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指标解释._第1页
电厂指标解释._第2页
电厂指标解释._第3页
电厂指标解释._第4页
电厂指标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生产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指标释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CinMGVDDIAU CORPORATION安全生产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指标释义安全生产综合统计分析系统项目组2013/11/1第 1章目录(一 )生产产出 . 141.发电量 . 142.试运行发电量 . 143.上网电量 . 154.上网电量基数内 . 155.上网电量基数外 . 156.试运行上网电量 . 157.购网电量 . 158.其他电量 . 159.供热量 . 1610.被替代售电量 . 1611.购热量 . 16(二 )生产能力 . 17发电能力 . 171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 171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 . 1714.

2、平均发电设备容量 . 1715.运行容量 . 1816.检修容量 . 1817.备用容量 . 1818.临检容量 . 18供热能力 . 1919.期末供热设备容量 . 1920.期末供热设备台数 . 19(三 ) 发电运行 . 1921.负荷率 . 19水电指标 . 1922.上游水位 . 1923.尾水位 . 2024.降雨量 . 2025.期初水位 . 2026.期末水位 . 2027.期初存水量 . 2028.期末存水量 . 2029.入库总水量 . 2030.出库总水量 . 2131.发电平均流量 . 2132.入库最大流量 . 2133.入库最小流量 . 2134.平均入库流量 .

3、2135.水量利用率 . 2236.平均水头 . 2237.水能利用系数 . 2238.发电耗水率 . 2239.水库储能值 . 2240.其他耗用损失 . 2341.发电耗水量 . 2342.弃水量 . 2343.弃水损失电量 . 2344.可调水量 . 23风电指标 . 2445.平均风速 . 2446.限电量(弃风电量) . 2447.限电比例(弃风率) . 2448.设备可利用率 . 24太阳能指标 . 2549.辐射总量 . 2550.限电量(弃光电量) . 2551.限电比例(弃光率) . 2552.设备利用率 . 25(四 )燃料指标 . 25燃料技术经济指标 . 2553.存煤

4、量 . 2554.来煤量 . 2655.耗煤量 . 2656.非生产用煤量 . 2657.标准煤量 . 2658.发电消耗原煤 . 2659.发电消耗油量 . 2760.发电消耗气量 . 2761.供热用原煤量 . 2762.供热用燃油量 . 2763.供热用燃气量 . 2764.发电耗用标准煤量 . 2865.煤折标准量(发电) . 2866.油折标准量(发电) . 2867.天然气折标煤量(发电) . 2868.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 2869.煤折标煤量(供热) . 2970.油折标煤量(供热) . 2971.气折标煤量(供热) . 2972.入厂 /入炉热值差 . 2973.燃料发热量(

5、 Q) . 29(五 )经济技术指标 . 30电耗 . 3074.综合厂用电量 . 3075.综合厂用电率 . 3076.发电厂用电量 . 3077.发电厂用电率 . 3078.供热厂用电量 . 3179.供热厂用电率 . 31燃料耗 . 3180.发电标准煤耗率 . 3181.供电标准煤耗率 . 3282.供热标准煤耗率 . 3283.发电原煤耗率 . 3284.发电燃油耗率 . 3285.发电燃气耗率 . 3386.供热原煤耗率 . 3387.供热燃油耗率 . 3388.供热燃气耗率 . 33水耗 . 3489.发电水耗率 . 3490.供热水耗率 . 3491.全厂汽水损失率 . 349

6、2.补给水率 . 35热耗 . 3593.全厂发电热耗率 . 35效率 . 3594.全厂热效率 . 3595.管道效率 . 3696.缸效率 . 36其它 . 3697.热电比 . 3698.供热比 . 3799.平均利用小时 . 37(六 )可靠性指标 . 37100.运行小时 . 37101.备用小时 . 38102.可用小时 . 38103.可调小时 . 38104.可调容量 . 38105.运行系数 . 39106.可用系数 . 39107.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 . 39108.机组降低出力系数 . 39109.等效可用系数 . 39110.强迫停运小时 . 40111.强迫停运系数

7、 . 40112.强迫停运率 . 40113.等效强迫停运率 . 41114.停用小时 . 41115.计划停运小时 . 41116.计划停运次数 . 42117.非计划停运小时 . 42118.非计划停运次数 . 42119.非计划停运系数 . 43120.非计划停运率 . 43(七 ) 火电节能指标 . 44锅炉技术经济指标 . 44121.锅炉主汽流量 . 44122.锅炉主汽温度 . 44123.锅炉主汽压力 . 44124.锅炉再热蒸汽温度 . 44125.锅炉再热蒸汽压力 . 44126.锅炉给水温度 . 45127.过热器减温水流量 . 45128.再热器减温水流量 . 4512

