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1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2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3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4页
[其他资格考试]心理学复习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诸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它研究动物心理,但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二、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人格):(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三、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标志:1879年,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四、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基本原则:1、客观性 2、发展性 3、实践性 研究方法:1

2、、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进行实验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又叫现场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控制条件而进行心理实验的方法。3、问卷法:通过被调查者的书面回答来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方法。4、测验法(心理测验):根据预先制定的量表来测量人的智力和人格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搜集某个(某些)被试的各个方面资料,以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的方法。)第二章 科学心理观一、 心理的本

3、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理解:人的心理,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否则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二、概念理解: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其基功能是接受、整合并传递信息。2、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3、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4、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习得的反射。这些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如“望梅止渴”。5、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的先天性反射。如:当手碰到很烫的物体会马上拿

4、开。(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第三章 感觉、知觉一、感觉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概念理解:(1)感受性 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 感觉阈限 是指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度量感觉能力的尺度。 (3)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4)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5、激量 (5)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6)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7)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不会立刻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 (8)第一印象: 与陌生人初次接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主要依据(对方外部特征的直接影响,间接信息的间接影响 (9)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种印象之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 (10)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 (11)刻板效应: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三、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6、(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二)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同时对比 2、先后对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每一种感觉均会受到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一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会有所提高,已获得由于这种感觉丧失而不能获得的信息,起到补偿作用。(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联觉。四、知觉得基本特性和种类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1)定义:知觉者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2)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相对关系,

7、可以相互转换2、知觉的整体性 定义:是指在刺激条件不完备时知觉者仍然对事物保持完整的认识。注:对事物部分的辨认有时依赖于整体,但事物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3、知觉的理解性 定义: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影响因素:人的知识经验、知觉经验、言语指导(导游对某些自然景物的介绍)4、知觉的恒常性(1)定义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2)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声音恒常性)知觉的分类:(一)物体知觉1、时间知觉 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周期性的

8、反应。形式: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对时间的预测 2、空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二)社会知觉 1、他人知觉(1)定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外部特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判断他人的心理特征,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2)他人知觉偏差 :1) 第一印象 与陌生人初次接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主要依据(对方外部特征的直接影响 间接信息的间接影响)2)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形成某种印象 之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它方面特征。3)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4)刻板效应

9、: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所持有的固定看法。2、自我知觉 1、定义: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活动的知觉。2、正确自我知觉形成的主要条件((1)以人为 (2)自我反思 ) 3、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五、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观察的定义: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较为持久的知觉。二、观察的品质(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精确性三、观察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态度 2、使学生懂得良好观察的条件(1)目的和任务(2)计划的周密性(3)有关的知识储备 (4)观察记录(5)观察后对材料进行整理 ) 3、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1)适当的

10、观察方式(2)多种感官同时进行(3)充分应用已有经验 (4)多层次、多角度) 四、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感知特点: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等形式五、提高社会知觉能力,完成教书育人任务(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2、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3、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第四章 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1、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重现)二、记忆的种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也称表象记忆。2)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以个人经验

11、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词语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2、根据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分为:(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1)定义:是指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官时,按输入刺激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2)特点 : 保留刺激信息物理特征,鲜明的形象性 保留时间短暂(视觉:0.250.5秒,听觉:24秒 记忆容量较小全部报告法:5个左右;部分报告法:9个左右)(2)短时记忆 1)定义: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忆。2)特点:保持时间较短(几秒至1分钟左右)容量有限(72个组块)编码方式主要是听觉,也存在

12、视觉编码 (3)长时记忆 1)定义:是指信息保持1分钟以上,仍至终身的记忆。2)特点:保持时间长(1分钟终生) 容量大,几乎无限制 信息的存储主要通过短时记忆中精细复述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四、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的重要性,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五、识记、复习的策略1、记忆策略概念 根据一定目的,对记忆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控。2、识记策略(有目的的识记、先理解后识记、识记与操作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良好注意状态)3、复习的策

13、略 (1)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要运用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复习,其中尝试回忆的时间比例要长一些。 (2)边复习边思考:复习时学生一定认真阅读教科书,重点之处反复阅读。要边阅读边思考。(3)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一、思维与想象概念: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2、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表象是感知观察之后在头脑里留下的有关事物的形象。二、概念理解:1、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中构建新表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根据

14、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构思新表象的过程。3、幻想: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1、科学幻想: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有一定科学成分,可能成为现实2、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3、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不能实现)4、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价值的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三、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1、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阶段。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二阶段是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3、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4、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检验假设。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动机强度、知觉情境

15、、思维定势、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解决问题的策略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知识经验、人格)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3对学生进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对每个问题都力图寻求多种答案;与有创造性个性的人接触;大胆幻想、猜测和假设;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活动,培养其韧性和恒心4建立良好的创造环境,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5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第六章、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1、由客观事物引起,并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

16、2、其产生以需要为中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主要指那些与生理或物质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为人和动物共有;具有情境性、暂时性;表现出冲动性、外显性。情感主要指那些与社会或精神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为人类特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深沉、内隐(意识支配)。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影响着情绪的发展变化二、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动力功能 : 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2、调节功能:对人的认知操作活动促进和消解的效能。表现在情绪的性质与唤醒水平两个方面。3、信号功能 媒介:表情。 4、感染功能

17、: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施加影响并引起“共鸣” 。 5、保健功能: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三、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1.注意转移法(改变注意焦点、改变环境)2.合理发泄法(哭、诉、动、唱、喊)3.认识改变法(塞翁失马 自我暗示 心理换位法)4.意志控制法(“卧薪尝胆”)5.情绪升华法 6.体育锻炼法四、情绪的种类(一)我国古代的分类: 喜、怒、哀、乐、爱、恶、惧(二)现代的分类: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紧张度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状态:1、心境(通常指的心情)(1)定义: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1)定义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2)产生原因

