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1页
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2页
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3页
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4页
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5kV三梅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摘要:本设计讲述了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全部内容,主要设计步骤是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书中的设计步骤,和现实中的设计步骤是不一样的。本设计包括导线、地线的比载、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判断,力学特性的计算,定位排杆,各种校验,代表档距的计算,杆塔荷载的计算,接地装置的设计,金具的选取。在本次设计中,重点是线路设计,杆塔定位和基础设计,对杆塔的组立施工进行了简要的设计,还简单地设计基础并介绍基础施工。关键词: 导线 避雷线 比载 应力 弧垂 杆塔定位1 前 言电力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论是对于国家的各种经济建设还是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输电线路则是电力不可

2、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缺电这一问题,国家正在加紧电网建设,许多地方新建和改建了一批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也就相当重要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是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一条具体的输电线路35kV三梅输电线路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比载、临界档距、应力弧垂、安装弧垂的计算,排定杆塔位置,进行各种杆塔定位校验,进行防振设计,选择接地装置,完成绝缘子串的组装图、杆塔地基基础设计、杆塔组立施工设计等,涵盖了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1.1课题相关技术1.1.1自立式铁塔地基基础的设计输电线路杆塔的地下部分的总体统称为基础。它的

3、作用是用来承载输电线路的杆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每年用于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投资日益增加。输电线路中自立式铁塔基础的设计关系到自立式铁塔在受到各种设计条件允许外力作用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自立式铁塔的稳定取决于所选基础的抗拔稳定和基础地基的承载能力。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的设计是输电线路初步设计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输电线路工程整体造价的重要环节。铁塔基础的设计应结合输电线路沿线的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的特点综合考虑。有条件时应采用原状土基础,一般情况下铁塔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基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或金属基础;必要时可采

4、用桩基础。输电线路自立式铁塔抗拔基础和抗压基础的设计必须保证铁塔基础的抗拔稳定和基础地基承载能力的可靠。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架空地线和架空导线的应力选择应符合铁塔受力条件。(2)铁塔基础的地质参数要尽可能准确,必要时采用钻探确定。(3)使用新的电力行业标准提供的基础计算公式对实际工程中选择的铁塔基础进行受力计算和分析。1.2 课题研究目的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是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课题与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联系比较紧密,通过这个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使我们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及提高独立思考、分

5、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从事线路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专业基础,达到了培养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1.3 本课题的工作任务本课题是在给定35kV三山变梅山变线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条件和地形图、平断面图的情况下,完成导、地线应力及弧垂计算,线路分段、杆塔定位和杆塔型式的确定,杆塔塔头荷载计算,防振,接地设计计算,铁塔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案设计,针对该杆塔的特点进行杆塔施工方案设计等内容。2 工程概况为了进一步改善梅山岛的投资环境,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特新建1条从三山变梅山变的35kV线路,配合现役的江穿梅3117线,对梅山岛实行环网供电。本工程从35kV三山变35kV间隔出线。受地形条

6、件影响,须对原三山3115进行改道。在现3115线西侧平行3115线30m左右距离新建电1电10至正大鸡厂附近与3115线39#塔连接,而利用原3115线的40#49#塔作为三山变梅山变35kV环网线中的出线段1#10#塔。线路全长12.154km,全线架设地线,除13#25#塔之间5.007km架设双根地线,其余7.147km架设单地线。线路所经地段大部分为山地,部分茶树、花木等经济作物。输电线路采用LGJX-150/20稀土铝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GJX-35稀土铝钢绞线。本段线路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区较多,污染比较严重,线路经过地区污秽等级为级。根据宁波地区污秽分布,本工程所处区域

7、的泄漏比距要求不小于2.8cm/kv。设计气象条件为典型气象区,最大设计风速为35m/s,覆冰厚度为0mm,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5。塔型选用情况:本段线路属山区,考虑到防雷要求,电压等级,经济性,用三角形排列,因此选用35kV三角形转角杆塔和上字型直线杆塔。基础型式根据地质和地形情况,直线塔和耐张塔大部分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少数直线塔采用岩石基础及掏挖基础。金具、绝缘子型号选择及绝缘配合,导线换位,房屋拆迁,对弱电流线路的影响,均按35KV电压等级考虑,今后升压改造时,可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处理;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以及防雷接地,均按相关规程确定。3 导线应力弧垂计算及曲线绘制3.