8、9.送风温度 . 45130.排烟温度 . 45131.锅炉氧量 . 4513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 46133.空气预热器阻力 . 46134.飞灰含碳量 . 46135.煤粉细度 . 46136.锅炉效率 . 46137.排烟热损失 . 47138.散热损失 . 47139.锅炉排污率 . 47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 48140.输煤用电单耗 . 48141.输煤系统耗电率 . 48142.引风机用电单耗 . 48143.引风机耗电率 . 48144.送风机用电单耗 . 49145.送风机耗电率 . 49146.一次风机 (排粉机 )用电单耗 . 49147.一次风机(排粉机)耗电

9、率 . 50148.磨煤机用电单耗 . 50149.磨煤机耗电率 . 50150.给煤机用电单耗 . 50151.给煤机耗电率 . 51152.除灰、除尘系统单耗 . 51153.除灰、除尘系统耗电率 . 51154.脱硫系统耗电率 . 51155.脱硝系统耗电率 . 51156.吹灰器投入率 . 52157.流化风机耗电率 (循环流化床机组 ) . 52158.增压风机耗电率 . 52159.化水系统耗电率 . 52汽轮机经济技术指标 . 53160.汽轮机主蒸汽流量 . 53161.汽轮机主蒸汽温度 . 53162.汽轮机主蒸汽压力 . 53163.再热蒸汽压力 . 53164.再热蒸汽温

10、度 . 53165.再热蒸汽压损率 . 53166.凝汽器真空度 . 54167.排汽温度 . 54168.真空系统严密性 . 54169.汽轮机汽耗率 . 54170.汽轮机热耗率 . 55171.汽轮机效率 . 55172.轴封温度 . 55173.轴封压力 . 56汽轮机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 56174.凝结水泵耗电率(凝结水泵) . 56175.电动给水泵单耗(给水泵) . 56176.电动给水泵耗电率(给水泵) . 56177.给水温度(给水泵) . 56178.给水率(给水泵) . 57179.循环水泵耗电率(循环水泵) . 57180.空冷塔耗电率(冷却塔) . 57181.

11、冷却水塔温降(冷却塔) . 57182.湿冷塔冷却辐高(冷却塔) . 58183.加热器上端差(加热器) . 58184.加热器下端差 (加热器) . 58185.加热器温升(加热器) . 58186.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加热器) . 58187.凝汽器端差(凝汽器) . 58188.凝结水过冷却度(凝汽器) . 59189.凝汽器入口循环水温(凝汽器) . 59190.凝汽器出口循环水温(凝汽器) . 59191.循环水温升(凝汽器) . 59192.胶球清洗装置 投入率 (凝汽器) . 59公共环境 . 60193.当地平均大气温度 . 60194.当地平均大气压力 . 60(八 ).安全管

12、理 60195.月末安全记录天数 . 60(九 ).环境保护 60主要污染物总量 . 60196.二氧化硫排放量 . 60197.二氧化硫去除量 . 60198.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 60199.氮氧化物排放量 . 61200.氮氧化物去除量 . 61201.单位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 . 61202.烟尘排放量 . 61203.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 . 61204.废水排放总量 . 61环保设施脱除效率 . 62205.入炉煤燃煤硫份 . 62206.燃煤硫份溢出值 K . 62207.平均硫份 . 62208.脱硫综合效率n . 62209.燃煤挥发份 . 63210.脱硝综合效率 . 6

13、3211.除尘效率 . 63污染物达标排放 . 63212.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 6321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 63214.烟尘排放浓度 . 6421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 64216.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 . 64217.烟尘排放达标率 . 64环保设施投运率 . 65218.脱硫机组容量 . 65219.脱硝机组容量 . 65220.脱硫设备运行小时 . 65221.脱硫设备投运率 . 65222.脱硝设备运行小时 . 65223.脱硝设备投运率 . 66环保补助 . 66224.地方环保专项补助 . 66225.中央财政补贴 . 66环保缴费 . 66226.二氧化硫缴费 . 66

14、227.氮氧化物缴费 . 66228.烟尘缴费 . 67229.废水缴费 . 67230.其他缴费 . 67231.环保罚款 . 67环保补贴及收入 . 67232.脱硫补贴电价(含税) . 67233.享受脱硫补贴电量 . 68234.脱硫收入(含税) . 68235.脱硫收入(含税实际) . 68236.脱硝补贴电价(含税) . 68237.享受脱硝补贴电量 . 68238.脱硝收入(含税) . 68239.脱硝收入(含税实际) . 68240.除尘收入(含税实际) . 69(十 ) 其他指标 . 69241.上网电价 . 69242.上网电价基数内 . 69243.上网电价基数外 . 6

15、9244.被替代售电价 . 70245.购电单价 . 70246.购热单价 . 70安全生产系统指标(一)生产产出1. 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厂(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电量单位简称“千瓦时”,常用的扩大计量单位有“万千瓦时”和“亿千瓦时”。统计此发电量,不包含试运行发电量。计算公式如下:某发电机组该机组发电机端电该电能表上日发电量=能表当日24点读数日24点读数Jx该电能表倍率全厂发电机 芋发电机组报告期末 组日发电量_J幺4点电能表读数该电能表上期末24点读数x该电能表倍率全厂发电机组月末发电量 _送某发电机组月发电量全厂发电机组月累计发电量送全厂发电机组月发电量备注:指处于转商状态