18、:通常是由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注:在激情状态下,个体行为很可能会失控!(3)种类:积极的、消极的(4)控制方法: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应激(1)定义: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情绪状态。(2)产生原因:与个体面临的情境及其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3)应激状态的两种可能表现1)动员身体各种潜能以应对当前事件(表现:情急生智、沉着冷静) 2)使活动受到抑制或完全紊乱(表现:呆若木鸡、惊惶失措,甚至发生休克)第七章 意志一、意志概述 1、定义: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2、理解:(1)、意志是人类意识能动性

19、的集中体现;(2)、意志总是表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二、挫折概述 1、定义: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目标无法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三、动机斗争的类型:按冲突的形式来分:1)双趋式冲突(接近接近冲突)2)双避式冲突(回避回避冲突)3)趋避式冲突(接近回避冲突)4)多重趋避式冲突按冲突的内容来分:1)原则性冲突(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2)非原则性冲突(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四、产生挫折的心理原因:1、自我估计不当2、抱负水平过高3、动机冲突4、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五、挫折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2、改

20、变不合理信念 (1)此事不该发生(2)以偏概全(3)无限夸大后果) 3、不断调节抱负水平 4、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5、改善挫折情境 6、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第八章 注意一、注意的概念 1、定义:是人的心理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概念理解:1、无意注意(1)、概念:亦称不随意注意,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1)、概念: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概念: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1、具明确的活动目的、任务2、加强实践环节三、注意的特征及它们的影

21、响因素:特征: 1)指向性:是指在众多事物中挑选某一(某些)对象进行反映; 2)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特定对象上的紧张度和强度。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这的活动任务。知觉者的知识经验。四、无意注意的规律性(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强度、新颖性、运动变化性、对比性)(2)主体本身所处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机体状态)五、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三点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起很大作用。3、意志努力六、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

22、学中的应用1、新颖的教学内容(研究表明,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既感到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内容。)2、教学方法多样且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对学生的要求应“严中带宽”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5、利用间接兴趣在教学中交替应用两种注意第九章 个性及倾向性一、概念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2、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理解: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事物的要求(

23、来自机体内部或外部)引起的;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注意: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本质区别)3、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注意: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越明确.)4、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理解:兴趣与需要、动机的关系)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

24、是人的最高动机。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三、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2、及几时反馈和适当评价,3、以正面表扬为主,4、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5、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6、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第十章 能力一、能力概念: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条件。二、能力测验简介:1、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A、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智商(IQ) 智力年龄(M.A)

25、 实际年龄(C.A)100比率智商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下降,与实际不符B、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离差智商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三、能力的个体差异 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指智力水平的高低,在总人口中智力分布属常态分布。表现:1、超长这与智能不足者(1)超常者是智力高度发展,(2)知智能不足表现为智商在70分以下。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表现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中年成才,大器晚成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方面: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 记忆方面: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 言语和思维

26、方面: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中间型 四、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研究表明,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遗传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影响显著。2、 环境和教育:(1)、产前环境的影响胎教(2)早期家庭环境与教育(3)学校教育3、实践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奋努力、意志坚定、积极向上、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第十一章 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特点。二、气质的特性1、天赋性2、稳定性3、可塑性三、气质的体液说 气质类型体内占优势的体液多血质血液(心)粘液质

27、粘液(脑)胆汁质黄胆汁(肝)抑郁质黑胆汁(胃)体液说对气质的生理机制解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它对气质类型特点的概括来自生活的观察,是有现实依据的。四.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2、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3个基本特征强度: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平衡性: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均势或优势。灵活性:对刺激反应速度以及兴奋与抑制相互转换的速度。五、气质的类型及特征(一)划分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 1感受性 2耐受性 3敏捷性 4可塑性 5兴奋性 6倾向性(各种心理指标的不同结合就构成不同的气质类型。)(二)特征:1.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热烈的类型。行为

28、表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敏捷果断、反应迅速强烈;但性急暴躁、任性、容易冲动。显著特点:是兴奋性强、不平衡、外倾。典型人物:张飞、李逵 鲁智深、巴甫洛夫适合复杂有挑战性的工作,不适合从事稳重的工作2.多血质: 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行为表现: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锐、善于交际、适应性强、性格开朗、动作灵活;但往往粗心大意、情绪多变、兴趣易转移、轻率散慢等。显著特点: 是灵活性强、外倾明显。典型人物: 贾宝玉、猪八戒、郭沫若等适合外交人员,管理者,律师,运动员,记者,服务员,演员3.黏液质: 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沉静的类型。行为表现:安静稳重、耐心谨慎、自信心强、善于克制、沉默寡言、反应缓慢、情绪隐蔽;但往往固执、保守、精神怠惰、缺乏生气、动作迟缓。显著特点: 是安静、内倾。典型人物:陈景润、牛顿、唐僧 爱因斯坦、薛宝钗等适合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播音员4.抑制性: 又称弱型,属于呆板羞涩的类型。行为表现:孤僻、自卑、羞怯、动作迟缓、反应缓慢、敏感多疑、情绪隐蔽而体验深刻;但感受性高,善于观察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富于同情心。显著特点是敏感、孤僻、缺乏自信心、内倾。典型人物:林黛玉、杜甫适合技术人员,打字员,检验员,刺绣工,保管员六气质类型与教育意义: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