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_第1页
论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_第2页
论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_第3页
论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_第4页
论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相 沟 通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名 称: 法律(本科)C : 7 指 导 老 师: 吴晓苹 : 毛科傑 论 文 题 目 论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 评 语: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论文答辩评价:答辩组评定成绩及答辩委员签名:学生联系电话: 论遗失物的合法取得【摘要】:对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物权法第 107 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该规定在立法和适用上尚存一些疑问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权法第107条中对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从而得出此制度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可行的完善意见。【关键词】 遗失物 善意取得制度 缺陷 完善意见 【Abstract】For lost prope

2、rty of the system of good faith,our Property Law Article 107 made a clearly defined, but the provision in the legislation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s to be explored applicable. In this article,through analysis of article 107 of “Chinese property law”in the regulation of lost goodwill gain sys

3、tem ,to arrive at this system deficiencies, and propose feasible for the lack of improvement advice. 【Keyword】Lost Property Good faith Acquisition Defect Perfect views 目 录引言4一、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4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4(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以及其制度价值4二、解读我国物权法第107条适用条件以及其存在的缺陷5(一)我国物权法第107条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5 (二)我国物权法第107条存在的缺陷5三、完善我国

4、物权法第107条的意见6(一)原权利人的权益应受到保护6(二)遗失物经流转后的受让人主观上是善意与否7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7引 言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和“依法治国”理念的倡导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高。物权法这部关系人们日常生活的法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这种关注下,关于物权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物权法第 107 条中规定的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也深受争议。本文就此做一探讨。一、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其所有权归属主要通过民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来解决;但如果拾得人无权处分将拾得物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时,其所有权归

5、属可能就交由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了,所谓善意取得制度就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将其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第三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作为近代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财产静的安全与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兼顾并平衡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财产流通,保障交易安全。对于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只有不动产和动产中的委托占有物才能构成善意取得制度,由于欺诈行为所取得的不能构成善意取得,所以,脱离占有物与赃物等不能构成。对于遗失物,面前我国法律无善意取得制度本质上是平衡所有权人利益和善意受

6、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从法律的价值选择出发,取整体利益即交易安全秩序而舍个别利益即原权利人的所有权,以平衡利益冲突,实现社会整体的利益最大化。该制度一方面旨在一定程度维护所有权绝对原则,另一方 面又促进交易便捷和保护交易安全。(3) 我国物权法第107条的相关规定 从物权法的体系上来看,第107条的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的费用,有

7、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该条款可以做出如下理解:若遗失物未通过流转,则拾得人无论何时都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可随时追回遗失物。但遗失物在被转让的情况下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则应根据其所处在期间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情况一、遗失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在此期间内,遗失人有权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受让人有义务向遗失人返还,之后受让人再向无权处分人即拾得人追偿。此时的遗失物的所有权仍归遗失人,受让人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但当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遗失人向受让人请求返还该遗失物时,应当向受让人支付受让人从拾得人处购买该遗失物的

8、价款,支付该价款后,遗失人可就其所付价款依据不当得利或者侵权赔偿的规定向无权处分人追偿。在这种情况下,遗失人还可以选择不向受让人追回遗失物,而直接向无权处分的拾得人请求不当得利返还或者侵权损害赔偿,这意味着受让人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有标的物。情况二、遗失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后。二年期满后,遗失人就不能再向受让人请求返还该遗失物,而只能向拾得人主张损害赔偿。换言之,此时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于受让人,而不再是遗失人了。受让人取得该遗失物的法律依据即为善意取得。二、我国物权法第107条的适用条件以及其存在的缺陷从上述法条解析中可以看出,物权法对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做了比较详尽的考虑,区分为

9、两个期间并做出了不同的处理。但该条在立法上和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遗失物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一,必须符合善意取得的一般条件。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使善意的第三人取得所有权的制度。因为,善意取得的条件,必须由法律来确定。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第1款规定:无处分权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第二,在法定期间内,所有权人或其他