16、的机组所发的电量,不含未转商、未正式投产机组的试运行电量 .2. 试运行发电量试运行电量是指电厂(发电机组)在试运行期间所发出的电量。电量单位简称“千瓦时”,常用的扩大计量单位有“万千瓦时”和“亿千瓦时”。某发电机组月发电量该机组发电机端电能表 I当月末最后一日24点读数该电能表上月末最后一日24点读数x该电能表倍率备注:发电设备商转前、投产前的发电量,其收入用于冲减投资, 不计入当期生产损益。3. 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是指电厂 (发电机组) 在报告期内生产和购入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 (或销售) 给电网的电量。统计此上网电量,不包含试运行上网电量。上网电量=刀电厂并网处关口计量点电能表抄见电量。4

17、. 上网电量基数内指执行企业批复电价的上网电量。在日报系统中,该电量是计算值。上网电量基数内 =上网电量 -上网电量基数外5. 上网电量基数外指企业参与大用户直供电、 跨省跨区交易、 发电权交易等电力市场交易而获得的上网电量。一般情况下,该电量由调度部门按月下达计划。在日报系统中,该电量由月度基数外上 网电量平均分摊到每天。如果有临时市场交易获得的上网电量,则按实际交易电量填写。6. 试运行上网电量试运行上网电量是指电厂(发电机组)在试运行期间阶段的上网电量。7. 购网电量购网电量是指在报告期内, 发电厂为发电、 供热生产需要向电网或其它发电企业购入的 电量。电量单位简称“千瓦时” 。8. 其

18、他电量其他电量是指在报告期内, 发电厂非生产用电及综合产业用电的电量。 电量单位简称“千 瓦时”。9. 供热量供热量是指火力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发电同时,还要对外(售出)供出蒸汽或热水的总热量,称为供热量。计量单位为“吉焦(百万千焦)” “千焦耳”。计算公式为:(1)无返回冷凝水时:供热量=对用户供汽供水的热量补给的软化水含热量(2)有返回冷凝水时:供热量=电厂供出的热量返回的冷凝水的热量(对用户供汽供水的流量一供汽供水的回水流量)X电厂补充水的天然温度(3)电厂如有通过热交换器供热时,则对用户供汽供水的总供热量为:供热量=直接供热部分供出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供出的热量 热交换器的效率返回冷凝水的

19、热量和补给软化水的热量用返回冷凝水量和补给软化水量分别与其温度的乘积求得。(4)按工业和米暖划分:供热量=工业供热量+采暖供热量10. 被替代售电量指企业将发电权转让给其他企业,折算的售电量,企业自身并没有发电。11. 购热量指热力公司向热电厂购买并用于销售的的热量。报告期平均发电设备容量(二)生产能力发电能力1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 机组容量的总和。计量单位为“万千瓦”、“ MW”。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末发期初发电,本期新增发本期减少发=十一电设备容量 设备容量电设备容量电设备容量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

20、备容量,本指标为时点指标。新增容量:指进入转商的新投产机组在期末的铭牌容量。13.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计量单位为“万千瓦”、“ MW”。14.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计量单位为“万千瓦”、“ MW”。计算公式为:发电机 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 组容量 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期初发电设备容量、.报告期内新增新增设备容量自投产到报告期末的日历小时数发电设备

21、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报告期内减少发电设备 容量 该机组自报批准拆除或 报废到报告期末的日历 小时数-报告期日历小时数15.运行容量指运行的发电设备铭牌容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容量。举例:设备铭牌容量为60万,0:00-16:00 时运行,16:00时以后改为检修。则日报中运行容量=16/24*60=40万16.检修容量指在检修的发电设备铭牌容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容量。举例:设备铭牌容量为60万,0:00-16:00 时运行,16:00时以后改为检修。则日报中检修容量=8/24*60=20万。17.备用容量指处于备用状态的发电设备铭牌容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容量。举例:设备铭牌容量为60万,0:00-

22、16:00 时运行,16:00时以后改为备用。则日报中备用容量=8/24*60=20万18.临检容量临检容量:指处于临时检修的发电设备铭牌容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容量。举例:设备铭牌容量为60万,0:00-16:00 时运行,16:00-20:00 时临检,20:00-24:00 时运行,则日报中临检容量=4/24*60=10万,运行容量=20/24*60=50万供热能力19.期末供热设备容量单台机组负荷率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热电厂中专门用于供热的抽汽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 及其它供热机组的设备总容量。计量单位为“千瓦”。20.期末供热设备台数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热电厂中专门

