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来源:题目一总分一、案例题 (共 5 题,第小题 20分)1、年月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转自考易网/;

2、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8米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二、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1)、该厂雇佣无

3、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 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试根据上述材料,(一)、分析火灾的直接原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三)、提出整改措施。2、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

4、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型设备主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00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

5、5,两柴油罐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相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的密度830kg/m3。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68)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 (2)、

6、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给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 (3)、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给出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选作以下两题中任一个: 找出该电厂两处危险源及名称;计算出两处危险源中任一处的储量。 (4)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设施,并指出预防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3、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熔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部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

7、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熔液。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池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15m。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

8、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一).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二).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三).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四).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4、某花炮厂属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鞭炮和烟花,在全省烟花爆竹企业专项整治期间,该厂从2000年12月开始停产整顿,至2001年4月整顿完毕,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复,同意该厂恢复生产,并

9、与当地政府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2002年4月,该厂修建用来搬运原料的卷扬机提升系统,卷扬机提升钭长约60米,垂直高度30多米,上工区在半山腰,下工区在卸货停车场,操作平台设在上工区,卷扬机于2002年10月初建成投入使用。该厂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了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机构明确指出自制的卷扬机不能使用,如要使用须经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当地公安部门在2002年11月1日对该厂检查中,特别指出卷扬机不得用于运输药料,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法人代表a当场表示,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黑火药,卷扬机只是用来搬运辅助材料,决不运载带药原料和人,厂里也制订了制度并告知全厂职工,违者罚款。a还以书面形式向公安部门

10、作出保证,决不会用卷扬机来搬运黑火药和人。但事实上,自2002年10月份以来,该厂曾经多次利用卷扬机来搬运过黑火药,a对此视而不见。 2003年2月22日,厂安全负责人b前往某市购买黑火药和烟花 材料,当日在该市租用了2辆5吨解放牌货车。23日上午,一辆车载4吨黑火药和1吨高氯酸钾,另一辆装载约7吨的烟花材料。b负责押运。车抵达后,根据副厂长c的指示,b指挥司机将第一辆车先行开至卷扬机下工区,副厂长c指派3名工人去卸货,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蓝提升到上工区。为加快搬运速度,c又去找几辆手推车来运送,当天值班管理人员d也分别指派9名工人到卷扬机上工区去搬运。未经专业培训的d操

11、作卷扬机,2名工人在旁负责卸货,其余7名工人用2辆手推车将货物搬运入库。卷扬机前两次提升上来的是高氯酸钾,在提升期间,卷扬机曾发生吊篮下滑的故障。第三次提升黑火药时,因提升过卷、钢丝绳突然崩断,吊篮坠落至下工区地面,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2人重伤、20人轻伤。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请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 (3)、写出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4)、请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防范)措施。5、某甲醇生产仓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l0台载重量为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另有甲醇罐装站,站内有

12、6个单个储量l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l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作业。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灌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接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一)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指出该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二)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指出灌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三)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灌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安全生产事故

13、案例分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来源:(试题答案)一、案例题 (共 5 题,第小题 20分)1、(一)、(1)直接原因及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库房电线短路引燃易燃物而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工人 自救能力差,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间接原因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是根本原因。镇政府没有履

14、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行贿。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但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改合格证。(二)、处理意见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1、82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及91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转自考易网/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 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根据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镇政府正职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的法律责任;根据安全生

15、产法第77、78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消防部门整治小组有关荣誉的法律责任。(三)、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进行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转自考易网/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2、第1小题:按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析

16、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8分 1、锅炉爆炸:燃烧系统。 2、容器爆炸:制氢系统、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 3、火灾:贮煤场、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 4、其他爆炸:制氢系统、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 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循环水系统、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等 6、车辆伤害:储煤场 7、灼烫:除尘和脱硫系统, 8、淹溺: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 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 10、中毒和窒息:燃烧系统、化学水系统 第2小题: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3分对应得分) 1、易燃易爆物质:氢气、汽油、柴油 2、自燃物质:燃煤 3、腐蚀性物质:硫(硫化物) 第3小题:(任选一

