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技术DOC_第1页
影视摄影技术DOC_第2页
影视摄影技术DOC_第3页
影视摄影技术DOC_第4页
影视摄影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169 影视摄影技术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影视摄影技术是摄影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它也是艺术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的重要入门课程,是大众传媒尤其是视觉传媒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它也应作为其他各专业学员的艺术素养的基础课,有利于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另外,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摄影也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表达自我的方法。我们认为,无论对于今后以摄影为职业的同学还是把摄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的同学,都应该学习影视摄影技术课程,了解摄影器材的原理、构造与应用,从而拍摄出更令人满意的画面,并为后续的摄影构图等摄影艺术类课程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 照相机

2、一、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是学习摄影技术的第一步。本章主要介绍了相机的分类、相机的结构、相机的性能以及相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从而为更深层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一)按感光材料分类分为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其记录影像的载体分别为胶片和 CC D电荷耦合器件) 以及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二)按底片尺寸分类1、135照相机。这种照相机使用135胶卷(即35m碗的电影胶片),所摄画幅尺寸为24 x 36mm2、120相机。这种相机的标准画幅尺寸为6X6cm。3、大画幅相机。画幅尺寸较大,有 4X5英寸、5X7英寸和8X10英寸

3、等规 格。(三)按自动化的程度分类1 、 手动曝光相机。 这种照相机不具备任何自动化功能, 无论是测曝光、 变焦、聚焦或输片,均需要依靠手动操作。2 、 半自动曝光相机。 这类相机都有测光装置, 因其测光操作能与光圈和快门速度连动,所以又称作测光连动照相机。3 、 自动曝光相机。 这种相机除了有测光系统之外, 还有能按照测光结果自动控制镜头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机构,以实现正确曝光。自动曝光照相机操作简单、容易使用。4 、 自动对焦相机。 这种相机的镜头调焦由集成电路操纵, 当按下照相机快门按钮的时候, 根据被摄体的距离, 电子测距器可把前后移动的镜头控制在相应的位置上,使被摄体成像最清晰。(四)按

4、相机的取景方式分类1 、同轴取景照相机。这种相机取景器的特点是取景和摄影具有同一主光轴,即用摄影镜头兼作取景器,从取景器中所观察到的景物范围与感光片所记录下来的景物范围完全一致,没有视差现象。2 、 旁轴取景照相机。 这类相机取景器的特点是取景和摄影不在同一主光轴上,即取景器的主光轴一般在摄影镜头主光轴的左上侧或正上方,二者彼此平行。(五)按相机的用途分类1 、大型专业机(大画幅相机)2、中型专业机。以 120 胶卷为主,如哈苏。3、普通照相机。即普通的 120相机和 135 相机。此外,按相机的用途分类,还有航空照相机、水下照相机等等。第二节 照相机的结构(1) 机身主体机身是照相机的主体,

5、 它把各种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机身应该坚固、耐磨、强度大、不易变形。(2) 后背机身的后面是安放感光片的后背部分。 按其结构和用途不同, 后背有固定后背和活动后背。(三)快门快门是照相机控制曝光时间的机构。(四)调焦机构调焦是保证感光片所记录的影像取得清晰效果的关键步骤。调焦机构就是用来调节摄影镜头的焦点与感光片之间的距离,好使像平面清晰地落在感光片的表面上。 (无) 取景器又称观景器, 用于选取景物范围并确定画面构图格局。 种类很多,但按照取景器与摄影镜头主光轴的关系,可分为同轴取景器和旁轴取景器两大类。(四)镜头镜头是光学系统成像的重要机构。(五)测曝光系统测曝光系统是保证相机曝光正确的

6、机构。(六)输片装置凡是使用卷片的照相机都有卷片机构。常见的卷片装置有电动式、发条式和手 动式三种。第三节照相机的选择与维护(一)照相机的选择性能、价格与使用目的三者统一考虑相机系统的兼容性与扩展性考虑相机的售后服务与维修条件注意相机的适用性与可操控性(二)照相机的维护1、保持光学系统的洁净 镜头、测距窗、取景窗和反光镜等光学系统均应经 常保持清洁,要防止风沙尘灰的侵袭,防止染上指纹、水点和油污。2、要防潮、防震、防磁、防高温3、要保持相机电路工作正常,自动照相机在长期存放的时候,应该将电池取出来,以免电池漏液而侵蚀机件。4、对操作装置的维护相机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快门和自拍机均应保持释放松弛状

7、态,以防弹簧因上紧过久而疲劳;光圈应调至最大光孔,以增强镜头的抗震 性能;调焦机构应该调节在无限远的位置上,将镜头全部缩回,以免伸长的镜头 因受挤压而影响调焦的准确性。第四节照相机的简单操作操作步骤1、装胶卷2、选择相机的拍摄模式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手动模式,程序自动模式等。3、调节相机的参数(1)输入胶卷感光度(2)调节快门速度快门的两大功能:控制胶片受光时间的长短。快门开放的时间越长,胶片受 光的时间也就越长。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和模糊量。如果要凝固动体,就需要较 高的快门速度;反之,则需要较低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序歹U: B、1、1/2、1/4、1/8、1/15、1/30、1/6

