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基础4地貌判读_第1页
识图基础4地貌判读_第2页
识图基础4地貌判读_第3页
识图基础4地貌判读_第4页
识图基础4地貌判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貌判读军事地形学教学课件识图基础课目:地貌判读目的:了解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及其有关 规定,熟练掌握地貌判读的方法。内容:一、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 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规定 三、地貌识别 四、地貌的判读 方法:理论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重点:第二、三、四个内容难点:第四个内容时间:90分钟(一)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一)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等高线,是地面连续高程相等点的连线等高线,是地面连续高程相等点的连线 。(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等高闭合等高闭合多高少低多高少低密陡稀缓密陡稀缓形似现地形似现地 (一)等高距的规定

2、(一)等高距的规定 等 高 距 的 规 定 等高距:指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实等高距:指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实地铅垂距离。地铅垂距离。等 高 距 的 规 定(二)等高线的种类及其规定(二)等高线的种类及其规定等高线的种类及其规定首计间助首计间助四曲线四曲线细粗长短细粗长短来分辨来分辨 (三)高程的起算和注记的规定三)高程的起算和注记的规定 高程的起算和注记的规定高程的起算和注记的规定 高程的注记:高程的注记:一种是控制点的高程,如三角点、埋石点、一种是控制点的高程,如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等,用黑色数字注记,字头朝向北图廓;水准点等,用黑色数字注记,字头朝向北图廓;另一种是等高线高程,用棕色数字注记

3、,另一种是等高线高程,用棕色数字注记,通常注记在计曲线上,字头朝向上坡方向。通常注记在计曲线上,字头朝向上坡方向。(一)地貌元素及其识别(一)地貌元素及其识别 地 貌 元 素 及 其 识 别地貌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地貌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是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山脚、斜面和凹地等地貌元素组成。山脚、斜面和凹地等地貌元素组成。山顶山顶-山体的最高部位叫山顶。山体的最高部位叫山顶。根据等高线特性,它必为数条封根据等高线特性,它必为数条封闭曲线,且内圈高程大于外圈。闭曲线,且内圈高程大于外圈。若顶部环圈小,由顶向下等高若顶部环圈小,由顶向下等高

4、线由密变稀,为尖山顶;线由密变稀,为尖山顶; 如果图上顶部环圈大,由顶如果图上顶部环圈大,由顶向下等高线由稀变密,则为圆山向下等高线由稀变密,则为圆山顶;顶; 如果顶部环圈不仅大,且有宽如果顶部环圈不仅大,且有宽阔的空白,向下等高线变密,则阔的空白,向下等高线变密,则为平山顶。为平山顶。山背山背从山顶到山脚向外突出的部分从山顶到山脚向外突出的部分山谷山谷相邻两山背或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相邻两山背或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 山谷依横断面的形状分为尖形山谷依横断面的形状分为尖形(v v形)形)、圆形、圆形(u u形)形)和槽形和槽形(凵形)(凵形)谷。它们的曲线在合水线拐弯处分别为尖谷。它们的曲线在合水线

5、拐弯处分别为尖锐、圆弧和平直形。锐、圆弧和平直形。鞍部鞍部相邻两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凹部相邻两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凹部 山脊山脊数个相邻山顶、山数个相邻山顶、山背和鞍部所连成的凸棱部分背和鞍部所连成的凸棱部分 山脚山脚山体与平地的交线。它是一条明显的倾斜山体与平地的交线。它是一条明显的倾斜变换线,由此向上等高线密集,山背、山谷明显;向变换线,由此向上等高线密集,山背、山谷明显;向下等高线稀疏、平滑,没有明显的谷、背区别。下等高线稀疏、平滑,没有明显的谷、背区别。 凹地凹地四周高、中间低,四周高、中间低,无积水的地域叫凹地。大无积水的地域叫凹地。大范围的则称盆地。范围的则称盆地。 凹地在地形图上也是

6、由凹地在地形图上也是由闭合的等高线表示的,但闭合的等高线表示的,但内圈高程低于外圈高程。内圈高程低于外圈高程。斜面斜面由山顶到山脚的斜坡叫斜面。军事由山顶到山脚的斜坡叫斜面。军事上把朝向敌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敌方的上把朝向敌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敌方的斜面,叫反斜面。斜面,叫反斜面。斜面按其断面形状分为四种:斜面按其断面形状分为四种:等齐斜面等齐斜面、凸形斜面凸形斜面、凹形斜面凹形斜面、波形斜面波形斜面。等齐斜面等齐斜面凸形斜面凸形斜面凹形斜面凹形斜面 波形斜面波形斜面(二)特殊地貌的识别(二)特殊地貌的识别 特 殊 地 貌 的 识 别 凡不能用等高线形象表示的地貌形态,凡不能用等高线形