8、1导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步骤 3.1.1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见下表31。表31 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计算项目最大风速最厚覆冰安装有风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气温应力曲线导线地线弧垂曲线导线地线注 带者为需要绘制的曲线,无者为不需要绘制的曲线3.1.2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步骤(1)确定工程所采用的气象条件;(2)依据选用的架空线规格,查取有关参数和机械物理性能;(3)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比载;(4)选定架空线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包括年均运行应力的许用值);(5)计算临界档距值,并判定有效临界档距和控制气象条件;(6)判定最大弧垂出现的气象条件;(

9、7)以控制条件为已知状态,利用状态方程式计算不同档距、各种气象条件下架空线的应力和弧垂值;(8)按一定比例绘制出应力弧垂曲线。3.2导线应力弧垂曲线计算3.2.1整理计算用气象条件见表32表3-2 计算气象条件表 气象项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厚覆冰最大风安装有风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温气温()40-10-5+10015+151515风速(m/s)00103010150150冰厚(mm)0500 00003.2.2导线LGJX-150/20有关参数见表33表3-3 LGJX150/20导线参数表截面积(mm2)导线直径(mm)弹 性系 数(Mpa)温度膨胀系数(1/)抗拉强度(Mpa)安全系

10、数计算拉断力(N)许用应力(Mpa)年均运行应力(Mpa)单位长度质量(Kg/km)164.5016.677300019.610-6269.292.804663096.1867.32649.4上表中的抗拉强度用以下公式计算 抗拉强度,即架空线的瞬时破坏应力,Mpa计算拉断力,N截面积,安全系数:根据设计规程导线的安全系数K2.5。 取K=2.80许用应力由以下公式计算 年均运行应力:在采取防震措施的情况下,不应超过的25%。因此平均应力由以下公式计算 3.2.3导线LGJX-150/25比载的计算各气象条件下导线比载的计算值可由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公式求得:以下公式的符号如下: 比载,Mpa/

11、mb覆冰厚度,mm; v风速,m/s; q架空线单位长度质量,kg/km;g重力加速度,g=9.80665m/s ;风速v时的理论风压,Pa;sc风载体型系数,线径d17mm时sc=1.2,线径d17mm时c=1.1;d架空线外径;风速不均匀系数,35KV的数值见表3-4表3-4 35kv线路用风速不均匀系数设计风速(m/s)10及其以下1535及其以上计算杆塔荷载1.001.000.70校验杆塔电气间隙1.000.750.61(1)自重比载 (2)冰重比载 (3)垂直总比载(4)无冰风压比载1)、安装有风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 计算强度时:计算风偏时:3)、最大风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

12、 (5)覆冰风压比载(6)无冰综合比载1)、安装有风 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3)、最大风速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7)覆冰综合比载 由以上计算可列表格3-5表35 各类比载计算结果汇总表比载类别计算结果备 注自重比载(Mpa/m)冰重比载(Mpa/m)垂直总比载(Mpa/m)无冰风压比载(Mpa/m)安装有风sc=1.2f=1.00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风偏)sc=1.2f=1.00sc=1.2f=0.75最大风(计算强度)最大风(计算风偏)sc=1.2f=0.70sc=1.1f=0.61覆冰风压比载(Mpa/m)sc=1.2f=

13、1.00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Mpa/m)安装有风sc=1.2f=1.00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风偏)sc=1.1f=1.00sc=1.1f=0.75最大风(计算强度)最大风(计算风偏)sc=1.1f=0.70sc=1.1f=0.61覆冰综合比载(Mpa/m)sc=1.2f=1.003.2.4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条件(1)可能控制条件的有关参数见表3-6现实中,某些气象区最大风速和最厚覆冰时的气温并不相同,不能只从比载的大小来确定二者哪个可能是控制条件。此外,架空线还具有足够的耐震能力,这决定于年平均运行应力的大小,该应力是根据年平均气温计算的,因此年平均气温

14、时架空线的应力不能大于平均运行应力规定的上限值。因此最低气温、最大风速、最厚覆冰和年平均气温四种气象条件都有可能成为控制条件,设计必须考虑。表3-6 可能的控制气象条件气象条件项目最低气温最大风速最厚覆冰年均气温温度t()-10+10-5+15比载(Mpa/m)38.7110356.521037.6010338.71103许用应力(Mpa)96.1896.1896.1867.32比值/(1/m)0.402480.390190.57561/由小至大编号bdac(2)计算各临界档距临界档距由以下公式可求当12= 时,当1=2= 时,临界档距;架空线许用应力;j状态的温度;j状态的比载;E导线弹性系

