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abxj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abxj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abxj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abxj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设计全册(含反思)abxj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添资源网 教科书名称教学班组每周节数总课时数学四年级(1)(2)班14节280节周次起讫页码计划教学时数章节或单元课 题 名 称完成情况16214课时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已完成221314课时有括号、有关0的运算顺序已完成331424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已完成444594课时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559714课时乘法运算定律671854课时简便运算7861054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81061244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91251404课时生活中的小数10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14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124课时图形的拼组、密铺134课时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1

2、44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154课时第七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164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74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18期末复习19期末复习20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教学进度计划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二、教材简析:www.x k b 1.c om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3、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

4、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

5、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

6、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学情分析: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

7、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五、方法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六、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8、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9、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七、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10、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计划教学时数:64节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

11、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有关0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

12、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五、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

13、点及突破: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教学准备:主题挂图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45页的例题1、22、哪些运算符号是同级符号? 3、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教学过程:一、 目标导新1、 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1)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初步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2、 自学要求(1)看:课本p1-5,例1例2(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14、;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 检查预习作业2、 提出不懂的问题3、 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 自学例1(1)出示主题图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2)出示例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15、序是从左到右2、自学例2出示例2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四、随堂练习1、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2、巧开智慧锁(连线,全体学生必做)145÷5×6 58+79-29 1

16、3×24÷12 135-72+28 108 26 174 91五、达标检测www.x k b 1.c om(一)计算(全体学生必做) 192+8-157 600÷50×91 980-436+7545×30÷54 72÷8×95 291-68+951(二)解决问题(1、2全体学生必做,3、4选做)(1)左海总站上车的有24人,到了屏山车站下车4人,1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打字员8分钟能打960个字,照这样计算,30分钟能打多少个字?(3)一箱“伊利”牛奶24盒零售价是48元,如果小命买8盒要多少钱?(4)

17、图书馆有故事书78本,上午三年级还回37本,下午四年级借走28本。现在图书馆还有故事书多少本?五、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一 13题做到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

18、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

19、85                                  =329×6          =2×987   

20、0;  =113(人)                           =1974(人)      =1974(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

21、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第二课时 含有两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3、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例题板书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6页的例题3,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1、2题2、哪些运算符号是不同级符号? 3、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 1

22、、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2)(1)熟练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2、自学要求(1)看:课本69页例3 (2)想: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做: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467240129         624÷3×2 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学习例3出示挂图问

23、:图里有哪些信息?什么是半价?该怎样解答?强调列综合算式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总结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2、检查“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明运算顺序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四、随堂练习填空(全体必做)1、计算582-18×10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2、计算68×10+582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四、达标检测(一)计算 (全体必做) 192-45×4 72×5÷36

24、 360÷5+32×5(二)列综合算是计算(1必做,2选做)(1)停车场上,车牌号是单数的有46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比单数的车3倍多15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有多少辆?(2)一瓶药有80片。如果一位患者一天吃3次,一次4片,吃10天,这瓶药够吃吗?五、课后作业 练习一 47题做到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5、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26、0;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

27、先算乘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一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要加强。第三课时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1认真读题,

28、你有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题?2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答方法你想到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3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区别?4尝试完成教科书p11“做一做”。教学过程:一、 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看:课本第10页例4想: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

29、、学习例4出示例4,学生读题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学生上台板演。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检查“做一做”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四、随堂练习想一想,不改变计算结果,哪些小括号可以不写,在题的前面画“”(全体必做) (205-101)÷8 (98

30、15;4)-198 (235÷5)×8 563-(98-27) 720+(3×2) (150+50)÷40四、达标检测(一)青蛙算数(视各小组学生视度由小组内独立完成) 36÷9×5 (48-43)×3 32÷8+56÷7 (68-28)×(12+28) 15×4+16(二)解决问题(1全体必做,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1)张华家离学校780米,他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去离他家1040米远的陈均家,要走多少分钟?(2)希望小学三年级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45,共为学校搬砖

31、4320块,平均每人搬砖多少块?课后作业:练习二13题写在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1)270÷30-180÷30 (2)(270-180)÷30        =9-

32、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后反思:本节课大部分同学能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索解题思路并正确列出式子,同时掌握有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

33、先算括号里面的。掌握括号的用处。第四课时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例5、第12页“做一做”,练习二第4、5、6题。教学目标: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提纲:1、自学课本第10、11页的例题42、算式中有括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良好习惯。2、导入新课提出自学要求(1)看:课本第11页例5, (2)想: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第一小题先算什

34、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3)做:尝试做第12页做一做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示例5(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 学生独立解答问:两题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第一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减法?第二小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

35、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明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2、检查“做一做”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1、小结问: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有括号的最先算。四、随堂练习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1111÷37)×5 1000(280650÷13)(9519×5)÷74 (270180)÷

36、;3015)四、达标检测1.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000÷(16+832÷13)       (326+95×25)÷37   (7236÷18228)×28      (427524×75)÷252.解决问题(1)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2)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

37、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课后作业:练习二46题写在大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四)(1)42+6×(12-4)      (2)42+6×12-4            =42+6×8                 =42+72-4   