8、0、1/125、1/250、1/500、 1/1000快门速度都是以秒为计算单位的。每一挡的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曝光量。快门每变化一级,曝光时间相差一倍。(3)调节光圈光圈的两大功能:控制镜头的光通量。控制景深。(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系数序列: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每一 挡的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曝光量。光圈每变化一级,通光能力相差一倍。4、拍摄(1)调焦手动调焦有裂像调焦和双影重合调焦两种方式。自动调焦准则一:最近主体优先准则二:半按快门重新构图(2)构图取景(3)拍摄5、倒片三、考核知识点(一)照相机的分类方法(二)照相机的结构(三)照相机

9、的维护(四)照相机的操作方法四、考核要求(一)照相机的分类方法1、识记:摄影界常用的照相机的分类方法。尤其要熟记一些称谓和数据等。2、应用:根据所拍摄的题材和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相机。(二)照相机的结构1、识记:照相机的几大部分结构。其中快门、调焦机构、测曝光系统和镜头 是重点。2、理解:快门的原理。(三)照相机的维护应用:掌握照相机的维护方法。(四)照相机的操作方法1、识记:(1)相机的拍摄模式;(2)光圈和快门的作用;(3)光圈系数序列 和快门速度序列尤其要牢记。2、理解: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这对曝光组合参数的换算和灵活应用3、应用:(1)掌握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灵

10、活选择和应用;(3)调焦的方法。第二章 感光材料一、学习目的和要求虽然数字技术使得当今的摄影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胶片工艺仍然 在摄影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感光材料的原理、性能以便对其进行更加有 效的应用,是学习摄影的必要知识储备。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感光材料的分类感光胶片主要分为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按照感光材料的几何尺寸分类,感光胶片可以分为 135 胶卷、 120 胶卷、散页片等规格。3、按照感光材料的用途分类,感光胶片又可以分为负片、正片和反转片。4、按照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分类,感光胶片可以分为高速片、中速片和低速片。5 、 按照感光材料的感色特性分类, 彩色负片一般可以分为灯

11、光型片和日光型片。6、按照感光材料的载体质料分类,可以分为感光胶片和感光纸。第二节感光材料的结构我们这里以黑白负片为例,介绍感光材料的结构。一、保护层把胶片的感光乳剂层向上,从上向下数第一层即是保护层,由明胶构成,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划伤,保护乳剂层。二、乳剂层其作用是记录摄影中在该层上形成的光学影像,冲洗之后又可产生可见的银影像。由感光剂、支持剂、增感剂等组成。三、底层乳剂层和片基之间是底层,主要由明胶和一些有机溶剂组成。其作用是使乳剂层和片基牢固地结合,以避免冲洗中药膜脱落。四、片基和纸基片基和纸基都是乳剂的载体,可使感光材料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五、背面层主要包括防卷曲层、防静电层和防光晕层。

12、一、显影它是将已经曝光形成了潜影的感光材料,在显影液中处理获得肉眼可见银影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它就是已曝光的卤化银和显影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把银离子还原为黑色的金属银的过程。在感光片正常曝光的条件下,显影过度会造成反差提高,整体密度加大,颗粒变粗,亮部层次损失的情况;显影不足则出现反差降低,整体密度下降,暗部层次损失,但颗粒度变化不大。只有在正常显影情况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影像的反差、密度适中,层次丰富。显影液的成份主要有:显影剂、促进剂、保护剂、抑制剂等。二、定影在显影完成后,为了使影像稳定不变,需要经过定影程序,将剩余未曝光的卤化银清除,以免其见光继续发生分解。定影液的成份主要有:定影剂

13、、停显剂、保护剂、坚膜剂等。三、水洗水洗的过程比较简单,但对于影像的最终结果仍有着较大的影响。水洗可以分为前浴、中间水洗和最后水洗三个阶段。一、感光特性曲线1、曝光量:指乳剂层表面接受光量的多少, 通常用H来表示。它决定着乳剂层 所形成的潜影的强弱。它与光源照度( E)的强弱和照射时间(t )的长短有关。曝 光量越大,产生的潜影越强,经显影后所形成的银影和染料就越多。2、密度:因为人眼对于明暗的感觉呈对数关系变化,所以我们用银影阻光率的对数来表示银影的量,称为密度。密度通常用D表示。3、感光特性曲线:为了将感光胶片所接受的曝光量和所产生的胶片密度的关系 直观地表示出来,或表示某一胶片在不同曝光

14、量下所产生不同密度的情况,我们引 入了感光特性曲线。特性曲线定量地描述了曝光与胶片密度的关系,它的横坐标为曝光量的对数值 (lgH),纵坐标为胶片的密度(D)。图中A B两点之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趾部,对 应的是负片上透光率较高、密度较小的部分,相对应的是景物的暗部或曝光不足的 部分。B、C两点之间的部分呈直线状态,我们称之为直线部,它所对应的是负片上 透光率中等、密度中等的部分,相对应的是景物亮度处于中间层次或曝光正常的部 分。C、D两点之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肩部,它所对应的是负片上透光率较低、密度 较大的部分,相对应的是景物的亮部或曝光过度的部分。曲线中口 E两点之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反转部,这