15、数;导线线性温度膨胀系数。(3)判断有效临界档距,确定控制条件 将各临界档距值填入有效临界档距判别表3-7:表37有效临界档距判别表可能的控制条件a(最厚覆冰)b(最低气温)c(年均气温)d(最大风速)临界档距(m)-根据列表法可知有效临界档距为=109.83m , =169.34m 由此可知当: 时最厚覆冰为控制条件 时年均气温为控制条件 时最大风速为控制条件3.2.5判定最大弧垂的气象条件采用临界温度判定法:以覆冰无风为第一状态,临界温度为第二状态,列出状态方程式解上式得到临界温度的计算式为:对于的求解:以架空线年均气温时的状态为已知条件,求,其中-10,比载为=56.97档距取则状态方程

16、式为带入数据求得:则可见-540,故最大弧垂发生在最高气温气象条件3.2.6计算各气象条件的应力和弧垂架空输电线路的应力弧垂曲线,表示了各种气象条件下应力(弧垂)与档距之间的函数关系。现将已知条件及参数列于表3-8,将待求条件及已知参数列于表3-9。导线LGJX-150/20参数, E=73000Mpa, =19.61/表3-8 已知条件及参数已知条件最厚覆冰年均气温最大风速控制区间 参数0109.83m109.83m169.34m169.34mtm()-52010bm(mm)000vm(m/s)10035rm(103Mpa/m)35.0434.2467.84m(Mpa)106.6774.67

17、106.67表3-9 待求条件及已知参数 气象项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厚覆冰最大风安装有风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温气温()40-10-5+10015+152015风速(m/s)00103010150150冰厚(mm)00 500 0000(103Mpa/m)34.2434.2434.2436.1334.2442.32 7.6056.5235.04 令应力公式可化简为:用牛顿法解应力方程求出。令其导数为则牛顿迭代式为给出迭代初值,算出、,利用上式迭代求出,反复进行下去,直至为止。 计算过程: 第一步: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以待求条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由状态方程式及上面的公式求出A、B值。

18、 第二步:由迭代方程,以给出的初值迭代出所求的应力。 第三步:由上方法求出相应档距下的相应的应力迭代求出应力进而求出应力。由得出相应的弧垂。用C语言编程序如下:# include # include main()int t1,t2; float L,E,b2,b1,b=100; float f;double a,r1,r2; double A,B,y,y1;a=1.89e-5; E=76000; scanf(“控制条件:t1=%d,r1=%lf,b1=%fn”,&t1,&r1,&b1); scanf(“待求条件:t2=%d,r2=%lf,L=%fn”,&t2,&r2,&L); A=-(b1-(

19、E*r1*r1*L*L)/(24*b1*b1)-a*E*(t2-t1); B=E*r2*r2*L*L/24; do b2=b; y=b2*b2*b2+A*b2*b2-B; y1=3*b2*b2+2*A*b2; b=b2-y/y1; while(fabs(b-b2)1e-5); f=r2*L*L/(8*b);printf(b=%.2f,f=%.2fn,b,f);导线应力和弧垂计算表见附表3-1(导线LGJX-150/25应力弧垂曲线数据表)3.3 导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以档距为横坐标,应力和弧垂作为纵坐标,以附表3-1的数据为依据,绘制应力弧垂曲线见附图3-1所示。3.4 导线安装曲线的绘制为了

20、确保架空线在运行中任何气象条件下的应力都不超过许用应力,又保证对地面、水面和被跨越物的安全距离,架线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气象控制不同的弧垂。这就需要先将各种施工气温(无冰无风)下的弧垂绘制成相应的曲线,以备施工时查用。安装曲线以档距为横坐标,弧垂为纵坐标。一般从最高施工气温至最低施工气温每隔5(10)绘制一条弧垂曲线,为了使用方便,提高绘图精度,对不同的档距,可用其应力均绘制成百米档距弧垂。即观测档距的弧垂可由下式进行换算应力弧垂的计算公式为: 令为考虑导线初伸长后所降温度。这里取应力公式可化简为:用牛顿法解应力方程求出。令其导数为则牛顿迭代式为给出迭代初值,算出、,利用上式迭代求出,反复进行下去

