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分层作业(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a水稻、玉米b水稻、粟c小麦、葡萄d玉米、粟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b项。2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它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筒车c由“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可以判断是曲辕犁。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耧车b水排c高转筒车d曲辕犁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

2、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故排除b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代,故排除c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项。4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自给自足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d由题干可知,代田法能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导学号:07182004】a耧车 b翻车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b从题干

3、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项。a项不是灌溉工具;c、d两项不需要人力。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导学号:07182005】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井渠a战国时期蜀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a项。7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由“妇织”“儿锄”可知田家描写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a、c、d三项与诗句无关。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

4、的理解是() 【导学号:07182006】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b凭借题干中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007】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男耕女织图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

5、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解析】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答案】(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冲a挑战练10“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

6、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1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导学号:07182008】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a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a项。1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

7、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导学号:07182009】a五谷六畜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b材料中“种谷”“树桑”“鸡豚狗彘毋失其时”等信息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13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

8、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14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

9、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

10、,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观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