15、一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负片都会出现,它所对应的是透光率 很低、密度极大的极高亮度物体,但某些胶片经冲洗后会发生随着曝光量的增加, 密度反而减小的特殊现象,故称反转部。在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上,曝光量与密度的变化成正比例关系,即意味着直 线部所对应的物体亮暗关系可按比例记录下来。而对于呈曲线的趾部或肩部,不成 比例变化,即意味着趾部或肩部所相对应的景物的亮部或暗部的层次不能按比例的 记录下来,会有所压缩损失。不同胶片的特性曲线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其特性曲线的形状、倾斜的角度等特征来判断该感光材料的技术特性。二、反差系数反差系数一般用丫来表示,它是在特性曲线的直线部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密度 差与曝光量

16、对数差之比。反差系数也是指特性曲线直线部的斜率。斜率较大,则反差系数较大,斜率较小,则反差系数较小。对于感光材料来说,反差系数大于1 ,意味着影像的反差大于景物的反差,即扩大了实际景物亮暗之间的差距;如果反差系数等于1,意味着影像的反差等于景物的反差;如果反差系数小于1,意味着影像的反差小于景物的反差。三、感光度它是胶片感光快慢的标志。感光度是在规定的曝光、冲洗及测试条件下,感光材料对光辐射能的敏感程度的定量度量。各种感光片对光的反应能力有灵敏和迟钝 的区别。反应灵敏,说明感光度高;反应迟钝,说明感光度低。各国制定的感光度标准均不统一,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德国工业标准感光度 ( DIN) 和美国

17、标准协会感光度( ASA) , 这两个标准也是国际标准感光度( ISO) 的制定基础。德国工业标准感光度可以表示为21DIN、22DIN、24DIN等。DIN制感光度为对数值,数值每相差3 ,实际感光度相差 1 倍,拍摄时应有1 挡光圈或 1 挡曝光时间的差别。美国标准协会感光度表述形式为ASA10Q ASA200等。ASA制感光度为算数值,每相差1倍数,感光能力相差 1倍。国际标准感光度是以 ASA制和DIN制为基 础的, 可以用算数值表示, 也可以用对数值表示。 表示为 ISO100/21 、ISO200/24 等低感光度的胶卷颗粒更细,反差更强;随着感光度的增加颗粒变粗,反差变弱。感光度

18、越低,成像质量越好;感光度越高,越容易在低照度下拍成功。四、宽容度指感光材料能够按正比例关系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宽容度越大,容纳景 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大;反之,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黑白和彩色胶片的宽容度为 128: 1, 而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只有 30: 1 。三、考核知识点(一)感光材料的分类方法(二)感光材料的结构(三)感光材料的冲洗方法(四)感光材料的性能四、考核要求(一)感光材料的分类方法1、识记:熟记感光材料的几种分类方法。2、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区别。3、应用:培养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要求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二)感光材料的结构 识记:感光材料的结构要

19、素。(三)感光材料的冲洗方法1 、识记:感光材料的冲洗方法和步骤。2、理解:感光材料成像的原理。3、应用:( 1)黑白感光材料的冲洗方法;( 2)黑白照片的放大工艺。(四)感光材料的性能1 、识记:( 1)曝光量、密度、感光特性曲线、反差系数、感光度、宽容度的概念; ( 2)感光特性曲线的图示和分析;( 3 )不同的感光度标准。2、理解:( 1)感光特性曲线的原理和应用;( 2)反差系数的原理和应用;( 3 )感光度的原理和应用;( 4 )宽容度的原理和应用。3、应用:( 1)感光特性曲线的分析和应用,大致判断不同材料特性曲线特性的能力;( 2)反差系数的判断和应用;( 3)不同感光度的换算和

20、应用;( 4)宽容度的应用。第三章 曝光控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曝光控制是使摄影作品具有表现力的关键因素。本章的目的是使大家熟练地运用摄影设备来准确地控制画面曝光,把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体积、色彩、质地,在屏幕上得到真实的再现和表现,以达到不同的造型艺术效果。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曝光控制概述一、曝光控制的概念1 、 曝光: 景物的光线进入镜头, 汇聚投影在感光材料或投射在光导材料上,并记录在胶片或录像磁带以及其他的媒质上, 从而获得可视的影像。 2、 曝光控制:在摄影实践中,通过控制曝光来还原与景物近似的明暗对比关系,或者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3、曝光控制的正确与否对

21、画面影响很大。从技术的角度看,曝光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影调层次、景物质感、立体形状、轮廓效果以及画面的总体基调、色调。从艺术角度看,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艺术气氛及情感表达。二、理解正确曝光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技术角度和艺术(创作)角度。技术上:一般把被摄体的明暗光亮比正好纳入胶片的宽容度范围之内的曝光称为正确曝光。艺术(创作)上:正确曝光就是根据创作意图将不同的景物亮度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表现,也就是最佳画面效果。第二节实拍中的照度计量一、照度计量的量光方法1 、照度:指被摄体表面的受光程度,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单位为勒克斯或尺烛光。2、照度计量:利用照度计量工具来计量物体表面

