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_第1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_第2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_第3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浅谈荀子的哲学思想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班级:工商管理2班姓名:张丹学号:021112072013.6浅谈荀子的哲学思想摘要:所谓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以人物为经,其它为纬来研究社会思想的一种方法。荀子是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不仅在儒学史上,而且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来对荀子的哲学社会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荀子其人,对荀子所建立的社会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人物的社会思想研究方法 荀子 背景 批判 继承一、 荀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今河北邯郸人。约生于

2、公元前316年。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 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从时代背景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春秋时期,奴隶制加速崩溃,在奴隶社会内部,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并日益成熟;春秋战国之交和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向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权,并逐渐具备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秦始皇最终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中国。荀子就是生活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他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有着要求实现封建大一统的强烈愿望,他的学术活动,他的哲学思想,就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集中统一的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3、封建制度服务的。 从战国时期生产力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条件来看,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那一个时代的生产水平与科学水平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影响了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的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关于可以知,物之理的认识论,就是对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成就所作的一种哲学上的理论概括。从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客观环境来看,战国时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荀子说当时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年代,正说明那个时候在政治领域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各个阶级和各个集团、学派之间的斗争都是十分复杂、激烈的。这种独特的思想环境为荀子哲学社会思想的建立创造了充分

4、的思想条件。二、 荀子对百家之学的批判和继承荀子作为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对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阶级的斗争经验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对当时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特别是他对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从理论上进行批判总结的结果。荀子把天看作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的天;同时荀子又把道家作为神秘实体的道改造成为具有规律性意义的道,因而建立了他自己的唯物主义天道观。对于庄子,荀子批评他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宋尹文学派对荀子思想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是他对他们的批评也不少。但是荀子又吸收了宋尹学派关于气的学说,从而使自己的自然天道观建立在唯物主义的气本原论的基础之

5、上。对于宋尹学派的虚壹而静的心术论,荀子剥掉了其神秘的成分,把它吸收到自己的认识论中来,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认识论的内容。对于墨子,荀子也提出了很多批评。他对墨子的批评集中在其非乐、节用,否认礼乐的文饰,抹煞等级的差别等观点上。但是,墨子关于尚贤的主张,对荀子有积极影响。特别是墨子及其后学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积极成果,荀子更是予以吸收和继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认识论和逻辑学中。对于法家,荀子也是有批评的。他主要批评了慎到和申不害。这是批评慎到片面的法治主义和申不害片面的权势主义。当然,荀子本人并不否认法治和权势的重要,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礼治和尚贤使能的重要。荀子自称是属于儒家的,但他对儒家中的思孟学

6、派却批评得特别尖锐。荀子还批判了孟子关于人性善的说法,并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荀子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以地主阶级利益为标准,去各家之蔽,取各家之见,既有批判也有吸收与继承;同时对当时提出来的一些哲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综合百家之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三、 荀子观点述要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

7、结。“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1.天道自然的思想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2.“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

8、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3.“天人相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天论)4.“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

9、、小人之分的标准。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化性起伪”的性恶论1.“人之性恶”自然资质为性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荀子这里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2.“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论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荀子以为,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都是天生性恶,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孟子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