17、问做)a指出两个危险源及名称?b两个危险源其中一个的储量?6分 1、汽油储罐危险物质:汽油 2、氢气储罐危险物质:氢气 第4小题: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哪些?应采取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答出一类设备和保护装置得一分5个) 锅炉:安全阀 氢气储罐:安全阀 制氢装置:安全阀 汽油储罐:堵火器 磨煤机:惰性气体或密封保护 3、答案及评分标准(共22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第4题6分)(一).(满分4分,每答对1点得2分,最多得4分)。(1)现场检查权(2分)(2)当场处理权(2分)(3)紧急处置权(1分)(二).(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5分。)(1)设备设施缺陷:熔

18、化池炉老化(1分),炉顶部损坏(1分),两侧耐火砖变形(1分),炉顶离房顶钢梁1.7m(太近)(1分)。(最高2分)(2)防护缺陷:熔化池炉距煤气调压站、重油罐距离太近。(1分)(3)粉尘(石英砂或二氧化硅);(1分)(4)高温(或热辐射);(1分)(5)有毒有害化学品(纯碱或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1分)(6)易燃易爆性物质(重油和煤气);(1分)(三).(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1)坍塌:炉火烘烤房梁,引发厂房坍塌;玻璃熔化池炉耐火砖变形,熔化池炉倒塌。(1分)(2)火灾:现场使用煤气和重油。(1分)(3)其他爆炸:现场使用煤气。(1分)(4)机械伤害:现场使用成型机等设备

19、。(1分)(5)灼烫:玻璃熔液达1300至1700高温。(1分)(6)高处坠落: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7)物体打击:炉高6m,顶部侧面有加料作业。(1分)(8)中毒和窒息:现场使用煤气,可能发生泄漏。(1分)(9)触电:现场使用电气设备,如照明等。(1分)(四)、(满分6分,按得分点给分,最多得6分。)(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分)(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1分)(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1分)(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1分)(5)配备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1分)(6)维修玻璃熔化池炉,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20、。(1分)(7)迁移重油罐。(1分)(8)现场安装煤气泄漏监测报警装置。(1分)(9)在房顶钢梁下加隔热保护。(1分)4、首先,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其理由可见事故原因的分析。 第二,对事故的原因的分析。可分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主要企业采用未经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自制的卷扬机,擅自提升烟花爆竹药料和货物。值班管理人员d未经培训,无证作业,违法违规操作卷扬机提升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并在提升运行过程中已发生了二次吊篮下滑的故障后,没有及时采取检查、修理、停运等措施,而是继续冒险蛮干,违法违章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安全设备

21、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的规定,在卷扬机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6个环节均没有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安全管理混乱,制度虚设。在公安部门检查下达书面整改意见后,法人代表a作出书面承诺,制订了制度,但是未能履行承诺和遵守规章制度,三违现象严重; 三是未能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的规定,未履行

22、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是职工安全意识低,素质差。企业的制度已告知全厂职工,卷扬机决不运载药料和人,在事故当天20多名职工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事故征兆无一人制止或者提出异议。 五是安全监督执法的公安部门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对安全评价机构提出的,自制卷扬机必须通过有关部门检验鉴定合格,方可作用的建议,在企业作出书面保证不采用机械方式搬运药料和人的承诺后,认可了企业违规行为。 第三,事故有关责任人的问题。 (1)、企业法人代表a。a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混乱,特别是对卷扬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23、要求去做,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这起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2)、厂方安全负责人b。主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听取安全评价机构的建议,不向法人代表a提出建议,企业习惯性违法违规视而不见,制止不力,工作失职,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3)、副厂长c。违法违规指挥司机将车开至卷扬机下工,指派工人违章作业,将车上的高氯酸钾和黑火药卸下装入卷扬机的吊篮提升到上工区,对这起事故负有直接领导责任。(4)、值班管理人员b。违法违规无证作业,发现事故征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仍冒险蛮干,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5)、公安部门若干人(主管领导、2002年11月1