22、所接受的全部光通量。3 、 测量方法: 照度计量是计量投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 测量时将测光表戴上乳白罩,使测光表的光敏测量头由被摄体方向指向照相机方向。这可以客观还原景物的亮度变化。二、照度计量的优缺点1 、 优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2 、 缺点:采用照度计量结果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按创作者的意图形成最佳效果。如果要让被摄景物在画面中形成最佳层次与质感效果,使用亮度计量。三、如何控制画面光比1 、光比: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的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

23、调、色调效果,表现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气氛。2、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控制光比的方法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主要进行协调和补充。( 1 )光比过大,超出了材料所能记录的范围,要压缩光比。方法 1:拍摄时利用照明灯具或反光材料来提高暗部亮度值,压缩景物的亮度范围,从而使有效宽容度范围内容纳更多的景物亮度。方法2: 利用暗色调物体做前景,用景物自身的明暗和颜色来协调画面的反差。方法3:利用景别变化压缩景物亮度范围。景别小,包括内容少,亮度变化小。多拍中近景,少拍远全景。( 2 )光比过小,要扩大光比,加大画面的反差。方法 1: 拍摄时尽量选择具有丰富的影调变化或色调变化的景物作为拍摄对象。利用景物自身明

24、暗、颜色来加大画面的反差。方法2:人为地对被摄体进行合理的明暗、颜色搭配。3、在人工光条件下控制光比的方法方法1:改变辅助光的照明。辅助光主要用于亮度平衡,为阴影部位提供适当的照明。方法2:对被摄体本身及画面空间中的亮部与暗部进行适当的明暗配置,形成不同的影调对比效果及画面结构。第三节实拍中的亮度计量一、影响被摄体表面亮度的因素1 、物体表面的结构类型2、物体表面的颜色特征3、光源的类型和质量二、亮度计量的概念1 、 亮度: 指发光面上沿视线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即被摄体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表面明亮程度。亮度单位是尼特或烛光/ 平方米。2、亮度计量:摄影中利用亮度计量工具来计量

25、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三、亮度计量的量光方法亮度计量是测量被摄体反射出的光线, 测量时要把测光表的乳白罩摘掉, 使测 光表的光敏测量头由照相机方向指向被摄体方向。具体的测量方法有:2 、机位测光:把测光表放在机器位置测量平均亮度,称为机位测光。3 、 近测量光: 也称局部测光。 把测光表靠近被摄体局部或利用摄像机的变焦镜头的长焦位置, 缩小视角范围, 计量被摄体局部, 并根据这一亮度值确定曝光。4 、 替代量光: 在不能接近被摄体等特殊环境中使用, 包括人脸替代和中灰板替代两种形式。四、亮度计量的优缺点1 、 优点: 采用亮度计量结果控制画面曝光时, 能够将不同反光率的物体表面在画面中得到主观的

26、表现。拍摄时,依据哪一个表面测光,哪一个表面就在画面中形成最佳的效果。 ( 18 的密度)2、缺点:采用亮度计量方式来控制画面曝光时,常常不能把某些景物在画面中得到客观的还原。如果要在拍摄时还原景物亮度, 使拍摄的画面效果和人眼看到的效果相吻合,就要做一些修正,通常的作法是找一个特定反光率的物体做基准,目前常使用人脸或18灰板为基准确定曝光,并自始至终使用。第四节 画面亮度平衡与曝光控制一、画面的亮度平衡与曝光2 、 基准亮度: 实际拍摄中确定曝光组合时依据的亮度称为基准亮度。 基准亮 度通过曝光之后在画面中形成最佳效果。3 、 亮度范围: 亮度范围又称亮度间距, 指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

27、差距。4 、 亮度平衡: 指在拍摄过程中按技术和艺术创作的要求, 在感光材料的宽容度或摄像管有效的动态范围之内,把景物的亮度范围恰到好处地容纳在图像中,使景物亮度得到较好的体现。在自然光条件下,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的差距是很大的,最高可达上万倍。据统计,普通景物的平均亮度范围约为 160: 1 ,而现代电影胶片能按正比例关系记录的亮度范围为 128: 1,电视摄像机通常只有30: 1 。4、基准亮度如何选择( 1 )采用亮度计量时,如要客观的还原景物的亮度变化,则选择人脸亮度或18%勺灰板的亮度作为基准亮度。如要主观的表现景物的亮度变化,则选择被摄主体或根据创意进行选择。(2)采用照度计量

28、时,照度表依据的基准反光率就是基准点的位置,一般为18%勺密度。二、宽容度的掌握1、宽容度:指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能按正比例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材料的宽容度越大,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就越大,反之,容纳景物亮度范围的 能力就越小。在实际拍摄中,如果把胶片的宽容度与曝光控制结合起来考虑,当基准亮度 确定之后,其他景物亮度与基准亮度之间的关系也相应地被确定下来。我们可以结合特性曲线来认识这个问题。2、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用5 1*蚌科的势柱上吗3.光导材料的特性曲线圉AW用导材料的冲杜身城光导材料的特性曲线没有平缓弯曲的部分,所以造成高亮度景物突然表现为一 片空白。而当景物的亮度偏低时,又会出现突

