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及评审工作制度_第1页
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及评审工作制度_第2页
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及评审工作制度_第3页
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及评审工作制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第一条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监测评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主要目标落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和医疗保健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第三条市卫生局负责本制度的监督管理,市妇幼保健院在市卫生局领导下,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第四条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的,均应及时向市妇幼保健院报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保健人员(包括村级妇幼保健人员)为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的法定报告机构和法

2、定报告人。第五条医疗保健机构发生孕产妇死亡的,由住院医生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附孕产妇保健手册、病历复印件等材料于24小时内向市妇幼保健院报告,市妇幼保健院在接到报告10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填写医院孕产妇死亡调查。医疗保健机构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的,由住院医生分别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出生缺陷登记表于每季度第1个月10日前统一向市妇幼保健院报告。第六条村级医疗保健人员对其辖区内发生的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的(包括流动人口),要分别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出生缺陷登记表,孕产妇死亡于24小时内报告乡级医疗机构,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

3、生缺陷要于每月5日前报告乡级医疗机构。乡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未填写报告卡或填写不完全的,须及时填写完善。乡级医疗机构在接到村级报告3个工作日内实地调查、核实情况、收集资料向市妇幼保健院报告,市妇幼保健院在接到报告10日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完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并填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社区入户孕产妇死亡调查;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和出生缺陷登记表。乡级医疗机构于次季度第1个月5日前报市妇幼保健院。第七条市妇幼保健院要对上报的各类报告卡进行质量控制,使用山西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网络直报管理软件逐个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汇总。同时,使用统一的妇幼卫生年

4、报软件制作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一并于10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吕梁市妇幼保健院。第八条市妇幼保健院要定期将本地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分析报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孕产妇死亡评审,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第九条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妇幼保健人员要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山西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县、乡、村级),准确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和妇幼保健工作情况,建立并完善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和死亡登记制度。第十条各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必须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山西省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分娩登记本,对产妇分

5、娩情况进行登记。分娩登记本要填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长期保存。第十一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各种报告卡和妇幼卫生报表的质量控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补漏调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第十二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和反馈。市妇幼保健院要将本地孕产妇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出生缺陷登记表原始资料存档,长期保存。第十三条法定报告人不履行报告义务的,由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山西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予以处罚。第十四条本制度所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其中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加重或治疗上的原因造成的死亡。不包括意

6、外事件致死者。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指出生至未满5周岁的儿童死亡。出生缺陷也称先天异常,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从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现的出生缺陷需要报告。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及评审工作制度第一章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调查制度一、报告对象孕产妇死亡定义:指妇女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42天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毒等)死亡。围产儿死亡定义:指妊娠满28周以上(或生

7、体重1000g以上)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胎儿及新生儿,不包括计划生育要求引产的死胎、死产。二、报告程序(一)孕产妇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1、责任单位在孕产妇死亡后12小时内电话报告管辖地段防保机构,同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上传。24小时内电话报告辖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2、辖区妇幼保健院在接到责任单位电话报告后须在孕产妇死亡48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3、市级妇幼保健院在接到辖区妇幼保健院的电话报告后,做出详细记录,及时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围产儿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1、围产儿死亡同时合并孕产妇死亡的上报时间,责任单位应随孕产妇一同上报。2、单发生围产儿死亡的,责任单位应及时录入

8、妇幼信息系统上传。三、报告内容1、孕产妇:死者姓名、年龄、现住址、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2、围产儿:母亲姓名及年龄、出生天数、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四、报告的责任单位(一)所有发生、发现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责任单位。(二)孕产妇、围产儿转诊途中死亡的,报告责任单位是转出单位。(三)孕产妇、围产儿不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报告责任单位是辖区防保机构。(四)各责任单位应积极配合妇幼保健机构的调查,按要求提供孕产妇、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的原始病历复印件、病历摘要等资料,由医务科审核盖

9、章,一周内交辖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五、死亡调查(一)各区妇幼保健院应对辖区孕产妇、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病例,7天内进行个案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30天内送交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发生医疗纠纷不能及时提供病历的单位须提供医务科证明。调查内容:收集病历小结、原始病历复印件,了解所有知情人及120出车记录等。(二)市级妇幼保健院协助各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死亡个案调查,及时完成疑难或特殊病例的市级死亡调查,报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第二章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制度一、组织架构全市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评审制度。各产科医院应成立院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专家组,市区两级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小组成员由同

10、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评审小组在同级妇幼保健机构下设办公室。市、区两级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分别由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牵头组织实施。二、工作职责(一)专家职责1、各级评审小组负责同级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病例的结论性评审或学术性评审。2、研究发生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研究发生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办公室职责1、负责孕产妇死亡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查,登记和评审前准备工作。2、对基层上报的疑难或特殊病例进行现场调查。3、完成评审报告,汇总评审结果,上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三、评审原则(一)差额原则: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

11、视评审案例情况选定每次参评专家,参评专家应为单数。(二)回避原则:市级评审时,被涉及的责任单位的评审人员应回避。(三)保密原则:参评人员不得将评审结论对外公布。(四)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评审结论以参评人员意见多数为准。四、评审要求(一)责任单位:在孕产妇死亡一周内完成院内评审,围产儿死亡一月内完成院内评审。(二)区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孕产妇、围产儿死亡个案的资料收集、病历审阅和个案调查,组织区评审专家组对辖区每一例孕产妇、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每年至少2次(3月份和10月份),分析死亡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要求整理好资料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三)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孕产妇、

12、围产儿死亡个案的资料收集、病历审阅和重大个案调查,组织市评审专家小组对全市孕产妇、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每半年一次(4月份和11月份),做好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会记录、汇总、反馈、报告等工作。五、评审方法(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表格法进行评审(十二表格评审方法的形式及内容说明见附件)。(二)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教材第七版的标准和icd-10做出孕产妇死亡诊断和分类。(三)根据死亡个案情况,评审时应就“三个延误”,即:就诊延误、交通延误、医疗部门延误进行评审。六、评审结论对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死因,对不能确定死因的病历,应做出死因推断,得出可以避免死亡、不可避免

13、死亡的结论。(一)可避免死亡(含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根据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身心状况,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但因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当或失误造成的死亡;由于本地区医疗保健设施、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或因个人、家庭经济困难或缺乏基本卫生知识未能及时寻求帮助造成的死亡。这些死亡可通过改善上述条件而避免发生。(二)不可避免死亡:由于本地市三级医疗保健机构技术水平所限,尚无法避免的死亡。七、干预措施(一)提出指导意见:针对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查找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具体干预措施。(二)反馈评审结果:根据评审结果和意见,书面反馈相关单位,同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第三章管理与监督一、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管理,监督检查孕产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