10、权利人没有行使回复请求权,而是遗失物善意取得的限制性条件,是与一般的善意取得规则的不同之处。我国物权法第107条允许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这就意味着,在这两年回复请求权行使期间内,善意受让人对于该遗失物的取得,尚存在因回复请求权的行使而被剥夺的可能。因此须待此两年期间届满,回复请求权归于消灭,第三人对于该遗失物的才具有善意取得。1因此,遗失物是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而在此二年期内,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在此期间,遗失物的所有权是归属于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的,只有过了二年期限,遗失物才是归属于善意受让人的

11、。(二)我国物权法第107条存在的缺陷1.立法中的缺憾在物权法中,第 107 条规定若遗失物经过流转,遗失人在二年期间内可以向受让人行使返还请求权,此规定明显采用的是限制适用善意取得的制度,即“例外承认主义”。但在此规定中,“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遗失人必须向受让人支付购买该物的价款。也就是说我国物权法在拍卖和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的情况下规定的是有偿回复。即遗失人适用有偿回复的前提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笔者认为此前提忽视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公共市场。首先讨论公共市场的含义。对此含义我国的学者也已做了大量

12、研究。史尚宽先生认为,“公共市场,谓于公开之场所,买方卖方集合而为商品交易之场所,不问其为常设的或为临时的,抑为定期的,亦不问其从事于该商品交易之人之资格有无限制”。谢在全先生认为,“所谓公开市场,非仅指市场或公营之市场而言,举凡买方与卖方聚合而公开交易之场所均属之,一般商店亦包括在内。至于其为常设的或临时的(例如庙会市场) ,抑或定期的(例如游牧民族之赶集市场) ,均非所问,从事此项贩卖之资格亦无限制”。王泽鉴先生认为,“公共市场非仅指公营的市场,而是指公开交易场所,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一般商店、庙会市场以及夜市摊贩”2。由此可见,公共市场主要强调的是一个公开、人多交易地点,对于交易者的

13、经营资格无严格要求。因此物权法第 107 条规定的“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范围明显过窄。在社会生活中,在公共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在拍卖中购买、向经营者购买都一样,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能仅以买受人是从拍卖或向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买来判断买受人为“善意”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公共市场购买商品应当更加受到法律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这是因为在公共市场进行交易,此时占有的公信力比一般情况下的占有的公信力要更强,此处交易的买受人对买卖的标的物的来源,通常不加以调查,也无从加以调查。因此,不能据此推定在公共市场上购买的买受人不是出于善意,也不能据此排除遗失人在行使返还请求权时应向其支付价款的义务。在以市

14、场经济、意思自治为主的今天,这样的疏漏规则必会影响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抑制自由交易的发展,也就违背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且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各国在善意取得制度中也大都包含公共市场,如日本民法典第 194 条的规定:占有物系盗脏或遗失物时,受害人或遗失人自被盗或遗失之时间起二年间,可以向占有人请求回复其物;德国民法典第 935 条的规定:对于属于占有脱离物的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但对于因诈骗等属于占有委托物的赃物,则仍然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等等。可见,我国物权法第107条规定的有偿回复的适用前提的确有待完善。2.实际运用中的问题物权法第 107 条的规定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理现实问题也会面临以下

15、问题:第一,有偿回复中受让人难以寻找。遗失物一旦进入市场在几经流通的情况下,能找到受让人的机率极其渺茫。在能够找到无权处分人的情况下,遗失人也只能选择向无权处分人索赔。此时若无权处分人无能力赔偿或其他原因难以实现赔偿,那遗失人就只能独自承担损失。故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遗失人能够适用有偿回复的机率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有偿回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第二,有偿回复期间的起算。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可知,如果遗失物经过流转,遗失人即使不知道无权处分人是谁,但发现了遗失物的下落,其也可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之内向受让人行使返还请求权。如果遗失人在此二年内未行使权利,受让人可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

16、遗失物的所有权。我国物权法第 107 条对此二年的起算是从遗失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开始计算的。此规定在适用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即如果遗失人根本不知道无权处分人是谁,由于受让人难以寻找也长期未发现物的下落,此时遗失人不丧失所有权,受让人也因此不能取得物的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物的所有权与占有将长期分离,权利也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对物的流通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物权立法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如日本民法典第 193条和瑞士民法典第934 条,将二年的起算期从物的遗失之日起计算。第三,有偿回复中多次流转后追偿权适用的疑问。遗失人选择适用有偿回复时,遗失人向受让人支付其所