23、用于供热的抽汽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及其它供热机组设备总台数。计量单位为“台”。(二)发电运行21.负荷率又叫出力系数,指报告期内实际发电量与运行小时、最大容量乘积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为:单机实际发电量100% =利用小时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容量00 % 运行小时全厂负荷率=发电量/期末装机容量/运行小时其中:运行小时=全厂机组运行小时平均值,比如全厂两台机组那么全厂运行小时=(#1运行小时+#2机组运行小时)/2 。水电指标22.上游水位报告期内,水电站坝前水面高程。23.尾水位报告期内,水电站坝后水面高程。24.降雨量报告期内,水库控制面积平均降雨量。单位:毫米简便计算公式为:式中,艮为控制面

24、积平均降雨; Pi为第i个雨量站降雨;n为雨量站个数。25.期初水位报告期(月、季、年等)第一日,日初水库大坝上游水面高程。计量单位:“米”。26.期末水位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日末水库大坝上游水面高程。计量单位:“米”。27.期初存水量报告期(月、季、年等)第一日,日初水库实际蓄存水量。单位:“万立方米”。28.期末存水量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日,日末水库实际蓄存水量。单位:“万立方米”。29.入库总水量水库当月流入水库的总水量。单位:“万立方米”。30.出库总水量报告期内(日、月等)进入水库最大水流量。单位:“立方米/秒”,“万立方米/秒”。报告期内(日、月等)进入水库最小

25、水流量。单位:“立方米/秒”,“万立方米/秒”。水库当月流出水库的总水量。单位:万立方米”31.发电平均流量报告期内(日、月等)用于机组发电的水量折算得到的流量。单位:“立方米/秒”。对于水电站来说,实时发电流量有机组 NHQ曲线查算得到,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电流量由 发电水量除以时段长得到。计算公式为:式中,Q为发电流量;Wi为第i个时段发电水量;n为时段个数,t为报告期时长。32.入库最大流量33.入库最小流量34.平均入库流量指报告期内(日、月等)进入水库水流量的平均值。单位:“立方米/秒”。对于小型水库,若有入库控制水文站, 则水库平均入库流量由测验数据整理得到。对于大中型水库而言,一般

26、采用反推的办法得到入库流量,计算公式为:式中,Q入为平均入库流量;Q出为平均出库流量;丽專为水库水量变化量,蓄水为正,消落为负,t为报告期时长。35.水量利用率报告期内(日、月等),入库水量减去弃水量得到的差值与入库水量的比。单位:“ 。计算公式为:r=(W 入-W 弃水)/W 入 *100%r:水量利用率,W入:入库总水量, W弃水:弃水量,36.平均水头报告期内,指水库上游位与下游尾水位之差称水头。单位:米。37.水能利用系数水能利用系数EK即单位流量和单位水头下每小时发电能力,是反映水力发电厂发电量、发电用水量和运行水头的综合指标。单位:%水能利用系数发电量汉3600-发电用水量设计水头

27、38.发电耗水率报告期内(日、月等),水电站机组每发一度电所需要的水量。单位:“立方米/千瓦时”计算公式为:发电耗水率 二发电用水量39.水库储能值统计时刻水库水量对应的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为:E=W/fW蒸散发式中,E为水库总储能值; W为水库水量;f为发电耗水率。40.其他耗用损失水库当月除发电耗水量之外离开水库的总水量。其他耗用损失的计算公式为:W损失=3出-W发电W损失:其他耗用损失, W出:出库总水量, W发电:发电耗水量41.发电耗水量水库当月发电所用的水量。单位: “万立方米” 。42.弃水量水库当月由溢流设施离开水库的水量。单位: “万立方米” 。弃水量计算公式

28、:W弃水=咖-W发电-W灌溉-W蒸散发等W弃水:弃水量,W出:出库水量, W发电:发电用水量, W灌溉:灌溉用水, 等:蒸散发等水量43.弃水损失电量报告期内,弃水换算成的发电量。单位: “万千瓦时” 。弃水损失电量计算公式为:E=W弃 水 /fE:弃水损失电量, W弃水:弃水量,f:发电耗水率44.可调水量报告期内,水库当前水位与死水位之间储存的水量。计算公式:W可调=W当前-W死水位W可调:可调水量, W当前:期末水库水量, W死水位:水库死水位。风电指标45.平均风速报告期内(日、月等),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 读取(取平均值)。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

29、相等或接近。单位:米/秒。风场平均风速计算公式为:风电公司平均风速=风电场平均风速累加后取平均46.限电量(弃风电量)限出力损失电量按全天抽样机组发电量的平均值(C)乘以限出力停运风机台数 (n)再减去全天限出力停运风机的累计发电量( F)计算。单位:“万千瓦时”。风电场限出力损失电量=抽样机组发电量的平均值(调度限出力运行机组的台数+调度停运机组的台数)-(调度限出力运行机组的实际累积发电量+调度停运机组的实际累积发电量)47. 限电比例(弃风率)限电比例(弃风率)=限电量/ (实际发电量+限电量)*100%48.设备可利用率风电机组的可用系数是描述统计期内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时间占总时间比例

