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doc_第1页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doc_第2页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doc_第3页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doc_第4页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摘 要: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以及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的展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0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并作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2、,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部署。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和现实需求。总结近年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成绩,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是创造性落实中央部署、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是打造“三个强省

3、”、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这项重大决策为全省农村今后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也是打造良好和谐的人居环境的重要前提。 1 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

4、、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规划明确,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 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a。每年治理10 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a。目前,安徽省有行政村15 000多个,自然村22万多个,据测算,到2020年,安徽省常驻人口将达到6 700万,城镇化率在60%左右,农村人口大约2 700万,按照目前全省中心村平均1 000人左右规模计算,需要保留和建设15 00020 000个中心村。2013年正在建设的中心村1 710个,计划两年内建成,其中586个重点示范区村已年内基本将基本建

5、成,像巢湖市?炀镇南湖方村、淮北市烈山区榴园村、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行政村、萧县白土镇费村等。 2 开展美好乡村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同样面临此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村传统生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民“离乡不离土,失地不失业”至关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变农村以单一的农业生产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乡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扩大产业容量,稳定社会秩序。 将标准化工作引入美好乡村建设其目的是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强乡村综合竞争力,有效整合

6、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多功能利用,扩大城乡交流,促进乡村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2.1 标准具有固化经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作用 以标准的形式把美好乡村建设中涉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固定下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的目的。通过标准化简化、系列化、统一、协调的原则,可以把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在满足建设需要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大大地简化,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2.2 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可以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能够实现美好乡村建设认识上的统一,步调相互一致,操作上相互衔接,同时对建设过程中阶段性工作、建设结果等界定,使

7、建设工作能够有效进行。例如,在美好乡村建设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村容整治、绿化美化等方面制定建设标准,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验收方面制定各项目考核标准,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制定管理标准等。 2.3 标准化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标准体系的建立,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美好乡村标准体系进行整体、全面的考虑,通过标准先行,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各项标准建立起来;通过提高标准水平来提高建设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乡村,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制定、修订标准,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4 标准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相互作用 标准在美好乡村建设实践中运用的同

8、时也在接受实践对标准的检验,将检验的结果运用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之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而逐步适应并协调同步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 3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3.1 顺应美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构建美好乡村标准体系 良好而健全的美好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是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质量的关键内容和技术支撑。构建美好乡村标准体系,发挥标准体系的作用,对美好乡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可以明确建设的主体目标和需求,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的相关要素构建包含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等3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其中技术标准主要是指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

9、所制定的标准,包括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标准;管理标准主要是指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公共设施管理、村务管理、产业发展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服务标准是指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服务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商品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标准。 3.2 美好乡村标准化工作需要成立标准化组织支撑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开展标准化工作离不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平台,可以站在全省美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开展工作,如推进美好乡村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实施及其他标准化工作。

10、 3.3 美好乡村建设量化指标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基准 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污水治理、饮用水安全等方面需要有定量的技术指标。对公共设施的面积、道路交通中路面、污水治理中的污染物限量值以及饮用水安全中的卫生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制定具体的限制标准。这些标准明确规定了美好乡村建设中的指标要求和实现方法,为科学衡量和评价美好乡村情况提供了定量化的技术基准。 3.4 美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科学管理需要标准化提供技术依据 美好乡村建设是以安徽省政府为主导的一项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考核和验收,以便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为此需要在规

11、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规划设计要求、建设标准、考核评价程序以及验收标准,为主管部门评价美好乡村建设效果提供技术依据,为政府部门建立美好乡村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也为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调控、综合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3.5 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运用标准化方法 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美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基本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力电信、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整治、绿化、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外,随着建设的深入还应包括管理、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建设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需要在制定的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2、综合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标准化工作,制定为实现总目标而需要的相关标准,从而实现标准的互为关联、互为协调,形成一个最佳的有机整体。 4 开展美好乡村标准化工作的展望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的重要阶段性特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理念可以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效果,发挥标准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结合安徽省目前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标准化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未来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开展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发挥顶层设计的规划、指导作用;(2)标准化应用范围从技术标准向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扩展;(3)标准化重点从制定、实施单个标准向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