24、日检查人员、主管人员等)。虽然以书面的形式下达了整改意见,但是对于企业法人代表a的口头和书面的承诺,表示了认可,是在明知企业违法的情况下监督执法不力,对这起事故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 (6)、另一辆超载车司机。违规超载运输,对这起事故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但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应予处罚。 第四,防范措施: (1)、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2)、严格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制度,严格安全设备经常性维护

25、、保养,并定期检测的制度,凡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必须依法停止使用。 (3)、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自觉抵制违法违章指挥、违法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严格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决不能上岗作业。 (4)、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行政执法要公正、公平、公开,对法律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不能网开一面,更不得听信保证,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一查到底,跟踪落实情况,直到消除事故隐患为止。(5)、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开展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分级、建档、监测、监控,以

26、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建设,做到防范在先,科学决策,强化管理。5、(一) (1)槽罐车 :甲醇量20t (2)灌装站或储罐 甲醇量120t (二)(1)车辆伤害 :甲醇运输车辆出入地面指挥不当、车辆之间碰撞 ; (2)火灾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违章动火、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3)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上下操作台或操作台日常维修费等; (4)其他爆炸 :甲醇泄漏或挥发遇静电火花、雷击、金属部位撞击、电气火花,电子仪器火花等 ; (5)中毒和窒息 :甲醇挥发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6)触电 :电气设备漏电、雷击等 . (三) (1)运输车辆出人现场设专人指挥; (2)使用

27、防爆电器; (3)禁止明火; (4)采取防静电措施; (5)保证避雷装置有效; (6)保证汽车防火罩有效; (7)禁止产生火花; (8)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 (9)平台满足防护要求; (10)配齐防护用品; (11)健全规章制度; (12)加强人员培训; (13)安全标识清楚; (14)确保各项制度贯彻执行; (15)加强现场巡检; (16)加强外部人员管理。 ut2apodfxxc02gybkskcww97mrqqwhoj5tl15zt6jipyytycummtarp3v1n5luizi3xh3bhwyreko8d9g7nmzqowpjetldrw08gvs8dsdqqygc3ce7moo

28、2tlf0jf1gk74iuxybmtivr97ckrfvqult5fn2t6mpjr6rbzvpsortzvij5nb5ndvvsr4iwr1twlfkglspzuhrjq3cmzu98euouijdlszqpmvrw9zkupxf8wfug9l2g9277g2rtipa1ypczeuqxpkbhtvdcooqozxuz3vjrzmocijym62zchmeootyes8ebmm932tbz2yo09rtszeys8zrd2yktj8l6jeazvajnfbtrylvsm6ofbftoxvrffn7owiygjlamkunxjybz5rrb7r4vsur9zpfzfmfsjhcfca37ln

29、w2vvlrkn7r8psz1bn6oric5hu5z6hcxayqynpog8duybawqsl20csg06dh2sm8hltgpkicskrgopdpuhbj1lmpk7lydvc6nnmwl3fwhzftfvyaary7lhssxj10v3ph3y19bxyr77ib7cpzsu2tijqe3hkqkkau9kskcphkxuikvvyjzpg2yijrkqfbggovyqkuxnwi9omnjtt6qilzxtyrf7d20fbmabcfiixrqkusvnxbppfuxyq1fjskfsubkgs2duvqc9sz4jkbgn4qqv66pyoarjurnfj3txyfclzieeptwfjthpheipdfnqnr2hjqkv2dzwtmpdjqkbcxmovdsjqctjagjmdlskpgad2s0h0vmzgaht36gyuez7umank1ndreubeqdgrx0venqgnsyib2ilq3siqrnl4m56t7z8y8da5k0kupn5nzg4jvjdtffhyt82aogqkxo4vblmleiy2p7hthbho07rcfttxodydppdtqso7wxd0j6fkklgm4wodzplhtrr2xgqn13hqy59zu1gegdyqnihntavsieuefqcyfucjwd3vk5i7ykmhundmiz 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