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_第1页
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_第2页
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_第3页
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_第4页
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洪洞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规划“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顺利完成“十一五”任务的同时,对“十二五”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扶强扶大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主要任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一、现状与回顾(一)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定位农业综合开发是

2、指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综合利用财政、自筹、贷款资金,通过工程、生物、科技等治理措施对田林路水等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综合效益。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3、作用。(二)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1、主要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带建设为重点,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治理项目洪洞县“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7个,其中国家立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个,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个,共改造中低产田6.09万亩,完成投资3

4、804.9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940万元,自筹资金864.91万元。完成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建设小型水库1座,排灌站9座,新打井和修复配套井58眼,输变电线路27.17公里,衬砌渠道57.41公里,埋设管道69.67公里,渠系建筑物完成961座,改良土壤3.08万亩,购良种61.47万公斤,新开整修机耕路99.64公里,购置农用机械44台套,营造防护林0.17万亩,技术培训9800人次,示范推广0.27万亩,仪器设备33台套。产业化经营项目洪洞县“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7个,完成投资3831.9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67万元,自筹资金2328.95万元,银行贷款3

5、76万元。2006年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一是洪洞县洪喜保鲜有限公司2000吨气调保鲜库扩建项目完成投资6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95万元,自筹资金425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建设恒温库1800平方米,机房200平方米,购置设备5套。二是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水果初加工、深加工扩建项目完成投资80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95万元,自筹资金608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建设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库房500平方米,辅助设施12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44台件。2007年完成产业化项目1个:山西九天五洋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1.3万只育肥羊示范场扩建项目完成投资58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0万元,自筹

6、资金437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新增建筑面积5966平方米,运动场6100平方米,新增各种设备34套。2008年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一是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脱水果蔬有机化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161.7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50万元,自筹资金375.78万元,银行贷款336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生产厂房、库房等2300平方米,生产设备121台(件),建设5000亩有机果蔬基地。二是省立项产业化项目洪洞县旭元枣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蜜枣加工扩建项目完成投资323.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2万元,自筹资金251.3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新建生产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2760平方米,购置各类生产设备

7、43台(套)。2009年完成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大槐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1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扩建项目完成投资336.8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5万元,自筹资金231.87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新增设备826台,引进核心群母猪300头、杜洛克公猪7头。科技推广项目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省级集中安排科技推广优质高产菜豆“英良特长双丰六号”项目,完成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7.5万元,自筹资金12.5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建设优质高产菜豆“英良特长双丰六号”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推广10000亩。部门项目洪洞县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方切块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完

8、成投资2000.5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00万元,自筹资金500.58万元。主要建设任务完成对霍泉灌区的1条支渠和1条干斗渠18.823公里进行渠道防渗及建筑物配套改造145座(处)。主要做法及措施: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我县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将之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实行目标考核,从县到镇到村层层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协助解决施工中碰到的问题,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千方百计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水利、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开发项目的立项、论

9、证、评估、实施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农业开发的合力。抓好宣传扩大影响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良种良法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开发的原则,我县在项目安排上,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重点开发。在项目布局和项目前期论证上,根据项目区所处的流域和呈现的水系特点,进行田林路水综合规划,桥涵闸渠全面配套。同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把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作

10、为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供水水系、土壤分类、林网布局、机械构成等多类情况,按照田块方整化、渠闸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和浇灌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水系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

11、通”,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引进技术科学合理。强化管理健全机制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土地治理项目立项之初,利用村务公开栏对项目的范围、治理任务、投资来源、主要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公示,让项目区的干部群众了解项目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并及时给予答复处理。项目公示结束后,及时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说明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和项目实施的措施及公示期农民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充分进行磋商,形成共识,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形成农民

12、筹资投劳决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招投标、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推广等进行公示,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建立公示牌,对项目完成的投资及工程量、取得的效益和工程的产权人、管护人进行明确。二是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对土地治理项目中的重点单项工程,严格按程序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三是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择优选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并制定了具体的监理工作规划,明确了监理内容和监理目标。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洪洞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13、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洪洞县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资金报账程序,对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的主要方式、操作流程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县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2、存在的问题:县财政配套资金难度大。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财政配套资金是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减少其他开支、压缩其他建设项目,咬紧牙关、硬着头皮配套的。随着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加大,各方面要求增支的压力加重,地方财政已力不从心,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越来越难。农民筹资投劳任务落实难。农民收入

14、增长缓慢,农业综合开发的筹资规定与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矛盾难以协调,而随着农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业综合开发投劳计划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完成。土地项目个别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化项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难,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加强。二、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潜力(一)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之一,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对此,深刻剖析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当地“十二五”时期的迫切性,在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两个聚焦”等的重要性。(二)农