29、然黑成一片的情况。光导材料的曝光曲线的直线部分没有很大的斜率,所以,摄像管允许容纳的景物亮 度范围远远小于电影胶片允许容纳的亮度范围,宽容度很小。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只有把不同的景物亮度容纳在允许记录的范围之内,被摄 体的层次、质感、色彩还原才能获得很好的表现,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三、摄影摄像中如何控制曝光1 、 当自然界中景物的亮度范围超过了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允许容纳的亮度范围时, 应根据创作意图, 对景物亮度进行有目的的取舍。 具体可以采用: 中间曝光法、 亮部曝光法、暗部曝光法。2 、 当景物的亮度范围与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允许记录的亮度范围相等时, 通常采用按高亮度和低亮度两者的中间值确定

30、曝光,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 当景物的亮度范围小于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允许容纳的亮度范围时, 应该人为加大景物的亮度间距,或对景物进行合理的明暗搭配或局部调整。四、高调画面和低调画面的曝光方法1 、 高调画面的曝光方法: 测量画面中高亮度景物的亮度, 并在曝光时使这类景物的密度处于胶片特性曲线直线的上端、肩部以下。这种方法适合于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的曝光控制。2 、 低调画面的曝光方法: 测量被摄体中低亮度景物的亮度, 并在曝光时使这类景物的密度处在胶片特性曲线的下端、趾部以上。这种方法适合于以暗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的曝光控制。三、考核知识点(一)理解正确曝光的含义(二)照度计量(

31、三)如何控制画面光比(四)亮度计量(五)画面亮度平衡与曝光控制(六)如何拍摄不同条件下的景物四、考核要求一、理解正确曝光的含义1 、识记:( 1)曝光、曝光控制的概念;( 2)曝光控制对画面的影响;( 3 ) 正确曝光的含义。2、理解:正确曝光的含义二、照度计量1 、识记:( 1)照度、照度计量的概念;( 2)照度计量的方法;( 3 )照度计 量的优缺点。2、理解:( 1)照度的含义;( 2)照度计量的优缺点。3、应用:照度计量的量光方法,还要注意不适用照度计量的场合。三、如何控制画面光比1 、识记:( 1)光比的概念;( 2 )控制光比的方法。2、理解:控制光比的原理和方法。3 、应用: (

32、 1 )在外景自然光与人工光条件下测量光比的方法; ( 2)在外景自 然光与人工光条件下控制光比的方法。四、亮度计量1 、 识记: ( 1 ) 亮度、 亮度计量的概念; ( 2) 影响被摄体表面亮度的因素; ( 3 ) 亮度计量的方法;( 4 )亮度计量的优缺点。2、理解:( 1)亮度的含义;(2)亮度计量的优缺点。3、应用:( 1)亮度计量的方法;( 2)注意替代量光的方法。五、画面亮度平衡与曝光控制2 、识记:( 1)基准亮度、亮度范围、亮度平衡、宽容度的概念;(2 )基准亮度的选择方法;( 3 )感光材料和光导材料的特性曲线的图示和不同点;(4 )摄影摄像中控制曝光的方法;(5)高调和低

33、调画面的曝光方法。3 、理解: ( 1 )基准亮度的含义和基准亮度的选择方法; ( 2)感光材料和光导材料的特性曲线的含义、特点。特性曲线和曝光控制的关系。4 、应用: ( 1 )摄影摄像中基准亮度的选择方法; ( 2 )在实际拍摄中结合材料 的特性曲线进行曝光控制;(3)摄影摄像中控制曝光的方法;(4)高调和低调画面的拍摄。六、如何拍摄不同条件下的景物应用: ( 1)不同景别的画面的拍摄; ( 2)日出、日落前后的景物的拍摄; ( 3 ) 雨、雪、雾景的拍摄;(4)逆光景物的拍摄。第四章影调、色调调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滤光器是摄影中的重要辅助器材,白平衡调整是数码摄影和摄像的重要环节。本章的

34、目的在于介绍光与色的基本原理,滤光器在黑白和彩色摄影中的使用以及白平衡调整的方法,从而使创作者拍摄的画面获得不同的艺术造型效果。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滤光器的基础知识一、光与色1 、三原色与三补色、消色三原色:红、绿、蓝。三补色:黄、品、青。消色:黑、白、灰。2、可见光范围,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可见光的范围: 400 700 毫微米。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黄绿光,波长 555 毫微米。3、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色别、色饱和度、色明度。色别: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用光的波长来表示。色饱和度:也称色纯度,指一种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之间差别的程度。色明度:指颜色的明暗、深浅。二、光的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35、1 、加色效应概念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同时作用于视觉器官,可产生一种综合的色觉,即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这种现象就是加色效应。2、加色效应规律( 1 ) 一种色光与另一种特定的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以得到白色光, 混合后 产生白色光的两种色光的色,称做互补色。红+2|+蓝=白蓝+黄=白绿+品=白红+青=白( 2 ) 两种非互补色光相加, 可得到光谱位置在二者之间的色, 即它们的中间色。 红+绿=黄红+蓝=品蓝+绿=青3、减色效应概念减色效应:成分比较复杂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吸收而减去一部分,从而表现出某种颜色,称作减色效应。4、减色效应规律( 1 ) 三原色滤光层, 吸收与之互补的补色光或组成

