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措施 PKPM参数_第1页
技术措施 PKPM参数_第2页
技术措施 PKPM参数_第3页
技术措施 PKPM参数_第4页
技术措施 PKPM参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之PKPM-SATW参数取值:总信息: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该参数主要针对风荷载计算, 同样对地震力起作用。 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 用时,无需在此填数值,应填“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地震数,相应角度”或勾选 “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一般按 0 输入。 2)混凝土容重: 钢筋砼计算重度,考虑饰面的影响应大于 25,不同结构构件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不同饰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按结构类型取值:剪力墙结构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重度26273) 钢材容重:一般情况下,钢材容重为78KN/m3若要考虑钢构件表面装修层重,钢材的容重 可以填入适当值。4)裙房层数:层数要从最底

2、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此参数主要用来确定剪 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抗规第 6。1。3 条规定: 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 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 但是该参数的作用 在程序中并没有反应。绘图中采用构造加强。注意:对于体型收进的高层建筑结构、底盘高度超过总高度 20%的多塔尚应符合 高规条;目前程序不能自动将体型收进部位上、 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抗震 等级提高一级,需要在“特殊构件定义”中自行定义,不宜事后提高配筋。以便进行正确的内力调整。5)转换层所在层号:层数要从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 如果有转换层,必须在此指明其层号, 注意:

3、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构件 !b输入转换层数,并选择相应的楼层刚度C计算参数中有将转换层号自动识别为作用:a、程序自动判断加强区层数; 算法,软件会输出上下层楼层刚度比。薄弱层的选项。抗震等级:程序设有“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的选项。(高位转换可以自动再提高) 转换层全层应设置为“弹性膜”(平面内刚度真实考虑,平面外为0)转换层结构选择“施工模拟 3”时,施工次序:宜将转换层与其上 2 层设为同一 施工次序。6)嵌固端所在层号:如在基础顶面嵌固,嵌固端所在层号为 1;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部位时,那 么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 +1.作用:确定剪力墙底

4、部加强部位时,程序将起算层号取为:嵌固端所在层号 -1 ; 程序自动将嵌固端下一层的柱纵向钢筋对应上层增加 10%;梁端弯矩设计值放大 倍。涉及到底层的内力调整等,程序针对嵌固层进行调整。7)地下室层数:a. 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b.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c.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可不采用共同分析;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工程规模较小可取1之间的数值,剪力墙数量较多时,可取 12就可满足计算 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当楼板采用弹性板或弹性膜时,弹性板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起作用。通常可与墙元 的控制长度一致。9)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除计

5、算结构位移比,周期比时,刚度比时需要选择此项,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 不应选择此项。如果工程中无弹性楼板、无开洞、无越层、错层,则可默认为刚性楼板假定。“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和“刚性楼板假定”是两个相关但不等同的概念。“刚性楼板假定”指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为 0的假定。程序自动搜索,对 符合条件的楼板自动判断。为提高计算精度,某些工程中可在特殊构件补充定 义中将部分楼板定义合适的弹性板,这部分采用相应的计算原则。楼板类型楼板平面内刚度楼板平面外印度适用范围刚性楼板无限刚常规楼扳弹性取甘直买刚度宣实刚慢te柱络构、厚te转换弹性破3无限剛頁实刚度厚板结构弹性膜真实刚度0狹&板带、空旷结枸(越层柱

6、会由于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而在中间强制截断)楼板假盘的特点及适用苗ffl“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则不区分刚性板、弹性板,只要位于楼板标高处的所有节 点均在计算时强制从属与同一刚性板。不在楼板标高处的则不强制,仍按刚性楼 板假定处理。注意:b.Cd.e.a.弹性板设置应连续,不应出现与刚性板间隔布置或包含布置的情况。 两侧是弹性楼板时,梁的刚度放大和扭转折减仍有效。.如果定义了弹性楼板,在计算周期比、位移比等时,必须“强制刚性” 采用弹性板3 (6)时,会影响梁的安全储备,建议:弹性膜。 对坡屋面斜板,程序默认为弹性膜。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墙梁:开洞方式形成的连梁。程序默认勾选(此时,