38、    =42+48                   =114-4   =90                       =110&#

39、16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

40、#160;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并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有一小部分同学计算时不够熟练,运算顺序又混淆了。 第五课时 0的运算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

41、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自学提纲:1、看课本第1113页的例题5和例题62、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呢?3、在计算有0的运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学过程:一、目标导新1、出示学习目标(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2)借助故事引起同学们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2、自学要求(1)看:课本第13页例6, (2)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3、做:(1)100+0= 

42、60;  (2)0+568=    (3)0×78=(4)154-0=    (5)0÷23=    (6)128-128=(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二、自学检查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将上

43、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四、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总结有关0的运算问: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出示5÷0和0÷

44、;0新 课 标第 一 网问: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含义?说明: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五、随堂练习脱式计算400+612÷12×4 118+153÷17×9480-(32+32÷4) (374-265+238)×6六、达标检测(一、二全体学生必做,第三题做做题速度快的学生做。)(一)列式计算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二)解

45、决问题(1)小红5天看了100页的书,照这样的速度,她要看一本400页的故事大全需要多少天?(2)高师傅每小时做45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做51个零件。两个各做8个小时,朱师傅比高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课后作业:第习二79题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46、0;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

47、160;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教学反思:算,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但是还没有综合探讨关于0的

48、运算。学生可能对于关于0的除法的解释会更加困难一些,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探讨研究。学生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事件上,而且能够根据一道算式来说明。 第六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717题教学过程:一、课前整理1、预作:练习二717题 2、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引导归纳四、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2、练

49、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10题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五、总结全课:今天有什么收获?第七课时 单元检测检测内容:第

50、一单元过关冲刺检测目的: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

51、、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五、课时安排:5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确定物体位置教学内容:课本p1718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5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自学提纲:1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什么是“定向运动”。2你认为确定1号检查点的关键在哪里?3对于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么描述?你认为确定位置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动手在平面图上标出例2各建筑物的位置,说一说有哪些步骤?5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718(2)你能回忆哪些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3)根据教材介绍

53、,你了解到什么知识?有什么困惑?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情境图(1)他们在干吗?(定向越野运动)(2)你知道什么是公园定向运动吗?(出示资料)(3)你们想去参加定向运动吗?如果你想去参加定向越野运动,首先就必须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才能赢得比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2、下面是一次定向运动的地图,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例1图)(1)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3)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4)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5)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

54、方向就可以出发吗?(6)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7)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8)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为什么?小结: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四、随堂练习1完成书上21页 练习三的第3题2生介绍自己家在学校什么方向?距离多远?3.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五、达标检测1、你能填一填吗?(1)在的( )方向上,在的( )方向上。(2

55、)在的( )方向上,在的( )方向上。(3)在( )的正北方,( )在的正北方。(4)的南偏西是( )。(5)在的( )方向上。2(1)超市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也可以说在小红家( )方向( )米处。(2)小红家在超市( )方向( )米处,也可以说在超市( )方向( )米处。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快速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吗?说说看,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课后作业:练习三13题用铅笔做在书上板书设计 : 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物体位置两个条件1、确定角度2、确定距离教学反思:是学生在学习了东、

56、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位置,由于复习所用时间太多,造成后面的时间很紧,所以第二节课我就直接开门见山,学生出示了三种说法:东北、东北偏东、东偏北。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较合理、准确。“那这样说就能找到吗?”学生指出还要量出角的度数,从而进一步引出距离,学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内容:课本p19 例2教学目标: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

57、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标出物体的位置。自学提纲:1完成例3的空白处,想一想: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它们的方向和距离呢?2根据例4的路线图,把“校园定向运动”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说给家人听。3尝试完成教科书p22“做一做”、p23“做一做”。教学过程:一、 目标导入1、出示学习目标(1)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

58、)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同学们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2、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p19 例2(2)你了解到哪些知识?说一说。(3)你知道绘制平面示意图有哪些要求吗?说一说。(4)有什么困惑?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吗? 1风筝博物馆在文化广场的北偏东45方向1000米处。 2图书市场在文化广场的正东方向2000米处。 3移动营业厅在文化广场的西偏北30方向2000米处。 4贸易大厦在文化广场西偏南60方向2500米处。 5鹿园在文化广场的东偏南15方向1

59、500米处。二、自学反馈1、检查预习作业2、提出不懂的问题3、交流讨论三、关键点拨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师: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 150米处。(2)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 150米处。(3)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 200米处。 2、新知学习a、.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b、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 150米

60、, 200米和 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c、.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d、.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 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两块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61、可以让学生小组内活动。2、练习四的第3、4、5、6也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五、达标检测 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吗? 1风筝博物馆在文化广场的北偏东45方向1000米处。 2图书市场在文化广场的正东方向2000米处。 3移动营业厅在文化广场的西偏北30方向2000米处。 4贸易大厦在文化广场西偏南60方向2500米处。 5鹿园在文化广场的东偏南15方向1500米处。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上节课是给出地图,说出位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出了方向和距离,我们就能画出这个物体所在的位置。课后作业:练习三47题独立完成做在书上板书设计: 绘制地图1、 先确定角度2、 再确定图上的距离教学反思教学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