21、,直至为止。 计算过程: 第一步: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以待求条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由状态方程式及上面的公式求出A、B值。 第二步:由迭代方程,以给出的初值迭代出所求的应力。 第三步:由上方法求出相应档距下的相应的应力迭代求出应力进而求出应力。由得出相应的弧垂。用C语言编程序如下:# include # include main()int i; int t1,t=15; int t210=40,35,30,25,20,15,10,5,0,-5; float E,L,b1,b2,b=100;float f10; float D10; double a,r1,r2=3.424e-2; doub

22、le A,B,y,y1; a=1.89e-5; E=76000; scanf(“t1=%d,r1=%lf,b1=%f,L=%f”,&t1,&r1,&b1,&L); for(i=0;i1e-5); Di=b; fi=r2*100*100/(8*Di); for(i=0;i10;i+)printf(D%d=%.2f,f%d=%.2fn,i,Di,i,fi);导线在各个档距和相应控制条件下的安装应力和弧垂数据见附表3-2(导线LGJX-150/25安装应力弧垂曲线数据表),按照表中数据绘制出安装曲线见附图3-2所示,安装曲线以档距为横坐标,弧垂作为纵坐标,从最高施工气温到最低施工气温每隔5绘制一条弧

23、垂曲线。4 地线应力弧垂计算及曲线绘制4.1地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步骤 (1)确定工程所采用的气象条件;(2)依据选用的架空线规格,查取有关参数和机械物理性能;(3)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比载;(4)选定架空线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包括年均运行应力的许用值);(5)计算临界档距值,并判定有效临界档距和控制气象条件;(6)判定最大弧垂出现的气象条件;(7)以控制条件为已知状态,利用状态方程式计算不同档距、各种气象条件下架空线的应力和弧垂值;(8)按一定比例绘制出应力弧垂曲线。4.2地线应力弧垂曲线计算4.2.1整理计算用气象条件见表41表4-1 计算气象条件表 气象项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厚覆冰

24、最大风安装有风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温气温()40-5-5+10015+152020风速(m/s)00103510150150冰厚(mm)0000000004.2.2避雷线GJX-35有关参数见表42 表4-2 GJX35避雷线参数表避雷线直径(mm)弹 性系 数(Mpa)温度膨胀系数(1/)抗拉强度(Mpa)安全系数截面面积A(mm2)计算拉断力(N)许用应力(Mpa)年均运行应力单位长度质量Kg/km7.818140011.510-612004.037.1546400300300318.24.2.3避雷线GJX-35比载的计算(1)自重比载(2)冰重比载(3)垂直总比载(4)无冰风压

25、比载1)安装有风 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3)最大风速计算强度时:计算风偏时:(5)覆冰风压比载(6)无冰综合比载1)安装有风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3)最大风速计算强度时: 计算风偏时: (7)覆冰综合比载 比载汇总如下表4-3表4-3 各类比载计算结果汇总表比载类别计算结果备 注自重比载(Mpa/m)冰重比载(Mpa/m)垂直总比载(Mpa/m)无冰风压比载(Mpa/m)安装有风sc=1.2f=1.00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风偏)sc=1.2f=1.00sc=1.2f=0.75最大风(计算强度)最大风(计算风偏

26、)sc=1.2f=0.70sc=1.2f=0.61覆冰风压比载(Mpa/m)sc=1.2f=1.00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Mpa/m)安装有风sc=1.2f=1.00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风偏)sc=1.2f=1.00sc=1.2f=0.75最大风(计算强度)最大风(计算风偏)sc=1.2f=0.70sc=1.2f=0.61覆冰综合比载(Mpa/m)sc=1.2f=1.004.2.4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条件(1)可能控制条件的有关参数见表4-4表4-4 可能的控制气象条件气象条件项目最低气温最大风速最厚覆冰年均气温温度t()-510-520比载r(Mpa/m)

27、84.00103159.0310385.4610384.00103许用应力(Mpa)300300300300比值/(1/m)0.281030.53011030.28491030.28103/由小至大编号adcb临界档距由以下公式可求当12= 时,当1=2= 时,临界档距;架空线许用应力;j状态的温度;j状态的比载;E导线弹性系数;导线线性温度膨胀系数。(3)判断有效临界档距,确定控制条件 将各临界档距值填入有效临界档距判别表4-5:表45 有效临界档距判别表可能的控制条件a(最低气温)b(年均气温)c(最厚覆冰)d(最大风速)临界档距(m)- 由表可判定出有效临界档距为m。 由此可知当: 时最