30、的指标,可用小时数为运行小时和备用小时的总和。且机组不可用时间并不仅包括故障小时数,计划停 机小时数也包含在内。用公式表示为:_运行小时+备用小时统计期间小时100%_ (1-非计划时间+计划停运时间统计期间小时)100%太阳能指标49.辐射总量测光仪器在一个报告期内(日月等)测得的累计辐射总量,单位为“兆焦50.限电量(弃光电量)参考风电限电量。51.限电比例(弃光率)参照风电所述进行计算。52.设备利用率参照风电所述进行计算。/平方米”。(四)燃料指标燃料技术经济指标53.存煤量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期初或期末实际结存燃煤数量。单位“吨”。风电机组可用系数二统100%标准煤量Z(吨)=54.来煤

31、量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期内实际收到供方所供应的燃煤数量。单位:“吨”。55.耗煤量火力发电厂在统计期内生产和非生产实际消耗的燃煤数量。单位:“吨”。56.非生产用煤量报告期内,火力发电厂非生产性用煤量。单位:“吨”。57.标准煤量报告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单位:“吨”。计算公式为:某种燃料该种燃料的低位XI評量(吨) 发热量(千焦/千克)丿29271(千焦/千克)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29271 (千焦/千克)是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与标准能源的热值之比,称“折标准燃料系数”。58.发电消耗原煤报告期内,火力电厂发电耗用的原煤数量。单位:“吨”。日耗用原煤量:通

32、过计量装置,测算当日发电耗用的原煤数量,减去应扣除的其他用煤量。有中间储仓的电厂,尚应包括原煤仓,粉仓存煤期末期初的差额。日发电耗 计量装置测得的入 日末日初= 用原煤量炉(入仓)原煤量-煤差额月发电耗用原煤量:通过月终盘存和收、耗之间的平衡关系计算全月耗用的原煤量。月发电耗用 月初 本月 月末 规定 非发电用= + 原煤量 库存购入库存损失或拨出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标准煤量的计算式也相同):发电耗用 发电、供热 供热耗用原煤量 耗用原煤量 原煤量59.发电消耗油量报告期内,火力电厂发电耗用的燃油数量。单位:“吨”。一般分为:点火耗油量、助燃耗油量。60.

33、发电消耗气量报告期内,火力发电厂发电耗用的燃气数量。单位:“立方米”。61.供热用原煤量报告期内,火电厂供热耗用的原煤数量。单位:“吨”。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供热耗用一发电、供热 发电耗用原煤量耗用原煤量原煤量62.供热用燃油量报告期内,火电厂供热耗用的燃油数量,单位:“吨”。63.供热用燃气量报告期内,火电厂供热耗用的燃气数量,单位:“立方米”。发电耗用标准煤量=用标准供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报告期内,将发电所耗用的天然煤折合成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 的标准煤量。单位:报告期内,将发电所耗用的燃油折合成低位发热量为64.发电耗用标准煤量报告期内,火

34、电厂正常发电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吨”。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 29308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65.煤折标准量(发电)“吨”。66.油折标准量(发电)29308kj/kg 的标准煤量。单位: “吨”。对燃煤电厂,月耗用标准煤量中还应当包括当月点火与稳燃用燃油所折合的标准煤量。67.天然气折标煤量(发电)报告期内,将发电所耗用的天然气折合成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的标准煤量。单位:“吨”。68.供热耗用标准煤量报告期内,火电厂正常供热耗用的标准煤

35、量。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308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式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可将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总量,按照发电、供热消100%耗的热量比重划分计算。公式为:供热耗用发电、供热耗用供热量吉焦标准煤量 吨二标准煤总量 吨发电供热总耗热量 吉焦供热耗用原煤及其他燃料的数量,也可按上述方法划分。(2)由锅炉直接供热的计算公式为:供热耗用标准锅炉供热量 千焦/千克煤量千克 =锅炉热

36、效率29271千焦/千克69.煤折标煤量(供热)报告期内,热电厂供热所耗用的天然煤折合成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的标准煤量。单位:“吨”。70.油折标煤量(供热)报告期内,热电厂供热所耗用的燃油折合成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量。单位:“吨”。71.气折标煤量(供热)报告期内,热电厂供热所耗用的天然气折合成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308kj/kg煤量。单位:“吨”。72.入厂/入炉热值差报告期内,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差是指入厂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之差。单位:“千焦/千克”或“兆焦/千克”。的标准煤的标准与入炉煤73.燃料发热量(Q)

37、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称为发热量,本次需要的是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 ar )。单位:“千焦/千克”。100%发电厂用电率i=发电用厂用电量发电量入厂(或入炉)发热量(Qnet,ar)=、(入厂(或入炉)燃料收 到基低位发热量i入厂(或入炉)燃料量 瓦入厂(或入炉)燃料量 i(五)经济技术指标电耗74.综合厂用电量指电厂在报告期内全部耗用电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量= 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其他电量75.综合厂用电率报告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100%76.发电厂用电量指电厂在报告期