36、这种补色的两种原色光, 只 透过其本色的原色光。( 2 ) 三补色滤光层, 吸收与其互补的原色光, 透过本色光或组成这种补色的两 种原色光。( 3 )两种补色滤镜叠加使用,只允许形成这两补色所共有的一种原色光透过,吸收其他色光。( 4 ) 两种原色滤镜叠加, 各种色光均被吸收, 或根据某一种滤色镜的浓淡程度, 透过部分色光。( 5 ) 三补色滤镜叠加, 各种色光相继被吸收, 最终都不能透过, 呈现黑色效果。三、滤光器的曝光补偿倍数1 、 滤光器加在摄影镜头的前端或后端, 对来自被摄体方面的光量进行选择性吸收与透过。 中性灰阻光片则是对来自被摄体方面的光量进行非选择性地吸收与透过。总之,加用滤光

37、器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光量,因此,都要做必要的曝光补偿。2 、 滤光器的曝光补偿倍数也称曝光因数、 曝光系数。 它表示在使用滤光器之后 的曝光量相对于未使用滤光器时的曝光量的倍数。第二节 光源色温与画面色彩控制一、色温的意义1 、 色温概念: 又称“色温度”或“光源色温”, 是说明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 的。可以用绝对温度(K)或微侄度(MRD来表示。2 、 色温的意义: 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完全辐射体 (也称绝对黑体) 在某一温度时光谱成分一致或接近, 就用完全辐射体的温度来表示该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3、常用光源的色温概数( 1 )自然光日光:5500K晴天的阴影处: 6000K 左右阴天:6

38、500K 以上日出日落的阳光: 2000K( 2 )人工光聚光灯:3200K家用灯泡: 2600K蜡烛光:1850K新闻灯:3200K电子闪光灯: 6000K4、某些材料标定的色温值日光型彩色片5500K灯光型彩色片3200K摄像机标定色温 3200K5 、摄像机内置的滤光片一般设定为 4 挡。1挡:3200K,无色透明。6 挡:5600K+ 1/4ND (也有些为加 1/8ND)7 挡: 5600K8 挡: 5600K 1/16ND6、日光色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1 )日出、日落时色温偏低,中午色温高。( 2 )阴天时色温高于晴天时的色温。( 3 )晴天阴影处和海拔高的地区,蓝紫光成分多。二、

39、光源色温与摄影摄像之间的关系( 、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一致时正常还原;2、光源色温高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蓝青;3、光源色温低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时画面色调偏橙红。要使所摄景物的色彩在画面中得到控制,就需要在拍摄时选择合适的校色温滤光片或进行合理的白平衡调整。三、校色温滤光片的类型与应用( 、类型( 1 ) 一类是用于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 又称“橙色系列滤光片”, 主要有雷 登 85(深色,又称色温转换滤光片),雷登 81(浅色,又称色温平衡滤光片)系列。( 2 ) 另一类是用于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 又称“蓝色系列滤光片”, 常见的 有雷登80(深色,又称色温转换滤光片),雷登

40、82(浅色,又称色温平衡滤光片)系列。2、应用( 1 )降色温滤光片在摄影摄像中的应用通常用于灯光型彩色片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拍摄。为了使日光光源色温 5500K 与灯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 3200K相一致,需在镜头前加降色温的雷登85B。如果不加,拍出的画面会偏蓝青。降色温滤光片还适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阴天或晴天阴影处等色温较高的条件下,产生使景物色彩正常或有意偏暖色调的画面效果。( 2 )升色温滤光片在摄影摄像中的应用通常用于日光型彩色片在 3200K 或低于 3200K 的灯光照明条件下使用。为了使光源色温与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一致或接近,拍摄时在镜头前加升色温的雷登80 系列滤光片,使景

41、物色彩正确还原。如果不加,画面色调会偏橙红。升色温滤光片还可用于增强画面气氛,改变画面色调,有意创作出偏冷的色调效果。如用日光型彩色片在白天拍摄夜景效果。四、摄像中的白平衡调整1 、 白平衡调整概念: 指景物在同一光源照射下, 调整摄像机三色电信号混合比 例,使之与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协调一致,使景物色彩正常再现或根据创作意图形 成最佳的色调效果而进行的工作。2 、 调节白平衡有两层意思: 一是通过白平衡调整, 使照明景物的光源色温与摄像机三基色信号的感光灵敏度一致起来,从而使所摄画面中的景物色彩真实、自然地还原。另一层意思就是通过摄像人员进行的白平衡调整,有意创造出符合节目内容要求的一种特定的

42、色调效果。3、白平衡调整的具体方法分为粗调白和细调白。( 1 ) 粗调白指在白平衡调整过程中, 只根据实际光源的色温值, 在摄像机上选 择相应的滤光片,不再进行细微的调整。( 2 ) 细调白指在不同光源照明时, 为了提高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或改变画面色调效果而进行的细微调整。细调白的步骤:首先根据实际照明光源的色温值,选择相应的滤光片。如在 3200K的灯光照 明时,选择1号滤光片;在5600K的自然光下选择3号或2号、4号滤光片。选好滤光片以后,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将光圈调至自动档,把白平衡选择键调至自动档,然后将选择的白色卡片置于顺光照明下,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卡片并充满画面。最后一步是按下摄像机