7、一方面因刚性板的作用过强 而导致连梁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平面内作用,使墙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 不满足平衡关系)。如不勾选,则类似框架梁的算法,墙梁剪力比勾选小,相应 结构整体刚度变小、周期变长,侧移加大。11)墙倾覆力矩计算方法 考虑墙的所有内力贡献:“只考虑腹板和翼缘,其余计入框架”:使墙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实现 框架、短肢墙、普通墙的倾覆力矩更合理。只考虑面内贡献,面外计入框架:对单向少墙结构(一个方向上剪力墙密集,而 正交方向剪力墙稀少,甚至没有),剪力墙的面外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抗侧力成 分,性质上类似框架柱,宜看作一种独立的抗侧力构件。12)高位转换等效侧向刚度比计算:传统方

8、法和采用高规附录方法。当塔楼数大干 1时,计算结果无效。13)扣除构件重叠质量和重量选择此项,梁、墙扣除与柱重叠部分的质量和重量。 建议:仅在有经济性需要、对设计结构的安全裕度确有把握时勾选。14)考虑梁板顶面平齐 一般不勾选15)构件偏心方式 传统移动节点方式刚域变换方式:新的考虑墙偏心的方式,更符合实际。但对部分模型在局部可能 会产生较大的内力差异,建议谨慎采用。16)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钢与砼混合结构:目前没有专门的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规范执行 有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无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

9、载砌体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 选取不同的结构材料,对计算结果会有所影响12).结构体系:这个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a: 次性加载计算:对钢结构或体育馆(类似没有严格标准层概念的结构); 长悬臂或有吊柱的结构采用此算法。b: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于“框剪结构”,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c: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 T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 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 法

10、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 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 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 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手工计算。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框剪或框筒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d:模拟施工方法3加载: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改进版。建议复杂多层,高层首 选。注意:采用此法,必须正确指定“施工次序”,否则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 当有吊车荷载时,不能采用此算法。*不同的模

11、拟施工方法对墙柱的轴压比影响较大。可以用“竖向导荷”复核。*如果选用“模3+VSS求解器”,可能会计算到“ VSS回代求解”死机。表明结 构较为复杂,应采用“模1”,多存在于多塔、斜屋面和开洞较多的结构。14)施工次序采用“模拟施工3”时,为了适应某些复杂结构,可以对楼层组装的各自然层分 别指定施工次序。程序隐含指定每个自然层是一次施工 (简称逐层施工);用户可以通过施工次序 指定连续若干层为一次施工(简称多层施工)对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转换层、巨型结构、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形 式等),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广义层的结构模型,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来指定施工次序。 梁托柱的楼层,宜将

12、该层和上层合并为一个施工次序 - 相当于用两个楼层的共同 承担梁托柱层的荷载,受力也会减小。有连廊结构,两侧塔楼先施工,最后才建中间连廊。可按正常建模,然后在“特 殊构件定义”中指定连廊的施工次序。当勾选“自定义构件施工”程序将强制执行“模拟施工 3” 高层与裙房交接跨处梁因变形差出现配筋异常, 但是一般此处会设置后浇带来调 节变形。可以在程序中通过指定此处梁的施工次序模拟后浇带的过程 (若该工程 22 层,将此处梁施工次序设置为 23):一般工程选项:针对平、立面变化比较复杂,或者对风荷载有特殊要求的(如空旷结构、体育管、有大悬挑结构的广告牌等)15)风荷载计算: “不计算风荷载”、 “计算

13、水平风荷载” “计算特殊风荷载”结构或某些部位。 “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用于极特殊的情况。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竖向地震”竖向地震按抗规范简化方法计算。 “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高规要求,大跨、转换等宜采用。 (反应谱 法还不完全成熟)b)“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规定水平力主要用于新规范中位移比和倾覆力矩的计算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一般情况选此项“节点地震作用cQca合方法”:适用于极不规则,楼层概念不清晰,剪力差无 法计算的情况。*SATW在中输出三种抗倾覆计算结果:1为抗规方式(V*H求和方式,PMSAPH法,详抗规条文