38、内,为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量。单位:“万千瓦时”77.发电厂用电率报告期内,发电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为:二级公司、集团指标计算公式:78.供热厂用电量指电厂在报告期内,为生产热能过程中消耗的电能量。热电厂的全部厂用电量划分为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两部分。单位:“万千瓦”。计算公式为:供热耗热量供热厂用电量 =纯供热用厂用电量 +发电、供热共用电量 x发电、供热总耗热量出供热用全部厂纯发电用纯供热用供热耗热量=厂用电量 + 用电量厂用电量 厂用电量i X发电、供热总耗热量=全部厂用电量 一发电厂用电量79.供热厂用电率报告期内,电厂在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

39、率。单位:%计算公式为:供热厂用电率供热用厂用电量 千瓦时千瓦时/吉焦供热量(吉焦)燃料耗80.发电标准煤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克/千瓦时”。计算公式为: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发电标准煤量(克)发电量(千瓦时)100%计算公式为:81.供电标准煤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发电机组)每供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克/千瓦时”。计算公式为:供电标准煤耗 _发电标准煤量(克)_(克/千瓦时)二发电量(千瓦时)-发电厂用电量(千瓦时)或:_发电标准煤耗=1 -发电厂用电率82.供热标准煤耗率报告期内,热电厂(机组)每供出一吉焦热量平

40、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千克/吉焦”计算公式为:供热标准煤耗_供热标准煤量千克 千克/吉焦=供热量吉焦供热标准煤_发电供热标准煤供热量吉焦耗量 千克 二总耗用量 千克 发电供热总耗热量 吉焦83. 发电原煤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机组)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耗用的原煤量。单位“克/千瓦时”。计算公式为:发电原煤耗一发电消耗原煤量 克 克/千瓦时二煤发电量 千瓦时84.发电燃油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机组)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燃油量。单位“克/千瓦时”。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为:发电燃油耗 发电消耗燃油量 克克/千瓦时二燃油发电量 千瓦时85. 发电燃气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机组)每生产一千瓦时电

41、能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燃气、尾 气等。单位:“立方米/千瓦时”。计算公式为:发电燃气耗 _发电燃气量 立方米立方米/千瓦时 燃气发电量 千瓦时86.供热原煤耗率报告期内,热电厂(机组)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原煤量。单位:“千克/吉焦”。计算公式为:供热原煤耗千克/吉焦_供热消耗原煤量千克 口焦=供热量(吉焦)87. 供热燃油耗率报告期内,热电厂(机组)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油量。单位:“千克/吉焦”。计算公式为:供热燃油耗 千克/吉焦二供热消耗燃油吉焦千克88.供热燃气耗率报告期内,热电厂(机组)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煤气、尾气等。单位:“立方米/吉焦”。计算

42、公式为:凝汽电厂发电水耗率吨/千瓦时全厂耗水量 全厂发电量100%热电厂发电水耗率吨/千瓦时全厂耗水总量热网补水量电分摊比全厂发电量全厂汽水损失率(%)二1%十算供热燃气耗 _供热消耗燃气量立方米 立方米/吉焦二 供热量吉焦水耗89.发电水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每发一千瓦时电量所耗用的水量。单位:“吨/千万时”计算公式为:90.供热水耗率报告期内,火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耗用的水量。单位:“吨/吉焦”计算公式为:全厂耗水 热网应热分+热网 热电厂供热 总量 一补水量 摊比 补水量 水耗率吨/吉焦全厂供热量91.全厂汽水损失率报告期内,火电厂发电汽水损失量占锅炉蒸发量的百分数。用于计算考核发电厂设

43、备泄露(阀门泄露、管道泄露、疏水等原因造成)状况。单位:%计算期内发电汽水损失 量100% 计算期内锅炉过热蒸汽 流量(t)发电汽水损失量=发电锅炉补水量-(对外供汽量+电厂自用汽量+对外供水量-锅炉排污 量)+冷凝水返回量。锅炉排污量如无表计计量,一般按锅炉蒸发量的单机发电补给水率%二供给锅炉的除盐水量(吨)锅炉实际蒸发量(吨)100%全厂发电补给水率%全厂供给锅炉的除盐水 全厂锅炉实际蒸发量量(吨)(吨)100%热耗93.全厂发电热耗率全厂发电热耗率是指火电厂每生产一千瓦小时电能所消耗的热量。程(包括机、电、炉)综合指标。单位“千焦 /千瓦时”它反映火电厂生产过全厂发电热耗率计算期全厂发电

