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9,27(4):686 - 701.8 杨开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 经济研究,1994(12):28- 33.9 覃成林. 中

40、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 - 39.10 胡志远,欧向军. 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 经济地理,2007,27(5):719 - 723.11 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 经济地理,2007,27(1):78 - 83.12 罗迎新. 梅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开发J. 经济地理,2006,26(1):32 - 36.13 汤放华,陈立立. 1990 年代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J. 地理研究,2011,30(1):94 - 102.14 孟斌,王劲峰,张文

41、忠,等.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4):393 - 400.15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等. 基于 ESDA 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 地理研究,2005,25(4):965 - 974.16 许旭,金凤君,刘鹤. 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分析J. 经济地理,2010,30(3):388 - 392.17 曾光,李菲.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0):1 138 - 1 143.18 欧向军.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18 - 23.19 安春华,

42、乔旭宁,赵永江,等.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6):138 - 144.20 王成金,杨威,许旭,等. 工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97 - 107.21 张洪,顾朝林,张燕. 基于 IEW&TOPSIS 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J. 经济地理,2009,29(12):2 044 - 2 049.22 岳川江,吴章文,郑天翔,等.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95 - 801.23 程叶青,邓吉祥.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综合发展水平格局特征J. 地理学报,201

43、0,65(12):1 591 - 1 601.24 靳诚,陆玉麒.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 - 724.25 韩增林,张云伟. 东北地区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716 - 722.第 10 期赵文亮,陈文峰,孟德友: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1591EVOLVEMENT OF TEMPORAL-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ENTRAL PLAIN ECONOMIC ZONEZHAO Wen - liang1,2,CHEN

44、 Wen - feng2,MENG De - you2(1.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Henan,China; 2.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Henan,China)Abstr act: Taking case of Central Plain Economic Zone (CPEZ),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

45、f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synthe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synthe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2000, 2005 and 2009 by the entropy weighte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 (TOPSIS). And then, the evolvement of temporal-spatial pattern of synthe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by Markov chains and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ESDA).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exists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of “Club Converg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