28、厚覆冰为控制条件 时最大风速为控制条件4.2.5判定最大弧垂的气象条件采用临界温度判定法:以覆冰无风为第一状态,临界温度为第二状态,列出状态方程式解上式得到临界温度的计算式为:对于的求解:以架空线最大风速时的状态为已知条件,求,其中-5,比载为档距取则状态方程式为带入数据求得:则可见-540,故最大弧垂发生在最高气温气象条件4.2.6计算各气象条件的应力和弧垂架空输电线路的应力弧垂曲线,表示了各种气象条件下应力(弧垂)与档距之间的函数关系。现将已知条件及参数列于表4-6,将待求条件及已知参数列于表4-7。避雷线GJX-35数据, E=181400MPa/m,=11.51/表4-6 已知条件及参

29、数已知条件最厚覆冰最大风速控制区间 参数0143.93m143.93mtm()-510bm(mm)00vm(m/s)1035rm(103Mpa/m)85.46159.03m(Mpa)300300表4-7 待求条件及已知参数 待求条件参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均气温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安装有风最大风速最厚覆冰t()+40-5+20+15+15+200+10-5b(mm)000000000v(m/s)00015015103510 (103Mpa/m)84.0084.0084.0088.1084.0088.1085.46159.0385.46应力弧垂的计算公式为: 令应力公式可化简为:用牛顿法解应力

30、方程求出。令其导数为则牛顿迭代式为给出迭代初值,算出、,利用上式迭代求出,反复进行下去,直至为止。 计算过程: 第一步: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以待求条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由状态方程式及上面的公式求出A、B值。 第二步:由迭代方程,以给出的初值迭代出所求的应力。 第三步:由上方法求出相应档距下的相应的应力迭代求出应力进而求出应力。由得出相应的弧垂。用C语言编程序如下:# include # include main()int t1,t2; float L,E,b2,b1,b=100; float f;double a,r1,r2; double A,B,y,y1;a=1.15e-5; E=1

31、81400; scanf(“控制条件:t1=%d,r1=%lf,b1=%fn”,&t1,&r1,&b1); scanf(“待求条件:t2=%d,r2=%lf,L=%fn”,&t2,&r2,&L); A=-(b1-(E*r1*r1*L*L)/(24*b1*b1)-a*E*(t2-t1); B=E*r2*r2*L*L/24; do b2=b; y=b2*b2*b2+A*b2*b2-B; y1=3*b2*b2+2*A*b2; b=b2-y/y1; while(fabs(b-b2)1e-5); f=r2*L*L/(8*b);printf(b=%.2f,f=%.2fn,b,f);避雷线应力和弧垂计算结果

32、见附表4-1(避雷线GJX-35应力弧垂曲线数据表)4.3 地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以档距为横坐标,应力和弧垂作为纵坐标,以附表4-1的数据为依据,绘制应力弧垂曲线见附图4-1所示。4.4 地线安装曲线的绘制为了确保架空线在运行中任何气象条件下的应力都不超过许用应力,又保证对地面、水面和被跨越物的安全距离,架线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气象控制不同的弧垂。这就需要先将各种施工气温(无冰无风)下的弧垂绘制成相应的曲线,以备施工时查用。安装曲线以档距为横坐标,弧垂为纵坐标。一般从最高施工气温至最低施工气温每隔5(10)绘制一条弧垂曲线,为了使用方便,提高绘图精度,对不同的档距,可用其应力均绘制成百米档距弧垂。

33、即观测档距的弧垂可由下式进行换算应力弧垂的计算公式为: 令为考虑避雷线初伸长后所降温度。这里取应力公式可化简为:用牛顿法解应力方程求出。令其导数为则牛顿迭代式为给出迭代初值,算出、,利用上式迭代求出,反复进行下去,直至为止。 计算过程: 第一步:以控制气象条件为第一状态,以待求条件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由状态方程式及上面的公式求出A、B值。 第二步:由迭代方程,以给出的初值迭代出所求的应力。 第三步:由上方法求出相应档距下的相应的应力迭代求出应力进而求出应力。由得出相应的弧垂。用C语言编程序如下:# include # include main()int i; int t1,t=10; int t210=40,35,30,25,20,15,10,5,0,-5; float E,L,b1,b2,b=100;float f10; float D10; double a,r1,r2=8.400e-2; double A,B,y,y1; a=1.15e-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