44、耗用热 量(千焦)计算期全厂发电量(千瓦时)100%式中:全厂发电耗用热量(千焦)=全厂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千克)*29308 (千焦/千克)效率94.全厂热效率报告期内,火电厂中与发电量相当的总热量占发电耗用燃料热量的百分比,即每千瓦时发电量相当的热量占用耗用燃料含热量比率,单位:%凝气电厂全厂热效率%=发电量(千瓦时)3600(千焦/千瓦时)发电标准煤量(千克)29308(千焦/千克)92.补给水率报告期内,指化学制水供给锅炉的除盐水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率。单位:%计算公式为:反映发电厂能源加工转换的计算公式:供热电厂全厂热效率95. 管道效率报告期内, 汽轮机从锅炉得到的热量与锅炉输出的

45、热量的百分比,即Sa管道效率,;-统计期内的锅炉输出热量,GJo96. 缸效率缸的效率计算一般都是中试所做的试验计算出来。在缸内,实际焓降 /等熵(理想)焓降。蒸汽实际膨胀时,蒸汽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蒸汽等熵膨胀时,从初始滞止热力状态点到终止热力状态点的比焓差值。单位:%其它97. 热电比报告期内,热电联产电厂供热量与同期供电量折合热量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为:发电量(千瓦时)3600(千焦/千瓦时)供热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 量(千克)29308(千焦/千克)式中:gd全厂机组运行小时a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热电比(=供电量(千瓦时)供热量(千焦)3

46、600100%工业热热电比=采暖热热电比=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发电量(千瓦时)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瓦)工业抽汽供热量(单位为吉焦)发电量(单位为MW h)采暖抽汽供热量(单位为吉焦)量(位 MW h)_98.供热比报告期内,热电厂供热耗热量占汽轮机进汽热量的比率。单位:供热比=供热量(GJ) /发电、供热总耗热量(GJ) *100%供热比=供热量/ (锅炉出口蒸汽焓锅炉给水焓)*100%99.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内,发电厂(机组)发电量与平均发电设备容量的比率,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六)可靠性指标100.运行小时报告期内,设备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单位:“小时

47、”。注:对于机组来说,发电机或者调相机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工作(包括试运行)的状态,可以是全出力运行或者是计划及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千焦I 八、千瓦时全厂机组备用小时7单机备用小时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全厂机组可用小时单机可用小时 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全厂可调小时(小时)101.备用小时报告期内,设备处于备用状态的小时数。单位:“小时”。102.可用小时报告期内,设备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单位:“小时”。单台机组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备用小时可用小时与可调小时区别是,可用小时不扣除限制出力容量。103.可调小时报告期内,发电厂按照调度命令,使其发电设备可以参加运转的时间,通常按发电厂计算综合

48、的电厂可调小时。计算公式为:单机可调小时=单机运行小时+单机备用小时-单机可调小时小时 单机可调容量千瓦全厂发电设备容量(千瓦)104.可调容量报告期内,发电厂按照调度命令,使其发电设备可以参加运转的机组容量。单位:“兆瓦”。计算公式为:单机可调容量=机组铭牌容量-限制出力容量。100%105.运行系数单机SF运行小时=统计期间小时SH100 % 100 %PH全厂机组运行系数a单机机组运行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6.可用系数AF可用小时二统计期间小时AH100 % 100 %PH全厂机组可用系数a单机可用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单台机组UDF降低岀力等效停运小时 统计期间小时100 %E

49、UNDHPH100 %全厂机组降低出力系数109.等效可用系数a单机降低出力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0%107.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报告期内,将机组降低出力小时数折合成按毛最大容量计算的满负荷运行小时数。单位:“小时”。108.机组降低出力系数指设备在统计周期内实现完全发电能力的程度。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单机EAF =可用小时一降低出力等统计期间小时效停运小时100% =空 EUNDH 100%PH全厂机组等效可用系数a单机等效可用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0%单机强

50、迫停运率强迫停运小时计算期日历小时全厂强迫停运系数-单机强迫停运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0%110.强迫停运小时报告期内,机组处于第1、2、3类非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之和。全厂机组强迫停运小时x单机强迫停运小时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11.强迫停运系数报告期内,机组强迫停运小时与计算期日历小时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为: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112.强迫停运率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

51、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单机FOR二强迫停运小时 强迫停运小时+运行小GAAG时 100% = FOH SH 100%全厂强迫停运率a单机强迫停运率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0%100%全厂等效强迫停运率单机等效强迫停运率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13.等效强迫停运率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 小时)单机EFOR=强迫停运小时第卞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之和运行小时+强迫停运小时+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等效停运小时之和114.停用小时机组按国家关政策,经规定部门批准封存停用或进

52、行长时间改造而停止使用的状态, 简称停用状态。机组处于停用状态的时间不参加统计评价。115.计划停运小时报告期内,设备处于计划停运状态的小时数。计划停运小时按状态又可分为下列4类。1)大修停运小时(POH1)设备处于计划大修停运状态的小时数;2)小修停运小时(POH2)-设备处于计划小修停运状态的小时数;3)节日检修和公用系统计划检修停运小时( POH3 在法定节日:元旦、春节、 “五 一”“十一”期间,机组计划检修状态下的停运小时数或公用系统进行计划检修时,对应停运机组的停运小时数;4)定期维护小时(SM)-辅助设备处于定期维护状态下的停运小时数。全厂机组计划停运小时7单机计划停运小时单机容