7、象表示的地貌形态,称为特殊地貌。它包括地表因外力作用改变称为特殊地貌。它包括地表因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有地貌形态的变形地貌;以及地貌形体了原有地貌形态的变形地貌;以及地貌形体较小,用特定符号放大表示的微型地貌。较小,用特定符号放大表示的微型地貌。特 殊 地 貌 的 识 别 (一)高程与高差的判定(一)高程与高差的判定高 程 与 高 差 的 判 定先查明所用地图的等高距;先查明所用地图的等高距;找出目标点附近的高程注记点;找出目标点附近的高程注记点;将已知的高程沿着等高线引到所求点附近;将已知的高程沿着等高线引到所求点附近;根据所求点的位置判定其高程。根据所求点的位置判定其高程。(1 1)欲判定点在

8、等高线上,如点)欲判定点在等高线上,如点1 1和点和点2 2。(2 2)欲判定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如点)欲判定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如点3 3和点和点4 4。(3 3)欲判定点在无高程注记的山顶或凹地,如点)欲判定点在无高程注记的山顶或凹地,如点5 5和点和点6 6。(4 4)欲判定点在鞍部上,如点)欲判定点在鞍部上,如点7 7。比例尺 1:5万 等高距10米高 程 与 高 差 的 判 定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1 1:5 5万新金县地形图)万新金县地形图)1 1、判断无名高地(、判断无名高地(6666、121121)顶部的高程。)顶部的高程。 (95米)米)2 2、判断水池(、判断水池(727

9、2、982982)的高程。)的高程。 (88米)米)3 3、判断、判断79.079.0高地(高地(6464、0505)西北侧鞍部的高程。)西北侧鞍部的高程。 (35米)米)高 程 与 高 差 的 判 定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1 1:5 5万金州区地形图)万金州区地形图)1 1、判断无名高地(、判断无名高地(1515、68683 3)顶部的高程。)顶部的高程。 (125米)米)2 2、判断贮水池(、判断贮水池(0303、598598)的高程。)的高程。 (53-54米)米)3 3、判断、判断133133高地北侧鞍部(高地北侧鞍部(0404、592592)的高程。)的高程。 (105米)米)高

10、程 与 高 差 的 判 定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1 1:5 5万金州区地形图)万金州区地形图)1 1、判断无名高地(、判断无名高地(3535、88883 3)顶部的高程。)顶部的高程。 (125125米)米)2 2、判断贮水池(、判断贮水池(3434、88883 3)的高程。)的高程。 (7575米)米)3 3、判断、判断66.166.1高地东侧鞍部(高地东侧鞍部(3333、88887 7)的高程。)的高程。 (4545米)米) (二)起(二)起 伏伏 判判 定定起 伏 判 定(1)根据示坡线判定 (2)根据高程注记判定(3)根据水源判定 (三)坡(三)坡 度度 的的 判判 定定坡 度 的

11、判 定坡 度 的 判 定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1 1:5 5万金州区地形图万金州区地形图1 1、量取公路与、量取公路与3030米等高线交点处(米等高线交点处(0606、6666)至)至4040米等高米等高线之间的最大坡度,和沿路坡度。线之间的最大坡度,和沿路坡度。 (3 3度、度、2.42.4度)度)2 2、判断、判断172172高地(高地(0505、5757)西北侧)西北侧100100米与米与150150米两条计米两条计曲线之间的平均坡度。曲线之间的平均坡度。 (1616度)度) 3 3、如果三条等高线之间间隔为、如果三条等高线之间间隔为3 3毫米,那么其平均坡度毫米,那么其平均坡度是多少?是多少? (8 8度)度)坡 度 的 判 定作业练习:作业练习: 1 1:5 5万新金县地形图万新金县地形图 1 1、量取简易公路(、量取简易公路(5858、95957 7)在)在6060米至米至7070米两条等米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坡度。高线之间的坡度。 (6 6度)度) 2 2、判断、判断154.2154.2高地(高地(7171、9494)南侧)南侧100100米与米与150150米两米两条计曲线之间的平均坡度。条计曲线之间的平均坡度。 (1515度)度) 3 3、如果三条等高线之间间隔为、如果三条等高线之间间隔为3 3毫米,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