17、付费用之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在遗失物经过多次流转后,遗失人应怎样行使追偿权呢?若假设经历过多次流转,每次流转时买受人所支付的钱数逐渐增加并各不相等,在遗失人找到原物进行了有偿回复后,遗失人毫无疑问可以就全部款项向最终的无权处分人行使追偿权,而之前的无权处分人则只能在其得利的范围内对其行使追偿权。因此,在此假设中只有对最终的无权处分人行使追偿权时,遗失人才能追偿到自己支付的全部费用。而在现实的市场流转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更为复杂的情况。遗失人寻找到对其最有利的无权处分人进行追偿,对遗失人来说是较难实现的,也不利于保护权利人权利的实现。 其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我国的许多立法都存在各种

18、问题,但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完善当中,也相信我们国家的法制制度会越来越完善。要完善法律制度,就要理清法律制度的适用条件。3、 对我国物权法第107条适用情况的完善意见针对上文所提出的缺陷以及结合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笔者根据个人见解,提出更多关于适用情况的意见,分别有以下几点: (一)原权利人的权益应受到保护在物权法第107条规定中,根据笔者的理解,原权利人在遗失物没有经过流转的情况下对于遗失物可以有权追回遗失物,但是其对遗失物在遗失物取得者的保管下发生损毁的情况没有作出规定。若果遗失物在遗失物取得者的保管下发生了损毁,然而原权利人只能对其实行遗失物追回权的话,那么对于原权利人的利益上

19、有一定的失衡,原权利人的权益应受到保护。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遗失物的完好程度应作规定。若遗失物是在原权利人的遗失后善意取得者取得前的这个过程中受到损毁,那么遗失的损毁承担与善意取得者无关;若遗失物是在善意取得者的保管下意外损毁的话,那么也应与善意取得者无关;但是若遗失物是在取得者恶意损毁的情况下导致遗失物发生损毁的,那么取得者应对原权利人进行一定的赔偿。虽然原权利人在遗失物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过错,但是由于遗失物的丧失占有并非基于所有人的自由意思,恰恰违反了所有人的意愿,因此,原权利人和占有人的利益衡量的天平上应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原权利人。(二)遗失物经流转后的受让人主观上是善意与否1.如果受让人为

20、恶意,即受让人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该财物的现拥有者是无权处分人时,原权利人可以要求返还。同时,如果受让人是无偿取得,当然由原权利人取回该财物,使利益状态重新回归平衡。2.如果受让人为善意的情形,又要分为有偿获得和无偿获得。(1)如果是无偿受让财产,原权利人能否取回财物,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善意第三人是无偿受让财产,则不能即时取得所有权,原权利人有权要求善意占有人返还原物。另一种观点认为,有偿受让并不是善意取得的要件,只要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出于善意,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要件,即便是无偿受让,亦可以即时取得所有权。3笔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应以有偿取得为前提。在许多情况下,无偿转

21、让财产本身就表明财产的来源可能是不正当的,而一个诚实的、不贪图便宜的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应当查明财产的来源,如果不经调查就无偿受让财产,则本身是非善意的,或者说是有过失的。而且既然财产是无偿接受的,受让人占有财产已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因此返还财产并不蒙受多少的损失。所以,笔者认为,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以相应的财产或金钱支付给出让人,无偿取得财产时,原权利人可行使回复请求权取回财物。(2)在善意有偿获得的情况下,对于遗失物,笔者认为,不能笼统的否定善意受让人在二年期限内对遗失物的所有权。如果受让人是在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中购得的,或者是通过拍卖所得,此时基于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对于遗失物应无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允许所有权人请求返还,遗失物的归属已转移于善意受让人。以上就是笔者对我国物权法第107条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一点思考。笔者相信,虽然我国物权法中的关于遗失物的相关规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法律都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对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也是一样,必将在现实中逐步完善,以便更好的保障交易安全,同时促进所有权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利益。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固守于保护静态的财产归属问题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