43、上的白平衡调节开关。先调黑平衡,再调白平衡。调 节黑、白平衡数秒后,在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显示“ OK表示白平衡调整工作结束。五、摄影摄像中如何改变画面色调1 、彩色摄影中在摄影镜头前加有色滤色镜。规律是:摄影镜头前加用什么颜色的滤色镜,画面色调就偏什么颜色。2、电视摄像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有色滤色镜。 (先进行正常调白,再加滤色镜)另一种是进行偏调白。不是对准白卡片,而是利用带有颜色的卡片进行调白。偏色的规律是: 依据什么色调的卡片, 调整之后的画面色调即偏向该色的互补色调。第三节黑白摄影中滤色镜的应用一、黑白摄影中使用滤色镜的意义在黑白摄影中,通过选用适当的滤色镜,可以

44、使被摄体的颜色变亮或变暗,使之与周围的其他景物色彩之间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以便获得与人眼的正常视觉感受相符的画面效果,也可以通过调节和控制画面影调间的变化来增强画面的艺术表 现力。二、滤色镜在黑白摄影中的作用1 、校色作用根据黑白胶片的感色性能,对画面影调进行技术处理,使所摄画面的黑白影调符合人眼的正常视觉效果。2、调节天空影调结合创作需要,对被摄天空作进一步的调整,以压低天空影调,突出白云,创造出特殊画面效果。3、调节画面反差,突出主体可利用滤镜提高某一物体颜色影调的亮度,同时压暗其他物体的颜色影调,通过对影调的明暗处理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4、调节画面空气透视加用淡蓝色滤色镜,可以增强画面的

45、透视效果。第四节黑白、彩色通用滤光器的应用一、中性灰阻光片1 、透光特点又称中性密度滤光器、灰片、密度镜,英文缩写为ND)其透光特点为:均匀地减弱光的强度,均匀地吸收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光。对各种色光都为非选择性吸收。2、在摄影摄像中的主要作用( 1 )在高亮度条件下实现正常曝光。( 2 )间接控制画面的景深。( 3 )在高亮度条件下拍摄具有较强动感的画面。( 4 )利用灰片与其他滤镜配合使用,拍摄特殊画面效果,如夜景。二、偏振镜偏振镜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 1 )调节、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光斑。( 2 )消除、减弱透明体表面的亮斑影像。( 3 )调节天空影调。( 4 )调节彩色影像的饱和度。三、漫射镜

46、1 、作用:漫射镜的主要作用是扩散成像光线,从而降低反差,柔化影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远景产生雾状效果。2、类别:漫射镜包括柔光镜、镜头纱、雾镜。四、UV镜与天光镜2 、 UV 镜又称“吸紫外线滤光镜”,可以消除景物因紫外线而产生的灰雾,增加景物色彩饱和度。也常用来做摄影镜头的保护镜。2、天光镜,呈淡品红色,除了可吸收紫外线,还可使绿光或黄绿光有所减弱。三、考核知识点(一)滤光器的基础知识(二)色温(三)画面色彩控制(四)黑白摄影中的滤色镜(五)黑白、彩色通用滤光器四、考核要求(一)滤光器的基础知识1、识记: ( 1)三原色、三补色、消色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可见光的范围,人眼感光最明

47、亮的色光; ( 3)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 ( 4 )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的概念; ( 5 )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的规律。2、理解: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的含义及规律。3、应用: ( 1)在摄影实践中灵活应用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的原理; ( 2)滤光器曝光补偿倍数的应用。(二)色温1、识记: ( 1)色温的概念、色温的意义;( 2)常用光源的色温概数;( 3 )某些材料标定的色温值; ( 4)摄像机内置的滤光片的色温值; ( 5)日光色温变化的规律; ( 6)光源色温与摄影摄像的关系。2、理解:( 1)色温的含义;( 2)光源色温与摄影摄像的关系。3、应用:( 1)熟记某些光源与材料的色温值,在拍摄中灵活

48、使用。(三)画面色彩控制1、识记: ( 1)白平衡调整的概念与含义;( 2)校色温滤光片的类型与使用方法; ( 3 )白平衡调整的方法; ( 4)摄影摄像中改变画面色调的方法。2、理解:白平衡调整的原理。3、应用:( 1)校色温滤光片的使用方法;( 2)白平衡调整的方法;( 3 )在摄影摄像中改变画面色调的方法。(四)黑白摄影中的滤色镜1. 识记:滤色镜在黑白摄影中的作用。2. 理解:黑白摄影中使用滤色镜的原因。3. 应用:在黑白摄影中使用不同滤色镜进行创作。(五)黑白、彩色通用滤光器1、识记:(1)中灰片的透光特点;(2)中灰片、偏振镜、漫射镜、UV镜、天光镜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2、应用:在