15、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发展潜力分析1、优势条件我县农业综合开发1997年国家正式立项,通过十四年来的开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规划设计和规范的项目建设为当地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规模优势的形成,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认证情况、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带动和推进作用。我县是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国家、省、市给予农业综合开发高度重视,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农业

16、综合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县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每年都列入年初预算,配套资金有保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注重科技投入,在项目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注重高新科技的应用,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增加项目区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切实有效地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实实在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旨在建成农产品的高产稳产区,科技兴农的典型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区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区,这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科技进步,推动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突破、示范和导向作用。2、制约因素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些矛盾和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17、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农田未达到旱涝保收,一遇大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很大。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二是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渠道窄、增长速度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为此,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放劳动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项目区群众增产增收。三是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从我县来看,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加工型、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原料型、粗放型的农产品生产

18、经营难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融入市场参与流通的机会少,农产品转化增值效率低。农民渴望流通中介组织的带动,但我县绝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运行不规范,没有真正形成利益的连接机制。四是农业生产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面向农业的倾斜政策,但由于财力不足,农业的投入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急于改造的工程多年得不到实施。五是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全县尚无一个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组织严密、传输快捷、正确有效的技术市场信息平台服务网络,农民仅仅靠感觉获取街头信息安排生产,信息实效性差,在技术普及、生产安排,社会服务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产

19、品优质率不高,名牌产品不多,销售上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随机性。六是项目区农业生产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少生产定单,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形成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并存的时期,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清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农业综合开发的定位,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立足新起点,按照新要求,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三、“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

20、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粮食大县、农业大县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和财政资金引导机

21、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牵动、示范和突破作用。(二)规划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带动的原则3、坚持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5、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的原则(三)主要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和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建成规模化的无公害蔬菜、特色林下经济、畜禽养殖、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22、,形成四大主导产业的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业,基本实现生产经营的企业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科技化,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大幅度地提高农业效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具体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4.14万亩,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四、“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一)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重点争取并实施好4.14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科技推广示范项目、5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利用国家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主导

23、产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林下经济、畜禽养殖、优质小麦四大主导产业。4.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围绕我县优质小麦主产区甘亭镇和曲亭镇实施,通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引进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科技推广项目以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为重点,实施2个科技推广项目推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产业化经营项目以万安西梁村宏金祥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成1万亩林下食用菌生产基地;以洪洞县旺亨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1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园;扶持鑫汇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和产业链的延伸;以洪

24、丰农场美国钻石核桃基地为依托在龙马乡、辛村乡、万安镇、刘家垣镇建设5000亩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和扶持2个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农户+基地+保险”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晋槐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总体项目规划和布局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集中资金,连片开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具有优势及地域特色的无公害蔬菜、特色林下经济、畜禽养殖、优质小麦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二)主要任务1、土地治理项目201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

25、标准农田0.61万亩。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镇的范村、董庄、逍洞投资规模:总投资7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90万元,自筹资金46万元。主要内容:修复配套井8眼;整修输变电线路7.1公里;衬砌渠道8.2公里;埋设管道16.8公里;建筑物162座;改良土壤0.3万亩;购良种10.2万公斤;营造农田防护林0.2万亩。实施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6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6万亩;年节约水量61.56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0.52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52万亩;年新增粮食276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048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4718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

26、额258.34万元。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0.71万亩。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镇的敬村、东张、东李投资规模:总投资8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95万元,自筹资金53万元。主要内容:修复配套井9眼;整修输变电线路8.2公里;衬砌渠道9.1公里;埋设管道18.2公里;建筑物158座;改良土壤0.3万亩;购良种11.9万公斤;营造农田防护林0.2万亩。实施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7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2万亩;年节约水量71.82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0.71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75万亩;年新增粮食318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190户;项

27、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5354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297.65万元。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0.81万亩。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镇的曲亭、同上、吉恒投资规模:总投资97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15万元,自筹资金61万元。主要内容:修复配套井7眼;整修输变电线路7.6公里;衬砌渠道7.6公里;埋设管道20.4公里;建筑物190座;改良土壤0.4万亩;购良种10.6万公斤;营造农田防护林0.2万亩。实施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8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6万亩;年节约水量78.66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0.72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72万

28、亩;年新增粮食366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282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5768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342.58万元。201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0.93万亩。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镇、甘亭镇的郭堡、东孔、华林、侯村投资规模: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50万元,自筹资金70万元。主要内容:修复配套井10眼;整修输变电线路8.9公里;衬砌渠道9.2公里;埋设管道22.1公里;建筑物164座;改良土壤0.3万亩;购良种12.1万公斤;营造农田防护林0.25万亩。实施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9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8万亩

29、;年节约水量116.28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0.83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81万亩;年新增粮食420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608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7235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393.12万元。201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甘亭镇的西孔、上王、燕壁投资规模:总投资129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15万元,自筹资金81万元。主要内容:修复配套井9眼;整修输变电线路8.5公里;衬砌渠道12.3公里;埋设管道26.2公里;建筑物210座;改良土壤0.4万亩;购良种12.4万公斤;营造农田防护林0