14、说明);2为轴力方式(力学标准方式,PMSAPH法,即柱、墙轴力向轴力合力点取矩, 并叠加柱、墙端局部弯矩形成抗倾覆力矩);3为CQ(方式(旧规范算法,公式同抗规条,供参考)。 一般对于对称布置的框剪、 框筒结构,“轴力方式” 的结果远大于“抗规方式” ; 而对于偏置的框剪、框筒结构,“轴力方式”与“抗规方式”结果相近。“轴力 方式”的倾覆力矩一方面反映框架的数量, 另一方面反映框架的空间布置, 是更 为合理的衡量 “框架在整个抗侧力体系中作用” 的指标, 从倾覆力矩的角度出发 更为合理, 但不足之处是对非对称布置结构合力作用点的选取缺乏理论依据。下部一般剪力墙墙时, “抗规方 一般情况首选“

15、抗规方法”。结构为框支转换(竖向不连续)或上部短肢墙、 法”计算结果有误,应改为“轴力方法”计算。精度较差。c )墙梁转框架梁的控制跨高比:5 当墙梁的跨高比过大时,仍按壳元来计算内力,d)框架连梁按壳元计算控制跨高比:5 程序将跨高比小于此值的矩形框架连梁用壳元计算刚度。e)楼梯计算:“不带楼梯计算” “带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程序会自动将梯梁、梯柱、梯板加如模型当中。楼梯计算模型: 壳单元和梁单元。 区别在与对梯段刚度计算的处理。 默认选择 壳单元。“同时计算以上两种模型”包络设计 采用楼梯参与计算时,暂不支持按构件指定施工次序的施工模拟计算。f )采用指定模型计算刚重比选择此项, 程序增加

16、计算一个子模型, 该模型起起始层和终止层由用户指定。 仅 使用于弯曲型和弯剪型的单塔结构 (存在地下室、 大底盘,顶部附属结构重量可 忽略的)二、计算控制信息1)2)计算软件信息:优先选择 64 位计算 线性方程组解法:3)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侧刚分析方法”:各楼层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选用 “总刚分析方法”:如定义了弹性楼板或有较多的错层构件时建议选用。4)位移输出方式:“简化输出” :在中仅输出各工况下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 按总刚模型进行分析 时,在中仅输出周期、地震力。“详细输出”5)吊车荷载:若布置了吊车荷载但是不想进行吊车荷载作用,可不勾选。6)传基础刚度:勾选此项,在基础分析时,选

17、择上部刚度,即可实现上部结构 与基础共同分析。7)自定义风荷载信息:用来控制是否保留在“分析模型及计算”中“风荷载”处对水平风载进行的修改。 勾选此项则保留。三. 风荷载信息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考虑地点和环境的影响。不能在此处考虑:对于大于60米高层建筑应按基本风压乘以系数采用。2)X,Y向结构基本周期:程序按简化方法赋初值,在SATW计算完后,将周期填入,然后重新计算。3)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阻尼比(%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5;有填充墙钢结构:2;无填充墙钢结构:1.4)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对于大于60米高层建筑应按基本风压乘以系数采用 填写后,程序直接对风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内力

18、进行放大,不改变结构位移。5)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多塔计算中,为扣除设缝处遮挡面的风荷载,可以指定各塔的遮挡面(“分析模 型及计算”一“遮挡定义”)。填“0”则不考虑挡风面影响。6)用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比高规:房屋高度不小于150米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风压缺省则与“基本风压”取值相同;阻尼比(%取12,缺省为:2.7)顺风向风振:对于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大于的各种高耸结构以 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振影响。8)横向风振与扭转风振:荷载规范:对于高度大于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建筑,以及高度大于 30m 或高宽比大于4的构筑物,宜考虑横向风振。9)水

19、平风体型系数、各段体型系数:当结构里面变化较大时, 按不同区段取体型系数; 计算风荷载时自动扣除地下室 高度,分段只需考虑上部。四. 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性信息: 该参数在程序内部不起作用。2)12 层以下规则砼框架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即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仅用于 12 层以下规则框架薄弱层验算。3)区划图 2015:抗震专家组对区划图并不完全认可。4)考虑偶然偏心:一般情况高层都勾选 高规: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计算位移比时须考虑。计算层间位移角时, 可不考虑。高钢规:平面回转半径的偶然偏心考虑方式。考虑偶然偏心, 对结构的地震力和地震下的位移 (最大位移、层间位移、