53、量全厂机组容量全厂机组计划停运次数单机计划停运次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全厂机组非计划停运小-单机非计划停运小时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 期间小时)116.计划停运次数报告期内,设备处在计划停运状态的次数。单位“次”。 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117.非计划停运小时报告期内,设备处于非计划停运的小时数。单位:“小时”。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

54、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 小时)118.非计划停运次数报告期内,设备在非计划停运状态的次数。单位“次”。 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100%全厂非计划停运率a单机非计划停运率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单机UOF非计划停运小时 统计期间小时100 % 二 UOH 100 %PH全厂非计划停运系数7单机非计划停运系数单机容量全厂机组容量100%非计划停运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全厂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单机非计划停运次数单机容量 全厂机组

55、容量119.非计划停运系数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120.非计划停运率单机U。非计划停计划停运小行小时100%=册SH 100%计算等效可用系数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停用小时。全厂机组容量=发电厂(机组)当月平均容量 * (计算等效可用系统的小时数 /统计期间小时)(七) 火电节能指标锅炉技术经济指标121.锅炉主汽流量报告期内,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流量值( kg/h ),如果没有流量计量装置,可以 根据汽水系统的具体布置方式由进入锅炉省煤器的给水流量、 过热器减温水流

56、量、 锅炉排污 流量及锅炉自用抽汽流量等进行计算确定。122.锅炉主汽温度报告期内,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C)。应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如果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123.锅炉主汽压力锅炉主蒸汽压力是指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的过热蒸汽压力值,如果取锅炉末级过热器出口有多路主蒸汽管道,应取算术平均值,单位通常以 MPa表示,即“兆帕”。124.锅炉再热蒸汽温度报告期内,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再热蒸汽温度值(C)。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值。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再热蒸汽管,应取算术平均值。125.锅炉再热蒸汽压力报告期内,指锅炉末级再热器出

57、口的再热蒸汽压力值 (MPa。应取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 的蒸汽压力值。 如果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有多路再热蒸汽管, 应取算术平均值。 单位通常以 MPa表示,即“兆帕”。过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过热器系统的减温水流量。对于过热器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再热器减温水流量是指进入再热器系统的减温水流量。对于再热器系统有多级减温器设全厂排烟温度126.锅炉给水温度报告期内,锅炉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温度值(C)。应取锅炉省煤器前的给水温度值。127.过热器减温水流量置的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过热器减温水流量之和。单位:“ kg/h128.再热器减温水流量置的锅炉,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为各级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之和。单

58、位:“ kg/h129.送风温度报告期内,锅炉空气系统风机入口处的空气温度。对于有两台送风机的系统,送风温度为两台送风机入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对于采用热风再循环的系统,送风温度应为冷风和热风再循环混合之前的冷风温度。对于具有送风机风量和一次风机风量单独计量,可以采用风量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送风温度计算。130.排烟温度报告期内,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C)。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炉排烟温度单炉实际蒸发量(吨)全厂锅炉蒸发量(吨)131.锅炉氧量报告期内,锅炉氧量是指用于指导锅炉运行控制的烟气中氧的容积含量百

59、分率(%)一般情况下,采用锅炉省煤器(对于存在多个省煤器的锅炉,采用高温省煤器)后或者炉膛出口的氧量仪表指示。 对于锅炉省煤器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锅炉氧量应取各烟道烟气氧量的算术平均值。132.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报告期内,漏入空气预热器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之 比。单位:%133.空气预热器阻力报告期内,由于锅炉燃用低品质煤和空预器换热元件特别是低温段换热元件的低温腐蚀等原因,造成空预器换热元件积灰、 堵灰严重,流道堵塞后造成和增加了流通阻力。单位是:Pa134.飞灰含碳量报告期内,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对于有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的系统,飞灰含碳量为在线测

60、量装置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对于没有在线表计的系统, 应对统计期内的每班飞灰含碳量数值取算术平均值。135.煤粉细度报告期内,煤粉细度是指将煤粉用标准筛筛分后留在筛上的剩余煤粉质量占所筛分的总煤粉质量百分比()。136.锅炉效率报告期内,火电厂锅炉的热效率。单位:%统计反映燃料带入炉内的热量被利用程度。锅炉效率的统计分为正平衡效率和反平衡效率两种方法。1)锅炉正平衡效率利用锅炉的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直接求得锅炉效率的方法叫正平衡法。单位:%单炉正平衡效率% =.燃料消耗量(千克)锅炉总产热量(千焦)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100%全厂锅炉正平衡效率灰渣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百分率汉 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