30、.26万亩。实施效益: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2万亩;年节约水量123.12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1.06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02万亩;年新增粮食486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805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8120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454.9万元。2、产业化经营项目2011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规模:1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园扩建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洪洞县甘亭镇投资规模:总投资3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主要内容:新增

31、鸡舍鸡笼设备9750台(件);检化验仪器50台(套、件),育雏设备一套,新增鸡舍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分选车间1500平方米。实施效益:年新增商品蛋1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800万元,年利润总额200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300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4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25人。2012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规模:2000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洪洞县大槐树镇、甘亭镇投资规模:总投资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自筹资金750万元。主要内容:新增育苗设备1套、新建蔬菜基地1500亩,新建花

32、卉基地500亩,技术培训3000人次。实施效益:新增大棚蔬菜1500亩,产值达1200万元,每年可增加项目区人均纯收入300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1000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3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50人。2013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规模:1万亩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万安镇和龙马乡投资规模: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自筹资金350万元。主要内容:新建菌种培育车间2000平方米,购置设备175台套,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1万亩,培训农民3000人次。实施效益:年增加食用菌(以台蘑为主

33、)15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年利润总额230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500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3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50人。2014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规模:2万吨淀粉生产线扩建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洪洞县广胜寺镇道觉村投资规模: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50万元。主要内容:新增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120台套。实施效益:年生产淀粉20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2800万元,年利润总额400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2000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900万元,

34、年新增就业人数20人。2015年度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规模:晋槐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洪洞县大槐树镇湾里村投资规模:总投资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00万元。主要内容:新建3000平方米商铺,6000平方米交易大棚。实施效益:年农产品交易6000万公斤,年营业收入900万元,年利润总额470万元,上交利税160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数150户,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400万元,年新增就业人数25人。3、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11年度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曲亭镇的东张投资规模:

35、总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万元、省财政资金16万元、市财政资金2万元。科技推广的主要内容:池栽莲藕0.3万亩实施效益:年新增总产值120万元;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604户;项目区直接受益农业人口2720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38万元;年培训合格劳动力100人。2013年度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范围与地点:大槐树镇秦壁投资规模:总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万元、省财政资金16万元、市财政资金2万元。科技推广的主要内容:秸秆生物酿热技术推广0.3万亩实施效益:年新增总产值160万元;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546户;项目区直接受益农业人口2510人;项目区年直接

36、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43万元;年培训合格劳动力100人。五、“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一)总投资规模1、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方案:20112015年总投资49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1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44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9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18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11万元。2、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方案:20112015年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150万元。3、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投资方案:20112015年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4

37、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4万元。(二)分年度投资规划1、2011年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7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60万元、省财政资金184万元、市财政资金14万元、县财政资金32万元、自筹资金46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万元、省财政资金16万元、市财政资金2万元。2、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8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30万元、省财政资金212万元、市财政资金16万元、县财

38、政资金37万元、自筹资金53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自筹资金750万元。3、2013年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9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10万元、省财政资金244万元、市财政资金18万元、县财政资金43万元、自筹资金61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自筹资金350万元。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万元、省财政资金16万元、市财政资金2万元。4、2014年土

39、地治理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0万元、省财政资金280万元、市财政资金21万元、县财政资金49万元、自筹资金70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50万元。5、2015年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12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10万元、省财政资金324万元、市财政资金24万元、县财政资金57万元、自筹资金81万元。产业化经营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万元,企业自筹资金600万

40、元。六、“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技推广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1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4万亩;年节约水量451.44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3.84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3.82万亩;年新增粮食1866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6933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31195人;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1746.59万元。科技示范项目年新增总产值280万元;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150户;项目区直接受益农业人口5230人;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额81万元;年培训合格劳动力200人。通过产业化

41、经营项目的实施,新增总产值7300万元,新增利润总额1500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7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120人。(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全面提高我县无公害蔬菜、特色林下经济、畜禽养殖、优质小麦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御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有利于服务粮食安全;二是提供大量优质无公害小麦、绿色蔬菜、鸡蛋、食用菌等生活必须品,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三是通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一是通过小麦及蔬菜的绿色生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控制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施

42、用生物药肥,改善肥料结构,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加强环境监控,将有利于减少项目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二是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综合配套,将大大改善项目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干群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干群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这将大大增加项目区干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保证“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也必将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是开发项目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得到充实,改善办公条件,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项目区乡镇及时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配备主抓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二)做好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会议、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向项目区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作用、地位以及项目设置、政策法规等;组织项目区镇、村主要领导到已开发过的外县或外乡参观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认识水平,使项目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