20、位移角) 有较大区别。对梁、柱配筋增加约 23%高规条 条文说明: 可按等效尺寸计算偶然偏心。 而程序是采用最大外边长计算。 可以修改偶然偏心值。5)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抗规 5.1.1 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 用下的扭转影响。具体判断原则可以用楼层位移比或者层间位移比超过,考虑双向地震。 程序允许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6)特征值分析参数: 子空间迭代法:一般情况采用。多重里兹向量法:大体量结构(大规模的多塔、大跨结构等)采用 计算振型个数:多重里兹向量法: 30 子空间迭代法:可选择程序自动确定;质量参与系数之和: 90;最多

21、振型数量: 填“ 0”,程序自动取值。按侧刚计算时: 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大于等于 9;复杂结构应大于等于 15;N 个 塔楼时,振型个数应大于等于 NX 9。(注意各振型的贡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 而不服从随频率增加面递减的规律) 一般较规则的单塔楼结构振型数大于等于 3 就可,顶部有小塔楼时就大于等于 6。按总刚计算时; 采用的振型数不宜小于按侧刚计算的二倍, 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 应注意低阶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 其阶数低, 但对地震作用的贡献却较小。 规范 要求,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大于等于; 基底的地震剪力误差已很小, 可认为 取的振型数已满足。7)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一般

22、民用建筑为:;图书馆、藏书库等为:或其它(抗规)5)周期折减系数:对于框架结构: ;(填充墙较少: ;轻质隔墙: ) 框剪结构: ;(轻质隔墙: )框筒结构: ;剪力墙 。6)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 当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取该参数确定的值。 该底线值调控时,相应的有效质量系数应达到 90%。适用结构详高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占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百分 比:用户指定该值, 来调整竖向地震力的大小。 (如隔震设计, 水平地震力可以降低, 竖向地震力不能降低)8)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9)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程序默认规则: 在确定某一内力分量时, 取该振型下

23、该分量绝对值最大的符号作 为CQC计算以后的符号。勾选此项则按主振型。10)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勾选 程序自动完成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方向计算,无需手动回填。11)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抗规 5.1.1 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 15 度时,应分 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异型柱结构最好增加 45 度方向进行补充计算。(异规) 该角度是与 X 轴正方向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建议选择对称的多方向(45度 225 度程序自动增加两个逆时针旋转 90度的角 度: 135度和 315 度),否则会造成配筋不对称。12)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在程序

24、中填入的是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 在某些情况下,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 级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五、隔震信息:六、活荷载信息 :1)“柱 墙设计时活荷载” 一般选: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该折减仅用于SATW设计结构的文本及图形输出,并未 传递给JCCADJCCAD+算基础时的活荷载读取的是 SATW没有折减的标准值,“梁楼面活荷载折减设置”:按使用功能选择 注意:此处的荷载折减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只给出了柱、墙、基础按楼层数 折减和梁按从属面积折减,荷载规范的其它折减规定不能直接实现。6,相应活荷载折 6层柱内力时,上部楼层数:2,相应活荷载折减系数:。如 计算1、2层柱内力时程序就不能

25、直接计算;可以采用简化 68层的折减系数由改为(偏安全取值);或者在输入1、2(除以折减系数,计算柱内力时程序自动乘以折减系数一这样*设计墙、柱、基础时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是:计算截面以上各层活荷载总和的 折减系数。例:一栋8层办公楼,计算第2层柱内力时,上部楼层数: 减系数:;计算第 果下面两层为商业, 的方法:将程序中 层活荷载时先放大 就抵消了,但是此方法仅用于计算1、2层的柱内力) *程序还可以在建模时“计算模型补充”中实现构件级的活荷载折减。2)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填入数据N,则要求从1N层考虑不利布置。一般填模型最高层号。 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后,梁内力不再放大。100年时取。3)

26、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 不对风荷载、雪荷载调整。七、调整信息1: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一般取。 梁端弯矩调幅方法:“通过竖向构件判断调幅梁支座”:传统方法。“通过负弯矩判断调幅梁支座”:实际工程中,刚度较大的梁也可以作为刚度较 小梁的中间支座。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用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内力的影响。一般取 。如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填1.3)梁扭矩折减系数:对现浇楼板,可考虑楼板对梁抗扭有利。一般取:。 对于转换层的边框支梁,不宜小于。程序缺省对弧形梁及不与楼板相连的梁不进行折减。折减不区分中部梁和边梁,不区