49、摄影中灵活应用黑白、彩色通用滤光器。第五章摄影镜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摄影镜头是摄影设备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可以使被摄对象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本章系统阐述摄影镜头的基本知识,讲授其结构性能、操作技术以及拍摄时的技术技能,从而使大家能熟练运用这些设备进行摄影创作。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摄影镜头的结构、类型一、摄影镜头的光学结构类型摄影镜头的光学系统一般由正负透镜组成。透镜的数目有单片、双片、三片,甚至十几片,其中有的还根据设计构思和加工精度的需要,把几片胶合在一起,成为几片几组式的光学结构。1 、非对称式镜头。指光圈前、后两方的光学结构彼此不对称的镜头。2 、 对称式镜头。 指镜头中间设置光圈,

50、在光圈前后由相同的两组透镜以对称式 结构组成。3 、 摄远镜头。 由正、 负两组透镜组成, 正透镜组在前, 负透镜组在后, 而且正、负两组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正透镜组的焦距。4 、广角镜头。指具有较大像场的摄影镜头,其对角线视角一般大于90 度。5、可变焦距镜头。一般由多组正、负透镜组成,其中既有固定镜组,还有可活动镜组。二、摄影镜头的机械结构1 、镜筒2、光圈调节机构3、调焦机构分为旋转式和移动式。4、镜头的连接方式有固定式和可卸式两种。三、摄影镜头的分类2 、 按使用的摄影器材分类。可以分为照相机镜头、电影摄影机镜头和电视摄像机镜头三种。3 、 按摄影镜头的焦距分类。可以分为定焦距摄影镜头和

51、变焦距摄影镜头及特殊摄影镜头三个类型。就定焦距摄影镜头而言,又可分为广角摄影镜头、标准摄影镜头和长焦距摄影镜头。第二节摄影镜头的性能与调节一、镜头的焦距与视角1 、镜头的焦距摄影镜头可以被近似地看成一片凸透镜,凸透镜可以将无限远处射来的直射光在透镜另一边的光轴上会聚成一点,这个点就是摄影镜头的焦点。从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该镜头的焦距。焦距的单位是毫米(mm) 。摄影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被摄对象在胶片乳剂平面或摄像管光电靶面上成像的大小。当对同一距离上的同一物体进行拍摄时,镜头焦距越长,像平面上物体成像的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低。在供照相机使用的摄影镜头系

52、列中,一般把焦距值与所摄画幅对角线相接近的那一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把焦距长度大于所摄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为长焦距镜头;把焦距长度小于所摄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为短焦距镜头(也称广角镜头) 。当影像的放大率确定后,摄影镜头的焦距越长,所拍摄的距离就应加大;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距被摄体的距离就应越近。另外,镜头的焦距还直接影响着画面的透视效果。2、镜头的视角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画幅的尺寸和镜头焦距的长短。如果画幅的尺寸已固定,那么视角的大小完全决定于镜头焦距的长短。镜头的焦距越短,则该镜头的视角就越广;反之,镜头的视角就越窄。镜头的视角越小,影像放大率越大;镜头的视角越大,影像

53、的放大率越小。二、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2 、摄影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该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与焦距之比。3 、 将镜头的光孔开至最大位置时, 最大入射光孔直径与该镜头焦距的比值, 称 为该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4 、 镜头相对孔径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由景物投射来的光线在通过镜头时的光通量大小, 从而决定着像平面处所得照度的高低。 镜头的相对孔径越大, 透光能力越强, 影像的密度值越大;反之,相对孔径越小,透光能力越弱,影像的密度值越小。5 、 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为光圈系数, 又称 F 制光圈系数或光孔号码。 光圈系数相邻两级之间数值上相差根号2 倍,曝光量相差一级。光圈系数的数值越大,表示投射到成像平面上的

54、照度越小;反之,光圈系数的数值越小,表示投射到成像平面上的照度越大。6 、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 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通量的大小, 使所摄画面获得适当的曝光量;光圈还是控制画面景深的重要手段。拍摄同一景物时,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范围越大。三、景深与超焦距1 、景深概念当摄影镜头对准某景物调焦后,则该景物就能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空间的纵长深度,就叫做景深。摄影中,纵深距离大的,称为景深大,纵深距离小的,称为景深小。景物中能够结成相对清晰影像,又距镜头最近和最远的物平面,分别称为景深近

55、界或景深远界。调焦物平面至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的距离,分别称为前景深和后景深。景深近界与景深远界之间的距离,称为全景深。2、影响景深的因素景深范围的大小与镜头的光圈大小、焦距的长短以及调焦距离的远近相关。( 1 )当摄影镜头的焦距和调焦距离不变时,光圈愈小(即光圈系数愈大) ,所 摄画面的景深愈大,前后景深范围也就愈大;反之,光圈愈大(即光圈系数愈小) ,景深则愈小,前后景深的范围也就愈小。( 2 ) 当摄影镜头的光圈和调焦距离不变时, 镜头的焦距愈短所摄画面的景深愈大,前后景深的范围也愈大;反之,镜头焦距愈长,景深就愈小,前后景深的范围也就愈小。( 3 )当摄影镜头的光圈和焦距不变时,调焦距离越远,所摄画面的景深越大,前后景深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调焦距离越近,景深则越小,前后景深的范围也就越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