27、分弹性板和刚性板,但可以考虑“全房间开洞” 和“板厚为0”形成的独立梁。忽略了“楼板开洞”和“楼板错层”的影响。可以在“设计模型前处理”一“特殊梁”中修改单梁的折减系数。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可取结构允许连梁开裂,程序用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为避免开裂 过大,一般不宜小于.该参数越小,结构周期和位移越大,连梁内力越小。 指 定“地震作用”时,竖向地震和风荷载计算时连梁不予折减。注意:高规条文说明:框剪结构中一端柱一端墙的梁以及剪力墙结构中某些连梁, 如果跨比较大,重力荷载效应明显,此时慎重考虑折减。计算整体位移时,可不考虑连梁刚度折减。“风荷载作用”:当风荷载作用水准提高到100

28、年一遇或更高,在承载力设计时, 允许考虑一定的连梁刚度弹塑性退化。位移计算时不起作用。“采用SAUSAGE-CHK算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勾选此项,程序会在:特殊墙 - 墙梁刚度折减系数中采用SAUSAGE-CHK算结果作为默认值;如不勾选,则选用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作用的输入值。5)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托墙梁”指转换梁与上部剪力墙直接相接、共同工作的部分;墙上开洞处对应的梁,程序不看作“托墙梁”因计算模型中梁较实际偏柔,可以放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可取:100 (为了保持一定的安全度,也可以不放大或少放大)6)支撑临界角(度):20?建模时出现倾斜构件,此角度用来判断是按柱还是支撑来设计(大

29、于此角度)7)超配系数:二?对应9度时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框架,有些抗震计算需要采用实际配筋,此时程序 调整计算值来模拟实际配筋值。该参数同时适用与楼层抗剪计算。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此处是为了考虑刚性楼板假定下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此时刚度放大在配筋计算是不考虑。9)矩形截面转T型:(勾选此项,在承载力设计中考虑梁翼缘作用)10)梁刚度放大系数同主梁:当选择“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或“矩形截面转T型”时,对于被 次梁打断的主梁,勾选此项,程序按整根主梁计算,否则按多段梁分布计算。11)框支柱调整:勾选“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5程序自动对框

30、支柱弯矩剪力进行调整, 调整系数往往很大,为避免异常情况,可 由设计人员决定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调整系数2:12)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抗规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 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的增大系数。 一般应选择。当楼层地震调整系数过大(大于)时,说明该层结构刚度过小,应调整结构布置 和相关的构件截面尺寸。弱(强)轴方向动位移比例:当TKTg时,动位移比例取0,当TgTl 5Tg时,动位移比例取l .0 . 要注意其中弱轴对应结构长周期方向,强轴对应短周期方向。13)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

31、的方式:程序提供4个选项。一般选择:“按抗规和高规从严判断。”14)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自动进行调整,其限值为:?勾选此项,对于受剪承载力不满足高规条要求的楼层,程序自动将该层指定为薄 弱层,执行相关的内力调整,并重新进行配筋设计。若该层已经被用户指定薄弱 层,不会重复进行内力调整。15)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薄弱层层号:程序自动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并对薄弱层进行地震内力放大, 但对竖向构件不规 则,或承载力变化不满足要求的楼层,桁架转换上下楼层,不能自动判断为薄弱 层,需要用户在此指定。多塔模型可以在:“设计模型前处理”一“层塔属性”中指定薄弱层。16)“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抗

32、规范:增大系数不小于;高规应乘以的增大系数。17)地震作用调整:“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此项调整对位移、剪重比、内力计算有影响;对周期计算没有。17)二道防线调整:“考虑双向地震时内力调整方式”:先考虑双向地震分段调整: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框架部分与剪力墙的抗侧刚度相差较多, 通常框架计算 所得的剪力较小。为保证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需对框架剪 力给以适当调整。此系数只调整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规范对调整的方式为:和取小值(min)。alp ha、beta分别为地震作用调整前, 楼层剪力框架分配系数和框架各层剪力

33、最大值放大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默 认值为:和。对于钢结构为:和。程序还增加了一种两者取大值(maX的偏安全的办法。*地下室框架的剪力可以不调整;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可以不调整。*转换层框支柱,高规规定了剪力调整方法。在“特殊构件定义”中选定框支柱, 程序自动调整。不需要再进行调整。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变化时,可分段调整。在每段中,Vo取为本段底层的地震剪力。调整起始层号:有地下室时,宜从地下一层顶板开始。调整终止层号:设置在剪力墙到达的层号。* “调整系数上限”:为了防止调整结果过大,程序设置了上限。但是规范规定不允许对框架柱的楼层剪力调整设置上限!程序缺省的系数上限为:2;填为负数,则

34、按程序实际计算结果。* “考虑弹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调整系数”:工程平、立面复杂时(如立面开大 洞、布置大量斜柱的外立面收进、连体结构等),高规条给出的第二道防线设计 不再适用。程序提供了这种基于性能设计理念的调整方法。勾选“按楼层调整”则每层的柱等构件均采用相同的调整系数;“按构件调整”则每个构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整系数。18)指定的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层号:由用户指定,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加强层及相邻层柱、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加强层及相邻层轴压比限值减小.加强层及相邻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注:此处并非指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八. 设计信息:1)结构重要性系数:该参数一般取:安全等级为一级,

35、取:2)钢结构构件净毛截面比:3)梁按压弯构件的最小轴压比:默认值为梁默认按受弯构件计算;当计算轴压比大于该值时,按压弯构件计算。 如输入则表示全部梁均按受弯构件考虑。4)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应勾选混规条:梁端受压区高度应符合要求一级不应混规条: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程序对框架梁端截面按正、 负弯矩包络分别配筋, 在计算上部配筋时并不知道下 部的配筋,此时程序按上部配筋的 50%( 30%)为受压钢筋。5)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高规 8.1.3 条,框剪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范围

36、 内时,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需按框架结构规定采用。 选择此项, 程序一律按框架结 构轴压比规定控制。6)按混凝土规范条考虑柱二阶效应: 混规:排架结构柱应按按混凝土规范条计算其轴力二阶效应7)梁按高规条进行简支梁控制: 高规条: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 跨中弯矩值的 50%。一般勾选“仅主梁执行此条”8)保护层厚度: 按新规范填写。以最外层钢筋的外缘计算。9)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不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长度一部分进行计算, 作为刚域即为梁柱重 叠部分作为柱宽度(柱宽一部分)进行计算。一般而言,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 刚域后,结构的刚度会增加。地震力

37、作用下,基底剪力增大,端部内力增加,而 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则相应减小。 竖向荷载作用下, 端部内力会减小。 组合设计内 力是增加还是减小就不确定。当考虑了节点刚域后,则在“梁平法施工图”中不宜再考虑“支座宽度对裂缝的 影响”;考虑梁端负弯矩调幅后,不宜再考虑简化刚域。异型柱结构可选择;梁柱特别大时可选择。 建议:一般不选。特别是考虑了 “梁端负弯距调幅” 后,则不宜再考虑节点刚域。10)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勾选按有侧移计算,否则按无侧移计算。判断见钢规 5.3.3 条11)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过渡层层号:高规7214-3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

38、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程序不能自动判断过渡层,用户指定。12)柱配筋计算原则: 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对于指定的角柱,强制采用双偏压计算。 柱双偏压配筋方式:“迭代优化”:得到配筋结果后会继续进行迭代优化,直到最小配筋方案。 “等比例放大”:先按单偏压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等比例放大后验算双偏压。13)柱剪跨比计算原则:可选“通用方式”14)一阶、二阶弹性设计方法: 高钢规:结构内力分析可采用一阶或二阶弹性设计方法。 当二阶效应系数大于时 应采用二阶弹性设计方法。二阶效应系数不应大于。对于框架结构,程序输出二阶效应系数,用户自行判断。当采用“二阶弹性设计方法”,必须同时勾选“柱长度系数

39、设置”和“考虑结构缺陷”。二阶计算方法-内力放大法,参见高规条。当选择“一阶弹性设计方法”,允许在二阶计算方法中选择“不考虑”或“直接 几何刚度法”。考虑P-DELTA效应:如不满足刚重比,则应勾选。先不选择;然后根据文件相关项确定。边缘构件15)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类型:“ SATW列出的所以类型”16)构造边缘构件尺寸:17)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 7.2.16-4条:高规7.2.16-4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按照要求相应提高。 勾选此项,程序一律加强。18)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条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九.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